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探索宇宙课后巩固作业(后附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3.8《探索宇宙》课课练(含答案)教科版

3.8《探索宇宙》一、想一想,我会填。
(每空5分,共35分)1.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
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填数字)3.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亿个河外星系。
(填数字)4.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
5.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望远镜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许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的信息。
6.我国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7.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望远镜两种。
二、你能正确选择吗?(每题5分,共40分)1.银河系的直径有( )光年。
A.10B.10万C.1000亿2.( )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A.中国B.美国C.前苏联3.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
A.杨利伟B.聂海胜C.嫦娥4.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 )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A.“神舟”五号B.“神舟”六号C.“嫦娥”一号5.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 ) 。
A.哈勃望远镜B.伽利略望远镜C.阿雷西博望远镜6.( )范围最小。
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7.我们生活的地球在( )。
A.仙女座星系B.银河系C.猎犬座星系8.图( )是反射望远镜。
三、小法官,巧判断。
(每题5分,共25分)1.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 )2.现在宇航员还不能在太空站上过太空生活。
( )3.宇宙是有限的,我们已找到了宇宙的边缘。
( )4.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 )5.在载人航天的研究历程中,先后有14名男女宇航员为航天事业献出了生命。
( )答案:一、填空1银河系 2. 30 3.100 4.运动 5.伽利略 6.三国7.射电二、选择1-5BAACC 6-8 ABB三、判断1-5√××√√。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宇宙第8课时探索宇宙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8课时探索宇宙一、填空题1.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_组成的一个_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_.2.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例如下图中的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
我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叫做________.3.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离我们________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________之中。
4.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________万千米,光年就是________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________间距离的单位。
5.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发明了望远镜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许多功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的信息。
6.恒星的医生是这样度过的:________二、判断题。
7.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和消亡。
8.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9.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10.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11.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聂海胜。
12.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建造在英国。
三、选择题。
13.银河系的直径有()光年。
A. 10B. 10万C. 1000亿14.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 )亿个河外星系。
A. 100B. 10C. 1000D. i000015.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并认为( )。
A. 目前宇宙仍在不断地膨胀B. 目前宇宙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收缩C. 目前宇宙已处于既不膨胀也不收缩的稳定状态D. 宇宙膨胀早已结束,目前处于静态四、排序题。
16.按照从小到大给宇宙的组成部分排序。
太阳系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1.【答案】恒星;星集团;银河系【解析】【解答】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分析】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8《探索宇宙》科教版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 《探索宇宙》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 _______________ ,我们已经直接把太阳能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 。
2.北宋时期的 ______________ 在《梦溪笔谈》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
4.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载人飞船______________ 把中国升空第一人_______________ 载上了天空。
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2007 年10月24 日, _________________ 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5.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1969 年7 月,美国的________________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选择题6.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宇航员是()。
7.1969 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照片。
8.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千米。
A.30万B.300 万9.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中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恒星B.现在有很多证据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C.宇宙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宇宙10.银河是有许许多多()构成的。
A .行星B .卫星C.恒星11.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制作人是()。
12.()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
A .嫦娥B .加加林C.阿姆斯特朗A.太阳 B .地球C.月球C.10 亿A .英国科学家胡克B.英国科学家弗莱明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A .中国B.美国C.俄罗斯13.2007 年10 月24 日,我国的()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17.10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为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初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练习题(附参考答案)(2023春)

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是太阳的一颗卫星。
B.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左右。
C.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球体。
D.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2.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B.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
C.月球的表面是不平整的,有许多陨石坑。
D.月球上有月兔、吴刚和桂树,没有嫦娥。
3.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是一颗恒星,它在银河系中是静止不动的。
B.太阳内部发生着核聚变反映。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D.有8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4.下列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表述错误的是()。
A.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C.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
D.月亮的圆缺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5.下列关于太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最近。
B.八大行星中,木星的个头最大。
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
D.水星和金星没有自己的卫星。
6.下图所示的行星是()。
A.地球B.火星C.木星D.土星7.第一个发明望远镜来观测星空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B.牛顿C.伽利略D.托勒密8.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时间是()。
A.1969年B.1970年C.1971年D.1972年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1.地球是_____的行星,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的现象,地球的公转产生了_______的现象。
2.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地月距离约为______公里,其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9.5天。
3.地球和月球都位于________系,除了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外,太阳系还有_______、_______等天体。
4.日食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三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3.8 探索宇宙|教科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意图指导思想“宇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存在。
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技的进步,探索宇宙的工具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日益清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人类就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
所以,学习“探索宇宙”的过程,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认识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得来的不易,让他们在对前人的故事学习中打开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一生都意义匪浅。
教材简析《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材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本课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程。
