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及其作品
历届普利兹克奖

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凯悦基金会所赞助的针对建筑师个人颁布的奖项。
每年约有五百多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建筑师被提名,由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师及学者组成评审团评出一个个人或组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其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建筑学届的诺贝尔奖。
第一届菲利普·约翰逊,美国作品:谢尔顿艺术纪念馆(1960-1963)、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1964)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1973)、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1976)、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作品简析:水晶大教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南面的橙县境内,一个叫“庭院树丛”的地方。
1968年开始兴建,1980年竣工,历时12年,耗资2000多万美元。
这座建筑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金牌优胜者菲利普・约翰逊与他的伙伴约翰·布尔吉设计。
教堂长122m,宽61m,高36m,体量超过著名的巴黎圣母院。
外壳全部为银色玻璃,晶莹透亮,由此得名。
设计理念: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
他还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
第二届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作品:巴拉干公寓、吉拉弟公寓、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作品简析: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他于1902年出生在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有很多起伏的小山丘,可以看日初日落的美景。
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运用成本较低的玻璃纤维浪板,构 筑长方形的外墙;内部用纸管构建一个 椭圆形空间;纸管构成的椭圆形与外墙 之间形成一道回廊,椭圆内部的纸管排 列紧密,作为舞台及祭坛的背景;椭圆 形入口处的纸管与纸管间距离较大,屋 顶透光天幕投下柔和的阳光,让人走进 去有种升华的神圣感觉。
[祼宅] 2000年日本崎玉县
1.4 坂茂的建筑作品
[幕墙宅] 1995年东京
沿着房子外围两层楼高的白色窗帘可 以打开进行空气对流,也可以在关闭 后形成一个茧状内部空间。贯穿其作 品的一个主题是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连 续性。帐篷状的可移动窗帘将内部与 外部轻松地联系起来,需要时又可有 私密性。
[纸教堂] 1995年日本神户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7.2级的地震。 此次地震后,坂茂提出运用轻巧、 组装迅速的纸材来搭建“纸教堂”。
日本埼玉市的“裸宅”,坂茂用透明的 瓦楞塑料板给外部墙面做围护,又以 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作为室内墙面。 透光板隔层使人联想起泛着光的日式 障子。客户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 被孤立,所以房子内只有一个两层楼 高的独特巨大空间,其中四间个人居 室安装着脚轮,能够自由移动。
[纸木宅1] 2001年印度
2. 2013普利兹克建筑奖-伊东丰雄
2.1伊东丰雄生平简介
1941年 生于日本 1965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1971年 创办名为机器人(URBOT)的设计事务所 1979年 事务所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为该公 司董事长 1984年 昭和60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银色小屋) 1993年 年度建筑业协会奖(BCS奖)(八代市立博物馆) 1997年 第8届保加亚利· 索非亚国际美术展金奖 2000年 国际建筑师学会(IAA)学会奖美国文化艺术学会阿 诺德· W布鲁纳奖 2002年 年度世界建筑东亚区最佳建筑奖(仙台传媒中心) 2002年 年度建筑业协会奖(BCS)(仙台媒体中心) 第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 2003年 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仙台媒体3年瑞士苏黎世
大师经典回顾

⼤师经典回顾普利兹克奖——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师作品2017年3⽉1⽇,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会主席汤姆⼠·普利兹克今天宣布,拉斐尔·阿兰达、卡莫·⽪格姆和拉蒙·⽐拉尔塔共同荣获2017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该奖项由凯悦基⾦会赞助,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荣誉。
杰伊·普利兹克和妻⼦⾟蒂发起⾃1979年起,每年⼀次颁给建筑师个⼈的奖项是建筑界最⾼荣誉,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截⾄⽬前39届,产⽣了44位获奖者我们⼀起来回顾⼀下,在普利兹克建筑奖⾛过的39年间,每⼀届都把奖项颁发给了哪些⼤师,这些⼤师⼜有哪些作品?1979年第⼀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 Community Church, California,1980Photo by Richard PayneAT&T Corporate Headquarters, New York, New York, 1958Photo by Richard Payne1980年第⼆届路易斯·巴拉⽢Luis Barragán 墨西哥Capuchinas Sacramentarias del Purismo Corazon de Maria, Mexico City, Mexico, 1960Photo © Barragan Foundation, Birsfelden, Switzerland/ProLitteris, Zurich, SwitzerlandCuadra San