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化湿运脾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护理

合集下载

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与治疗

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与治疗

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与治疗概述秋季是腹泻高发季节之一,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通常伴随着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腹泻患儿的护理与治疗十分重要,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基础上,加速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针对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与治疗进行详细阐述。

护理1. 饮食护理腹泻会导致患儿身体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饮食护理的建议:•并给予低渗液体,如葡萄糖盐水、果汁、米汤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给予含有果酸或脂肪较多的食物,如柿子、油炸食品等,以免刺激胃肠道。

•建议少食多餐,每次食量适度,避免给予大量食物负担肠胃道。

•如果患儿不愿进食,可以尝试给予糖盐水、糖盐水冰块、果汁冰块等适当的口服补液。

•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饮食不耐受的情况,如呕吐、腹胀、腹痛等。

2. 个人卫生护理腹泻患儿的粪便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传播给其他人,因此个人卫生护理尤为重要:•必须保持手部卫生,经常洗手,尤其是在处理患儿粪便后。

•更换患儿尿布或床单时应做好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清洗和消毒患儿使用的玩具、餐具等物品,以防病原微生物滋生和蔓延。

•防止患儿与其他病例接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在处理患儿粪便时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戴口罩等。

3. 休息护理腹泻期间,患儿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给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受凉。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病情较重或者出现并发症时,可能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治疗1. 病因治疗秋季腹泻主要由病原体引起,因此了解病原体的类型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细菌性腹泻:针对细菌感染,可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支持性治疗加速康复,如补充水分、支持营养等。

泄泻的辩证施护

泄泻的辩证施护

泄泻的辩证施护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引起的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尤以夏秋季节为多见,病位在脾胃。

本证包括西医学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婴幼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

1、湿热泻(1)腹痛腹泻可针刺中脘、天枢、上巨虚、阳陵泉等穴。

(2)肛门灼热,可用淡盐水或黄柏、苍术水清洗肛门,并涂以油膏。

高热口渴,可用绿茶、白糖、食盐、生姜煎水频饮。

(3)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油腻。

(4)中医治法为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中医方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中药汤剂可凉服。

2,、风寒泻(1)注意腹部保暖,或用艾条灸神阙以温中散寒,或用木香、砂仁煎水以理气止痛。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3)中医治法为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中医方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中药汤药宜热服,药后增加衣被,并给热饮料以助药力。

3、伤食泻(1)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安静,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呕吐时不宜急于止呕,需待食宿吐后,再用生姜汁滴舌面以止吐。

(3)暂禁饮食,待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缓解后再进少量流质、半流质。

(4)中医治法为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中医方药用保和丸加减。

中药汤药宜浓煎。

4、脾虚泻(1)泄泻不止者,可用山药粉,每次6~9g,每天3次,开水调成糊状服之以止泄泻。

(2)脾虚者可取足三里、中脘、神阙,一艾灸之,每穴5~10分钟,每天1次,以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3)饮食宜清淡、半流质或少渣为宜,并可多食薏苡仁粥、山药大枣粥、党参粥、黄芪粥、扁豆粥等。

(4)中医治法为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中医方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药汤剂温服。

5、脾肾阳虚泻(1)大便清稀,可用干姜煎水热饮,或用淮山研粉,每次3~9g,开水调服,每天3~4次。

以温中散寒。

(2)久泻不止可用暖脐膏贴脐部,也可针刺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3)平时注意休息,应防寒保暖,尤其要做好腹部与腰骶部的保暖,以避免风寒侵袭。

儿童秋季护理之秋季腹泻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秋季护理之秋季腹泻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儿童秋季护理之秋季腹泻有哪些注意事项
导语:所谓秋季腹泻就是发生在秋季的腹泻的肠胃问题,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儿童尤其会发生。

而对于腹泻的儿童,如果想要尽快的康复,必要的护理
所谓秋季腹泻就是发生在秋季的腹泻的肠胃问题,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和儿童尤其会发生。

而对于腹泻的儿童,如果想要尽快的康复,必要的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对于父母朋友一定要了解有关儿童秋季护理之秋季腹泻,然后通过有效的护理,让孩子远离腹泻的烦恼。

秋季腹泻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影响孩子的健康,儿童秋季护理之秋季腹泻现代非常重要,当然除了日常的饮食护理以外,还有注意到医院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让孩子远离腹泻的烦恼。

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无特效药治疗,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

