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证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梳理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地质: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2)人文: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台湾和福建等省都信奉妈祖。
(3)历史: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来侵略。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一诗句抒发了台湾同胞对大陆浓浓的思念。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内同胞。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是海峡丙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2、位置:(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跨越热带和北温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2)海陆位置:位于我的的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主体,以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 多个岛屿。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地形:山地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即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其主峰玉山(海拔 3952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山峰。
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
地势东高西低。
故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
2、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北回归线从台湾岛的中南部穿过。
受纬度影响,气温南高北低。
受地势影响,气温中间低,四周高(这是影响台湾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年平均气温约 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 2000mm 以上,每年 6-10 月常受台风侵袭。
3、河流:河流湍急短促,大多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水能丰富(受山地地形、面积狭窄、沿北回归线台湾省地形剖面图降水丰富的影响)。
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4、风景:日月潭(最大的湖泊)、野柳地质公园5、矿产: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状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色。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
4、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各种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三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7.4台湾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既是对香港澳门学习的延伸又为学习后续章节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教材内容所编排的三大内容: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充分体现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
因而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章节,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材料。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强的倾向,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感情色彩的地理内容,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
而经过了一年的地理学习也基本上具备了从地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活动环节,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读图分析的学习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事物之间联系性的把握还不够,结合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3.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特征。
4.列举出宝岛有哪些美称,并能解释其原因。
四,说教学方法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突破难点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直观教学法,结合情境体验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学习法,采用这种多元教学方法旨在提倡让学生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台湾的归属问题、台湾的概况(位置、地形、气候)、台湾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归纳台湾岛人口,气温,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原因五,说教学过程1、妙境导入、激发兴趣:为了创设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同学们,迷人的日月潭风景旖旎,那么你知道日月潭在我们国家哪个省份吗?那里除了日月潭还有那些吸引人的美景呢?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考点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一)位置与范围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2、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二)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为主。
台湾岛山地面积约占2/3,台湾山脉纵贯南北,主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①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②东高西低(东部山地,西部平原)2、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南部,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受地形因素影响,台湾岛气温由四周向中部降低,降水分布东多西少。
3、河流: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4、人口:集中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主要城市:台北【考点二】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之最”台湾的最高峰:玉山(3952米);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少数民族高山族台湾的美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森林、矿产和水资源丰富;亚洲天然植物园岛上森林面积广阔,一半以上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东方甜岛盛产甘蔗,自然条件: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海上米仓盛产稻米,自然条件:水热充足、土壤肥沃水果之乡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自然条件: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低悬殊,植物、水果资源丰富。
植物王国兰花之乡盛产兰花,自然条件:纬度较低、气候湿热温泉之岛温泉总数100多个,自然条件: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考点三】外向型经济1、经济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台湾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时间主要出口产品特征主导产业类型20世纪50年代初级产品原料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90年代普通工业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密集型产业年代以来,台湾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附加值越来越高;劳动力投入,越来越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4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与反思2022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教案观察台湾在祖国国土中的位置。
讨论搜集到的证据。
2.互动交:(1)展示台湾与祖国的位置和轮廓,进行解说。
(2)展示台湾的信仰和台湾人的祖籍:(3)展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约占2%,据考证,高山族是我国古代越人的一支,根在大陆浙江绍兴一带,其许多风俗习惯及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
长期以来,台湾和福建等省的人们都共同信奉妈祖。
总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血缘关系(3)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渊源3.纳整理——从不同的角度正式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4.定位置说范围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完成:请在图中圈出福建省、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钓鱼岛、赤尾屿、火烧岛、澎湖列岛。
展示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钓鱼岛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5.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离?以海轮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各约需多少小时?(2)探究:农产品的分布与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中东部山地面积广阔,降水丰富,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3)台湾有哪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西部平原——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四周浅海——石油、天然气、海盐等5.思维与归纳: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
(1)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
(2)为什么台湾有那么多的美称?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候图,分析自然环境与农业分布的关系。
(3)归纳展示:台湾山脉——铁、铜、锰等金属;5.合作交流与展示讨论:【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1课时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台湾省的概况、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来学习认识台湾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过程。
大量的史实资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明确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了解其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关系。
3.阅读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重点难点1.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丰富的资源、物产。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资源与工具(一)资源视频、图片、歌曲、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第2课时外向型经济第1课时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一、学习情境台湾省有美丽的日月潭、阿里山,台湾省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省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二、预习检查搜集有关台湾的史实材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台湾四面环海,是一个美丽的海岛,再加上多山的环境,加重了环境的复杂程度,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等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七、作业布置全部同学完成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沿海万里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中国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首先讲述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岛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每个方面的介绍都相当简练,而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
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台湾省地形图、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提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并尝试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去解释现实问题。
三、设计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搜集到的地理信息来理解文中的理论知识,如课前搜集资料,理解台湾与祖国的渊源,课堂上真正体会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台湾是祖国领土的证据:
1)台湾海峡平均水深仅60米,是由于陆地下沉形成的,海峡两岸联系从未间断。
(地缘关系)
2)台湾汉族占97%,祖籍多为福建省,通用闽南话。
(血缘关系)
3)台湾古称夷洲琉球,1624年被荷兰侵占;1661年郑成功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1895年起被日本侵占50年,1945年回归。
(历史关系)
4)台湾和福建共同信奉妈祖,随处可见妈祖庙,“前殿妈祖,后殿观音”。
(文化渊源)
2.地理环境
●地形、地势特点以及河流水文特征;
1)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2/3,则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2)地势东高西低,地表起伏较大;河流数量多,流程短,落差大,水能丰富。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台湾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它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加上东临太平洋,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所以季风气候显著。
除此,台湾还有少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所以,台湾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降水丰沛。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形成原因
台湾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因为台湾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另外,台湾易出现台风等气象灾害,因为台湾南部处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受来自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影响明显。
●台湾的美称、资源及其成因
水产王国:四面临海,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珊瑚王国:珊瑚一般形成于热带海区,受纬度因素影响,台湾盛产珊瑚
硫磺之乡:硫磺一般形成于火山口附近,而台湾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所以盛产硫磺;
东方甜岛:台湾处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盛产甘蔗;
海上米仓:台湾处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
水果之乡:受气候影响,亚热带、热带水果种类多,数量大;
森林宝库: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面积广阔;
东南盐库:西部沿海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地形平坦,利于晒盐●阶段经济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原因;
(1)台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教材70页):
20世纪50年代,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茶叶和樟脑等,当时发展的主
要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20世纪60至90年代,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和日用电子消费品,以出口
加工工业为主,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即
外向型经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出口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等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或原因:
①大力培养受过教育的劳动力;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国外资;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合作伙伴。
●台湾民族、居民、语言、人口及其分布
(1)汉族占97%,祖籍多为福建省,通用闽南话;
(2)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他们的主要节日是丰收节,每年七八月秋收季节,台湾原住居民身着民族服装,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感恩丰收。
(3)2010年台湾人口2300多万,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地区。
●台湾主要城市及其职能与分布
(1)台北是台湾的省会,也是最大的城市,也是台湾的政治、文化、交通、经济中心;高雄是其最大的海港,台南是最早的城市,新竹是台湾的科技城。
(2)台湾城市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因为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