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春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及点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市的春季即将迎来高考,高考语文的备考大家做好准备了吗?语文试卷的都做得差不多了吧?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题目一积累应用(l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家住吴门,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2)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诗经•________•蒹葭》)(3)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光的明暗写山的高大,王维《终南山》诗中运用了相似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跑步健身,坚持一段时间后想放弃,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激励他的一项是( )。
(2分)A.行百里者半九十。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班干部改选,小洁被选为班长后发表感言,以下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3分)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将翻开新的一页。
B.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尽心尽力,做好工作。
C.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乐意为大家效犬马之劳。
D.很荣幸当选班长,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天开图画即江山王风①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天然”就是自然而然。
“天”与“人”是一组对举的概念,二者同为创造者。
“人”在创造,“天”更在创造。
大自然的自我创造,称为“天工”,与此相对的“人工”,通常认为是远远不及的。
而对于人的创造,最高贵的赞美就是“巧夺天工”。
与此相类,大自然的声响被称为“天籁”,对于人间的歌唱,其最高赞美也就是用这个词来形容。
②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格在山水中获得共鸣,这种人与山水的关系延续至今。
音乐中大量的是对大自然的抒写,古代最著名的器乐曲,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引发了千古的赞叹和惆怅。
【名校金题】上海市2020年春季高考作文题:事实与看法,实战演练

【名校金题】上海市2020年春季高考作文题:事实与看法,实战演练文题展示上海市2020年春季高考作文题:事实与看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试题回放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针对题目中充满思辨意味的两句话,考生要理性、科学地分析,以便全面、正确地理解其内涵,这也是打开思维、确保优质写作的必要条件。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就是要写作者能够厘清“事实”与“看法”之间的逻辑关系。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言外之意是一旦发表了看法,一定是基于某个或某些事实的,否则,发表的看法犹如空中楼阁一般,是站不住脚的。
同样地,“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面对事实,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即能够揭示出事实背后的真相,从而提升人们对该事实与类似事物的认识,否则,事实就是无力的。
综上所述,写作时,不妨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切入。
从赞同“有人说”的角度,即对“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与“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分别进行阐释与论证。
可以列举一些名人名言和古今中外的圣贤实例,分别作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加以论证,要能自圆其说。
比如,科学家提出的猜想,需要找到事实依据去论证,否则只能是“猜想”,并不能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进步;而新闻工作者,则需要以事实为依据,在事实中暗藏观点和看法。
当然,不一定非要完全认同“有人说”,还可以谈“有人说”对你的启发,可以质疑,可以延伸,如果思辨能力高的话,将其推倒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可以。
如比起事实来,逻辑的力量是最丰沛和有力的。
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考生的思考空间是广阔的,更可以比较出思维的高下。
同样,科学家提出猜想,大胆假设,如果没有他们的“异想天开”,科学也不会进步。
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甚至超越时代的言论,即使没有事实依据,也同样有着迷人的力量,因为正是这些看法,吸引着人们去努力印证。
高中作文 2020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与解读(附历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上海春季高考作文与官方解读(附历年高考作文题汇总)2020年上海春考作文题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上海考试院官方公号发表点评:关注生命成长,引导自我省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是每个人,尤其是处于生命成长关键期的高中生必须思考的问题。
这个作文题正是直接呈现学生已经思考或是正在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出发,对成长的方式、条件有所认识,对成长的复杂性有所思考,对自我的成长有所省察。
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成长经验来谈如何塑造个人形象,建构个人的生命价值;也可以从更普遍的意义上探讨人的成长方式、规律,思考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如何成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精神成长的价值引领作用。
体现思辨性和开放性试题充分体现了上海高考作文题的一贯特色,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自己对成长问题的思考;另一方面,“有人说”“也有人觉得”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辨空间。
学生可以从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来考查做什么与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条件的必然性和唯一性角度进行追问,去思考分析怎么做和做什么才能达成理想的状态;可以推敲外在的表现与内在的愿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个人成长的主观愿望与外界的环境形成怎样的互动。
