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照片
南京城门:650年的开开关关

从最初的13座城门,到如今门开门废,南京城依然拥有20座左右的古今城门文/于峰2016年9月5日,一场特殊的生日会在南京城墙的正南门——中华门举行。
650名生日同为9月5日的南京市民,齐聚中国最大的瓮城——中华门瓮城之内,为650岁“寿星”——南京城墙庆贺生辰。
城墙年龄如何推算出来一座古老城墙的“出生年月”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透露,这个依据来自严谨的史料考证。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一中记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丙午八月庚戌朔,拓建康城”。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间点起,被称为“京城”的南京城垣开始大规模筑造。
依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撰的《通用万年历》,换算为公历,“丙午八月庚戌”这一天,是公元1366年9月5日。
650年的风雨沧桑过后,这座经历太多战火,看惯政权更替的庞大城池,依然守护着南京人。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由城砖、条石构建的南京城墙也骄傲地占有一席之地: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总长度为35.267公里,目前墙体留存有25.091公里,遗址部分为10.176公里。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作为“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牵头城市,南京城墙正在与陕西西安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湖北荆州城墙、湖北襄阳城墙、安徽寿县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安徽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一起向“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击。
2016年3月,有关部门已经正式提交联合申遗文本,申遗工作亦在稳步推进之中。
《康熙南巡盛典》中的南京通济门城门“随形就势”开辟提及南京市区某一个地区,南京人往往不以街道来表述,而代之以城门。
“你住在哪里啊?”“我住在光华门!”“你去哪儿啊?”“我要去中华门!”古老城墙的城门,早就深深渗入南京人的生活,变身为不可取代的地理坐标或文化符号。
甚至于中华门、水西门这些最老的明代城门,已等同于彰显历史悠长的前缀,如南京城满大街的“水西门鸭子店”;又比如这两年成为南京旅游热点的“老门东历史街区”——“老门东”的“门”正是指中华门。
这是南京大屠杀10张老照片

这是南京大屠杀10张老照片,看完之后,让我们每个国人坐不住了这是南京大屠杀10张老照片,看完之后,让我们每个国人坐不住了。
抗日战争虽然已过去80年了,但是日本当时在我国犯下的种种罪行,这沉痛的记忆却在我国人的心中永远无法抹去。
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对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
数月的暴行,使得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这一幕幕的历史不容任何一个中国人去忘记的,也不容如今的日本人扭曲和洗白历史事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掠夺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刀刺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里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晚上,5000难民,其中还有中国士兵,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再抛尸江中,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免。
17日,日军先后将各地区抓来的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活生生的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铁丝捆绑起来,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再次投入江中。
那么当时的日本为何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呢?笔者找寻了相关史料,总结后原因有三点。
第一,当时的日本军的高层们,想通过在中国首都南京屠城以震慑未征服地区。
第二,当时日本军想以占领南京为契,进而逼迫当时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早日投降。
第三,当时的日本军骨子里就透露着残暴不仁的本性,不然怎能犯下了诸多违背国际准则和人神共愤的罪行,面对一群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百姓,竟然下得了手。
最后,我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就是保护每一个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也有能力维护和平。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真诚地希望,勿忘历史,尊重人性,珍惜现代文明成果,永远不要再重现那样的至暗时刻。
南京消失的不仅是古城墙,还有这些老建筑……太心痛了!

