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2轮复习专题(14个)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4个)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1).将二次三项式x 2+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y 2+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8x+22,N=-x 2+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22740x x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则221x x+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2ab+b 2–c 2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4b 2-2a+4b+2=0,求4a 2-b1的值。
4. 解方程: 211()65()11x x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范例讲析】:【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 、B 及点C (1,7),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分类中考数学作图型试题精讲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分类专题一、作图型试题例1、无锡已知图1和图2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1将图1中的格点△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A 1B 1C 1,请你在图1中画出△A 1B 1C 1.2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格点△DEF 相似但相似比不等于1的格点三角形. 知识点:考查学生平移变换,利用勾股定理进行三角形的有关计算,全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精析:本题关键是计算出△ABC的三边的长度,然后找一个不等于1的相似比,比如相似比为2,计算出△DEF 三边长或计算出一边长后,利用平移得出△DEF;准确答案.1 2答案不唯一.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要求:,点阵中对称点对称图形问题及利用格点进行面积计算已经成为最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考点问题;目标达成:1-1-1、太原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形的边长都是1;线段AB 和CD 分别是图1-1中1×3的两个矩形的对角线,显然AB ∥CD;请你用类似的方法画出过点E 且垂直于AB 的直线,并证明;1-1-2、连云港如图1-2,在55 的正方形网格中,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 出图形.图2F D E A B C 图1 A BC 图1A 1B 1C 1 图2F D EGF E D C BA图1-1-1(1) 从点A 出发的一条线段AB ,使它的另一个端点落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22; 2以1中的AB 为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BC , 使点C 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都是无理数;3以1中的AB 为边的两个凸多边形,使它们都是中心对 称图形且不全等,其顶点都在格点上,各边长都是无理数. 1-1-3、宿迁如图1-3,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图一中四边形ABCD 就是一个“格点四边形”.1求图一中四边形ABCD 的面积;2在图二方格纸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EFG ,使△EFG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且为轴对称图形.图一 图二 1-1-4、潍坊如图,ABC ∆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1-1-5ABCD.1画出1B 1C 1D 1使 1B 1C 1D 1与 2画出 A 2B 2C 2D 2,A 2B 2C 2D 2与3 A 1B 1C 1D 1与A 2B 2C 2D 2是对称图形吗若是,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图1-1-2图1-3 DCBAB例2、河南课改有一块梯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的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平分方案画在备用图上,并给予合理的解释;知识点:考查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精析:一般对于简单的图形可直观的进行分割,而对于稍复杂的题目,是通过计算或是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准确答案:设梯形上、下底分别为a 、b,高为h;方案一:如图1,连结梯形上、下底的中点E 、F,则S 四边形ABFE =S 四边形EFCD =错误!方案二:如图2,分别量出梯形上、下底a 、b 的长,在下底BC 上截取BE =错误!a +b,连接AE,则S △ABE =S 四边形AECD =错误!;方案三:如图3,连结AC,取AC 的中点E,连结BE 、E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分析此方案可知,∵AE =EC,∴S △AEB =S △EBC ,S △AED =S △ECD , ∴S △AEB +S △AED =S △EBC +S △ECD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要求:对于图形分割,是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的一个考点也是难点之一;它要求学生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外,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目标达成1-2-1.贵阳在一次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中,小强用两条直线把平行四边形ABCD 分割成四个部分,使含有一组对顶角的两个图形全等;(1) 根据小强的分割方法,你认为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满足以上全等关系的直线 有 组;A B C DE F 图1A B C D E 图 2A B CD E 图 3ABCDABCDDCBAA B CD 备用图⑴ABCD备用图⑵图1-1-5图1-2-12请在图1-2-1的三个平行四边形中画出满足小强分割方法的直线; 3由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你发现所画的饿两条直线有什么规律1-2-2.梅州如图5,Rt ΔABC 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1-2-3.黄冈蓝天希望学校正准备建一个多媒体教室,计划做长120cm,宽30cm 的长条形桌面;现只有长80cm,宽45cm 的木板,请你为该校设计不同的拼接方案,使拼出来的桌面符合要求;只要求画出裁剪、拼接图形,并标上尺寸,设计出一种得5分,设计出两种再加1分1-2-4. 临沂小芸在为班级办黑板报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在版面设计过程中需将一个半圆面三等分,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合理的等分方案.要求用尺规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要写出作法.A B1-2-5. 2005年 佛山学校有一块如图所示的扇形空地,请你把它平均分成两部分.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不用证明.能力提高:A B C A B C 图1-2-2 80cm 45cm 80cm 45cm1-1.常州如图,有一木制圆形脸谱工艺品,H 、T 两点为脸谱的耳朵,打算在工艺品反面两耳连线中点D 处打一小孔.现在只有一块无刻度单位的直角三角板斜边大于工艺品的直径,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确定点D 的位置画出图形表示,并且分别说明理由.1-2、武汉.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瓷砖拼成一个正方形图案,使拼成的图案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如图2,请你分别在图3、图4中各画一种与图2不同的拼法,要求两种拼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1-3锦州如图,己知四边形ABCD,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1-4.