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病中李敖:读书写作相伴,不会有孤寂
83岁的李敖,告诉你一个读书秘诀

83岁的李敖,告诉你一个读书秘诀已故台湾作家李敖,家里藏书十万余册,一生嗜书如命。
据说从认字那天起,他只有两个礼拜不读书:大学当兵入伍的第一个礼拜,刚坐牢疲劳审讯的一个礼拜。
除此之外,他天天看书,终成一代大师。
那么,他有什么读书心得呢?一、大卸八块读书法一、大卸八平时去超市买鸡,我们会发现,一只整鸡可被大卸八块,分开来卖。
比如分成鸡头、鸡脖子、鸡胗、鸡腿、鸡爪、鸡翅、翅根、鸡心等。
李敖的读书法跟这很类似,也是把书切割成一块一块的,用到的工具只有剪刀、浆糊、黏贴纸板、资料夹。
具体做法:读书过程中,凡是有用的部分,一律用剪刀剪下来,用浆糊贴到纸板上,再归到夹子里。
如果一页书,正反面都有内容需要归类,就采取影印的办法。
当然,大师李敖也说了,可以买两本一样的书。
这个办法比较费钱,但没有影印的烦恼。
书读完了,就已经不存在了,都变成了夹子里的内容。
平时使用,只需要翻看夹子。
李敖有几千个夹子。
读者要问了,为什么这么多?举个例子:有的夹子专门存放关于牧师的内容,但牧师也分好多种:喜欢男人的一类,喜欢女人的一类,喜欢别的一类,这样,存放牧师内容的夹子就至少要三个。
通常,大卸八块读书法包含了读书、整理两个过程,运用熟练后,可以同时进行。
二、李敖的八个读书心得1.温故知新,要讲一个度。
知识学完了,可思考一番,获取新的收获;但也没必要总看一本书。
李敖举例说,他的父亲,看了一辈子的《资治通鉴》,周而复始地看。
因此,这种读法,他也不提倡。
还要注意的是,思考的时间也要控制。
有的人爱胡思乱想,读得少想得多,没有任何益处。
2.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孟子讲的,非常对。
书读完了,要审视一下,是否正确。
读者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有所选择的吸纳,不能一味接受。
3.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辙欣然忘食。
”即读完了,不对书做过分的、虚无缥缈的、不尽人情的解释。
有时,作者说的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本义也不复杂,但读者会想多,会过度解读,反而理解错了。
李敖的“三重点法”

李敖读书方法的第一个重点。 李敖 读 书 方 法的 第二 个 重 点 是 眼 到 手 到 , “ 点 部 分 立 即 用 色笔 重 勾 出 ,剪 刀 剪 下 或 刀 片割 下 。 这 样 随 看 随 动 手 再把 ‘ 尸 ’下 来 的 分 分 类 处 理 。 这样 一 来 ,这 本 书 ,就 跑 不掉 了。 它永 远 为你 所 用 ,并 且
经济 日报出版社出版 )
书
嚣嚣
・。 名 谈 . 。 人 读书
李敖 的 三重 点法” “
● 吴 东
台湾 作 家李 敖 一 生 著 述 不 断 ,
拈之 则 来 ,不 易忘 记 。 ” 在 书 本 上
总 有 新 材 料 出现 在 他 的 作 品 里 ,给 勾 勾划划 ,写写眉批 ,作些 简单笔 读 者 耳 目一 新 的 感 觉 。这 与 他 倡 导 记 。必 有 助 于 记 忆 。其 实慢 读 比泛 的 “ 三个重 点”读 书法很 有 关 系。 他 说 自己看 书 只跳 看 一 遍 。 “ 谓跳 看 ,是 每 页的 重 点 让 它跳 所 出来 给 你 看 ,而 不 是 逐 字逐 句地 死 读 ,也 不 是 所 谓 连 读 。连 读 的 方 法
愈学愈感 到 自己还有许 多要学 的东西 ,这 些慰藉 的比喻。无疑地 ,天鹅 并不歌唱 自 也就是 我的学习成果 。我 常常感到 自己的 己的死亡 ; 是 ,每逢谈 到一个大天才 临 但 不 足 ,我生性谦逊 的原因就在于此 。撰 写 终前所作 的最后一次飞扬 、最后一次辉煌 这种 寓言 ,因为这些 寓言真是可爱 、也真 表现 的时候 ,人们总是无 限感慨地想 到这 是动人 , 价值远在那些 可悲的 、枯燥 的 样一句动人的成语 : “ 其 这是 天鹅 之歌 !” 史实之 上 ;对于敏感 的心 灵来说 ,这都 是 ( 自《 摘 外国名家散文 》邓九平主编 。
李敖的读书方法

李敖的读书⽅法2019-09-29年少时除了⾦庸、司马中原、柏杨之外,特别喜欢李敖。
他笔锋犀利流畅,不留余地,读来过瘾。
当年有⼀种书属⼝袋型,轻握掌中,感觉很好,因此李敖的书都购藏了。
不过,后来的许多官司,让我觉得李敖的“谋算”太深,太可怕,于是逐渐和他的书拉远了距离。
⼀别⼏近⼆⼗年。
前些天看央视《海峡两岸》节⽬,电视荧屏上再见他的风采,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说来都有凭有证,不像是吹的,不禁对他的渊博重燃兴趣。
李敖的渊博和他的精于读书、善于⽤书⼤有关系。
最近买了他的《要把⾦针度与⼈》――200种中国古典名著导读,值得推荐。
这本书是根据1983年他⾃⼰编的《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所收各书的导读集合⽽成。
