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强基础专题十五:物理学史及研究方法(解析版)

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强基础专题十五:物理学史及研究方法(解析版)
2020年高三二轮复习强基础专题十五:物理学史及研究方法(解析版)

强基础专题十五:物理学史及研究方法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出了右手定则

B.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C.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库仑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到真空中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的叙述中,符合历史的说法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验证

C. 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D.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B.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微元法

C.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D. 牛顿在伽利略等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4.在物理学发展上许许多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

B. 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 卡尔最先把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方法相结合,否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第谷用了20年时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设计的斜面实验巧妙地借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通过实验现象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结论。

B. 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 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在精确的计算分析后得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 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

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具有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 直流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均可用安培定则判断

C.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十分相似,受此启发,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D. 洛伦兹力方向可用左手定则判断,此时四指指向与电荷运动方向一致

7.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

C. 卡文迪许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得出了库仑定律

8.物理学家通过艰苦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的物理规律,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

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

D.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9.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牛顿建立了惯性定律

B.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加数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D.德国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冥王星

10.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牛顿运动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B. 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将可靠的事实和科学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反映自然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C. 将一个铁球放在墙角处直接判断两个接触面处的形变比较困难,若在两个接触面处加放海绵垫,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来判断就比较容易,这里采用的是转化和控制变量的方法

D. 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就是基本单位

11.下科学家与相关事实对应正确的有

A. 贝克勒尔证明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

B. 爱因斯坦研究氢原子光谱实验提出原子能级跃迁假说;

C.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之后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D. J.J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12.从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各种零件都和物理学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学对人类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提出质疑的是牛顿

B. 法拉第最先发现电流能够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

C. 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D. 库仑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直观地用电场线描绘电场

13.1766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证实了带电金属空腔不仅对位于空腔内部的电荷没有静电力的作用,而且空腔内部也不带电。他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猜想两个点电荷(电荷量保持不变)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85年法国的库仑通过实验证实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营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0

B. 普里斯特利的猜想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C. 库仑定律的公式适用于直接求解任何两个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

D. 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4.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B. 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的概念,而且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像

C. 卡文迪许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D. 法拉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15.以下图片来源于教材,与它们相关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牛顿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将斜面倾角推近900的方法,论证了自由落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启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改变了人类对物体运动的认识。

B. 乙图,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库仑扭秤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获得了“测量地球质量的人”的美誉。

C. 丙图,“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爱因斯坦为此提出了光子说理论,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认识到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征。爱因斯坦被称为“量子之父”。

D. 丁图,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能使核裂变反应连续的进行,核能持续的释放,这称为链式反应。

1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B. 法拉第最早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从而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

C. 爱因斯坦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 法国学者库仑最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卡文迪许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B. 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最早得到了元电荷e的数值

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并用月一地检验证实了该定律的正确性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电容,加速度

C. 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 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19.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维持物体的速度

B.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C. 牛顿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D. 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微观世界

20.在研究各类物理问题时,有许多物理思想方法,下列有关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 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

C. 电学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

D.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Δt趋近于0时,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2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B.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 牛顿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D. 胡克认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22.引力波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奇特预言之一,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引力波的研究中有决定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对于引力波概念的提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理解:麦克斯韦认为,电荷周围有电场,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磁波;爱因斯坦认为,物体周围存在引力场,当物体加速运动时,会辐射出引力波。爱因斯坦的观点的提出,采取了哪种研究方法

A. 控制变量法

B. 对比法

C. 类比法

D. 观察法

23.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和物理量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一个等势面内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方法是总结归纳法。

B. 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通过图像我们便可知道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分析法。

C.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Kg、m、s、A、K、mol、cd

D. 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N,利用公式可知力的单位也可用kg·m2/s表示。

24.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演

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说

B. 查理得出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C.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 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25.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首发

