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历史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智慧,不辍.(chuò)劳作、实干兴邦。

B.一个人的韧性表现在,愈是深陷泥沼、走投无路,内心就愈是翻腾着一股燥动,迸.(bènɡ)射出野蛮生长的力量。

C.英雄精神既体现在刹.(shà)那间的生死抉择,也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比如那些默默钻研技术几十载的航天人。

D.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纬.(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其过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B.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如期而至,美轮美奂....的足球比赛成为炎炎夏日里球迷关注的焦点。

C.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日.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五月的希拉穆仁草原绿苗如毯,蓝天上朵朵白云时聚时散,变化多端.....让人不由地想到那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越是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越要觉得自己一定能行,越是别人捧你的时候,______A.你越要告诉自己真棒B.你越要告诉自己啥也不行C.你越要告诉自己要自信D.你越要告诉自己还做得不足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安泽宜布有意参加美国2020年总统大选,成为了第二位美国史上宣布参选总统的华人。

将“第二位”和“美国史上”互换位置B.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激烈空战,巴基斯坦的一架F-16战机惨遭被印度空军击落。

将“击落”改为“击毁C.今年3月7日,华为公司起诉美国政府,其颁布的《国防授权法案》已经违背了美国宪法在“其颁布的”前面加“认为”D.在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上,中国队连一块金牌也没有拿到,遭遇了史上最差的成绩。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4分)1.(4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yíng)锐不可当.(dǎng)B.颁.发(bān)仲.裁(zhòng)履.行(lǚ)屏息敛.声(liǎn)C.悄.然(qiāo)翘.首(qiáo)湛.蓝(zhàn)摧枯拉朽.(xiǔ)D.凌.波(lín)镌.刻(juān)督.战(dū)一丝不苟.(gǒu)2.(4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翔实词不达意冷寞一愁莫展B.痉孪不经之谈偏辟励精图治C.风靡蘖根祸种攀缘始作俑者D.倾轧气冲宵汉弘扬扑溯迷离3.(4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13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4.(4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带来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4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河南省平顶山市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河南省平顶山市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 嘀.咕/贬谪.喑.哑/黑暗.灼.灼.其华/再三斟酌.B. 晕.倒/ 晕.车磨.叽/ 磨.坊解.甲归田/浑身解.数C. 烘焙./家醅.讴.歌/ 怄.气越俎.代庖/百般阻.挠D. 纤.绳/ 纤.细星宿./一宿.风尘仆.仆./前仆.后继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请修改下列病句。

(1)位于黄河岸边的著名景点《黄河母亲》整整30岁左右了,这件雕塑作品以其深远的立意和精湛的艺术水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2)1972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屠呦呦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显效的结果。

从此,拉开了青蒿抗疟研究全国大协作。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3.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①【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608页)②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百度百科)材料二材料三互联网所改变的并非“阅读”本身。

互联网时代,数字阅读早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因而对于阅读,我们只有对“阅读”进行重新定义。

要将传统的阅读形态纸质阅读,比如图书、杂志和报纸等,走到影像内容、电子文本中来,要将基于互联网或电子设备的文字、影像、图片等内容都当成我们阅读的有机组成,那么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才会真正从认识上大大扩展,一切能阅读的渠道都必须要打开,这也是全民阅读推广的题中之义。

(1)探究材料二,写出你的结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互联网环境下“阅读”的含义。

(3)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你的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是怎样一种体验?请用一段话表述,5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4.名著阅读。

河南省平顶山市语文中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语文中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语文中考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 诘难(jié)亵渎(xiè)缄默(jiān)根深蒂固(dìng)B. 襁褓(qiǎng)旁骛(wù)佝偻(lóu)强聒不舍(guō)C. 骈进(pián)嗤笑(chī)谀词(yú)恪尽职守(kè)D. 拮据(jū)枘凿(ruì)忐忑(tǎn tè)歇斯底里(xiē)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

A项,“根深蒂固”的“蒂”应读“dì”,故A项错误;B项,“襁褓”的“襁”应读“qiǎng”,但在此处作为专有名词,应读“qiǎng bǎo”;“佝偻”的“佝”应读“gōu”,故B项错误;C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故C项正确;D项,“拮据”的“据”应读“jū”,但在此处作为多音字,应读“jū”;“歇斯底里”的“歇”应读“xiē”,但此处为外来词音译,读音不变,故D项错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汉字规范书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连用导致句意与事实相悖,应删去“不”;C项,两面对一面,“能否”是两面词,而“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只表达了一面,应删去“能否”;D项,没有语病,表述正确。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A. 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观众们评价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

