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点测定法

合集下载

0613凝点测定法

0613凝点测定法

0613凝点测定法0613凝点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物性测定方法,用于确定液体的凝点。

凝点是指液体开始凝固并转化为固体的温度,也可以说是液体的冻结点。

在实际应用中,凝点的测定对于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石油行业,凝点的测定可以帮助确定煤油、柴油等燃料的性质和质量,从而保证其正常使用;在食品行业,凝点的测定可以用于确定食用油的质量和稳定性,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在制药行业,凝点的测定可以用于确定药物的质量和纯度,保证药品的疗效。

0613凝点测定法的原理是通过降低液体温度来观察其凝固过程。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特制的试管,内部涂有一层金属薄膜。

然后,将待测液体倒入试管中,将试管置于恒温槽中进行测定。

恒温槽会逐渐降低液体的温度,当液体达到凝固点时,其凝固过程会导致电流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可以确定液体的凝点。

使用0613凝点测定法进行凝点测定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针对不同的液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此外,该方法测量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可比性,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于凝点测定的需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凝点测定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比如气压、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对凝点的测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0613凝点测定法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校准和修正,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0613凝点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物性测定方法,用于确定液体的凝点。

凝点的测定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凝点测定的需求。

然而,在进行凝点测定时,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油凝点测定法》标准

《原油凝点测定法》标准

《原油凝点测定法》标准
《原油凝点测定法》标准是为了规定原油凝点的测定方法而制定的。

这个标准适用于含水质量分数不超过%的原油。

标准中主要修订的内容包括增加取样与油样均匀化处理,更明确地说明使用制冷仪冷却油样的情况,并在方法精密度中增加了再现性。

该标准由油气计量及分析方法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化华东管道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是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是李传宪、杨飞、陈红、陈健。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标准的人员需要具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并且需要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关于原油凝固点的标准,如ASTM D97标准,这是
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冷却法来测定原油的凝固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原油凝点测定法》标准原文或咨询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510石油产品凝固点测定法

GB510石油产品凝固点测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55.5:536.42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T 510-83Petrolum products-detmination of 代替GB 510-77solidification point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的凝点.润滑油及深色石油产品在试验条件下冷却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1 方法概要测定方法是将试样装在规定的试管中,并冷却到预期的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分钟, 观察液面是(移动.2 仪器与材料2.1仪器2.1.1圆底试管: 高度160±10毫米, 内径直20±1毫米, 在距试管底30毫米的外壁处有一环形标线.2.1.2圆底的玻璃套管: 高度130±10毫米, 内径40±2毫米.2.1.3装冷却剂用的广口保温瓶或筒形容器: 高度不少于160毫米, 内径不少于己于人20毫米, 可以用陶瓷、玻璃、木材, 或带有绝缘层的铁片制成.2.1.4水银温度计:符合GB 514-75《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的规定,供测定凝点高于-35℃的石油产品使用。

2.1.5液体温度计: 符合GB 514-75的规定, 供测定凝点高于-35℃的石油产品使用.2.1.6任何型式的温度计: 供测量冷却剂温度用.2.1.7支架: 有能固定套管、冷却剂容器和温度计的装置。

2.1.8水浴。

2.2 材料2.2.1 冷却剂: 试验温度在0℃用水和冰; 在0~-20℃用盐和碎冰或雪; 在-20℃以下用工业乙醇(溶剂汽油、直馏的低凝点汽油或直馏的低凝点煤油)和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注: 缺乏干冰时, 可以使用液态氮气或液态空气或其他适当的冷却剂, 也可使用半导体致冷器(当用液态空气时应使它通入旋管金属冷却器并注意安全).3 试剂3.1无水乙醇: 化学纯4 准备工作4.1 制备含有干冰的冷却剂时, 在一个装冷却剂用的容器中注入工业乙醇, 注满到器内深度的2/3处. 然后将细块的干冰放进搅拌着的工业乙醇中, 再根据温度要求下降的程度, 逐渐增加干冰的量. 每次加入干冰的时, 应注意搅拌, 不使工业乙醇外贱或溢出. 冷却剂不再剧烈冒出期体之后, 添加工业乙醇达到必要的高度.注: 使用容剂汽油制备冷却剂时, 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4.2无水的试样直接按本方法4.3开始试验. 含水的试样试验前需要脱水, 但在产品质量验收试验及仲裁试验时, 只要试验的水分在产品标准允许范围内, 应同样按本方法4.开始试验.试样的脱水按下述方法进行, 但是对于含水多的试样应先经静置,取其澄清部分来进行脱水.对于容易流动的试样, 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的粉状硫酸钠或小粒状氧化钙,并在10~15分钟内定期摇荡,静置,用干燥的滤纸滤去澄清部分。

凝点的测定方法国标

凝点的测定方法国标

凝点的测定方法国标
根据国标GB/T510,凝点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自动测量和快速测量。

