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地震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次,其中有感地震约()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度设防。

A、Ⅴ

B、Ⅵ

C、Ⅶ

D、Ⅷ

2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2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度。

A、Ⅷ

B、Ⅺ

C、Ⅸ

D、Ⅻ

2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2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9、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30、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

A、20万人

B、22.5万人

C、24万人

D、28万人

二、多选题

1、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属诱发灾害()。

A、人的心理创伤

B、爆炸

C、瘟疫

D、泥石流

E、社会动乱

2、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震级

E、地点

3、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4、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结构类型:()。

A、砖木结构

B、砖混结构

C、土木结构

D、钢筋混泥土

5、地壳的不断运动是孕育地震的温床。在这个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就是地震的"前兆"现象。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气象

6、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A、饥荒

B、海啸

C、毒气泄漏

D、瘟疫

E、放射性污染

7、目前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在()等方面异常的异常变化,做出的预报。

A、电磁

B、重力

C、地壳形变

D、地下水动态

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大型的()等,这些设施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A、水电站

B、核电站

C、通信

D、交通及供水供电

9、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10、地震预报包括()。

A、长期预报

B、中期预报

C、短期预报

D、临时预报

11、地震直接灾害除造成建筑物破坏外,不会引起()

A、山崩、滑坡

B、地裂、地陷

C、喷沙、冒水

D、海啸

12、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以下地方()

A、松软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C、山坡或山脚

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E、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及其填充地带上

1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A、切断水源

B、切断燃气源

C、切断电源

D、关好门窗

14、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15、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16、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

A、台网建设

B、震灾预防

C、紧急救援

D、地震监测预报

1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险,有()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18、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等环节。

A、地震预报

B、地震灾害预防

C、地震应急

D、震后救灾与重建

19、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A、震源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20、按对地震活动的过程性特征的定性表述划分类型,一般可分为()

A、孤立型

B、双震型

C、震群型

D、主震-余震型

地震勘探的一些基础知识.doc

接收条件received condition: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 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而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 激发条件excited 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最、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 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 seismic 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问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汕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 frequency seismic 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杏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儿米到儿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般在60-350周 /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

地震防护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地震与应对综合实践教案 2012年第十周-第十五周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掌握地震前兆识别、防震的自救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亲历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在信息处理、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实践演练、自评互评等实践环节中,增强学生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增强防震减灾、自护自救的意识,懂得震发时应保持冷静、科学避险;培养热爱生活,学会感恩,珍爱生命,团结互助以及关爱他人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感受合作探究的乐趣,对学习成果有成就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地震常识,掌握地震前兆识别、防震自救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增强防震减灾、自护自救意识,掌握临震应急自救的基本技能。【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地震发生、防震抗震、自护自救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活动时长】 3课时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了解地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汶川地震图片,播放汶川地震视频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2008年5月12日,这是我们亿万中国人最难忘的日子。四川省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将美丽的汶川瞬间夷为平地,数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5335名学生遇难和失踪。当满目疮痍从眼前掠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在悲痛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了解地震吗?万一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防护? 2.生成活动主题 引导学生联系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交流自己的感受。如何让将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将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呢?(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进行交流)

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

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 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 各市、县(区)、自治县物价局、财政局、地震局(办) 根据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99号),结合我省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现制订《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并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请通知有关收费单位到当地物价部门换领《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 本通知自1998年10月25日起执行。 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地震局 一九九八年十月八日

附件: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

说明: 1、本收费标准有多项是参照《工程勘察收费标准》和省财厅颁布的差旅费标准制定的。如果这两个标准有调整,有关收费标准相应标准执行。 2、核电站、特大型重要工程及生命线工程因工作内容复杂,要求高、责任大,其收费由委托方与承担方根据工作内容和要求参照本标准商定。 3、凡需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和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的工程项目可按一、二、三相关部分计费。 4、施工准备费,除样品分析测试费外,按地震安全性评价其它各项工程费用总和的5%计费。 5、十类和十类以上工资地区的单位,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时,或低于十类工资地区的单位,承担十类以上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时,可按本标准增加10%计收项目费用。 附表1 剪切波速测试收费标准

