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

合集下载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

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

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 (《金锁记》)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

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

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摘要】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作家,她对于汉语言的使用
具有纯熟的技巧,结合了中西两方的文化特点,创造出小说的新境界,给读者的强烈视觉享受。

张爱玲对于人类心理的刻画具有自己的特点,心理描写和人物的动作,场景结合的非常紧密,可谓透彻且准确,并且张爱玲对于人性和生命的见解也是分到位,用一种超脱的笔触来描写现实生活,表现了她对生活态度。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作家, 她的小说重点是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过于局限,有人说她的写作过于新潮,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描写等。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具有十分强烈的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很多句子堪称经典。

本文从其艺术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论述。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张爱玲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她有着艺术地使用汉语语言的纯熟手法和深厚的、融合中西两方面的文化素养,其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创造出了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本问试图从她的独特的创作主张、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世界三方面对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行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毋庸置疑,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她以特有的芬芳吸引着喜爱她的每一位读者。

正如她的作品《传奇》一样,她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以下从她独特的创作主张、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世界三方面对张爱玲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独特的创作主张1关注世俗人生,描写熟悉生活首先,她往往选取“俗人俗事”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

俗人是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平庸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一些卑下的、没有特殊才质也无所建树的角色。

俗事是说小说表现的仅是当时的非主流生活,既没有描写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没有探索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仅写了20世三四十年代在香港或上海的遗老家庭中的小事,如男女之间的情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琐屑纠缠,人生中的小快乐与无聊的失意,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冷酷的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等等这些被一般人看来似乎是“陈谷子,烂芝麻”之类的故事。

其次,她对所写的题材有着切身的生命体验。

她在《写什么》中说:“我认为文人该是园中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

”那些家族旧事、家庭小事、人世间的悲欢是张爱玲熟悉的,也是张爱玲这棵树扎根的土壤,一旦离开这样的文化环境,要去另生出一棵树,其艰难程度正如旅居美国的张爱玲无法写出成功的作品一样。

2参差对照,剖析人性在《自己的文章》中,张爱玲这样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朴素,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留连忘返了。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小说重点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题材过于局限,有人说她的写作技巧过于新潮,掩盖了其它方面的描写等。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具有十分强烈的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很多字句都堪称经典。

本文拟从其艺术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雅俗结合的题材(一)市井气息浓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选取大多为男女之情,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境遇,她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不得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们出身贫寒,为了换取物质的满足,不得不以自己的青春和婚姻为代价。

最终,她们成为了富家太太,但是她们的灵魂却早已经扭曲,行为也变得不近乎人情。

这些形象在张爱玲笔下写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对于命运的妥协和无奈,显示了命运的多舛,正因为如此,作品也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二)弥漫着悲剧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她的小说笔触悲凉,描写的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来叙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影响十分深刻,这可以从她的身世中寻找到一丝根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流落欧洲,父亲另娶后母,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给了她在乱世中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创作的心态。

也使得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三)延续了中国旧小说的基调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取上帝视角来进行叙述的。

这种视角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是旧小说的特点之一。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论述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论述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论述张爱玲小说艺术特色
浅论xxx小说的艺术特色
在现代文学史上,xxx是一个“传奇”式的作家。

她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创作风格,使她成了一个“异数”,尤其是她的小说创作,真实地、历史地再现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深刻的层面,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xxx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灵活运用古典小说的创作手法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xxx是与民族传统联系最紧密的作家之一。

她的创作在继承和借鉴民族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传统风韵中凸显现代个性,从古老文化中渗透现代气息,可以说xxx是一个立于中国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作家。

1、结构上的“中国模式”
xxx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我国传统小说纵式结构的写法。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两点:一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叙述描写要首尾一贯,前后照应;一是“憎而知其善,爱而知其丑”,充分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这两点,xxx把握的很好。

在xxx的笔下,几乎每个故事都是有头有尾,都是完整的。

人物的性格发展在情节推进中得到完成,具有整体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她的作品里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没有一个作恶多端、坏透了的人
物,大都是些带有旧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点的人物。

xxx在《自己的文章》中宣称“让故事自身给它所能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总是那么鲜活、真实、可信,面目清晰得好象可以触摸得到一样。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目录一、分析张爱玲小说有哪些艺术风格特点;------------------2二、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3三、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7四、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11五、张爱玲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16六、结束语;--------------------------------------------11内容摘要张爱玲的文字让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

