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针刺伤应急预案步骤

针刺伤应急预案步骤

一、预案背景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可能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为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步骤1. 发生针刺伤时的紧急处理(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一旦发生针刺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伤口血液。

(2)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血液和污染物。

(3)用碘酒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4)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出血不止,应及时就医。

2. 针对特定病原体感染的针刺伤处理(1)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针对HBV阳性的患者,应在24小时内抽取伤者血液进行HBV抗体检测。

- 如检测结果为阴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 按照医嘱,接种乙肝疫苗。

(2)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针对HCV阳性的患者,应在24小时内抽取伤者血液进行HCV抗体检测。

- 如检测结果为阴性,进行HCV-RNA检测,以排除急性感染。

- 如确诊为急性感染,根据医嘱进行治疗。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针对HIV阳性的患者,应在24小时内抽取伤者血液进行HIV抗体检测。

- 如检测结果为阴性,进行HIV-RNA检测,以排除急性感染。

- 如确诊为急性感染,立即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

- 按照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和抗病毒治疗。

3. 伤者随访与监测(1)对发生针刺伤的医护人员,应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2)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对已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护人员,应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4. 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为医护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4)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测,确保及时发现感染。

三、应急预案实施与监督1. 医院设立针刺伤预防与处理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背景针刺伤是指在医疗、实验室、采血等工作中,针头或其他锐器划破皮肤,而污染物质直接进入人体。

每年发生数百万次针刺伤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针刺伤应急处理方案,帮助需要的人能够快速处理以减少风险。

应急预案1.立即在受伤处冲洗即使是微小的创伤,也应立即清洗以减少微生物的感染。

用流动温水清洗伤口,长长的时间(至少10分钟),或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清洗。

不要用肥皂或其他清洁剂,因为有破坏细胞的风险,可能对创伤的愈合造成迟滞。

2.给予创伤部位压力和提升部位高度如果伤口不止血,应在局部施加适当的压力,以控制出血。

但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如果伤口在手臂或腿部,应该提高该部位,以帮助减少出血。

3.快速报告和求医帮助应该立即向相关工作人员报告,以便记录纪录和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

同时,方便医护人员了解创伤的状况,以接到适当的急救和治疗。

需要尽快看到医生,因为某些感染和疾病需要在伤口上进行早期的干预和治疗。

4.评估风险和预防如果在从事医疗、实验室、采血等相关工作时,存在较高的针刺伤风险,应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安全预防计划,包括提供个人保护设备,培训和知识教育,如何处理和丢弃锐器以及紧急预案。

此外,强制进行定期卫生检查,确保自身身体健康,以便在针刺伤意外事件发生时,有更大的机会更好地从伤口中恢复出来。

结论针刺伤是一个常见的意外事件,但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我们开展与锐器有关的工作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注意安全防范措施。

如果受到针刺伤,请遵循上述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做好创伤处理和求助医护人员的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的危害。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是指人体皮肤或黏膜被针头或其他尖锐物体刺伤后可能引起的伤害,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在医疗工作中,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伤害。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针刺伤应急预案对于减少医护人员的伤害和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针刺伤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
一、现场处理
1. 发现针刺伤后,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

2. 将受伤者立刻带离现场,避免继续暴露于可能传染病的环境中。

3. 停止出血,用大面积的干净纱布或棉布紧紧按压伤口,并且清洗伤口,消毒后用胶布贴上。

4. 如果伤口严重,必须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二、医疗救助
1. 受伤者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受伤者的基本情况及伤口情况。

2. 对受伤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抽血、化验等,以确定是否传染了疾病。

3. 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生会给予受伤者相应的处理,包括根据病原体可能性给予抗生素、抗病毒治疗等。

三、记录与报告
1. 对受伤者的情况及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受伤的时间、地点、情况以及所用的工具等。

2. 向所在医疗机构上报受伤情况,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工作。

四、设置应急预案
1. 医疗机构要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流程,加强对受伤者的监测和关怀。

2. 经常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针刺伤应急处置的培训,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以上就是针刺伤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地应对针刺伤事件,减少伤害的发生和传染病的传播。

针刺伤应急处置预案

针刺伤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职业防护,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针刺伤事件。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以下情况:1. 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慎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等划伤或刺破。

2.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3. 医护人员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因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的针刺伤。

三、应急预案1. 紧急处理(1)发生针刺伤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保持冷静。

(2)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避免血液回流。

(3)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清除残留物。

(4)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预防感染。

(5)如有条件,及时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2. 报告与评估(1)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针刺伤报告表》。

(2)科室负责人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进行风险评估。

3. 检测与预防(1)根据暴露源的性质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进行相关病原体检测。

