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4篇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4篇

Not only rewards success, but also rewards failure.(页眉可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4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研究的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物,学生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甚至见解。

通过本节的教学能使学生明白生物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生物学就在我们身边。

同时为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资料分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食品中,也给学生一个启示,即不能挑食、偏食,否则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等。

针对本节教材内容,我准备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学方法,知道人体所需的能量于食物中的有机物,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权力以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内容较多,需要理解、记忆、动手的也较多,安排了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2、识记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食物,并理解其对人体的作用;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食品中。

2、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及其作用;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重点: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2.如何正确选择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三、教学难点:1.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搭配;2.如何通过饮食来保持健康。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真实的饮食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饮食日记,通过对比分析,学习饮食搭配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食物图片,向学生询问“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教师简要讲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和作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并给予实例说明。

同时,教师可使用PPT、图片等辅助材料进行讲解。

2.饮食搭配的原则:根据“营养均衡”的原则,讲解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保持健康。

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搭配比例,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等。

第三步:情境教学(20分钟)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饭店(如中餐、西餐、日餐等),并为一天的饮食计划制定餐单。

要求学生在餐单中考虑到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并合理安排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2.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协作,制定饮食计划,并记录下每顿饭的食物、食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第四步:总结(15分钟)1.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介绍他们设计的饮食计划,并解释他们的饮食搭配原则。

2.教师总结:对学生的饮食计划进行点评,总结出合理搭配的原则。

第五步:巩固(15分钟)1.学生个人饮食日记: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记录下每天的饮食情况,并分析其搭配是否合理。

《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4篇

《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4篇

《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4篇说课稿,是一名称职教师的必备功课,在学习和教学中多做总结和积累,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食物中的营养》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食物中的七类主要营养成分;通过实验掌握鉴别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方法;了解食物中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

这节课是在学生前一节课调查、统计一天中吃过什么食物的基础上,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教学的。

为此教材在编写时更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将食物的图片直接呈现给学生,以便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接下来的两课是指导学生探讨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和设计科学合理的营养食谱,因此这节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课。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大胆好问,但毕竟这类的知识有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是零碎的,模糊的,肤浅的。

所以课前还需要查阅资料来帮助他们。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年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的七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探究所吃食物中的营养搭配。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用实验的方法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

五、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

以游戏激趣展开这节课的教学,暗示引导;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法,指导学生掌握食物中的各类营养成分,并能通过实验加以鉴别。

六、说学法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力,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

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学生: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

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并结合有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课堂上表演)。

课时分配 2 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时D课时设计教师:学校:学科:生物学段:八年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人的由来,了解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补充营养物质,因此顺势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脸,认同食物中是含有能量的,并且通过分析找出含有能量的营养物质。

充分认识到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从食物中获得的,整个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

同时也为下节课学习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同学经过一年的生物学习已经对生物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脸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为本节课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背景,但学生缺乏严谨的科学思维应在课程中注意培养和落实。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D通过实脸了解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并认同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不同。

(2)通过查表等方法了解食物中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物质和其主要功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查找,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通过自主设计完成探究实脸,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种类,建立正确的饮食现。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物质和其主要功能。

(2)实施实验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教学难点:(1)探究实验的实施和组织。

(2)学生对所测得的数据解读及误差分析。

五、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试管,铁架台,温度计,胶塞,三脚架,石棉瓦,铝箔纸,酒精灯,花生种子,解剖针,火柴。

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资料分析法、科学探究法。

九、反思新课程是“以探究为特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本设计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力争在不同层次渗透着生物学科学素养,力求在课堂中使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 学会使用食物营养成分表,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营养均衡的原则及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难点: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合适的食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食物营养成分。

3.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与营养的关系。

2. 讲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讲解每一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食物来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合适的食物。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饮食与健康。

5.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并解释其合理性。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做到合理膳食。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学生能理解营养均衡的原则,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合理膳食的选择。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活动,设计出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在讲解食物营养成分时,及时提问学生,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

《食物中的营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2. 各营养物质的作用3. 健康饮食的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健康饮食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新课导入:介绍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分别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健康饮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到合理搭配食物。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份健康的饮食计划。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学习了健康饮食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知识点拓展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未能深入讲解每一种营养物质的作用,这是今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收获颇丰。

六、教学拓展1. 食物中的营养与健康:引导学生了解营养过剩和不足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2. 食物标签解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中班健康教案《食物的营养》3篇

中班健康教案《食物的营养》3篇

中班健康教案《食物的营养》中班健康教案《食物的营养》精选3篇(一)中班健康教案《食物的营养》课时:1课时目标:1. 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2. 能够分辨食物的不同营养。

3. 培养健康饮食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海报或图片展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2. 不同种类的食物模型或图片。

3. 游戏道具(如各种食物的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将海报或图片展示出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并问学生对于食物的营养有什么了解。

2. 探究活动(10分钟)通过观察食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一起来分辨食物的不同营养成分。

教师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 这种食物有些什么营养成分?(例如,蔬菜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种食物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我们平时饮食中应该多吃哪些食物?3. 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喜欢的健康食物。

教师可以给予正面评价,并提醒学生发展多样化的饮食习惯。

4. 游戏活动(10分钟)使用游戏道具(如食物图片卡片),让学生参与一个有趣的游戏,通过抽取不同的食物卡片,学生需要说出该食物的营养成分或好处。

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重申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 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和家人一起制定一份健康饮食计划,包括多种食物的搭配和营养均衡的考虑。

拓展活动(可选):1. 健康午餐:组织学生带一份健康午餐来学校,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

2. 食谱创作: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喜欢的健康食谱,并组织他们一起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食谱小册子。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进行活动设计。

2. 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但不要对食物进行好坏的评价,以免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游戏,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和学习。

中班健康教案《食物的营养》精选3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2.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3.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其作用以及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了解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来源和缺乏症。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情感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类别及其食物来源。

(2)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症状。

(3)探究的过程与数据处理。

2、难点:(1)区别各营养素缺乏对应的缺乏症与食物来源。

(2)探究实验的设计组织以及如何尽量减少误差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物图片
2、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
3、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供能物质
(1)糖类:主要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
(3)蛋白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细胞修复及更新提供原
料,也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非供能物
(1)水:人体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种生理活动(2)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等
(3)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三、“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