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杀虫剂农药成分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

常见的农药的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制剂,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类。
常见的农药有很多种类,每种农药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药,包括其原药成分、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
1.杀虫剂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的昆虫害的农药。
常见的杀虫剂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氯化硫酰类等。
(1)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以氨基甲酸酯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破坏昆虫的神经递质传递,导致神经紊乱和死亡。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氨基甲酸乙酯,防治对象包括蚜虫、白蚁、秧蛾等。
(2)有机磷类杀虫剂:主要以有机磷酸酯作为原药成分,通过抑制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神经递质不能正常分解,引起昆虫神经系统紊乱和死亡。
常见的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敌敌畏、马拉硫磷等,防治对象包括蚜虫、甲虫、粘虫等。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以拟除虫菊酯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昆虫的神经生长调节激素(JH)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阻止蜕皮和生长,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氟虫腈、虱螨脲等,防治对象包括害虫、螨虫等。
2.杀菌剂杀菌剂是用来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害的农药。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三唑酮类、磺酰类、苯酰脒类和吡唑酮类等。
(1)三唑酮类杀菌剂:主要以三唑酮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和酶系统活性,阻断真菌的细胞壁合成和生长,导致真菌死亡。
常见的三唑酮类杀菌剂有弯唑酮、硅唑酮等,防治对象包括多种真菌。
(2)磺酰类杀菌剂:主要以磺酰脲类、磺酰胺类和磺酰氨基甲酸酯类作为原药成分,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内酶活性,干扰真菌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真菌死亡。
常见的磺酰类杀菌剂有多菌灵、咪鲜胺等,防治对象包括白粉病、黑斑病等。
3.除草剂除草剂是用来防除杂草的农药。
常见的除草剂包括对氨基苯甲酸类、氨基甲酸酯类、吡唑酮类和三嗪类等。
农药成分知识点总结

农药成分知识点总结在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它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农药成分是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成分的种类和性质直接影响农药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农药成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农药成分的分类根据农药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农药成分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等四大类。
杀虫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杀灭害虫的农药,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硫酰脲类杀虫剂和氨基嘧啶类杀虫剂等。
杀菌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农药,包括三唑类杀菌剂、酯类杀菌剂、氨基苯甲酰类杀菌剂和苯甲酰腈类杀菌剂等。
除草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草本杂草和杂草的农药,包括草甘膦类除草剂、氧化乙草酯类除草剂、拟除草脒类除草剂和硝基乙草酯类除草剂等。
调节剂是一种专门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和促进产量的农药,包括生长调节剂、抗逆性生物激素类调节剂和果实发育调节剂等。
二、农药成分的作用原理1.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影响害虫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来起到杀虫作用。
例如,有机磷杀虫剂是通过抑制虫体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杀灭害虫,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则是通过刺激害虫神经系统引起抽搐和麻痹而致死。
2.杀菌剂: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细胞壁和核酸代谢来起到杀菌作用。
例如,三唑类杀菌剂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真菌,酯类杀菌剂则是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脂肪的合成来起到杀菌作用。
3.除草剂:除草剂主要通过影响杂草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发育来起到杀草作用。
例如,草甘膦类除草剂是通过抑制杂草的甘氨酸合成酶来杀灭杂草。
4.调节剂:调节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生长的相关激素、酶和代谢物质来调节植物生长和促进产量。
例如,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来调节植物生长,果实发育调节剂则是通过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来调节果实的大小和产量。
常用农药有效成分与通用名称简表

保得,乙体氟氯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
高效氯氰菊酯,高灭灵,三敌粉,无敌粉,卫害净
联苯菊酯
天王星,虫螨灵,氟氯菊酯,毕芳宁
生物烯丙菊酯
生物丙烯菊酯,右旋反式丙烯菊酯 , 反式丙烯除虫菊
杀虫剂/卫生杀虫剂
生物苄呋菊酯
右旋反式苄呋菊酯 右旋反式灭菊酯
卫生杀虫剂
溴灭菊酯
溴氰戊菊酯,溴敌虫菊酯
