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标准(附着力)

合集下载

美军标MIL-PRF-13830B

美军标MIL-PRF-13830B

美国军用标准(MIL-PRF-13830B)性能标准军火控制设备用光学元件;监控生产、装配、检测的通用标准所有防御和代理部门可允许使用此种标准。

1.范围1.1 范围。

此标准包括精加工光学元件的生产、装配、检测,诸如:透镜,棱镜,面镜、光栅、窗口以及用于防火仪器或设备。

2.应用文件2.1本章列出的文件需要满足本标准3、4、5章的要求。

本章不包括本标准其他章节的文件或其他信息推荐的文件。

为了保证本目录的完整性,文件使用者必须注意文件须满足本标准3、4、5章列出的文件要求,无论这些内容是否在本章中列出。

2.2 其他政府文件,图纸及出版下列政府其他文件、图纸和出版组成本文件内容的一部分,扩大本文的范围。

除非另有规定,这些文件、图纸和出版是征求引用的。

图纸C7641866---光学元件表面质量标准(立约人要求的其他政府文件、图纸、出版复印件及具体的功能应该从签约事宜或签约指示得到。

)2.3 优先顺序本标准内容与其引出的参考有冲突时,以本标准内容为准。

本标准未述内容,可行法律法规代行除非有具体的免除通知。

(看附加有限标准合同条令)3.要求:3.1所有的光学元件,配件以及系统产品都必须符合这一标准的要求,除非具体的仪器标准或合同之可行图纸另有要求与定义。

3.2所用的材料也必须与图纸的说明以及使用文件的标准相一致3.2.1玻璃光学元件在规格,以及级别必须与图纸要求相一致。

允许使用玻璃材料时,应提供给合同管理人员相关的玻璃光学特性及设计数据完整的信息。

3.2.1.1 放射性材料本文中要求的光学材料应不含钍或其他加入的超过0.05%重量的放射性材料。

3.2.2 粘着力除非合同和定单中有特殊说明,光学粘合剂必须同附录A的要求相一致。

3.2.3 粘连材料对于玻璃同金属相粘连,必须与附录D的要求相一致3.2.4密封材料用于密封的材料必须与附录E的要求相一致3.2.5 增透膜用于光学表面镀膜的增透膜必须与附录C的要求相一致3.2.5.1 反射表面铝化反射面必须与附录B的要求相一致3.3机械尺寸大小光学元件必须与合同以及图纸的要求的尺寸和光学数据相一致3.3.1边所有光学元件都应当倒边在(0.020-0.005英寸在45度+/-15度),沿面宽进行测量,除非有特殊指定。

附着力(百格)测试标准

附着力(百格)测试标准

定义
附着力:对产品表面其防护作用的涂成与产品基材结合力的大小。
百格实验:对产品表面附着力进行实验的方法。
ASTM:北美国家技术标准
职责
品保部:负责委外加工产品的附着力பைடு நூலகம்试、结果判定及联络。
外协厂:对委外加工的产品附着力要求达到 5B。 工程程序
判定标准
ASTM 等級
接收标准
图示
切口的极其边沿、格子交叉点无任
附着力(百格)测试标 准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中山市江润金属压铸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GL-ZB-002
附着力测试管理规定
版次 页码
A/0 1/2
目的
通过对表面处理附着力的控制,为明确附着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适用的范围
适用于品保部、外协厂对产品附着力的检验或测试。
5B
何脱落
在切口的相交处或边沿有小片剝
4B
落,
划格区域脱落数不超过5%
在切口的相交处或边沿有小片剝
3B
落,
划格区域有脱落,其面积大于
5%,但不到15%
沿切口边沿有部分脱落或整大片脱
落,及/或者部分格子被整片剝
2B
落。被脱落的面积超过15%,但不
到35%
切口边沿大片脱落/或者一些
方格部分或全部剝落,其面积大于
1B
划格区的35%,但不超过65%
0B
超过上一等级
我公司表面处理的产品,附着力要求达到 4B 及以上,不达标拒收,需返工处理。 测试前准备 5.2.1 切割图形每个方向的切割数应是 10。 5.2.2 切割的间距每个方向切割的间距应相等,且切割的间距取决于涂层厚度和底材的类型,如下 所述:0~60μm:硬底材,1mm 间距,适用于温度表系列产品。61~120μm:硬底材,2mm 间距,适 用于喷粉件。 .切割涂层 5.3.1 将样板放置在坚硬、平直的物面上,以防在试验过程中样板的任何变形。 5.3.2 按下述规定的程序完成切割。 试验前,检查刀具的切割刀刃,并通过磨刃或更换刀片使其保持 良好的状态。 5.3.3 握住切割刀具(,使刀垂直于样板表面对切割刀具均匀施力,并采用适宜的间距导向装置 (如钢尺),用均匀的切割速率在涂层上形成规定的切割数。 5.3.4 重复上述操作。再作相同数量的平行切割线,与原先切割线成 90°角相交,以形成网格图 形。 5.3.5 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扫几次,再向前、后扫几次,已除掉切割脱落涂 层。 5.3.6 按均匀的速度拉出一段胶粘带,除去最前面的一段,然后剪下长约 75mm 的胶粘带。 把该 胶粘带的中心点放在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然后用手指把胶粘带在网格区上方的部位压 平,胶粘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 20mm。为了确保胶粘带与涂层接触良好,用手指尖用力蹭胶粘带。透 过胶粘带看到的涂层颜色全面接触是有效的显示。在贴上胶粘带 5min 内,拿住胶粘带悬空的一端, 并在尽可能接近 60°的角度,在~内平稳地撕离胶粘带。 不良品处理 测试后,应将测试结果联络外协厂,当测试不合格时,对不合格品物料需进行标识,隔离并通知 外协人员做退货处理,测试结果应如实记录。 注意事项 所有切割都应划透至底材表面,否则测试结果不准确,需重新测试。 相关文件 相关记录 《附着力测试记录》