A. 康普顿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吴有训测试了多种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

B. 汤姆逊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的阴极射线具有相同的比荷,这种粒子后来被称为电子;

C. 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一起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D. 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通过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发现重核裂变。

答案解析

1.D

【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但右手定则是安培力总结的,A 错;卡文迪许通过试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错;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错;库仑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库伦定律,D正确

2.A

【解析】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正确;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故B错误;

C.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C错误;

D.伽利略最早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D错误;

3.A

【解析】A项:在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A正确;

B项: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B错误;

C项: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故C错误;

D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故D错误。故应选:A。

4.B

【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选项A错误;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选项B正确;伽利略最先把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方法相结合,否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选项C错误;开普勒结合第谷用了20年时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B.

5.D

【解析】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巧妙的利用斜面实验来冲淡重力影响使得时间更容易测量,最后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故A错误;牛顿第二、第三定律都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选项B错误;第谷通过多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

可靠的数据,开普勒在精确的计算分析第谷的观测数据后得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选项C错误;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而且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也适用,选项D正确;故选D。

6.D

【解析】奥斯特通过通电导线对小磁针的作用,说明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系,A正确;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都是通过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的,B正确;安培通过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场的关系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正确;洛伦兹力的方向是利用左手定则判断的,其中四指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D错误.

7.D

【解析】试题伽利略通过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即开普勒三定律,B错误;牛顿总结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C错误;库伦提出了库仑定律,D正确

8.B

【解析】试题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选项A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选项B正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方向的方法,选项C错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选项D错误;故选B.

9.D

【解析】A. 牛顿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选项A正确;

B.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B正确;

C.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加数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选项C正确;

D. 1846年9月23日晚,德国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被后人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不是冥王星,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10.B

【解析】A、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推论得出来的,故A错误。B、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是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合理外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种将可靠的事实和科学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反映自然规律,开创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故B 正确。

C、放上海绵垫便于观察墙角处铁球的受力情况,是采用了替代放大的方法,故C错误。

D、力、长度和时间是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牛顿、米和秒,但牛顿不是物理学的基本单位,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它们分别是千克、米和秒,故D错误。

故选:B

11.CD

【解析】A.密立根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不是贝克勒耳,故A错误;

B.玻尔研究氢原子光谱实验提出原子能级跃迁假说,故B错误;

C.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之后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C正确;D.J.J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了电子,故D正确。

12.C

【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A、第一个对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质疑的科学家

是伽利略。故A错误;

B、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能够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能量子。故C正确。

D、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直观地用电场线描绘电场。故D错误;

13.C

【解析】金属导体在点电荷附近,出现静电感应现象,导致电荷重新分布.因此在金属导体内部出现感应电荷的电场,正好与点电荷的电场叠加,只有叠加后电场为零时,电荷才不会移动;明确库仑实验的原理.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表明,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带电金属空腔内部的电场处处为0,故A正确;

B.普里斯特利联想到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故运用了“类比”的思维方法,故B正确;

C.库仑定律的公式适用于求解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不能直接求解任何两个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选项C错误;

D.库仑利用扭秤装置验证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4.AB

【解析】A.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的,故A项正确;

B.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用电场线形象直观地描绘了场的清晰图象,故B项正确;

CD.库仑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

定律,故CD项错误。

15.D

【解析】A.甲图,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将斜面倾角推近90°的方法,论证了自由落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启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改变了人类对物体运动的认识,选项A错误;

B.乙图,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获得了“测量地球质量的人”的美誉,选项B错误;

C.丙图,“光电效应”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爱因斯坦为此提出了光子说理论,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认识到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征。普拉克在对黑体辐射的研究中,首先提出“能量子”的概念,他被称为“量子之父”.选项C错误;

D.丁图,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能使核裂变反应连续的进行,核能持续的释放,这称为链式反应,选项D正确;故选D。

16.C

【解析】玻尔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选项A错误;奥斯特最早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从而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选项B错误;爱因斯坦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C正确;法拉第最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库伦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C.

