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现代抉择与东西方健身文化融合_陈丽霞
CSSC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CSSCI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起源于印度,风靡于全球的瑜伽(yoga),同样也流行于中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愈发追求身心健康的背景下,瑜伽及与之相关的产业也逐渐兴起。
然而,与瑜伽运动在我国蓬勃发展的现象相比,瑜伽学术研究却相对滞后,我国瑜伽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并不清晰。
针对某一领域进行文献分析和述评,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其研究进展。
近年来,已有学者对瑜伽研究进行了相关综述,包括高校瑜伽课程研究综述[1-2],瑜伽防治疾病研究综述[3-4]等。
但是,现有综述多集中在某一特殊领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研究进展。
付江平[5]对国内瑜伽研究进行了综述,但文献来源仅局限在体育类核心期刊。
刘兰娟等[6]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际瑜伽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系统、全面地展现出当前国际瑜伽研究现状和热点。
目前,关于我国瑜伽整体研究的综述仍是一个空白。
本文借助相关统计软件,基于1998—2016年CSSCI检索文献,通过数据和内容分析,试图对当前我国瑜伽学术研究进行整体认识和把握,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1资料来源与研究框架11资料来源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简称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也是被国家推广、社会认可的人文社科评价体系。
发表在CSSCI上的论文具有规范性、代表性、高水平等特点,基本上能够反映某个学科的研究水平。
本文选择CSSC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以主题为检索式,以“瑜伽”作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范围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在初步检索的基础上,删除书评、新闻、人物专访等不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共得到有效检索文献104篇作为研究样本。
12研究框架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瑜伽研究情况,在有效检索文献样本的基础上,以NoteExpress为文献处理工具,以Excel为文献统计工具,采用期刊分析(时间分析、刊物分析)、文献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分析)、分析(学科分析、地域分析)进行研究。
瑜伽的现代抉择与东西方健身文化融合

心协调, 通过缓和的动作辅之以呼吸训练, 来伸展筋骨。 平衡身体 器官。 在练习过程中, 伴着音乐冥想静坐, 从而摒弃尘杂, 收获心
灵的安宁。融合了静坐、 冥想、 呼吸和肢体伸展等内容的瑜伽其
从根本上完美演绎与 阐释 了东方健身文化的“ 调 身、 调息 、 调 心”
的追求。
瑜伽 的现代抉择 这种追求与理念是深深扎根于东方 以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 在 源起之初 , 瑜伽就强调精神和肉体、 生命和 自 然的完美交 为主导的社会环境 中的。在小农经济模式下 , 东方人们 已经习惯 了和谐 、 宁静及相对稳 定的生活方式 , 而瑜伽 的修习禅定观恰恰 融, 通过各 种极致化 的人体姿势的实现 、 平缓 的呼 吸等调动人体
中, 形成 了具有 中国特色的瑜伽训练项 目。 在瑜伽运动的现代发展过程中 , 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
为本位 、 注重群体竞争 的烙印 。所 以, 西方体 育健 身文 化相 比东
方 而言更加 重视身体 的物 质形 态 , 注 重外 部知识的获得, 注重运
以下方面。 其一 , 瑜伽的流行与女 『 生 的推动和喜爱密不可分。 东方文
制 服人的欲望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
性发展 , 重视个人修身养性的价值与作用 。 东方健身文化的价值 还体现在对和谐 的推崇 , 它不主张事物的极限发展 , 缺少 支配 自 然躯体 的强大欲望 , 而力求通过控制呼吸 、 安静冥想等方法 获得 超 自然体验 , 进而融通 自然与万物 。
上, 促进瑜伽体育健身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 瑜伽文化在 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瑜 伽如何吸身文化都有其独特的
价值理念 、 生活习惯 、 思维方式 密切相关 。随着经 济全 球化 的发 合为瑜伽在全世界的流行提供 了前提条件。
瑜伽与东方文化复兴之关系

瑜伽与东方文明复兴之关系导言:潘麟导师在《当前我国瑜伽之现状与使命》一文中郑重声明:瑜伽的弘扬,意义与价值断不可小视,它是重新审读东方传统文化之向导,它是开启东方文明堂奥之宝钥,它更是悟入东方智慧之门径,身心升华和觉醒之阶梯。
东方文明如欲复兴,其首要任务就是重视和研修瑜伽。
瑜伽不明,东方文化必然难明。
东方文明如欲复兴,其首要任务是重视和研修瑜伽。
文化——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群落之基本分野处。
人类创造了文明,而文明又反过来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指明方向,为每个人的身心活动,指引一个向上超升之道路与终极之归宿。
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是我们东方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如今国人真懂传统文化者已寥若晨星。
如何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复兴东方文明,这是“兴亡有责”的每个国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问题。
明末清初顾炎武有“亡国”和“亡天下”之论。
八国联军和日本人入侵我们,当时很有可能使我们亡国。
而如今文明失坠,心性不明,仁义不守,民智不开,其结果将使我们亡天下。
如若我华族文化血脉中断,则我们的精神世界、生命世界之天地必将倾覆,如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天”必将倾覆,天将不存,天之下何以存?如此,谓之“亡天下”也。
亡国并不是最可怕的,大清国不亡,民国不立。
民国不亡,新中国不立。