青岛某新建小区要在一块等边三角形的公共区域内修建一个圆形花坛; 1若要使花坛面积最大,请你在这块公共区域如图内确定圆形花坛的圆心P ; 2若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8米,请计算出花坛的面积;AB C1-5.上海1在图3所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三角形中,关于y 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关于坐标原点O 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 2在图4中,画出与△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A BDC1-6.苏州如图,平行四边形纸条ABCD 中,E 、F 分别是边AD 、BC的中点;张老师请同学们将纸条的下半部分平行四边形ABEF 沿EF 翻折,得到一个V 字形图案;1请你在原图中画出翻折后的图形平行四边形A 1B 1FE ; 用尺规作图,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 2已知∠A=63°,求∠B 1FC 的大小;1-7.温州小明家用瓷砖装修卫生间,还有一块墙角面未完工如图甲所示,他想在现有的六块瓷砖余料中如图乙所示挑选2块或3块余料进行铺设,请你帮小明设计两种不同的铺设方案在下面图丙、图丁中画出铺设示意图,并标出所选用每块余料的编号;1-8.盐城已知:如图,现有的正方形和的矫形纸片若干块,试选用这些纸片每种至少用一次在下面的虚线方框中拼成一个矫形每两个纸片之间既不重叠,也无空隙,批出的图中必须保留拼图的痕迹,使批出的矫形面积为,并标出此矫形的长和宽;1-9.茂名一条小船,(1) 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 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2) 若该小船先从点A 航行到达岸边L 的点P 处补给后,再航行到点B,但要求航程最短, 试在图中画出点P 的位置a b1-10.丽水某公园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顶点A 、B 、C 上各有一棵古树.现决定把原来的花坛扩建成一个圆形或平行四边形花坛,要求三棵古树不能移动,且三棵古树位于圆周上或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上.以下设计过程中画图工具不限. 1按圆形设计,利用图1画出你所设计的圆形花坛示意图;2按平行四边形设计,利用图2画出你所设计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示意图; 3若想新建的花坛面积较大,选择以上哪一种方案合适请说明理由1-11. 曲沃-阳城在下面方格纸中设计一个对称图案,在这个图案中必须用到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三种基本图形;1-12、曲沃-阳城下面是天都市三个旅游景点的平面图,请你选用适当的方式借助刻度尺、量角器等基本作图工具,确定出三个景点的位置;图1 图2 A B C A B C1-13、深圳南山区平移方格纸中的图形如图13,使A 点平移到A ′点处,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解说词:一、作图型试题答案1-1-1.1-1-2.天都市旅游景点示意图 •碑林 •博物馆 •动物园 北 比例尺 0 5 10千米A · ·A ′ C'BACD 6C 6D 5C 5D 4C 4C 2D 1D 3C 3D 2C 1BA 第2题答图1 第2题答图21-1-3. 1方法一:S =12×6×4 =12方法二:S =4×6-12×2×1-12×4×1-12×3×4-12×2×3=122只要画出一种即可1-1-4. 只画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即可.1-1-5. 1如图,平行四边形A 1B 1C 1D 1,就是所求的平行四边形. -2如图,平行四边形A 2B 2C 2D 2,就是所求的平行四边形. 3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EF.1-2-1.1无数;2只要两条直线都过对角线的交点就给满分;3这两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或对角线的交点; 1-2-2. 解:作法一:作AB 边上的中线; 作法二:作∠CBA 的平分线;作法三:在CA 上取一点D,使CD=CB;1-2-3.D 2C 2C 1D,D 1C O FEN M A 2A 1A B B 1B 2A B C DAB C DABC D1-2-4. 作法:1作AB 的垂直平分线CD 交AB 于点O ; 2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AO 或BO 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半圆干点M 、N ;3连结OM 、ON 即可.1-2-5. 解法一:1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C 、D 两点;2分别以C 、D 为圆心,大于CD 21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E 点不与O 点重合;注:也可直接以A 、B 为圆心作图. 3射线OE 交弧AB 于F ; 则线段OF 将扇形AOB 二等分; 解法二:1连接AB ; 2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AB 21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 点不与O 点重合; 3连接OC 交弧AB 于D 点;则线段OD 将扇形AOB 二等分.能力提高:1-1③②①D LHTO反面D LH T O 反面反面OTHLC EFG D方法一:如图①,画TH 的垂线L 交TH 于D,则点D 就是TH 的中点;依据是垂径定理;方法二:如图②,分别过点T 、H 画HC ⊥TO,TE ⊥HO,HC 与TE 相交于点F,过点O 、F 画直线L 交HT 于点D,则点D 就是HT 的中点;由画图知,Rt △HOC ≌Rt △TOE,易得HF=TF,又OH=OT所以点O 、F 在HT 的中垂线上,所以HD=TD 方法三:如图③,原理同方法二 1-2、1-3.可按位似图形放大,且位似中心的位置可在图形顶点处、图形边上、图形内部、图形外部,在每一处都会有两种图形,因此,此题属开放试题,仅举示例供参考:1-4.12如图,中,米,Rt BOD BD OBD ∆=∠=︒930 ∴︒=tan30ODBD∴=⋅︒=⨯=OD BD tan 3093333 ∴⋅=花坛面积为:(米)ππ()3327221-5.1 ①、②; ①、③. 2如图1-6. 1作图如图;D 1 DC 1C B 1BA D D 1CC 1B 1BAAOB D C20000636318054ABFE EFB A A B EF ABEF B FE EFB B FC B FE EFB ∴∠=∠='''∴∠=∠=''∴∠=-∠-∠=是平行四边形,是由翻折得到的,。
2024成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二次函数——阿氏圆、胡不归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4成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二次函数——阿氏圆、胡不归问题专项训练(学生版)课中讲解模型来源“阿氏圆”又称为“阿波罗尼斯圆”,如下图,已知A、B两点,点P满足PA:PB=k(k≠1),则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的轨迹构成的图形为圆.这个轨迹最早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发现,故称“阿氏圆”.模型建立如图1所示,⊙O的半径为R,点A、B都在⊙O外,P为⊙O上一动点,已知25R OB =,连接PA、PB,则当“25PA PB+”的值最小时,P点的位置如何确定?解决办法:如图2,在线段OB上截取OC使OC=25R,则可说明△BPO与△PCO相似,则有25PB=PC。
故本题求“PA+25PB”的最小值可以转化为“PA+PC”的最小值,其中与A与C为定点,P为动点,故当A、P、C三点共线时,“PA+PC”值最小。
技巧总结计算PA kPB +的最小值时,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构造母子型相似三角形问题:在圆上找一点P 使得PA kPB +的值最小,解决步骤具体如下:1.如图,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两端点与圆心相连即OP ,OB2.计算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OP k OB=3.在OB 上取一点C ,使得OC k OP=,即构造△POM ∽△BOP ,则PC k PB=,PC kPB =4.则=PA kPB PA PC AC ++≥,当A 、P 、C 三点共线时可得最小值例1.已知:如图1,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D 为顶点.(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 的坐标;(2)若直线l 过点D ,P 为直线l 上的动点,当以A 、B 、P 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 的解析式;(3)如图2,E 为OB 的中点,将线段OE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OE ',旋转角为(090)αα︒<<︒,连接E B '、E C ',当12E B E C '+'取得最小值时,求直线BE '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例2.