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前的中国_老照片(很珍贵)

合集下载

历史珍贵的中国老照片,看着一张张的图片感叹时光飞逝

历史珍贵的中国老照片,看着一张张的图片感叹时光飞逝

历史珍贵的中国老照片,看着一张张的图片感叹时光飞逝1988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河北省的白洋淀,湖泊上停着一艘木船,船上坐着几个女人,船下面还有一个女人,一个小女孩在湖泊上戏水,整个人飞起来,玩的非常的开心。

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一个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

1982年白洋淀干涸,1988年下的一场大雨恢复了白洋淀湖区,后来成为了旅游景区。

1988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一群大爷在一家茶馆里喝茶聊天,茶馆非常的简陋,透露着独特的年代感,一间小小的店面,摆放了几张长方形老木桌和老式长凳,桌上放了几个茶壶和茶杯。

虽然又小又简陋,但是茶馆的生意还是非常好,坐无虚席。

来这里喝茶的人主要是一些退休老人,闲来无事就到茶馆喝喝茶聊聊天,显得不会那么寂寞,有些人甚至可以从早上一直坐到晚上才离开。

1988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大哥大于1987年进入中国,形状像一块黑色的砖头,非常重。

大哥大除了用来打电话,没有其它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很不好,但是还是深受一些大老板的欢迎,因为当时大哥大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成了有钱人炫耀、攀比式的一种消费。

当年的大哥大就是奢华时尚的代表,后来随着手机的出现,大哥大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已经难觅其踪了。

1988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1988年举行的一个大龄青年集体婚礼的其中一对大龄新婚夫妻,这对新人显得有点拘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回城后的知青,有一部分都已经三四十岁了还没有对象,没成家,拖到后面成了大龄青年。

1988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清晨,珠海湾仔的一群女花农从湾仔码头乘船到澳门去卖花。

珠海湾仔的农民们主要是以种植鲜花为传统产业,湾仔被称为鲜花之乡,这里的鲜花大部分都是供到澳门,湾仔和澳门只隔了一条河,距离不到500米。

每天早上,湾仔的花农们都会将一大批鲜花送到船上,销往澳门。

1988年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一对情侣在街边上,男人抽着烟转头看向左前方,屁股坐在街边的栏杆上,双脚踩着栏杆,非常的不文明。

80年代中国非常真实的91张老照片,能看懂的人都老了,无比怀念!

80年代中国非常真实的91张老照片,能看懂的人都老了,无比怀念!

80年代中国非常真实的91张老照片,能看懂的人都老了,无比怀念!有一种回不去的青春,叫做80年代,看着老照片,老物件有点伤感,再也回不去了,每一张照片,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小时候真实的样子!干净,单纯的年代,满满的回忆,童年的玩过的游戏跳房子,打瓦,拽包,等等,儿时的玩意数不过来呀!现在看来土掉渣的,儿时是我们最宝贝的呀!小时候最深刻的就是抬头看见满天繁星闪呀闪能看上老半天。

现在再也看不见那迷人的景象了。

难以忘却的情怀,永不磨灭的记忆!难忘难忘…从那时候过来的人啦,儿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候看像我们今天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显的很老了。

一、80年代中国最真实的100张老照片---童年篇那时的日子,呼吸新鲜空气,看着河里游的蝌蚪、小鱼……再见,儿时的回忆!所有的都玩过经历过那时候的满足,现在再也找不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回忆,回不去的过去,怀念童年时光的美好时光!虽然农村的很苦但也很幸福爬树摸鱼捉虾过家家……真正的无忧无虑。

还有手推车,那时候拉稻谷的手推车也很普遍,小时候坐在稻谷上让父母拉着走,感觉很幸福。

那个时候人心状态的日子永远不会再有。

睡觉美吃饭香,踏实的心,温暖的光,一去不复返。

今天的日子,虚拟摇晃,前后伪装,落幕时,泪两行。

在无助迷茫的时候,我经常会怀念80和90年代,在那个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童年时期,长辈都在,爸妈未老,我们还小,一切都还来得及水管喝自来水的,可能现在的没经历过那个时候的人无法理解,但是事实就是,那个时候的确都是直接喝自来水管的水,从来也没听谁喝拉肚子的!那会儿真的学习毫无压力!虽然知道学习为自己,但也没有像现在小孩那么卷……还是我们那会儿幸福小时候一到放学一堆人在地方拍洋画,拍的满手都是黑的,回家前还要找个地方先把手洗了,一回家大人问跑哪去了,还要像个理由去骗大人,大人一看脸上都是黑的又打一顿。

