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
19世纪30年代中国服装—旗袍妆容

腮红: 避免面部扁平
女学生、女职员等新女性形象
妆容 :淡妆为基调,在“艳”与“纯”之 间
军官和他的夫人
长卷发
长发小烫花 长发大烫花 中卷发型 短卷发型
面部美容 水—泉水不如雨水,雨水不如汽水。煮开再用
敷面膜—西红柿美白,葡萄去黑,自制玫瑰露涂脸(香) 按摩—促进吸收,眼部互养—压法明眸
30年代的上海,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会齐名,是远东的 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张乐怡
胡萍
周旋《风云儿女》
陈燕燕 《三个摩登女性》
红,艳,香。红色胭脂,红色唇膏,红色指甲油
眼睛增大: 在下眼睑的睫毛下册,画一条纤细的线条——淡妆 眼影——灰、淡蓝和棕色 眼眶深奥,加强立体感
眉毛浓长:拉长,弧度。整个眉毛会画成一条细细的 直线,直到太阳穴的地方就会往下画,为了展现出一 个阳光般的面容,眉毛上会涂点果冻色、亮色或者橄 榄油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 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 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 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
来。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 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 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 装。
一九三○年代中国有三个政府:南京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广州胡汉民、 汪精卫国民政府、北平(今天北京)阎锡山的国民政府。 日本其战略是分裂中国把中国分裂成为几个依附于日卢沟桥事变
这是中国最残酷的战争时代,还奢谈什么美呢,生在乱世,流离颠 沛,乡下姑娘恨不得个个脸上都抹上锅底灰,蓬头垢面地逃难去。 但显然并非如此。
历久弥新:20世纪30年代古典旗袍的审美风尚

历久弥新:20世纪30年代古典旗袍的审美风尚作者:杨晨雪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 ; 要:旗袍,自出现在女性视野起,就被视为中国女性的服装符号。
在旗袍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其服装样式也历经了多种变化。
19世纪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年代,这时期旗袍从服装的裁剪、样式、图案,搭配、面料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开放化、多样化、艺术化的特征,在充满东方古典美的同时又极具时代特色,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满目琳琅的改良旗袍大行其道的当代社会,如何实现对古法剪裁和旗袍的东方意蕴美的复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旗袍缘起;审美价值;古法剪裁;旗袍复兴一、旗袍的缘起现代意义上的“旗袍”,最初是源自于清代旗人女性所穿的长袍,从字面上来说,旗袍是指旗人之袍,所谓“旗”是指被满清编入旗籍的人。
“袍”则是指上下相连的服式。
“旗袍”作为现代中国女性服装的文化符号,占据了从清朝初年初至今三百多年的主流地位,其样式历经了几十年的变奏,才形成现代旗袍的样式,各个阶段的样式又各美其美,不尽相同。
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后,男女皆着袍服,其中满族妇女的所穿袍服与现代旗袍有诸多渊源。
清朝初期,满汉妇女所着旗装与汉族妇女所着汉装的款式泾渭分明,有着极大的差异,满族妇女所着上下相连样式的长袍,这种旗袍从外形上看大多采用平直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衩,腋部略有收缩但不明显,胸腰围度与衣裾尺寸的比例趋近,长及脚面的宽大衣身完美地遮盖了女性的‘曲线美’,而汉族妇女则依旧维持着上衣下裳或上衣下裙的传统样式[1]。
二者虽然形式不一,却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皆为平面的造型,无论是满族妇女的长袍还是汉族妇女的上衣、裙子或裤子,都极尽宽博,并且在领子、袖口、衣襟都镶嵌有繁复的边饰,裙身带有极多刺绣,其中以满族妇女袍身上的纹饰最为缜密,纹饰以多镶为美,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奢华至极。
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

从老照片中看20 世纪30 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2008 年第2 期江苏丝绸49 从老照片中看2O世纪30 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胡南竹,郭JIIJII(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上海200051)摘要:20 世纪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年代, 旗袍几乎成为这个年代女性服饰的代名词, 上海旗袍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通过挖掘30 年代上海老照片里的旗袍信息, 从而揭示出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旗袍风格演变, 还原出30年代上海女性的卓越风姿和典型形象, 并对现在的服装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照片; 上海女性;旗袍; 装扮摄影的发明极大地影响了时装发展的进程. 