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合集下载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优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优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能设计模板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活动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活动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活动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草,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不知同学们留意了没有,下雨时,我们周围的土地及落地的雨水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板书课题)二.出示活动目标三.探究雨水如何影响土地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4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5~56页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实验所需的器材有哪些?③实验中需要认真观察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2.学生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4.汇报实验结果5.提问: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6.拓展自然界中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真实情况。

四.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1.学生用两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7页的内容,并思考: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哪些?2.指导实验计划3.学生制定计划并汇报,教师查漏补缺。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六、课堂练一练选择: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A、石块B、泥沙C、小鱼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造成的。

A、动物B、风吹C、雨水的流动3、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热带雨林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沙砾B、沙C、黏土5、能够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

A、坡度大小B、有无植被C、闪电判断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科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及其原因。

2.掌握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

3.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孩子自己曾经看到过下雨后的道路是否畅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道路被冲塌呢?来学习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以及其原因吧。

2.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通过故事情景演示和生动形象的图片,了解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

三、教学重点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及其原因。

四、教学难点掌握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视频授课: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我们将运用视频的形式,来对同学进行图像化展示和直观化讲解。

2.故事情景演示: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孩子阐述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同时增强孩子们的视听、记忆、想象和感悟能力。

六、教学过程Ⅰ.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雨水的特点:引导孩子思考雨水的来源、基本特征等问题。

2.雨水引发的问题:用幽默、形象的语言,通过课件+视频的语言来讲解雨水侵蚀土地的现象及过程。

3.孩子自己们的尝试:分成小组,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来讨论和探究。

Ⅱ. 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1.引导孩子们探讨保护土地和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并依次把同学们的成果在黑板上进行汇总。

2.演示一小段小故事情景: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模拟一些常见的情景如:建房子、种植、旅游、道路建设等,在故事情景中提出保护土地和避免雨水侵蚀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1.检测目标:教育学生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及其原因以及如何保护土地、避免雨水侵蚀。

2.检测方式:设计一系列的测试题目,或者组织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竞赛的环境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也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同时增加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3.检测内容:测试题目既包括知识点的理解,也包括所学知识的应用,如能不能结合故事情境进行设置。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和影响。

2.掌握雨水侵蚀的主要类型和防治措施。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和影响a.水滴的撞击和冲刷作用b.地面径流和沟壑侵蚀c.土壤侵蚀对农田和森林的影响2.雨水侵蚀的主要类型a.风化侵蚀b.雨滴冲击侵蚀c.地面径流和沟壑侵蚀d.溪流和河流侵蚀3.雨水侵蚀的防治措施a.植被保护b.水土保持工程c.合理耕种和农业措施d.防洪和治理河道e.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思考和讨论。

2.知识输入(15分钟)讲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和影响,以及雨水侵蚀的主要类型。

3.讨论与实践(20分钟)分组讨论,探讨雨水侵蚀的防治措施,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现场的雨水侵蚀情况,并进行相关实验或模拟演练。

4.总结与展示(10分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总结防治雨水侵蚀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并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1.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汇报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对相关概念和措施的理解程度。

4.对雨水侵蚀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

2.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3.课堂讨论的记录工具。

4.地理教科书和参考资料。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优秀教学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优秀教学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微课实录(一)微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教师: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下雨时,随着雨水降落到土地上,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吗?展示下雨的画面、浑浊奔腾的洪水、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等照片。

教师:你认为会有怎样的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二)用模拟降雨的方法,观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准备材料1)逐一展示材料,教师:一侧有孔的塑料盒、小铲子、饮料瓶、水、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掺有少量沙、石的土、塑料桶2 组装实验器材,教师:把沙土装入塑料盒,用小铲子堆成斜坡并压紧,模拟自然界的山坡,再在土的边沿造出一个垂直的“悬崖”,将塑料盒倾斜的放入桶中,有孔的一端朝下,塑料桶用来接住流下来的水。

3)制作喷水器教师:把饮料瓶的瓶盖扎几个孔,装水后旋紧瓶盖,制成喷水器。

2、记录下雨前的土地雨水情况教师:怎么知道土地、雨水有没有变化?接下来我们需要观察、记录下雨前土地、雨水的情况。

教师:下雨前地表平整,有斜坡、悬崖,雨水清澈透明。

3、模拟降雨教师:现在我们用喷水器模拟降雨,挤压喷水器,让“雨水”落到斜坡的土上。

注意看,当“雨水”降落到土坡上时,土坡地形地表发生了哪些变化?4、观察降雨后的土地教师:降雨停止,我们可以仔细观察降雨后的土地,再次观察塑料盒中土坡的地形和地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是的,下雨前的地表比较平整,下雨后地表出现了沟壑,下雨前地形是斜坡和悬崖,下雨后悬崖坍塌,小石子裸露,在土地表面有一些雨水冲刷出来的细沟,小石子也裸露了出来,悬崖部分坍塌,下方细沙沉积形成平缓的平原。

5、比较雨水、径流教师:“雨水”落到土地上后,还是和原来一样吗?我们把落到土地上,沿着地表流走的水叫“径流”。

教师:你看原本清澈透明的“雨水”变成了浑浊冒泡的“径流”,你能说说原因吗?教师:是的,土壤中的黏土和细沙被雨水冲走,混在雨水里,就变成了泥浆一样的径流。

(三)观察自然界被侵蚀的土地,了解侵蚀现象教师:你们看,这些都是被雨水侵蚀的土地。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实录教科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