我小时候做着我爸的八一扛而且是双腿之间叉坐那个酸爽有几个知道的特别是在乡村小路屁颠屁颠的。

以前中国人是这样过年的!77张春节老照片跨越100年

以前中国人是这样过年的!77张春节老照片跨越100年

以前中国人是这样过年的!77张春节老照片跨越100年100年来,中国人的过年老照片里的那些事春节对中华民族来说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的节日。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传承着,逐步形成我国最为隆重、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一直称春节之为'过年'。

直至1913年7月,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大总统呈上一份报告,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

'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

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那么,100年来中国人是如何过春节的?老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德兰/文1919年2月1日,农历春节,外出上香的妇女与路边的叫花子。

1919年2月1日,农历春节,街上挂着长命锁的孩子。

1938年春节,当时儿童穿的年装。

1940年春节,街头踩高跷。

1940年春节,寺庙内烧香祈福情景。

1940年,春节期间舞龙。

1940年,春节期间的山西运城。

1940年代,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发红包。

1942年,春节期间的街头秧歌队。

1946年是二战结束的第一年,以下是一组美国人镜头下上海人的春节。

春节期间,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老照片为上海人来人往的街道,大家都在赶着回去和家人团聚,庆祝春节的到来。

正在抖空竹的男子,围观群众即有包含各个年龄层,大家都在认真的观看,左右面的两个小朋友,看得尤其认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环节,右后面杂志摊的老板相对来说有,带有那么一丝不屑。

春节贴对联的原始意义是为了驱邪、避邪。

现在增加了喜庆元素。

可谓是家家户户春节必备项目之一。

老照片为贩卖对联的商贩,正在写对联的横批“百无禁忌”。

春节习俗,放鞭炮首当其冲,寓意着辞旧迎新。

这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之一。

老照片为放炮的男子,小一点的孩子们都躲在他的身后,等待着炮声的想起。

中国最古老的珍贵照片集锦 01(珍藏版)

中国最古老的珍贵照片集锦 01(珍藏版)

中国最古老的珍贵照片集锦·1(珍藏版)
(图1)国家主席胡锦涛风华正茂时的照片(极其难得)
(图2)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焚烧日货
(图3)蒋介石送给宋庆龄的签名照
(图4)爱美的江青
(图5)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斩杀数百日军
(图6)左腿肉全被日军割光吃掉的国军士兵
西藏农奴
万恶的农奴主剥下的农奴皮
袁世凯称帝登基
三尺金莲的真面目
清朝的妃子
刘少奇主席被批斗至哭泣
毛主席追悼会,人山人海
孙中山为湖北辛亥革命题词
苏联红场阅兵的中国将领们
毛泽东父子合影
十八岁的孙中山先生长征时期的周恩来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照片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飞鸿真实照片(很帅)十三姨真实照片
杜月笙--上海青帮巨头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主任时照片
张学良与红二十五军联合抗日
白求恩大夫和他的朋友合影
希特勒,处于声望巅峰时期照片
毛泽东访问苏联时期照片
慈禧太后与西洋贵妇
清末上海十大名妓
八国联军,全面侵华战争士官们合影
八国联军,进入乾清宫体验片刻皇帝瘾
宋美龄为将士们缝补衣服华国锋主席标准相
毛泽东与夫人江青及女儿李讷
中国古代处死淫妇,先挖胸部后剐肉
著名苏军瘸腿上校在中苏珍宝岛冲突中被打死
日寇残忍杀害刘耀梅,并砍下她的头颅烧烤她的肉
南京大屠杀,日军砍杀中国军俘虏过程南京大屠杀,日寇恶行裸露照片

累累白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日本慰安妇
日军竟炫耀他的战绩,勿忘国耻呀~。

120多年前的老北京城,原来长这样!30张罕见老照片,震撼到你

120多年前的老北京城,原来长这样!30张罕见老照片,震撼到你

120多年前的老北京城,原来长这样!30张罕见老照片,震撼到你北京,在清朝时叫“京师”。

当时的北京,城市规模和现在是没法比的。

其范围大致位于现在北京二环以内。

而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在那时候都属于京郊了。

1870-1890年间,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的一名英籍官员,在其任职期间,拍摄了很多北京城照片,内容包含街道建筑以及风土人情(原版照片为黑白片,经上色处理并修复清晰度)。