注: ①按测量次数计费,每米一个测点,在每测点处需按正反方向各测两次。 ②钻孔费、塑管费另计。 ③孔深超过50M,每增加20M为一档,按前一档的收费标准递增30%计费。 附表2 地震动参数计算分析收费标准

地震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及其研究综述

No.13,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 iness Trade Industry2010年第13期 地震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及其研究综述 冯 微 (长江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摘 要:通过研究利用初至波走时的层析反演方法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提供近地表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进一步为静校正或浅层工程勘探服务。 关键词:速度建模;层析成像;初至波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198(2010)13 0368 01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在地表激发和接收地震波,再对地震波作分析处理以及解释而得到地下构造信息和岩性信息的一种方法。在整个地震勘探过程中,精确的求取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直是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在地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地表速度的横向剧烈变化会严重影响中深层目的层的成像效果。近地表速度不准确,将会直接影响到速度分析、偏移成像的质量以及静校正的精度等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和最终的勘探成果。 1 地震面波及波形反演 利用面波进行结构反演一直是了解地球介质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面波理论和面波反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陈蔚天和陈晓非(2001)提出了一种求解水平层状海洋-地球模型中面波振型问题的新算法,它简洁、高效,彻底消除了高频情况下数值计算的精度失真问题。张碧星等(2000,2002)对瑞利波勘探中 之字形频散曲线形成的物理机理和多模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诸波模的传播特性及相互关系,以及地表下低速层介质的位置、厚度及其它参数对 之字形频散曲线的相互影响.在面波反演理论方面,朱良保等(2001)通过保角变换,把面波群速度的反演变成了球谐系数的线性化反演,使其计算速度快,等值线光滑,构造界限清晰。众多研究者根据从面波资料求出的频散曲线,对不同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作了反演,揭示了横向结构差异的广泛存在。 根据走时反演地下结构是获取结构信息的经典做法。刘伊克等(2001)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的初至走时数据,利用最小平方与QR分解相结合的算法,在三维空间重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模型。同时,采用分形算法克服了初至波波形差异以及折射波相位反转导致的拾取误差,实现了三维初至拾取的大规模全自动化运算。李录明等(2000)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方法.它利用地震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层析反演方法具有的纵、横向变速优势,实现适应速度任意变化的复杂表层模型反演。 在利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反演地下结构方面。钱辉等(2001)对接收函数反演地壳结构速度的算法作了分析,使之适应正演参数的变化,并利用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壳结构。 近年来,非线性反演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者把新的最优化理论引入地震学反演中。孟洪鹰和刘贵忠(1999)提出了多尺度地震波形反演的小波变换方法。对于一维非线性地震波形反演问题,此方法和已有的简单迭代法及多重网格法比较表明,此方法更为有效。杨峰和聂在平(2000)提出了用于二维轴对称非均匀介质结构的反演和成像的一种新的反演迭代方法变分玻恩迭代方法.与传统的玻恩迭代方法相比,其收敛速度和成像质量均有较大改善。 2 地震勘探、测井问题中的地震波研究及其它 在地震勘探和测井方面,许多研究者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法。沈建国和张海澜(2000)计算了井内靠近井壁的偏心声源激发的声场,得到了在井壁不同位置的接收波形,分析了直达波、井壁反射波、纵波、横波和面波在这些波形中的反映。为了处理横向强变速介质中的深度成像问题,程玖兵等(2001)提出一种基于共炮道集的优化系数的傍轴近似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算子,在基于反射系数估算的成像条件下,可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陈生昌等(2001)实现了一种基于拟线性Born近似的叠张海明等:地震波研究前深度偏移方法,扩大了拟线性Born近似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适应更强的横向速度变化。张美根和王妙月(2001)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陈志德等(2002)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顾汉明等(2002)在频率-波数域中采用解析法,解出多层条件下海底实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分解成上行和下行P波和S波的算法,导出海底各层地震反射系数随入射角变化(简称RVA)的递推计算公式。金胜汶等(2002)给出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炮检距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得到各个不同照射角下的成像结果。 3 讨论和结论 地震波理论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地震波研究领域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会促进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在过去的4年里,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该领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其中不乏创新性的理论工作.当前地震波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包括: (1)复杂地球介质中地震波激发与传播理论; (2)高效计算三维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方法; (3)利用先进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开展设定地震与强地面运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为精细的地震危险分析与预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庆凡.我国天然气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石化,2009. [2]刘英祥.我国天然气价格与天然气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 2009. [3]牛建娣.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状况及发展对策分析[D].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2007. ! 368 !