南京消失的不仅是古城墙,还有这些老建筑……太心痛了!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
到你家门前抄一抄,问你吃橘子吃香蕉。
这首南京人小时候都会唱的童谣,讲的就是南京的城门。
老南京人常说“内十三,外十八”,就是说明朝的城门有内都城13座城门和外郭城18道城门。
1386年都城城墙落成竣工,利玛窦评说,“论秀丽与雄壮,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城市”。
13座城门想必也给这位意大利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18座外郭城门在明代灭亡后陆续消失,内十三也陆续被毁被拆除,到1958年底,保留下来的明城墙只有4座: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汉西门(原名石城门)、清凉门与神策门。
其他的9座城门都去哪里了?来听小楠韶韶。
▼朝阳门:在今天中山门的南侧,是皇家拜谒明孝陵的“绿色通道”,平时不开放,百姓没权走。
1929年被拆除,剩下的中山门原来就是朝阳门的瓮城。
太平门:1958年拆除,只剩下地名与一座2014年新建的城门式通道。
上世纪50年代太平门被拆通济门:中国规模最大的瓮城城门,世界城墙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
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1958年通济门被拆除水西门:旧时南京城水路进出的主要通道。
1958年后被拆除,只剩地名。
金川门:1957年拆除,只剩地名。
光华门:原名正阳门,1931年改称现名。
由御道街直通明故宫,是皇城中轴线的南端,1962年因周边居民、单位用砖造房被拆,只剩地名。
定淮门:取镇定秦淮河之意,清末秦淮河淤塞,此门已废,1958年开始拆除,只剩地名,而且这么一个前后延续了将近600年的老城门,竟然没有留下老照片。
钟阜门:又名小东门,今新民门北侧,1958年拆除,只剩地名。
仪凤门:明清时出入长江必经之路,1971年,因修建宁路被拆。
2006年复建。
为什么很多城门都是在1958年被拆除?因为1954年的市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南京古城墙除了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有助于防空、防洪的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保留外,其他部分一律拆除。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

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起在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
一、南京陷落南京陷落是二战期间南京市发生的一起重大历史事件。
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占南京,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南京陷落后的短时间内,约有30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日军的大规模屠杀和性暴行。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事件被称为南京大屠杀,震惊了世界并留下了极度深重的历史伤痛。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南京还曾是中国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里,南京作为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重要中心,先后成为孙中山先生、蒋介石先生的临时首都。
在这期间,南京见证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变迁和国家发展的起伏。
三、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中国现代工程史上的重要事件。
1957年,长江大桥正式开始修建,成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大型铁路、公路双用桥。
它不仅串联了南北交通要道,促进了中国东部地区的发展,也成为当时中国工程技术水平的标志。
四、南京军事博物馆的建立南京军事博物馆的建立也是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该博物馆于1931年建成,是中国最早的军事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馆藏丰富,陈列了大量反映中国现代军事历史的文物和展品,展示了中国近代以来战争遗留下的伤痛。
它的成立对于记录和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五、南京残疾人辅助用品制造厂的创立南京残疾人辅助用品制造厂的创立,也是南京发生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
该厂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著名的残疾人康复机构之一。
通过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和康复设施,促进了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合,为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南京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上述仅为其中几例。
这些事件不仅是南京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整体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趣谈民国时期南京的加油站有多少?附近有汽修厂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时期南京的加油站有多少?附近有汽修厂吗?