Cristobal, Mexico City, Mexico, 1968Photo © Barragan Foundation, Birsfelden, Switzerland/ProLitteris, Zurich, Switzerland1981年第三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History Faculty Library, Cambridge University,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1967Arthur M. Sackler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85Photo © Burt Frogblast1982年第四届凯⽂·洛奇Kevin Roche 美国Center for the Arts, Wesleyan University, Middletown, Connecticut, 1973Fine Arts Cent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Massachusetts, 19741983年第五届贝⾀铭Ieoh Ming Pei 美国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Boulder, Colorado, 1967Photo by Ezra Stoller/ESTO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81Photo by Steve Rosenthal1984年第六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Douglas House, Harbor Springs, Michigan, 1973Copyright Ezra Stoller/ESTOHigh Museum of Art (interior), Atlanta, Georgia, 1983Copyright Ezra Stoller/ESTO1985年第七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Retti Candleshop (exterior), Vienna, Austria, 1965Photo by Franz Hubmann, ViennaAustrian Travel Agency, Jewish Welcome Center, Vienna, Austria, 1979Photo by Franz Hubmann, Vienna1986年第⼋届⼽特弗⾥德·玻姆Gottfried Boehm德国Neviges Pilgrimage Church, Velbert, Germany, 1968Photo © office Paul BöhmCity Hall, Bensberger, Germany, 1969Photo © office Paul Böhm1987年第九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 ⽇本St Mary’s Cathedral, Tokyo, Japan, 1955Photo by Hartmut Pohling/japan-photo.deYoyogi National Gymnasium for the 1964 Summer Olympics, Tokyo, Japan, 1964Photo by Hartmut Pohling/japan-photo.de1988年第⼗届⼽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美国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Lever House, New York, New York, 1952Photo by J. Alex Langley/ESTOYale University, 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New Haven, Connecticut, 1963Photo by Ezra StollerCongress (Chamber of Deputies and Congress Office Towers), Brasilia, Brasil, 1960© Frank CamhiNiterói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Niteroi, Brazil, 1996© Paulo Neres1989年第⼗⼀届弗兰克·盖⾥Frank O. Gehry 美国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Spain, 1997© Luis M. SecoDZ Bank, Berlin, Germany, 19991990年第⼗⼆届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利San Cataldo Cemetery, Modena, Italy, 1984Quartier Schützenstrasse, Berlin, Germany, 1998 Photo by Maurizio MWG1991年第⼗三届罗伯特·⽂丘⾥Robert Venturi 美国Vanna Venturi Hous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64 Photo by Matt WargoFire Station #4, Columbus, Indiana, 1968Photo by VSBA1992年第⼗四届阿尔⽡罗·西扎Alvaro Siza 葡萄⽛Restaurante da Boa Nova, Matosinhos, Portugal, 1963 Photo by © Centro de Art Gallego, Spain, 1993Photo by © 1993年第⼗五届槙⽂彦Fumihiko Maki ⽇本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Kyoto, Kyoto, Japan, 1986 Tokyo Church of Christ, Tokyo, Japan, 19951994年第⼗六届克⾥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Cité de la Musique, Paris, France, 1995Photo by Nicolas BorelLuxembourg Philharmonie, 2005Photo by Wade Zimmerman1995年第⼗七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 ⽇本Church on the Water, Tomamu, Hokkaidō, Japan, 1988©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Rokko Housing I and II, Kobe, Hyogo, Japan, 1993© Tadao Ando Architect & Associates1996年第⼗⼋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Logrono Town Square, Logrono, Spain, 1981Photo by Lluis CasalsAtocha