故知亡国并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者是我华族精神血脉和生命传承之中断不继,文化不明,天道不畅,人极不立,道德不存,此乃真亡也。
其时,中国人将不成其为中国人,东方人亦不成其为东方人也。
我们将失去身份、失去人生之归宿和民族之灵魂,那时我们将成无名之人,身心飘零而成一游荡之鬼。
瑜伽可视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和核心,不懂瑜伽之理,不进行长期的瑜伽修行实践,是难能悟入东方文化之精义所在的。
东方文化的理想是成圣成贤的文化。
无论是成佛成真人还是成圣贤,都不是空谈的,而是就着生命的觉醒和解脱来谈的,不是从外部成的,是内在的成,是人格和意识内部升华后的成。
从内在的成,就必然涉及一个修行的问题。
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2

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瑜伽文化足迹及现代健身价值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瑜伽文化的历史性回顾和文化学分析,探讨了瑜伽的起源发展足迹及主要特征,并对其现代审美价值与健身意义进行了阐述,以期提高人们对瑜伽的认识,促进瑜伽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掘瑜伽的健身功能,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瑜伽;文化;价值选择;健身意义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5-0046-03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tudies the orig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by historical review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Yoga culture. The author illustrates its modern esthetic value andhealth-buildingSignificanceSo a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Yoga,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Yoga exercise, further promote the health-building function of Yoga, and finally improve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Key words: Yoga; culture; option value;health-buildingSignificance1 瑜伽的历史演进瑜伽起源于东方的印度,是梵文YOGA一词的的译音,原意是把牛马套在车辕上,引申的意思就是要用意志力量抑制住知觉器官的功能,抑制住丛生的杂念,把精神和肉体结合到最佳状态,把生命和大自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
瑜伽现代的发展历程

瑜伽现代的发展历程瑜伽是一种源自古印度的修炼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5000年前。
古老的瑜伽实践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直到公元前2世纪,瑜伽的知识才开始被整理成典籍。
最早被广泛传播的瑜伽文献是《瑜伽经》(Yoga Sutras),由古印度哲学家帕坦伽利编写而成。
在印度,瑜伽一直是一种传统的身心修炼方式,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瑜伽才开始进入了西方。
这主要是由于一位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文化博览会上的演讲。
他在演讲中介绍了瑜伽的原理和实践,引起了西方人对瑜伽的极大兴趣。
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和实践者开始深入研究和实践瑜伽,并把它引入了西方各国。
一位对瑜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自主练习者是克里斯钦纳穆提(Krishnamacharya),他是一个瑜伽大师,将瑜伽的实践方式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
他培养出了一些后来成为瑜伽大师的学生,例如帕塔比乔伊斯(Pattabhi Jois)和罗希尼(B.K.S. Iyengar),他们分别创立了阿斯汤伽瑜伽和艾扬格瑜伽这两个主流瑜伽流派。
随着时间的推移,瑜伽在西方不断发展和演变。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瑜伽在西方成为一种流行的身心修炼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健身、减压和治疗等领域。
同时,瑜伽的实践方式也多样化,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瑜伽流派和练习方式,例如流动瑜伽、阴瑜伽、热瑜伽等等。
今天,瑜伽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追求身心平衡和健康的一种主流选择。
不同的瑜伽学派和教师,将瑜伽视为一种修行、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以及一种生活态度。
它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还能提高内心的平静和自我意识。
瑜伽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其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和持续的吸引力,展示着瑜伽这一古老修行方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事实。
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与契合

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与契合1. 身心合一的理念:瑜伽文化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通过调息、体位和冥想等方法来实现身心的平衡。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也主张“身心合一”,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与生理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种理念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2. 自然和谐的观念:瑜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3. 修身养性的方法:瑜伽文化通过各种体位法、呼吸法和冥想法来锻炼身体,提高精神境界。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修身养性,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休息等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这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需求。