导语:1983年,一位美国人来到南京,拍摄了一批照片,其中有这
么一张图中,有一个中式八角亭子,围在一堵围墙里,旁边还有一座
老式居民楼。
1983年,一位美国人来到南京,拍摄了一批照片,其中有这么一张——
图中,有一个中式八角亭子,围在一堵围墙里,旁边还有一座老式
居民楼。
这张照片可能拍摄于南京大桥南路附近,但现在当地已经找不到亭
子了。
但笔者却在中山门外的卫桥,发现了一座一模一样的亭子。
老照片中的亭子,现在卫桥的亭子,两者几乎一样,是“批量生产”
的产物。
卫桥亭子有两层,飞檐翘角,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窗棂、瓦当、脊瓦等亭子的建筑细节上均有精细雕刻。
卫桥的这个亭子,虽然疑似是具有一定年代的建筑,但没有被列为
文物保护建筑,目前由环卫工人使用。
笔者为此展开了一番考证,终于在《中山陵园档案史料选编》(1986 江苏古籍出版社)中找到答案。
此书第九部分为“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在1929年7月2日到1946
年3月10日之间的“会议记录”。
在1930年1月17日召开的第十次“委员会”会议记录中提到,会上
讨论了“德士古西亚西公司”请求在陵园内租地建造汽油供给所的方案,
最终,此方案得到通过,附带条件是:这个汽油供给所只能开设在“钟
汤路”上。
“钟汤路”就是指当年从中山门到汤山的公路,和小亭子的地理位置
生活常识分享。
描写民国南京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民国南京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民国南京,一个富饶繁华的城市,曾经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无论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还是在二战期间的伟大抗战,南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其优雅的江南风情、迷人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我为您带来的超过70句的描写民国南京的唯美句子。
1. 昔日繁花似锦的金陵,流转着骄傲的历史与文化。
2. 南京的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3. 皎洁月光洒在南京城的街巷,如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4. 古老的城墙矗立在南京城,傲然屹立,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5. 细雨蒙蒙中,南京的街道仿佛披上了薄纱,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6. 南京的夕阳,如画家的调色板,将整个天空染上了金黄色。
7. 栩栩如生的雕塑遍及南京的公园,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述说着历史的故事。
8. 南京雨后,泥土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气息,滋养大地。
9. 大行宫的古树参天,像一扇扇巨大的翠幕,给人带来了清爽的凉意。
10. 中山陵巍峨屹立,伫立在南京城的最高点,彰显着伟大的历史铭刻。
11. 明孝陵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恰似一个梦幻的仙境。
12. 怡然自得的湖畔,绿草如茵,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明镜。
13. 紫金山的山顶,一朵朵云如仙女的裙裾,轻盈地漂浮着。
14. 南京的雨季,细雨如丝,落在青石板上发出轻轻的声响。
15. 清晨的南京,露水润湿了花朵,微风中弥漫着花香。
16. 金陵晚霞,如火如荼,橙红色的天空仿佛沐浴在夕阳的怀抱中。
17. 南京的滨江大道,灯火辉煌,夜晚的城市如诗如画。
18. 民国的南京,盛世繁华的背后,流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9. 南京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显示出民国时期的风貌。
20. 江南的梅花开遍了南京的街头巷尾,给人一种冬日的温暖。
21. 中华门宏伟壮观,宛如一座巍峨的门楼,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22. 灵谷寺静静地依偎在绿树丛中,给人以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23. 鸟语花香的中山陵,是人们追寻历史足迹的最佳去处。
老照片,这是抗战时期的南京城

老照片,这是抗战时期的南京城这组老照片是拍摄于1941年的江苏南京,此时的南京正处在汪伪政权的统治下,汪伪政权是以汪精卫(本名汪兆铭)为首的汉奸集团在日寇扶持下成立的傀儡政权。
通过这组老照片带大家看那时的南京。
图为南京朝天宫棂星门。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
“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
南京朝天宫棂星门为四柱三间牌坊。
图为夫子庙街景。
图中左起第二栋建筑为当时的首都大戏院,该戏院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从外观上看高三层,平顶,属于西方现代派建筑。
剧场部分设在建筑物的中央。
入口处门厅外有巨大的雨棚,伸展到人行道上。
1949年南京解放后,首都大戏院更名为解放电影院。
图为南京建康路。
建康路旧称奇望街,曾是南京最早的古玩商店集中地。