Station, Madrid, Spain, 19921997年第⼗九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The Hedmark Cathedral Museum, Hamar, Norway, 1979Aukrust Museum, Alvdal, Norway, 19951998年第⼆⼗届伦佐·⽪亚诺Renzo Piano 意⼤利The Menil Collection Museum, Houston, Texas, 1987 Photo by Paul HesterThe Beyeler Foundation Museum, Basel, Switzerland, 1997 Photo by Christian Richters1999年第⼆⼗⼀届诺曼·福斯特爵⼠ Sir Norman Foster英国Sainsbury Center for Visual Arts,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folk, United Kingdom, 1978Photo by Ken KirkwoodThe Reichstag New German Parliament, Berlin, Germany, 1999Photo by Nigel Young2000年第⼆⼗⼆届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荷兰Nexus Housing, Fukuoka, Japan, 1991Photo by KawanoKunstal, Rotterdam, Netherlands, 19932001年第⼆⼗三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瑞⼠⽪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Central Signal Tower SBB, Basel, Switzerland, 1997Photo © Margherita SpiluttiniKüppersmühle Museum, Grothe Collection, Duisburg, Germany, 1999Photo © Margherita Spiluttini2002年第⼆⼗四届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澳⼤利亚Magney Hous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1984 Photo by Anthony BrowellMarika-Alderton House, Northern Territory, Australia, 1994Photo by Glenn Murcutt2003年第⼆⼗五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丹麦Fredensborg Housing, Fredensborg, Denmark, 1962 Photo by Keld Helmer-PeteresenCan Lis (architect's house), Majorca, Spain, 1973Photo by Flemming Bo Andersen2004年第⼆⼗六届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国Vitra Fire Station, Weil am Rhein, Germany, 1993 Photo by Helene BinetPhaeno Science Center, Wolfsburg, Germany, 2005 2005年第⼆⼗七届汤姆·梅恩Thom Mayn美国Hypo Alpe-Adria Center, Klagenfurt, Austria, 2002 Photo by Christian RichtersBlades Residence,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1995Photo by Kim Zwarts2006年第⼆⼗⼋届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巴西The Paulistano Athletic Club, São Paulo, Brazil, 1958 Photo by José MoscardiChapel of Saint Peter, Campos de Jordão, São Paulo, Brazil, 1987Photo by Cristiano Mascaro2007年第⼆⼗九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英国Centre Pompidou, Paris, France, 1977Photo by Katsuhisa KidaNationalAssembly for Wales, Cardiff, Wales, 2005Photo byKatsuhisa Kida2008年第三⼗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法国Institut du Monde Arabe (IMA or Arab World Institute), Paris, France, 1987Photo by Georges FessyGuthrie Theater, Minneapolis, Minnesota, 2006Photo by RolandHalbe2009年第三⼗⼀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Protective Housing for Roman Excavations, Chur, Graubünden, Switzerland, 1986Photo by HeleneBinetKunsthaus Bregenz, Vorarlgerger Landesgalerie, Bregenz, Austria, 1997Photo by Helene Binet2010年第三⼗⼆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本西泽⽴卫Ryue Nishizawa⽇本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Design, Essen, Germany, 2006Photo by Hisao SuzukiTheRolex Learning Center,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Lausanne,Switzerland, 2009Photo by Hisao Suzuki2011年第三⼗三届艾德⽡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葡萄⽛2002年,葡萄⽛塞拉-达阿拉⽐达的住宅摄影:路易斯·费雷拉·阿尔维斯2008年,葡萄⽛,卡斯凯什,保拉·雷⼽博物馆摄影:刘易斯·费雷拉·阿尔维斯2012年第三⼗四届王澍Wang Shu中国垂直宅院,2002-2007,杭州,中国摄影:陆⽂宇宁波博物馆,2003-2008,宁波,中国图⽚:吕恒中2013年第三⼗五届伊东丰雄Toyo Ito⽇本仙台媒体中⼼, ⽇本宫城县仙台, 2000摄影: TomioOhashiTOD’s 表叁道区⼤楼, ⽇本东京涉⾕区, 2004摄影: Nacasa & Partners Inc.2014年第三⼗六届坂茂Shigeru Ban⽇本纸⽊宅 2001年印度布吉摄影: Kartikeya Shodhan赫斯利九桥⾼尔夫球会所, 2010年, 韩国摄影: Hiroyuki Hirai2015年第三⼗七届弗雷·奥托Frei Otto德国1967年世博会, 1967年, 加拿⼤蒙特利尔图⽚版权所有弗雷·奥托北极城”模型, 1971年图⽚版权所有弗雷奥托档案2016年第三⼗⼋届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智利智利天主教⼤学UC创新中⼼阿纳克莱托·安吉⾥尼,2014年,圣华⾦校区, 智利圣地亚哥摄影:妮娜·维迪奇圣爱德华⼤学宿舍,2008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摄影:克⾥斯托⽡尔·帕尔马2017年第三⼗九届贝尔略克酒庄 2007 帕拉莫斯赫罗纳西班⽛摄影: Hisao Suzuki资料来源:⽹络。
