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的管理方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部分水稻都是在大田中种植的。

如何科学地管理水稻大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个农民都需要掌握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稻大田管理方法。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1:整地在种植水稻之前,首先需要对大田进行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使土壤松软、透气、保湿,并提高土壤肥力。

通常情况下,大田整地的时间是在前一年收割完庄稼后的深秋或冬季进行。

整地时应该先清除地面上残留的根茬、秸秆、杂草等植物残渣,随后进行犁地、耙地等操作,以使土壤细腻。

在犁地时应尽量保持犁深度均匀,避免发生过浅或过深,否则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整地完毕后,还可以进行基础施肥,以利于后期种植水稻。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2:选种为了获得高产量、高质量的水稻,要选择品种好,产量高的水稻种子。

在选择种子时,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包括耐病、稻花期、成熟期、品质等因素。

在选种时,要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选用适合该地的水稻品种。

应该考虑温度、湿度、土壤肥力、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水稻品种。

还要注意不要使用杂交种,以免因杂交的不稳定性导致不良后果。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3:微生物肥料水稻的生长需要营养,尤其是对土壤的营养需求较高。

常见的肥料种类包括大量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在水稻大田管理中,微生物肥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以益生菌为主要成分的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质量,增强水稻根系的吸收能力,使所种植的水稻更加健康茁壮。

同时,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防止土壤层次结构的退化和土壤酸化,提高土壤肥力。

使用微生物肥料时,应注意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时期,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水稻大田管理方法4: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十分高。

因此,在水稻大田管理中,灌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注意通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因过度浇水而引起的水浸、淤水等问题。

在灌溉中,要结合气候、土壤肥力、水稻的生长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量和灌溉时间。

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

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

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田种植技术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布局、正确选用品种、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合理营养管理、正确施用农药和肥料、科学控制病虫害等,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

一、合理布局1.密植:在充分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可采取密植技术,如密植水稻可增加产量。

2.疏植:在保证作物生长的情况下,间距适当的疏植可使作物光、水、营养素等资源充分利用,促进均匀生长。

3.轮作:轮种在作物间适时间隔一段时间,以便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新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二、品种选择选用对当地生态环境适宜的品种,如耐旱、耐寒、抗病虫害、产量高,能够充分发挥作物的潜力。

三、生态环境建立1.合理施肥:养分供应合适,农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加强了养分的供给,使作物健康、繁荣。

2.灌溉:基本上可以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代谢,以保证丰收和品质。

3.土地管理:正确的耕作,能够使土壤达到一定的力学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充分利用土地,提高粮食生产率。

四、肥料管理1.施肥技术:视肥料种类和作物的生长期及营养需要而确定养分供给的时间、数量和方式。

2.善于利用有机肥料:可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活跃,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五、合理用药1.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能够高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2.农药使用方式:视农药种类和作物生长期和病虫害情况而定,不可滥用,不能泛用。

六、防治病虫害1.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清除病虫,防止病虫蔓延。

2. 种植抗病虫害的品种或者改善环境,增加作物的抗病虫性能。

以上就是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方面的介绍,大田种植技术和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成本,使农村发展更加可持续。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种植适宜品种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选择品质高、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尽量避免选择病虫害抗性差的品种。

2. 合理施肥施肥对于水稻高产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种植前要充分施足基肥,一般底肥掺入基肥中,大田出苗后再进行施肥,喜光、喜肥、耐瘠的品种施肥期要充分,充满。

一般在育秧期施肥可把缺肥、缺营养弱株补充起来,肥料尽量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水稻可以使水稻数量增加,景气度强,减少秧穗量损失,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但密植不能过密,会导致种子个头小、穗粒松散、光合效益差、病虫害增多等现象,降低水稻产量。

4. 除草除刈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除草、除刈,保障植株生长。

及时除草、除刈可以有效避免竞争营养的情况,减少杂草对水稻的侵害,使水稻光合效率提高,提高水稻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为了保障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稻生长期间可使用合理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采用良种、良土、良肥等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并兼之“养土”“养根”“养菌”等现代农业技术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6. 管理水水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管理水可以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水稻生长效率。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灌浇水的时间、水量和灌水周期,以保障作物需要的水分。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进行浇水,以提高施肥效果,增加水稻的干存量。

7. 合理收获水稻收获时,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

收割秋稻时,要选用干晾或烘晒的方法,保持水分在13%左右,提高稻子的品质。

同时,还要注意规范收割,减少碾损、烟化等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粮食质量损失。

浅谈大田作物水稻种植技术

浅谈大田作物水稻种植技术

浅谈大田作物水稻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大田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在大田作物种植中占据重要地位。

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下面将从育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机械化水稻种植等方面探讨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

首先是育种技术的发展。

育种技术是培育优良水稻品种的关键。

传统育种依靠对水稻天然变异的选择和繁殖,进而培育出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现代育种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育种技术。

现代育种技术借助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优良品种,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其次是田间管理的改进。

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田间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例如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

而现代化的田间管理借助影像分析、遥感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状况,并提供科学化的建议和指导。