摄影在时装的促销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时装摄影在很多方面几乎取代了时装画. 老照片可以提供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和准确细节, 并能展现出当时人们穿戴服饰的具体形象, 建立起实物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以揣测想象当时人们穿戴这些服饰的风貌, 在看老照片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衣着形式.因此,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中的服饰信息进行研究, 对旗袍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女性的旗袍风格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摄影技术在上海的发展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传人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844年左右.据记载, 最早由法国地质学者兼海关官员于勒?艾吉尔把照相机带人中国. 随后摄影术在中国落地生根. 上海开埠不久, 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传人在上海留下最早期的摄影图片.据史载,清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上海已有照相馆2l 家,像"公泰", " 苏三新"," 三兴",' 哗兴"," 宝记"," 丽珠", " 启昌"和"宝丰"等照相馆,到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已有400多家.30 年代上海摄影术已经发展成熟,这时期留下了许多有关旗袍的老照片,为研究30 年代上海的旗袍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2 老照片中上海30 年代旗袍的整体形象30年代是上海女装最为华美,繁盛的时期, 旗袍作为主要流行女装,取代上衣下裙的女性配伍成为最常用的时装.式样变化多样,质地做工考究.30 年代的上海, 是上流社会名媛, 太太们的乐园, 她们的奢华生活和追赶时髦的做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学习飞行术,骑马.由于崇尚西式服装的合体和便利,旗袍结构上开始使用西式服装的构成方法, 变得长而紧身和高衩. 旗袍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 不断创新, 不断变化,以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为荣. 此时女性的典型装扮是烫发, 长袜,高跟鞋和修长的旗袍,呈现出30年代女性精致玲珑, 开放活泼的形象.2.130 年代上海旗袍的面料旗袍多以棉, 丝, 苎麻制成,也有用毛织物的. 棉衬绸, 纺绸, 软缎, 织锦,夏布等都有所用, 花素织物都很流行.20 世纪30 年代江苏丝绸2008年第2期前,中期条格织物很时髦, 染织纹样除传统内容外,也展现了西方艺术风格如" 迪考艺术" 的纹样,色彩流行常翻新,配色以高雅和谐为时尚. 欧美进口的纺织品加英国的法兰绒,人字呢,女式呢,条格毛织物,美国的"花旗布", 深受时髦人士欢迎并对国内面料起到样板和引导的作用.2.230 年代上海旗袍的变化这个时期旗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旗袍裙摆线的变化, 旗袍袖长的变化和旗袍领高的变化.2.2.1 裙摆线的变化包铭新教授在其所着的《中国旗袍》l1】一文中指出:" 裙摆的位置是女装流行的重要特征,摆线是重要的风格线". 图1为卞向阳教授在其硕士论文中所画得的裙摆线变化过程[21. ?{l 叠{1/j.|{f,{jl 阜弧,6,937938t 节弓9,E?图1 裙摆线变化过程从1930 年到1934 年期间, 旗袍的裙摆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小腿中部下降至足踝之上,再到足踝一直到脚面, 开衩也越来越高. 从1935年到1938年,旗袍摆线继续上升,至l940 年,旗袍摆线升高至膝盖位置.2.2.2 袖长和领高变化30年代的旗袍领高变化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 再由高变低的过程, 袖长则是一个从短到长再缩短至没有的过程.30 年代上期是袖短领高, 中期是领低袖短, 晚期时旗袍演为无袖式, 领高中等(见图2).2.2.3 装饰风格和手段的变化_图230年代早中后期领, 袖长度变化30 年代旗袍的装饰风格趋于华美精细, 对细节的刻画尤为重视, 这时期镶滚十分简单而不复晚清之风, 刺绣, 花边代替镶滚成为当时流行女装的主要装饰手段.其他如机绣,抽纱, 挖贴,镂空,编结等也是常见装饰手段,以致30 年代的旗袍出现了"薄,透,露"现象. 2.2.430 年代上海旗袍与其他品类的组合搭配方式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组合在这一阶段流行女装中最普遍,也最有特色.合身人时的旗袍, 烫发,长袜,皮鞋均成为上海女性的时髦风尚. 项链,耳环, 手表, 手镯,皮包等都是当时流行的佩饰. 另外,穿旗袍戴围巾的很多, 但是穿旗袍戴帽子的比较少见. 这个时期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配伍有以下几种:(1) 旗袍与披肩, 披风的配伍旗袍与披肩, 披风的配伍, 同时穿高跟鞋,佩戴项链,戒指, 耳坠等. 这种配伍方式在30 年代得到社会名媛和电影明星的青睐,自然, 随意, 容易配伍,塑造出陛的柔美.(2) 旗袍与背心的配伍旗袍与背心的配伍, 主要是在30 年代被学生和一部分上班女职员在非正式场合穿着,呈现的是自然,随意,休闲的便装风格形象,其他时髦女性很少采用.