4. 内省自省的精神:瑜伽文化强调通过冥想来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佛教思想也主张内省自省,通过禅修来净化心灵。
这种内省自省的精神在两者中都有所体现,使得瑜伽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5. 传承与发展:瑜伽文化在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瑜伽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在中国,瑜伽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瑜伽体系。
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与瑜伽文化的融合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总之,瑜伽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理念、观念、方法和精神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使得瑜伽文化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在未来的发展中,瑜伽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相互借鉴、融合,共同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作出贡献。
中西方健身文化的比较

中西方健身养生观念与方法的差异与融合一、中西方健身养生术差异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促使中西方在各自文化底蕴中产生的体育文化也各有不同的体现,尤其在体育健身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追求。
(一)、中西方健身养生观念的差异比较1、中西方哲学物质观的基本差异中西哲学的物质观,气论与原子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形态的物质观。
然而它们起源于同一世界,许多思想应是有许多的相通之处,但在其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其中,它们的发展都经过了同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又走向了不同的物质观分途。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尽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地理位置不同,但是在人类对世界哲学理性认识方面还是基本相同的。
中国哲学的"气”概念,它是指一种流动的、连续的物质。
古代哲学所谓“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
西方哲学物质观,经历了从古希腊的伊奥尼亚哲学转变到原子学说。
这便是与中国古代的气论发展方向走向不同道路的开始。
逻辑的合理性正是希腊人所追求崇尚的逻辑社会,这也是产生原子论,排除逻辑矛盾而发展了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运用“阴阳二气”整体把握天地之间的推转消长以及循环往复的过程相分离,而中国先民们在属于自己的地理环境中熏陶接受了这一素朴的辩证法思想。
2、中西方认知模式的基本差异中西方在不同的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而带来人对自身以及身外的物质世界认知模式的不同,最终也导致走上了西方健身、东方养生的不同行为规范和实践方式。
在传统导引养生术的锻炼中,追求的是系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医养生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精气神合一”的系列方法论体系下,通过“体悟”的独特内省、收视返观的修炼方法达到人自身内、外环境的相通的境地。
西方健身体育主要表现的是:最初人们是在对人的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医疗预防的视角对体育健身进行的认识。
体育也是常被人们用来强身健体、游乐休闲以及与外界自然抗争的一种手段。
从传统到现代瑜伽的历史跨越

从传统到现代,瑜伽的历史跨越运动与健康从传统到现代,瑜伽的历史跨越李新秀(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000)【摘要】琦伽是‘"b-#P度先哲在最深沉的现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
经过历代瑜伽大师的努力传播,瑜伽发展为世界范围内最热门的健身方式,近年来也在我国风靡起来。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印度瑜伽的起源、演化及其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新发展.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瑜伽。
【关键词】印度;瑜伽;文化;宗教瑜伽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
印度瑜伽自产生以来就与印度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
包含着苦行、哲学思辩和身体的修行。
在这个文化传统发展过程中,瑜伽逐渐与原始巫术和宗教分离开来。
成为印度人民认识世界奥秘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进而为几乎所有宗教派别和思想体系所吸收,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古老的瑜伽最终成为印度河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照耀了当代人身心智慧和生命之学的天空。
这种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印度文化被人们称为。
世界的瑰宝’,在20世纪70年代,瑜伽作为一种塑身、美体、缓解压力的健身方式风靡西方世界。
近些年来,由于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国人也发现这项运动能蜊申展肌肉、放松心情、调节呼吸并减缓心理压力。
于是,一场瑜伽热先后在中国的大小城市流行起来。