书的封底介绍说――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边。
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找时潮;从深⼊浅出的⽂字⾥,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中国――这段话虽然⼴告味道浓厚,但多少道出这本书的价值,尤其序⾔,谈到怎样读书。
李敖说他看书只跳看⼀遍,“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不是逐字逐句死读,也不是所谓连续。
连读的⽅法我看像⼩和尚念经――有⼝⽆⼼,是骗⼈的。
”这个⽅法可以加强读书效率,但却不是每个⼈都能做到。
我觉得“跳看”必须有两个基础:⼀是对相关问题已具备相当认识,才能有拨云见⽉之功,轻易找出重点;⼆是带有⽬的去读,知道该向哪个⽅向寻索重点。
⽽且“跳看”只适⽤于查阅资料,不能⽤在⽂学欣赏。
试想“孔雀东南飞”,如果不跟着“五⾥⼀徘徊”,怎能理解个中淋漓反复的曲折情节,怎能品味诗中主⾓死后合葬,有情⼈“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缠绵哀痛?李敖读书⽅法的第⼆个重点是眼到⼿到,“重点部分⽴即⽤⾊笔勾出,剪⼑剪下或⼑⽚割下。
这样⼦随看随动⼿,再把‘分⼫’下来的分类处理。
这样⼀来,这本书,就跑不掉了。
它永远为你所⽤,并且拈之则来,不易忘记。
李敖励志经典语录大全

李敖励志经典语录大全李敖先生因其文笔犀利,而给人留下深刻的经典励志语录。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李敖励志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李敖励志经典语录1) 真正的好人,必须是大智大仁大勇的、狂狷的、特立独行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的、“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
2)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是后台老板。
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行之。
3) 年轻就是要不信邪,拒绝心灵软骨病;年轻就要有情趣,拒绝乏味毁自己;年轻就要拼实力,拒绝浮夸不成事!4)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无乐也;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一,一乐也。
5) 在环境的极限下,我们少做一分懦夫,我们就该多充一分勇士;能表白一下真我,就少戴一次假面。
如果我们能高飞,我们希望飞得像只多谋的九头鸟;如果我们与覆巢同下,我们希望不是一个太狼狈的坏蛋;如果我们在釜底,我们希望不做俎肉,而是一条活生生的游魂!6) 被狗咬到,狗要反省;被疯狗咬到,人要反省;疯狗咬到疯子,双方一起反省。
7) 愚蠢的事都不是傻瓜做的,而是聪明人所为。
8) 在众香国、在女儿岛、在人鱼出没的海洋,到处充满了阴柔和平的气氛,世界从此没有战争,只留下无人追逐的美丽,伴着空谷的幽兰和荒原的玫瑰,在秋风的吹拂里同声叹息。
9) 承认了人生必须选择又承认了人生那么短暂,自会学着承认对那些落选的,不必再花生命去表现沾恋与矛盾。
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
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并且影响自己已选的角色。
10) 真正第一流的强者,他一定不管造次与颠沛、荣枯与浮沉,永远保持他的本色,以本色示人,以本色战斗。
李敖励志经典名言语录1) 别人都骂TA是王八蛋,可我有一个本领,我能证明TA是个王八蛋。
2) 人间的关系只是三种:一、他跟你骂我;二、你跟我骂他;三、我跟他骂你。
3) 高人只对自己负责,反倒不对他所拯救的群众负责。
李敖: 一生书写快意恩仇

李敖:一生书写快意恩仇作者:李敖来源:《海外星云》 2018年第7期3 月18 日上午,中国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李敖在台北“荣总”医院去世,享年83 岁。
李敖2015 年7 月诊断出脑癌后,之后开始接受放射性治疗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急性肺炎病危,他甚至有一封公开亲笔信,希望“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
虽然在使用标靶药物治疗后,病情一度稳定好转,但因过后病况恶化,仍不幸去世,各方好友也纷纷表示哀痛。
李敖的一生,是抗拒虚伪,抗拒世俗规矩的一生,也是蕴椟古今,胸怀大义的一生。
