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LPA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LPA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1、目的1.1 建立一种系统机制,从而实现:●验证文件化规定的过程,其规定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完全一致;●使“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作业文件规定”的理念根植每个员工心中;●改善各管理阶层之间及管理阶层于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全面提升。

1.2 贯彻“高层领导看成绩,基层领导看问题”原则,从而实现:●高层领导以亲身审核行动看到、感受到下辖员工的成绩,从而更多地正面激励员工;●基层领导应感受到来自高层领导的压力及动力,更加地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

2、范围2.1 首先适用于三大汽车公司(指:GM、Ford、Daimler Chrysler)的产品。

2.1.1 当不存在三大汽车公司产品时,必须从考虑维持该工作及锻炼该工作能力角度出发,选择不少于1个产品开展分层审核工作。

2.2 适用于下述具体地点:●质量部进料检验场所;●产品制造岗位(任何一个固定场所,只要有一个或多个生产部员工在从事固定的生产作业,该地点就是一个“产品制造岗位”);●任何从事产品返工和/或返修的场所;●包装车间现场(目前的A线、B线、C线);●产品的发货场所。

3、职责和权限3.1生产部经理全面负责该工作的组织及实施。

3.2 下述4.1条款规定的不同层次人员必须按文件规定的实施时间及频次开展审核工作。

3.3 审核的结果都汇总给予生产部技术员,由该技术员负责审核后期:●各种质量记录、报告的编制及保存;●审核问题的列表、分发、验证关闭;●将符合“经验教训(Lessons Learned)”的问题联系并输入质量部;●更新分层审核的看板。

3.4 各接受审核问题的责任部门,必须在指定时间完成问题整改并提供证据给予生产部技术员验证。

4、术语、定义及规定4.1 管理层:本文件定义实施本公司分层审核,涉及下述不同的管理阶层:●总经理(层),存在时,涉及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层),涉及生产部经理、质量部经理、技术部经理、研发部经理。

●主任、科长(层),涉及生产部主任科长、质量部质控科长、研发部设计科长。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一)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一)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概述:产品审核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合规性的关键环节,对于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产品审核的顺利进行,本文档旨在提供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介绍产品审核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产品审核时,需要从产品设定、审核标准、审核人员、审核报告和后续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

正文:一、产品设定1. 确定产品审核的范围和目标2. 制定产品审核的时间计划和流程3. 确定产品审核的参与人员和角色4. 定义产品审核的审核标准和要求5. 确定产品审核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二、审核标准1. 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产品审核进行细化2. 建立与产品性能和安全性相关的审核标准3. 制定与产品合规性相关的审核标准4. 确定与产品可行性和可行性相关的审核标准5. 确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审核标准三、审核人员1. 选拔合适的审核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2. 提供产品审核的培训和指导3. 制定审核人员的审核责任和要求4. 审核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5. 审核人员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四、审核报告1. 确定审核报告的格式和内容2. 整理和分析产品审核的数据和信息3. 提出产品审核的结论和建议4. 报告审核结果和意见,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5. 建立审核报告的档案和追溯机制五、后续措施1. 根据审核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2. 跟踪产品改进的进展和效果3. 进行产品再次审核和迭代4. 推动产品审核的标准化和持续改进5. 总结产品审核的经验和教训,提供对产品审核的改进建议总结:产品审核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合规性的重要环节,本文档从产品设定、审核标准、审核人员、审核报告和后续措施等方面提供了产品审核作业指导。

在进行产品审核时,需要明确审核目标、制定审核流程、确定合适的审核标准和参与人员,生成符合要求的审核报告,并进行后续改进和追溯。

通过执行本文档提供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两篇)

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两篇)

引言:产品审核是一个关键的工作环节,它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合规性,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市场要求。

为了帮助审核人员更好地完成产品审核任务,本文将提供一份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二),以便于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概述:本文旨在为审核人员提供一份详细的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产品审核的目标、要求和流程。

该指导书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进行阐述,每个大点都会包含五至九个小点,以便于审核人员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审核的各个方面。

