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作品赏析
第5届普利兹克得主——贝聿铭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人物 介绍
获奖 作品 分析
其他 作品 介绍
人物 番外
小组 总结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 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 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 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 (获奖) 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 (获奖) 埃尔希·德·沃尔夫奖 (获奖) 汤玛斯·杰佛逊记念奖章 (获奖) 金门奖 (获奖) 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 (获奖) 阿诺·布鲁纳奖 (获奖) 美国乔治·布什总统自由勋章 (获奖) 军官勋位 (获奖) 法国密特朗总统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美国雷根总统国家艺术勋章 (获奖) 法国政府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
贝 战爆发后,他在美
国空军服役三年。
1939
1944
贝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 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 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 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 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 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 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 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他 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这一
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 贝
贝聿铭建筑作品目录
1972年 美国德州达拉斯
达拉斯市政厅
国家美7年 美国波士顿
1979年 美国波士顿
摩根大厦
1974年 美国华盛顿特
区
汉考克大厦
1978年 美国印第安纳
1981年 美国休斯敦
肯尼迪图书馆
当代建筑发展趋势与潮流——近十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作品思想分析

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不盲从潮流,独立思考,他的建筑作品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白色。他曾 说:“白色是我作品的特色之一,我用白色来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的力量。白色实际是能够强化对自然界所有 其他色彩感觉的颜色,对着白色表面能够最好地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在意识的大海和客观现实的大地之间,是这种 不断变化的白色的线” 。从理查德·迈耶设计的格蒂中心(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设计的白色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图底 关系,在光线的作用下,白色墙面映衬着自然,这种对比并不是破坏自然环境,而是与大自然既对立又融洽。
程序 提名程序每年从年头到年尾,截至于第二年的1月。截至期后收到的提名 自动被视作下一年度的提名。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候选人被提名。虽 然建筑学并不包括在诺贝尔奖范围以内,Pritzker建筑奖的国际评委会还是参 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权威建筑设计师、作家、艺术家、学者、 批评家以及象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等组成的评委会经过了深思熟虑, 最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来决定最终评选结果。
评委 普利兹克建筑奖独立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评委人数为五至九人。评委会的成 员被委任评选出每年的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桂冠的人,他们均任职若干年以确 保委员会的新成员和老成员的数量的平衡。普利兹克家族的成员和外界的观察 家均不出席,通常于每年最初几个月举行的委员会评审。评委会的成员均是各 自所在领域公认的专业人士,这些领域包括建筑,商业,教育,出版业和文化。
建筑设计思想和原则:
强调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创新
随着对自然认识的口益加深,建筑师在设计中越来越尊重自然,自觉地运用自然规律,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以 奥斯卡·尼迈耶、安藤忠雄、格伦·默科特和诺曼·福斯特等为代表,一些普利茨凯奖获奖建筑师对待自然,不是狭义的花 草树木,而是以广义的自然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建筑的问题。这里的自然,在宏观上指的是自然界或是大自然形成的整体 的自然环境,包括绿化、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有形要素和风、光、气候等无形要素,在微观上指的是自然物生长和发 展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奥斯卡·尼迈耶等的呼应自然理念
詹姆斯·斯特林及其作品分析

主要经历
• • • • • •
• • • • • • •