(2)必要时,按医嘱进行免疫接种和抗病毒治疗。

4. 记录与随访(1)详细记录针刺伤事件的时间、地点、暴露源、处理措施等。

(2)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四、责任与分工1. 医护人员(1)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发生针刺伤后,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2. 科室负责人(1)组织科室员工学习本预案,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2)及时上报针刺伤事件,协助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

(3)加强对科室员工的培训和指导。

3. 医院感染管理科(1)负责针刺伤事件的调查、评估和处理。

(2)制定和修订本预案,完善职业防护措施。

(3)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技能。

五、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针刺伤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健康。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针刺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种意外伤害,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其他场所,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针刺伤事故,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和感染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刺伤应急预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一、迅速清洗伤口针刺伤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清洗伤口。

可以用流动的自来水或温盐水进行冲洗。

清洗伤口能够去除一部分病原体,同时减少传播感染的风险。

请注意,不要使用漂白剂、酒精或其他刺激性物质来清洗伤口,以免进一步损伤肌肤。

二、止血与消毒在清洗伤口后,需要进行止血处理。

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可以用干净纱布或者清洁的维生素眼药水进行止血。

对于轻微出血的伤口,可以轻压伤口,促进血液凝固。

同时,使用适当的消毒药物为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除了能够杀灭一部分病原体外,还能减轻伤口感染的风险。

三、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即使我们在家中进行了基本的应急处理,但针刺伤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照顾。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尤其是当我们无法确认伤者是否携带感染性病原体时,更不能掉以轻心。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四、观察和记录在受伤后,我们需要观察伤口的变化和相关症状。

如伤口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

同时,也要留意是否有全身性症状出现,如发热、寒战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治疗。

请注意,不要自行查找不可靠的信息,以免误导自己,延误治疗。

五、避免二次污染在处理针刺伤之后,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我们不应将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最好盖上干净的纱布或用透明胶带进行包扎。

此外,我们应当避免用手触碰伤口,防止细菌的传播。

要时刻保持手部的清洁,并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他人接触到可能存在的感染源。

针刺伤应急预案是我们应对针刺事故的重要参考,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减少感染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

当然,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比如,在医疗机构就诊时,要尽量避免与医疗器械和废弃物直接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是非常常见的事件,由于接触到各种传染
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因此需要采取应急预案及程序,以防止患者传染给医务人员,并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

1. 发生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
针刺伤后,应立即进行以下紧急处理:
(1)立即拿出伤口文具并在伤口处加压,使伤口在短时间内止血。

(2)将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3-5分钟,彻底冲洗,切勿使
用酒精清洗、刺激等消毒液。

(3)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避免受到二次污染。

(4)将使用过的针头或其他工具用专门的作废容器或红色袋子包装,然后放入垃圾桶中。

(5)立即上报主管医师,并及时到医务室或专门医疗机构接受处理。

2.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的最有效预防方法是采用正确的操作技能和注意安全卫生。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在使用针头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受伤。

(3)定期检查医用器械和设备的完好程度。

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针刺伤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之一,可能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为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在医疗、护理、检验等工作中发生的针刺伤事件。

三、应急预案1. 事发时处理(1)立即停止操作,保持伤口暴露。

(2)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按压伤口,防止出血。

(3)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去除伤口表面的血液和污染物。

(4)用碘酒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5)如伤口较深,必要时请外科医生进行伤口处理。

2. 报告流程(1)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

(2)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立即向医务部或护理部、感染管理科报告。

(3)医务部或护理部应将针刺伤事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 预防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3)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减少重复使用锐器。

(4)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

(5)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降低实验室感染风险。

4. 诊断与治疗(1)针刺伤后,及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检查。

(2)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等。

(3)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医院应设立针刺伤报告系统,及时掌握针刺伤事件的发生情况。

3. 医院应定期对针刺伤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完善预案。

4.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监督,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遇特殊情况,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案内容。

4.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补充完善。

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_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_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_针刺伤的应急预案针刺伤应急预案(精选6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针刺伤应急预案手术室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其中,据统计,针刺伤作为最常见的职业暴露,约占职业暴露的79% ,在我们手术室的日常工作中也时有发生,在面对针刺伤,如何正确处理,降低危害,我科组织进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如下:演练步骤:1、手术室护士长王如萍及感控护士董元一对科室人员进行针刺伤应急预案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手册。

2、情景演练:① 在传递器械过程中,洗手护士不慎被乙肝患者使用过的缝针刺伤。

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血液,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再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反复冲洗。

③ 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2% 碘酊、% 碘伏或75% 酒精等)浸泡或涂抹,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报告。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逐级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事件报告表”报院感办,24小时内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性治疗,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3个月后复查表面抗原、抗体情况,定期随访。