如图,顶点为C 的抛物线2(0)y ax bx a =+>经过点A 和x 轴正半轴上的点B ,连接OC 、OA 、AB ,已知2OA OB ==,120AOB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C 作CE OB ⊥,垂足为E ,点P 为y 轴上的动点,若以O 、C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E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若将(2)的线段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得到OE ',旋转角为(0120)αα︒<<︒,连接E A '、E B ',求12E A E B '+'的最小值.过关检测1.如图,直线:33=-+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抛物线l y x224(0)=-++<经过点B,交x轴正半轴于点C.y ax ax a a(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BM,设点M 的横坐标为m,ABM∆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及此时动点M的坐标;(3)将点A绕原点旋转得点A',连接CA'、BA',在旋转过程中,一动点M从点B出发,沿线段B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再沿线段A 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C后停止,求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是多少?2.如图,抛物线()20,y ax bx a b a a b =+--<、为常数与x 轴交于A 、C 两点,与y 轴交于B 点,直线AB 的函数关系式为81693y x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与C 点坐标;(2)已知点M (),0m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l 分别与直线AB 和抛物线交于D 、E 两点,当m 为何值时,△BDE 恰好是以DE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在(2)问条件下,当BDE D 恰好是以DE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动点M 相应位置记为点M′,将OM′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ON (旋转角在0°到90°之间);i :探究:线段OB 上是否存在定点P (P 不与O 、B 重合),无论ON 如何旋转,NP NB 始终保持不变,若存在,试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ii :试求出此旋转过程中,34NA NB 骣琪+琪桫的最小值.学习任务1.如图,抛物线2y x bx c =-++与直线AB 交于(4,4)A --,(0,4)B 两点,直线1:62AC y x =--交y 轴于点C .点E 是直线AB 上的动点,过点E 作EF x ⊥轴交AC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G .(1)求抛物线2y x bx c =-++的表达式;(2)连接GB ,EO ,当四边形GEOB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G 的坐标;(3)①在y 轴上存在一点H ,连接EH ,HF ,当点E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A ,E ,F ,H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求出此时点E ,H 的坐标;②在①的前提下,以点E 为圆心,EH 长为半径作圆,点M 为E 上一动点,求12AM CM +它的最小值.2.如图1,抛物线2(3)3(0)y ax a x a =+++≠与x 轴交于点(4,0)A ,与y 轴交于点B ,在x 轴上有一动点(E m ,0)(04)m <<,过点E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N ,交抛物线于点P ,过点P 作PM AB ⊥于点M .(1)求a 的值和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2)设PMN ∆的周长为1C ,AEN ∆的周长为2C ,若1265C C =,求m 的值;(3)如图2,在(2)条件下,将线段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得到OE ',旋转角为(090)αα︒<<︒,连接E A '、E B ',求23E A E B '+'的最小值.胡不归问题课中讲解故事介绍从前有个少年外出求学,某天不幸得知老父亲病危的消息,便立即赶路回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虽然从他此刻位置A 到家B 之间是一片砂石地,但他义无反顾踏上归途,当赶到家时,老人刚咽了气,小伙子追悔莫及失声痛哭.邻居告诉小伙子说,老人弥留之际不断念叨着“胡不归?胡不归?…”(“胡”同“何”)而如果先沿着驿道AC先走一段,再走砂石地,会不会更早些到家?模型建立如图,一动点P 在直线MN 外的运动速度为V 1,在直线MN 上运动的速度为V 2,且V 1<V 2,A 、B 为定点,点C 在直线MN 上,确定点C 的位置使21AC BC V V +的值最小.问题分析121121=V AC BC BC AC V V V V ⎛⎫++ ⎪⎝⎭,记12V k V =,即求BC +kAC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构造射线AD 使得sin ∠DAN =k ,即CH k AC=,CH =kAC .将问题转化为求BC +CH 最小值,过B 点作BH ⊥AD 交MN 于点C ,交AD 于H 点,此时BC +CH 取到最小值,即BC +kAC 最小.模型总结在求形如“PA +kPB ”的式子的最值问题中,关键是构造与kPB 相等的线段,将“PA +kPB ”型问题转化为“PA +PC ”型.而这里的PB 必须是一条方向不变的线段,方能构造定角利用三角函数得到kPB 的等线段.例1.如图,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过B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E ,且4tan 3EBA ∠=,有一只蚂蚁从A 出发,先以1单位/s 的速度爬到线段BE 上的点D 处,再以1.25单位/s 的速度沿着DE 爬到E 点处觅食,则蚂蚁从A 到E 的最短时间是s .过关检测1.如图,已知抛物线(2)(4)(8k y x x k =+-为常数,且0)k >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经过点B 的直线33y x b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 .(1)若点D 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 ,使得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k 的值;(3)在(1)的条件下,设F 为线段BD 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 ,一动点M 从点A 出发,沿线段AF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 ,再沿线段FD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 后停止,当点F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1,0)A -,(0,B ,(2,0)C ,其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其顶点坐标;(2)若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D ,则12PB PD +的最小值为;(3)(,)M x t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①若平面内存在点N ,使得以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则这样的点N 共有个;3.直线43y x=与抛物线()2343y x m=--+交于A,B两点(其中点A在点B的左侧),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D在点C的下方),设点B的横坐标为t(1)求点C的坐标及线段CD的长(用含m的式子表示);(2)直接用含t的式子表示m与t之间的关系式(不需写出t的取值范围);(3)若CD=CB.①求点B的坐标;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F,使35BF CF+的值最小,则满足条件的点F的坐标是.学习任务1.如图,抛物线212y x mx n =++与直线132y x =-+交于A ,B 两点,交x 轴于D ,C 两点,连接AC ,BC ,已知(0,3)A ,(3,0)C .