具体过程如下:
1. 自动测量:将试样加热到50℃,然后自然降温至35℃,再自动制冷降温。

当温度达到检测点时,试管自动倾斜45°,同时采用液位传感器对试样的流动性进行检测。

如果试样凝固,则锁定当前温度为凝点温度;如果没有凝固,则继续降温,每降温2℃检测一次,直至试样凝固。

最后,仪器会自动显示试样的凝点温度并打印记录。

2. 快速测量:自动对试样加热10~50℃,然后自然降温至35℃,再自动制冷降温。

当温度达到检测点时,试管自动倾斜45°,同时采用液位传感器对试样的流动性进行检测。

如果试样凝固,则锁定当前温度为凝点温度;如果没有凝固,则继续降温,每降温2℃检测一次,直至试样凝固。

最后,仪器会自动显示试样的凝点温度并打印记录。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可以自动完成石油产品凝点的测试,准确测定石油产品的凝点。

液体凝固点的测定原理

液体凝固点的测定原理

液体凝固点的测定原理液体凝固点测定原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来测定液体的凝固点。

液体凝固点是指液体在冷却过程中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开始转化为固体的温度。

液体凝固点的测定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化学性质。

下面将介绍液体凝固点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一、液体凝固点的定义液体凝固点指的是,当我们将一定量的纯液体加入到一个封闭系统中,减少其温度,直到液体开始形成晶体的温度,称为液体的凝固点。

凝固点是一个物质的特性参数,它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有关,是标识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

二、影响液体凝固点的因素液体凝固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压力和杂质。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因素对液体凝固点的影响。

1. 压力的影响在高压下,液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所以其凝固点也会随之升高。

垂直于液体的压力越大,则液体凝固点升高得越明显,反之则升高得越少。

2. 杂质的影响液体中的杂质会影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减弱液体的凝固点。

而且,杂质的含量越高,这种影响也就越显著。

三、测定液体凝固点的方法1.差式扫描量热法差式扫描量热法是现代测定液体凝固点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能够在温度范围内对样品的热力学性质进行准确测量,并且可以获得丰富的热动力学信息。

其原理是通过测定液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来确定其凝固点。

2.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测定液体凝固点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液体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结构的不同,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凝固过程中的分子结构变化进行监测。

凝固点就是分子结构变化的阈值。

3.依托罗比衡依托罗比衡也是一种测定液体凝固点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在特定温度下,通过比较密度的变化来确定液体的凝固点温度。

四、总结测定液体凝固点是一项关键的化学实验技术。

它是研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也是工业和科研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技术。

总的来说,液体凝固点测定对于探究物质的性质帮助很大。

柴油凝点测定方法

柴油凝点测定方法

柴油凝点测定方法柴油凝点是指柴油在温度下降时开始结晶的温度,它是评估柴油在低温条件下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关于柴油凝点测定方法的50条详细描述:1. 柴油凝点的测定是通过冷却柴油样品并逐渐降低温度,观察其开始结晶的温度来进行的。

2. 常见的柴油凝点测定方法包括云点法、过滤法和低温微观观察法。

3. 云点法是将柴油样品在逐渐降温的条件下通过透明度变化来确定凝点。

4. 过滤法是通过过滤柴油样品来观察在降温下结晶的温度。

5. 低温微观观察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柴油样品在低温下的结晶特征来确定凝点。

6. ASTM D2500标准是评价柴油凝点的常见方法之一。

7. 柴油凝点测定需在标准化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8. 柴油凝点的测定需要考虑样品的保存、运输和处理,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因素。

9. 柴油凝点的测定应当重视安全,避免接触柴油样品造成皮肤刺激或吸入有害气体。

10. 柴油凝点的测定方法需要经过充分的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柴油凝点的测定需按照标准操作程序(SOP)进行,以避免人为误差和数据偏差。

12. 在柴油凝点测定中,需使用专业仪器如冷浴,低温槽和显微镜等。

13. 在进行柴油凝点测定时,需采用恒温设备和温度控制装置,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14. 柴油凝点的测定应在规定的温度下进行,以便进行后续的流动性和使用条件评估。

15. 柴油凝点测定的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数据处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16. 柴油凝点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柴油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17. 柴油凝点的测定方法需要充分考虑样品的来源、储存条件和实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18. 柴油凝点的测定结果应当与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比较,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19. 柴油凝点的测定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和平均计算,以得到可靠的结果和数据统计。

20. 柴油凝点的测定方法应当定期进行验证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最新的标准和要求。

凝点测定法

凝点测定法

1.主题内容:建立有凝点测定法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凝点测定法的操作。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4.责任:化验员、QC主管。

5. 用途:化验室6.内容:凝点系指一种物质照下述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某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凝点,纯度变更,凝点亦随之改变。