护士长王如萍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今后的工作予以要求:不断加强培训,尤其是针刺伤重点人群如新进人员,实习生及护工的培训,提高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做好标准预防,严格规范化操作,积极正确使用防护器具,尽最大努力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第2篇:针刺伤应急预案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预案防范措施(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

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2. 规范操作行为。 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4. 提供防护物质上的充分保障。 5. 实行人性化管理,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6. 建立健全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2020/9/21
针尖和利器损伤发生的时间
使用前 使用中 使用后,丢弃前 丢弃中 不合适的废物处置
接触血量愈大、接触时间愈长,机体 获得病原的数量越多,感染机率也就 更高。
2020/9/21
二、针刺伤的原因
1. 护理人员防范意识薄弱。 2. 操作行为不规范。 3. 护理人员短缺工作繁忙,抢救应急状态。 4. 医疗操作环境的影响。 5. 护士针刺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2020/9/21
针刺伤的预防
2020/9/21
使用后、丢弃前损伤
构成感染的危险性 例如:使用后重新盖帽 抽血或注射后从注射器上移去未盖帽的针头。 运输使用过得静脉输液器和未盖帽的注射器。 放置在床边的桌子、小车或托盘中的针头。
2020/9/21
使用后、丢弃前损伤
原因: 拆卸一次性注射器再利用
预防: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不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 使用后将针头放入一次性锐器收集盒内。
2020/9/21
针刺伤的危害风险相关因素通常包括: 1. 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的深度、器械的种类、污染的血量、
接触的途径等。 2. 病人相关因素:相关疾病阶段、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及浓度
等。 3. 护理人员相关因素:全身健康状况、易感性、接触频率和
时间、使用时的安全模式、接触后的快速自我防护等。
2020/9/21
2020/9/21
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2020/9/21
紧急局部处理的方法
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碘伏和 75%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 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 和随访。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切不可按压针 眼处或反方向挤压,以避免造成虹吸现 象,并尽可能在流动水下进行)
2020/9/21
内容
针刺伤的危害 针刺伤的原因和预防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
2020/9/21
一、针刺伤的危害 现已证实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心理影响
产生焦虑、紧张、悲观、恐惧心理等。 少部分怀有侥幸心理。
– 更换新的一次性锐器收集盒。
2020/9/21
预防不恰当丢弃导致的损伤
• 将针尖和其它尖锐物品丢弃在一次性锐器收集 盒内。
• 操作后,及时料理场地,不要留给他人料理。 • 确保医疗废弃物被丢弃在一般人无法接触到的
地方。
2020/9/21
三、针刺伤的处理
当不慎发生针刺伤时,应尽早处理、早报 告,由医院专门组织(如院感染管理科) 对受伤者进行指导处理。
2020/9/21
发生针刺伤应急预案
贵州省骨科医院内科 龙正兰(副主任护师) 2017.04.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 特别注意 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刺破、划伤。
定义
针刺伤: 是指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
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 伤害,造成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 的皮肤损伤。
2020/9/21
预防使用后、丢弃前损伤
禁止使用双手重新盖帽使用过的针头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
2020/9/21
丢弃过程中损伤
构成感染的危险性 如:针头从装满利器的收集箱中突出 预防
– 在尖锐物被丢弃前,每次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查尖锐物收集箱, 以确定未装满或无针头突出。
2020/9/21
乙肝、丙肝、HIV污染的 尖锐物体划伤刺破
应在24 h内上报院内感染管理科,核 实后开据化验单,去检验科抽血查乙 肝、丙肝抗体,必要时与患者血对比。
2020/9/21
乙肝、丙肝、HIV污染的 尖锐物体划伤刺破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 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2020/9/21
2020/9/21
使用前损伤
非感染危险 – 例如:抽完药物重新盖帽的针尖。
预防 – 单手重新盖帽技术。
2020/9/21
使用中损伤原因
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 – 戴手套; –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 – 使用真空采血系统; – 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 - 不要直接传递 – 手持锐器行动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 – 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 器刺伤
应在24 h内去检验科抽血查HIV抗体, 定期做血清学监测,于刺伤后1个月、 3个月、6个月监测HIV抗体。必要时同 时抽取患者血对比
2020/9/21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 器刺伤
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l片
2020/9/21
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 器刺伤
2020/9/21
做好标准预防
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保护自己,关爱家人
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均
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
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 施。
2020/9/21
思考 题
2020/9/21
2020/9/21
2020/9/21
院内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填写上报 表格、备案、追访等。
2020/9/21
应急流程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 →伤口处理→上报感染管理科核实后 开据化验单→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 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到医院感染管 理科进行登记、上报、填写表格、备 案、追访等。
(第一时间报告你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 指导进行伤口紧急处理-报告护士长-报 告护理部,同时带教老师上报不良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