本文通过对印度瑜伽的起源、演化及其在现代西方社会的新发展的论述,以便我们更好地认识印度瑜伽和科学运用这种健身方式。
一、瑜伽的定义瑜伽源自古印度的启发修行者性灵的身心锻炼法,瑜珈修炼者在森林静坐时,观察大自然与人生调和的变化,发展出身心灵修习之遒。
yoga。
一词源于梵文音译,这个词的词根是州,与英语中的yoke同意。
原指。
横轭’,本意是。
给牛马上驾具。
,后来随着瑜伽作为修行方法而愈益发达。
yoga。
一词又具有了。
结合。
、。
联系’、。
冥想。
、。
精神统一。
等含义,即把精神、智慧和肉体完美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瑜伽的现代抉择与东西方健身文化融合陈丽霞,张 鲲(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东西方健身文化的差异,同时对以瑜伽为代表的东方健身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分析,指出:东西方健身文化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在研究范围、健身方式、健身原理、健身效果的评价方面都存在互补性。
瑜伽的现代抉择证实东西方健身文化正在融合、发展。
关键词:瑜伽;健身文化;东方;西方;融合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06)02-0047-03收稿日期:2006-03-15作者简介:陈丽霞(1974- ),女,安徽淮南人,在读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Development of Yoga and the fusing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s fitness cultureCHEN Li-xia(Institute o f Physical E 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an 710062,China )Abstract :B 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and logical analysis,thi s paper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fitness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and value culture of the east as Yoga at presen t.As a result,the two cultures have some mutual benefit in fi tness fashi on.Research limits fitness principle and the evaluation of fitness result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s existing.The choice of Yoga has proved that the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fusing and developing.Key words :Yoga;fitness;fuse;the East;the West源自五千多年的印度古国,动作缓慢、优雅,讲求身心平衡的瑜伽,近来已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健康风潮。
据美国5瑜伽期刊6调查,全世界约有一亿多人练习瑜伽,多达数亿人在了解瑜伽[1]。
2001)2003年,美国5时代6杂志先后3次以瑜伽作为封面,大篇幅介绍席卷全美大陆的这种健康风潮。
在中国,瑜伽在度过了其/神秘期0后依然势力不减,在很多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眼中,瑜伽是/新鲜0、/高雅0、/时尚0的代名词。
许多中国的瑜伽推广者也以一种朝圣的心态,奔赴瑜伽的发源地印度,/取经0受训。
2004年5健与美6杂志将瑜伽评为最热门的运动。
在一向以西方健身运动为主导的健身界,这一东方健身项目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成功传播是偶然结果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从东西方健身文化着手探究其原因。
1 瑜伽的文化背景及其代表的东方健身文化特征/瑜伽0是梵文Yoga 一词的音译,这个词的词根是/yuj 0,与项语中的/Yoke 0同源,在印度古代典籍5梨俱吠陀6中经常出现,其意义有多种,如牛马上驾具,获得神通、联系等[2]。
/瑜伽0的思想和实践起源于古代印度,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几乎从其发源时代起,瑜伽就与宗教结为伴侣,成为印度各种宗教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是印度教正统派别之一[3]。
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古印度就已经流行着瑜伽思想和行法了。
钵颠梨把已存在的关于瑜伽的知识和行法予以系统化著成5瑜伽经6。
5瑜伽经6称瑜伽有/抑止心的作用0,即一个修行者通过瑜伽种种行法,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意识与宇宙相结合,从而获得解脱。
我们所接触的瑜伽是属于诃陀瑜伽(hatha )yoga)的健身体系。
/诃陀0(hatha )一词具有深奥的意义,/诃(ha)0和/陀(tha )0分别代表微观宇宙的/太阳0和/月亮0。
/瑜伽0是二者的合一,诃陀瑜伽并不是只追求超体验,它的目标是把身体修炼为终极解脱的工具。
诃陀瑜伽行者是通过修炼而达到无疾病、无普通人体的限制的瑜伽之体来达到解脱。
诃陀瑜伽的基础是与蛇力(Kundalini)有关的生理学理论,认为位于脊柱底端的蛇力可以通过呼吸和其它练功使之提高。
它已不是哲学派别,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巫术[4]。
19世纪中后期至今,印度瑜伽传入西方并得到蓬勃发展。
人们对诃陀瑜伽的体位训练法广为熟知,多数人把它看作一套身体训练方法,虽然它真正意义已不属于宗教界,但它的宗教成分始终占主要地位。
在瑜伽看来,修习禅定也就是要使脑髓或灵体通过一定的路径进行活动,打开脉结,获得智慧和成就。
瑜伽体位功法强调身心整合的概念,帮助肢体伸展放松,每个缓和的动作搭配呼吸训练,能按摩不同部位的内脏器官;专注地呼吸能使筋骨适当伸展,寻求身体的平衡;再辅以冥想静坐,不仅能抚平情绪,心灵也能获得平静。
静坐、冥想、呼吸和肢体伸展的瑜伽涵盖了东方健身文化的/调身、调息、调心0的三大特征。
在东方47第28卷第2期Vol.28No.2山东体育科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Technology2006年6月June 2006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5]。
东方体育促进了那种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展,具有较强的仿生性。