溴氟菊酯
杀虫剂/卫生杀虫剂
右旋烯丙菊酯
强力毕那命,右旋丙烯菊酯,阿斯,威扑,武士,拜高,榄菊,华力
杀虫剂/卫生杀虫剂
右旋苯醚氰菊酯
右旋苯氰菊酯
卫生杀虫剂
右旋苯氰菊酯
卫生杀虫剂
溴氰菊酯
敌杀死,凯安保,凯素灵,天马,谷虫净,增效百虫灵
右旋炔呋菊酯
卫生杀虫剂
四氟甲醚菊酯
右旋炔咪菊酯
右旋苯醚菊酯
速灭灵
杀虫剂/卫生杀虫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乙硫磷
益赛昂,易赛昂,乙赛昂,蚜螨立死
杀虫剂/杀螨剂
灭线磷
益收宝,丙线磷,灭克磷、益舒宝、虫线磷
苯线磷
力满库,克线磷
螨胺磷
苯胺硫磷,虫胺磷
杀虫剂/杀螨剂
杀螟硫磷
杀螟松,速灭松,灭蟑百特,杀虫松专用于储粮害虫
倍硫磷
百治屠
地虫硫磷
大风雷、地虫磷
三乙膦酸铝
疫霉灵,疫霜灵,乙膦铝,藻菌磷
杀菌剂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农药有效成分与通用名称参考表
有效成分
其 它 名 称
作用
毒死蜱
乐斯本
杀虫剂
阿特拉津
莠去津
除草剂
2,4-D丁酯
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
农药成分及应用

农药成分及应用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或者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物质,其成分及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成分及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就对农药成分及应用进行具体介绍。
一、杀虫剂1. 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作物的防治。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造成昆虫麻痹和死亡。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乐果、辛硫磷等。
2. 吡虫啉类: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吸食性害虫。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其食欲和运动能力,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有百威、嘉吉等。
3. 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各类害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昆虫麻痹和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敌敌畏、多菌灵等。
二、杀菌剂1. 三唑酮类:三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类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病害发生的目的。
常见的三唑酮类杀菌剂有咪鲜胺、多力士等。
2. 吡唑酮类:吡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是同样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
常见的吡唑酮类杀菌剂有环醚菌酯、异丙环酮等。
3. 咪环唑类:咪环唑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类似,也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常见的咪环唑类杀菌剂有代森锰锌、铜氢氧化乙醛等。
三、除草剂1. 除草类草酮类:除草类草酮类是一类广谱杀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杂草和草本杂草。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杂草干枯死亡。
常见的除草类草酮类有草铵酸、草甘膦等。
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

另外应即配即用,且不能与碱性物质 混合,不能在铁、铜、锡等金属容器 中存放。
5.辛硫磷 辛硫磷又名肟硫磷、倍腈松,是一种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性杀虫剂, 具有强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同时还 具有一定的熏蒸作用,但持效期短。 原液为黄棕色油状液体,易溶于多种 有机溶剂,遇碱性物质易分解,高温 下也易分解。 剂型有50%、75%乳油,3%、5 %颗 粒剂。
用70%粉剂以1:(50~100)的比例与细土 混合,撒于植株根际,可以防治白绢 病。
该药作土壤消毒剂时,对各种花木、 作物的丝核菌病害具有特效。
(二)杀虫剂
1.敌百虫
敌百茧为高效、低毒的有机磷制剂, 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和触杀作 用,但持效期较短。 该药纯品为白色结晶,剂型有90%原 粉、80%可溶性粉剂、25%油剂。
敌敌畏有较高的毒性,易挥发。
故在夏季的中午高温时不宜喷药,防 止中毒。 应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防止失效。
敌敌畏对樱花、梅、杏、睡莲、榆叶 梅等容易产生药害,不要轻易使用。
3.氧化乐果 氧化乐果为高效内吸杀虫、杀螨剂, 兼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 原油为浅黄至黄色油状液体。 它易溶于水、乙醇、丙酮和苯中,遇 碱易分解。 剂型有40%乳油,以40%乳油。 稀释1 000倍~1 500倍液,防治蚜虫、 红蜘蛛、粉虱、介壳虫、叶蝉、木虱、 蓟马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内吸效果好。
熬制成功的石硫合剂母液是透明的红棕 色液体,有皮蛋的臭味,具碱性,遇酸 分解快,主要成分为多硫化钙和部分硫 代硫酸钙,少量硫酸钙和亚硫酸钙。
稀释后的石硫合剂,喷洒在花木表面上, 与空气接触,受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等 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游离出 细微的硫磺沉淀,释放出少量的硫化氢, 从而发挥出杀菌作用。
农药的主要成分,农药的危害有哪些

农药的主要成分,农药的危害有哪些1、杀虫剂:主要为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和有机氟类等成分。
2、杀菌剂:主要为有机磷类、有机磷酸酯类、有机砷类和杂环类等成分。
3、除草剂:主要为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等成分。
4、杀鼠剂:主要为有机磷酸酯类、杂环类、无机有毒化合物、急性杀鼠剂和抗血凝杀鼠剂等成分。
一、农药的主要成分1、杀虫剂主要包含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氮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和有机氟类等。
其中有机磷类主要包含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和焦磷酸酯等。