根据农田的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情况,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精细化调控,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和抗逆能力。

再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

病虫害是制约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农药的使用,但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问题。

现代病虫害防治技术倾向于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控。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综合防控则是结合生物防治、土壤管理、种植结构调整等手段,从生态角度综合治理农田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是机械化水稻种植的推广。

机械化水稻种植指的是将种植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如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等,通过机械化设备来完成。

相比传统的人工操作,机械化种植具有效率高、效益高和劳动力低等优点。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美国,机械化水稻种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单元5 水稻育秧、移栽及大田管理

单元5 水稻育秧、移栽及大田管理
料软盘试装确定。
• (3)育苗床准备
• 选用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秧床宽1.3m左 右,以竖放2盘为宜,沟宽40-50厘米。
• 苗床平整后,床面浇透水,摆放育秧盘,用木板 轻压使秧盘与床面接触。
• (4)装盘播种
• 盘装营养土:(孔深2/3高处),然后用竹扫把扫平
• 播种:均匀一致,每个秧孔常规稻有5-6粒,杂交水稻2-3 粒,盖土,扫去盘面余土,以防窜根。 • 秧盘上浇透清水或敌克松消毒液。 • 覆盖地膜(遮阳网)。早造温度低地膜拱盖保温,三叶时
虫、稻苞虫以及稻瘟、白叶枯病和纹枯病
等病虫。
二、 拔节长穗期的田间管理
• (一)生育特点 • 是指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的这一段时 间。 • 生育特点: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一方根、茎、叶继续生长,另一方面幼穗 分化。
• (二)田间管理 • 管理目标:巩固有效分蘖,促进壮秆大穗, 培植强根,防止徒长,为灌浆结实创造良 好的基础。
第三节 水稻育秧及移栽技术
一、育秧 二、大田移栽
一、育 秧
1. 壮秧的标准及其意义 2. 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的确定
3. 种子处理与催芽
4.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
(一)壮秧的标准及其意义
• 1.壮秧的意义 • 秧苗素质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故有“秧好 半熟稻”的农谚。 ◆壮秧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根、茎、蘖原 基分化数量多,质量好。 ◆壮秧移栽后返青快,起发早,生长整齐, 容易形成大穗。
揭膜炼苗浇水
拔秧前苗床浇透水
• 适时化控 • 出苗至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防止徒长。
• 合理施肥
• 二叶期揭膜炼苗时,结合浇水施好断奶肥, 每20平方米苗床追施尿素0.5~1斤,施肥 后用清水淋苗,以防烧苗。 • 移栽前3-4天,施送嫁肥,尿素2~3两/20 平方米。

试论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试论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试论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水稻机插秧是一种高效率的大田栽培技术,它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插秧的劳动力成本,还可以提高插秧质量和生产效益。

但是,要想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高效运用,就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程,下面我们就来试论一下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技术规程。

一、田地准备在机插秧实施前,要对田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土壤整理:田地整地要保持平整,水浸时不易积水,地面不要有高低起伏、碎石、竹麻等杂物。

人工清理地面杂物,并进行草丛清理。

2、施肥:机插秧前要根据地力情况、品种要求、种植期要求,在整地施入底肥,在插秧前也要按照技术要求施适量的追肥。

3、灌溉:机插秧要在田地水深为5~10cm、水面为平坦状态下施行,田地营养水分要合理供应,不能过多湿润。

二、机械设备准备1、机器设备: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插秧机、高速旋转刀具、深松机等,机器设备的选用需要根据田地情况选择适合的设备。

2、插秧机械的完好程度:插秧机械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尽可能避免故障,给机器设备做好日常保养。

3、加油:机械设备需要加足油量,保证在机插秧过程中油量不会短缺。

同时要注意机器油质量的选择,使用高质量机油或润滑油。

三、机插秧操作规范1、根据田地情况选择和调整插秧机械,对机械加油添加润滑油。

2、在机械前后设置足够的安全警戒标志,确保机械前后均安置工人协调作业。

3、将机械驶入水面时,防滑措施要做好。

4、进行间距设定:在机插秧操作前要设置好间距,不同的品种要生根距离不一,不同的地土性质也要略作区别。

5、适量投种:要按照要求适量投种,控制每个穴洞里的种粒数量。

6、插秧密度:插秧密度要求适当,既要充分利用田地,又要保证每株植物生长良好。

7、插秧深度:插秧深度应根据营养和湿度情况恰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5-6厘米左右。

8、插秧方向:插秧的方向要与播种时一致,避免因方向不一导致深度不一影响生长。

9、机械操作人员应掌握插秧机械的性能和通常故障原因,常规检查插秧机械状态,及时检修机械设备。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水稻旱育秧大田移栽的田间管理
1、精细整田,做到田平泥化,寸水不露泥。

2、施肥原则:重施底肥,巧施穗粒肥。

每亩施农家肥不少于1500公斤,耙田时将磷钾肥和氮肥70%做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20%作分蘖肥,10%作穗肥(抽穗前5―10天施肥)。

