美国NEC关于防爆区域划分及定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之对比
防爆区划分

危险场所区域划分一、危险场所区域划分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防爆区域为:0区: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二、防爆标志解析①气体组别典型的危险性气体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N50014EC 北美NEC500条款CLASS1表气中国GB-3836-1 最小点燃能量(微焦)乙炔ⅡC A ⅡC 20氢气ⅡC A ⅡC 20乙烯ⅡB C ⅡB 60丙烷ⅡA D ⅡA 180注:中国GB3836标准规定ⅡC级最小点燃能量为19微焦耳,ⅡA级最小点燃能量为200微焦耳。
气体分组和点燃温度,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压力下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浓度有关。
②温度组别(T组)这是与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40℃时)的最高表面温度,点燃能量与点燃温度无关。
在标准BS5345第一部分中列出了所有可燃性气体和其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温度组别IEC79-8 GB3836-1450℃T1 T1300℃T2 T2200℃T3 T3135℃T4 T4100℃T5 T585℃T6 T6③防爆标志以下以CENELEC氢气防爆标志为例:E Ex ia ⅡC T4E:按CENELEC标志认可Ex:防爆公用标志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Ⅱ:设备组别C:气体组别T4:温度组别④名词解释隔爆型电气设备(d):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中美防爆电气选择比较

致:日照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关于美国GSI公司倾斜刮板机电机防爆等级的说明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刮板机选配的电动机需满足GB17440-2008粮食粉尘爆炸性危险区域划分21区的规定,防爆等级:DIPA21TA,T3的要求。
GSI公司选用的是美国葆德公司粉尘防爆电机,电机铭牌上标有如下标识:ClassⅡ,Group F & G 以及UL、SA认证标志。
美国防爆标志中,ClassⅡ即Ⅱ类危险物质,Group F 指煤炭、煤或焦炭粉尘,Group G指面粉、淀粉或谷物粉尘。
虽然美国与中国防爆等级标识方式不太一样,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实质是一样的,并且已通过了UL、SA认证,完全满足21区粉尘防爆的要求。
附件:中美防爆电气标志比较
中美防爆电气标志比较
一、粮食加工、储运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分区(GB17440-2008)
二、危险场所的分类
四、标注方法
美国标准:ClassⅡ,Division 1,Group G,T3
Ⅱ类危险场所(粉尘危险场所),1区,G组,可燃粉尘表面温度组别
T3(200℃)
中国标准:DIPA21T
A,T3或DIPB20T
A,
T3
DIP:Dust Ignition Protection (粉尘防爆)
A、B:A型设备或B型设备。
四种标准的防爆等级标志

设备—组1(略)
(采矿)
设备—组2
(其它的爆炸性气体)
Category 1*
非常高等级的保护
Category 2*
高等级的保护
Category 3*
一般性等级的保护
合格的安全
措施
二种保护/测量
方法/二种故障
经常发生设备
故障/一种故障
在正常操作
期间
被使用在大气中
G=GAS(气体)
D=DUST(粉尘)
0区
20区
1区
21区
2区
22区
G
D
G
D
G
D
表10
保护方式
代码
区域
标准
增安型Increased safety
EExe
1&2
EN50 019
Exe
1&2
IEC79-7
AExe
Class1,Zone0, 1&2
FM3619
本安型Intrinsic safety
EExia
0, 1&2
EN50 020/39
EExib
正常操作时,不常有爆炸性气体存在
表7
NEC500爆炸性气体分组
典型的气体/粉尘/纤维
分组
乙炔
ClassⅠ
GroupA
氢
ClassⅠ
GroupB
乙烯
ClassⅠ
GroupC
丙烷
ClassⅠ
GroupD
甲烷
采矿
金属粉尘
ClassⅡ
GroupE
煤粉
ClassⅡ
GroupF
谷物
ClassⅡ
GroupG
纤维
防爆箱等级划分标准

防爆箱等级划分标准
防爆箱等级划分标准
防爆箱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同的爆炸物质等级、不同的防爆等级标准,将防爆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常见的防爆箱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 国际防爆等级标准:根据IEC60079-0标准,将防爆设备分为Ex d、Ex e、Ex i、Ex nA、Ex p等不同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防爆等级。
2. 欧洲防爆等级标准:根据ATEX指令,将防爆设备分为Zone 0、Zone 1、Zone 2、Zone 20、Zone 21、Zone 22六个不同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和爆炸物质等级。
3. 美国防爆等级标准:根据NEC标准,将防爆设备分为ClassⅠ、ClassⅡ、Class Ⅲ三个不同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和爆炸物质等级。
根据以上不同的防爆等级标准,防爆箱的等级可以分为Ex d、Ex e、Ex i、Zone 0、Zone 1、ClassⅠ等不同类型的防爆箱,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IEC与NEC防爆标准介绍

