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儿童业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线下体验式儿童主题业态发展趋势和开店策略研究分析报告(上)

体验式儿童主题业态的发展趋势与开店策略(上)1第四波婴儿潮带动的儿童产业机遇分析2打造以“家庭群体”为重度目标消费群的商业购物中心3儿童职业体验馆及典型儿童主题业态组合与经营要求第四波婴儿潮带来的新机遇252919001,6152,5291,90046.59%1,5851980年-2015(E)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及城镇化率•根据最新的城市儿童消费调查,当前我国当前我国仅0~14岁以下的儿童2.6亿,占总人口的18.6%。
儿童中心化4+2+1儿童消费增长迅速财富漏斗效应使儿童成为家庭消费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特色的家庭结构中国3-12岁儿童消费者群体各年龄段特征中国儿童消费群体可细分为3-6岁、7—9岁、10—12岁家长们对孩子成长教育方面的投资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占有较大比例。
据调查,80%的家庭,孩子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
孩子的消费已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
中国历年儿童产业上市企业儿童产业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1家,87%都是在第四波婴儿潮期间产生庞大的儿童消费市场•根据最新的城市儿童消费调查,当前我国当前我国仅0~14岁以下的儿童2.6亿,占总人口的18.6%。
•我国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超过33%。
•全国0—14岁孩子年消费总量过万亿元。
•儿童消费市场不仅规模迅速扩大,其性质也从保障基本生活消费、追求享乐性消费,发展到强调成长性消费的新阶段。
打造以“家庭群体”为重度目标消费群的商业购物中心电子商务冲击带来的线下购物形态的变革2012年京东商城一家的销售额就可能达到1000亿元相当于5个王府井百货规模京东商城:刘强东王府井百货:郑万河来自电子商务产业的一些数据: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88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5%)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将突破8万亿(预计2012年将达到16%)再过五年(预计2017年将达到30%)在十年前(2002年这个数字不到1%)五年之后,线下零售商业如何变革?各位是否已做好准备?线下购物中心如何演变?商业购物中心的重新定位:不卖商品,卖生活方式以休闲的娱乐的生活的体验式消费需求是第一位的。
2017年母婴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母婴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6月目录一、母婴零售行业:双轮驱动翘起万亿市场 (5)(一)行业发展情况:万亿市场嗷嗷待哺 (5)(二)驱动因素:生育高峰叠加消费升级 (7)1、第四波婴儿潮迎面而来 (7)2、消费升级改变育儿观念 (9)(三)消费趋势:群体年轻化,注重品质和实用性 (10)二、母婴社区:为新时代父母而生,粘性是关键 (12)(一)母婴社区的发展 (12)(二)盈利模式 (14)(三)母婴社区的产业链 (15)(四)重点公司 (17)三、母婴渠道商:营销手段差异化推动转型与竞争 (18)(一)发展情况与细分业态 (18)(二)行业痛点 (19)1、隔代养育 (20)2、品类较为单一,盈利不多 (20)3、用户获取成本高,需要每年拉新 (20)(三)盈利模式和情况 (21)(四)重点公司 (23)1、垂直电商 (23)2、线下渠道商 (24)四、母婴服务:以人为本,发展空间可观 (25)(一)发展情况与细分业态 (25)(二)行业痛点 (26)1、服务人员数量不足,“飞单”现象已是常态 (27)2、从业人员教育水平低 (27)3、消费频率低 (28)4、不同价位服务标准无法清楚识别 (28)(三)重点公司 (28)1、早教 (28)2、亲子游乐 (29)3、儿童摄影 (30)五、母婴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31)(一)母婴企业亟待转型升级 (31)(二)母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33)在生育高峰和消费升级的叠加影响下,母婴行业规模2014年起保持15%的快速增长,2016年超过2万亿。
母婴社区、母婴渠道商、母婴服务等领域也是近年来广受资本市场追捧的投资风口,但各个细分行业和企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随着资本潮逐渐褪去,企业需要在转型迭代中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寻求突围。
母婴行业近年发展迅速,二孩新政和消费升级驱动长期发展。
母婴行业整体自2014年起增速超过15%,2016年达到2.23万亿的规模,线上母婴市场增速更是超过整体增速的四倍。
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5篇范例)

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5篇范例)第一篇: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我国童装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作为服装市场组成之一的童装市场已成为企业一个新的竞争焦点。