其中有一些照片是首次曝光,很珍贵值得收藏!这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也叫前门。

城楼高耸,城墙壮观,城门前的瓮城也很完整。

在瓮城内有两座小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

照片拍摄于1898年。

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1967年,观音庙和观音庙也相继被拆除;现在的北京前门,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城门。

北京城内,一名官员准备出行的瞬间,几名轿班人员正抬着轿子在门前等候。

有四名轿夫抬轿,可以肯定,这是一名四到六品官员,乘四人抬的蓝呢轿。

照片拍摄于1885年。

在清朝时期,官员乘坐轿子是有严格规定的。

京城官员一律不准乘坐八抬大轿,三品上的可乘坐四人抬的轿子。

普通官员和有功名在身的人,也可以乘两人抬的轿子。

这是站在高处,远眺北京大清门的景象。

大清门是北京故宫皇城的南门。

平常都是关闭着的,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会开启它。

大清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一直享有'国门'的地位。

1952年,为了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于1954年拆除了大清门。

这里是清朝时期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是清政府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派遣留学生等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

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门前的牌楼非常气派,题额“中外禔福”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照片拍摄于1878年(摄影/托马斯·查尔德)。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当时的使馆区。

一些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在使馆区门前的广场上,停着很多载人的马车,一名外国人从马车旁边走过。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你肯定没有见过这样的雷峰塔和白堤破旧不堪?可别嫌弃!这就是100年前的杭州!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回顾杭州百年变迁原来老杭州长这样!百年杭州20世纪初,杭州,西湖断桥。

1906年,杭州,路边的穷苦人。

迈耶/摄1906年,杭州,西泠桥。

这里荒草丛生,苏小小墓依旧清晰可见,后面是有名的宝石山,不知为何当时的山上到处都是光秃秃一片。

1910年,杭州,西湖断桥。

1915年6月28日,杭州,市场里的小贩在卖荸荠。

杭州,延龄路,就是今天的延安路。

西德尼·甘博/摄,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杭州,礼拜堂学校的男孩。

冬天的杭州没有暖气,每人手提一小铜炉取暖。

1917年,杭州,抽烟的老人。

运河杭州段有不少船民世代以船为家,这是一个船民的小男孩。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牛车拉柴禾。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1918年,杭州,一位算命先生。

1918年,杭州,运河里装载木材的船只。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剪刀匠。

1919年,杭州,装大碗茶的大壶。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制伞店。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私塾学童。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用牛拉水。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六和塔旧景。

这张照片估计是站在当时的之江大学内拍摄的。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从西冷桥洞遥望保俶塔。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清波门。

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它就被拆除了。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之江大学运动场,就是现在的浙大之江校区。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

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看看爷爷口中的小时候你肯定没有见过这样的雷峰塔和白堤破旧不堪?可别嫌弃!这就是100年前的杭州!100多张罕见杭州老照片流出带你回顾杭州百年变迁原来老杭州长这样!百年杭州20世纪初,杭州,西湖断桥。

1906年,杭州,路边的穷苦人。

迈耶/摄1906年,杭州,西泠桥。

这里荒草丛生,苏小小墓依旧清晰可见,后面是有名的宝石山,不知为何当时的山上到处都是光秃秃一片。

1910年,杭州,西湖断桥。

1915年6月28日,杭州,市场里的小贩在卖荸荠。

杭州,延龄路,就是今天的延安路。

西德尼·甘博/摄,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1917年,杭州,礼拜堂学校的男孩。

冬天的杭州没有暖气,每人手提一小铜炉取暖。

1917年,杭州,抽烟的老人。

运河杭州段有不少船民世代以船为家,这是一个船民的小男孩。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牛车拉柴禾。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1918年,杭州,一位算命先生。

1918年,杭州,运河里装载木材的船只。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剪刀匠。

1919年,杭州,装大碗茶的大壶。

西德尼·甘博/摄1919年,杭州,制伞店。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私塾学童。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用牛拉水。