氨基甲酸酯类主要包含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和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等。
有机氮类主要包含脒类、沙蚕毒类和脲类等。
拟除虫菊酯类主要包含光不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和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等。
2、杀菌剂主要包含有机磷类、有机磷酸酯类、有机砷类和杂环类等。
其中有机磷类包含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氨基磺酸类、硫代磺酸酯类和三氯甲硫基类等,杂环类包括苯并咪唑类、噻英类、嘧啶类、三唑类、吗啉类、吩嗪类、吡唑类、哌嗪类、喹啉类、苯并噻唑类和呋喃类等。
3、除草剂主要包含酰胺类、二硝基苯胺类、氨基甲酸酯类、脲类、酚类、二苯醚类、三氮苯类、苯氧羧酸类、有机磷类、杂环类、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等。
4、杀鼠剂主要包含有机磷酸酯类、杂环类、脲类、硫脲类、有机氟类、无机有毒化合物、急性杀鼠剂和抗血凝杀鼠剂等。
二、农药的危害有哪些农药的危害可以分为2大危害,分别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3条,分别是偶然大量接触,比如误食,或是长时间接触一定量的农药,接触者包含农药厂的工人、周围居民和使用农药的农民,还可以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为大批量人群受到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能够通过食物链经生物的富集作用后进入人体。
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毒性与环境影响

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毒性与环境影响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民越来越多地依赖杀虫剂和杀菌剂来保护作物和增加产量。
但随之而来的是它们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以及如何减轻它们的影响。
1. 毒性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毒性主要是由其成分引起的。
一些常见的成分包括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和嗪酰胺等。
这些成分可能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健康问题,例如中毒和过敏反应。
此外,这些成分还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副作用。
例如,杀虫剂对蜜蜂、蝴蝶和其他昆虫有毒性,并且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这些化学品还可能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质量。
2. 环境影响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水质问题和土壤污染问题。
水质问题是由于化学品通过降雨或灌溉进入水体中所引起的。
这些化学品可能导致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累积,对水生生物造成剧烈影响,并造成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土壤污染问题是由于农民将化学品用于灌溉和土壤处理。
这些化学品可能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和死亡成本的增加。
3. 如何减轻影响虽然杀虫剂和杀菌剂有它们的好处,但其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一些减轻影响的措施包括:- 使用有机农业方法有机农业使用天然的方式来控制虫害和病害,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
- 选择可再生材料可再生材料(如棉、麻、木纤维)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来生产,并且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 确保正确的化学品使用正确的使用化学品将减少残留,避免了化学品的大量使用。
此外,农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指导。
- 安排生态系统平衡为生态系统上部面添加一些新事物,比如植物、昆虫或动物,其可能会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农田中种植一些蔬菜和小草可以增加有益昆虫的数量,减少对作物的侵害。
4. 结论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尽管这些化学品对种植业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化学品带来的风险,并采取措施减轻其影响。
农药的组成成分

农药的组成成分
农药的组成成分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和性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成分:
1. 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主要成分有有机胺类、吡唑醚类、三唑类、五唑类等。
2. 杀虫剂:用来防治害虫的农药,主要成分有有机磷、卡巴胺、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氯氟苯甲酰胺等。
3. 杀草剂:用来防治杂草的农药,主要成分有草甘膦、草铵膦、草酮姜酚酮、四嗪类、苏氨酸酯等。
4. 调节剂: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和增强抗性的农药,主要成分有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赤霉素)、抗逆增效剂(如硒、硅溶液)、营养调节剂(如微量元素添加剂)等。
5. 除草剂:用来除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农药,主要成分有循环缩肠腺苷二磷酸酯类、胍腺二磷酸酯类、螯合剂等。
6. 其他:还有一些辅助成分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助溶剂、填充剂等,用以增加农药的稳定性、增强吸附性、帮助农药在水中均匀混合等。
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的组成成分会因品牌、种类和不同国家的法规限制而有所不同。