在很多缺医少药的贫穷地区,不用药物治疗,只是靠口服补液,绝大多数的患儿也能痊愈。

问题在于当严重呕吐腹泻时,如果补液不及时,很快出现脱水,其后果就比较严重。

一、流行季节
流行季节: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易感人群:6个月~3岁的婴幼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更容易患病,而且病情严重,病程较长。

小于6个月的小婴儿,由于体内有母亲的抗体保护,不易患秋季腹泻,母乳喂养的小婴儿,更少得秋季腹泻。

3岁以上的儿童,消化道功能和免疫系统逐步完善成熟,也很少患秋季腹泻,即使患病,病情也会轻很多,病程短。

成人也会感染秋季腹泻,但症状与儿童的症状相似,但病情轻,
生活常识分享。

宝宝秋季腹泻的治愈和预防

宝宝秋季腹泻的治愈和预防

宝宝秋季腹泻的治愈和预防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季腹泻的病毒之一,5岁以内的宝宝感染几率高。

一旦感染,宝宝会出现呕吐、腹泻、低热等不适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那秋季腹泻怎么治疗呢?秋季腹泻能不能治愈?妈妈赶紧往下看看:药物治疗针对症状,服用药物,才能达到止泻的目的。

但宝宝年纪小,不能盲目用药。

用药之前应咨询医生。

目前,市面上小儿止泻药也较多,功效不一。

有的妈妈会给小儿吃止泻和促进菌群恢复的药物。

推拿治疗1、补脾经:宝宝直立坐起或者仰卧在床上,妈妈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宝宝的拇指,开始推拿,方向为从指尖到指根,次数为300次。

2、补大肠:宝宝直立坐起,妈妈从宝宝食指尖沿着桡侧向指根推拿,次数为200次。

3、摩腹: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用手掌掌面抚摸宝宝腹部,顺时针环形推拿,大约30秒,再逆时针推拿,大约1分钟,注意力度,不要按压到宝宝。

4、揉天枢:在宝宝肚脐两旁的天枢穴,用食指和中指按揉,大约100次。

5、揉龟尾:宝宝俯卧在床上。

妈妈找到宝宝的尾椎骨端,按揉200次,注意方向为斜向上,按揉时避开肛门,力度别太大。

如果妈妈有指甲,需剪去再按揉。

6、推上七节骨:找到宝宝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推至第4腰椎下,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次数为200次。

7、给宝宝捏脊:让宝宝趴在床上,找到脊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连续捏9次,最好早晚各捏脊一次。

...宝宝秋季腹泻治疗误区为避免宝宝秋季腹泻加重,在治疗时应避开误区。

很多新妈妈由于缺乏知识,很容易中招。

那新妈妈要注意哪些误区呢?误区一:盲目止泻,补水过急频繁腹泻的宝宝缺水严重,水电解质失衡,需要止泻和补水,但不能盲目止泻和过早补水。

通常,腹泻后4-6个小时禁食,补充温水,服用止泻药。

对于部分轻度脱水患者,口服低渗补液盐溶液,不必吃药。

如果宝宝口渴,尿量减少,嘴唇干燥,应警惕脱水。

若宝宝同时出现手脚冰凉、眼膜凹陷、情绪不稳、皮肤干燥等情况,要及时找医生检查,因为宝宝很可能是中度或重度脱水,情况很危险。

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护理作者:赵红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11期秋冬季节是小儿病毒性腹泻的高发时期,人们俗称为秋季腹泻。

由于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是渗透性腹泻,所以患儿大便中水分及电解质较多,呈蛋花样便,严重者容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引起脱水热或威胁生命。

预防脱水,及时发现和纠正脱水,是治疗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对于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主要应掌握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居家补液需要判断是否有脱水征象,如精神是否好,尿量是否跟平时一样,手脚是否温暖;1岁以内宝宝前囟有无凹陷,眼眶有无凹陷,口唇黏膜是否干燥,有无烦躁哭闹;等。

如果出现异常,即说明有脱水现象,应立即赶往医院就医。

口服补液家庭口服补液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进行,适用于轻度腹泻的患儿。

如果宝宝大便次数在10次以内,小便正常,精神状态好,可以家庭自制口服补液盐,如米汤加盐溶液或自制糖盐水。

对于无脱水症状或仅有轻度脱水的患儿,补液量为每天50毫升/千克体重~75毫升/千克体重,尽量选用低渗的口服补液盐。

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小于6个月者给50 毫升;6个月到2岁者给100 毫升;2~10岁者给150 毫升;10岁以上的患儿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如果家长有能力照顾孩子,而且患儿没有持续呕吐伴脱水、精神差等症状,可以在家庭口服补液的基础上注意观察。