油漆附着力检验标准Microsoft Word 文档

油漆附着力检验标准Microsoft Word 文档

资料:油漆测定附着力的方法有:划圈法、划格法、拉开法、扭开法及美国ASTM中的划X法等数种,其中应用最简便的是划圈法测定漆膜附着力,现场最为常用的是划格法。

(1)、划圈法测定附着力划圈法所采用的附着力测定仪是按照划痕范围内的漆膜完整程度进行评定,以级表示。

是按照制备好的马口铁板固定在测定仪上,为确保划透漆膜,酌情添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以80-100r/min均匀摇动摇柄,以圆滚线划痕,标准圆长7.5cm,取出样板,评级。

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测定仪的针头必须保持锐利,否则无法分清1,2级的分别,应在测定前先用手指触摸感觉是否锋利,或在测定若干块试板后酌情理换。

(b)先试着刻划几圈,划痕应刚好划透漆膜,若未露底板,酌情添加砝码;但不要加得过多,以免加大阻力,磨损针头。

(c)评级时可以7级(最内层)开始评定,也可以1级(最外圈)评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漆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5以上完好,则认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认为坏损。

例如,部位1漆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1级;部位1漆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的,附着力次之定为2级。

依据类推,7级附着力最差。

通常要求比较好的底漆附着力应达到1级,面漆的附着力可在2级左右。

(2)、划格法测定附着力划格法附着力测试标准主要有ASTMD3359、ISO-2409和GB9286-98。

其测试方法和描述基本相同,只是对于附着力级别的说明次序刚好相反。

ASTMD3359是5B-OB级由好到坏,而ISO-2409是0-5为由好到坏。

实验工具是划格测试器,它是具有6个切割面的多刀片切割器,切刀间隙1mm、2mm和3mm(刀头可以更换)。

将试样涂于样板上,干燥16小时后,用划格器平行拉动3-4cm,有六道切痕,应切穿漆膜至底材;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与前者垂直,切痕同样六道;这样形成许多小方格。

对于软底材,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成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向前和后各扫几次,即可评定等级;而对于硬质底材,先清扫,之后贴上胶带(一般使用3M胶带),且要保证胶带与实验区全面接触,可以用手指来回摩擦使之接触良好,然后迅速拉开,使用目视或者放大镜对照标准与说明附图进行对比定级。

美国国家标准(附着力)

美国国家标准(附着力)

美国国家标准有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1、范围1.1 本方法涉及评定漆膜对金属附着力的步骤。

即在做有切口的漆膜上贴上并撕下压敏胶带。

1.2 方法A主要是用于施工现场,方法B用于实验室更为适用于比(125μm)更厚的漆膜。

1.3 用这此方法只能来确定涂层对底材的附着力是否能满足通常要求的水平,不能用来较高水平的附着力鉴定,这中鉴定需要更先进的测定方法。

1.4 在多涂层休系中,涂层之间也会出现附着力破坏的情况,以致无法测定涂层体系对材的附着力。

2、可采用的资料2.1 ASTM标准D609《试验色漆、清漆、喷漆和有关产品用钢板的制备》2,D838《在试板上制备色漆、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均匀厚度漆膜》、D1000《电绝缘用压敏粘附胶带的试验》,D1780《涂漆用铝和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推荐作法标准》、D2092《涂漆用镀锌钢表面处理的推荐作法标准》。