(3) 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方式在30 年代以后较为流行, 广大知识分子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穿着群体.(4) 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2008年第2期胡南竹等: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51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3O 年代末及4O 年代初比较流行, 一些女职员会采用.(5) 旗袍与裘皮大衣, 西式大衣的配伍旗袍与裘皮大衣的配伍在时髦女性中很流行.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 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旗袍''. 裘皮大衣一般穿在旗袍或者连衣裙外面. 旗袍与普通西式大衣的配伍时会配以围巾, 耳环, 手表, 手镯, 皮包等饰品.(6) 旗袍与饰品的配伍在当时,女性讲究衣饰搭配, 不少人喜欢在合体的旗袍外面配以很多首饰,如胸花,项链,耳环, 戒指, 手表等.(7) 旗袍与高跟鞋的配伍高跟鞋与旗袍搭配是女JI 生着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各种款式, 质地, 颜色的皮鞋搭配修长, 入时的旗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3典型老照片分析为更清楚了解老照片中上海3O年代的旗袍, 本文将这个时期老照片的旗袍样式作细致的分析研究.图330 年代旗袍, 高跟鞋必不可少照片分析:图3中女子穿一身白地黑点旗袍,旗袍长度在膝盖下方,露出纤细的腿部, 脚上穿高跟皮鞋, 佩戴手表.整体上这种服装搭配使女性显得端庄,柔美, 知性而不失妩媚. 穿着人群:爱美, 追赶时髦的年轻女性. 照片分析: 图4 中女子身穿一款条格纹样的短袖旗袍, 这种条格织物的旗袍在20 世纪3O年代前期, 中期很时髦.此时旗袍袖子已经变得很短,领子较高,领口的两粒盘扣为素雅图4穿条格旗袍舟暑女子4 结论的旗袍增加了亮色. 旗袍吸收了西方的裁剪方法, 贴合人体的曲线, 展现出女子苗条, 纤长的身材. 女子没有佩戴任何的饰品,笑容甜美,显得秀气, 自然,大方.穿着人群:追求时髦装束的年轻女子.3O年代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 堪称经典之作, 奠定了在中国女装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老照片从现实的生活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上海3O 年代的女性旗袍的风格变化, 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女性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精致玲珑, 开放活泼的女性形象. 老照片中的服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现代服装设计以很大启迪.老照片来源:【1】《老资料?20世纪30 年代女性图集》沈深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年.【2】《老照片?服饰时尚》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年. 照片收藏单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3】东华大学服饰艺术博物馆.参考文献:【1】包铭新.中国旗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卞向阳. 近代上海妇女服饰时尚,硕士论文.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1994.(收稿日期:2007.11?13)。
20世纪20---30

为塑造这种过去所不曾有过的崭 新外形,这时出现了用弹性橡胶 布制成的直线紧身内衣。由于这 种外形很像未成年的少年体型, 所以被称作“男童式”(boyish)或 “男学生式”(school boyi type)。 “女男孩时期”
小 黑 衫
妆饰
20年代的女装以其 独特的造型和强烈的女权 主义色彩改变了人们传统 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使 女装脱离传统样式的束缚, 问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一 步,也为后来女装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Lanvin 2015春夏系列
长期被封建礼教禁锢的西 方女性,一旦冲破牢宠,首先 在着装上矫枉过正.女装造型 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了否定 女性特征,向男装看齐的奇特 现象:女性那高耸的第二特 征——乳房被有意压平,过去 一直强调的纤腰这时被有意放 松和忽略,衣身的腰线位置被 下移到臀围线附近,丰满的臀 部被束紧,变的细瘦小巧,头 发也被剪短,裙子越来越短, 小腿裸露,整个外形呈一个名 副其实的长“管子形 (TUBULARSTYLE)。 管状式外观
30年代中期,鸿翔公司假百乐门舞厅举办国货时装 展示会。
2 0 世 纪 2 0 年 代 旗 袍 变 化
彩釉曲襟低领长袖旗袍------20 世纪20年代末期样式
绣银云龙纹高领中袖旗 袍------20世纪20年代中 期样式
20世纪20年代的旗袍,袖口逐 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至20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影响, 旗袍的款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如缩短 长度、收紧腰身等等。
礼服裙既汲取了 20年代风格H型裙的 轮廓又不失简约的现 代审美,加上独特面 料的加持,让模特们 看起来既优雅又时尚!