IEC79-0(中国标准GB3836.1) 级 ⅡC
(IEC还包括:CS2)
ⅡB
ⅡA
IEC与NEC对气体点燃温度组别划分的区别:
所谓点燃温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点燃爆炸 性介质所需的最低温度。
美国标准NEC500
T1 T2 T2A T2B T2C T2D T3 T3A T3B T3C T4 T5
类 的场所
II 级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燃粉尘并不悬浮在空气中,或设 备不会喷出足量的悬浮物以产生爆炸或燃烧混合物的场 所,但这种可燃粉尘积聚的地方足以妨碍电器设备的安
2 全散热,或在电器设备上这种可燃粉尘积聚的地方有可
类 能被电器火花点燃的场所。
III 级
出现容易燃烧的纤维和 III 级 飞絮而成为危险场所, 1 但不太可能出现在空 类
0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连续出现或长时 间存在的场所。
1区 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爆炸性气 体环境的场所。
A
(b)导致其它电气设备同时发生故障。
S
S
Ⅰ
(1)处理、加工或使用易燃性、挥发性的 液体或气体的场所。
2区 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爆炸性
(2)通常采用可靠的机械通风装置,预防 气体环境,如果出现也是偶然发生并且
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分级,主要是便于该环境 的隔爆型电气设备和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制造 及应用。其他防爆结构类型不存在级别划分。
NEC500与IEC79-0(GB3836.1)的分级区别:
美国标准NEC500
类
级
气体、液体或粉尘环境
A
乙炔
B Ⅰ
C
D
氢气
丁乙烯、氧化乙烯
环丙烷 乙醚 乙烯 乙醛
防爆区划分

危险场所区域划分一、危险场所区域划分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
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防爆区域为:0区: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
二、防爆标志解析①气体组别典型的危险性气体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N50014EC 北美NEC500条款CLASS1表气中国GB-3836-1 最小点燃能量(微焦)乙炔ⅡC A ⅡC 20氢气ⅡC A ⅡC 20乙烯ⅡB C ⅡB 60丙烷ⅡA D ⅡA 180注:中国GB3836标准规定ⅡC级最小点燃能量为19微焦耳,ⅡA级最小点燃能量为200微焦耳。
气体分组和点燃温度,在一定环境温度和压力下与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浓度有关。
②温度组别(T组)这是与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40℃时)的最高表面温度,点燃能量与点燃温度无关。
在标准BS5345第一部分中列出了所有可燃性气体和其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温度组别IEC79-8 GB3836-1450℃ T1 T1300℃ T2 T2200℃ T3 T3135℃ T4 T4100℃ T5 T585℃ T6 T6③防爆标志以下以CENELEC氢气防爆标志为例:E Ex ia ⅡC T4E:按CENELEC标志认可 Ex:防爆公用标志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Ⅱ:设备组别C:气体组别 T4:温度组别④名词解释隔爆型电气设备(d):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和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

1 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 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2 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0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气体:IEC0区、1区——NEC 1区IEC 2 区——NEC2区粉尘:IEC 10区——NEC 1区IEC 11区——NEC 2区IEC“区”的英文为Zone;NEC“区”的英文为Division。
3 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几种?列出其名称和标志。
答根据国家标准GB 3836—8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8种,列举如下。
结构形式标志结构形式标志隔爆型d 充油型o增安型e 充砂型q本质安全型i 无火花型n正压型p 特殊型s4 什么是隔爆型仪表?它有什么特点?答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
这就是说,隔爆型仪表的壳体内部是可能发生爆炸的,但不会传到壳体外面来,因此这种仪表的各部件的接合面,如仪表盖的螺纹圈数,螺纹精度,零点,量程调整螺钉和表壳之间,变送器的检测部件和转换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导线口等,都有严格的防爆要求。
隔爆型仪表除了较笨重外,其他比较简单,不需要如安全栅之类的关联设备。
北美安全体系与中国防爆标准体系的差异