学生能在对试题材料的追问和自我追问中不断推进思考,去发现这个朴素试题的丰富内涵。
凸显写作活动的本质写作的目的就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作文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话题,所创设的写作任务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成长体验和思考,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凸显了写作的本质,让学生通过写作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使写作活动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方式之一。
历年高考作文题汇总:2019年上海春考作文题“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2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春季高考上海语文一积累应用1.(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比拟手法描绘潼关的险峻地势,极富动感。
2.(1)学生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老师挂在书房,下面合适的一项是()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藏龙卧虎国色天香来势汹汹沸反盈天二阅读(一)小说家的情感流溢3.这种情形,就像机敏的蚂蚁,伴之探测器,找到它合适的食物与加点词对应正确的是()作者情感材料4.第⑤段□处填入的句子语序正确的是()5.如果要为第⑦段“有的作者把自己隐藏在材料背后,让材料说话”这一说法提供支持,以下最有效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故事离奇,也不避讳对社会的批判B.《水浒传》成功运用白话,形式上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C.《三国演义》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D.《红楼梦》冷静客观地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真切生动6.具体说明“他的能力越强,权力越小”。
7.文章是如何对小说创作“常常不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溢”展开论述的?(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踩星星的孩子大冬瓜最终掉落下来,稳稳当当落在背篓里。
小女孩嬉嬉的笑着,自觉得做了件最了不起的事。
小男孩说:“你爸爸可能还想让冬瓜长大些,你要挨骂。
”小女孩说:“才不,爸爸会很高兴,他最喜欢我了,给我讲大笨熊的故事。
”小女孩蹲下,两条手臂伸进背篓背带,往小肩膀上一套,艰难的直起腰来,口中说着:“好重的大冬瓜。
”试了好几次,没能背得动。
小男孩说:“我力气比你大,我替你背。
”小女孩说:“不准。
”继续努力着站起。
当太阳西去的余辉洒在小女孩身上时,背篓被背起来了。
小女孩一张小小的脸上累出了细微的汗,却嘿嘿的笑了起来。
小女孩开始走,一步,再一步,又一步,每步都走得歪歪斜斜,像她爷爷醉酒时的样子。
小女孩念着“一、二、三……”佝偻着背,眼睛盯着小路,两只小手护着背篓背带,不忘对小男孩说:“快点跟上,这是你唯一比我走得快的机会。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卷语文试卷.doc

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共12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80分)①现代汉语,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②统一汉语语音,必须以一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标准音,不能以虚拟出来的语音或者用各种方音拼凑起来的语音作标准音,也不能以北方整个地域的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每个汉字的北京话读音是确定的,这样各方言区的人才能有所依据。
多少年来,话剧、电影和广播等大都采用北京语音。
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早已为人们所公认。
③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大,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最多。
自十三世纪以来,北方话词汇就随着“官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
尤其是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普及,交通的发展,各地人民接触的频繁,再加上报纸杂志、文学作品以及广播影视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了。
④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例如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经过许多人反复推敲定稿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些著作在语言规范的巩固和发展上能起一定作用。
所谓“现代白话文著作”,就是说,这种著作是白话的,同时又是现代的,因为语言在不断发展,早期白话文作品有些地方已同现代语法不合了。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的用例”,也就是最具有普遍性的用例。
⑤现代汉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⑥现代汉语是在近古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近古汉语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出现:一种表现在书面语方面,就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种表现在口语方面,就是。
2020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

2020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解析与优秀作文【原题】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 字。
【审题1】我觉得有三个大的角度可思考: 第一,观点来自事实,观点需要事实证明。
少说空话、套话、假话。
第二,所有的看法,都是源于对事物的认知,本质上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这句话是“漂亮的”空话、假话、大话。
第三,“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这“有人说”的两句话貌似对立的,其实不然。
两句话中“事实”完全可以不在一个情境之中。
前一句中的“事实”大体上可以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即以“事实”来证明观点;后一句说的“事实”则更多的时候是不成立的,因为所有的“事实”都是有力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有力的——“事实”就存在那里,“事实”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力量。