同时,农药的使用应当遵循相关法规和标签说明,以保证安全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剂部分代森锌广谱;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代森锰锌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高温避免用药;雨后不必补喷;甲基硫菌灵广谱;保护和治疗;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灌根,防治枯萎病;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单独使用;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甘薯、桃;水稻于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雾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油菜在盛花期喷雾可防治菌核病;大豆结荚期喷雾防治灰斑病;百菌清广谱;具预防作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不易受雨水冲刷,残效期长;番茄、蘑菇、草莓、茶树、桃、烟草,对某些苹果、葡萄品种有药害;防洽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及灰霉病在封行前;防治葡萄炭疽病、白粉病、果腐病在开花后2周开始喷药;防治桃褐腐病、疮痂病在孕蕾阶段和落花时,祧穿孔病通常在落花时;防治草莓灰霉病、叶枯病、叶焦病及白粉病通常在开花初期、中期及未期各喷药1次;甲霜灵具上下传导,保护和治疗;残效期10~14天;瓜类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多菌灵广谱,保护和治疗;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桃、烟草、番茄;麦类在始花期喷雾防治赤霉病;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药可防治纹枯病;腐霉利保护和治疗;持效期长,且能阻止病斑发展;叶、根内吸;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菌核病和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在幼苗、弱苗、高温、高湿条件下喷洒,要注意施药浓度,避免药害产生;草莓、桃和樱桃;异菌脲广谱,触杀型,保护和治疗,根部吸收起治疗作用;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樱桃、桃、李;防治葡萄灰霉病可在葡萄花托脱落、葡萄串停止生长、开始成熟和收获前20d各施1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春梢生长期初发病的开始喷药;核果类(杏、樱桃、桃、李等)花腐病、灰星病、灰霉病、花腐病于果树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l次药;氟硅唑广谱、内吸性三唑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持效期约7d;在多变的气候条件和防治病害有效剂量下,没有药害;腈菌唑三唑类,内吸、保护和治疗;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对作物安全,刺激生长;多抗霉素广谱抗生素类,内吸传导;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恶霜锰锌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卵菌纲和霜霉目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白粉病、霜霉病,疫病;霜脲锰锌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具特效;采收前7~14天停止使用;先将药剂配成母液;霜霉威抑制病菌细胞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有优异的效果,适用于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促进作物生长;用于喷施要保持土壤湿润;咪鲜胺保护和治疗;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种病害具特效;不具有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对水稻恶苗病,芒果炭疽病,柑橘青霉病及炭疽病和蒂腐病,香蕉炭疽病及冠腐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用于水果采后处理,防治贮藏期病害。
另外通过种子处理,对谷禾类许多种传和土传真茵病害有较好活性。
单用时,对斑点病、霉腐病、立枯病、叶枯病、条斑病、胡麻叶斑病和颖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萎莠灵或多菌灵混用,对腥黑穗病和黑粉病有极佳防治效果;恶霉灵土壤消毒杀菌;能被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提高生理活性;腐霉病、镰刀菌等引起的土传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湿拌或闷种易发生药害;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长;戊唑醇广谱三唑类;促进生长,提高产量;高粱、茶;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噁霜灵对霜霉目病原菌具有很高的防效,持效期长;烟草;兼治多种继发性病害如褐斑病、黑腐病等苯醚甲环唑杀菌谱广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嘧霉胺属苯胺基嘧啶类;防治灰霉病活性最高;抑制浸染酶的产生;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部位;药效更快、更稳定;对温度不敏感;灰霉病以及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气温高于28度时应停止施药。
福美双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中等毒性;有一定渗透性,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对作物安全性较低,幼叶、幼果期易发生药害;广谱性杀菌剂,目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炭疽病,梨黑星病、黑斑病,苹果早期落叶病,枣褐斑病、烂果病,蔬菜立枯病、根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等;叶枯唑保护和治疗;对鱼类安全;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具有强烈的内吸传导性能;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具有特效;秧田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以及柑橘溃疡病具有优良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喷药后4h遇雨对药效无影响。
井冈霉素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纹枯病封行后至抽穗前期或盛发初期;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期;棉花立枯病的防治;麦类纹枯病的防治;稀酰吗啉肉桂酸衍生物,对霜霉科和疫霉属的真菌有较强活性;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尤其在孢子囊梗及卵孢子的形成阶段更敏感;内吸性较强,可进入植株的各个部位;当黄瓜、辣椒、十字花科蔬菜等幼小时,喷液量和药量用低量。