正文内容:一、产品审核的目标与意义1.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2.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3.提高产品的竞争力4.保护公司的声誉和利益5.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二、产品审核的准备工作1.确定审核的范围和目标2.收集和准备审核的相关文件和资料3.组织和安排审核的时间和地点4.选拔合适的审核团队成员5.制定审核计划和时间表三、产品审核的流程和方法1.审核前的准备工作(1)审核文件和资料的审查(2)审查审核计划和时间表(3)分配审核任务和责任2.审核的实施过程(1)与被审核单位的沟通和协调(2)实地考察和观察(3)文件和资料的复核和核对(4)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和测试(5)进行访谈和讨论3.审核结果的处理和记录(1)编写审核报告(2)提出问题和发现的整改要求(3)确定审核结果和结论(4)归档审核文件和资料四、产品审核的注意事项1.保持独立和客观的态度2.遵守保密和道德规范3.注意审核过程中的信息安全4.注意与被审核单位的沟通和协调5.充分利用审核工具和方法五、产品审核的优化与改进1.审核流程的优化和简化2.提高审核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素质3.借鉴和应用最佳实践4.不断学习和更新审核知识5.审核结果的跟踪和评估总结:产品审核是一个复杂和严谨的工作,它需要审核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提供的产品审核作业指导书(二)致力于帮助审核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产品审核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13107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13107

文件审批文件修订记录1目的1.1确保始终严格遵守和执行标准,提高制造质量,并通过领导层和操作工之间言传身教的互动来加强彼此间的相互理解认知。

1.2是对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的补充检查。

1.3通过言传身教的互动方式,使各级管理者都参与到支持操作工的活动中。

1.4通过识别和控制高风险/重要的过程要素,确保高水平的过程控制。

1.5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提供一个有效跟踪的流程。

1.6验证下一层次的过程分层审核是否稳健和实施。

2范围适用于对公司生产过程的分层审核。

3定义3.1过程分层审核由组织的各个级别定期、频繁进行的一种标准化的审核活动,用来确定组织内各个标准化操作的符合情况,并持续推进组织实现持续改进。

4职责4.1生产制造部负责过程分层审核系统的策划、维护、评估及信息板的维护,跟踪改善措施的实施,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审核结果与系统改进的建议,包括检查表的建立、更新、过程分层审核的培训、结果汇总等;4.2 生产车间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验证有效性;4.3 A组(高层)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分层审核,必须每周检查确认B组是否完成了每天的验证;4.4 B组(中层)每周进行一次过程分层审核,必须每天验证确认C 组是否完成了审核;4.5 C组(基层)按分层审核检查表每天一次进行审核。

5流程图无。

6程序6.1成立分层审核团队,任命审核组长:6.1.1A组(高层)审核由工厂长、质量经理、生产总监参加,生产总监任审核组组长;6.1.2B组(中层)由生产经理、质量工程师组成,生产经理任审核组组长;6.1.3C组(基层)由车间班长、工艺员组成,车间班长任审核组组长;6.1.4审核人员必须经过分层审核的培训;6.1.5由生产制造部确定各车间审核人员;6.1.6质量、工程/技术、设备维修、计划物流、采购、人力资源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工程师参与分层审核。

6.2审核频次:6.2.1 A组每月对B组的审核进行确认,必要时有针对性的对工序进行分层审核;6.2.2B组每周对C组进行审核,必要时有选择性地进行分层审核;6.2.3C组高风险项目必须最少每班/天审核一次,一般项目每周审核一次。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英文版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英文版