2015春季的设计灵 感源于20世纪, 在剪裁 和版型上做了很多大胆 新的尝试,立体削减和 装饰,充满了女人味和 梦幻般感觉。 一个萦绕 心目的20年代重现蛇蝎 美女形象,同时也在鲜 艳的颜色中摄取灵感, 并与这一形象一并展现。
晚清老照片:上海名妓身材高挑风韵十足,旗人贵妇饭桌上嬉笑谈声

晚清老照片:上海名妓身材高挑风韵十足,旗人贵妇饭桌上嬉笑谈声陈年旧事总是让人上头,尤其是一百多年前的大清末年,纷争与屈辱,兴衰几人横!洋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国人不自知。
拖着长辫子,裹着小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清末上海名妓,身材高挑,风韵十足,一看就是青楼里的花魁。
历史有兴衰,这青楼在封建社会一直就是红红火火的。
清朝的女子,对于裹脚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裹脚成型的三寸金莲让人心塞,当时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将脚缠成这样,脚趾头黏连,走路全靠脚后跟。
街头剃头匠,父子俩齐上阵,老的理发,小的编辫子。
清朝人都是拖着长辫子的,阴阳头走哪都很醒目。
因为辫子又粗又长,只有理发的时候才洗一次。
一到夏日,辫子的味道臭不可闻。
这在洋人的记载里多次提到,让人作呕。
一处监狱,犯人不是关在木笼里就是戴着木枷蹲在地上。
戴枷大小,重量与犯人所犯罪行成正比例,甚至有人终生戴枷。
一旦被判刑,游街示众,流放,砍头,都是不归路。
被鸦片摧残的清朝男子,躺在烟榻上奄奄一息。
尽管烟具摆在那里,可似乎生命已经到了终点。
清朝鸦片泛滥如此严重,既有洋人鸦片倾销,更有清廷鼓励种植罂粟。
庄稼种在贫瘠之地,丰腴之土都是罂粟花。
一位十岁的小男孩背着弟弟站在街口,这应该是数九寒天,弟弟的脸已经被冻伤。
也许他们的父母早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兄弟二人只能相依为命。
灾荒连年,只能出门讨饭。
读书人,这位老者坐在院子里,拿着放大镜看书。
宠物窝在怀前,正晒着太阳。
这一幕让人感到久违的温情,世事无常,读书人也没了追逐功名的心。
贡院考棚,一男子对着镜头张望。
彼时的贡院已经荒废不堪,八股取士已经徒有虚名。
清末新政后,千年科举被废除。
等溥仪上台,几乎被拆除殆尽。
正在接受杖刑的家丁,被总管摁在地上,那滋味死去活来。
国法可容,家法难逃,越是达官显贵家法越严。
家丁稍有不慎就会挨骂挨打,性命堪忧。
三位年轻女子,容貌清秀,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从小就含着金钥匙长大,服饰还是很时髦的立领,素颜也很美。
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

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老上海时装研究(1910-1940s)近年来,老上海时尚风潮重新崛起,成为许多人热衷研究的话题。
老上海的时装风格独特,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成为现代时尚的灵感来源。
本文将以老上海时装为主题,探讨1910年至1940年代这一时期的时尚流行与变迁。
上海在20世纪初的时候是一个被国际化的都市,各种文化交流和时尚潮流交汇于此。
在日式和西式文化的熏陶下,老上海时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女性穿着主要以旗袍为代表,这是一种紧身短款的中国传统服装,于192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
旗袍紧紧贴合身体曲线,突出女性的曲线美,富有妩媚的韵味。
旗袍的领口、腰带、袖口以及图案的设计多样且精美,反映了中国传统和西方时尚的结合。
旗袍的流行离不开面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提升。
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了中国纺织业的中心,丝绸和棉花成为最常用的面料。
漂亮的印花和手工刺绣成为了旗袍的特点,使得旗袍更加时尚和精致。
而且这种穿着更加契合中国女性的身材特点,强调曲线与美感。
与此同时,上海的时尚界迎来了一批具有开拓意识的设计师,他们引领了时尚的潮流。
著名设计师林则徐是其中一位重要人物。
他曾参与创立了崇文图书馆,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时尚设计师。
他的作品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备受瞩目,对于老上海时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旗袍外,上海的男性时尚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在1910年代初期,西装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
西装的款式和剪裁迎合了现代都市男性的需求,简约而不失庄重。
同时,也反映了上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上海的时尚趋势开始受到国内外影响。
到了1930年代,追求时尚的女性纷纷从欧洲引进了一些新的时尚元素。
例如,长款的晚礼服和高跟鞋成为了派对和社交场合的常见装束。
在这个时期,上海的时尚圈十分活跃,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
尽管老上海的时装风格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1940年代由于各种政治和社会动荡,时尚界陷入了低迷。
老照片直击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老照片直击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清末时期的中国女性,当时还是流行裹小脚,女性以小脚唯美。
和现在差别还是比较大。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民国初期,正在上大学的女学生。
当时候大学生还是同一校服,看起来还是比较保守。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20世纪20年代出,已经有很多女学生开始剪短发。
