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党伟业有感1500字

合集下载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作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作文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作文《建党伟业》是一部弘扬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优秀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作文[专题]。

下面是com 小编整理的《建党伟业》的相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作文(篇一)《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它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看完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进步,中国正在前进!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两位角色的两次落泪。

第一个落泪镜头出现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刘烨饰演的塔山英雄团的老兵在部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冲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个军礼,激动地吼着:“我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

”由于激动而有些变调的声音,黝黑的脸庞上迸出的泪水,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是啊,从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北京城,这条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新中国走得异常艰辛。

这个过程中,有那么一群人,永远地留在了路上。

他们,也曾是那么青春光彩的脸庞,也曾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们留在了路上,而没有机会听到天安门城楼上“人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洪亮声音,无法看到金水桥畔挥舞的红旗。

然而也正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后来人踏得更稳,走得更远。

老兵的泪,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鲜血与生命的先驱,提醒我们面对注视我们的先烈,继续为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而努力,写出应该属于我们的辉煌青春。

第二个落泪镜头出现在蒋家王朝覆灭的前夕,陈坤饰演的蒋经国怀着一腔热情到上海清除腐败,整顿金融秩序,最终被迫屈服。

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篇一:观《建党伟业》有感】
从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经过了10年。

这短短的10年在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那么的一瞬间。

但在这一瞬间中。

中国,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军阀混战。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走到了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我的心中不免有一小股小小的激动。

但是讲和失败后,各国列强竟然不顾我们中国人的感受。

将我们中国的战胜权转交给日本。

在把我们的山东省无条件的割给日本。

我握紧拳头,为我们中国打抱不平。

难道说我们若大个中国竟然没人站出来反对吗?
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们成群结队的向政府示威游行。

学生们高喊着“还我山东”的口号冲进了曹贼家,并烧毁了当时签约丧国辱权《二十一条》的桌子。

当一个女大学生高手举着“冤”在国会门前为四万万同胞喊冤时我不禁,泪流满面。

可想而知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顺应时代潮流,是历史的选择。

为的就是推翻无能的北洋军政府,建立新政权,引用马克思主义,建立布维什维克。

并于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人在船上举行了第一次党代会,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并领导全国人民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_1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_1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 《建党伟业》是对建党历史和历史背景的展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党伟业》的相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2500字作文(篇一)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其间,著名历史事件之多、相关历史人物之众、人物、事件互为因果相互牵扯的关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的容量。

同时,绝大部分观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只是个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电影里把这段历史清晰地表述出来,对编导是最大的考验。

由于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内在的关系太过复杂,因此编剧在尽量简化、明晰历史脉络时,采取了抓住标志性事件的办法。

比如关于宋教仁被暗杀导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其间的纷争纠葛足以另拍一部电影甚至是电视剧,但编剧在暗杀前,让陈其美在宋教仁提出建立国民党演说时意味深长地点评了一句,暗杀后,用字幕打出“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当然,尽管采取了删繁就简的策略,《建党伟业》在涉及史实的部分还是相当严谨,因此观众若能事先对中国近代史多做点功课,将有助于看懂电影。

人物处理慎重还原历史面目建党伟业》采取了多线叙事的方法。

其中一条线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记,从辛亥革命讲到五四运动;一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加新军到参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

其间涉及不少历史教科书中的反面人物,《建党伟业》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很多细节上更接近这些人物的本来面目。

以袁世凯为例,无论是镇压戊戌变法还是改制称帝,他都是一个绝对的反派,在过往的影视作品中,袁世凯往往被脸谱化为一个残忍、愚蠢的大光头形象。

但是在《建党伟业》中,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是个有手腕、有心机、有胆量对日本人破口大骂,甚得部下拥戴的总统形象,但最终因为“想过把皇帝瘾”,结果“过把瘾就死”。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1500字三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1500字三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范文1500字三篇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电影,一定有很多感慨和见解,写成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来源于出国留学网,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

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

”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8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8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优秀8篇)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一建党伟业一上映就去观看了,总的来说不错。

从清帝退位到中国成立,影片把一个个历史的碎片串联了起来。

让我们看到一批批志士仁人为了寻求中国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建立什么样的党而苦苦追寻的历程,无数人为此流血牺牲,而活着的人却不言放弃热血依旧。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坚定地马克思主义信念。

这一点正是当代的员所缺少的。

90年前,“一大”的13位代表都是怀着崇高的理想来参见会议的,他们的思想当时也是最先进的。

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一部分人牺牲了,一部分人相继离开了,更有一部分人叛变了,到了建国时,走上天安门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

这就更加说明人的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正是第一代人的坚定信念,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创造了辉煌。

做一名员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现阶段,就是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

这是一名党员的强大精神支柱。

员的信念既需要理论修养、实践磨砺,又需要坚贞不渝、不折不饶的恪守。

这部电影对每一名员都具有教育意义。

《建党伟业》观后感篇二这部电影,让我们回味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领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不低头的顽强品格。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怀着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仰而执着的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只为点亮革命的光芒,点亮中国的未来。

电影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十年时间。

那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清政府的下台,千年帝制的结束并没有给中国带来福音。

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没有人顾及百姓的存亡,,一个一个为争抢国土而红眼,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入侵苟且偷生,无力反抗。

清政府的软弱让整个中国民不聊生,曾经物产丰盈的“天朝上国”只能不断求和不断赔偿,就这样,一个个贻害数十年甚至数上百年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了。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

《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党伟业》的相关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篇一)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建党伟业观后感1500字。