(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tan BAC ∠的值;(Ⅱ)在(Ⅰ)条件下:(1)P 为y 轴右侧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PA ,过点P 作PQ PA ⊥交y 轴于点Q ,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设E 为线段AC 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DE ,一动点M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E 以每秒一个单位速度运动到E 点,再沿线段EA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 后停止,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 在整个运动中用时最少?2.如图1,二次函数21212y x 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A 的坐标为(0,1),点B 在第一象限内,点C 是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点M 是一次函数(0)y kx b k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且:1:48AMO AONB S S ∆=四边形.(1)求直线AB 和直线BC 的解析式;(2)点P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D 是线段BC 上一点,//PD x 轴,射线PD 与抛物线交于点G ,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PF BC ⊥于点F .当PF 与PE 的乘积最大时,在线段AB 上找一点H (不与点A ,点B 重合),使GH 的值最小,求点H 的坐标和22GH BH +的最小值;3.已知抛物线)0)(1)(3(≠-+=a x x a y ,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经过点A 的直线b x y +-=3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
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圆的综合(求阴影部分面积) 附详细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圆的综合(求阴影部分面积)1.如图,AB为⊙O的直径,且AB=4,点C是上的一动点(不与A,B重合),过点B作⊙O的切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D,点E是BD的中点,连接EC.(1)求证:EC是⊙O的切线;(2)当∠D=30°时,求阴影部分面积.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点C在⊙O上,且AC=CD,∠ACD=120°.(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如图,AB为⊙O的直径,C、D是半圆AB的三等分点,过点C作AD延长线的垂线CE,垂足为E.(1)求证:CE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4.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BE是⊙O的直径,连接BF,延长BA,过F作FG⊥BA,垂足为G.(1)求证:FG是⊙O的切线;(2)已知FG=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5.如图,BE是⊙O的直径,点A和点D是⊙O上的两点,连接AE,AD,DE,过点A作射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C,使∠EAC=∠EDA.(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CE=AE=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6.如图,以△ABC的边BC为直径作⊙O,点A在⊙O上,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AD=AB,∠D=30°.(1)求证:直线AD是⊙O的切线;(2)若直径BC=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7.如图,点A、B、C在半径为8的⊙O上,过点B作BD∥AC,交OA延长线于点D.连接BC,且∠BCA=∠OAC=30°.(1)求证:BD是⊙O的切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8.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与BC,AC交于点D,E,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1)求证:直线DF是⊙O的切线;(2)求证:BC2=4CF•AC;(3)若⊙O的半径为4,∠CDF=1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9.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B是⊙O的直径,OF⊥AB,交AC于点F,点E 在AB的延长线上,射线EM经过点C,且∠ACE+∠AFO=180°.(1)求证:EM是⊙O的切线;(2)若∠A=∠E,B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和根号).10.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点O在AB上,⊙O经过A、D两点,交AC于点E,交AB于点F.(1)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O的半径是2cm,E是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和根号)11.如图,在Rt△ABC中,∠B=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点E在AC上,以AE为直径的⊙O经过点D.(1)求证:①BC是⊙O的切线;②CD2=CE•CA;(2)若点F是劣弧AD的中点,且CE=3,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2.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上,以AD为直径的⊙O与边BC相切于点E,与边AC相交于点G,且=,连接GO并延长交⊙O于点F,连接BF.(1)求证:①AO=AG.②BF是⊙O的切线.(2)若BD=6,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3.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与BC、AC交于点D、E,过点D作DF⊥AC于点F.(1)若⊙O的半径为3,∠CDF=15°,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求证:DF是⊙O的切线;(3)求证:∠EDF=∠DAC.1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点,点D在AB的延长线上,∠BCD=∠BAC.(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D=30°,BD=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5.如图,以△ABC的边AB为直径画⊙O,交AC于点D,半径OE∥BD,连接BE,DE,BD,设BE交AC于点F,若∠DEB=∠DBC.(1)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BF=BC=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6.如图,AB是⊙O的直径,AM和BN是⊙O的两条切线,E为⊙O上一点,过点E作直线DC分别交AM,BN于点D,C,且CB=CE.(1)求证:DA=DE;(2)若AB=6,CD=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7.如图,在△ABC中,AB=AC,AO⊥BC于点O,OE⊥AB于点E,以点O为圆心,OE 为半径作半圆,交AO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点F是OA的中点,OE=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当PE+PF取最小值时,直接写出BP 的长.18.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DE⊥BC 于点E.(1)试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过点D作DF⊥AB于点F,若BE=3,DF=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9.如图,△P AB内接于⊙O,▱ABCD的边AD是⊙O的直径,且∠C=∠APB,连接BD.(1)求证:BC是⊙O的切线.(2)若BC=2,∠PBD=60°,求与弦AP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20.已知:如图,以等边△ABC的边BC为直径作⊙O,分别交AB,AC于点D,E,过点D作DF⊥AC交AC于点F.(1)求证:DF是⊙O的切线;(2)若等边△ABC的边长为8,求由、DF、EF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参考答案一.解答题(共20小题)1.解:(1)如图,连接BC,OC,OE,∵AB为⊙O的直径,∴∠ACB=90°,在Rt△BDC中,∵BE=ED,∴DE=EC=BE,∵OC=OB,OE=OE,∴△OCE≌△OBE(SSS),∴∠OCE=∠OBE,∵BD是⊙O的切线,∴∠ABD=90°,∴∠OCE=∠ABD=90°,∵OC为半径,∴EC是⊙O的切线;(2)∵OA=OB,BE=DE,∴AD∥OE,∴∠D=∠OEB,∵∠D=30°,∴∠OEB=30°,∠EOB=60°,∴∠BOC=120°,∵AB=4,∴OB=2,∴.