综合实践探索地震

《探索地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据统计,地球上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2015年,我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29次,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20次。大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灾难,如:破坏房屋和其他建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造成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导致停电停水和通信受阻;可能导致煤气等有毒气体核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进而造成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滑坡和泥石流,从而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只有了解房屋的抗震情况,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学会正确避险,才能处险不乱,减少伤害。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地震,学会防震避险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判断能力,学生对和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很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他们已经会合理分工,利用团队力量,目标明确,行动快速的完成较为简单调查实验,但是结论表述准确性和科学性上,仍有不足。通过本节课,老师期待看到的是同学们在面对灾难面前不仅仅有对他人的同情,更有对问题本身更深层次思考和探索,通过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中,使其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不断得以提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掌握地震前兆识别、防震的自救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亲历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在信息处理、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实践演练、自评互评等实践环节中,增强学生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增强防震减灾、自护自救的意识,懂得震发时应保持冷静、科学避险;培养热爱生活,学会感恩,珍爱生命,团结互助以及关爱他人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感受合作探究的乐趣,对学习成果有成就感。 四、教学策略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交流制定逐步成熟的活动计划,学生活动全程教师及时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指导和协调。通过学生活动计划的制定和研究过程中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2003-10-2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方法,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大型厂矿企业、大城市和经济建设开发区的选址、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和防震减灾对策。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 83-1991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本底地震 background earthquake 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2 场地相关反应谱 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 考虑地震环境及场地条件影响得到的地震反应谱。 3.3 地震带 seismic belt 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4地震地质灾害 earthquake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 地震地质作用下,地质体变形或破坏所引起的灾害。 3.5 地震动参数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加速度、反应谱等。

3.6 地震构造 seismic structure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3.7 地震构造区划seismic structure zone 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区域。 3.8 地震活动断层 seismo-active fault 曾发生和可能再发生地震的断层。 3.9 地震区 seismic region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环境均相类似的地区。 3.10 断层活动段落 active fault segment 在一活动断层上,活动历史、几何形态、性质、地震活动和运动我特性等具有一致性的地段。 3.11 构造类比 structure analog 一种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具有同样构造标志的地区,有发生同样强度地震的可能。 3.12 古地震 paleo-earthquake 没有文字记载、采用地质学方法发现的地震。 3.13 活动断层 active fault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3.14 活动构造 active structure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 3.15 能动断层 capable fault 地表或近地表处有可能引起明显错动的活动断层。 3.16 起算震级 lower limit earthquake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参与计算的最低震级。 3.17 潜在震源区 potential seismic source zone