因此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这句话是句不顾“事实”的“假话”。
鉴于上述理解,我认为今天上海春考作文题基本上是“说”“假话”。
所以,考生完全可以反驳这“有人说”,让“真实”与“真理”显形。
【审题2】2020 年春考上海卷作文题是:“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这依旧是一道“命意式”作文题。
春考上海卷作文题的题型自成体系。
2017—2019 年连续三年“命意式”作文题:“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2017)“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2018)“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2019)。
今年依旧——试题给考生一个立意,由考生作诠释。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考生必须据此对“事实”与“看法”的关系作阐释。
我们对社会或人生中的一些“事实”,在思考、言谈、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场合,总要有“看法”。
一方面,我们在思考和发表“看法”的时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或者没有弄清楚“事实”,不要发表没有依据的“看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或人生中的那些“事实”,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发表出来,不肯发表和人云亦云也是“没有看法”的表现。
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篇1标题: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同学们大家好啊!我是小明,一个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小学生。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就是让我们写一篇关于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和范文的文章。
我知道,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语文科目,它考察的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擅于表达、善于思考。
所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上海的春季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讲讲你眼中的家乡变化"。
我觉得这个题目很贴近生活,也很有意义。
家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它承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见证了我们的点点滴滴。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也在不断变化。
或许有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欣喜,有些变化又让我们感到惆怅。
无论如何,家乡的变迁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描绘。
我姑且尝试着写了一篇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家乡的变化家乡就像一本老旧的画册,每一个角落都饱含了无数难忘的记忆。
我仿佛能看到小时候在菜园里捉知了的情景;能听到夏日池塘边蛙鸣阵阵;能闻到奶奶做糖葫芦的甜香味。
这些鲜活的画面就像一件旧衣,陪伴了我们几代人的童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熟悉的菜园变成了现代化的小区,泥土路被水泥路取代,曾经破旧的房子也重新粉刷一新。
家乡渐渐褪去了乡土的质朴气息,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精致与时尚。
我还记得小时候,村口那个破旧的小卖部是我们最喜欢的去处。
那里摆着各种年画和糖果,总能让我们大快朵颐。
如今,那里已经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连锁超市。
超市里货架整齐,商品种类应有尽有,购物体验非常方便。
可是,它少了些什么,少了那份亲切与热情。
家乡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风貌上,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
从前,家家户户都会在年节时亲手包馄饨、炸油饼,孩子们会到街头去放小纸鸢。
2020上海春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事实 看法)

2020上海春考作文题的解析及范文(四篇范文是62--65分)原题回放: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题目类型:名言类隐含观点型话题词:事实、看法题目侧重:针对“有人说”的---材料隐含的论点:“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谈自己的思考和启发。
我们要对其说法作深入思考,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可以是完全认同,也可以质疑,或延伸,或补充。
我们以问领写,可问自己常规问题。
如这是怎样的事实和看法?为什么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界定概念:看法:主要指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想法意见。
一般是指个人带有主观的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判断、见解、观点。
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即客观事实。
漂亮标题①植根于现实的哲思之花②看法无实则虚,实无看法则弱③不限于事实,不囿于看法④以事实为舟,以思想为桨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⑥以实为基,以思为瓦⑦让事实与看法共舞⑧事实之上有看法素材积累1.没有真相,只有诠释。
----尼采2.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3.我们听到的只是一种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马克•奥勒留《沉思录》4.世界包括事实,而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之持有什么样的看法而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东西;而且还有信念,信念指涉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指涉,信念不是真就是假。
----《逻辑与知识》5.事实自有万钧之力。
---- 柴静6.战地记者科尔文,作品被同行批评夹带个人情绪,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是冷静客观的,但没有人能否认科尔文的作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正视战地人民的苦难,正是那不被允许的看法,使其作品更易产生共情。