约拍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六和塔旧景。

这张照片估计是站在当时的之江大学内拍摄的。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从西冷桥洞遥望保俶塔。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清波门。

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它就被拆除了。

大约拍摄于1917-1919年之间。

西德尼·甘博/摄杭州,之江大学运动场,就是现在的浙大之江校区。

一组70、8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重新走近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

一组70、8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重新走近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

一组70、8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重新走近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八十年代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最喜欢听,现在也最怀念那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充满着美好的愿望,充满着朝气蓬勃,鼓励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纯真无邪的年代,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那年我正读小学,物质生活虽贫乏,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哦,但感觉却不是很幸福。

是岁数大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那个年代,经济条件虽然差点。

可人的精神状态,现在无与伦比!怀念那个时代。

80年代以前正是中国打基础的年代,穷是正常的。

不能因此而否定那个年代,没有以前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腾飞。

当时的穿着基本上是三元色:灰、蓝和绿。

70年代时,女孩子在公园拍照时穿的红色或花式衣服在拍照后都会穿上灰或蓝或绿的衣服盖着。

桂林那两张非常有时代印记,那扯秧苗场地和妇女的着装还有特色头巾就是桂林周边临桂或灵川真实写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春节才是最有年味的,经历过的人都是这种感觉,那个时代年夜饭文艺晚会烟花爆竹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春节那时代的人发自内心的笑,跳皮筋的女学生们舒心的笑当下大人小孩都看不到这么真诚笑意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个年代人心满满的平和的年代。

以前退休是光荣的,现在退休是解脱。

90年代,老工人退休,单位送纪念品,开欢送会。

同事们凑钱喝酒送行。

现在……这是时代经过了不起眼的痕迹已经是历史的照片,三名正坐在草地上认真学习的女学生。

那时候自行车都是奢侈品,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社会风清气正,那个幸福感满满的年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闪烁,但风景的画意远超现在。

那个年代的人幸福感满满的。

真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啊!那时候的女生都是淳朴自然美,没有滤镜没有美颜却依然漂亮大方,那时上学,地上化雪,白天把鞋穿湿了,晚上干不了。

早上接着穿,也没鞋没衣服换。

真的很苦,不怀念以前的苦日子。

只是怀念童年青春一去不复返!那时候孩子感到快乐是因为没有学习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年前的
中國老照片1863年上海“森泰像館”拍攝的老照

自動換頁
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是一名英國攝影師,1863-1888年間,在上海開設了一家照相館,名為“森泰像館”,這家像館以有閑階層為主要顧客,如當時的妓女、戲劇演員、社會名流及社會富裕階層中一些人等。

此外,威廉·桑德斯還拍攝了很多新聞照片,如上海的苦力、官員出行等,有些還製作成明信片,供旅遊者選購。

1863年3月7日,在上海首份中文報紙《上海新報》上,刊登了森泰像館的廣告,其主要內容為:本館印照上等小像,上午10點起至晚3點鐘為止,價錢甚為公道。

如有意照相者,請至本館可也。

上海
新郎和新娘
上海
雨具
1870
年代
上海
木枷
販賣野味
(1870
年代)
祈求恕罪(1870年代)
算命館(1870
年代)
囚犯(1870年代)
中國獨輪車(1870年代)
年輕滿族婦女(1865-1870年)
年輕滿族婦女(1865-1870年)
盲人樂師
水果小販
母子(1875


李鴻章肖像
李鴻章和他的孫子們
婦女紡織
清朝士兵(1875
年)
上海理髮師(1860年代)
觀後感言
原來120多年前的先輩是這樣的生活狀況。

一個長我10多歲的朋友告訴我:在他的記憶裏,幼年的自己也曾穿過圖片中的長袍,見過類似的場景‧‧‧‧‧‧
看今天,前後120多年的時空對比有著天壤之別,這就是科學發展、社會進步的結果。

我為生活在今天而慶倖。

有人說再過120年的人們肯定比我們生活得好,回答是:當然的。

但我們不能掌控未來,那為什麼不把握今天呢?請好好享受生活吧!不要拒絕網路、不要拒絕時尚、不要拒絕一切能為生活增光添彩的事物,只有是健康的、文明的,有什麼理由不接納?
好好享受人生!知足常樂吧!

二胡獨奏:二泉映月
Jjs235 改編
Shirob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