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

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就是冷峻的,甚至就是冷酷的。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与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就是非常偶然的。

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就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

这就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与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她用云端里瞧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就是生活的真实。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瞧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摘要张爱玲的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她以清贞绝决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末世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婉的笔调,带我们走进苍凉的小说世界,本篇论文联系作家生平小说,对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苍凉艺术特色一概述张爱玲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始终把自已时代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破坏作为大背景,由此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特别是乱世男女孤注一掷的爱情和注定要被现实所嘲弄的欲求,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们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看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以奇秀精当四字形容她无疑是相宜的。

二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然而引起她极大关注的不是历史中那些英雄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历史变化中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不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琐屑的人物、琐碎的事件,也就是世俗人生里饮食男女的生存状态、婚恋生活等世俗化生活。

张爱玲在《传奇》初版扉页上曾说过,我“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强调在自己的小说中多是写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负荷者,因为他们虽不彻底,究竟是认真的。

”不仅如此,在潜意识里,张爱玲认为历史是由无数凡人的生存组成的历史,“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时代的总量。

”因此,在她的作品里满是俗庸的普通人的男女私情、家长里短。

《倾城之恋》里白流苏迫于无奈与寄人篱下,以妖媚的身姿赢取了妹妹的恋爱目标范柳原的青睐,以逃离那个已容不下她的家。

纵观张爱玲小说的人物,无不是平凡尘世中的普通人。

对普通人物的描绘透视出了张爱玲对生活的特别理解,“生命即是麻烦”,[1](P12)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烦恼,不如意。

同时也传达了张爱玲在时代变动中对微不足道的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尽管这些普通人虽然常常猥琐,自私,无情,软弱,怯懦,但张爱玲却正是通过普通人的登场展现了现实重压之下真切的生活,真实的生活状态,并从这真实状态中体现其的同情之下的悲悯意识及对时代混乱的揭示。

她用细腻而又从容的心洞察世俗人生,并通过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反映这个时代的世态万象。

每个作家在自己的创作轨道运行久了,都会形成自己的内容模式。

张爱玲是与“五四”主流,尤其是“左翼”叙述内容模式完全异致的作家,30、40年代文坛的主流尤其是左翼模式,是不大珍惜生命的,正如鲁迅所言“愚昧、麻木、不觉悟的过人是一群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而在张爱玲的笔下任何生命都是有意义的,生存即是意义:《金锁记》里的曹七巧,不仅毁掉了自身的幸福,而且也毁掉了儿子,女儿的幸福。

如果在“左翼”作家的笔下,对这样的人就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以泄恨,但张爱玲却在小说结尾,给曹七巧的灵魂以求赎,为她设计另外一条有情欲,有爱心,有人伦的人生道路,让她留下眼泪,恢复了人的正常感情。

张爱玲说:“要把那些滥洞的感伤清除干净,讽刺是必须的阶段,可是很容易停留在讽刺上,不知道在盛怒之外还可以有感情。

”这种“感情”就是对人的悲悯、热爱,这是文学的救赎功能,缺乏这一环节的文字,总是有缺憾的文学,总是不够大起气的文学。

刘再复曾评价张爱玲是“残酷的天才”,就触及人性深层解剖的精微这点论,是确切的,但是“残酷”容易让人理解为“毫无慈悲的描写”,张爱玲显然不是如此,她对堕落的女人,精神不健全的人性及浮华之下虚伪的人生却总是不厌其烦地琐琐屑屑地写出,投之以关怀和同情,这就是张爱玲曾谈及创作的两种模式、两种法则:一种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一种是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

她不反对表现表现“人生飞扬”,但必须以人生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飞扬”,没有底子,飞扬只能是泡沫。

张爱玲明确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叙事模式,就是表现“安稳”、“和谐”、“灵”,她说:“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她拒绝“时代纪念碑”似的作品,自己也不打算尝试,她坚持写凡人琐事,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这就是张爱玲的叙事视角。

三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

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

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

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来看看如下这些片断,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2](P2)《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

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沉香屑——第一炉香》开篇: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关于碧落的嫁后生涯,传庆可不敢揣想。

她不是笼子里的鸟。

笼子里的鸟,开了笼,还会飞出来。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

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红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3] (P128)“她看了看了表,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的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

”[4](P58)“现在他总算熬出头了,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已经改变,种种非议与嘲笑也都冷了下了。