17.B

【解析】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伦通过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选项A错误;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最早得到了元电荷e的数值,选项B正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C错误;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选项D错误;故选B.

18.D

【解析】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电场强度,电容,加速度。公式中a与F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错误。C、库仑用扭秤实验最早得出库仑定律,密立根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故C错误。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放射出一个电子,原子序数增加1,故D正确。故选D。

19.B

【解析】牛顿认为力的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得出的,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故B正确;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故C错误;量子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进入了微观世界,故D错误。故选B。

20.C

【解析】A.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错误;

B.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故B错误;

C.电学中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

D.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Δt趋近于0时,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故D错误。

21.A

【解析】A、法拉第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故A正确;B、伽利略用数学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的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而不是直接用实验验证这个结论。故B错误。C、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C错误;D、胡克认为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

A.

22.C

【解析】爱因斯坦根据麦克斯韦的观点:电荷周围有电场,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磁波,提出了物体周围存在引力波,当物体加速运动时,会辐射出引力波的观点,采用了类比法,C正确。

23.BC

【解析】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法,不是归纳法,故A不正确。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象法,故B正确。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Kg、m、s、A、K、mol、cd,选项C正确;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N,利用公式F=ma,得1N=1kg?m/s2,可知力的单位也可用kg·m/s2表示,选项D错误。故选BC.

24.D

【解析】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科学研究的方法属于科学假说。故A错误。查理得出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运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B错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原子结构与行星绕太阳运行模型相似,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采用类比法。故C错误。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故D正确。

25.ABD

【解析】A、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该效应表明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康普顿的学生中国物理学家吴有训测试了多种物质对X 射线的散射,证实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故A正确;

B、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这种粒子后来被称为电子,但是电荷量是后来有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故B正

确;

C、因为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规律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故C 错误;

D. 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通过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发现重核裂变,故选项D正确。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4)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系列(4) 三角函数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高考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正确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2.掌握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即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及倍角公式) 3.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4.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画出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线、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Y=Asin(ωχ+φ)的简图、理解A 、ω、 的物理意义。 5. 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 arccosx arctanx 表示角。 三、热点分析 1.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变换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本章的内容的考查有逐步加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上有所加强. 2.对本章内容一般以选择、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且难度不大,从1993年至2002年考查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四类问题(1)与三角函数单调性有关的问题;(2)与三角函数图象有关的问题;(3)应用同角变换和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及化简和等式证明的问题;(4)与周期有关的问题。 3.基本的解题规律为:观察差异(或角,或函数,或运算),寻找联系(借助于熟知的公式、方法或技巧),分析综合(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实现转化.解题规律:在三角函数求值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一般是运用基本公式,将未知角变换为已知角求解;在最值问题和周期问题中,解题思路是合理运用基本公式将表达式转化为由一个三角函数表达的形式求解. 4.立足课本、抓好基础.从前面叙述可知,我们已经看到近几年高考已逐步抛弃了对复杂三角变换和特殊技巧的考查,而重点转移到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上来,所以在复习中首先要打好基础.在考查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同时,也直接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变换,可见高考在降低对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要求下,加强了对三角函数性质和图象的考查力度. 四、复习建议 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任意角的概念 任意角的三角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计算与化简 证明恒等式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和角公式 倍角公式 差角公式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角度制与弧度应用 应用 应用 应用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作者:转载点击: 2002次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月底四月底 (二)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三)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

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 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 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 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高三数学文科第二轮专题复习