霜霉威有保护、治疗及刺激生长;抑制细胞膜;藻状菌;对蔬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等效果理想;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
杀虫剂辛硫磷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击倒速度快,可防治地下害虫及鳞翅目害虫的幼虫;见光易分解;瓜类、豆类、甜菜、玉米对辛硫磷敏感;收获前5日停止使用。
毒死蜱(乐斯本、氯吡硫磷、毒丝本)广谱,胃毒、触杀和熏蒸;对地下害虫效果好;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及害螨;瓜类苗期敏感;氯氰菊酯触杀、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并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
对螨类、盲蝽防效差;残留期较;穿透力较弱,对果实内部污染较少;溴氰菊酯触杀作用,兼有胃毒、驱避和拒食作用;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对螨类无效;穿透性很弱,仅污染果皮;三氟氯氰菊酯(功夫、PP321)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用;耐雨水冲刷;不可做土壤处理;氟氯氰菊酯(百树菊酯、百树得)触杀和胃毒;多种鳞翅目幼虫有很好的效果;杀卵;拒避作用;苏云金杆菌细菌性;胃毒,产生细菌毒素;药效较缓慢;残效期10天左右;温度愈高,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30℃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提前2~3天使用阿维菌素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驱避性;四聚乙醛很强的引诱力;春、秋雨季;秧苗播种或移植后;低温(1.5℃以下)或高温(35℃以上)因蜗牛活动力弱,影响防治效果;丁醚脲硫脲杀虫、杀螨剂;用于棉花、水果、蔬菜和茶树上;具内吸和熏蒸作用,在紫外光下转变为具杀虫剂虫活性的物质,宜在晴天时使用;抗性的蚜虫、大叶蝉和烟粉虱等;控制小菜蛾、菜粉蝶和夜蛾的为害;除虫脲几丁质合成酶受到抑制;导致成虫不育,对幼虫、蛹、成虫、卵都有毒杀效果;对鳞翅目、双翅目的幼虫防治效果更为显著。
氟铃脲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铃虫;多种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昆虫抑制害虫吃食速度;较快的击倒力。
甲维盐比阿维菌素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提高了10-100倍,杀虫谱变宽;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虫为10-15天,螨为15-25天。
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表皮组织;对鳞翅目害虫、螨类,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蓟马类有极高活性,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在保护地或者10倍于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高峰;吡虫啉烟碱类;触杀、胃毒和内吸;害虫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虫;易被作物吸收,并向顶分配,有根吸作用;虫酰肼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与其他抑制幼虫蜕皮的作用机理相反;对高龄和低龄的幼虫均有效;6~8小时就停止取食(胃毒作用),比蜕皮抑制剂的作用更迅速,3~4天后开始死亡;无药害,对作物安全,无残留药斑;马拉硫磷气温低时毒力下降,可适当提高施药量或用药浓度;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触杀和胃毒作用,一定的熏蒸和渗透作用;对害虫击倒力强,高温时效果好;残效期短;对高粱、瓜豆类和梨、葡萄、樱桃等一些品种易发生药害,应慎用;采果前10天停用。
灭幼脲初龄幼虫期用药,虫龄越大,防效越差。
;抑制几丁质合成;胃毒作用,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发生作用,但无内吸作用;在植物叶背面喷药;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耐雨水冲刷;对天敌安全,对鳞翅目及蚊蝇幼虫活性高;药后3天开始死亡,5天达死亡高峰;对成虫无效;喹硫磷杀虫、杀螨作用,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和熏蒸性能;有良好的渗透性,有一定杀卵作用,在植物上降解速度快,残效期短;防除咀嚼和吮吸害虫效果良好啶虫脒氯化烟碱吡啶类;触杀和胃毒,很好的内吸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有效防治半翅目中的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和鳞翅目中的潜叶蛾、小食虫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颗粒剂作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速效,持效期长,可达20天左右;噻嗪酮抑制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药后3—7天才能见效,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
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不可以毒土法使用;不宜直接接触白菜、萝卜,否则将出现褐斑及绿叶化等药害。
异丙威触杀作用,有一定的渗透和传导活性,且速效性强;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飞虱和叶蝉,并能兼冶蓟马;不可与敌稗同时使用,须间隔10天以上;该药剂对芋有药害,不得使用。
辛硫磷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磷翅目幼虫很有效,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光不稳定,最好在夜晚或傍晚使用,残留期短;土中,残留期很长,适合于防治地下害虫;黄瓜、菜豆对辛硫磷敏感,易产生药害,高粱敏感,不宜喷撒使用;玉米田只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不要喷雾防治蚜虫、粘虫等。
杀扑磷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介壳虫有特效,对螨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残效期10-20天;果园中浓度不可太高,否则会引起褐色病斑;联苯菊酯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活性比其他菊酯类药剂高几倍;蔬菜收获前4天停用;低温下更能发挥药效,春秋两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