矿大(北京)高等岩石力学试题答案

1. 简述岩石的强度特性和强度理论,并就岩石的强度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答:岩石作为一种天然工程材料的时候,它具有不均匀性、各向异性、不 连续等特点,并且受水力学作用显著。在地表部分,岩石的破坏为脆性破 坏,随着赋存深度的增加,其破坏向延性发展。 岩石强度理论是判断岩石试样或岩石工程在什么应力、应变条件下破 坏。当然岩石的破坏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应变率、湿度、应变梯度 等。但目前岩石强度理论大多只考虑应力的影响,其他因素影响研究并不 深入,故未予考虑。 (1). 剪切强度准则 a. Coulomb-Navier 准则 Coulomb-Navier 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属于在正应力作用下的剪切破坏, 它不仅与该剪切面上剪应力有关,而且与该面上的正应力有关。岩石并不 沿着最大剪切应力作用面产生破坏,而是沿其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最不利组 合的某一面产生破裂。即: ?στtan +=C 式中为岩石材料的内摩擦角, 为正应力,C 为岩石粘聚力。 b. Mohr 破坏准则 根据实验证明:在低围压下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但随着围压的增大,与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为了体现这一特点, 莫尔准则在压剪和三轴破坏实验的基础上确定破坏准则方程,即: ()στf = 此方程可以具体简化为斜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摆线以及双斜直线等 各种曲线形式,具体视实验结果而定。

虽然从形式上看,库仑准则和莫尔准则区别只是在于后者把直线推广到曲线,但莫尔准则把包络线扩大或延伸至拉应力区。 c. 双剪的强度准则 Mohr 强度准则是典型的单剪强度准则,没有考虑第二主应力的作用。我国学者俞茂宏从正交八面体的三个主应力出发,提出了双剪强度理论和适用于岩土介质的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并得到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 3211t b b σσσασ=+--α ασσσ++≤1312 ()t b b σασσσ=-++31211 αασσσ++≥1312 式中和b 为两个材料常数,是岩石单轴抗拉强度。在主应力空间里,上式代表一个以静水应力轴为中心轴具有不等边十二边形截面的锥体表面。 (2). 屈服强度准则 a. Tresca 屈服准则 Tresca 屈服准则也可称为最大剪应力准则,它认为当岩石中剪应力达到材料的特征值时岩石就屈服破坏,即: ()s 31max 2121σσστ=-= 式中为材料拉伸屈服极限。该屈服准则也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对材料屈服破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来看它对金属材料近似正确,而对岩石材料的结果相差较远。 b. Mises 屈服准则 Mises 屈服准则考虑了中间主应力对屈服破坏的影响,采用偏应力张量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第三讲 地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3.1 强震分布的成带性 地震活动并不遍地开花,地震危险性并非到处一样。强震往往沿着与地质构造有一定联系的地震带分布,地震越大,分布的成带性越明显。 图3-1绘出了1900~2004年全球7级以上强震分布。很明显,全球大多数7级以上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另外,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洋脊,东非裂谷,以及东亚和北美大陆也都有一些地震分布。图3-2是世界中源和深源强震震中分布图。深源强震(h ≥300千米)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带的几段俯冲带上。中源地震(70千米≤h<300千米)90%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南亚带的兴都库什与中缅交界也有两个著名的中源地震区。 图3-1 世界强震震中分布图(1900-2004) 46 45

图3-1世界强震震中分布图(1900~2004) 图3-2世界中深强震震中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沿岸集中分布了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全部的深源地震,是世界最大的地震带。在西太平洋,该带沿着勘察加、库页岛到日本,在日本西南分成两支,一支经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到巽他群岛;另一支沿马里亚纳海沟延伸,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与前一支汇合。在东太平洋,该地震带北从美国的阿留申群岛,经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墨西哥、中美洲巴勒比、南美洲秘鲁、智利,进入南东太平洋,经澳洲麦阔里岛、新西兰、汤加、新赫布里特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到加罗林群岛。抱歉的是,本讲所给出的地图比例尺很小,无法给出地名,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对照着阅读。 对照图3-1和图1-3,可以看到,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位置基本上就是太平洋板块与四周的欧亚大陆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澳洲板块的交界地带。西太平洋地震带在日本西南分两支,又在苏拉威西岛与哈马里拉岛之间汇合,实际是沿着菲律宾海板块与太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本周(5月11—17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水平,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特推出防灾抗震基本常识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各类损害。 1、震时如何避险 (1)楼房内的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地震时大家应该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 (4)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6)住院的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 (7)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或小床下;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8)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以防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 (9)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