3、方法摘要3.1 方法A—在漆膜上切出一个“×”字,一直划到底,将压敏胶带贴在切口上,然后撕下,按照0至5的等级,定性地评定附着力。

3.2 方法B—在漆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条或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并一直切到底,将压敏胶带巾在格子上,并用与文字说明和图示做对比的方法来评定附着力。

将压敏带巾在格子上,然后撕下,并用与文字说明和图示作对比的方法来评定附着力。

方法A—“×”切口胶带试验。

4、仪器和材料4.1 切割工具—锋快的刀片、手术刀、小刀或其他切割装置。

刀刃必须完好这一点特别重要。

4.2 切割导向器—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钢质或其他硬金属直尺。

4.3 胶带—lin(25mm)宽,半透明压敏带,按照方法D1000试验时,具有的附着力强度为36±0.25Oz/in宽度(40±0.8g/m),在十二个月以内,附着力的变化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据称树脂和100%的生橡校构成的粘合剂符合这此特性,胶带的背村可由纤维强醋酸纤维未增塑的聚乙或聚酯薄膜构成。

涂料附着力测试与标准简介

涂料附着力测试与标准简介

涂料附着力测试与标准简介涂料附着力测试是衡量涂料与基材之间黏附强度的一种方法。

它是确保涂层在不脱落、剥落或剥离的情况下能够持久附着在基材表面的重要指标。

涂料附着力测试通过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黏合强度,可以确定涂料的质量和耐久性。

常见的涂料附着力测试方法包括划格法、十字划线法、剥离试验法等。

其中,划格法是一种定性测试方法,通过使用划格工具在涂料表面划出一系列格状线条,然后观察涂层附着情况来评估其附着力。

十字划线法同样是一种定性测试方法,使用划线工具在涂料表面划出一条十字线,然后用适当的胶带剥离涂层并观察划线处的变化。

剥离试验法是一种定量测试方法,通过施加外力,如剪切、拉伸或剥离,以测定涂料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强度。

为了确保涂料附着力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一系列相关的标准被广泛采用。

国际上常用的标准包括ASTM D3359、ISO 2409和GB/T 9286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评估标准和测试结果的分类。

例如,ASTM D3359标准定义了不同涂层附着力等级,从0B(完全剥离)到5B(无剥离)不等。

涂料附着力测试对于各行业的涂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和装饰领域,涂料附着力测试可以确保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涂层能够长期保持美观和耐用。

在汽车制造业,涂料附着力测试可以确保车辆表面的涂层在恶劣环境和日常使用中能够保持完好,提供保护和装饰功能。

同时,涂料附着力测试也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船舶和其他工业领域。

总结而言,涂料附着力测试是评估涂层质量和耐久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可以确保涂料能够稳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提供长久的保护和装饰效果。

这对于各个行业的涂料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产品质量和持久性的保证提供了基础。

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

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

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油漆附着力是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方法来评定油漆附着力的强弱,以确保涂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首先,常用的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之一是ASTM D3359-09标准试验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使用划格试验刀或划格工具在涂层表面做交叉划格,然后用胶带进行粘取,以评定涂层的附着力。

根据划格后胶带上残留的涂层面积和形状,可分为5个等级,从而评定涂层的附着力。

另外,ISO 2409标准也是常用的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之一。

该标准是通过使用十字格划伤工具在涂层表面做交叉划格,然后用胶带进行粘取,以评定涂层的附着力。

根据划格后胶带上残留的涂层面积和形状,可分为0-5个等级,从而评定涂层的附着力。

此外,GB/T 9286-1998标准也是油漆附着力测试的常用标准之一。

该标准是通过使用划格试验刀在涂层表面做交叉划格,然后用胶带进行粘取,以评定涂层的附着力。

根据划格后胶带上残留的涂层面积和形状,可分为0-5个等级,从而评定涂层的附着力。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方法,如拉伸法、冲击法等。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施加外力来评定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以确保涂层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剥落或脱落。

综上所述,油漆附着力测试标准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测试方法来评定涂层的附着力,以确保涂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各种测试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企业在进行油漆附着力测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油漆附着力是指油漆与基材表面之间的结合强度,是评价油漆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对油漆附着力的测试方法和评定等级进行了规定,为油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首先,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规定了测试方法。