30年代对这里进行了拓宽,拓宽后的奇望街按照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建康”定名为建康路。
图为南京火车站(南京下关火车站)。
下关火车站,始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时称沪宁铁路南京车站。
1927年,车站改称南京车站。
1930年3月,该站进行了重建。
重建后的车站,站屋为中间3层、两侧2层的建筑。
站屋中部为椭圆形车站大厅。
图为南京伪绥靖军官学校。
该学校是在日寇的授意下,由汉奸任援道创建的,汉奸任援道担任学校校长。
这里成为了培养训练汉奸伪军的基地。
大汉奸汪精卫曾在这里与不少汉奸头目以及日本高级官员会晤。
图为南京太平路。
太平路是民国南京的繁华中心,当时从大行宫止于朱雀桥的太平路是十分繁华。
从杨公井到大行宫口商铺云集,热闹非凡。
而杨公井以南,南京人习惯称之“花牌楼”,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书店街”。
扎堆经营的书店不下四五十家。
日寇占领南京后将这一片繁华的街区划为“日本人街”,这些日寇把自己当成了南京的主人,真是不要脸。
“日本人街”是日寇侵略南京最重要的铁证,这一带集中了日寇的多种罪行。
图为南京新街口。
以新街口广场(孙中山铜像)为标志,是中国著名的商业中心,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 。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民国初年的天安门,曾经长满杂草。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图为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在抢救伤者。
皇姑屯事件:最早赶到现场的东北军人员,人人满面惊诧。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新疆:乌鲁木齐万寿宫。
民国时女中学生制服:粗布麻衣下的质朴小清新。
老照片:1930年的北方地区。
1933年的湘西凤凰县:苗家女子。
1930年代德国飞行员航拍中国——广西喀斯特地貌。
德国人拍30年代的上海街头。
风姿绰约——30年代美女照。
1914年时的青年胡适。
1920年的山东旧影。
1910年代,宋美龄就读波士顿的威斯理女子学院(Wellsely College)。
宋美龄神情锐利,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
该校是著名学府,培育过许多杰出校友,包括美国国务卿欧布莱特、总统夫人希拉蕊、女星琥碧戈柏,华人方面则有宋美龄、作家冰心等人。
宋美龄出身豪门世家,十三岁时赴美,英文流利道地,这不免让她自视甚高。
她不但能以英语交谈,并能使用上流社会的英语表达自我,使二战时期美国人对她另眼相看。
基本上,宋美龄有洋派的一面,却又注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蔼龄、庆龄和妈妈,毕业回国那会照的,富贵人家的感觉。
一次大战中欧洲战场的中国劳工: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
老照片:京剧大师在民国。
民国成立之初,1919年,焚毁烟枪的场面。
遍寻六朝古迹:民国时的南京。
民国初年的水运码头。
林彪的初恋陆若冰。
他二人两个早在童年时就认识了,到武汉后两个人接触十分频繁。
其后林彪接二连三地给陆若冰写信表白,陆若冰十分镇静地给林彪回了一封只有几十字的信,说她还太年轻,没有考虑个人婚事,同时劝林彪安心读书。
1910年代,梅兰芳戏妆照。
林徽因,原名徽音,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老照片鼓楼外大街,今天十一中的地方城南街景(可能是内桥)金陵大学的钟楼大钟亭横亘在城北的城墙城南闹市一角(从远处城墙的走势来看,应该是柳叶街一带)城墙下的棚户区流徽榭,背后是光化亭,再远处是正在营建的中山陵这个地方应该是太平南路外秦淮河上的风帆通济门外大街这个水塘后来没有了。
远处的新建筑是中央医院(现在军区总院)新街口,此方位面向西南,那座建筑是在汉中路和中正路的路口,现在的东方商城从中山陵俯瞰民国十六年的国民政府大门夫子庙魁光阁萨家湾的交通部大楼孝陵的石瓮仲莫愁湖狮子山的城墙和城河下关车站(现在的南京西站)新街口,中山东路方向【第三波:1940年代】过江轮渡下关码头国民大会堂,现在叫人民大会堂【第四波:1960年代】和平公园,31路电车,如今的31路仍然是这条线路新街口,新百方向,国父像被搬走。
玄武湖【第五波:1980年代】草场门广场,1981年金陵饭店,1984,曾经的“神州第一楼”从金陵饭店俯瞰新街口,这是新百,1984年南京的名胜古迹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汤山葫芦洞古人类化石地点(南京人化石地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城东约30公里处江宁县汤山镇雷公山葫芦洞。
1993年江宁县在对雷公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挖掘时,于洞中发现猿人头骨化石2具、牙齿化石1枚和一些动物化石。
南京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进行了科学发掘。
研究与鉴定结果表明,南京人生活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距今35万年左右,在体质发展阶段上应属于人类演化的直立人阶段。
南京人在我国古人类演化序列中的位置,应在北京人时期偏晚的阶段,而早于安徽和县人。
南京直立人的出土是我国古人类及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石头城遗址【石头城遗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城西干道虎踞路87号。
