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人教版八下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7.4《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3.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能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物产及经济特征。
(3)描述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简单了解影响台湾省人口分布的因素。
(4)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对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3)运用相关地图,学会描述台湾省相关地理要素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相关材料的学习,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台湾省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的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引入新课时,用歌曲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歌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正课进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奇的心理,设置了以随机“刮刮乐”为主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小结时,利用台湾各地理要素的关联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联系。
课件中设置了随机抽人小插件,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小组内组织组员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案新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标要求“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美丽富饶的宝岛”对应的课标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外向型经济”对应的课标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1.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通过绘制台湾岛简图,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经过图文转换,就会巩固所学的知识了。
■教学策略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乡愁》。
一、不可分割的神呈领土小时侯乡愁是一校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股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夕2b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台湾省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台湾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
3.准备台湾省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材分析《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人教版小学社会课程中的一部分。
该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内容,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掌握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领土的热爱与敬畏,增强对祖国统一的认同和归属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阶段一:导入通过教师介绍、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引入台湾省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与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台湾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阶段二:讲授1.地理位置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台湾省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2.自然地理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山川地貌、气候特点等。
3.人文历史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人文历史,包括台湾的原住民、汉族移民、台湾的文化等内容。
4.著名景点与特产教师向学生介绍台湾省的一些著名景点和特产,让学生对台湾省有更直观的了解。
阶段三: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著名景点等进行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展示给全班同学。
2.主题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台湾省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出相关的总结和归纳。
3.手工制作让学生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有关台湾省的模型或展板,来展示他们对台湾省的认识。
阶段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小组展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省的了解与感受,并且对台湾省有更深入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并且对台湾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主题阅读、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读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使学生认识到尽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3、通过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图、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物产分布图,让学生合作探究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台湾自然资源分布的原因。
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4、教学方法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片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
生更容易理解。
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研究。
4、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导语】:播放自制视频,视频内容涵盖台湾省的天然、人文景观。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营造轻松自然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师:精美的风景、欢快的舞蹈,诱人的美食,特别令人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国的崇高领土——台湾省,来细细咀嚼一下。
一、寻台湾之根不可分割的崇高领土)师提出问题:台湾省是唯一一个没有和祖国大陆统一的一个省,我们每位公民都应当谨记它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崇高领土,也有义务了解这些史料证据。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示范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和人口分布;2.学会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指图说出台湾省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人口、城市的分布;2.初步分析台湾省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3.通过史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初步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物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宝岛台湾;2.【知识解析】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资料卡片;3.【知识解析】野柳地质公园;4.【活动设计】读图认识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5.【知识解析】新竹科技园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所写的一首诗《乡愁》中的诗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生一起朗读这首抒情诗,体会其中的爱国爱家情感。
教师:诗中的“我”和“母亲”各自代表了谁?引申: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
在课堂引入环节,老师也可使用视频资源【课程引入】宝岛台湾,使学生对本课时有整体的感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台湾省的地形”“台湾岛人口的分布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设置:(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

《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省会等。
2. 使学生掌握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面积2. 台湾省的人口和省会3. 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4.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5.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基本概况、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 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情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 讲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介绍台湾省的面积、人口、省会等基本信息。
3. 分析台湾省的发展情况:讲解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4. 探讨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分析台湾与大陆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
5. 讲解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看有关台湾省的视频资料,增加对台湾省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台湾省的认识和看法。
3. 开展台湾省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台湾省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知识竞赛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知识竞赛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八、教学资源:1. 台湾省地图:用于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台湾省发展数据:用于支持教学内容的真实性。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拍摄的照片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知识点六:去台湾玩肯定少不了特产。那么你所知道的台湾特产有哪些呢?