文章分析了国内童装市场现存的一些弊端,并对童装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能为童装企业正确进行品牌定位、选择细分市场等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童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城镇居民对各式童装的消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5%。
童装消费档次也已由以中低档需求为主转向以中档需求为主,中高档需求增长迅速。
近几年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童装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消费者对童装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
报告称童装市场将成为中国最有增长性的市场之一。
一、童装市场现状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作为服装市场组成之一的童装市场已成为企业的一个新的竞争焦点。
据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人数占全国人口的25.4%,同时每年新增的婴儿数约为2000多万,再加上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快,因而每个儿童每年对于服装都会有新的需求,由此可见,我国童装的市场潜力是多么惊人。
但是,在我国的整个童装行业中,童装市场与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还不能很好的融合,童装市场还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童装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童装根据儿童的年龄变化应该有婴儿服、幼童服、小童服、中童服和大童服五种类别。
然而目前我国童装市场的产品结构还不够合理,市场上销售的幼童服及小童服居多,而婴儿服、中童服、大童服则偏少,尤其大童服装更是严重缺少。
笔者去年曾对上海市的童装品牌做过调研,调研结果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这点可以从分析结果看出(见表1)。
《服装行业2004年报告》已指出,我国10岁~14岁人口占全部14岁以下人口的44%,童装需求量占全部童装需求量的48%。
儿童业态调研报告

儿童业态调研报告儿童业态调研报告一、引言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因此儿童市场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儿童业态的发展状况,并探讨其市场潜力和趋势。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儿童及其家长群体进行了调查,重点关注儿童消费习惯、儿童业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消费者对儿童业态的态度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儿童消费习惯通过调查发现,儿童在消费方面有着一定的决策权,尤其是在购买玩具和游戏产品方面。
家长普遍认为儿童应该学会理性消费,但也存在一部分家长对儿童的消费需求过于放任,导致儿童消费习惯不佳。
2. 儿童业态的受欢迎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业态中的主题公园、游乐场、亲子教育等受到了儿童及其家长的广泛欢迎。
特别是在假期和周末,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带儿童去游玩或参加儿童相关的活动。
3. 消费者对儿童业态的态度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儿童业态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认为儿童业态可以提供有益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然而,也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儿童业态过于商业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公益性活动和防止儿童沉迷于消费的措施。
四、市场潜力和趋势1. 儿童业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儿童业态市场正在逐渐扩大。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都愿意为子女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儿童消费体验,这为儿童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 儿童业态将趋向于多元化和特色化越来越多的儿童业态开始注重提供独特的体验和教育价值,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项目。
同时,更多的儿童业态开始朝着主题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
3. 儿童业态将更加注重社会责任面对部分消费者对儿童业态过于商业化的指责,业界开始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些儿童业态机构开始举办公益活动,并推出少儿公益项目,以此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