面积19公顷。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1992年在遗址上建石头城小公园对外开放。
朝天宫【朝天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市区建业路西端冶山。
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
坐北向南,依山而建。
此地为春秋时吴国冶城故址,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孝武帝建冶城寺,南朝刘宋创置"总明观"。
此后历代兴替。
明洪武年间重修并更名朝天宫。
凡有重大朝会和祭祀,文武官员都在这里学习礼仪。
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改为文庙,并附府学于东侧。
主要建筑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先贤殿以及后山的敬一亭、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等。
朝天宫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江南现存一组较大的明代建筑。
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千佛崖【千佛崖】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南京城东北栖霞山山崖之上。
是江苏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
南齐永明年间明僧绍之子在崖上首镌造无量寿佛和两侧的观音、大势两菩萨,其窟称"无量殿"。
此后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
现存大小佛龛294个,大小佛像515尊,俗称"千佛崖"。
龛平面多作马蹄形,单室。
造像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单铺七身、五身、三身不等。
题材多以阿弥陀佛、弥勒佛、千佛为主,还有释迦多宝、七佛等。
1924年,寺僧以水泥涂附施彩,已失原貌。
"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无几。
最近个别佛像水泥剥落,可见石质部分仍保存较好,服饰衣纹清晰。
其造像的雕刻风格圆润细致,秀美典雅,与北朝的云冈、龙门石窟遥相辉映,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南唐二陵【南唐二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是南唐皇帝烈祖李?、中主李?的陵墓。
两墓依山而建,相距100米,规模宏大,均有前、中、后三主室和侧室10间。
主室均为仿木屋结构,梁柱、斗拱,涂红施彩。
李?的钦陵富丽雄伟,墓底周长63.8米,高5米多。
前、中两室以砖砌建,涂朱绘彩。
后室石门楣上大型浮雕"双龙戏火珠",昂首吐气,张牙舞爪,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严,神态逼真,令人望而生畏。
原像均敷金涂彩。
后室顶部有《天文图》彩绘日月星辰,地面上巨石板上刻有蜿蜒曲折的江河。
李?墓的形制与李?墓大致相同,规模略小,内部结构、装饰和绘画艺术已失去南唐初期富丽雄伟之气势。
·两墓出土文物以玉哀册和陶俑最为珍贵。
夫子庙遗迹【夫子庙遗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市区秦淮河畔贡院西街。
宋仁宗景 元年(1034),建文宣王庙,俗称夫子庙,为建康府学。
宋乾道四年(1168)在夫子庙东侧建乡试场所贡院。
两处历代均有修整、扩建。
贡院至清同治年间扩建后,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全国各省之冠。
明清期间夫子庙地区为文人墨客聚集地,故商业十分繁荣。
现存夫子庙主体建筑大部分为1984年逐步修复的,只有100米长的照壁为明代遗物,且为全国保存最大的照壁。
泮池边的石栏、大殿后的明伦堂、贡院的明远楼为清代建筑。
贡院内保存的明、清时期碑刻22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谷寺无梁殿【灵谷寺无梁殿】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市区钟山东侧南麓。
占地面积2036平方米。
灵谷寺原称蒋山寺,明代因建孝陵迁此处,并赐名灵谷寺,是明代南京三大丛林之一。
寺毁于清咸丰年间,仅存一殿。
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又因建殿时不用寸木,不设梁柱,俗称"无梁殿"。
殿为重檐歇山顶,高22米,内部结构由3个拱券组成,中券最大,跨径11.25米,墙体浑厚,结构坚固。
1928年,国民政府以无梁殿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祭殿,名曰"正气堂"。
无梁殿内四周墙壁上嵌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题名碑"110块,铭刻了33224位阵亡将士姓名。
明孝陵【明孝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地。
位于南京市东郊中山门外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
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洪武十六年(1383)完成主要工程,整个陵园建筑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才告结束。