∴四边形OBEC的面积为2S△OBE=2×=12,∴阴影部分面积为S四边形OBEC﹣S扇形BOC=12﹣=12﹣4π.2.(1)证明:连接OC.∵AC=CD,∠ACD=120°,∴∠A=∠D=30°.∵OA=OC,∴∠ACO=∠A=30°.∴∠OCD=∠ACD﹣∠ACO=90°.即OC⊥CD,∴CD是⊙O的切线.(2)解:∵∠A=30°,∴∠COB=2∠A=60°.∴S扇形BOC=,在Rt△OCD中,CD=O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1)证明:∵点C、D为半圆O的三等分点,∴,∴∠BOC=∠A,∴OC∥AD,∵CE⊥AD,∴CE⊥OC,∴CE为⊙O的切线;(2)解:连接OD,OC,∵,∴∠COD=×180°=60°,∵CD∥AB,∴S△ACD=S△CO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COD==.4.(1)证明:连接OF,AO,∵AB=AF=EF,∴==,∴∠ABF=∠AFB=∠EBF=30°,∵OB=OF,∴∠OBF=∠BFO=30°,∴∠ABF=∠OFB,∴AB∥OF,∵FG⊥BA,∴OF⊥FG,∴FG是⊙O的切线;(2)解:∵==,∴∠AOF=60°,∵OA=OF,∴△AOF是等边三角形,∴∠AFO=60°,∴∠AFG=30°,∵FG=2,∴AF=4,∴AO=4,∵AF∥BE,∴S△ABF=S△AOF,∴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5.(1)证明:连接OA,过O作OF⊥AE于F,∴∠AFO=90°,∴∠EAO+∠AOF=90°,∵OA=OE,∴∠EOF=∠AOF=AOE,∵∠EDA=AOE,∴∠EDA=∠AOF,∵∠EAC=∠EDA,∴∠EAC=∠AOF,∴∠EAO+∠EAC=90°,∵∠EAC+∠EAO=∠CAO,∴∠CAO=90°,∴OA⊥AC,∴AC是⊙O的切线;(2)解:∵CE=AE=2,∴∠C=∠EAC,∵∠EAC+∠C=∠AEO,∴∠AEO=2∠EAC,∵OA=OE,∴∠AEO=∠EAO,∴∠EAO=2∠EAC,∵∠EAO+∠EAC=90°,∴∠EAC=30°,∠EAO=60°,∴△OAE是等边三角形,∴OA=AE,∠EOA=60°,∴OA=2,∴S扇形AOE==2π,在Rt△OAF中,OF=OA•sin∠EAO=2=3,∴S△AOE=AE•OF=3=3,∴阴影部分的面积=2π﹣3.6.(1)证明:连接OA,则∠COA=2∠B,∵AD=AB,∴∠B=∠D=30°,∴∠COA=60°,∴∠OAD=180°﹣60°﹣30°=90°,∴OA⊥AD,即CD是⊙O的切线;(2)解:∵BC=4,∴OA=OC=2,在Rt△OAD中,OA=2,∠D=30°,∴OD=2OA=4,AD=2,所以S△OAD=OA•AD=×2×2=2,因为∠COA=60°,所以S扇形COA==π,所以S阴影=S△OAD﹣S扇形COA=2﹣.7.(1)证明:连接OB,交CA于E,∵∠C=30°,∠C=∠BOA,∴∠BOA=60°,∵∠BCA=∠OAC=30°,∴∠AEO=90°,即OB⊥AC,∵BD∥AC,∴∠DBE=∠AEO=90°,∴BD是⊙O的切线;(2)解:∵AC∥BD,∠OCA=90°,∴∠D=∠CAO=30°,∵∠OBD=90°,OB=8,∴BD=OB=8,∴S阴影=S△BDO﹣S扇形AOB=×8×8﹣=32﹣.8.解:(1)如图所示,连接OD,∵AB=AC,∴∠ABC=∠C,而OB=OD,∴∠ODB=∠ABC=∠C,∵DF⊥AC,∴∠CDF+∠C=90°,∴∠CDF+∠ODB=90°,∴∠ODF=90°,∴直线DF是⊙O的切线;(2)连接AD,则AD⊥BC,则AB=AC,则DB=DC=,∵∠CDF+∠C=90°,∠C+∠DAC=90°,∴∠CDF=∠DAC,而∠DFC=∠ADC=90°,∴△CFD∽△CDA,∴CD2=CF•AC,即BC2=4CF•AC;(3)连接OE,∵∠CDF=15°,∠C=75°,∴∠OAE=30°=∠OEA,∴∠AOE=120°,S△OAE=AE×OE sin∠OEA=×2×OE×cos∠OEA×OE sin∠OEA=4,S阴影部分=S扇形OAE﹣S△OAE=×π×42﹣4=﹣4.9.解:(1)连接OC,∵OF⊥AB,∴∠AOF=90°,∴∠A+∠AFO+90°=180°,∵∠ACE+∠AFO=180°,∴∠ACE=90°+∠A,∵OA=OC,∴∠A=∠ACO,∴∠ACE=90°+∠ACO=∠ACO+∠OCE,∴∠OCE=90°,∴OC⊥CE,∴EM是⊙O的切线;(2)∵AB是⊙O的直径,∴∠ACB=90°,∴∠ACO+∠BCO=∠BCE+∠BCO=90°,∴∠ACO=∠BCE,∵∠A=∠E,∴∠A=∠ACO=∠BCE=∠E,∴∠ABC=∠BCO+∠E=2∠A,∴∠A=30°,∴∠BOC=60°,∴△BOC是等边三角形,∴OB=BC=,∴阴影部分的面积=﹣××=﹣.10.解:(1)连接OD.、∵OA=OD,∴∠OAD=∠ODA,∵∠OAD=∠DAC,∴∠ODA=∠DAC,∴OD∥AC,∴∠ODB=∠C=90°,∴OD⊥BC,∴BC是⊙O的切线.(2)连接OE,OE交AD于K.∵=,∴OE⊥AD,∵∠OAK=∠EAK,AK=AK,∠AKO=∠AKE=90°,∴△AKO≌△AKE,∴AO=AE=OE,∴△AOE是等边三角形,∴∠AOE=60°,∴S阴=S扇形OAE﹣S△AOE=﹣×22=﹣.11.解:(1)①连接OD,∵AD是∠BAC的平分线,∴∠DAB=∠DAO,∵OD=OA,∴∠DAO=∠ODA,则∠DAB=∠ODA,∴DO∥AB,而∠B=90°,∴∠ODB=90°,∴BC是⊙O的切线;②连接DE,∵BC是⊙O的切线,∴∠CDE=∠DAC,∠C=∠C,∴△CDE∽△CAD,∴CD2=CE•CA;(2)连接DE、OD、DF、OF,设圆的半径为R,∵点F是劣弧AD的中点,∴是OF是DA中垂线,∴DF=AF,∴∠FDA=∠F AD,∵DO∥AB,∴∠ODA=∠DAF,∴∠ADO=∠DAO=∠FDA=∠F AD,∴AF=DF=OA=OD,∴△OFD、△OF A是等边三角形,则DF∥AC,故S阴影=S扇形DFO,∴∠C=30°,∴OD=OC=(OE+EC),而OE=OD,∴CE=OE=R=3,S阴影=S扇形DFO=×π×32=.12.解:(1)证明:①如图1,连接OE,∵⊙O与BC相切于点E,∴∠OEB=90°,∵∠ACB=90°,∴∠ACB=∠OEB,∴AC∥OE,∴∠GOE=∠AGO,∵,∴∠AOG=∠GOE,∴∠AOG=∠AGO,∴AO=AG;②由①知,AO=AG,∴∠AO=OG=AG,∴△AOG是等边三角形,∴∠AGO=∠AOG=∠A=60°,∴∠BOF=∠AOG=60°,由①知,∠GOE=∠AOG=60°,∴∠EOB=180°﹣∠AOG﹣∠GOE=180°﹣60°﹣60°=60°,∴∠FOB=∠EOB,∵OF=OE,OB=OB,∴△OFB≌△OEB(SAS),∴∠OFB=∠OEB=90°,∴OF⊥BF,∵OF是⊙O的半径,∴BF是⊙O的切线;(2)如图2,连接GE,∵∠A=60°,∴∠ABC=90°﹣∠A=30°,∴OB=2BE,设⊙O的半径为r,∵OB=OD+BD,∴6+r=2r,∴r=6,∴AG=OA=6,AB=2r+BD=18,∴AC=AB=9,∴CG=AC﹣AG=3,由(1)知,∠EOB=60°,∴△OGE是等边三角形,∴GE=OE=6,根据勾股定理得,CE===3,∴S阴影=S梯形GCEO﹣S扇形OGE=(6+3)×﹣=.13.(1)解:连接OE,过O作OM⊥AC于M,则∠AMO=90°,∵DF⊥AC,∴∠DFC=90°,∵∠FDC=15°,∴∠C=180°﹣90°﹣15°=75°,∵AB=AC,∴∠ABC=∠C=75°,∴∠BAC=180°﹣∠ABC﹣∠C=30°,∴OM=OA==,AM=OM=,∵OA=OE,OM⊥AC,∴AE=2AM=3,∴∠BAC=∠AEO=30°,∴∠AOE=180°﹣30°﹣30°=120°,∴阴影部分的面积S=S扇形AOE﹣S△AOE=﹣=3π﹣;(2)证明:连接OD,∵AB=AC,OB=OD,∴∠ABC=∠C,∠ABC=∠ODB,∴∠ODB=∠C,∴AC∥OD,∵DF⊥AC,∴DF⊥OD,∵OD过O,∴DF是⊙O的切线;(3)证明:连接BE,∵AB为⊙O的直径,∴∠AEB=90°,∴BE⊥AC,∵DF⊥AC,∴BE∥DF,∴∠FDC=∠EBC,∵∠EBC=∠DAC,∴∠FDC=∠DAC,∵A、B、D、E四点共圆,∴∠DEF=∠ABC,∵∠ABC=∠C,∴∠DEC=∠C,∵DF⊥AC,∴∠EDF=∠FDC,∴∠EDF=∠DAC.14.解:(1)连接OC,∵OA=OC,∴∠BAC=∠OCA,∵∠BCD=∠BAC,∴∠BCD=∠OCA,∵AB是直径,∴∠ACB=90°,∴∠OCA+∠OCB=∠BCD+∠OCB=90°∴∠OCD=90°∵OC是半径,∴CD是⊙O的切线(2)设⊙O的半径为r,∴AB=2r,∵∠D=30°,∠OCD=90°,∴OD=2r,∠COB=60°∴r+2=2r,∴r=2,∠AOC=120°∴BC=2,∴由勾股定理可知:AC=2易求S△AOC=×2×1=S扇形OAC==∴阴影部分面积为﹣15.证明:(1)∵AB是⊙O的直径,∴∠ADB=90°,∴∠A+∠ABD=90°,∵∠A=∠DEB,∠DEB=∠DBC,∴∠A=∠DBC,∵∠DBC+∠ABD=90°,∴BC是⊙O的切线;(2)连接OD,∵BF=BC=2,且∠ADB=90°,∴∠CBD=∠FBD,∵OE∥BD,∴∠FBD=∠OEB,∵OE=OB,∴∠OEB=∠OBE,∴∠CBD=∠OEB=∠OBE=∠ADB=90°=30°,∴∠C=60°,∴AB=BC=2,∴⊙O的半径为,∴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DOB的面积﹣三角形DOB的面积=.16.解:(1)证明:连接OE.∵OB=OE,∴∠OBE=∠OEB.∵BC=EC,∴∠CBE=∠CEB,∴∠OBC=∠OEC.∵BC为⊙O的切线,∴∠OEC=∠OBC=90°;∵OE为半径,∴CD为⊙O的切线,∵AD切⊙O于点A,∴DA=DE;(2)如图,过点D作DF⊥BC于点F,则四边形ABFD是矩形,∴AD=BF,DF=AB=6,∴DC=BC+AD=4.∵FC==2,∴BC﹣AD=2,∴BC=3.在直角△OBC中,tan∠BOC==,∴∠BOC=60°.在△OEC与△OBC中,,∴△OEC≌△OBC(SSS),∴∠BOE=2∠BOC=120°.∴S阴影部分=S四边形BCEO﹣S扇形OBE=2×BC•OB﹣=9﹣3π.17.