大田职专11级1—5班数学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模块 1、如图,四边形ABCD 与''ABB A 都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点E 是A A '的中点,'A A ⊥平面ABCD .。(I )计算:多面体A 'B 'BAC 的体积; (II )求证:C A '//平面BDE ; (Ⅲ) 求证:平面AC A '⊥平面BDE . 2、如图,已知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DC ,ο45=∠ABC ,1DC =, 2=AB ,⊥PA 平面ABCD ,1=PA . (Ⅰ)求证://AB 平面PCD ; (Ⅱ)求证:⊥BC 平面PAC ; (Ⅲ)若M 是PC 的中点,求三棱锥M ACD -的体积. 3、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平面BCD ,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直角三角形,图中尺寸单位为cm 。(I )在正视图右边的网格内,按网格尺寸和画三视图的要求,画出三棱锥的侧(左)视图;(II )证明:CD ⊥平面ABD ;(III )按照图中给出的尺寸,求三棱锥A —BC D 的侧面积。 B ' ? D C A ' B A E M C A P

5、(11-3泉质) 6、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ABC ∠=?,点M 是棱PC 的中点,N 是棱PB 的中点,PA ⊥平面ABCD ,AC 、BD 交于点O 。 (1)求证:平面OMN//平面PAD ; (2)若DM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求三棱锥 P —BCD 的体积。

8、 9、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F 为棱BB 1的中点,M 为线段AC 1的中点. 求证:(Ⅰ)直线MF ∥平面ABCD ; (Ⅱ)平面AFC 1⊥平面ACC 1A 1. A B C D 1 A 1 B 1 C 1 D M F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完整word版)2018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宾阳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备课组第二轮复习计划 为使二轮复习有序进行,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卓有成效并最终赢得胜利,在校、年级领导指导下,结合年级2018届高考备考整体方案的基础上,经数学基组研究,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成员: 韦胜华(基组长)、黎锦勇、文育球、韦振、施平凡、候微、张善军、蓝文斌、陈卫庆、黄凤宾、李雪凤、韦衍凤、梁建祥、卢焕荣、黄恩端、林祟标。 本届高三学生由于高一、高二赶课较快,训练量较少,所以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的五大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都较差,处理常规问题的通解通法未能落实到位,常见的数学思想还未形成。 二、努力目标及指导思想: 1、承上启下,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应用。 2、强化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各个击破,综合提高。 三、时间安排:2018年1月下旬至4月中旬。 四、方法与措施: (一)重视《考试大纲》(以2018年为准)与《考试说明》(参照2017年的考试说明)的学习,这两本书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回答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 (二)重视课本的示范作用,虽然2018年高考是全新的命题模式,但教材的示范作用绝不能低估。 (三)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题的主体。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复习,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注重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注重数学新题型的练习。以高考试题为代表,构建新题型。 宾阳中学2018届高三理科数学备课组第二轮复习计划第1页(共2页)

高三生物专题训练

2006届木格高中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测试 2006.04.05 考号:姓名: 1.用正常的黄瓜雌花验证生长素的作用,某同学设计的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做如下处理:①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号花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A.①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②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2.为了考察影响腹足类动物在泥质海滩潮间分布的最低限的因素,需要将其迁移到较低的海滩。设计迁移实验时的对照组应该是:①迁移到较低海滩的腹足类动物②较低海滩的所有软体动物③没有经过迁移,留在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④按同样方法选取保管并放回原地的腹足类动物 A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液 B.无染色体形成 C.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D.显微镜倍率不够 4.向含有DNA 的浓度较高的氯化钠溶液中加人蒸馏水会使( ) A. DNA的溶解度下降 B. DNA 的溶解度上升 C.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 D. DNA和蛋白质充分溶解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颜色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人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C.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4条色素带,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6.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7.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人大白鼠的皮下,该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的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胰腺组织)除去,该大白鼠立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 生物作为高考理科综合中的一门学科,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用生物学知识来说,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需要强化的,因为总有些不可避免会遗忘,所以在考前的突击,是有很好效果的。 生物学科的内容要求记忆的比较多,遗忘性也比较大。在复习时可以查找知识上的盲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并编织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点特别多又特别杂,主干的知识又非常重要,所以考生在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近几年来生物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等主干知识章节中,这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生物学科知识在高考中的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学科要求:“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考题目年年有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从试题来看,高考有些试题直接来源于教材。复习要回归教材,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扎实、准确、熟练,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基础知识学好了,复习时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所以考生在读书时应特别注意教材中对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描述。在考试时用准确的生物