在进行油漆附着力测试时,应选择合适的试验设备和试验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方法应包括对不同类型的基材和油漆进行测试,以确保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实际应用。

其次,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对评定等级进行了规定。

根据测试结果,将油漆附着力分为不同等级,从而对油漆涂层的附着力进行评定。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油漆产品,确保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提高涂装质量和使用寿命。

另外,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还对油漆附着力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不同类型的基材和油漆,其附着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的附着力要求,以确保油漆涂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附着力,不易剥落和脱落。

总的来说,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是油漆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保障油漆涂层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和评定等级,可以有效地评估油漆涂层的附着力,为用户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油漆产品提供了依据。

同时,标准对油漆附着力的要求也有助于提高油漆涂装质量,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促进油漆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的规定,加强对油漆附着力的测试和评定工作,确保油漆涂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提高涂装质量和使用寿命。

同时,油漆生产企业也应加强研发工作,不断提高油漆产品的附着力,满足用户不同需求,推动油漆行业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油漆附着力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油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油漆生产企业和用户单位能够充分重视标准的执行,共同推动油漆行业的健康发展。

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标准

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标准

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标准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是用来评估涂层或涂料在不同表面上黏附能力的测试方法。

这个测试方法通常用于工程领域,以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持久性。

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标准的目的是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下是一个关于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标准的详细说明。

1.目的和应用范围拉开法附着力测试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涂层或涂料在不同表面上的附着能力。

这个测试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材料的表面涂层或涂料的附着能力,包括金属、塑料、木材等。

该标准适用于工程领域中对涂层质量的要求,如建筑、汽车、航空、船舶等。

2.试验设备和材料2.1拉力机:使用标准的电子拉力机或液压拉力机,能够提供稳定的负荷施加。

2.2测试夹具:夹具应能够牢固地固定被测样品,并提供直接的拉力传递。

2.3聚合酯切割刀:用于切割涂层,切割线应与测试方向垂直。

2.4厚度测量仪:用于测量涂层或涂料的厚度。

3.试验准备3.1样品制备:将要测试的表面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确保表面干燥、清洁、光滑,并按照涂层生产厂家的要求施加涂层材料。

3.2样品尺寸:根据涂层生产厂家的要求,制备符合标准尺寸的样品。

4.试验步骤4.1夹紧样品:使用测试夹具将样品夹紧在拉力机上,确保样品与夹具之间的接触牢固。

4.2施加负荷:根据涂层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在拉力机上施加逐渐增加的负荷,直到涂层开始从基材上脱落。

记录脱落负荷的数值。

4.3结果记录:记录脱落负荷的数值,并根据需要进行重复测试。

5.结果评估和报告5.1结果评估:依据涂层生产厂家的要求或应用要求,评估脱落负荷的测试结果,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较。

5.2报告:根据标准要求,编写测试报告,包括实验条件、样品准备、测试方法、结果数据和结论等内容。

6.误差和精度6.2精度: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严格的实验条件,可以减小测试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

7.标准要求和比较拉开法附着力测试的标准要求通常由国际或国家标准化组织制定,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国家标准有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1、范围1.1 本方法涉及评定漆膜对金属附着力的步骤。

即在做有切口的漆膜上贴上并撕下压敏胶带。

1.2 方法A主要是用于施工现场,方法B用于实验室更为适用于比(125μm)更厚的漆膜。

1.3 用这此方法只能来确定涂层对底材的附着力是否能满足通常要求的水平,不能用来较高水平的附着力鉴定,这中鉴定需要更先进的测定方法。

1.4 在多涂层休系中,涂层之间也会出现附着力破坏的情况,以致无法测定涂层体系对材的附着力。

2、可采用的资料2.1 ASTM标准D609《试验色漆、清漆、喷漆和有关产品用钢板的制备》2,D838《在试板上制备色漆、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均匀厚度漆膜》、D1000《电绝缘用压敏粘附胶带的试验》,D1780《涂漆用铝和铝合金表面处理的推荐作法标准》、D2092《涂漆用镀锌钢表面处理的推荐作法标准》。

3、方法摘要3.1 方法A—在漆膜上切出一个“×”字,一直划到底,将压敏胶带贴在切口上,然后撕下,按照0至5的等级,定性地评定附着力。

3.2 方法B—在漆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条或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并一直切到底,将压敏胶带巾在格子上,并用与文字说明和图示做对比的方法来评定附着力。