处。 (10)在街道上的行人,应待在开阔地带,不要躲避在电线杆、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11)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扒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 (12)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13)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争于外出。 (14)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15)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2、震后如何自救互救 (1)自救 a、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用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b、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c、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d、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 e、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震坍房屋伤人。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教育教案 1、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 总第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与他人。 难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会交往有好相处》,谁来说一下:怎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2、可是王强与陈峰两个同学之间发生了冲突,事情是这样的: 王强最心爱的钢笔丢了,那是爸爸从香港给他带回来的礼物。王强急得到处找,刚好看到陈峰在使用同样的钢笔。于是,他指责陈峰说:“是不是你偷了我的钢笔?”陈峰用的是自己刚买的新钢笔,他感到很委屈,于是两个人大吵起来。 3、分析案例 (1)你认为王强错在哪里? (2)你认为陈峰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3)在生活中、学习中,你与同学可能发生过冲突,是怎么发生的?能勇敢的描述出来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冲突》 二、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 1、你们认为同学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小组内小声的讨论,并且把讨论的原因记录下来。 要求:(1)讲究讨论的纪律与效率,一位同学陈述完毕另一位同学再陈述;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脱离中心话题。 (2)记录时简明扼要。 (3)时间大约为五分钟。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3、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有序,谁来汇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 三、讨论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1、我们已经了解了矛盾产生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先看一个案例。 你怎样评价大勇和毅夫? 2、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呢 小组内小声的讨论,并且把讨论的原因记录下来。 要求:(1)讲究讨论的纪律与效率,一位同学陈述完毕另一位同学再陈述;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脱离中心话题。 2)记录时简明扼要。 (3)时间大约为五分钟。 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定义与内容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筑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形成的地质环境的调查,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测,综合评价和分析计算按照工程类型、性质、重要性,科学合理地给出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依据、手段、目的如上。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区域地震活动环境;(即地震状况评价) 2)区域地震构造环境;(即地质环境评价) 3)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即潜在地震动大小) 4)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包括场地地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地震动反应谱,人工波,天然波等) 5)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包括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边坡效应、断层效应、地段类别等);其中最后两条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标,是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是工程师主要关注的内容。 二、法律与规范 建筑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相关法律性规定与规范性文件有如下四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版)第三十五条

2、《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2002年版)第三条、第十一条 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第 4.3条 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 2005)第4条 三、相关问题及建议 根据有关规定,小震计算按安评报告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的较大值采用,中震、大震计算按规范反应谱进行。 1)反应谱的表示形式宜规准化。《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第12.1.2条规定:反应谱宜以规准化形式表示。安评设计反应谱采用标准形式(《抗规》第5.1.5条),便于设计应用;(搞地震的跟搞工程的在一块,经常是地震的以为工程的不懂地震,工程的以为地震的不懂工程,实则为略懂略懂。地震讲目前强震记录绝大部分来自强震仪,受其频谱特性的限制,难以真实可靠地总结出地震动长周期的特性,规范人为提高调整长周期段,安评反映了所在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特殊性,比抗震规范更具针对性,应以安评作为抗震设防依据;工程讲规范是大量地震记录统计平均的反映,安评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对长周期反应谱会产生误判,不能仅以安评的几条谱作依据。上述异议就导致了实际设计中的包络大值) 2)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与《抗规》不一致的处理。严格来讲,可根据各振型自振周期下的安评反应谱值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模拟地震波传播可视化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可视化研究 摘要:实验中选取了与地壳平均波速相近的光学玻璃作样品,利用动态光弹的成像系统,来观测波在光学玻璃及波从光学玻璃透射到水中的传播过程,并记录0~50μs内的波的传播过程,以此来模拟地震波在地壳中反射、透射等传播行为。 abstract: the experiments selected optical glass similar with average velocity, and used imaging system of dynamic photoelasticity to observe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of light in optical glass and light refraction from optical glass to water, and record the wave transmission during 0~50μs,for simulating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seismic wave in crust. 关键词:地震波;动态光弹;反射;透射 key words: seismic waves;dynamic photoelastic;reflection;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p31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4-0297-02 0 引言 在地震勘探中,通常是通过检波器来记录地下地震波带来的信息,根据相应的数学和物理模型进行复杂的计算机处理以获得地下的构造情况,虽然地震勘探的相关理论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结果难以获得,并且对于复杂形状的结构,解析方法变得相当繁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第五章