ANSI/UL1203
容积 (立方英寸)
结合面宽度 (英寸)
最大间隙 (英寸)
IIA&IIB组
IIA&IIB组
IIB 组
IIA组
≤6.1 > 6.1 ≤122 >122
≥0.236 ≥0.492 ≥0.984 ≥0.492 ≥0.984 ≥0.492 ≥0.984
NEC体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金属护套MI电缆
1区:电缆布线或钢管布线(密封附件等). 2区:电缆或钢管布线.
GB体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公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北美防爆安全体系(以下简称NEC体系),从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组,危险场所划分,防爆保护方法,安装布线等到方面与我国国家标准体系支持下的防爆安全体系(以下简称GB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虽然美国的电气安装法规(NEC)自1996版开始正逐渐地接受IEC60079系列标准(对应我国国家标准GB3836系列)的危险场所的区域划分体系,并且美国的产品标准也相应地进行了修订,补充.但对于熟悉我国防爆安全体系的防爆电气产品的制造商和一些广泛使用进口产品的石油化工等行业的用户,仍然对北美的等级划分体系与我国防爆安全体系下的防爆电气产品的设计制造要求,安装使用,合理选型等一系列的问题感到困惑.特别是一些力求进入北美市场的制造商,对如何顺利地进入北美市场,更是迫切希望异
在NEC体系中,没有这种保护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NEC关于防爆区域划分及定义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I级1等(ClassI, Division1) I级1等场所是:(1)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易燃气体和蒸气的危险浓度连继地,间歇地或周期性地存在的场所;或(2)这种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浓度,由于修理或维护运行,或由于泄漏而可能经常存在的场所;或(3)设备或工艺过程的损坏或操作不完善而可能释放出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浓度,也可能引起电气设备故障同时发生的场所。
I级2等(ClassI, Division2)I级2等场所是:(1)输送、加工或使用挥发性易燃液体或易燃气体的场所,但是在该场所中的危险液体、蒸气或气体,在正常时被封闭在密闭的容器或密闭的系统内,只有在这种容器或系统出现意外破裂或损坏的情况下或设备在不正常操作的情况下才会逸出;或(2)在正常时用正压机械通风来防止形成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浓度,而当通风设备失灵或操作不正常时才会成为危险的场所;或(3)处在I级1等场所邻近,只会偶然传送来这种气体或蒸气的危险浓度的场所,而从清洁空气源取得适当正压通风以防止这种传送,并有防止通风装置失灵的可靠保护设施者除外。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II级1等(ClassII, Division1)Ⅱ级1等场所是:(1)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燃粉尘连续地、间隙地或周期性地悬浮在空气中,其量足以产生爆炸或燃烧混合物的场所;或(2)机械故障或机械或
设备不正常操作,可能引起这种爆炸或燃烧混合物的产生,也可能同时由于电气设备的故障、保护装置的操作或其它原因而提供燃烧源的场所;或(3)可能出现导电性可燃粉尘的场所。
II级2等(ClassII, Division2)Ⅱ级2等场所是正常时可燃粉尘并不悬浮在空气中,或在设备和装置正常操作时不会喷出足够的悬浮物以产生爆炸或燃烧混合物的场所,但是:(1)这种可燃粉尘沉淀或积聚的地方可能足以妨碍电气设备或装置的安全散热;或(2)在电气设备上、设备内或附近,这种有可燃粉尘沉淀或积聚的地方,可能由于这种设备的电弧、火花或燃烧物而点燃。
III级1等(ClassIII, Division1)III级1类场所是那些输送、制造或使用容易燃烧的纤维或产生可燃飞絮物质的场所。
III级2等(ClassIII, Division2)III级2等场所是贮存和输送容易燃烧的纤维的场所。
Ⅰ级危险区有A、B、C、D四类,这四类的设计参数要求外壳能完全承受最大爆炸压力,外壳部件之间有最大的安全间隙(包括螺纹接头或精度公差的磨口接头)并在低于有关混合气体的燃烧温度下进行。
A类环境:乙炔;
B类环境:丙烯醛(抑制的)、胂、丁二烯、氧化乙烯、氢、生产加工中生产的含有30%以上氢(按体积计)的气体、氧化丙烯、硝酸丙烯;
C类环境:乙醛、丙烯醇、正醛、一氧化碳、丁烯醛、环丙烷、
乙醚、二乙醇胺、表氯醇、乙烯、乙胺、乙基硫醇、硫化乙基、氰化氢、硫化氢、吗啉、2-硝基丙烷、四氢化呋喃、不均匀的二甲基肼(UDMH1、1甲基肼);