在奋笔提书著作等身的同时,李敖留给世间的,还有他那非典型的行事风格和许多真性情的快意恩仇。
快意一生写恩仇1935 年4 月,李敖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
李敖出生之时,中国东北已在日本军控制之下,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也成立了三年多。
为了不做亡国奴,李敖一家迁居北平。
1949 年后,李敖全家赴中国台湾,定居台中。
李敖笔翰如流,文采斐然,写有许多针砭时弊、以文醒人的文章,但亦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查禁。
在两次牢狱之灾之后,李敖依然是初心不改,奋笔提书书写快意恩仇。
在20 世纪60 年代,李敖曾是“全盘西化”的旗手,鼓吹要吸收西方的优点,就避免不了西方的梅毒,掀起了激烈的辩论。
但骨子里他研究国学很深,用力之勤,别有洞见,写出《要把金针度与人》的作品,详细介绍中华古籍,功力深厚。
2005 年9 月,李敖曾经访问中国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高校发表“神州文化之旅”系列演讲。
在演讲中,李敖描述自己在离开56 年之后回到上海的感受:“对我而言,我才知道国家的富强是多么的重要。
”李敖说,“今天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字、中国精神都留下来了,我希望我和大家一起文采风流。
”他勉励复旦学子,希望大家“不但要从复旦出来,还要超过复旦,这样子由于你们的光芒四射,对你们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回馈。
”最后,在次日的记者会上,李敖总结了自己的神州文化之旅,表示自己此番是“带着眼睛来,来看祖国的进步”。
李敖谈读书秘诀:我看书为什么很少忘?因为心狠手辣!

李敖谈读书秘诀:我看书为什么很少忘?因为心狠手辣!1我的本领有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
书,大家都会看,可是这里面的巧妙各有不同。
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Coleridge讲看书有4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的时候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几乎原样吐出来,当然有点荒腔走板,可是基本上能够消化吸收;第二种是沙漏型,过去用沙漏计算时间,沙子倒转过来会全部漏光,换句话说,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是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
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
非常明显,我李敖就是大宝石型。
为什么我这么自负?我四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香港报上说:“李敖很可能是50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而又最有文采的人。
”我认为这句话说得不错。
为什么我李敖读了这么多书,并且有这么多时间来读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坐牢,一年一年这样坐牢,在牢里绝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过的,什么事都没有,整天看书。
所以坐牢奠定了我看书比别人多的基础。
我常常说,如果一个人看过有我李敖看过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书,他就变成书呆子了。
什么原因啊?读书不化。
无书不读固然很好,可是如果你没有很好的头脑,看这么多书是一种浪费。
2我坐牢的时候,到了夜里,灯光暗淡得不得了,屋顶上一个孤灯照着你,这个灯还是你不能控制的,因为屋顶很高,你够不着它。
在这种灯光下怎么看书呢?想办法啊。
那时候我们买的奶粉不是铁罐装的,而是银纸包的,我就把这些银纸铺平,贴在墙壁上,这样可以折射一部分灯光,增强头顶上的灯光效果。
我不能够凿壁偷光,但能想出办法使日光灯的光线稍微强一点点。
可是看了这么多书,如果你不能够驾驭它们,看多了只是累赘,会变成什么呢?大沙漏。
看多少流失多少,不能够把它们保存下来。
整个循环就是一个沙漏。
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读书方法不好。
读书完全凭记忆力是不行的,因为记忆会慢慢淡化。
李敖:做一个快乐的失败者