1942 利物浦艺术学院学习 1943~1945 二战期间在“十进制日海军陆战队”服役 1945~1950 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学习,获建筑学学位证书 1950~1952 伦敦的城镇规划和区域研究协会学习 1953~1956 从事建筑设计,其间参加过ICA的独立小组 1956 独立开业(1963年前合伙人为J·高恩,1971年后为M·威尔福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 · 地段狭小,政府首 次允许大学建造高层
• · 一个占据了大部分 用地的单层厂房和一个 高起的塔楼
• · 塔楼采用两种形体 连接的方式
剑 桥 大 学 历 史 系 馆
女王学院
奥利维梯职业学校
双 年 展 园 地 书 店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是 当地名气最大的建筑物,坐落在市 中心边缘的一个坡地上。建于1838 年建的老馆旁边,1983年建成。
二层平面图
8常设展室 9连通旧馆 10陈列平台 11公共步道 13剧场 14彩排厅 15音乐教室
剖面图
入 口 平 台
门厅
地下车库入口
• 细部处理
圆形雕塑庭院
•
下沉式中庭使德国政府设置一条公 共走廊的设想得以实现
• 沿中庭可直美术馆主入口
•
新馆在空间组织上的枢纽
剧场、展 厅及报告厅
由美术馆、剧场、音乐教学楼、 图书馆及办公楼组成,不仅功 能复杂,而且在建筑形式与装 饰上也采用了多种手法加以组 合,既有古典的平面布局,也 有现代元素的构成韵味,给人 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一层平面图
1入口平台 2主门厅 3临时展室 4圆形庭院 5报告厅 6餐厅 7剧场门厅 12图书馆 15音乐教室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探析

2021·04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他也被人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回看贝聿铭的一生,他独特的具有不同角度的设计手法和宝贵的经历在他的建筑设计作品中直接体现出来。
儒学思想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理念,不仅体现了生命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和生命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也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贝聿铭将儒学思想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创造了其独一无二的设计风格,他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作品中,使建筑不再冷冰冰没有温度,而成为一个代表中华民族的符号,并且使建筑具有了艺术性和传承性。
一、研究背景目前国内一些建筑设计风格趋同化,一味追逐国外的风格,部分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思考,摒弃地域特色,但是建筑应该有自己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这种背景下,贝聿铭恰当地将儒学思想与建筑设计作品融为一体,呈现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中国思想的中式美学建筑,既成就了建筑的艺术性,又用建筑传承了文化,使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传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建筑艺术不是一味仿古就是全面西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也应该恰当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相融合,使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优秀文化。
(一)贝聿铭简介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曾在家族祖叔父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他童年的美好时光。
他18岁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其间凭借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和超高的智慧完成了多项复杂的设计任务,于1955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儒家思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早期的他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思想也受到传统儒学观念的影响,因此他在设计时将中国人所讲究的意境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他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的建筑思想打破了20世纪以来单一的模块化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
历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建筑设计哲学理念与代表作

1979
菲利普·约翰(1906) 美国 建筑都是掩蔽体,没有信条,从足迹开始 西格拉姆大厦、水晶教堂
1980
路易斯·巴拉甘(1902) 墨西哥 致力于把建筑升华为诗意和想象 墨西哥城规划景观居住区
1981 詹姆斯·斯特林(1926) 英国 现代主义运动领导人 作品突出历史连贯性和周围的城市环境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1985 汉斯·霍莱因(1934) 奥地利 重要的不是设计者是设计作品,通过绘图、拼贴及雕刻成就墙体的艺 术 巴赫市博物馆
1986 戈特弗里德·玻姆(1942) 德国 让作品的内容和过去联系起来 VDR新建筑(科隆)
1987
丹下健三(1913) 日本 城市、交通和建筑是统一的系统 追求信息价值 东京新市政厅大厦、代代木国家综合体育馆
2000 雷姆·库哈斯(1944) 荷兰 “新城市主义”不关心行为客体的组织安排,而是孕育着潜在的可能 性 乌特勒克教育馆,cctv大楼,(北京中央电视台)
2001 雅克·赫尔佐格(1950) 瑞士 把毫无特色建筑转化为戏剧化和艺术化的工业建筑(尺度和比例巨 大) 泰特现代美术馆(发电机改建)、国家体育馆(鸟巢)