学术语回答描述,最好能够做到用教材的描述答题——“知识回归考纲、描述回归教材”。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能独立完成生物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现在的高考,与以前的高考不同,以前的高考记忆的内容多,而现在的高考题却是以知识的运用为主,因此,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死记硬背是肯定行不通的,要进行适度训练。通过训练,可以检查知识的漏洞,检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学会一些解题技巧。通过训练,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同样,通过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适度训练有必要,但一定要记住: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有害无益。在平时应适度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生物实验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分值也越来越大。生物考试成绩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得分率相差较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试题

数学思想三(等价转化) 1.设M={y|y=x+1, x ∈R}, N={ y|y=x 2+1, x ∈R},则集合M ∩N 等于 ( ) A.{(0,1),(1,2)} B.{x|x ≥1} C.{y|y ∈R} D.{0,1} 2.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它们的面积分别为M,N,Q ,则体积为 ( ) A.32MNQ B.42MNQ C.62MNQ D.8 2MNQ 3.若3sin 2 +2sin 2 =2sin ,则y= sin 2 +sin 2 的最大值为 ( ) A. 21 B.32 C.94 D.9 2 4.对一切实数x ∈R ,不等式x 4+(a-1)x 2+1≥0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 围为 ( ) A.a ≥-1 B.a ≥0 C.a ≤3 D.a ≤1 5.(1-x 3)(1+x)10的展开式中,x 5的系数是 ( ) A.-297 B.-252 C.297 D.207 6.方程|2|)1(3)1(32 ++=-+-y x y x 表示的曲线是 (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7.AB 是抛物线y=x 2的一条弦,若AB 的中点到x 轴的距离为1,则弦AB 长度的最大值 ( ) A. 45 B.2 5 C.2 D.4 8.马路上有编号为1,2,3,4,5,6,7,8,9的9只路灯,为节约用电,可以把其中的3只路灯关掉,但不能同时关掉相邻的2只或3只,也不能关掉两端的路灯,则满足条件的关灯方法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 9.正三棱锥A BCD 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2a ,过B 点作与侧棱AC,AD 都相交的截面BEF ,则截面⊿BE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10.已知方程x 2+mx+m+1=0的两个根为一个三角形两内角的正切值,则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等差数列{a n }的前项和为S n , a 1=6,若S 1,S 2,S 3,···S n ,···中S 8最大,问数列{a n -4}的前多少项之和最大?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 【主要知识点梳理】 【习题巩固】 1.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d、e共有的化学元素是C、 H、O、N B.f1、f2、f3……f n说明蛋白质的结构具 有多样性 C.①②⑤分别指:糖原、淀粉、蛋白质 D.③和④的单体是核苷酸

2.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B.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到50~65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方法不相同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3.关于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真核生物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上 B.与真核生物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内膜、外膜和基质,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均有叶绿体 4.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与其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面内质网上有酶的分布 B.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任何一层都是生物膜 C.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D.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糖脂和胆固醇等 5.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中合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膜 B.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要跨过0层生物膜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乙醇和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6.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温度只影响图中②和③过程的速率 B.吞噬细胞通过④过程吞噬病原体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① 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③ 7.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将成熟的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成临时切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橘黄色的颗粒;向新鲜豆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豆浆呈紫色;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呈现蓝色.上述实验现象证明梨汁、花生种子的子叶、豆浆和马铃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机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脂肪、淀粉 B.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质、淀粉D.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 8.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B.糖原、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有机物 C.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体内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共同的终产物 D.在豌豆根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9.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C、H、0;C、H、O、N;C、H、O、N、P B.葡萄糖、蛋白质、DNA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碱基 10.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D.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1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单体与多聚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