第五章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5.1概述 该工程场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南约9km 的八拜乡境内。地貌上是处于大青山冲洪积扇的边缘带上,呈北东—南西微倾,坡度2°左右,地面平坦,海拔高程在1047~1053m。现今的地貌景观是大黑河冲积、湖积及大青山冲洪积的产物。地下水埋深在3~5m,西北浅,东部深。 在工程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剪切波速测试及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等 野外工作,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及剪切波速测试钻孔位置如图5.1 所示。 图 5.1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及地震钻孔位置示意图 5.2地层岩性 根据地震钻孔资料和区测报告,工程场地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粗砂、细砂、砾砂( Q4al+pl)和上更新统湖积粉质粘土、粉砂( Q3l)组成。按照其岩土组

成、成因和时代的不同自上而下简述如下:

图 5.2 地震钻孔 DZ1 柱状图

图 5.3 地震钻孔 DZ2 柱状图

①粉土(Q4 ):黄褐色,稍密,稍湿,土质均匀,分选好。 ②1粗砂、细砂(Q4al+pl):黄褐色,中密,稍湿—饱和,局部含有少量砾砂。 ②2粗砂、砾砂(Q4al+pl):杂色,密实,湿。 ③粉质粘土(Q3l):灰绿色,可塑,湿,局部夹薄层粉砂。 ④淤泥质土(Q3l):深灰色,中湿,局部含有有机及炭质斑点,层理清楚,据水平层理。 ⑤粉质粘土(Q3l):灰色,可塑,湿,切面光滑,有光泽,有层理。 ⑥粉砂、细砂(Q3l):灰色,密实,湿,局部颗粒粗,含矿物成分。 工程场地地震钻孔柱状图见图5.2、图5.3。 5.3活动断裂探测 本次工程场地活动断裂探测选用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法是20 世纪9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阻率方法,它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采用高密度布点,进行二维地电断面测量,数据量大,信息多,观测精度高,探测的深度灵活。在识别断层、破碎带等方面非常有效。 5.3.1方法原理 高密度电法探测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野外工作时,首先沿剖面按10m 间距一次性布好多根电极,观测时,仪器可按照特定的装置方式接通电极,依次测量剖面上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处理、分析,便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划分地层、圈闭异常等。 5.3.2使用仪器 本次野外测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 -2 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和WDZJ-1 多路电极转换器所构成的WGMD -1 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系统硬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对50Hz 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②输入阻抗: > 50MΩ;③从电脉冲宽度:1~60 秒,占空比为1:1;④转换电极数:60 路;⑤绝缘性能:≥ 500MΩ ; ⑥最大工作电压:400V DC;⑦最大工作电流:2A DC。 5.3.3测线布置及地质解释 如图5.1 所示,在工程场地的东侧和南侧分别布设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P—P′和 R—R′(表5.1),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2 条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及其地质解释剖面(图5.4、图5.5)。