1.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define the process for performing and documenting layered audits. The purpose of performing layered audits is to a) verify compliance to the documented manufacturing/assembly process to assure the production system is working optimally, b) involve various levels of management in the audit process, c) remove roadblocks to correcting potential issues which are identified by the audit and d) lead to standardized work practices.2. DEFINITIONS:Layered Audit: An audit that is performed by various levels (layers) of management to assure conformance to Quality system requirements.Error Proofing Verification – Checking operation of devices that prevent themanufacture or assembly of non-conforming product.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procedure, devices which detect and stop the transfer of non-conforming product,e.g. 100% in-line inspection equipment) is included. If possible, proper functioningof the error-proofing device should be verified during the layered audit. The intent is to ensure error proofing devices with the potential to fail, wear, misalign, mis-locate or otherwise become out-of-adjustment, be switched off, disabled, bypassed orremoved, are verified and or mastered. The minimum requirement during themanagement layered audit is to check the verification log sheet (because error-proofing verification is often performed by a different person than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or process control audit. Layered audits should ensure that error-proofing verification frequency is adhered to, and that alternate inspection is in place if error proofing is not functioning properly.3. RESPONSIBILITIES:3.1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Director of Operations (Manufacturing) (or supplier leadership equivalent) to ensure that resources exist to carry out the requirement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plant Quality personnel provide on the job training as required to personnel who will be conducting these audits (i.e. walk the process using the audit checklist as a guide).3.2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lant Manager (or supplier leadership equivalent) to ensure that the audits are conducted.4. PROCESSIn general, this process is designed to allow for various levels of plant leadership to assess adherence to procedures, work instructions, control plans, etc. and correct non-conformances on a real time basis. Layered audits may also be conducted to verify compliance to other specific Customer/regulatory requirements (eg. PFMEA audits,control plan audits, 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compliance audits, and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udits).Various layers of management shall conduct the Layered Audit. (All job functions may not apply at every supplier, so the process should be executed by the applicable equivalent job function. S upplier’s designated Aptiv 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 can provide guidance on acceptable process execution methodology)Operations Supervisor – The Operations Supervisor shall audit a specific process operation, line, or cell once per shift.Middle Management – Middle management (eg. General Supervisor) will select atrandom and audit one line, cell, or department at a minimum of once per week. Middle management will also assure that checklists are being completed by the operations supervisor and that open issues are closed.The Plant Manager and/or Plant Manager’s Staff will audit one line, cell, or department at a minimum of once per month. Plant Manager will also assure that checklists are being completed by the middle management and open items are being closed.Process Flow Diagram for Layered AuditsAPPENDIX B – AUDIT SCHEDULE EXAMPLEAPPENDIX C – LAYERED AUDIT FIRST TIME CONFORMANCE TRACKING EXAMPLE50100150200250300350400Jan 76%Feb 83%Mar 86%Apr 90%。

教育工作审核作业指导书

教育工作审核作业指导书

1.目的:指导对教育教学专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工作。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初等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其它教育。

3.引用文件:GB/T 19000-2000GB/T 19001-2000GB/T 19004-200004.定义:4.1 教育: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2专业:指中等教育学校,高等、成人教育学校为培养专门人才,按学科或职业分类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与训练的范围或类型。

4.3 课程:课业及其进程。

即为了实现各级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进程的总和。

而课程及其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三种形式来表现。

4.4 教学计划:指的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内容规划及全面工作安排并经教学主管部门审查和主要领导审批及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开设哪门学科、形成何种课程结构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4.5教学大纲:指的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育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教学体系、教学进度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4.6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大钢的具体化。

5. 教育专业代码及产品特点:5.1教育专业对应的专业代码为:37M:80.10 初等教育80.21普通中等教育80.22技术和职业教育80.30高等教育80.41驾驶培训学校80.42成人教育及其它教育5.2 教育服务的特点:5.2.1教育主导居服务类产品,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除为了满足顾客受教育者或其家长、社会或用人单位等的需要,而在组织与顾客之间,直接接触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控制外,还包括为教育教学服务所必须的内部活动,如教研、教学准备、设施资源及后勤保障等。

分层审核管理指导书(新)

分层审核管理指导书(新)

分层审核管理指导书1.0 目的保持对生产操作的严格控制,以确保好的经营结果。

完整的审核过程必须包括有效的沟通和对不合格项的跟踪。

2.0 范围2.1、分层审核由生产部门主导。

2.2、质量其他职能部门参与并参与分层审核系统。

3.0 定义:无4.0 过程流程图负责人补充说明流程图主要输出主要支持5.1 5.25.3 5.4 在内部审核中发现的反复发生的不符合项及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高风险项。