通过对我国在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对国外的科学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冲破国与国的观念,利用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民族自豪感、提升国际理解力。
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而且,像这样的学习内容又是离他们非常的遥远与陌生,那么的难以看到又是那么的难以让人相信,用一句话来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很深刻很清晰的总体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由于宇宙的奥秘是那样的神奇和令人费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依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整体构思:第一部分:激趣设疑,创设环境。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8课探索宇宙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8课探索宇宙(一)背景和目标教科书共3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探索宇宙的结构及其运动是天文学家们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课就是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的一些重要探索成果:1。
宇宙是由许多庞大的星系组成的,而且至今未发现其边界。
2。
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观测时注意到,几乎所有星系的光谱都呈现谱线红移现象.哈勃的发现等于向人们宣布,宇宙的某一部分正在不断地膨胀。
3。
恒星有一个较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这些,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概念.如:宇宙是浩大深邃的,是由许多个庞大的星系组成的,星系奇异亮丽,恒星多彩变化,宇宙万物生生不息.总之,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宇宙有着无穷的魅力。
教科书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还在资料页中展示了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究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一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科学概念:.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膨胀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过程与方法。
对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信息。
.学习利用数据、文字、图表、模型来表述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和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给全班学生准备:资料图片、录像资料等。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膨胀的宇宙1.这一部分分为二层.第一层是认识宇宙的结构和规模;第二层是了解宇宙的状态一在膨胀。
2。
教科书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太阳系开始,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的展示了宇宙浩大而有序的结构。
结构的第一级是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第二级是由许多恒星组成的集团,如包含太阳系在内的银河系;第三级是银河系外和银河系一样大的星系集合一河外星系;最后一级是宇宙,包含已知和未知的星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课堂达标》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一课《放大镜》1.1~3√×√2.1.C 2.C A3.略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鳞片扁平 2、汁液草铃虫2.1.C 2.B3.观察点:新教学楼2左侧花圃名称:蜗牛观察到的现象: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头上有触角。
新的发现:蜗牛有许许多多放入牙齿,爬行所经过的路上留下白色胶质,有明显的痕迹。
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1~3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1.1.A2.B C D A E2.猜测:放大镜彼此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视野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方法:(1)先自制一个简易显微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2)把放大镜换成放大倍数更高的放大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观察图像直至清晰为止。
观察它们之间的距离。
(3)比较前两者之间距离、图像范围大小。
实验现象及分析: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1)B C D A E G H (2) C B D A2.实验探究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1. ×2.√2.调查研究调查问题: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主要观点摘录: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很容易与氧气结合,又很容易与氧气分离,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例如:肺部)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各种组织)就会分离。
红细胞把肺里的氧气装上,运到各种组织里,把氧气卸下。
形成的认识: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到达各种组织把氧气卸下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1~3 ××√2.1~3 C C B3.实验探究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1.1~4 ××××2.1~2 B C3.实验探究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龙门中心小学许志红)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1)×(2)√(3)√(4)√2.实验探究选择的物质:面包实验方法1:用手按压面包,观察面包实验方法2:用镊子取一些霉菌放在面包上,过几天观察面包实验现象:实验方法1中面包被压扁;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面发霉了实验记录及分析:实验方法1中面包只是形状改变,还可变回原来的样子;实验方法2中面包上生成了新物质——霉菌。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8《探索宇宙》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重点课文。
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天体运动的知识,对于宇宙的概念和基本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
2.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深度和广度。
2.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天体?2.呈现(10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同时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解答和总结,使学生对宇宙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如何探索宇宙?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探索宇宙成果的短文。
8.板书(5分钟)宇宙的基本知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未来。
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探索宇宙
本课要点:
1、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一、填空:
1、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许多星星其实也是______。
2、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组成的一个
_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3、银河系外的河外星系有________、_______等,这样的河外星系已经发现了超过______
个。
4、最早发明望远镜的是__________。
5、太空技术在日益发展中,目前已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为人类进行太空研究提供了可能。
6、中国的“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相比,最大的进步是实现了__________。
二、判断:
1、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
2、月球引力比地球小得多。
()
3、恒星其实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运动的。
()
4、月食只有月偏食、月全食两种情况。
()
5、恒星也有诞生和消亡的变化过程。
()
6、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
7、银河系是由许多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
8、宇宙目前处于膨胀阶段。
()
9、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
10、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
11、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
12、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和消亡。
()
13、有些恒星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
三、选择:
1、银河系的直径有()光年。
A、10
B、10万
C、1000亿
2、()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A、中国
B、美国
C、前苏联
3、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
A、杨利伟
B、聂海胜
C、嫦娥
4、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探月卫星升空。
A、“神舟”五号
B、“神舟”六号
C、“嫦娥”一号
5、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
A、哈勃望远镜
B、伽利略望远镜
C、阿雷西博望远镜
答案
一、填空:
1、我们观察到的天空中的许多星星其实也是恒星。
2、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3、银河系外的河外星系有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这样的河外星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
4、最早发明望远镜的是伽利略。
5、太空技术在日益发展中,目前已有的太空望远镜、人造地球卫星等都是为人类进行太空研究提供了可能。
6、中国的“神舟七号”与“神舟六号”相比,最大的进步是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判断:
1、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
2、月球引力比地球小得多。
(√)
3、恒星其实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运动的。
(√)
4、月食只有月偏食、月全食两种情况。
(√)
5、恒星也有诞生和消亡的变化过程。
(√)
6、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
7、银河系是由许多的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
8、宇宙目前处于膨胀阶段。
(√)
9、银河系是由许许多多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
(√)
10、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
11、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
12、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和消亡。
(√)
13、有些恒星会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
(√)
三、选择:
1、银河系的直径有(B )光年。
A、10
B、10万
C、1000亿
2、(A)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
A、中国
B、美国
C、前苏联
3、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太空的人是(A)。
A、杨利伟
B、聂海胜
C、嫦娥
4、2007年月10月24日,我国(C)探月卫星升空。
A、“神舟”五号
B、“神舟”六号
C、“嫦娥”一号
5、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C)
A、哈勃望远镜
B、伽利略望远镜
C、阿雷西博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