东方健身文化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沃土,其理论建立于人体生命整体观上,吸收了东方古典哲学思想,认为人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心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进而从道德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养生原则与方法,使其具有了道德教化的价值。
通过心理过程的调整使人的身心处于平和有序的良好状态,并且东方体育不主张事物的极限发展,没有对自然躯体的支配欲,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宁静、冥想中悟道[6]。
2西方健身文化的背景及其特征西方的文化产生于欧洲,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天然优良港湾,适于发展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
欧洲土地面积狭小,平原少,山地丘陵较多,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欠佳。
古代欧洲人自始就注重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等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特点是互通有无,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这种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欧洲文化也就具有了外向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商品经济给欧洲文化带来了平等、民主观念,因而西方文化以科学和民主为重心。
西方文化的两大成就就是科学与民主,受西方地理文化背景影响,西方民族的个性特征也呈现出与东方民族截然不同的特点。
它重视个体的力量,对外来世界存在天生的征服与探索欲望,对不断突破人类自我未知的极限有着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执着。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的健身文化在崇尚竞技运动的社会教育价值的同时,把运动员看成社会的精英,看成是向人类生理极限不断提出挑战的英雄。
经过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西方体育奠定了以竞技性、功利性、娱乐性为基本模式,以更快、更高、更强为价值取向的体育形态[7]。
西方文化崇尚争斗,这种观念对西方健身运动有莫大的影响,西方人认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0,认为运动是表现体刚、力健的手段,西方健身运动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美,追求人体发达的肌肉、均匀的比例、敏捷的动作,西方体育健身文化是以身体的物质形态为本体,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得,属于智性文化范畴,它具有公平性、挑战性,但更多的是讲求竞争、超越)完成身体或生理极限的超越。
在西方社会,/骨骼强化0、/肌肉发达0是人们实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健康标志。
3全球化下西方健身文化的困惑及东方体育文化价值的凸现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西方体育健身文化亦随着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传播到各农业国家。
由于西方文明在经济、文化领域的巨大优势,今天的全球化相当程度上已表现为西方化。
体育方面,西方健身文化逐渐成为世界健身领域的主导。
世界各民族都在向西方看齐。
然而抛开经济的影响,从文化的整体性来看,西方健身文化发展到今天,亦表现出了极大的缺陷,这种/生物体育观0的局限性被人们所认知。
它忽视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对人的关怀,忽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与良性循环。
正如胡小明教授所提的/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所创造出的一种身体运动文化,归根到底,其结果要落到身体上。
任何对体育的研究,如果不考虑对人类体质和健康的终极效果,都难免陷于误区。
[13]0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的虚弱[8]0之后,西方体育健身运动开始以/生物)心理)社会0的三维体育观为切入点,寻找创造一系列的健身方法,这其中不乏各种方式的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肌肉训练、自我体能评价等,但是在运动损伤、心理压力的释放、运动疲劳的缓解等突出问题面前,西方体育健身文化亦困惑重重。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下,东方健身运动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其实用性价值也开始被广泛认知。
3.1祛病健身的价值。
东方健身运动强调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这是其不同于西方健身方式的最大特点。
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很好的调节和改善功效。
东方健身运动通过改善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尤其对慢性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9]3.2促进心理健康的价值。
东方健身运动以安静为氛围。
我国唐代道士吴筠在5心目论6中阐述静在养生中的作用:/静则神生而形和,躁则神劳而形毙,深根宁极,可以修其性情哉。
[10]0东方健身方式中的自觉积极的心理定向过程的不断强化,不仅可以增强神经中枢活动的有序化,使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内抑制状态,提高机体的生长和再生长能力,还可以阻断来自外界的干扰和刺激,驱除和代替自身产生的消极意识,使机体得到充分调节和休整,引导人体进入最佳的精神状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经常进行锻炼能够帮助人们培养长期稳定的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3.3提高个体道德修养的价值。
东方健身运动以东方古典哲学为思想,把人的/道德原则与宇宙的最高根源联系起来,以宇宙的最高本原即是道德的最高准则或基本准则,很自然地主张求知方法与修养方法的一致性,以为求知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方法[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