(1)证明:作OH⊥AC于H,如图,∵AB=AC,AO⊥BC于点O,∴AO平分∠BAC,∵OE⊥AB,OH⊥AC,∴OH=OE,∴AC是⊙O的切线;(2)解:∵点F是AO的中点,∴AO=2OF=6,而OE=3,∴∠OAE=30°,∠AOE=60°,∴AE=OE=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AOE﹣S扇形EOF=×3×3﹣=;(3)解:作F点关于BC的对称点F′,连接EF′交BC于P,如图,∵PF=PF′,∴PE+PF=PE+PF′=EF′,此时EP+FP最小,∵OF′=OF=OE,∴∠F′=∠OEF′,而∠AOE=∠F′+∠OEF′=60°,∴∠F′=30°,∴∠F′=∠EAF′,∴EF′=EA=3,即PE+PF最小值为3,在Rt△OPF′中,OP=OF′=,在Rt△ABO中,OB=OA=×6=2,∴BP=2﹣=,即当PE+PF取最小值时,BP的长为.18.解:(1)DE与⊙O相切,理由:连接DO,∵DO=BO,∴∠ODB=∠OBD,∵∠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EBD=∠DBO,∴∠EBD=∠BDO,∴DO∥BE,∵DE⊥BC,∴∠DEB=∠EDO=90°,∴DE与⊙O相切;(2)∵∠ABC的平分线交⊙O于点D,DE⊥BE,DF⊥AB,∴DE=DF=3,∵BE=3,∴BD==6,∵sin∠DBF==,∴∠DBA=30°,∴∠DOF=60°,∴sin60°===,∴DO=2,则FO=,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π﹣.19.解:(1)连结O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BAD,AD∥BC,∵∠APB=∠ADB,∠C=∠APB,∴∠BAD=∠ADB,∴AB=BD,∵OA=OD,∴OB⊥AD,∴∠AOB=90°,∵AD∥BC,∴∠OBC=∠AOB=90°,∴OB⊥BC,∵OB为半径,∴BC是⊙O的切线.(2)连结OP,作OE⊥AP于E,∵∠P AD=∠PBD=60°,OA=OP,∴P A=OA=OP,∠AOP=60°,在▱ABCD中,AD=BC=2,∴AP=OA=1,在Rt△OAE中,OE=OA•sin60°=,与弦AP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0.解:(1)如图,连接CD、OD,∵BC是⊙O的直径,∴∠CDB=90°,即CD⊥AB,又∵△ABC是等边三角形,∴AD=BD,∵BO=CO,∴DO是△ABC的中位线,∴OD∥AC,∵DF⊥AC,∴DF⊥OD,∴DF是⊙O的切线;(2)连接OE、作OG⊥AC于点G,∴∠OGF=∠DFG=∠ODF=90°,∴四边形OGFD是矩形,∴FG=OD=4,∵OC=OE=OD=OB,且∠COE=∠B=60°,∴△OBD和△OCE均为等边三角形,∴∠BOD=∠COE=60°,CE=OC=4,∴EG=CE=2、DF=OG=OC sin60°=2,∠DOE=60°,∴EF=FG﹣EG=2,则阴影部分面积为S梯形EFDO﹣S扇形DOE=×(2+4)×2﹣=6﹣.。
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蚂蚁爬行问题(含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蚂蚁爬行问题一.选择题1.如图,长方体的高为,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顶点开始爬向顶点,那么它爬行的最短路程为()A.B.C.D.2.如图,圆柱形玻璃板,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4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是()A.15cm B.16cm C.17cm D.18cm3.如图所示,圆柱的高AB=3,底面直径BC=6,现在有一只蚂蚁想要从A处沿圆柱侧面爬到对角C处捕食,则它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A.3B.6C.9D.64.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是,A和B是这个台阶相对的端点,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B处去吃食物,则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A.B.C.D.5.图,长方体的长为8,宽为10,高为6,点B离点C的距离为2,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A.B.C.D.6.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16,BC=12,动点P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移动到BC的中点S,则移动的最短距离为( )A.10B.12C.14D.207.一只蚂蚁趴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它从点A沿数轴向右爬行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设点A表示,那么点B所表示的数为()A.B.C.D.8.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底面周长为,在杯内壁离杯底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达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 )A.B.C.D.二.填空题9.一只蚂蚁先向上爬4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爬5个单位长度后,到达,则它最开始所在位置的坐标是___________.10.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树枝上寻觅食物,假定蚂蚁在岔路口随机选择一条路径,它获得食物的概率是______.11.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沿数轴向右沿直线爬行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点A表示的数为,设点B所表示的数为m,则__________.12.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底面周长为,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_____.13.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3 cm,已知点B与点C间的距离为1 cm,一只蚂蚁沿着正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C,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1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母线长为,C为母线的中点,蚂蚁在圆锥侧面上从A爬到C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__.15.如图在直线AB上有一点C,,有两只蚂蚁分别以2cm/s、1cm/s 从A、C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经过__________秒,两只蚂蚁到C点的距离相等.16.在一个长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草地上,如图推放着一根三棱柱的木块,它的侧棱长平行且大于场地宽,木块的主视图的高是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紧贴地面,一只蚂蚁由A出发,在盒子表面上爬到点G,已知,,,,求这只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18.如图是长、宽、高的长方体容器.(1)求底面矩形的对角线的长;(2)长方体容器内可完全放入的棍子最长是多少?(3)一只蚂蚁从D点爬到E点最短路径是多少?19.如图,已知圆锥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求一只蚂蚁从A处出发绕圆锥侧面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A处)所爬行的最短距离.20.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B点对应的数为,现有一只蚂蚁P从B点出发,以5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请解决以下问题:(1)设两只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请求出C点对应的数是多少?(2)经过多少秒,之间的距离恰好是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参考答案:1.C2.A3.A4.A5.A6.A7.B8.C9.10.11./12./13厘米13.14.15.或2016.17.18.(1)底面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2)长方体容器内可完全放入的棍子最长是(3)蚂蚁从D点爬到E点最短路径19.20.(1)(2)秒或秒。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模块专练—化归思想(含答案)