范文 1.辨证看待事实和看法(65分)①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果真如此吗?(引用材料,提出问题)②我认为事实,就是我们眼前所见所闻的客观实在;看法,即是我们对于事实的评价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上海春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及点评2020年上海春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及点评
更新:2020-01-07 10:03:17
1月4日上午9:00,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语文科目考试在全市19个考区70个考点顺利开考;同时,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科目考试也在全市19个考点顺利开考。
春考于1月4日至6日进行,其中4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5日上午考外语笔试(含听力),6日考外语听说测试。
此外,1月5日至6日还将进行2020年统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1月)。
合格考于1月4日、5日、11日、12日进行,其中4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5日上午考外语笔试,下午考外语听说测试;11日至12日还将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春考语文科目写作题目如下:
点评专家:姚为洲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2020年春考上海卷作文题是:“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这依旧是一道“命意式”作文题。
春考上海卷作文题的题型自成体系。
2017—2019年连续三年“命意式”作文题:“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2017)“事
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2018)“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2019)。
今年依旧——试题给考生一个立意,由考生作诠释。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考生必须据此对“事实”与“看法”的关系作阐释。
我们对社会或人生中的一些“事实”,在思考、言谈、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场合,总要有“看法”。
一方面,我们在思考和发表“看法”的时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或者没有弄清楚“事实”,不要发表没有依据的“看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或人生中的那些“事实”,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发表出来,不肯发表和人云亦云也是“没有看法”的表现。
秋考上海卷作文题的体式已于2016年由“命意式”变为“评论式”,又于2019年变为“感悟式”。
而春考上海卷作文题的体式,还停留于秋考2011—2015年的“命意式”。
这种题提供观点或立意,而这种观点或立意是明确的、单一的,写作时必须诠释试题提供的观点或立意,带有“扩写”性质,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我们希望春考为秋考“探路”,出现具有“前瞻性”的作文题,而不要步秋考之后尘。
点评专家:李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高级教师“有人说”,这是给对话提供了前提,这是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对话。
我们先要尊重“有人说”,看看它的理据在哪里。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
“看法”是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事实呢,要有“看法”,就是要有甄别、判断、独立思考,不然那是无力的。
这个“有人说”,不能简单地以“事实胜于雄辩”来判断,而是要
在“看法”和“事实”之间进行有力思辨。
“看法”一般是指观点,事实一般是指支撑观点的论据,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区分不清楚事实和观点的。
我们的看法要以事实作依据,同时我们在转述事实时,要有自己清晰的理性判断。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唯有独立思考才能成其为人,不然就是一群人云亦云的“乌合之众”。
因为是“有人说”,针对“有人说”谈自己的思考,不一定非要完全认同,可以谈“有人说”对你的启发,可以质疑,可以延伸,可以补充,如果思维品质超高的话,推倒了再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可以,比如比起事实来,逻辑的力量是最丰沛和有力的。
从这一意义上而言,考生的思考空间是广阔的。
材料比较平和,允许思辨的空间比较大,但可以比较出思维的高下。
点评专家:俞超上海中学教师、市语文教学之星本年度春考作文题承续上海高考命题的传统路径:提供看似相互对立的立场,让考生思考内在的逻辑关联。
这对于考生临场审题立意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
”
这个题目涉及认识论范畴,人们如何看待事实和观念之间的关系。
偏执于所谓事实,有落入实证主义窠臼的嫌疑,事物一直在那里,可是没有观念和想法,它们只能是一堆混乱的信息,却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知识,所谓事实也就没有真正的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背后的认识论基础就是如此,不同观念指导下的人,对于历史“事实”的解读可以不同,于是历史“事实”的长相也就不同了。
在社会经济领域也是如此,我们每天可以从财经报刊上看到无数的讯息,企业的兴亡,股市的涨落,似乎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公众而言,
面对这些所谓事实,我们茫然无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解读它们。
于是我们去各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去寻找“专家”们的看法,这些看法放在一起,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人们就是在专家们的众说纷纭中确立自己面对“事实”的“看法”,指导自己接下来的行动。
古代的人们面对浩瀚的星空与复杂的人事,无所措手足,智慧的人们——古人称之为“圣贤”,他们发明了一套套理论来说明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这个社会。
“五行”解释世界的运转,“天人感应”解释社会何以如此的理由,今天看来何其荒诞不经,但是古人却会郑重其事,统治者们甚至据此为自己的不当行径向苍天乞求谅解——罪己。
没有看法的事实确实是无力的,它们不能说明任何东西,不能指导人们去正确的行动。
但是,没有事实的看法也有可能沦为毫无根据的“臆想”。
“人间天堂”的梦,人类做了几千年了,从桃花源到乌托邦,古代思想者们不断地构造一个个理想的世界供人们去追寻,可是那个“别有天地”的“非人间”,从来没有降临过,原因在于这些想法没有“事实”的根据。
通往美丽新世界的金桥,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接地气的实际和实践。
有“实践”基础的“事实”,成为看法能够落到实处,有益于人生,有益于社会的行动指导。
人之所以为人,乃在于人有认知能力,能够做出判断,能够理智的决定。
所谓理智,就是把“看法”立基于“事实”,用“看法”赋予“事实”以价值,用“看法”指导行动,用行动创造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