五、结论儿童业态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2017年母婴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分析

2017年母婴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前景分析作者:来源:《中国连锁》2017年第07期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中国人口出生率呈现明显增长。
艾瑞分析认为:1、2015年的全面二胎政策将促使30岁以上人群的生育率再次上升;2、中国第三次婴儿潮人群(1986~1992年出生)进入生育高峰期(25~34岁),生育率均超过40‰;3、中国人对金猴宝宝和金猪宝宝存在偏爱心理,生育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预计到2018年,出生率将攀升至12.81‰,迎来新一波出生高峰,母婴家庭人群规模进一步扩大。
本文从母婴家庭人群出发,梳理2017年母婴家庭人群特征,通过调研母婴家庭人群的消费理念、广告态度和生活观念,以期深度分析母婴行业的发展。
人群特征家庭决策结构不断优化,母婴家庭人群迅速扩张伴随着育儿理念和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决策,除了妈妈的主要参与外,更多家庭成员逐渐参与其中,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艾瑞咨询认为,预计到2018年年末,中国母婴家庭群体规模将达到2.86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1.2%。
伴随着家庭决策结构不断优化和母婴家庭人群迅速扩张,母婴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方式分析(一)母婴产品月开销与家庭月开销水平显著正相关月消费5000元及以下的母婴家庭中,购买母婴产品的月开销集中于1000元以下;月消费5001元~20000元的母婴家庭中,购买母婴产品的月开销集中于3000元以下;月消费20000元以上的母婴家庭中,购买母婴产品的月开销集中于5000元以下。
此外,伴随着家庭月消费的增长,低额母婴产品月开销群体占比显著下降,高额母婴产品月开销群体占比快速上升。
(二)祖父母们成母婴消费辅助力量,高额消费以男性亲属为主母婴家庭中,爸爸妈妈是购买母婴产品的主力军,占比达到80%以上,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是母婴产品购买的辅助力量;同时,伴随着母婴产品月开销的上升,爸爸妈妈的占比不断提高,高额母婴月开销基本都来自于消费理念、育儿理念双升级的年轻一代爸爸妈妈。
2017年玩具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7年玩具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1、行业发展概况玩具行业是集合材料学、电子技术、声光学、机械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多新技术被运用到了玩具产品中去,玩具行业整体的趣味性、新颖性、教育性都得到了提高。
结合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各类技术,玩具的功能日益变得多样,除了基本的娱乐功能外,开始在互动、益智、教育等发面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部分玩具产品甚至逐渐从传统的娱乐属性中脱离开来,成为了精品、收藏品、艺术品。
2、国际市场现状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玩具行业凭借其品牌和渠道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玩具行业的高附加值环节,具有规模大、集中度高的特点。
世界十大玩具品牌均出自发达国家。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国际玩具市场结构却未受其影响,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国际玩具贸易发展良好,全球玩具市场行业分工明确。
目前,全球玩具市场行业呈现出发达国家利用亚洲廉价劳动力的形势,亚洲国家在产业链中负责产品代加工,欧洲国家则从中获得高质量、高产出以及高利润的经济效益。
国外玩具市场的格局基本稳定,2015年全球玩具零售额已达890亿美元。
全球前五大玩具品牌均来自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美国美泰与孩之宝,日本的万代和多美,以及丹麦的乐高。
仅以上述五大玩具巨头为例,美泰、孩之宝、多美、万代、乐高2015年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57.03亿美元、44.48亿美元、14.4亿美元、54.32亿美元、54.21亿美元,五家玩具巨头销售收入总共约为224.45亿美元,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占全球玩具销售的25.21%。
2013年全球各洲玩具消费情况资料来源:wind 2009-2018年全球玩具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儿童服装市场分析总结报告

童装市场解析报告一、童装市场大体解析1. 中国童装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童装业目前被誉为衣饰界的旭日产业,之因此有这样的赞叹,与近几年童装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分不开。