朱元璋1368年登基称帝,1398年逝世葬于此。
由于朱元璋妻马皇后先葬于此,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明孝陵是南京地区一座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
原有红墙周长22.5公里。
自下马坊至宝顶,绵延十数里,布局宏伟,规制严谨。
自前至后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崇祯时期立"禁约碑"、大金门、碑亭、渡嵛桥、神道石刻、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殿门、孝陵殿、宝城明楼、崇丘。
所有建筑仅存砖石部分,木结构均烧毁。
神道两侧现存石兽6种24尊、翁仲8尊。
碑亭俗称"四方城",亭内的"神功圣德碑"系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通高8.84米,宽2.24米,厚0.83米,立于永乐十一年(1413)。
孝陵殿现存须弥座3层,巨型柱础56个。
现有建筑为清同治年间所建。
明楼的城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4.22米。
最后为崇丘,北面围以砖墙成圆形,丘上和周围山上,万木葱郁,鸟鸣花香。
陵址及规制皆由朱元璋自定,其藏而不露、含蓄蕴藉的风格对其后的明、清时期帝陵的兴建产生了颇深的影响。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城墙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完工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历经21年。
原建的宫城、皇城已毁,现存都城城垣和外郭城。
原城垣全长34.36公里,高14~21米,宽7~14米,开门13座。
现存城垣21.35公里,其中较完整的有19公里,城门4座,水门1座。
明南京城墙在建筑设计时就一改以往都城墙取方矩之古制,而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蜿蜒起伏,呈不规则多边形,"据岗垄之脊,控河湖之势",极有利于军事防御。
砌筑城墙的砖块是由相当于现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个省的28府、118县、工部及三卫、三镇制造。
为了确保城砖的质量,砖上刻有负责官员和烧窑、制砖人的姓名。
现存几座城门,以正南门即中华门最为雄伟坚固。
南京城墙的建造集我国古代城墙建筑技术之大成,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科学技术的珍贵实物。
中华门城堡【中华门城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城正南,系明城墙13个城门中之最大者。
明洪武二年至八年(1369~1375)于南唐都城和南宋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因面对聚宝山(雨花台),称聚宝门,1931年改称中华门,俗称南门。
中华门南北纵距128米,东西横距118.5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
它所使用的材料均为长0.8~1.39米、厚0.26~0.35米左右的巨型条石和长0.4米、宽0.2米、厚0.1米左右的大砖,用糯米、石灰和桐油砌成。
中华门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开启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
城门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大条石砌成。
拱内下用18层大条石,上用140层城砖砌拱。
第二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
首道城门上下共分三层,最上层为木结构敌楼,一名谯楼,现已不存;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长65.15米,宽47.2米,高9.1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
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3米、长86.1米的坡道礓(台阶),可骑马登城。
坡道东西两侧各筑有面东和面西的藏兵洞7个。
整个城堡共有藏兵洞27个,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0年代,中华门两侧各开一门,50年代拆除作为车行道。
中华门历经600余年,除木结构毁坏和砖石结构个别地方有裂缝现象外,保存基本完好,宏大的规模,巍峨的雄姿,为世所罕见。
从建筑角度看,其工程宏伟,结构缜密,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军事角度看,工事坚固,能攻能守,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实物资料。
明故宫遗迹【明故宫遗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京市区中山东路东段。
明故宫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建筑规制与现存的北京故宫相似,规模宏伟,一派皇家威仪。
东起东华门,西至西华门,南达洪武门,北抵玄武门,南北纵距2.5公里,东西横距2公里,占地5平方公里。
坐北向南,分内宫城和外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