1994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1944) 法国 理性出自场所,将包豪斯与当代建筑理论结合 音乐花园
1995 安藤忠雄(1941) 日本 个性化的空间,通过墙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 水的教堂(没有屋顶)
1996 拉斐尔·莫尼欧(1937) 西班牙 建筑是从具体地域与建筑家的自由思维之间的对话中脱颖而出的 现代建筑和艺术博物馆
皮埃尔·德·梅隆(1950) 瑞士
2002 格伦·马库特(1936) 澳大利亚 我对做大规模的项目没有兴趣,小一点的项目给我提供试验机会 玛格尼住宅、唐宅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
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
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
留下经典杰作。
• 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 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 ,大楼的一砖一木,一水一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
• 这座历时15年的建筑,由于其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 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 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于是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就此,贝 聿铭开始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之列。
• 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是选在哈佛大学的,不知是 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是剑桥市政府, 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之 ,最终被拒绝。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 场,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她 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 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 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 用得十分精到。
•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
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 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贝聿铭从造型入手,为该 馆设计了大小、高度都不 相同的10个展览室。最大 的是50尺见方的雕塑院。 在雕塑院西北部,有一个 旋转的楼梯,是整个雕塑 院的中心。伊弗森美术馆 院长认为旋转楼梯是全馆 最“夸张”的地方。
伊弗森美术造型主题 是高低差异的四方大 盒为主。展览室以展 画为主,所以以人工 采光为主,被展览室 包围的雕塑庭,边缘 有两道边窗,自然光 从屋顶边缘洒入。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先生在扩建 工程中用了大量天 然石料及玻璃材料。 经过扩建的军械库 将包括4个展区,通 过宽敞的楼梯、桥 与走廊彼此相联。 外部有一向上的玻 璃旋转塔楼。内院 上方有一圆顶。
在楼梯塔每走一步就展开了明亮大厅的新景色,向外看,展 现的又是柏林市中心的建筑。以玻璃体将这座暗藏深巷的重 要建筑彰显于外,让大家在街上就可感受其建筑特色。
建筑名称: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座落地点:日本北海道 完工时间向外看的景观
外围和包含四个十字架的透明前庭的景观
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 以直接与自然接触。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 而无常变幻。
水御堂
博物馆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1983 Pritzker Prize Winner
좋아하는 이유
1.절계하기 전에 주위환경을 아주 아주 아주 세밀하게 조사한다. 2.건축은 다 분명하고 틀별한 의미가 있다. 3.건축의 기능과 형태는 환경과 아주 아주 잘 융합된다.
对我来说,建筑物的特殊功能要求,及所处地点的人文历史 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时间、文化、地点是建筑设计的要素— —贝聿铭
建筑名称:美国国 家美术馆(东馆) National Gallery in Washengton 设计者:贝聿铭 地址:华盛顿
美术馆 入口
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 造型有独特的研究。
一条对角 线穿过这 片梯形的 直角顶点, 将这片用 地划为一 个等腰三 角形和一 个直角三 角形。
住吉的长屋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中庭的设置又是两 边的建筑相互对照,相互衬托。
住吉的长屋则可以让你每时每刻都在接受阳 光,接受新鲜的空气。
【普利兹克奖巨匠系列】之二——路易斯巴拉干1(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1902年—1988年)20世纪最重要的墨西哥建筑师之一。
1980年第二届普利兹克奖得主。
他的全部建筑与景观作品都完成于墨西哥。
其主要作品有1947年设计的自宅、1957年设计的墨西哥城苏塔德。
塞特莱特塔楼建筑群、1961年设计的拉斯巴拉干主张要将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将建筑与景观一体设计,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色彩的运用,光的运用,水的应用,地方性材料的运用,静谧。
1902年出生墨西哥瓜达拉哈拉(Guadalajiara)。
在学校里他接受的是工程学的教育,而建筑完全依赖}:自学。
1920~1929年间,他游历了法国和西班牙。