在我国,0~16岁的少儿有3.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这一弘大数量成为我国童装业发展迅猛的必要前提。
而随着我国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及社会与家庭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童装的花销支出在家庭的花销支出中所占比率也逐年上升。
而相对于市场的旺盛需求,我国童装的年产量却只有6亿多件,平均每个孩子每年不足3件。
因此可知,一方面是市场旺盛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是生产上供给的相对不足,因此童装市场储蓄着巨大的商机。
2. 中国童装业的发展现状在我国童装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更需沉稳地审查其中的成绩与不足。
在童装品牌建设方面,我国涌现了一批拥有优异口碑与较高有名度的国产童装品牌,如趋势宣布、自己的专业化的设计师队伍、特地的童装设计大赛等等。
能够说,我国的童装业陪同着我国的迅速发展,也在迅速成长着。
但在看经济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童装业的一些问题。
3. 尽管现在市场上童装产品能够说是玲琅满目,但国产童装品牌只占品牌童装50 %的市场份额,别的一半的市场份额均被外资或合资的童装品牌所据有。
而在国产童装中,只有30 %是有品牌童装,别的70 %是无品牌产品。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价格问题,如目前童装市场价格两极分化严重;也有设计方面的,如款式不够奇特,没有吻合少儿心理;也有质量方面的,如目前媒体频频爆出的童装质检方面的问题等等。
但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不能够忽视,就是国内童装的市场细分不够到位。
二、童装品牌市场细分(一)童装品牌文化及形象品牌文化是一个品牌生命力的源泉,是一个品牌能在变化纷繁的时兴潮流中不迷失自我的依靠,也是其产品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开始出发的地方,而品牌的形象直接向外界与花销者传达着品牌文化。
因此,品牌“文化”与“形象”的细分,对增强童装品牌的竞争力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业态发展趋势

儿童业态发展趋势儿童业态是指以儿童为消费主体,以满足儿童各种需求为目标的商业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庭对儿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儿童业态得到了迅猛发展。
下面从儿童教育、儿童娱乐和儿童健康等方面,分别探讨儿童业态的发展趋势。
在儿童教育方面,传统的课外辅导班和培训机构依然存在,但发展更为多元化且个性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网络教育开始兴起,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各类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满足不同家庭对教育的需求。
此外,STEAM教育逐渐被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儿童自主选择课程也呈现增长趋势,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儿童娱乐方面,传统的游乐场、乐园和影院等地依然受到欢迎,但儿童主题乐园和儿童亲子互动娱乐中心逐渐兴起。
儿童主题乐园通过打造各种主题的场景,创造趣味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体验,吸引儿童和家庭消费者。
儿童亲子互动娱乐中心注重亲子互动体验,提供家庭参与的娱乐项目,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情感交流。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在儿童娱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带给儿童更为丰富的虚拟体验。
儿童健康方面,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儿童专属医疗和健康服务逐渐兴起。
儿童专属医院和诊所提供专业儿童医疗服务,满足家长对儿童医疗资源的需求。
健康养生商品也受到关注,例如儿童营养品、儿童保健产品等,满足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需求。
此外,儿童体育和运动也受到重视,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升儿童的体质和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儿童业态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庭生活品质的追求,儿童业态将更加丰富多样,注重满足儿童和家长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科技的进步将进一步改变儿童业态的发展模式,儿童科技教育、儿童智能玩具等领域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儿童健康和安全问题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儿童保健和安全产品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正文目录一、儿童业态多元整合浪潮袭来、品类更多元 (5)(一)、购物中心的“客流发动机” (5)1、越来越多品牌细分儿童市场需求,迎合消费升级 (5)2、带动全家消费,增强顾客黏性 (6)3、儿童业态回报周期长,租金贡献不如人气贡献 (8)4、一二线城市仍是品牌争夺的主战场 (8)(二)、购物中心儿童业态百花齐放 (9)1、儿童零售--乘新零售之东风 (9)2、儿童游乐园--打造特色IP,诉诸科技创新 (11)3、儿童教育--全方位发展 (12)4、儿童职业体验馆--热度有所降温,探索创新型体验 (13)5、其他细分业态--儿童服务细分升级,儿童剧场走俏 (14)(三)、独立于购物中心的传统、新型儿童业态 (16)1、主题公园--体验园和游乐园占比最大 (16)2、儿童旅游--周边城市是首选目的地 (18)3、购物中心之外的其他儿童业态--日趋精细化 (19)二、儿童业态变化及原因 (21)(一)变化一:儿童业态占比不断扩大 (21)1、“二胎”政策红利 (22)2、对抗电商冲击 (25)(二)变化二:由单一的儿童零售向多元化领域拓展 (25)1、避免同质化竞争 (27)2、80、90新生代父母观念不同 (28)三、儿童业态未来发展趋势 (31)(一)全产业链多维度发展,品牌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31)(二)更加注重家庭消费 (32)(三)非盈利性儿童业态和设施带动潜在消费 (32)图目录图1:2015年-2017年Q1购物中心关注儿童亲子品牌榜TOP50 (5)图2:江南布衣集团青少年设计师品牌Pomme de terre (6)图3:江南布衣集团童装品牌jnby by JNBY (6)图4:上海购物中心儿童与成人各类型业态坪效果对比 (7)图5:悠游堂动漫星球配置亲子业态提高客户黏性消费 (7)图6:2017年1季度儿童亲自品牌TOP50入驻、拓展城市分布 (9)图7:孩子王的线下门店数量变化(单位:个) (10)图8:南京东路宝大祥青少年儿童购物中心 (10)图9:精典泰迪熊主题乐园 (11)图10:苏州魔法奇园 (12)图11:儿童业态教育模式来源地 (13)图12:国外儿童业态教育模式来源地 (13)图13:星期八小镇职业体验馆 (14)图14:普兰昵儿童美发沙龙 (15)图15:School's out 酷乐派儿童主题餐厅 (15)图16:2011-2015年全国儿童剧演出观众人数变化 (16)图17:2016-2020年儿童剧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16)图18:我国不同类型主题公园投资总额(单位:亿元) (17)图19:上海迪士尼乐园 (18)图20:JUMP360蹦床中心 (18)图21:2016.07-2017.04中国亲子游人群城市分布 (19)图22:泰晤士小镇钟书阁童书馆 (20)图23:上海科技馆彩虹乐园 (20)图24:儿童业态在购物中心面积增长及占比趋势 (21)图25:朝阳大悦城的“玩具反斗城” (22)图26:“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23)图27:中国1929-2016年出生人口数(人) (24)图28:中国2005-2016年人口出生率(‰) (24)图29:2010-2016年线上母婴消费市场规模(亿元) (25)图30:各类型儿童业态比重变化(%) (26)图31:世纪金源购物中心童兜百货 (26)图32: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优街区 (27)图33:儿童游乐设施同质化严重 (28)图34:52%的爸爸妈妈共同主导孩子的教育 (29)图35: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分布 (30)图36:父母对培养孩子不同方面的素质的重视程度 (31)图37:悠游堂VR主题公园(悠游堂客群分为70%儿童+30%成人) (32)图38:上海大悦城小王子展 (33)图39:儿童盥洗室 (33)表目录表1:儿童业态消费与停留时间 (8)表2:2016年度购物中心关注儿童亲子品牌榜TOP50--儿童教育培训上榜名单 (12)表3:不同年龄段儿童旅游情况 (19)表4:亲子游人群最喜爱的手机应用 (29)表5:儿童英语培训品牌产品线侧重不同 (31)一、儿童业态多元整合浪潮袭来、品类更多元(一)、购物中心的“客流发动机”1、越来越多品牌细分儿童市场需求,迎合消费升级赢商网大数据中心发布的购物中心关注儿童亲子品牌榜TOP50中,2016年相较2015年儿童游乐园、儿童零售均有所增长,而儿童体验馆品牌数量则大幅下降。
更多品牌选择细分儿童市场需求。
如2017年一季度儿童亲子品牌榜TOP15的【jnby by JNBY】、【Pomme de terre】是江南布衣旗下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的两条儿童线,以期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
图1:2015年-2017年Q1购物中心关注儿童亲子品牌榜TOP50图2:江南布衣集团青少年设计师品牌Pomme de terre图3:江南布衣集团童装品牌jnby by JNBY2、带动全家消费,增强顾客黏性购物中心儿童业态更加注重亲子互动,挖掘“陪同收益”,将多业态组合,互相联动,活跃人流。
商业与地产数据显示,上海购物中心中儿童娱乐的坪效高于成人。
儿童“一拖二”甚至“一拖六”可以为购物中心带来巨量人流并拉长成年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提高购物中心顾客群体的黏性消费。
定位“家庭娱乐中心”的【悠游堂】5000平方米的动漫星球项目除了儿童游乐、儿童零售,还开设了亲子餐厅、美发美甲、跨境电商等,体验升级满足家庭客层各种需求。
悠游堂所有项目按适应年龄层可分为70%儿童和30%成人,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家长、甚至没有孩子的年轻人。