在这之前女生剪短发还是不敢想的,说明当时思想已经比较开放了。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1927年《禁止妇女束胸》的颁布,图中两位女孩穿着泳衣在拍照,大饼脸但是看起来很真实。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中国女性开始流行穿旗袍,图中的旗袍美女正在看书。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三个民国富家小姐正在吃下午茶。
旗袍是当时女性最流行的一种服装。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两位民国美女在野外拍照。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处瀑布。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图中的民国美女正在化妆,当时外国很多化妆品已经流入中国,但是只要上流社会才有机会用到。
图中美女正在涂口红。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进入新中国时代,这时候的中国女性已经开始慢慢流行穿“布拉吉”,是从苏联流入进来的。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很多女性喜欢剪成披肩短发,这样工作比较方便。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图中的女孩穿着绿军装。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知青下山,学校里面的学生到农村地区接受教育。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到了80年代初,很多时尚元素开始流行起来,图中的女孩都烫头发戴墨镜,当时还流行穿喇叭裤。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84年,在北戴河沙滩上玩耍的女孩,当时的衣着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
中国女人百年变化:90年代的中国女性,这时候女人已经更会打扮自己了。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从上海风行起来的旗袍1843年上海开为商埠之后,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清朝的正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松动,于是,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早期,服装式样变异甚少,民间服装仍然是长袍马褂,上袄下裙。
之后,商业贸易日渐昌盛,洋货大量倾入,羽纱,呢绒,洋绸,花布等充斥市场,使传统的服装穿着有所变化,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用,西方的缝纫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而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微了。
以后由于出洋赴西欧和日本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不断地把西洋服装款式带进十里洋场,上海服装行业因都市地繁荣而繁荣,成为当时全国以至东南亚的一个服装窗口。
尤其是女性的服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使上海成为全国妇女时装的中心。
当时的上海尚无专业服装研究设计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经过千家万手,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扣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头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叉的高矮等,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的美显示出来,正迎合了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起先,上海妇女将旧式的长裙加以改造,成为长马甲(亦称旗袍马甲),上身仍是短袄。
1926年,长马甲与短袄合二为一,便成为东方时装的典型--旗袍。
可以说,旗袍是上海最早的妇女时装。
不过,同是一袭旗袍,花样却是年年在变化。
初行之时,旗袍长及脚踝。
1927年,有些时髦女子想提高旗袍的高度,有怕遭到守旧派的非议,便一面将旗袍做到小腿肚以上,一面又在旗袍下摆钉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裥。
1928年,旗袍进入新阶段,长度缩短到膝下两寸许,整个小腿都裸露在外,极便行走。
其后,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时长时短。
与之相应,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从阔大的中袖变到短袖,又从短袖变成马甲袖。
三十年代初,经交际花薛锦圆女士提倡,上海妇女又时兴在旗袍四周滚上一圈花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
袍及装扮 2008年第2期江苏丝绸49
从老照片中看2O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
的旗袍及装扮
胡南竹,郭JIIJII(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上海200051) 摘要:20世纪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年代,旗袍几乎成为这个年代女性服饰的
代名词,上海旗
袍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挖掘30年代上海老照片里的旗袍信息,从而揭示
出上个世纪30
年代上海旗袍风格演变,还原出30年代上海女性的卓越风姿和典型形象,并对现
在的服装设计起
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照片;上海女性;旗袍;装扮
摄影的发明极大地影响了时装发展的进
程.摄影在时装的促销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
拟的,时装摄影在很多方面几乎取代了时装画.