由于自配糖盐水成分较为单一,可能达不到最佳补液效果;而且目前购买口服补液盐方便、便宜,所以建议尽量选用现成市售制剂,温开水冲兑后即可喂服。

目前药店销售的口服补液盐(ORS)分I型及III型溶液两种,含有钠、钾、氯等电解质。

冲兑I型口服补液盐时,将袋中的粉末全部倒出,溶于750毫升温开水中分次口服;III型溶液中1小袋兑250毫升温开水,分次口服,24小时未服完则丢弃(呕吐剧烈患儿及新生儿慎用)。

患儿服用ORS液时,2岁以内的患儿每1~2分钟喂1小勺,年龄大一点的患儿可以用杯子一点一点不断地喝。

小儿腹泻 中医分型治疗

小儿腹泻 中医分型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儿腹泻中医分型治疗
导语: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小儿腹泻则更为常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下面中医教大家全面认识小儿腹泻,另外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小儿腹泻则更为常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下面中医教大家全面认识小儿腹泻,另外中医分型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致因虽多,不外三种,即:其一感受外邪: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四时寒暑温凉的变化,都有所影响,如夏季暑气偏盛,秋令阴雨过多,致湿热蕴蒸而生泄泻。

其二内伤饮(乳)食;小儿脾常不足,凡饮食不节或不洁,易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致水谷不分并定大肠而成泄泻。

其三脾胃虚弱:脾屑土而恶寒湿,脾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致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水湿滞留而形成泄泻。

以上三种,脾胃虚弱是主要的,是发病的基础,而外感、内伤饮食是发病的条件。

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腹泻,其症状不同,治则也不同。

1、伤食型
伤食型腹泻有腹胀腹疼、泄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状、口臭、不思食等症状,治宜去积消食,主要采用消导之品,以助脾胃消化,同时应节制乳食,常用方剂为保和丸加减。

2、风寒型
风寒型腹泻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治宜祛寒化湿,主要采用芳香化湿药品,以疏风散寒化湿,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腹泻症状,多由感染、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引起。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是脾胃虚弱和湿热困脾所致,因此中医护理常规应主要针对补益脾胃和清热利湿。

以下是小儿泄泻的中医护理常规:
1. 调整饮食:给予婴幼儿易消化且不刺激的食物,如米汤、稀饭、面条、土豆等。

避免给予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

2. 给予适量的温开水:保持婴幼儿水分的摄入,防止脱水。

3. 清理干净: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肛门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4. 使用中药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益气养阴为主要方向。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苍术、半夏、厚朴等。

5. 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婴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体力尽快恢复。

6. 避免感染传播:婴幼儿泄泻是可以传染的,亲人和保育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护理措施还需根据婴
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疏风祛邪、利湿固涩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疏风祛邪、利湿固涩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疏 风祛邪 、 利湿 固涩法治疗s J 秋季腹泻 ]k  ̄
朱 丽 霞
【 关键 词 】 儿科 ; 季 腹 泻 ; 疏 风 祛 邪 、 秋 利湿 固涩 法 ; 医结 合 疗 法 中
腹泻 是小 儿 的常见疾 病之 一 。 在我 国 , 每年秋 冬 季节 均会 出现 婴幼儿 腹泻 的发 病高 峰 , 为 “ 称 秋季 腹 泻” 。病原 学研 究证实 这些 病 例 4 %~ 0 0 6 %以上是 由 轮状 病毒 引起 的 。笔 者 于 2 0 0 4年 9月一 2 0 0 7年 1 1 月在 对症处 理 的基础 上采用 疏 风祛邪 、利 湿 固涩 法 治疗 本病取 得满 意疗 效 。现 将 结果报 告 如下 。 1 临床 资料
评 定 标 准 ( 行 ) ] 京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9 6 1 ( ) 试 [. J北 19 ,9 1 :
5 56. 5—
[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脑 病 急 症 协 作组 . 风病 辨 证 诊 断 标 3 ] 中 准 ( 行 ) 】 京 中 医药 大学 学 报 , 9 4 1 ( ) 6 — 6 试 [. J北 1 9 ,7 3 : 4 6 . f1 李 秀 霞 , 国 萍 . 杏 叶提 取 物 抗 脑 缺 血 临床 及 药 理 研 4 邵 银
吐 2 例; 1 轻度脱水 2 例 , 1 中度脱水 9例 ; 大便 每天 ≤ 1 0次 1 7例 , 每天> 0次 1 1 3例 ; 大便 轮状 病 毒 ( R H V) 抗原检测 阳性 1 8例 。两组 年龄 、 病程 、 病情等 统计 学
处理差异无显 著性意义 ( 0 5 , 有可 比性 。 P> . )具 0
月 1 4例 ,2 ̄ 8个月 1 1 +1 1例 ,8 4个 月 5例 ;病 程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风化湿运脾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疏风化湿运脾法配合辩证施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和影响。