3、坚持浅栽浅插,栽插深度一般不超过2―3厘米,插秧时田中的水层应做到似有似无,栽后2天左右灌寸水,以后保持浅水管理。

4、栽插规格:旱育秧分蘖早和强,成穗率高。

可适当稀植,常规栽2.5―3.5万丛,每丛1―2苗。

双行条栽或单行条栽。

但应根据海拔、品种和土壤肥力来确定合理的栽插密度。

5、旱育秧最好采用带土铲秧的方法,也可旱拔。

对苗床质量差,土壤粘重板结,拔秧困难的,可在拔秧前一天晚上浇透水。

6、化除与膜秧相同。

最好采用丁草胺、乙草胺、田毛,金稻龙等除草药,最好不用扑草净。

栽插旱秧一定要坚持“肥床是基础,旱育是中心,适龄壮秧是目标,田平泥化,浅插是关键,稀植是保证”等关健性的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在水稻生产中发挥生产效率。

- 1 -。

1000亩双季水稻育秧技术

1000亩双季水稻育秧技术

1000亩双季水稻育秧技术是确保双季水稻丰收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该技术的简要介绍:
1.选种与种子处理: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双季水稻品种,并对
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性。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田块作为秧田,并施足基肥,确保秧
苗生长环境良好。

3.播种与育秧: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
种量。

采用湿润育秧或旱育秧方式,确保秧苗生长健壮。

4.施肥与灌溉:根据秧苗生长情况,适时施肥和灌溉,以满足秧苗生长所需的
水分和养分。

5.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秧苗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确保秧苗健
康生长。

6.移栽与大田管理:当秧苗长到适宜移栽的叶龄时,进行移栽。

移栽后加强大
田管理,包括施肥、灌溉、除草、防虫等措施,确保双季水稻丰收。

总之,1000亩双季水稻育秧技术需要从选种、秧田准备、播种与育秧、施肥与灌溉、病虫害防治到移栽与大田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实施。

只有掌握并运用好这些技术,才能为双季水稻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杉城镇生态条件,土壤情况及农户用种习惯,品种选用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适应性强,米质优的天优3301、闽丰优3301、Ⅱ优3301品种。

该品种参加第三届福建省优质稻品种评选,被评为优质稻品种并列入福建省2011年农业“五新”推广名录。

一、统一计划,分户实施
核心示范区组织形式采取三统一方式,即充一安排品牌、统一安排播期、统一浸种、催芽,分户播种、育秧、施肥、管理、收成。

二、产量指标
亩产600~650公斤,或比Ⅱ优明86增产10.22%,米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

三、大田管理:
㈠播插期
根据项目区气候因素,播期统一确定为晚稻5月1日播种,秧龄约30天。

㈡秧田管理:
采用湿润育秧,亩播种量10—12公斤,亩用种量1.0公斤。

肥管为基肥:碳铵40公斤/亩、过钙40公斤/亩、四叶期施接力肥,用三元复合肥10公斤/亩、移栽前4—5天施送嫁肥,尿素5公斤/亩及喷药防治虫害。

水管掌握:前期不见水、中期不淹腿、后期不断水(浅水)。

培育偏平壮秧,为丰产打好基础。

㈢本田管理
1、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
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插足基本苗,亩确保足够有效穗是夺取高产的基础。

要密植规格:中稻、烟后为20*23厘米,亩插1.45万
从以上,丛插2粒谷,亩插基本苗7万以上。

2、肥管:要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

亩用肥量为纯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7公斤、氧化钾16公斤,N:P:K比例为1:0.5:1.2。

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3:1分施。

插秧后15天内结合中耕除草完成追肥两次,剑叶抽出时根据田间酌情施穗肥。

为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始穗灌浆期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6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两次。

磷肥做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各地可根据田块土壤肥力条件,施肥总量上下浮动10%。

3、水管:插秧后浅水护秧、返青、分蘖,等够苗25万时,抢晴天晒田,田裂露白根后返水,后间歇灌溉,促进幼穗形成;孕穗、抽穗期灌深水养胎;乳熟期保持干湿交替,可日灌夜排方法养根保叶;黄熟后排水自然落干成熟。

在小穗90%以上成熟时收割。

4、病、虫、鼠害防治:在生长过程中应加强田间检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主要重抓关键生育期的病虫防治。

药剂选用(亩用量)
①稻飞虱:10%大功臣(吡虫啉)15—25克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克或扑虱灵。

②螟虫和稻纵绻叶螟:5%锐劲特悬浮剂20—30毫升或5%锐劲特悬浮剂15毫升+20%三唑磷100克或20%三唑磷150—200克。

③穗颈瘟:20%三环唑2—3两(上海东风或浙江东阳农药厂)或21%加收米液剂100毫升。

④纹枯病和稻曲病:5万单位井岗霉素4两或20%纹枯净水溶液剂50克。

⑤细菌性条斑病: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100—150克或20%叶青双2两。

选用以上对口农药,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

在苗期统一组织农田灭鼠,使用新型抗凝血鼠剂—杀鼠迷和敌钠盐。

组织统一投放毒饵,确保生产稳产、高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