李敖:做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李敖,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是他的言行还是他的观点,都让人颇有些无法接受。
然而,对于我而言,李敖是一个快乐的失败者。
他可能在社会上被贴上了种种标签,但他却从未在他的失败中迷失自己,也从未放弃对快乐的追求。
李敖在文坛上的失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他的作品往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被批评者痛斥为低俗、恶俗,甚至是有损社会风气。
然而,李敖并没有因为这些批评而改变他的创作风格,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并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因为他知道,失败并不代表一切,只要坚持自我,快乐就会随之而来。
李敖的快乐源于他的自由人格。
他毫不在意别人对他的指责和批评,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毫不羞愧地践行着自己的信仰。
他享受着自由的创作过程,不受任何外界的束缚和压力,让自己追求内心真实的快乐。
他相信快乐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
只有保持内心的坦然和真实,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李敖的快乐也源自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他从未将失败视为生活的终点,而是把它看作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他深知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经历更多的失败和挫折。
在李敖的世界里,失败并不意味着彻底的绝望,而是一次次的重新起航和再次尝试。
他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调整自己的步伐,为下一次的尝试做好准备。
他知道,只要心怀快乐,精神上的失败并不能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李敖的快乐也来自他与他人的关系。
他并不计较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不为他人的成功而嫉妒。
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来源。
他愿意与别人分享他的快乐,也欣然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
他知道,单打独斗很难取得真正的快乐,而与他人携手并进,共同追求梦想,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
在李敖的世界里,快乐并不等同于成功。
他从未为了实现所谓的成功而放弃自己的快乐。
他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欢愉,追求真正的幸福。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巴金、李敖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巴金、李敖李敖:只剩下一个“俗”字浙江学者傅国涌李敖的大陆行给寂寞的媒体带来了一点小小的浪花,自他确定行程之日起,与他有关的消息,便注定要连篇累牍地占据大江南北各大报纸的版面。
李敖此人以其为人的狂妄,为文的张扬和跋扈,打造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天皇老子不如他的“孙悟空”形象。
他作玩世不恭、天马行空状,回答记者提问,总是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其实他骨子里乃是极致的媚俗,我不想说李敖是庸俗的,因为他70岁的人生已经证明他并不平庸,而是精明到家,但毫无疑问李敖是俗气的,他是一个彻底的世俗中人,一个始终没有摆脱低级趣味的人,他好财、好色,对名利很在意,整天在碌碌红尘中打滚,几乎没有时间从世俗的污泥浊水中抬起头来仰望星空。
他表演欲极强,时不时地想着要惊世骇俗,事实上只是典型的媚俗而已。
他自称此行是“猛龙过江之旅”,反复强调要与连战、宋楚瑜乃至克林顿等比赛演讲水平,扬言要让连、宋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演讲”。
为此他在临行前闭门攻读,作精心的准备,书单中包括领导人的讲话在内。
他自比法国18世纪的启蒙巨人伏尔泰,说伏尔泰80岁才回到故乡巴黎,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
他宣称要“给中国一个指向”。