反而有许多人羡慕他稀有的艳福。

这已经是一九三六年了,至少在名义上是个一夫一妻的社会,而他拥有三位娇妻在湖上偕游。

难得有两次他向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

’[5](P23)从以上几段张爱玲的文字可以看出,张爱玲的作品,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她娴熟连贯的文字,展现了出来。

四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不可否认,张爱玲小说笔锋的犀利娴熟,想象的丰富深远,意境的苍凉悲壮,令人叹为观之,然而我认为她的独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更令许多张迷掩卷沉思,回味无穷,不由得感叹“张爱玲不愧是张爱玲”。

在《金锁记》里,张爱玲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枯燥繁琐的解析,而是利用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把人物心理分析得入木三分,同时呵出了一片苍凉的气氛和风格,足见张爱玲洞察人物心理之深与表现技巧之高。

七巧用黄金的枷锁砍杀了自己和她身边亲人的幸福,放弃了自尊、压抑了性欲、牺牲了10年青春。

十年后当她青年时的爱情幻想——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隐蔽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季泽立在她眼前,两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颊贴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啊,然而人究竟还是那个人呵!他难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钱——她卖掉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仅仅这一念便使她暴怒起来了……这一转念赛如一个闷雷,一片浓重的乌云,立刻掩盖了一刹那的光辉,被暴雨无情地扫荡了……她的痛苦到了顶点,从心头沉到心底,越来越无名的仇变成了尖刻的怨毒,莫名其妙地只想发泄,不择对象,季泽被打得夺路而逃……而她却还要掉转身上楼去,在楼上的窗户望他一眼……毕竟她曾经爱过他,且他的爱给了他无穷的痛苦……通过七巧的心理描写,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钱对人性善与美的瓦解,对正常健康欲望的摧毁,以及七巧由最初的引人同情的被害者到最后变成人人憎恶的虐待狂的变质过程,七巧的行为实质是长期被压抑的女权的一次总爆发,揭示了社会现实对人的君临、威压和吞噬。

《沉香屑:第一炉香》对葛薇龙先前由对“异己”世界的“无边的恐怖”到“完全陷入”的心理描写过程,也正是她由“良”沦为“娼”的辛酸历程,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欲望的矛盾心理主导着她的行动并最终决定了她的命运。

张爱玲不仅善于运用心理分析手法,而且还擅长用心理分析展示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并在这纵向追踪过程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

如七巧本来是乡间村野可以享受亲情、爱情、人世快乐的可爱女人,但卑微的社会地位及对黄金的欲望使她最终成为畸形婚姻的牺牲品,更成为情欲的牺牲品,小说用30年的时间说明金钱战胜伦理、人性的过程,揭示出七巧人生悲剧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文明末世”[6](P32)的伤感被转化成故事里无尽的苍凉,作品因而具有了现实感和历史沧桑感。

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技巧上善写热的情欲,潜意识,变态心理,描写出现代节奏下深层的悲凉,她笔下人物的心理几乎没有发育得健全的,几乎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畸变性,七巧、梁太太等自不待言,还有《茉莉香片》写年轻的聂传庆,他对言丹朱有求之而恨之,由懦弱而疯狂的心理变态过程,表现出他失落于两个家庭之间的一颗被扭曲的破碎的心灵以及对僵化凝固了的生存环境的反叛与报复,但他最终无法摆脱亲情冷淡、孤独寂寞、压抑自卑、精神变态,揭示了不可避免的时代没落中人的苍凉的生存状态。

由此可见,张爱玲具有对人性的精髓的洞察力和描写能力,她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现代作家。

五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受封建家庭的熏染和西洋文化的双重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和现代西洋小说的神髓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自然的吸收,凄艳的笔调、奇诡的意象、繁复、典雅、独特巧妙的意象世界的建构,苍茫无边的时空体验,使得她的小说显出神奇的艺术魅力,尤其她小说对意象的追求,像或欢悦或凄凉的月亮;像拉过来又拉过去带有凄怨色彩的苍凉的胡琴。

要么作为触发的契机,唤醒生在乱世的人的或沉痛或颤栗的生命瞬间,都是张爱玲追寻过去复现生命的中介之物,既传达了现代派所强调的象征意义和微妙心理感觉的变化,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开拓意境和画龙点睛的传神功效,呈现出丰富奇丽的蕴涵和审美特征。

张爱玲在小说中不断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寂寞、冷酷世界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看月亮,皆有不同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