第1章习题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 1.1 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哪4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按 其震源的深浅又可分为哪3种类型,浅源地震:震源深度< 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 300km。 1.2 世界有哪几条地震带?我国有哪几个地震活动区? 答:世界上有三个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它沿南美洲西部海岸起,经北美洲西部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 →日本列岛→我国的台湾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全球约有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深源地震以及绝大部分中源地震都集中发生在这一带。 欧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的亚速岛,经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 脉→缅甸→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衔接。 大洋海岭地震带和东非裂谷地震带。从西北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 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活动的分布分为六大个活动区。 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②喜马拉雅山脉地震活动区。 ③南北地震带:北起贺兰山,向南经六盘山,穿越秦岭沿川西直至云南省东部,纵贯 南北,延伸长达2000多公里。因综观大致呈南北走向,故名南北地震带。 ④天山地震活动区。 ⑤华北地震活动区。 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1.3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3个方面。 (1) 地表的破坏。地震造成地表的破坏主要有地裂缝、喷水冒砂、地面下沉、河岸、陡 坡滑坡等。 (2) 建筑物的破坏。①结构丧失整体性;②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破坏;③地基失效。 (3) 地震次生灾害。地震除了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以外,还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毒 气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严重的次生灾害。 1.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 答: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它以波的形式从震 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和面波(地球表面传播的),体波又分纵波和横波。 纵波: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压缩波、P波、介质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

地震基本常识

地震基本常识 一、地震预警信息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按照日本现在的做法,面向公众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一般很简明,主要是为了方便接收者快速理解地震预警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的强度,如发生的是中等地震,还是强烈地震,一般不使用震级概念。 (2)预警时间,即本地大约多少时间后可能发生地震灾害。 二、是不是能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就一定能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 答案是:否。地震预警实际上是一种灾害警报,它只能提示接收者注意地震灾害可能在未来的数秒至数十秒(即预警时间)后发生。 要想成功地避免地震灾害的伤害,实际上需要的是接收者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迅速地采取合理的避震措施。这才是减轻地震伤亡的关键。 三、听说地震预警信息有可能出现误差和误报,应该如何对待? 由于地震预警信息是在某地地震灾害发生前发出的灾害警报。因此,它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出现误差甚至误报,确实难免。但即便如此,为了自身的安全起见,还是要以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的态度来对待它,即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要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免生命受到伤害。 四、听说日本的地震预警信息会出现改变或更正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因为地震预警信息的计算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有时最先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可能没有准确地反映出即将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所以会根据后续的计算结果对先前的信息进行修正。其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公众准确地了解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强度,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避震措施。 五、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一定要采取避震措施吗?

对。地震预警信息实际上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不管灾害是否会发生,都应在第一时间采取避震措施。这样做才能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六、为什么有时接到地震预警信息,而实际上却没有发生地震灾害? 地震预警信息是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发出的一种警报,这并不代表地震灾害一定会发生。就好像宾馆的火灾警报发生时,你所居住的客房并不一定会出现火灾一样。 地震灾害的发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中又有很多是偶然因素。因此,很难确定地说,哪里一定会或者不会发生地震灾害。当地震预警信息发出时,只是代表地震灾害可能会发生。所以,最好还是及时采取避震措施,以防万一。 七、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接收者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灵活地选择避震措施。以下是两种较常见的避震措施,供网友参考。 (1)如果预警时间足够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2)如果预警时间不足以让接收者撤离建筑物:及时关闭火源和电源,迅速到坚固的家具下方或侧下方伏下(注意远离玻璃窗户),双手护头;或者到小开间的房屋中蹲下(注意远离玻璃镜或玻璃窗户),双手护头。等到地震震动过去后,再迅速离开房间,到户外远离建筑物的空旷之处。 八、企业如何接收和使用地震预警信息? 不同的企业,因其抗震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的不同,而对地震预警信息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因此,需要企业明晰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震预警信息内容,然后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订制本企业所需要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专门安装符合本企业技术特点的接收终端。

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优秀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一、活动背景: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②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 ③了解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中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②通过资料学习,了解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预防、预报措施 ③通过学习与交流,初步了解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三、重难点分析: 掌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灾害来临时最重要的是做到头脑清醒不慌乱,冷静处理把伤害减到最低。 四、活动准备 世界各地自然灾害视频、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统计、信息登记表。 五、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 (一)确定课题 1、课件展示:教师提供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相关图片、视频、报道等。像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根据图片展示,确定小组分配,从而有目的的进行资料收集(二)收集分析资料 1、收集资料 ①每个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了解自然灾害 ②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预防、预报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