舌尖上的台湾。展示台湾的美食图片,实体展示台湾特色水果,引出台湾的物产这个知识点,分析农产品、森林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不足之处主要包括时间把握不够精准,课堂开始略显紧张,使得开头歌曲图片情景创设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部分用词不够精准,“垂直分布差异”、“河湖”,多多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勇敢发言。
二、范围
气候
三、自然环境地形
河流
人口和城市分布
四、人文特征
五、板图设计
六、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导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泼型课堂。教师以导游角色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知识,用图片、歌曲、诗歌、文字描述等多种形式尽可能体现台湾气息;实物展示台湾水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情感升华,体现新课标理念。
(2)读图判断台湾省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提升读图获取信息的水平;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材料收集,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围、自然特征。
2.台湾省物产资源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引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学生通过填写台湾空白地图,找出北回归线、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找出濒临的海洋、海峡,明确台湾省的范围,并对台湾省的面积有直观了解,描述台湾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三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台湾的面积与人口及人口分布情况。
能举例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等,了解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位置、范围。
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台湾海峡)海峡两岸的人民有什么共同的愿望呢?(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新课学习(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海陆位置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的位置(1)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
(北临东海、东太平洋、南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基隆到福州:265千米、高雄到厦门:295千米)纬度位置(3)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拓展延伸:位置之火山、地震带上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跃。
2.范围视频:台湾省的范围归纳: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许多小岛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的范围找出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
3.面积、人口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2010年)4.人口分布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人口读图,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拓展延伸:民族视频:民族的构成绝大多数是汉族,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拓展延伸:城市台北:台湾省的省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高雄:台湾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
5.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州,明代始称台湾。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1624年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
历史关系:曾称夷州,明代始称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拓展延伸:郑成功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
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血缘关系: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
文化关系:视频: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地缘关系:视频:台湾与大陆原来是同一块陆地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的心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国的骨肉。
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课堂练习】1.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一诗中写到:“…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中的“海峡”是指(C)A. 琼州海峡B. 朝鲜海峡C. 台湾海峡D. 渤海海峡2.台湾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D)A.大西洋、琼州海峡B.太平洋、琼州海峡C.大西洋、台湾海峡D.太平洋、台湾海峡3.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B)A.台湾岛就是台湾省B.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附近许多小岛,如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C.台湾省西隔台湾海峡与浙江省相望D.台湾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4.下列材料,能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有(D)①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③从行政区划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④从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与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课堂小结】我们学了什么?(台湾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作业布置】1.说一说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请举例说一说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板书设计】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1课时)(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位置范围面积、人口人口分布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台湾的位置、范围、组成等一些自然情况,同时能用实例说明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宝岛。
举例说明台湾是一个富饶的宝岛。
会分析台湾的美丽富饶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及资料,分析台湾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它成为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觉台湾的美丽和富饶,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美丽富饶体现在哪里。
台湾的美丽富饶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台湾的美丽富饶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了解、视频感受、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出示图片)它的美丽体现在哪里?它的富饶体现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二)美丽富饶的宝岛1.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读图:台湾地形以什么为主?(山地(约占2/3)。
)玉山,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西部沿海。
这里也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区域)(2)气候读图:找一找台湾的气候类型,并说一说气候特征。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3)河流、湖泊受气候影响: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最长河流:浊水溪。
拓展延伸:视频:日月潭2.美丽的宝岛(1)山地、森林旅游台湾多山,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多,所以山地、森林是重要的观光避暑选择。
拓展延伸:视频:《阿里山的姑娘》(2)湖泊旅游视频:日月潭(3)海岸旅游四面临海,海岸线漫长,沿海的沙滩、岩石种类繁多。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岛东北海岸。
这里的岩石经过海浪长期侵蚀形成各种奇特的形状。
(4)温泉旅游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产生了丰富的地热能。
温泉旅游正成为台湾吸引游客的一大资源优势。
3.富饶的宝岛(1)农产品丰富读图:台湾有哪些主要农产品?(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这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哪里?(西部平原。
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拓展延伸:台湾十大经典水果草莓、芒果、莲雾、释迦、梨、荔枝、葡萄、香蕉、西瓜、凤梨(2)矿产资源丰富读图:台湾有哪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台湾山脉是铁、铜、锰等金属矿的重要产地,西部平原则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的主要分布区,四周浅海还有石油、天然气、海盐等分布。
(3)森林资源丰富视频:森林资源丰富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樟树--台湾著名的树种。
红桧--台湾特有的树种拓展延伸:香樟香樟,别名樟树、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
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
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
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
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
拓展延伸:红桧红桧,又称为台湾红桧、松梧、松萝、薄皮、水古杉。
与日本花柏为近缘种。
已濒临绝种。
红桧是中国台湾的特有树种,产于海拔1050-2000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酸性黄壤地带,为喜光树种。
拓展延伸:视频:蝴蝶资源丰富活动:分析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1.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下表列出了台湾的一些美称,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填写在表中。
2.收集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东方甜岛:盛产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各类多,产量大。
兰花之乡:台湾多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
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温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拓展延伸:视频:美丽富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课堂练习】1.台湾省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有“水果之乡”的美称。
其主要水果是(D)A. 枣、柿B. 柑橘、苹果C. 葡萄、梨子D. 香蕉、菠萝2.台湾树种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树种是(B)A.望天树B.樟树C.胡杨树D.红桧3.下列著名旅游景点,属于台湾的是(C)A. 鼓浪屿B. 马尾C. 日月潭D. 尖沙咀4.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的是(A)A.台湾岛B.香港C.海南岛D.澳门5.台湾是富饶的宝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西部多平原,盛产大米B.中部为山地,甘蔗种植广泛C.四周环海,到处产海盐D.全部位于热带,盛产热带水果【课堂小结】我们学了什么?(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这与它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作业布置】1.为什么说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2.台湾的美丽富饶与哪些因素有关?【板书设计】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2课时)(二)美丽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特征美丽的宝岛富饶的宝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而这又与它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分析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图片等分析和了解台湾的经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台湾省的整体情况,体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是否发展的有力证明,树立好好学习,增强经济实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教学难点】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活动讨论、读图归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知道亚洲“四小龙”指的是哪些地方吗?(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台湾省为什么能成为“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速度快且有特色)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台湾富有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二、新课学习(三)外向型经济1.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主要出口的商品有:蔗糖、水果、稻米、樟脑。
60年代: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主要出口的商品有:纺织服装、玩具、日用电子消费品。
归纳: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