将压敏带巾在格子上,然后撕下,并用与文字说明和图示作对比的方法来评定附着力。

方法A—“×”切口胶带试验。

4、仪器和材料4.1 切割工具—锋快的刀片、手术刀、小刀或其他切割装置。

刀刃必须完好这一点特别重要。

4.2 切割导向器—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钢质或其他硬金属直尺。

4.3 胶带—lin(25mm)宽,半透明压敏带,按照方法D1000试验时,具有的附着力强度为36±0.25Oz/in宽度(40±0.8g/m),在十二个月以内,附着力的变化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据称树脂和100%的生橡校构成的粘合剂符合这此特性,胶带的背村可由纤维强醋酸纤维未增塑的聚乙或聚酯薄膜构成。

4.4 铅笔顶端的橡皮擦。

4.5 照明设备—用光源来检查所做的切口是否透过漆膜达到底材。

5、试验样板5.1 本方法在现场使用时,要评定附着力的样板是涂漆构件或涂漆制品。

5.2 实验室使用时,要把待试验的材料涂在板上以测定附着力,板的成分和表面状态应符合附着力的要求。

注:1.方法D609,推荐作法标准D1730和D2092中,介绍了适用的试验板和表面处理方法。

2.涂漆应按照方法D823或买卖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

3.若有要求或规定,那么进行胶带试验之前,涂漆的试验样板要先进行浸水,盐雾或高湿处理。

处理的条件和时间决定于涂层的最终用涂或由买卖双方商定。

6、步骤6.1 挑先一个没有缺陷或较少表面缺陷的区域。

在现场试验,要确保表面清洁和干燥,温度或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胶带涂层的附着力。

6.2 在膜上做两道切口,每道约1.5in(40mm)长,两道切口以30°至45°较小的角在其中心附近相交。

做切口时,使用直尺并用均匀透过涂层一直切到底村上。

6.3为了确保漆膜己切透,可用金属材上的炮反射检查切口。

如果没有达到底材,那么要在另一个不同的位置,另切一个“×”,不能加深原来的切口,因为那样会影响周围的附着力。

6.4 从卷筒上撕下整整两圈压敏胶带并扔掉,再以均匀的速度(即不要猛然一拉)撕下一长段胶带,并割下约3in(75㎜)和匠一段。

6.5 用胶带的中心放在切口的交点上,并沿着较小的角向同一方向延伸,用手指将切口区域内的胶带弄,然后用铅笔顶端上的橡皮平衡的磨擦。

透明胶带下的颜色可以用来表示胶带与膜是否己完全粘牢。

6.6 将90±30S的操作时间内,拿住胶带没有粘着的一端,并将其翻转到尽可能180°角的位置上。

迅速地(不要猛然一拉)将胶带撕下。

6.7 检查“×”切口区域,涂层从底材或与前一道涂层分离的情况下,并按照下面的等级评定附着力。

5A 没有剥落或脱离。

4A 沿着切口少许脱离。

3A 在任一边上,沿着大部分切口参差不齐地分离达1/16in(3.2mm)。

2A 在任一边上,沿着大部份切口参差不齐地分离达1/8in(3.2mm)。

1A 胶带下的“×”区域的大部份涂层分离。

0A 分离超过了“×”区域。

6.8 在每一块试板上的另个两个位置上重复试验。

对于大的构筑物,为了确保附着力的确定对整个表面具有代表性,要做足够的试验。

6.9 做了几次切口以后,要检查刀刃。

如果必要的话,要在使用之前,在细没石上轻轻磨掉不锋利的点或卷边。

不能使用带有撕裂漆膜的缺口或其毛病的切割刀。

7、报告7.1说明试验次数,平均值及范围峄于配套的涂层体系,要说明出现损坏的位置,即每一道涂层与底村之间,还是第一道涂层与第二道涂层之间等。

7.2 现场试验要说明被试验的构筑物或制品,试验时的位置和环境条件。

7.3 试验样板,要说明所用的底材、涂层类型,固化方法和试验时的环境条件。

8、精密度8.1 本方法在实验室之间的研究中,由六个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在具有较宽附着力范围内的三种涂层中的每一种涂层各三块样板上做同一个附着力测定、实验表明:一介实验室内的标准偏差为0.33,实验室之间的标准偏差为0.44。

依据为些标准偏差,利用下述准则,在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来判定结果的可接受性。