2024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模块专练—化归思想(含答案)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三角函数,几何变换,因式分解,乃至古代数学的尺规作图等数学理论无不渗透着转化的思想.常见的转化方式有:一般特殊转化,等价转化,复杂简单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转化思想亦可在狭义上称为化归思想.化归思想就是将待解决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A 经过某种转化手段,转化为有固定解决模式的或者容易解决的问题B ,通过解决问题B 来解决问题A 的方法.考点解读:有理数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减,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数式的化归,递进式变化,构建起数式知识与方法的脉络.【例1】(2023·广东江门·统考一模)1.在《九章算术》“割圆术”中指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里所用的割圆术所体现的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转化思想.比如在求234111112222+++++⋅⋅⋅的和中,“…”代表按此规律无限个数相加不断求和.我们可设234111112222x =+++++⋅⋅⋅.则有234111*********x ⎛⎫=++++++⋅⋅⋅ ⎪⎝⎭,即112x x =+,解得2x =,故2341111122222+++++⋅⋅⋅=.类似地,请你计算:2468111113333+++++⋅⋅⋅=.(直接填计算结果即可)【变1】考点解读:从一般的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菱形,试卷第2页,共14页A .BEA ∠B .DEB ∠C .ECA ∠D .ADO∠【变1】(2023·浙江·统考中考真题)4.小贺在复习浙教版教材九上第81页第5题后,进行变式、探究与思考:如图1,O 的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E ,且8CE =,2DE =.(1)复习回顾:求AB 的长.(2)探究拓展:如图2,连接AC ,点G 是 BC上一动点,连接AG ,延长CG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①当点G 是 BC的中点时,求证:GAF F ∠=∠;②设CG x =,CF y =,请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理由;③如图3,连接DF BG ,,当CDF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计算BG 的长.考点解读:三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化归,构成了方程知识和方法体系.【例1】(2019·浙江台州·统考中考真题)考点解读:由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平移来研究一次函数图像及性质,试卷第4页,共14页(1)求点C,D的坐标;(2)当13a=时,如图1,该抛物线与x轴交于A,B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一点,将直线PD沿直线AD 2试卷第6页,共14页三、解答题(2023·山西忻州·校联考模拟预测)16.下面是小彬同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用上面方法所作出的正方形,有一个顶点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内接正方形的一边恰好在斜边AB上,我就可用如下方法,如图2,如果Rt ABC⊥,垂足为D;第一步:过直角顶点C作CD AB第二步,延长AB到M,使得BM AD=,连接CM;试卷第8页,共14页试卷第10页,共14页试卷第12页,共14页(1)求EPF ∠的度数;(2)设PE x =,PF y =,随着点P 的运动,32x y +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求出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3)求EF 的取值范围(可直接写出最后结果).试卷第14页,共14页参考答案:答案第2页,共31页∵O 的直径CD 垂直弦∴10CD CE DE =+=,∴152OA OD CD ===在Rt OAE △中,AE =∵点G 是 BC的中点,∴»»CGBG =,∴GAF D ∠=∠,答案第4页,共31页∵O 的直径CD 垂直弦AB 于点∴ AC BC=,∴CAF CGA ∠=∠,在Rt CEF △中,2EF CF CE =-在Rt DEF △中,2EF DF DE =-在Rt CEF △中,2CF CE EF =+∴464BF EF BE =-=-,同理FGB FAC ∽△△,答案第6页,共31页次方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关键.7.D【分析】利用“倍值点”的定义得到方程()210t x tx s +++=,则方程的0∆>,可得2440t ts s -->,利用对于任意的实数s 总成立,可得不等式的判别式小于0,解不等式可得出s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倍值点”的定义可得:()()2212x t x t x s =++++,整理得,()210t x tx s +++=∵关于x 的二次函数()()212y t x t x s =++++(,s t 为常数,1t ≠-)总有两个不同的倍值点,∴()22=41440,t t s t ts s ∆-+=-->∵对于任意实数s 总成立,∴()()24440,s s --⨯-<整理得,216160,s s +<∴20,s s +<∴()10s s +<,∴010s s <⎧⎨+>⎩,或010s s >⎧⎨+<⎩,当010s s <⎧⎨+>⎩时,解得10s -<<,当010s s >⎧⎨+<⎩时,此不等式组无解,∴10s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以及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第8页,共31页答案第10页,共31页(3)解:①当1a =时,抛物线解析式为∴4EH EF FG ===,∴()16H ,,()56G ,,②如图3-1所示,当抛物线与∵当正方形EFGH 的边与该抛物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点T 的纵坐标为2+151 4.5a -++=如图3-2所示,当抛物线与∵当正方形EFGH的边与该抛物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15 2.5a-=,解得0.4a=(舍去,因为此时点如图3-3所示,当抛物线与∵当正方形EFGH的边与该抛物线有且仅有两个交点,∴21152 a aa a⎛⎫-⋅+⋅+⎪⎝⎭17 3.5aa=.综上所述,0.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等,利用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9.C答案第12页,共31页答案第14页,共31页抛物线223y x x =+-交于C 、D 两点,∵0m n >>,关于x 的方程2230x x m +--=的解为()1212,x x x x <,关于x 的方程2230x x n +--=的解为3434,()x x x x <,∴1234,,,x x x x 分别是A 、B 、C 、D 的横坐标,∴1342x x x x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正确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转换成直线与抛物线交点的横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3.12x y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确定以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 =3x -1与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1,2),∴联立y =3x -1与y =kx 的方程组31y x y kx =-⎧⎨=⎩的解为:12x y =⎧⎨=⎩,即310x y kx y -=⎧⎨-=⎩的解为:12x y =⎧⎨=⎩,答案第16页,共31页答案第18页,共31页证明:FD AB ⊥ ,FE AC ⊥,90AEG GDF ∴∠=∠=︒,AGE FGD ∠=∠ ,180BAC ∠=BAC DFE ∴∠=∠;(2)解:BC CD ⊥ ,90BCD ∴∠=︒,在Rt BCD 中,tan BC CD BDC =∠在Rt BCE 中,BC CE =答案第20页,共31页解得:9m BC =,9 1.610.6m AB BC AC ∴=+=+=,答:大树的高度AB 为10.6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9.(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有一个交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没有交点;(2)16t =;(3)y x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说明根的情况和函数图像交点的情况即可;(2)联立方程组,化简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用根的判别式Δ0=,代入求解;(3)函数图像有两个交点,保证根的判别式0∆>即可.