D类环境:冰醋酸、丙酮、丙烯腈、氨、苯、丁烷、二丁醇(再生丁烯、正醋酸丁酯、异醋酸丁酯、异丁烯、二异丁烯、乙烷、乙醇、乙酸盐、乙丙烯酸盐(抑制的)、乙二胺(无水的)、二氯化乙烯、乙二醇-甲基醚、汽油、庚烷、己烷、异戊二烯、异丙醚、氧化莱基、甲烷(天然气)、甲醇、3甲基-1-丁醇(异戊基醇)、甲基、乙基酮、甲异丁酮、甲基乙丙醇(叔丁基醇)、石脑油、吡啶、辛烷、戊烷1-戊醇(戊醇)、丙烷、1-丙醇(丙醇)、2甲醇(异丙醇)、丙烯、苯乙烯、甲苯、醋酸乙烯、氯乙烯、二甲苯。
Ⅱ级危险区中有E、F、G三类环境,也要求特殊的设计,以防止粉尘进入电气设备外壳内。
为防止粉尘进入壳体内部,组装接合部件和电机传动轴的孔口部位必须十分严密。
另外,设计时必须考虑设备上粉尘层对绝缘的影响,并应保证设备在低于粉尘的可燃温度下运行。
如果存在易燃导电性粉尘,那么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这种粉尘的特殊性质。
一般说来,防爆型设备不是为Ⅱ级危险场所设计的,故不得用于该类场所,除非得到专门批准。
例如:由于谷物粉尘的可燃温度比许多可燃蒸气的可燃温度要低,所以,批准用于I级场所的设备其运行温度对于Ⅱ级场所来说可能就太高。
另一方面,防粉尘燃烧型设备通常也适用于Ⅲ级危险场所。
E类环境:金属粉尘、包括铝、镁和它们的商品合金,以及具有类似危险性的、其电阻率为1欧姆·米或低于此值的金属。
F类环境:炭黑、木炭或焦炭粉尘。
G类环境:面粉、淀粉、谷粉或电阻率大于10欧姆·米的易燃塑料或化学粉尘。
III级类别内物质为纺织、木料加工等易燃烧但不爆炸物体。
根据危险物质的种类或可能存在的形式,危险场所分成I级、II 级和III级,一般来说,I 级场所是易燃蒸气和易燃气体可能存在的区域,II级场所是可燃粉尘可能存在的区域,III级场所是有可燃纤维和棉(毛)屑的区域。
根据现场存在的物质的易燃或可燃浓度每一级又分为两等,即1等和2等。
易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常达到危险量的场所,称为1等场所。
这些物质的危险量并不是经常存在,只是偶然存在或当搬运、存储这些物质时才存在,这种场所称为2等场所。
一般来说,对于1等场所的设备,要求要比对2等场所严格得多。
另外,I级和II级场所又根据气体、蒸气和粉尘性质的相似性分成几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58-92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
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四.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一.装有良好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车;
二.设有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服务,并用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其通向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侵入的安全装置,如单向流通及能阻火的安全装置
三.区域内使用爆炸性粉尘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
按国家标准GB3836·1-92规定,应选用的各种防爆类型标志如下:1.隔爆型-d
2.增安型-e
3.本质安全型-ia; ib
4.正压型-p
5.充油型-o
6.充沙型-q
7.无火花型-n
8.特殊型-s
电气设备分为两类:
1.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
2.Ⅱ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志
1.Ⅱ类隔爆型B级T3组:dⅡBT3;Ⅱ类本质安全型等级A级T5组:iaⅡAT5。
2.采用一种以上的复合形式时,应先标出主体防爆型式,后标出其他防爆型式。
如:II类主体增安型具有正压型部件T4组:epIIT4 3.对只允许使用一种爆炸性气体或蒸气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其标志可用该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分子或名称表示,这时可不必注明级别与温度级别。
例如:II类用于氨气环境的隔爆型:dII(NH3)或dII氨。
4.对于II类电气设备的标志,可以标温度级别,也可以标最高表面温度,或两者都标出。
例如:最高表面温度为125℃的工厂用增安型:eIIT5;eII(125℃)或eII(125℃)T5。
5.复合型电气设备,应分别在不同防爆型式的外壳上,标出相应的防爆型式。
6.为保证安全,应指明在规定条件下使用的电气设备,例如:指明具有抗抵冲击能量的电气设备,在其合格证之后加符号“X”,xxxx-X。
注解:
II A 、II B、II C的含义: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为各种易燃物质按照它们最小电流值与实验室的甲烷的最小电流值之比。
级别T的含义: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引燃温度分组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按引燃温度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