B. 走进自然,我们处处可以聆听到悦耳的鸟鸣和优美的花香。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A . 嗜学(shi)逾约(yù)加冠(guān)B . 俯身(fǔ)叱咄(duō)曳屣(yè)C . 负箧(qiè)皲裂(cūn)僵劲(jìng)D . 媵人(shèng)绮绣(qǐ)缊袍(yùn)2. (2分) (2019八上·萧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 . 当前,“微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娱乐、教育、服装、地产等各界常常借助这一平台发布信息是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

C .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D .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最后一课》就是他的作品。

B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 《故乡》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本文生动地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4. (4分)(2012·南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沧桑。

善于读书者,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而且能够用书籍为dǎo háng生命,成就人生的精彩piān zhàng,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B.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C.这个集团目前己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

D.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乡愁》《故乡》《春》《威尼斯商人》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B.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作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D.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一种孤独。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2020学年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剽.(piāo)悍取缔.(dì)浮躁.(zào) 相形见绌.(chù)B.迸.溅(bèng)愧作.(zuò)招徕.(lái)味同嚼.(jué)蜡C.哺.(pǔ)育伺.(cì)候滂(pāng)沱蓦.(mò)然回首D.纶.(guān)巾果脯.(fǔ)脊.(jí)梁心宽体胖.(pán)2.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B.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C.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北京健康使者公司和10家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

__。

__,__。

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此次防暴演练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教职员工的防暴意识与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B.儿童在面对新的环境时,作为父母,要尽快地让孩子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事物。

C.经过激烈的角逐,小学语文队在这次比赛活动中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最终夺得第一名。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9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答案

年中招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分)(分)(分) . (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空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共分).()①林冲投奔梁山,受到王伦刁难,下山取投名状,正好遇到去东京求职的杨志。

二人大战不分胜负,最终被王伦劝下。

杨志婉言拒绝了王伦的招纳下山离开。

(分)杨志到东京求见高俅被赶出。

他走投无路,只得变卖祖传宝刀,又遇泼皮牛二寻衅滋事。

杨志怒杀牛二,而后自首。

天汉桥百姓感念他为民除害,替他打点。

最终,杨志被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分)(共分)②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扇,但铁扇公主因红孩儿事件记仇,把他扇到了几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送他一粒"定风丹"。

悟空第二次去借扇,变成蟭蟟虫钻进公主肚子里逼铁扇公主借扇,但得到一把假扇。

第三次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样子骗得真扇,又被牛魔王变的假八戒骗走;悟空与牛魔王大战,经众天神协助,降伏了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了真扇子。

(共分)()示例一:小人国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为权利争斗不断。

讽刺了英国议会中无原则的党派斗争。

示例二:因为“打鸡蛋从哪端开始”的问题,与邻国不来斯古交战,格列佛帮助小人国阻止了敌人入侵,获得了高位,不来斯古皇帝遣使求和。

影射了当时英法两国之间连年的征战。

示例三:小人国选拔官员,全凭在绳上跳舞,谁在绳上跳得好,跳得高,谁的官就大,因此官员候补人冒着折断脖子、胳膊的危险表演绳上跳舞,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讽刺了英国宫廷和大臣的无能,全靠钻营奉承取得高官厚爵。

示例四:耶胡好吃懒做,贪得无厌,特别喜欢在田间寻找一种发亮的石头,为了争夺石头,它们就会搏斗起来,甚至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或:它们喜欢吮吸一种草根,吃多了以后就互相搂抱厮打,丑态百出。

)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和贪财好斗、酗酒荒淫的恶劣风尚。

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带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6分)"五四"青年节,学校开展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系列活动【活动一·明君子之义】"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川流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不论是愚公移山,还是精卫填海,都持之以恒:不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大禹治水,都不屈不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亘千年、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屈不挠B.革故鼎新C.载物(zài)D.契合(qiè)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川流不息B.持之以恒C.绵亘千年D.日积月累3.下列关于自强不息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内在精神动力。

2024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模拟联考(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豫文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与民俗”系列宣传活动,小语同学是学校宣传组核心成员,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任务。

1.为提高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学校广播室计划播报下面一段广播稿,请你帮助小语同学解决其中的字音字形问题。