老照片可以提供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和准确细
节,并能展现出当时人们穿戴服饰的具体形象,
建立起实物与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揣测
想象当时人们穿戴这些服饰的风貌,在看老照
片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方
式和衣着形式.因此,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
的老照片中的服饰信息进行研究,对旗袍的信
息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女
性的旗袍风格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摄影技术在上海的发展
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传人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844年左右.据
记载,最早由法国地质学者兼海关官员于勒?艾吉尔把照相机带人中国.随后摄影术在中国落地生根. 上海开埠不久,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传人在上海留下最早期的摄影图片.据史载,清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上海已有照相馆2l家,像"公泰", "苏三新","三兴",'哗兴","宝记","丽珠", "启昌"和"宝丰"等照相馆,到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已有400多家.30年代上海摄影术已经发展成熟,这时期留下了许多有关旗袍的老照片,为研究30年代上海的旗袍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2老照片中上海30年代旗袍的整体形象
30年代是上海女装最为华美,繁盛的时期, 旗袍作为主要流行女装,取代上衣下裙的女性配伍成为最常用的时装.式样变化多样,质地做工考究.30年代的上海,
是上流社会名媛, 太太们的乐园,她们的奢华生活和追赶时髦的做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学习飞行术,骑马.由于崇尚西式服装的合体和便利,旗袍结构上开始使用西式服装的构成方法,变得长而紧身和高衩.旗袍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不断创新, 不断变化,以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为荣.此时女性的典型装扮是烫发,长袜,高跟鞋和修长的旗袍,呈现出30年代女性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形象.
2.130年代上海旗袍的面料
旗袍多以棉,丝,苎麻制成,也有用毛织物的.棉衬绸,纺绸,软缎,织锦,夏布等都有所用,花素织物都很流行.20世纪30年代
江苏丝绸2008年第2期
前,中期条格织物很时髦,染织纹样除传统内容外,也展现了西方艺术风格如"迪考艺术" 的纹样,色彩流行常翻新,配色以高雅和谐为时尚.欧美进口的纺织品加英国的法兰绒,人字呢,女式呢,条格毛织物,美国的"花旗布", 深受时髦人士欢迎,并对国内面料起到样板和引导的作用.
2.230年代上海旗袍的变化
这个时期旗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旗袍裙摆线的变化,旗袍袖长的变化和旗袍领高的变化.
2.2.1裙摆线的变化
包铭新教授在其所着的《中国旗袍》l1】一文中指出:"裙摆的位置是女装流行的重要特征,摆线是重要的风格线".图1为卞向阳教授在其硕士论文中所画得的裙摆线变化过程[21. ?{
l叠{1/j.
|{f,{jl阜弧
,6,937938t节弓9,E?
图1裙摆线变化过程
从1930年到1934年期间,旗袍的裙摆线一
直处于下降状态,从小腿中部下降至足踝之上,再到足踝一直到脚面,开衩也越来越高. 从1935年到1938年,旗袍摆线继续上升,至 l940年,旗袍摆线升高至膝盖位置.