按照要求的频次定期审核分层管理汇总表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给出纠正措施;并对问题进行跟踪,直到问题被解决生产部质量部5.0 补充说明5.1建立分层审核检查表5.1.1 分层审核检查表应包括:a、普遍的工位问题;b、产品或工艺的特殊问题;c、普遍的系统问题。

5.1.2 分层审核检查表中的问题应直接和简洁,问题应以“是”或“否”来回答,以表示是否符合。

5.1.3 分层审核检查表需要有判定“是”或“否”的区域;需要有记录纠正措施的区域;需要有审核人员签名的区域。

5.1.4 分层审核表张贴在专用的分层审核看板上。

5.2定期审核5.2.1 分层审核的频次:a、分层审核表班组审核每班一次,由每班班长进行审核;b、各工序大班长或工程师必须(每天)检查并确认每班是否完成了当班的审核。

c、车间主任必须(每周)检查并确认各工序大班长或工程师是否完成了每天的审核。

d、生产经理必须(每个月)定期进行分层审核,检查分层审核统计表。

e、公司生产副总必须(每季度)定期进行分层审核,检查分层审核问题汇总表5.3 进行审核并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5.3.1 对审核内容逐一进行审核,并标记“是”或“否”来表示是否符合,审核人进行签名。

有不符合项时,被审核工位需提供纠正措施,并记录在审核表上。

5.3.2 有不符合项出现的工位负责人应对问题进行跟踪,确保问题被解决及不再发生。

5.4 定期汇总5.4.1 对各工位分层审核的结果进行汇总(每次/月),记录在分层审核汇总表上。

LPA分层审核管理规范

LPA分层审核管理规范

LPA分层审核管理规范(IATF16949-2016/ISO9001-2015)一、关于分层审核(LPA=Layered Process Audit)1.0分层审核(LPA)的定义是由公司各级员工定期、频繁地对现有制造过程及其变更进行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审核,以确认内部作业标准的执行情况及对相关整改措施的验证,实现较高水平的产品质量一次合格率。

分层过程审核(LPA)基于:多数制造业的产品质量问题是由于过程能力不足或者是未严格遵守过程作业指导所引起的。

分层过程审核(LPA)的实质是以P-D-C-A为导向的工艺过程审核,特别关注现有工艺的执行及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验证。

分层过程审核(LPA)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首次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过程审核方式,属于汽车行业的客户特殊要求。

2.0分层审核(LPA)的分类2.1过程控制审核(PCA= Process Control Audits):针对现有制造过程及其变更,确认现场作业标准执行的符合性。

2.2防错防误验证审核(EMPVA= Error & Mistake Proofing Verification Audits):针对与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相关的整改措施的现场验证。

3.0分层审核(LPA)的对象3.1仅限于按要求需要特别关注的确定的过程和过程步骤。

将该审核范围无限扩大至所有过程或过程步骤是不合适的,因为这将严重影响审核效果并妨碍其深入应用。

3.2 适用于本公司各车间的生产过程。

4.0分层过程审核(LPA)的目的4.1 确保始终严格遵守和执行标准,提高制造质量,并通过领导层和操作工之间言传身教的互动来加强彼此间的相互理解认知;使各级管理者都参与到支持操作工的活动中。

4.2通过作业准备过程来确保既定标准的正确实施。

4.3通过识别和控制高风险/重要的过程要素,确保高水平的过程控制;4.4识别持续改进的机会,提供一个有效跟踪的流程。

4.5验证下一层次的分层过程审核是否被稳健地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有限公司
分层审核作业指导书
A/1版
编号:QSS/JZQ19-03-2013
管理类别: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3年6月18日实施日期:2013年6月18日
1、目的
分层审核是一个涉及到多层次管理的质量改进系统,通过不断提高过程稳定性和首次交验合格率来确保持续的符合性,运用分层审核系统来证明过程能力达到既定的目标。