(4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我们翘.首以盼,共同欢度;元宵节,夜晚灯火如白昼,璀______(灿、璨)的烟花绽放云霄;清明节,我们扫墓祭祖,______(湎、缅)怀先烈;端午节,我们把屈原的爱国热情镌刻心间;中秋节,我们把酒望月,祝福团圆……中国节不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还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扬。

如今,中国传统节日已风靡.全球,受到许多国家民众的青睐。

(1)语段中的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2分)A.qiào qián míB.qiáo qiǎn mǐC.qiào qiǎn míD.qiáo qián mǐ(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两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春节前夕,学校通过公众号发布“有文化的春节”宣传推文,在“‘春’字飞花令”版块,小语整理了如下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写完整。

(8分)春在人世间,春在诗文中。

白居易用“______,______”描绘出莺燕争春的美好景象(《钱塘湖春行》);陆游用“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来展现古朴的民俗场景(《游山西村》);刘禹锡用“______,______”表达了枯木也能逢春的昂扬乐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甫笔下的春天却因战争而呈现出“______,______”的凄凉(《春望》);范仲淹则表明自己不会因“______,波澜不惊”而违背先忧后乐的初衷(《岳阳楼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古诗文默写(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3)唐朝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巧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4)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陆游的“______,______”(《游山西村》)蕴含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的哲理;王湾的“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包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晕车/黄晕混淆/混水摸鱼屡见不鲜/寡廉鲜耻B. 欣赏/秀颀墓碑/蓦然回首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 羸弱/赢利按捺/无可奈何格物致知/恪尽职守D. 收讫/迄今缜密/瞋目而视蜚短流长/成绩斐然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羁绊拌脚石彬彬有礼草菅人命B. 蹂躏顶梁柱含糊其词眼花缭乱C. 伎俩爆发户斩钉截铁张惶失措D. 霹雳笔杆子嗤之以鼻举一反三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窗大概是人类文明的独特创造。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但是当夜晚来到,窗的那头点起一盏盏灯时,这或明或暗的四方物,总能悄悄染上屋内的温馨或忧愁,落在熟悉它的人们的心尖上。

①诗人的窗则与山、与雪、与花相对②也许蒙着风打过的灰尘,也放对着无人打理的小巷③古时大户人家的窗与庭院相和谐,与绿水竹树相掩映④不过对于寻常人家,窗可能只是一件日常生活里稀松平常的物件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名著阅读。

(1)18世纪初期英国作家______的一部《格列佛游记》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______等地的经历。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主人公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生活了28年。

他救下一个俘虏,这个俘虏名叫______,成了鲁滨逊的仆人。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的“聚”和“怒”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品析。

(2)请写出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二)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

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得此花一二本,可抵群花数十本。

(选自李渔《山茶》)(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通:中通.外直北通.巫峡(《岳阳楼记》)B.益:香远益.清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C.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D.闻:陶后鲜有闻.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语段(一)中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君子哪些品质?A.______B.______(4)语段(一)(二)两文描写莲和山茶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多档引发热潮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央视春节期间又推出了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次日就得到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兼顾内容上的意境悠远和形式上的通俗易懂,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网络新闻标题:当古诗词遇上流行乐央视《经典咏流传》新春火爆荧屏央视《经典咏流传》:唤醒经典让古诗词乘歌飞翔《经典咏流传》古诗词与流行乐走心相遇《经典咏流传》频“刷屏”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材料三:经典诗词记录着诗人们的人生境遇,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和志趣,诗人们将时代的沧桑巨变、人生的思考感悟,融入经典诗词的字里行间。

尽管时移事迁、岁月更迭,千百年后的我们仍能从经典诗词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

说到甲骨文,很多人都有相同感受:甲骨文虽然不多,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呆在冷宫里。

当“甲骨文表情包”推出之后,瞬间受到欢迎,大人在使用,孩子也在使用。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在网络空间聊天的时候,不仅会因为使用“甲骨文表情包”而显得萌萌哒,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认识了甲骨文,学到了知识。

这种知识的学习,还是潜移默化的,还是水到渠成的,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经典咏流传》的基本特点。

(不超过20字)(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类节目走红的原因。

(3)为唤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将开展“走近经典诗词”主题朗诵会,请你紧扣活动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全下面的宣传语。