2.2.2袖长和领高变化
30年代的旗袍领高变化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由高变低的过程,袖长则是一个从短到长再缩短至没有的过程.30年代上期是袖短领高,中期是领低袖短,晚期时旗袍演为无袖式, 领高中等(见图2).
2.2.3装饰风格和手段的变化
_图230年代早中后期领,袖长度变化 30年代旗袍的装饰风格趋于华美精细,对细节的刻画尤为重视,这时期镶滚十分简单而不复晚清之风,刺绣,花边代替镶滚成为当时流行女装的主要装饰手段.其他如机绣,抽纱, 挖贴,镂空,编结等也是常见装饰手段,以致 30年代的旗袍出现了"薄,透,露"现象. 2.2.430年代上海旗袍与其他品类的组合搭配方式
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组合在这一阶段流行女装中最普遍,也最有特色.合身人时的旗袍, 烫发,长袜,皮鞋均成为上海女性的时髦风尚. 项链,耳环,手表,手镯,皮包等都是当时流行的佩饰.另外,穿旗袍戴围巾的很多,但是穿旗袍戴帽子的比较少见.这个时期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配伍有以下几种:
(1)旗袍与披肩,披风的配伍
旗袍与披肩,披风的配伍,同时穿高跟鞋,
佩戴项链,戒指,耳坠等.这种配伍方式在30 年代得到社会名媛和电影明星的青睐,自然, 随意,容易配伍,塑造出陛的柔美.
(2)旗袍与背心的配伍
旗袍与背心的配伍,主要是在30年代被学生和一部分上班女职员在非正式场合穿着,呈现的是自然,随意,休闲的便装风格形象,其他时髦女性很少采用.
(3)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
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方式在30年代以后较为流行,广大知识分子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穿着群体.
(4)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
2008年第2期胡南竹等: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
51
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3O年代末及4O 年代初比较流行,一些女职员会采用.
(5)旗袍与裘皮大衣,西式大衣的配伍旗袍与裘皮大衣的配伍在时髦女性中很流行.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旗
袍''.裘皮大衣一般穿在旗袍或者连衣裙外面.旗袍与普通西式大衣的配伍时会配以围巾,耳环,手表,手镯,皮包等饰品.
(6)旗袍与饰品的配伍
在当时,女性讲究衣饰搭配,不少人喜欢在合体的旗袍外面配以很多首饰,如胸花,项链,耳环,戒指,手表等.
(7)旗袍与高跟鞋的配伍
高跟鞋与旗袍搭配是女JI生着装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各种款式,质地,颜色的皮鞋搭配修长,入时的旗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3典型老照片分析
为更清楚了解老照片中上海3O年代的旗袍,本文将这个时期老照片的旗袍样
式作细致的分析研究.
图330年代旗袍,高跟鞋必不可少
照片分析:图3中女子穿一身白地黑点旗袍,旗袍长度在膝盖下方,露出纤细的
腿部, 脚上穿高跟皮鞋,佩戴手表.整体上这种服装搭配使女性显得端庄,柔美,知
性而不失妩媚. 穿着人群:爱美,追赶时髦的年轻女性. 照片分析:图4中女子身穿
一款条格纹样的短袖旗袍,这种条格织物的旗袍在20世纪 3O年代前期,中期很时髦.此时旗袍袖子已经变得很短,领子较高,领口的两粒盘扣为素雅图4穿条格旗
袍舟暑女子
4结论
的旗袍增加了亮
色.旗袍吸收了西
方的裁剪方法,贴
合人体的曲线,展
现出女子苗条,纤
长的身材.女子没
有佩戴任何的饰
品,笑容甜美,显
得秀气,自然,大
方.穿着人群:追
求时髦装束的年轻
女子.
3O年代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奠定了在中国女装中不可替代的
重要位置. 老照片从现实的生活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上海3O 年代的女性旗袍的风格变化,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女性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女性形象.老照片中的服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现代服装设计以很大启迪.
老照片来源:
【1】《老资料?20世纪30年代女性图集》沈深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
【2】《老照片?服饰时尚》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 照片收藏单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3】东华大学服饰艺术博物馆.
参考文献:
【1】包铭新.中国旗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卞向阳.近代上海妇女服饰时尚,硕士论文.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1994.
(收稿日期:20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