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三字经》完整教案(27课时)

《三字经》教学教案(一)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教学目标: 交流《三字经》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二、小结: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呢?能给大家说说吗?《三字经》教学教案(二)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案(7篇)

《三字经》教案(7篇)《三字经》教案篇一经典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活动目标1、熟读《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师之堕”2、识字:山、远、近3、知行合一:通过故事《妈妈生病了》引导幼儿学会做一些关心父母的事,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礼物盒子一个,里面放有一本《三字经》字卡:山、远、近“多闻之星”贴纸教师用碟:《三字经》第一课内容、说文解字、知行合一《妈妈生病了》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2、“小朋友跳的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出示盒子,“我的宝盒里会藏着什么呢,我们用‘爱的鼓励’把它请出来。
”将盒子打开,取出书本《三字经》。
“哦,是一本可爱的书宝宝。
大家看看书宝宝的封面上都有谁呀?〔小兔、小猪、小乌龟、公鸡,还有多多。
〕上面的字你们认识吗?”让小朋友来认上面的字,然后把它念出来。
“对了,书宝宝的名字叫《三字经》,读了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可爱。
”二、活动展开〔一〕诵读1、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看《三字经》里写着什么宝贝呢,请多多来给大家读《三字经》第一课。
”播放vcd,请小朋友听一遍。
2、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本《三字经》,小朋友,赶快找找,给你们准备的《三字经》在哪里?”〔事先在每一组孩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小篮子,将《三字经》放在篮子里,用一张手帕将其盖住,保持一些神秘感,也是为了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
〕请小朋友去找书,必要可以提醒幼儿。
〔提醒:到第二次取书的时候,就是播放音乐,然后将书放在第一个小朋友的桌子右上角,一个一个往后传。
3、找到书以后,请每个孩子拿一本。
“请小朋友双手轻轻的将《三字经》拿出来,放到自己面前的桌子上。
”引导孩子:一手扶着书,一手捏书角,一页一页往后翻,把书翻到第一页。
请小朋友将右手举起来,伸出右手的小食指,将小食指落到第一页的第一个字上,然后‘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开口读’老师读一遍,小朋友跟着读一遍。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5篇)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三字经的片段。
2、知道《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故事中明白“孝”与“悌”的道理。
3、在日常生活中能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学会友爱、谦让,形成美好的品德。
教学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三字经》诵读)1、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称叫“动作猜猜猜”。
准备好了吗?(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手、坐神气摆好手、认真倾听状、举手)2、你从刚才的动作中,猜出老师想告诉你们什么?A、上课要坐神气。
(评:瞧,XX就坐的很神气,老师喜欢)B、认真听。
(评:是呀,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回答)C、积极举手。
(评:老师就喜欢你两眼放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认真样。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看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听仔细了——你知道,古时候的小朋友上学学的是哪本书?4、对了,就是《三字经》(课件图片),读过《三字经》的小朋友请举手。
评价:你们可真爱读书呢!《三字经》中藏着许多小故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听听《三字经》中的故事,学学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
本教学环节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是对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等的提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1、【出示】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2、听范读录音。
3、想学吗?老师读一句,小朋友们跟读一句。
4、下面借助拼音,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看谁能把它读熟了。
指名读2位(评:你把每一个字音都读准了;你读的很有节奏感。
)5、在这几句中,藏着两个小朋友呢,你能找出来吗?香九龄中的“香”就是黄香;融四岁中的“融”就是孔融。
设计意图:毕竟孩子才一年级,对文本的把握还在起始阶段。
本段学习内容,第一个字是人名,第一句话中藏着故事,第二句话则是道理。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

《三字经》教案(精选13篇)《三字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六组经文。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2.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同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教学重难点1.诵读《三字经》原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并了解其语言特点。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同学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爱好。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预备1.课前将《三字经》部分原文印发给同学,要求同学通读经文,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三字经》视频资料、歌曲。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通过跟唱也对前六组经文进行了复习。
同学们,今日这节课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三字经》了,还记得咱们学习经典的口号吗?(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二、学习经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悌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同学自由读,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行,订正字音。
3.练习读,把金文读熟。
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4.指出节奏韵律。
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5.思索:通过这六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2 多媒体相机出示:《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两个故事,同学仔细听,再谈想法。
6.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三、拓展延长:1、通过今日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经文对你的指导,如:怎样孝敬父母、兄弟友爱。
2、学习儿歌《谦让歌》《谦让歌》好儿童,要谦让,好处、便利,我不抢,要学孔融把梨让,先别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四、同学们,老师告知过大家要“学以致用”,学习学问就是要用的,所以今日我们说到就要做到。
要到什么呀?(同学答:孝顺,友爱,谦让等)对,从现在开头就让我们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吧!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由于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字经》的第一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第二章: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3. 第三章: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的词句,理解其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敬师长,勤奋好学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第三章中的“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这两句话的意义。
2. 教学重点:第一章中的“性相近,习相远”和第二章中的“昔孟母,择邻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三字经》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字经》。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1)讲解第一章,让学生理解“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
(2)讲解第二章,学习孟母的教子之道。
(3)讲解第三章,让学生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1)“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什么?(2)孟母为什么三次搬家?(3)为什么说“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六、板书设计1. 第一至第三章2. 重点词句3. 课文结构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至第三章。
A. “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是什么?B. 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C. 请举例说明“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的道理。
2. 答案:(1)略(2)A. 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相近的,但因为后天的教育、环境等因素,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会逐渐产生差异。
C. 示例:如果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养成不良习惯,这是父母的过错。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

《三字经》教案优秀6篇《三字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标1. 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
二、理解句意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 指名读,正音。
3. 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4. 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
三、拓展阅读1. 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苏洵壮年好学》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总结延伸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
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三字经》教案(15篇)

《三字经》教案《三字经》教案(15篇)《三字经》教案1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
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准备知识准备:1、游戏“三个字”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
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 very good, very very 耶!物质准备:《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4 幼儿园中班三字经教案:教学过程(一)“三个字”游戏导入1、开始部分导语: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三个字”,大家还记得怎么玩吗?(教师引导第一轮)2、结束部分导语:刚才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三个字,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你们在游戏时都说出了那些三个字的词语呢?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
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
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二)认识《三字经》导语:《三字经》的作者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王应麟,全书一共只有一千多个字,别看字少它的内容可不少,里面有语文、数学、历史故事、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字经》国学教案全套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