1931年,又在巴黎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听过勒•柯布西耶的演讲。
1951年,他的行程又扩展到摩洛哥。
1927~1936年间,他在瓜达拉哈拉进行他的建筑实践,后来搬到墨西哥城(Mexcio City),并在此终其一生。
在北非和地中海的旅行中,当地的传统建筑让他联想到祖国的建筑,并激发了他强烈的兴趣。
他的作品曾被归作极少主义,它们不具有奢华的色彩和材质。
纯净的平面、灰泥墙、砖坯、木材甚至水都能成为他创作的元素,而这些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
巴拉干称自己为一个景观建筑师.他在圣.马丁St.Martins出版社的《当代建筑师》(Contemporary Architects)上写过:“我坚信,一个建筑师应当像设计他的房子一样经营他的花园:能使用,能传递美感,能提高品位,能包含美妙的艺术和其他精神价值。
而任何没有传递平静的建筑都是错的。
”作为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巴拉干和其作品被描述成“神秘的”,如同他们的“平静”。
他的圣方济会小礼拜堂(CapuchinasSacramentarias)是这两者的完美结合。
他童年的回忆和爱好成为他设计的源泉,他热衷干马,并设计了很多马厩,穿过其中的喷泉和流水也表达了其平静的性格。
巴拉干不仅对二代墨西哥建筑师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全球建筑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名称:美国国 家美术馆(东馆) National Gallery in Washengton 设计者:贝聿铭 地址:华盛顿
美术馆 入口
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 造型有独特的研究。
一条对角 线穿过这 片梯形的 直角顶点, 将这片用 地划为一 个等腰三 角形和一 个直角三 角形。
起居室和厨房之 间的中庭的距离 只有4.5米,而是 迈几步就可以到 对面的房间了, 况且上面还有一 个过道在当着雨, 四周都是墙,风 吹起雨来也只是 一点点,而这种 设计恰好是其成 功之处。这种与 自然的微妙感触 足以让人感动, 心灵为之一颤。
长屋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从 外部来看就像一个封闭式的火柴盒,似乎内部是没有光线的 黑洞。但是进入内部就会发现,因为中间有一个庭院 而感到十分明亮,足可以让来者大吃一惊。并不是推开门就 可以见到起居室,还要转一个弯,这使建筑中光的效果更加 显著。
库哈斯确定了“5个平台模式”,各自服务于自己专门的组 群。这五个平台分别是:办公、书籍及相关资料、交互交流 区、商业区、公园地带。这五个平台从上倒下一次排布,最 终形成一个综合体。
西 雅 图 图 书 馆 内 部
西雅图图书馆新馆内部空间明亮宽敞,用色大胆 活泼,创造出一个现代化的生活休闲空间,巧夺 天工地以立体的设计,让你处身室内亦能感到户 外的绿化气色。置身在馆內就算不阅读,纯粹欣 赏建筑物就是一种视觉享受。
安藤建筑三要素(Ando 설계의basic)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 料,就是真材的实料,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未刷漆的木头等。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 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 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 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
CCTV 内部
达 尔 亚 娃 别 墅
建筑的选择决定于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 影响。
用地分成三块东西走向的带状区域。第一块区域规 划成花园,嵌入用地上方,延伸至入口步道,用地 末端希望能保留一块空地,让没有建筑物的区域构 成第二个带状区块,第三个区块上则铺上柏油,并 作车库的通道。
建筑的主体沿着建地上方轴线发展,将上方楼层的 卧室划成两组,与主体建筑垂直。屋顶上可架 构 成 迷 人 图 案
与 自 然 融 为 一 体 的 魅 力
不反光玻璃与自然光的巧妙运用
通 往 世 界 珍 宝 的 艺 术 之 门
不断变化的光与影
建筑名称:德国历 史博物馆 座落地點:德國柏 林 建築設計: 貝聿銘 完工時間:2003
1、建筑设计的风格要同整个城市的风格相协调; 2、要同军械库本身的风格相协调; 3、要对观众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在我的作品中, 光永远是一种把 空间 戏剧化的重 要元素。---安藤 忠雄
在光之教堂中,台 阶是往下走的,这 样牧师站的与坐着 的观众一样高,这 样就消除了不平等 的心理。这才是光 之教堂的精华。
钢筋混凝土墙体
所有的缝都只有15cm宽
光 之 教 堂 庭 院 小 品
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 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 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 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安藤忠雄
住吉的长屋基本上是对称的,而中庭的设置又是两 边的建筑相互对照,相互衬托。
住吉的长屋则可以让你每时每刻都在接受阳 光,接受新鲜的空气。
中文名称:光之教堂 地理位置:日本大阪 教堂规模:约113平米,能容纳约100. 设计者:安藤忠雄 竣工时间:1989年
它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名代表作,因其在 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而营造了特殊的 光影效果,使信徒们产生接近上帝的错觉而名垂青 史。它获得了由罗马教皇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 奖。
美国国家美术馆
大的建筑为西馆边门,金字塔形建筑为东馆 部分建筑,美术馆遥相呼应
卢浮宫夜景
金 字 塔 与 卢 浮 宫 相 得 益 彰
从卢浮宫金字塔内部向外看
倒 金 字 塔 和 小 金 字 塔
卢浮宫金字塔顶部
苏 州 博 物 馆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 调。
Kunsthal Museum
Rem Koolhaas 雷姆.库哈斯
2000 Pritzker Prize Winner
멋이 있는 건축가.