诵读经典诗词,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求援①很晚了,老房子只收拾了一小部分。

她胡乱扯了个马扎坐下来喘口气,天气阴沉沉的。

野鸽子在邻家的老榆树上咕咕直叫,让人心里一阵烦乱。

②公婆过世之后,老家的房子逐渐破败,先生说过好几次“等有时间好好修一修”,可是一直没有得空。

今年又忙碌孩子高考的事情,这件事更被推到了脑后。

可是架不住老家人的热情,他们也是一片好心,在饭桌上敲定了整修方案,接下来就是电话里和路途上的两边奔忙。

半个月下来,就剩下一个刷涂料的活和满院的狼藉等待收拾。

一个下午的时间,先生跑里跑外,也只钉了两页书本大小的玻璃。

从高处爬下来,他一边惊魂未定地抹去额头的汗珠,一边发愁地说:“不行,按这个干法半个月也完工不了,得找援军!”③找谁来帮忙好呢?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

再找一个小工?修修补补的活,既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价钱还在其次关键不是亲近的人干活未必肯用心。

最终,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父亲。

④求援的电话打过去,是母亲接的。

说父亲还在西北坡的麦田里等着浇地,估计要等待天黑才能轮上。

她怕父亲年纪大了连轴转的干活吃不消,就说不让他来了,母亲说:“不碍事,明天你爹能去。

”虽然答应着挂了电话,可是到底还是不放心。

⑤夜里下了一阵急雨。

听着雨点噼里啪啦地敲打在窗玻璃上,往常那种听雨的惬意劲今天却荡然无存了,她记挂着还在田间忙碌的父亲。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开了春,麦子的第一场拔节水非常重要。

但浇地是一个熬人的活,有时候很顺利,有时候要空等大半夜。

早春的风还很冷,尤其到了过半夜,穿了厚棉袄,冷气也一阵阵地往骨头里钻。

人要在田埂上不断地走动,否则会冻得受不了,何况还下着冷雨呢!在早春的深夜里,老家那几亩地的麦子,都是父亲这样一点点暖热的。

⑥雨夜的梦里,她跟在父亲身后堵口子,左突右击忙了大半夜,早晨醒来觉得胳膊腿都是酸的。

父亲能来吗?第二天一早,悬着一颗心踏进院门,却见父亲的三轮车已经停靠在院子里,车斗里还带了笤帚、锤子、钳子、收拾杂物用的大铁锨。

他怕缺东少西,也怕他们张口片舌地去跟人家借,所以凡是能带的都带了来。

父亲正在往墙体上刷涂料。

她问:“麦子浇完了吗?淋雨了没有?”“那场雨一点都没落下都淋着了”,父亲笑着回答,神情里有一些疲惫,也透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愉快,“麦子浇完,总算去了一桩心病。

”说完这话,大家各自分头忙活起来。

⑦刷涂料这活看起来很简单,却是仗着胳膊上的力气。

父亲七十多岁了,又在前夜刚刚淋着雨浇地,其疲惫可想而知。

可是他依然干得有条不紊,似乎再火烧火燎的事情到了他这里一过渡都是可以喘口气的。

⑧在进进出出的忙碌中,父亲手里的活一直没有停歇。

她烧好了水,泡了茶喊他到院子里休息一会。

他答应着,可是没有挪窝。

他刷得很从容,他不怕苦,似乎他多干一点,多坚持一会,孩子们就能少些劳累。

骨碌骨碌的滚子声,让斑驳无序的世界有了那么一点安静,一点主心骨。

那骨碌碌的滚动声,把人郁结在心中的愁绪撕开了一道口子,风吹进来了,阳光照耀进来了,阴霾消散,院子里重新有了光亮。

⑨一面墙完工,父亲起身,揉了揉自己的腰,拍了拍身上的灰土,到院子里喝茶休息去了。

一点白色的瓷料粘到他帽子上,他摘下帽子来扑打,头顶的白发似乎又多了一些,看得她一阵心酸。

想,天高地厚,人情冷暖,我们主宰不了这个世界,也指使不了什么人。

活到四十多岁,需要求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依然是这个人--即便他再疲惫,再衰老,再有可以推托的理由,只要接到你求援的电话便立刻赶来。

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有他在,世界依然温情柔软,你依然是那个被人庇护被人疼爱的孩子。

(作者:刘丽丽有删改)(1)“她”的心情随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找谁来帮忙好呢?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

再找一个小工?修修补补的活,既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价钱还在其次,关键不是亲近的人干活未必肯用心。

②风吹进来了,阳光照耀进来了,阴霾消散,院子里重新有了光亮。

(3)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4)文中的父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以第⑨自然段为例,任选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突出父亲这一形象的。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守拙①陶渊明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守拙,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

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