8.1.1 重复性——假设整个一个大的表面上的附着力是均一的,那么同一个操作者两次测量所得的结果,若它们的差值大于一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8.1.2 再现性——不同的操作人员得到的两个结果,每个结果为重复三次的平均数,如果它们的差值大于1.5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方法B ——正交切口胶带试验。

9、仪器和材料9.1切割工具——锋快的刀、手术刀、小刀或具有15-30°的刀刀角,可以切出单一口或切出几条切口的其它切割工具(刀刃必须完好)。

9.2切割导向器——如果手工切割(与机械装置不同),则用钢质或其它硬金属直尺或型板以确保是到直线切口。

9.3尺——测量单条切口,分度为0.5㎜的回火钢尺。

9.4胶带,如4。

3中所规定的。

9.5铅笔顶端上的橡皮擦。

9.6照明装置——做单条和检查试验区域时,要用照明放大镜。

9.7放大镜——做单条切口和检查试验区域时,要用照明放大镜。

10 试验样板10.1如第5条中的介绍的。

11步骤11.1如果需要或经商定,在进行胶带试验之前,可对样板先做预备性试验(见注3),干燥或检验之后,挑选一个没有缺陷和表面缺陷较少的区域。

11.2将样板放在稳固的底板上,并在照明放大镜下,做平行的切口如下;11.2.1对于干膜厚度最高到2.0mil(μm),并包括2.0mil的涂层,除非另有商定的。

一般切口以1㎜的间隔隔开,做11条切口。

11.2.2对于干膜厚度在2.0mil(50μm)和5.0mil(125μm)之间的涂层,切口以2㎜的距离隔开,做六条切口。

超过5mil厚的涂层要使用方法A。

11.2.3所做的切口长约3/4in(20㎜)。

对切割工具要用力愉汉,使刀刃能碰到底材,以均匀的位移,切出透过膜而碰到底材的切口,借助导向仪依次做单条切口时,要把导向仪入在未切口的区域。

11.3做好要求的切口之后,用软刷或软纸轻轻地刷扫漆膜,以除去涂层上分离下来的碎片或小条。

11.4检查切削刀刃。

如果必要的话,要在细油石上轻轻磨掉不锋利的点或卷边。

并沿着与原切口成90°的方向,做另外数量的切口。

11.5如前所述,刷扫切口区域,并利用底材光的反射检查切口。

若没有碰到金属,则需不同的位置上另行切割。

11.6撕下整整两圈胶带甩掉。

用均匀的速度*(即不要猛铸一拉)撕下一长段胶带,并剪下约3in(75㎜)的一段。

11.7将胶带的中心部位放在格子是,并用手指将其在划格区铺平。

为了使胶还和膜接触好,用铅笔顶端的橡皮平稳地摩擦胶带,胶带下面的颜色可用来表示胶带是否与膜已完全粘牢了。

11.8在90±30s的操作时间内,拿住胶带没有粘着的一端,沿着与其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º角的方向迅速(不要猛烈一拉)将胶带撕下。

11.9用照明放大镜检查格子区域涂层从底材或与前一道涂层分离的情况,按照下面的等级评定俯着力:5B切口的边完全平滑,格子上没有方格脱落。

4B在交叉点,有小的片状涂层脱落,损伤的区域小于5%。

3B沿着切口的边和方格部分有涂层脱落,损伤的区域为格子的15%~35%。

1B沿着切口的边,涂层长条式地剥落,并整个格子脱落,损伤的区域为格子的35%~65%。

0B剥落和脱落比较还差。

11.10在每一块实验板上,在两个另外的位置上重复实验。

12报告12.1说明实验的次数、平均值和范围,对于涂层体系,要说明破损出现的地方,即第一道涂层和底材之间,还是第一道涂层和第二道涂层之间等。

12.2说明使用的底材,涂层的类型及固化的方式。

13 精密度13.1以该方法的两组实验室之间的实验为基础,在其中的一组中,由六个实验室内的操作者具有较宽附着力范围的三种涂层中的每一种涂层各三块样板上做一个附着力测定;在另外一组中,六个实验室内的操作者在涂在两种其它涂层上的四种不同的涂料中的每一种各两块样板上作三次测定。

实验表明:同一个实验室内和实验室之间的综合标准偏差分别是0.37和0.7。

基于这些标准偏差,使用下述准则来判定结果合格的置信度水平可达95%。

13.1.1重复性——假设整个一个大的表面上的俯着力是均一的,那么同一个操作者两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差值大于一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13.1.2在现性——不同的操作者所得到的两个结果,每个结果为二或三次重复测量平均值,如果它们的差值大于两个等级,就应予以怀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