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

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用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出实验中的现象;并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最终,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最后,再与现实自然界中现象联系,加深学生对侵蚀的理解,激发学生更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所以,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探究体验雨水对土地侵蚀过程,我将教材第二部分内容留到下节课再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能通过文字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准确描述出实验中的现象;能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更加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三、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混有沙石的土、塑料盆、玻璃杯2个、水、塑料水杯、记录单、铁架台、牛奶盒、报纸。

教师准备:雨水侵蚀土地的照片、课件。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播放下雨的声音,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生:下雨了师:对了,老师今天给大家录制的就是下雨声,大家都知道,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雨水洒落在土地之上,土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图片)生1:土地变得很潮湿。

生2:土地会变得泥泞。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侵蚀教学设计(优秀4篇)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雨水对土地侵蚀教学设计(优秀4篇)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雨水对土地侵蚀教学设计(优秀4篇)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雨水对土地侵蚀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篇一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说课稿黄甫学校赵佳一、教材分析《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5课。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

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

外力作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特别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

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先从学生熟悉的降雨开始。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便从学生经常看到的下雨现象开始,让学生模拟下雨,仔细观察雨水降落到地面,土地及雨水发生的变化,这是认识侵蚀的开始。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流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材分两部分。

一部分:雨如何影响土地。

首先通过提出问题了解学生的想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壤?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流过土地的雨水变成什么样了?”学生常看到降雨,但是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地形。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回忆,启发学生联系平常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雨水会冲走土壤,使土壤流失,混有泥沙的水在蒸发后,里面的泥沙会留下来。

接着指导学生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

在通过实验认识了“雨水”和“径流”对土地的侵蚀现象后,教材展示了自然界中土地被侵蚀的真实情况。

目的是把实验中的现象和自然界中的相同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侵蚀改变了地表形态,形成了新的地形地貌,并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斜坡上留下了许多细沟,这些细沟是雨水漫过地表汇集在一起侵蚀斜坡土地形成的切沟,许多切沟又形成下面的一条水平的大冲沟。

第二部分:影响侵蚀的因素。

影响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很多,教材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有无植物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概念和过程。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影响因素。

学生能够意识到雨水侵蚀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教学重难点重点: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难点:设计并实施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4、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如土壤、水、斜坡模型等)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二、教学过程1、导入(11)通过展示一些因雨水侵蚀而导致土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和疑问,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2、知识讲解(111)讲解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概念,解释雨水如何携带土壤颗粒流失。

介绍影响雨水侵蚀的因素,如降雨量、降雨强度、地形、植被覆盖等。

3、实验探究(112)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来模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提供实验器材,如不同坡度的斜坡模型、相同量的土壤和水,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条件下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土壤流失的量、水流的速度等。

4、小组讨论(1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雨水侵蚀的关键因素。

5、总结归纳(114)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强调雨水侵蚀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拓展应用(115)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保护来减轻雨水侵蚀的危害。

布置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土地免受雨水侵蚀的短文。

三、教学评估1、知识评估(12)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考查学生对雨水侵蚀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技能评估(12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态度评估(12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及流程图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3.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在组内或班内交流。

4.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对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和大家交流。

难点:设计“影响侵蚀的因素”的模拟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①雨水侵蚀土地的课件。

②模拟“下雨”的实验器材1套。

学生实验准备:模拟“下雨”的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喷壶,湿润带有少量沙石的土,杯子,小铲子);2张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导入,初步感知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1.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水对土地会有影响吗?(稍停顿)你认为会有怎样的影响?2.雨水真的会对土地产生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雨水对土地的影响(板书)二、模拟“下雨”的实验,探究侵蚀现象很可惜,今天没有下雨,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一)介绍实验装置喷水壶来当降雨器,一盒泥土代表土地,这就组成了我们的模拟实验——“下雨”的器具。

(二)师生结合图片,介绍模拟实验的步骤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操作方法。

课件显示操作方法,教师讲解注意点。

(三)师生交流观察内容,明确实验方法及目的与要求实验怎样做我们清楚了,那么,我们要研究“雨水对土地的影响”应该重点观察些什么呢?学生汇报1:土地表面在雨前、雨中的变化情况。

你怎么知道它变了?(与原来比较出来的)汇报2:雨水的变化。

小结:土地表面特征的变化,雨水的变化,都能说明雨水对土地的影响。

所以在实验中我们要对这两点进行细致地观察(结合板书指一指),并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描述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

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

(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三、影响侵蚀的因素
1、如果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土地不是斜坡而是平地,如果斜坡上长满树木,如果降雨量很大,结果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学生回答。

3、接下去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响侵蚀的因素”吧。

我们能设计实验进行研究吗?
4、学生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前的讨论交流。

5、学生小组尝试撰写实验方案,教师提示这是对比实验,方案中要注意明确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实验器材的选用和实验装置的设计。

四、课外拓展活动
还有什么影响侵蚀的因素呢?希望你们课后能继续观察与研究。

五、作业
1、黄河水为什么是黄颜色?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