库哈斯完全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根本没有对昨 日的丝毫流恋。它的理论是前进、再前进,对新事 物始终保持者不熄的热情、不衰的兴趣;他想始终 走在时代的最前端。
좋아하는 이유
1.surrealism(超现实主义) 2.善于运用体块组合.在大体块的处理上, 常用玻璃幕墙,并且在竖直方向上, 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现状的。 3.건축 내부 감염력이 있다.内部空间超 前有感染力 4.건축의 전체 기능성
建筑名称: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座落地点:日本北海道 完工时间:1988年 建筑设计:安藤忠雄
从室内向外看的景观
外围和包含四个十字架的透明前庭的景观
教堂面向水池的玻璃面是可以整个开启的,人们可 以直接与自然接触。背景中的景致随着时间的转逝 而无常变幻。
水御堂
博物馆
作品名称:住吉的 长屋 建造时间:1976年 基地:日本大阪市 住吉区 面积:3.3m14.1m 构造:清水混凝土 钢材玻璃石头等建 构,地2层楼,中间 庭院
特点(특징): 1.考量周遭环境(周围建筑大都为两层) 2.排除基地限制(基地狭长) 3.质朴的素材(混凝土) 4.简单的几何(火柴盒形状) 5.强调引进自然(中间为一中庭) 6.延续文脉(当地历史)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1983 Pritzker Prize Winner
좋아하는 이유
1.절계하기 전에 주위환경을 아주 아주 아주 세밀하게 조사한다. 2.건축은 다 분명하고 틀별한 의미가 있다. 3.건축의 기능과 형태는 환경과 아주 아주 잘 융합된다.
对我来说,建筑物的特殊功能要求,及所处地点的人文历史 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时间、文化、地点是建筑设计的要素— —贝聿铭
贝聿铭先生在扩建 工程中用了大量天 然石料及玻璃材料。 经过扩建的军械库 将包括4个展区,通 过宽敞的楼梯、桥 与走廊彼此相联。 外部有一向上的玻 璃旋转塔楼。内院 上方有一圆顶。
在楼梯塔每走一步就展开了明亮大厅的新景色,向外看,展 现的又是柏林市中心的建筑。以玻璃体将这座暗藏深巷的重 要建筑彰显于外,让大家在街上就可感受其建筑特色。
C C T V
摩天楼创作中“裙楼----中部韵律布置----顶部”这种模式已 成为定式,应该有新的创作逻辑与思路。同时,在对摩天 楼高度的认识上,他认为不必“参与对终极高度的无谓竞 争”,而应建造“具有象征意味的建筑群”。
这幢楼也延续着库哈斯的某些一贯手法:倾斜的玻璃幕墙、 现代建筑的体块感及不大的高宽比例。同时,它出现在北京 这样一个古都中,和以往的建筑形象有着极大的不调和性。应 该说,这幢建筑不仅是库哈斯的一项建筑实践,更是其城市 理论在北京的实验。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あんどう ただお 1995 Pritzker Prize Winner
좋아하는 이유
• 간단한 형태.Less is More. • exposed concrete .清水混凝土质朴。 • 설계하는 건축은 외부 냉담하고 내부 친절해서 아주 함축하다. • 건축은 환경을 존경한다. • become well-educated through selfstudy.
"这栋房子是三幢 联立住宅中间的 一个矩形插入体。 我的基本构思是 楔入一个混凝土 盒子,并在其间 创造一处世外桃 源,和一个由多 样化空间和动态 直线组合的简洁 构成”。----安藤 忠雄
住吉的长屋采用的 建筑材料是非常普 通的混凝土和钢材 ,其受力体系十分 清楚简单。钢筋混 凝土现浇板,和钢 筋混凝土现浇得二 层过道,经混凝土 剪力墙传到基础, 十分经济。
西 雅 图 图 书 馆
建筑名称:西雅图图书馆 The Seattle Public Library 设计者:雷姆库哈斯 时间:2005
库哈斯界定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文化机 构,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真实的图书馆空 间和虚拟的网上空间被纳入同一个建筑计划共同进行设计, 并且形成互动关系。
建筑名称:美秀 美术馆 miho museum 座落地点:日本 京都滋贺县 建筑设计师:贝 聿铭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 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的建筑。
“美秀美术馆” 荣获了 ‘2002年度 最佳构造奖’。 为了和群山秀 美的自然景观 相协调,“美 秀美术馆”整 座建筑80%造 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