无论他在北大、清华、复旦的舞台上如何表演,都掩盖不住他的一身俗气。
李敖从二十几岁起反对中国台湾当局,以前他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自称“左派知识分子”,不过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喜欢将自己定位为“大陆型的知识分子”,并声称向往于埋骨昆仑之巅,一再表示对中国台湾这个小岛不屑一顾,“中国台湾对我而言太小了。
”2000年,在海峡彼岸,他以新党候选人身份披挂上阵,选举就是“出卖中国台湾,买回大陆”。
但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个大陆型知识分子的影子,长期以来,面对中国台湾岛以外的土地上的不幸,他只有沉默。
他是真正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玩世的背后恰是他的老于世故。
同样,李敖的自恋也无非是要隐藏他内心的空虚、苍白和自卑,实际上他是一个没有几分自信的人,所以只能通过无比夸张、张狂的语气,似乎蔑视一切,不屑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专访病中李敖:读书写作相伴,不会有孤寂
小编的话活跃于中国台湾文坛和政坛的“老顽童”、82岁的李敖,上月自曝罹患延脑恶性肿瘤,声称自己最多只能活3年。
日前,李敖老友江迅先生探访病中李敖——除行动略微不便,嬉笑怒骂,风采依旧。
读书写作相伴,不会有孤寂江迅1 “我没有洁癖,但我家里很整齐。
”其实,“最多活3年”的论断,不是医生作出的,而只是他的一种自我“判断”,是“顽童”用以“唬人的极端数字。
那天晚上七时半,我们带着水果和他爱吃的奶糖,相约去台北仁爱路他的寓所。
门铃响了,他倚靠行李拖车,一步一步缓缓走来开门。
乍一见,他脸色红润,却胖多了。
他话音依然洪亮,浑身中气十足,谁都不信他是在病中。
两个小时的探访,他丝毫不见疲累。
我们进屋,他还没用完晚餐,写字桌上放着半碗稀饭和一小碗清淡的豆腐。
桌上的保健药有十多种。
他自称“我没有洁癖,但我家里很整齐”。
“你的腿怎么啦?是什么病令你‘只活三年’?”我问。
他笑了,说:“本来我特别喜欢每天在外面走走,去年我感觉左腿行动不便,原以为是肌力减弱,就去医院检查,查出来脑部长了恶性肿瘤,压到了我指挥腿的神经,所以我左腿没什么力气。
”“据说,医生都没这么说你只能活三年。
听陈文茜和你的助手都说是良性的啊?”我说。
“医生说的比较保守。
肿瘤长在脑子里就是恶性的!长在脑子里多可
怕,脑部结构这么复杂。
我是怪人生怪病。
我去台大医学院,他们就说我这个病罕见,过去只有年轻人的病例,我年纪这么大开刀很危险。
所以我就做电疗,总共要做28次电疗,配合28粒标靶药物治疗,疗程到3月。
主要是还有点影响吞咽,这很容易吃饭呛,呛得严重就会窒息了。
”2 “我最大的快乐,还是写作和读书的快乐。
”这些日子来,李敖每天半夜3点就起来开工写作了,早上六点钟再睡一下,用他的话说,是“起居无常”。
他说:“晚上一困就睡,但肯定半夜3点就起来工作了。
有时候晚上10点、12点睡,有的时候夜里2点,总之睡得很少。
就觉得死了以后就有充足的时间睡了,现在不急。
40年前我在台湾坐牢,40岁生日的时候正好我在牢里,一个人坐在地板上,也没有朋友,就一个人坐在小房间里。
坐过牢你才知道,空间多么小,时间多么长。
我经历的那些忧患,使我变得不宽宏了。
”快意恩仇的李敖,依然嬉笑怒骂,有血有肉。
他坦承自己对别人不宽容。
他说:“齐桓公重用管仲。
管仲有天要死了,齐桓公就去看他,问他,你告诉我,你的接班人是谁,管仲讲张三讲李四,就是不讲他的好朋友鲍叔牙。
齐桓公觉得奇怪。
他跟我李敖一样,不能搞政治,看到人家缺点,一辈子不忘记。
这怎么搞政治,只能搞历史,搞政治不行,因为他永远不原谅你。
你对我不起,我就恨你一辈子。
蒋介石死了,我写了7本书骂他。
他妈的敢关押老子,我35岁坐牢,当然恨他。
后来我看《蒋
介石日记》,又找到了新的骂他的证据,他把孙科强行弄回重庆,让自己儿子当行政院院长。
我就是这样,度量不够宽宏,环境压我,我心灵受伤。
我能健康长寿,就可以继续祸害别人,这个别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生的死的,都会带给我快乐,那口舌之快,让别人难堪,只是快乐的一种,我最大的快乐,还是写作和读书的快乐。
过去没想到这些。
苏东坡66岁死掉了,司马光也66岁死的,王安石67岁死掉了,他们没有经历老年这一坎就死掉了,我活到80开外,老人病就出来了。
”3 “因为学问太大了,所以没有重复的话。
”我笑说:“从你身上看不出说话啰嗦重复这类老人病啊?”他接过话题:“因为学问太大了,所以没有重复的话。
一般老年人就会啰嗦。
我第一次坐牢被放出来,他们关了我一年。
我跟他们说不要难过,英国有个国王叫乔治一世,他是德国过继过去的,所以到死了讲的是德文。
我的身体都已经捐出去了,捐给了台大医院,全部大体都捐了。
我的思想先进得不得了。
可是后来我后悔了,摄护腺开刀,那硬件变小了。
所以我捐了遗体以后,到时人家解剖的时候一看,李大师怎么这个硬件这么小,因此我就后悔了。