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同时予以辩证施护;治疗组予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内服固定疏风化湿运脾法组方汤剂)。

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占31.11%,有效26例占57.78%,无效5例占11.11%,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5例占15.56%,有效23例占51.11%,无效15例占33.33%,总有效率66.67%。

2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疏风化湿运脾法配合辩证施护,能有效提高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秋季腹泻;轮状病毒;疏风化湿运脾;护理
小儿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季节性肠道疾病的一种,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是其该发病的主要原因;笔者通过疏风化湿运脾法配合辩证施护治疗45例患儿的效果观察,证明可有效提高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 90 例患儿均来自 2011-2012 年常德市第
一中医院就诊的患儿。

其中男 49 例,女 41 例,年龄 6-40 个月,平均21 个月,病程2-30d,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多,每日3-5次或更多,稀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混有少量黏液奶瓣或不消化食
物,多有轻度脱水、发热,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在每视野 15 个以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

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包括喂养指导、口服思密达,脱水者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内服疏风化湿运脾法组方汤剂治疗(处方:苍术4g,藿香4g,山楂、薏仁、白头翁、葛根5g,厚朴3g,陈皮、甘草2g。

每天1剂,水煎服),同时予以辩证施护。

1.3 疗效评价采用以下标准,显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大便
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1]。

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双侧检验。

1.4 结果
见表1。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①注意腹部的保暖,根据病情,指导患儿做适当的运动。

②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搞好病室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及更换尿布后应清洗双手后再接触其他患儿[2]。

③加强臀部护理,增强营养,勤换尿布,温水擦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臀红的发生。

若出现臀红则涂红霉素软膏,减少刺激和感染机会。

④服用中药时,首先应注意汤药温度,以防烫伤患儿;其次应设法固定患儿头手,用小匙将药送入口中,使其自然下咽,切勿捏鼻灌药以致窒息;对较大儿童要耐心说服,使之很好配合达到顺利服药的目的[3]。

2.2 辩证施护症候分型:湿热证、脾虚证、风寒证、伤食证。

①湿热证:泻下稀薄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发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

护理措施:注意防暑防湿,饮食易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因本症病情变化较快,应密观患儿大便性状和次数,神态表情,四肢温度,口渴饮水和尿量情况。

防止津液亏损而致伤阴伤阳变证的发生。

②脾虚证:大便稀溏,多见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软。

护理措施:加强饮食调理,宜热而软、少食多餐,清洁易消化,又富于营养。

可予薏苡仁、山药、扁豆、莲子、红枣等煲粥食用,以益气健脾。

③风寒证: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舌淡红,苔白腻,脉浮。

护理措施: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随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勿受凉或过热。

中药及饮食宜热服,切忌生冷饮料。

④伤食证:脘腹胀满,腹响或腹胀满,泄后腹减,粪便酸臭,啼哭,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

护理措施:加强饮食调护,宜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忌生冷、荤腥、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脘腹胀满,腹痛时作,可在下腹或脐周顺时针按摩。

根据所伤食物,可加某些单位中药煎服,以助消
化。

如大便泡沫多,发酵,可用麦芽、神曲煎汤服用;若大便腐败臭味或粪便上有油光,宜给山楂、苏子煎汤服用。

注意室内寒暖适宜,切忌外感风寒,以免加重泄泻。

2.3 健康宣教
入院及向家长及小儿传播腹泻病预防的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

避免在夏季断奶;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等[4];教育家长每换一次尿布后要洗手,以防再次经口感染。

强调饮食在腹泻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小儿康复期,嘱其家长给患儿逐渐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鼓励患儿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使家属了解小儿腹泻的一般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就诊,不要滥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 李美云.小儿腹泻42例的观察与护理[j].河北医学,2004,10(12):1142.
[3] 魏蔚.浅谈小儿腹泻的家庭照顾[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5):17.
[4]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