建立分层审核的目的是:
(1)减少与现有流程和政策的不符合项;
(2)增加不同管理层执行审核的频次;
(3)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4)由工厂不同层次的人员执行标准化的审核项目。

2、范围
分层审核适用于整个公司各个制造现场,也可以用作验证生产现场是否符合其它特殊的要求——业务系统、顾客或者更改的要求(例如:PFMEA 审核、控制计划审核、预防性维护审核)。

3、职责
3.1质量部是分层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执行分层审核的实施、监控工作,并负责组织进行公司层的分层审核。

3.2 各车间负责部门层和班组层的分层审核。

3.3 其它相关部门为分层审核配合实施部门。

4、定义
4.1分层审核: 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执行的审核以保证质量体系的不符合项被标识并纠正。

分层审核是以过程为基础进行的,而不是基于产品。

4.2隐性作业: 指工厂内那部分非正规工艺流程内的作业,包括所有发生在外部的零件和原材料的常规检验流程。

例如返工和返修作业、质量控制和确认的测试、遏制、来料检验等等。

4.3 过程监控:当没有达到既定的能力时,须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性。

5、工作程序
5.1分层审核流程图
5.2 分层审核层次 5.2.1层次1:班组层——由班组长牵头,通常要求每日审核一个特定的
加工过程,如一条装配线、一条机加工线或一个加工单元。

5.2.2层次2:部门层-----由车间经理牵头,车间班组长、质量管理员参加,通常要求每周至少审核一个特定的加工过程,如一条装配线、一条机加工线或一个加工单元。

不符合项必须纠正并立即执行。

如果不符合项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潜在的风险,相关部门必在分层审核实施跟踪表上写上审核日期,在审核的生产区域栏写上审核项目数、合格项目数
5.2.3层次3:公司层——质量部经理牵头,技术部工艺负责人、制造总部经理、质量体系管理员、各车间负责人等参加,通常要求每月至少审核一个特定的加工过程,如一条装配线、一条机加工线或一个加工单元。

审核员必须定期地、循环地实施分层审核。

5.3分层审核检查表
使用分层审核检查表,记录审核结果,“Y”表示满意,“N”表示不满意,“NR”表示未实施。

重复发生的问题应当被识别和注明。

审核中发现问题所采取的反应计划应当被记录。

5.3.1 附则1:表格——适用于层次1班组层。

5.3.2附则2:表格——适用于层次2部门层。

5.3.3附则3:表格——适用于层次3公司层。

5.3.4分层审核检查表由质量部和各相关部门讨论确定,以确保检查表的有效实施。

分层审核是一动态的检查表,制订分层审核检查表时需要考虑以下的输入(不限于):
a. 客户抱怨历史记录
b. 过程稳定性;关键特性的CPK 与量具R&R
c. 首次交验合格率、FTQ 数据,废品报告
d. 装配车间零件清洁度
e. 失效模式影响及后果分析中的高RPN 值
f. 操作者影响,尤其是新员工的培训
g. 防错/可探测性
h. 其它导致客户不满的问题
5.4各部门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分层审核,并将所发现的问题点按照“分层审核检查表”中纠正行动,通知相应主管进行整改;质量部对各部门改善状况的效果实施确认。

5.5 人员资格
经过分层审核培训、理解分层审核方法和目的的人员都有资格成为分层审核的审核员。

5.6补充说明
5.6.1当产品质量出现波动,或者出现外部重大不符合时,应加严分层审核的频次。

5.6.2 各层次应对分层审核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符合率低于70%的工位(或者作业者)后续进行加严审核。

5.6.3 各层次对分层审核的结果进行通报,确保每个作业者知道分层审核的结果和改善点。

6 记录
QSR/JZQ19-14-2013 分层审核检查表
QSR/JZQ19-15-2013 分层审核实施跟踪表
QSR/JZQ19-17-2013 分层审核计划
QSR/JZQ19-18-2013 分层审核统计表
7附加说明:
起草:
审核:
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