测定凝点可以区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6.1仪器装置:如图。

内管A为内径约25mm、长约170mm的干燥试管,用软木塞固定在内径约40mm、长约160mm的外管B中,管底间距约10mm。

内径用一软木塞塞住,通过软木塞插入刻度为0.1℃的温度计C与搅拌器D,温度计汞球的末端距内管底约10mm。

搅拌器D为玻璃棒,上端略弯,末端先铸一小圈,直径约为18mm,然后完成直角。

内管连同外管垂直固定与盛有水或其他适宜冷却液的1000ml烧杯中,并使冷却液的液面离烧杯口约20mm。

图凝点测定仪器装置6.2取供试品(如为液体,量取15ml;如为固体,称取15~20g,加微温使熔融),置内管中,使迅速冷却,并测定供试品近似凝点。

再将内管置较近似凝点约高5~10℃的水浴中,使凝结物仅剩极微量未熔融。

将仪器按上述装妥,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近似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

用搅拌器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钟观察温度1次,至液体开始凝结,停止搅拌并每隔5~10秒钟观察温度1次,至温度计的汞柱在一点能停留约1分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变,即将该温度作为供试品的凝点。

6.3【附注】如某些药品在一般冷却条件下不易凝固者,需另用少量供试品在较低温度使凝固后,取少量作为母晶加到供试品中,方能测出其凝点。

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制订凝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凝点测定。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程序:1.简述凝点系指一种物质在固-液两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凝点。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D规定的凝点,是指药品按下述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药品的纯度变更,其凝点亦随之改变,所以测定凝点可用以区别药品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2.仪器与用具仪器装置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 B的规定。

3.操作方法3.1量取液体供试品15ml,置干燥洁净的内管A中备用。

供试品如为固体,可称取15~20g置干燥洁净的内管A中,于比规定的凝点约高5~10℃的水(油)浴中,微温使熔融备用。

3.2将放有供试品的内管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用带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软木塞塞住管口,温度计汞球末端距内管A的管底约10mm,汞球应完全被供试品浸没。

迅速冷却内管A,观察温度计,测定出其近似凝点。

3.3再将内管A置于比近似凝点约高5~10℃的水(油)浴中,使凝结物熔融至仅剩极微量未熔融物。

将内管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装妥在B管与烧杯内。

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近似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用搅拌器以每分钟约20次上下往返的均匀速度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钟观察温度计读数1次,至供试品开始凝结,停止搅拌,并每隔5~10秒观察温度计读数温1次,至温度计的汞柱能在某一温度停留约1分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变,该温度(准确读数至0.1℃)即为供试品的凝点。

4.注意事项4.1用于测定凝点的温度计应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在没有0.1℃刻度的温度计时,也可采用0.2℃刻度的温度计。

4.2固体供试品在测试前微热熔融时,应注意不可用直火加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部分分解。

4.3取样过少或搅拌速度过快过慢,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应予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方法
取供试品(如为液体,量取5m1,如为固体, 称 取15—20g,加微温使溶融),置内管中, 使迅速冷 却,并测定供试品的近似凝点。再将 内管置较近似 凝点约低5℃的水或其它适宜的 冷却液。用搅拌 器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30秒 钟观察温度一次, 至液体开始凝结,停止搅拌, 并每隔5—10秒观察 温度1次,至温度计的汞柱 在一点能停留约1分 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 温度后停留约1分钟不 变,即将该温度作为供 试品的凝凝固者,需另用少量样品在较低温度使凝 固后,取 少量作为母晶加到供试品中, 方能测出其凝点。
注意事项
(1) 测定所用的供试品必须是干燥的,因 水份的存在能使凝点下降很多,一般可置 五氧化 二磷干燥器内干燥过夜。 (2)在常温时为固体的物质,如脂肪油、 脂肪 酸等,可先加热使液化后,再测定 其凝点,但不宜 用直火加热,应用油浴 或烘箱加热至较预测的凝 点高15—20℃。
凝点测定法
原理
系指一种物质因温度降低而由液体凝 结为 固体时,在短时期内停留不变的最 高温度,即为 物质的凝点。 某些药品具有一定的凝点,纯度 变 更,凝点也随之改变,测定凝点可以区别 或检 查药品的纯杂程度,亦可用以测定 含量。
仪器装置
如图:内管A为内径为20㎜, 长约150㎜的干燥试管,用软木 塞固定在内径约为40mm、长约 160mm的外管B中。内管用一软 木塞塞住,通过软木塞插入刻度 为o.1℃的温度计c 与搅拌器D, 温度计汞球的末端距内管底 10mm。搅拌器D为玻璃棒,上 端略弯,末端先做一小圈, 直 径约为18mm,然后弯成直角。 内管连同外管置于盛有水或其它 适宜冷却液的1000m1烧杯中。 冷 却液的液面离烧杯口约 20mm,并在其中插一温度计。
(3)取样一定要按药典规定(如为液体,量取 1.5ml,如为固体称取150mg),不宜太少,尤 其是 凝固热量较小的供试品,但也不宜太多, 多了上升温度增高,都不能得到准确结果。 (4)药典规定,先将装供试品的内管置较近似凝 点高5—10℃的水浴中,使凝结物仅剰极微量未 熔融,然后放入较凝点低5c的水浴中使凝固。 测定温度一定要依法操作,如水浴温度低, 是 结果偏低。 (6)温度计的准确度可按熔点测定法项下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