我认识台湾摄护腺权威,他说我死了之后打一针,打了之后会变大。
徐志摩有一首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当年我离开立法院时,改写了这首诗给记者,我说:‘重重的我走了,正如我重重的来,我挥一
挥衣袖,带走了全部云彩’。
我这个人很喜欢开玩笑。
”4 “李敖大全集或许是人类最厚的纸本书。
”“看你脸色红润,只是胖了,是吃得?”我问。
“我吃药吃得,类固醇,吃了之后胃口极好,但其实吃什么都没味道。
我现在整个生活日程乱了。
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访问我,他们就发消息说我不久人世。
因为‘不久人世’,所以我就天天大吃大喝,突然胖起来,但我还是没有超过70公斤,因为我平时保养得很好,所以胖一点也没关系。
现在早晚都吃。
酸奶不能吃。
”“‘不久人世’?哈哈,所以你要抓紧完成《李敖大全集》的编撰,现在有40本了。
”我说着,指了指客厅正面靠墻那一溜整齐排列的全集。
李敖说:“我的全集已经出了40本,那是60岁时出版的。
另有42册,在校对、印刷中。
还有3册撰写中,集中探讨中国文化与近代史,包括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模式,为何会有过年、中医等,要把中国人的思考毛病揪出来;要探讨近代中国为何能变强国,要重新定位中文,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中文,火星文很烂。
我就要在3年内完成我的《李敖大全集》,85本。
我要一年出一本,3年后我要是还没死,就一年再出一本,活到86岁就86本,出给你看,不是说着玩的。
这套大全集或许是人类最厚的纸本书,毕竟大英百科全书10年前已不出纸本书了。
”5 自述“三大优点”坐过两次牢,被禁过96本书。
李敖,还是那样狂放不羁,活力四射。
他说他这一生有三大优点,其一:人格伟大。
他说:“我最伟大的是我的
人格,这一辈子什么党派也不加入,都不买帐。
那年我在北京大学讲演,那一次我扬眉吐气啊,人家问你个知识分子怎么这么跩这么神气,我就是这么神气。
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最不容易。
中国的荀子有句话说,‘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翻成白话:有了它,不算什么;没有它,什么都跟你算。
我人格最伟大,别人不了解这一点,我混了这么多年,跟别人不和。
我常常自己对自己说,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你的立德呢?我就是独来独往。
独来独往跟我狡猾有关系。
为什么我能住这个房子?因为我有钱就饿不死我嘛。
否则他就钳制你,你就投降了,没饭吃了。
”他说,到他这个年龄,别人记得多少就是多少了,“孔子说,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顺,所谓耳顺,就是别人怎么骂,你都可以听不到,而我这把年纪,更可以不在乎,不在乎别人如何评论你,但唯有作品依然重要,以前我写来写去还是我自己,但现在我写的东西已超过我过去的自己”。
“这是你第二大优点?”我问。
他说:“第二点就是我文章写得好,我的文章里面充满偏见,但我的文笔非常好,中文技巧非常好。
中文玩不过我的。
像鲁迅的书就不用读了,他的文章是最烂的了,受日本人影响,受文言文影响,但中国大陆要捧他。
在大陆,毛主席文章写得好,写政论写得真不错。
别人的,我都不看,因为都不好。
”他说到自己第三个优点时,笑了:“我是个快乐的人,没有那种忧愁,像屈原,行进在河边,要跳河,我没有。
你
看我这种表现,假如我死的话,绝对很快乐地死掉,绝对没有什么忧愁啊悲哀啊离情啊,我会很高兴地死掉,生死安乐论。
我死的时候一定是高高兴兴死的。
我是一个积极的、奋斗的、快乐的人。
”作者的话灵魂在高处的人,不会有孤寂情感丰富欣赏女性的李敖,最欣赏的男人有三个。
早些年,他那套阳明山寓所兼书房还没卖掉时,我常去那。
印象中,书房里摆放的照片有三张“老男人”最为醒目: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和拳王阿里。
李敖独自住在这个远离台北市中心的家,读书,写作。
每周末,他就回仁爱路的家,或者他儿子李戡回到这儿陪伴他,在厚而松软的地毯上过夜。
如今,这套寓所兼书房卖了,他病了后,敦化南路的书房也去得少了。
在仁爱路寓所,夫人在,他不会感到孤寂。
还记得,有一次在阳明山寓所,我问李敖,独自住在这里,不感到寂寞吗?他笑着摆手,一点都不感到寂寞。
他指着大玻璃窗外正爬行的蜘蛛说:“你看到了吧,它陪伴我好几个月了,台风猛刮,太阳酷晒,它都不离不弃,在窗外织网捕虫。
”
果然,走近蜘蛛,它也急匆匆向你靠拢。
寂寞是石床孤坐,是霜重叶寒,是高楼望断拍遍栏杆。
喜欢独居的李敖82岁了,每天依然活得充实。
看他写字桌上,那堆材料那支笔,你就知道他闲不下来。
灵魂在高处的人,不会有漫长而恒远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