历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人建筑设计哲学理念与代表作

1979
菲利普·约翰(1906) 美国 建筑都是掩蔽体,没有信条,从足迹开始 西格拉姆大厦、水晶教堂
1980
路易斯·巴拉甘(1902) 墨西哥 致力于把建筑升华为诗意和想象 墨西哥城规划景观居住区
1981 詹姆斯·斯特林(1926) 英国 现代主义运动领导人 作品突出历史连贯性和周围的城市环境 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1985 汉斯·霍莱因(1934) 奥地利 重要的不是设计者是设计作品,通过绘图、拼贴及雕刻成就墙体的艺 术 巴赫市博物馆
1986 戈特弗里德·玻姆(1942) 德国 让作品的内容和过去联系起来 VDR新建筑(科隆)
1987
丹下健三(1913) 日本 城市、交通和建筑是统一的系统 追求信息价值 东京新市政厅大厦、代代木国家综合体育馆
2000 雷姆·库哈斯(1944) 荷兰 “新城市主义”不关心行为客体的组织安排,而是孕育着潜在的可能 性 乌特勒克教育馆,cctv大楼,(北京中央电视台)
2001 雅克·赫尔佐格(1950) 瑞士 把毫无特色建筑转化为戏剧化和艺术化的工业建筑(尺度和比例巨 大) 泰特现代美术馆(发电机改建)、国家体育馆(鸟巢)
1994 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1944) 法国 理性出自场所,将包豪斯与当代建筑理论结合 音乐花园
1995 安藤忠雄(1941) 日本 个性化的空间,通过墙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 水的教堂(没有屋顶)
1996 拉斐尔·莫尼欧(1937) 西班牙 建筑是从具体地域与建筑家的自由思维之间的对话中脱颖而出的 现代建筑和艺术博物馆
皮埃尔·德·梅隆(1950) 瑞士
2002 格伦·马库特(1936) 澳大利亚 我对做大规模的项目没有兴趣,小一点的项目给我提供试验机会 玛格尼住宅、唐宅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创奖首位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83年得主贝聿铭1984年得主理查·麦尔1988年得主奥斯卡·尼麦尔1999年得主诺曼·福斯特阁下2000年得主雷姆·库哈斯分1979菲利普·约翰逊美国玻璃屋(1949)敦巴顿橡树园1980路易斯·巴拉甘墨西哥卫星城市五支巨塔 (1957)敦巴顿橡树园1981詹姆斯·斯特林英国西利历史图书馆(1968)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1982 凯文·洛奇 美国哥伦布骑士会大楼 (1969)芝加哥艺术学院1983 贝聿铭 美国美国国家艺廊东楼 (1978)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84理查德·迈耶美国高等艺术博物馆 (1983)美国国家艺廊1985汉斯·霍莱因奥地利Abteiberg Museum (1982)亨廷顿图书馆1986哥特佛伊德·波姆西德伊格莱西亚青年中心图书馆(1968)WorshipfulCompany ofGoldsmiths分1987 丹下健三日本东京圣玛丽亚大教堂 (1987)金贝尔美术馆1988戈登·邦沙夫特美国拜内克珍本及手稿图书馆 (1963)芝加哥艺术学院1988奥斯卡·尼麦尔巴西巴西利亚大教堂 (1958)芝加哥艺术学院1989法兰克·盖瑞 加拿大 美国华特·迪士尼音乐厅 (1980)东大寺1990阿尔多·罗西意大利柏恩芳坦博物馆 (1990)Palazzo Grassi1991罗伯特·文丘里美国英国国家美术馆塞恩斯伯里侧翼 (1991)Palacio de Iturbide1992阿尔瓦罗·西扎葡萄牙1998年世界博览会葡萄牙馆(1998)HaroldWashingtonLibrary1993 槙文彦 日本东京体育馆(1991)布拉格城堡分1994 克里斯丁·德·波棕巴克法国柏林法国驻德使馆(2003) The Commons,Columbus,Indiana 1995安藤忠雄日本长良川国际会议中心 (1995)凡尔赛宫1996拉斐尔·莫内欧西班牙Kursaal Palace (1999)Getty Center1997斯维勒·费恩挪威挪威冰川博物馆(1991)GuggenheimMuseum Bilbao1998伦佐·皮亚诺意大利关西国际机场 (1994)白宫1999诺曼·福斯特英国千禧桥 (2000)柏林旧博物馆2000雷姆·库哈斯荷兰波多音乐厅(2003)JerusalemArchaeologicalPark 2001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瑞士泰特现代艺术馆 (2000) 蒙蒂塞洛2002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 -布罗洛湖畔餐厅(1983)米开朗基罗的卡比托利欧山2003 约恩·乌松丹麦悉尼歌剧院(1973)Royal Academy ofFine Arts of SanFernando分2004扎哈·哈迪德英国萨拉戈萨桥(2008)埃尔米塔日博物馆2005 汤姆·梅恩美国旧金山联邦大楼 (2007) 杰·普利兹克音乐厅,芝加哥千囍公园 2006 保罗·门德斯·达·洛查巴西Estádio Serra Dourada (1975)Dolmabahçe Palace2007理察·罗杰斯英国劳埃德大厦(1986)白厅国宴厅2008 让·努维尔 法国阿格巴塔(2005) Library of Congress2009彼得·卒姆托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1996)LegislativePalace of theCity Council,Buenos Aires2010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SANAA ) 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 (2003)埃利斯岛2011爱德华朵·索托·德·莫拉葡萄牙布拉加市政球场(2004)Andrew W. MellonAuditorium分2012 王澍中国宁波博物馆(2008)北京人民大会堂2013 伊东豊雄日本仙台媒体中心 (2001)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
普利兹克奖历届得主及作品赏析