图4:上海购物中心儿童与成人各类型业态坪效果对比图5:悠游堂动漫星球配置亲子业态提高客户黏性消费表1:儿童业态消费与停留时间3、儿童业态回报周期长,租金贡献不如人气贡献体验式儿童业态对物业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尤其在儿童娱乐方面,消防、空气质量、设施安全性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儿童业态可以缩短购物中心的培育期,带动其他商业业态,但同时其对经营能力要求高,尤其是体验业类占地面积大,承租能力弱,人气贡献超过租金贡献。
4、一二线城市仍是品牌争夺的主战场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赢商大数据中心公布的2017年1季度儿童品牌TOP50 榜单显示,大部分成熟品牌已经完成三四线城市下沉、渗透的布局,市场拓展目标又重新定位回到一二线城市。
每个城市都需要儿童业态,只是规划组合与功能、品牌上有所区别,关键还是取决于消费力及需求。
图6:2017年1季度儿童亲自品牌TOP50入驻、拓展城市分布(二)、购物中心儿童业态百花齐放1、儿童零售--乘新零售之东风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展,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之前有乐友、爱婴岛等传统母婴连锁主打中小型社区店、路边店,有蜜芽、贝贝网等纯线上母婴电商依托资本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对整体母婴市场的强有力渗透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儿童零售品牌整体呈现明显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发展趋势。
诞生于淘宝“双11”元年的孩子王线上生意开张四五个月便开拓线下领域。
截至2017年2月,孩子王在全国共开有174家线下门店,覆盖16个省近90个城市,门店平均面积达5000平方米,个别店面甚至超过1万平方米。
孩子王发展出了基于数据预测、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反向定制解决方案的S2C2B模式,使供应链效率更高,且通过针对性发放优惠券等形式唤醒会员需求,创造比被动等待更多的交易。
图7:孩子王的线下门店数量变化(单位:个)加强门店娱乐化体验。
谋求创新的儿童零售品牌,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基础上,尝试融入文化体验、社交等功能。
“宝大祥”创立于 1924 年,是上海著名的老字号品牌,通过打造一个精致的青少年儿童生活空间,举办各种育婴知识讲座、举办各类表演活动、艺术展览,实现门店娱乐化的体验。
图8:南京东路宝大祥青少年儿童购物中心2、儿童游乐园--打造特色IP,诉诸科技创新融入文化性、社会性,打造个性IP。
为避免同质化,儿童游乐园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游乐模式,逐渐向综合型体验游乐模式发展,并诞生了一批结合IP、动漫、漫画、童话等元素的新兴品牌来吸引儿童。
精典泰迪熊主题乐园致力于打造具有文创特色IP主题的儿童亲子综合业态主题乐园,打造了年轻人最爱的主题乐园和主题咖啡馆,吃喝玩乐的同时体验英式的人文气息,吸引了不少熊粉。
结合购物中心定位定制,融入高科技。
苏州魔法奇园是全国第一个沉浸式体感交互主题乐园,面积超1500平方米,拥有众多以高科技互感技术为依托的视听娱乐互动体验类项目,其将游戏世界的情节和环境搬到现实世界,无需鼠标和遥控器,小朋友们就可与游戏世界的朋友们用声音、表情、动作和情绪沟通。
图9:精典泰迪熊主题乐园图10:苏州魔法奇园3、儿童教育--全方位发展儿童教育培训正向早教、英语、艺术、运动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2016年度购物中心关注儿童亲子品牌榜TOP50榜单中,儿童教育培训有11个品牌上榜,其中儿童早教4席、儿童英语3席、儿童运动1席、儿童艺术3席,儿童艺术教育正渐受关注。
国内消费者更青睐国外早教品牌。
国内幼儿园教学内容更倾向于标准化、重复性活动,抑制了儿童好动的天性、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难以满足家长对儿童教育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国外早教品牌良好的教育理念,科学、完整、标准化的婴幼儿教育方法和体系受到关注,并在购物中心加速扩张。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63%的儿童业态教育模式来源于国外。
其中在国外教育模式中,最注重创造能力培养的美式儿童教育占比最高,达到27.6%。
表2:2016年度购物中心关注儿童亲子品牌榜TOP50--儿童教育培训上榜名单图11:儿童业态教育模式来源地图12:国外儿童业态教育模式来源地4、儿童职业体验馆--热度有所降温,探索创新型体验中国市场对素质教育、成长教育的匮乏和强大的需求决定了儿童职业体验式教育产业的前景十分乐观,但玩法大同小异的儿童体验馆难以促进二次消费。
从08年的异军突起,到现在的行业一片凋零,有商家倒下,也有不少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是真正实现盈利并且发展壮大的厂家并不多,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
儿童体验馆由此积极拓展、探索体验类品牌,提升体验的丰富性。
星期八小镇是专为3-13岁孩子打造的社会角色扮演的主题乐园,营业面积近7000平米,设有50余个体验场馆,涵盖8大社会领域的70多种角色扮演游戏。
截至2016年年底合计接待家庭近1000万人次,小镇将游戏和教育相结合,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习。
图13:星期八小镇职业体验馆5、其他细分业态--儿童服务细分升级,儿童剧场走俏在消费升级以及购物中心社区化的带动下,儿童服务业态已成为亲子业态中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