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到悲壮处让我禁不住扼腕长叹,如国民党先驱宋教仁先生在上海火车站遭遇特务暗杀身亡,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看到紧张处直让我为剧中人的命运直捏一把冷汗,如年轻的朱德率军在棉花坡与吴佩孚的激战;看到哭笑不得处直让我感慨莫名,如张勋被溥杰戏弄,在皇宫里丑态百出地放风筝;看到动情处让我情难自已,眼眶濡湿,如蔡锷与小凤仙车站离别情景,蔡锷将军貌似平静地与小凤仙话别,然而那缓缓流下的眼泪却已经无声地告诉小凤仙,他是怎样一个重情重义的将军!看到温馨处让我心生羡慕,默默祝福相爱的人幸福绵长,如年轻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简单婚礼,毛泽东坦诚告诉自己的新婚妻子:“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然而杨开慧却无限深情地回答他:“我愿意。

”最简单的台词却道出了最真挚的爱情,让我焉能不深受感动?!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最让我肃然起敬,钦佩动容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些青年才俊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主义走到了一起,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成立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他们为了召开一次会议还得东躲西藏,谁又能料到,这个年轻而力量单薄的政党,却在二十八年之后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此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通过观看这部《建党伟业》,我们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积贫积弱、处于列强环饲的旧中国,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最终他们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不二选择!影片的结尾真美啊:在那水气氤氲、朦胧迷离的嘉兴湖面上,年轻苗条的王会悟身着粉色碎花旗袍,手撑油纸伞坐在船头上,为这群焕发着年轻活力的共产党人放风;船里面,先是一个人,继而是一群人的声音,他们缓缓唱起铿锵有力的《国际歌》,打破了这山水江南纯朴的宁静,历史的传奇在山水中若隐若现……一路曲折一路歌,从当年建党之初的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拥有将近八千万党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

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范文3篇

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范文3篇

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范文3篇建党90周年献礼电影《建党伟业》,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观众极其踊跃,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看建党伟业心得体会范文篇一:昨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建党伟业》,这是一部记录了我们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电影,里面云集了世界有名的电影演员,有我熟悉的周迅、刘德华、周润发等。

他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让我来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吧!就在溥仪退位的时刻,封建王朝宣告结束,袁世凯成为了统治中国天下的人。

因为日本向德国宣战,并打败了德国,所以想逼迫中国要求借用山东99年,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不顾整个中国人民的屈辱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全国人民因此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他们拿起了旗帜,上街游行,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由此引发了整个中国的大变革。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一批爱国激进分子在北京激愤工人们的意志,说:“以前的起义都是因为工人们爆发的,每一代王朝都是由工人们创造的,那现在的工人就肯定能拥有天下。

”他们又说:“工人们之所以能拥有天下,是因为工加人等于天!”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各地的代表聚集在了上海,有:湖南长沙毛润之,上海李达,北京的刘仁静,湖北武汉的陈潭秋,山东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参加了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被敌人发现,大会被迫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大家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朗诵了苏维埃国际诗歌,大会在“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结束。

在观看完电影之后,除了我们伟大的毛主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还有两个人物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陈独秀和袁世凯。

他们两个完全是不同的两种人,袁世凯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不惜出卖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而陈独秀却为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刚正不阿,领导工人和学生开展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并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建党伟业》观后感_2022年《建党伟业》观后感5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_2022年《建党伟业》观后感5篇

《建党伟业》观后感_2022年《建党伟业》观后感5篇《建党伟业》之所以感人,是对我们中国人心灵的冲击党课建党伟业观后感。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党伟业》观后感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建党伟业》观后感1那天党课看《建党伟业》,一直听见此起彼伏的笑和隐隐约约的掌声。

让明星出演建党巨擘无疑是商业化的噱头,但是如果没有这噱头,又有几人会再度关注这段写进历史课本、几乎人尽皆知的历史呢。

这样的无奈之举,也是对“速食化”普及历史这一举措的深刻反讽。

可是,历史只有被反复诠释出新的意义才能指导不同时代。

就像我们所选择的文学,每一部作品在进入当代社会的阐释过程之前,应该都是不完整的。

在这样一个被网络为代表的“快餐文化”席卷的天地里,我们该怎样坚持我们应当坚持的信念,坚持党的纲领,在商业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呢?或者说,在走向共产党_的征途中,以我们的羸弱之力,真的能做点什么吗?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开始怀疑。

直到猝然听到那么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作为文学院的学生,这一句话犹如当头棒喝。

我们是与传统意义的“书生”最相近的一批人们,理想中的我们应志存高远,以文章大事为己任。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的先辈文人慷慨豪壮的一番伟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艰险路程中,怀抱单纯理想的学生们竟成为了革命的先锋,在腥风血雨中肩负起反帝反封的重任,做了时代的弄潮儿。

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逐渐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变成我们心中一个个伟大的名字。

而现在的我们,作为学生在象牙塔里生活了那么久,柔弱的肩头能扛起什么样的担子?刘禹锡有诗:“从此世人开耳目,始知名将出书生。

”渴望十年寒窗之后“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日子已然过去,我们有我们各自的快乐,也会为全人类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实现共产党_就是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要为了这遥远而幸福的梦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建党伟业有感1500字
【篇一:观建党伟业有感】
《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它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看完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进步,中国正在前进!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两位角色的两次落泪。

第一个落泪镜头出现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刘烨饰演的塔山英雄团的老兵在部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冲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个军礼,激动地吼着:“我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

”由于激动而有些变调的声音,黝黑的脸庞上迸出的泪水,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是啊,从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北京城,这条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新中国走得异常艰辛。

这个过程中,有那么一群人,永远地留在了路上。

他们,也曾是那么青春光彩的脸庞,也曾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们留在了路上,而没有机会听到天安门城楼上“人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