普利兹克奖(1979-2013)一、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代表作品:1949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卡纳安玻璃住宅Glass House New Canaan1980 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Crystal Cathedral Garden Grove1984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AT&T Building New York★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水晶大教堂:①10,000多盏银色玻璃窗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使建筑物承受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
②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③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
(2)设计概念:①注重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以及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
②用雕刻结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
③他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
二、1980年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墨西哥(1)代表作品:1948 巴拉干住宅Casa Luis Barragan1955 安东尼奥·格雷夫兹住宅Antonio Galves1968 圣·克里斯特博马厩与别墅San Cristobal★巴拉干住宅:①对墨西哥民居传统的延续。
②生活区门厅是一条黑色熔岩石铺成的长廊,这种过渡空间与传统一致。
③休息厅内有一堵粉红色墙,反射出柔和的粉红色光线。
④起居室有块落地玻璃窗面向庭院,窗子只有两条极细的分隔。
⑤建筑中有许多矮墙隔断,形成良好的光影变换的效果。
(2)设计概念:①色彩浓烈鲜艳的墙体的运用。
②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人的视线与生活当中,并且与色彩浓烈的墙体交错在一起,使两者的混合产生奇异的效果。
③对水运用的灵感来自于那些被摩尔人作为镜子、可视的标签或者音乐元素的喷泉中。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

普利兹克建筑奖历届获奖者(1979-2020)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自1979年创立,用以每年表彰一位或多位在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卓越贡献,因其评审程序的公正性、权威性以及获奖者的影响力,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现代建筑思潮的伟大脉络,普利兹克奖更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1979-2020年间,全部42位获奖者▼2020年第42届伊凡娜·法瑞尔Yvonne Farrell+雪莉·麦克纳马拉Shelley McNamara 爱尔兰▼2019年第41届矶崎新Arata Isozaki日本▼2018年第40届巴克里希那·多西Balkrishna Doshi印度▼2017年第39届拉斐尔·阿兰达、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Rafael Aranda,Carme Pigem,and Ramon Vilalta 西班牙▼2016年第38届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Alejandro Aravena 智利▼2015年第37届弗雷·奥托Frei Otto德国▼2014年第36届坂茂Shigeru Ban 日本▼2013年第35届伊东丰雄Toyo Ito 日本▼2012年第34届王澍Wang Shu中国▼2011年第33届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 葡萄牙▼2010年第32届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2009年第31届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瑞士▼2008年第30届让·努维尔Jean Nouvel法国▼2007年第29届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英国▼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 巴西▼2005年第27届汤姆·梅恩Thom Mayn美国▼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2003年第25届约翰·伍重Jorn Utzon丹麦▼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澳大利亚▼2001年第23届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 瑞士▼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荷兰▼1999年第21届诺曼·福斯特爵士Norman Foster 英国▼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 意大利▼1997年第19届斯维勒·费恩Sverre Fehn 挪威▼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西班牙▼1995年第17届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1994年第16届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法国▼1993年第15届槙文彦Fumihiko Maki日本▼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1991年第13届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意大利▼1989年第11届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美国▼1988年第10届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和戈登·邦夏Gordon Bunshaft 巴西/美国▼1987年第09届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1986年第08届戈特弗里德·玻姆Gottfried Boehm 德国▼1985年第07届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奥地利▼1984年第06届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 美国▼1983年第05届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1982年第04届凯文·洛奇Kevin Roche美国▼1981年第03届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 英国▼1980年第02届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án 墨西哥▼1979年第01届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
普利策获奖作者与作品赏析

电报电话大楼
水晶教堂
1980刘易斯 巴拉干
巴拉干是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 , 他于1902年出生在 墨西哥瓜达拉哈纳(Guadalajara)附近的一处牧场 , 那里是一片红色泥土的大地 , 有很 多起伏的小山丘 , 可以看日初日落的美景 。 而附近那些有庭园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房屋都有挑檐及 设置景观喷泉 , 另外还有各式的教堂与市集 。 这些都带给他不可磨灭的印象 , 并影 响他后来一生的工作方向 。从瓜达拉哈纳大学一般工程技术系毕业后,他改变先前 所学的工程方面而转向他较感兴趣的建筑方向 , 但未再进学校攻读 , 全靠自己进修 。
1991 罗伯特 文丘里
母亲之家
巴特勒学院胡堂
1992 阿尔巴罗 西萨
1933 年出生的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缠萨Alvaro Siza 堪称 葡萄牙建筑的一代宗师。西萨的作品,常以简单却极其优雅的色 调与诗意的构筑来呈现,他对建筑尺度的精准控制与对环境的敏 锐反映,奠定了其独特创作基础。
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盖蒂中心
新协和图书馆
1985 汉斯 霍莱因
汉斯· 霍莱因(Hans Hollein,1934年3月30日-2014年4月24日),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就读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芝加哥伊利诺理工 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他早期求学期间,他表现出 绘画天份。但他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职业,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全世 界公私收藏。
芝贝欧文化中心
贝页利基金会博物馆
1999 诺曼 福斯特
诺曼· 福斯特建筑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鲁 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 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诺 曼· 福斯特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 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 的建筑方式。一生的荣誉很多,作品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及其作品
普利兹克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设立,由Jay A. Pritzker和妻子在1979年以家族姓氏Pritzker命名。
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具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普利兹克建筑奖也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
该奖年度颁奖都是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
短短的二十七年中,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其声势甚至盖过了“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之奖项。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1987年以后开始授予铜质奖章。
奖章正面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 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
2011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EduardoSoutodeMoura
看起来像邻家大叔~~
葡萄牙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日前因其在设计中传达了“力量与谦虚,气势和微妙”而获得201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五十八岁的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在由基金会发布的发言中表示:“这是葡萄牙建筑师第二次获得该奖,也使其更为重要。
”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建筑设计主要分布在葡萄牙,也有一些建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和瑞士。
上作品:蛇形临时展馆
布拉加体育场夜景
来张体育馆外墙细部
历届普利兹克奖获奖名单: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美国)1980年刘易斯•巴拉干(墨西哥)1981年詹姆士•斯特林(英国)1982年凯文•罗奇(美国)1983年贝聿铭(美国)1984年理查德•迈耶(美国)1985年汉斯•霍莱因(奥地利)1986年戈特弗里德•玻姆(德国)1987年丹下健三(日本)1988年戈登•邦夏(美国)和奥斯卡•尼迈耶(巴西)1989年弗兰克•盖瑞(美国)1990年阿尔多•罗西(意大利)1991年罗伯特•文丘里(美国)1992年阿尔巴多•西萨(葡萄牙)1993年稹文彦(日本)1994年克里斯蒂安•德•波特赞姆巴克(法国)1995年安藤忠雄(日本)1996年乔斯•拉法尔•莫尼欧(西班牙)1997年斯维勒•费恩(挪威)1998年伦佐•皮亚诺(意大利)1999年诺曼•福斯特(英国)2000年雷姆•库哈斯(荷兰)2001年雅克•赫尔佐格(瑞士)和皮埃尔•德•梅隆(瑞士)2002年格伦•马库特(澳大利亚)2003年约翰•伍重(丹麦)2004年扎哈•哈迪德(英国)2005年汤姆•梅恩(美国)2006年门德斯•达•洛查(巴西)2007年理查德•罗杰斯(英国)2008年让•努维尔(法国)2009年彼得•卒姆托(瑞士)2010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