【详解】(1)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得: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有一个交点;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与一次函数()0y sx t s =+≠的图像没有交点;(2)联立函数表达式:253y x x y x t ⎧=-+⎨=-+⎩,可得:253x x x t -+=-+,答案第22页,共31页由旋转的性质,可证明△BPP ′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C 、P 、A ′、P ′四点共线,最后由勾股定理解答.【详解】(1)解:∵ACP ABP ' ≌,∴AP ′=AP =3、CP ′=BP =4,∠AP ′C =∠APB ,由题意知旋转角∠PAP ′=60°,∴△APP ′为等边三角形,PP ′=AP =3,∠AP ′P =60°,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P ′=AP =PP ′=3,CP ′=4,PC=5,∵32+42=52∴△PP ′C 为直角三角形,且∠PP ′C =90°,∴∠APB =∠AP ′C =∠AP ′P +∠PP ′C =60°+90°=150°;故答案为:150°;(2)证明:∵点P 为△ABC 的费马点,∴120APB ∠=︒,∴60APD ∠=︒,又∵AD AP =,∴APD 为等边三角形∴AP PD AD ==,60PAD ADP ∠=∠=︒,∴120ADE ∠=︒,∴ADE APC ∠=∠,在△APC 和△ADE 中,PAC DAE AP AD APC A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费马点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有难度,掌握相关知识,正确做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21.(1)120︒(2)不会;9(3)9219 7EF≤<【分析】(1)延长EP交BC于点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第24页,共31页,∵PE CD∠=∠,∴PGB DCB∥,∵PF AB∠=∠,∴PFC ABC答案第26页,共31页则90EHP ∠=︒,∵120EPF ∠=︒,∴18012060EPH ∠=︒-︒=︒,∴906030PEH ∠=︒-︒=︒,22.(1)60︒;(2)①丙;②10【分析】(1)连接BC ',则A B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的大小;(2)①根据正方体侧面展开图判断即可;②根据对称关系作辅助线即可求得PM PN +的最小值.【详解】解:(1)连接BC ',∵//AC A C '',BA '与A C ''相交与点A ',即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为BA C ''∠,根据正方体性质可得:A B BC A C ''''==,∴A 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 C ''∠︒,即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BA '与AC 所成角为60︒;(2)①根据正方体展开图可以判断,甲中与原图形中对应点位置不符,乙图形不能拼成正方体,故答案为丙;②如图:作M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M ',答案第28页,共31页∵90ABC ∠=︒,DQ ∴四边形DBNQ 是矩形,∴90DQN ∠=︒,QN答案第30页,共31页∵A ABN BNQ AQN ∠+∠+∠+∠∴180ABN AQN ∠+∠=︒,∴AQN PBN ∠=∠.。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方程与不等式_一元二次方程_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方程与不等式_一元二次方程_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专训单选题:1、(2019丹东.中考真卷)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它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k=0的两个实数根,则k的值是 ( )A . 8B . 9C . 8或9D . 122、(2018河北.中考模拟) 已知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mx﹣10=0的一个根,则m 等于()A . ﹣5B . 5C . ﹣3D . 33、(2017锡山.中考模拟) 若x=3是方程x2﹣3mx+6m=0的一个根,则m的值为()A . 1B . 2C . 3D . 44、(2017肥城.中考模拟) 对于下列结论:①二次函数y=6x2,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关于x的方程a(x+m)2+b=0的解是x1=﹣2,x2=1(a、m、b均为常数,a≠0),则方程a(x+m+2)2+b=0的解是x1=﹣4,x2=﹣1.③设二次函数y=x2+bx+c,当x≤1时,总有y≥0,当1≤x≤3时,总有y≤0,那么c的取值范围是c≥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 0个B . 1个C . 2个D . 3个5、(2019沈丘.中考模拟) 有两个一元二次方程M:ax2+bx+c=0,N:cx2+bx+a=0,其中a+c=0,下列四个结论中,错误的是()A . 如果方程M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方程N也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 b=0时,方程M和方程N有一个相同的根,那么这个根必是x=1C . 如果5是方程M的一个根,那么是方程N的一个根 D . ac≠06、(2019怀化.中考真卷)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A .B .C .D .7、(2017越秀.中考模拟)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x+a2﹣1=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为()A . 1B . ﹣1C . 1或﹣1D .8、(2017广东.中考模拟) 已知3是方程x2﹣mx+n=0的一个根,则3﹣m+ n=()A . 2B . 3C . 4D . 59、(2017上思.中考模拟) 一元二次方程x2+px﹣6=0的一个根为2,则p的值为()A . ﹣1B . ﹣2C . 1D . 210、(2019渝中.中考模拟)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2=0的一个根是1,则m的值是()A . 1B . 2C . ±1D . ±2填空题:11、(2013常州.中考真卷) 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2x2+ax﹣a2=0的一个根,则a=________.12、(2011镇江.中考真卷)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6=0的一个根为2,则m=________,另一个根是________.13、(2017吉林.中考模拟) (2017·吉林模拟) 一元二次方程x2﹣3=0的两个根是________.14、(2019天台.中考模拟) 若m2-3m+1=0,则2-m- 的值为________ .15、(2017菏泽.中考真卷)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6x+k2﹣k=0的一个根是0,则k的值是________.16、(2017成华.中考模拟) 定义新运算:a*b=a(b﹣1),若a、b是关于一元二次方程x2﹣x+ m=0的两实数根,则b*b﹣a*a的值为________.17、(2021广东.中考真卷) 若一元二次方程(b,c为常数)的两根满足,则符合条件的一个方程为.18、已知x=3是方程x2﹣6x+k=0的一个根,则k=.解答题:19、(2019通州.中考模拟)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x+(m﹣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Ⅰ)求m的值;(II)求此方程的根.20、(2016丹东.中考模拟) 如图,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被平均分成3个扇形,分别标有1、2、3三个数字,小王和小李各转动一次转盘为一次游戏,当每次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扇形内的数为各自所得的数,一次游戏结束得到一组数(若指针指在分界线时重转).(1)请你用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出每次游戏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2)求每次游戏结束得到的一组数恰好是方程x2﹣3x+2=0的解的概率.21、(2019萧山.中考模拟) 当k满足条件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k﹣1)x+k2+3k=0是否存在实数根x=0?若存在求出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2017台州.中考真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借助直角三角板可以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比如对于方程,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根据方程系数特征,确定一对固定点A(0,1),B(5,2);第二步:在坐标平面中移动一个直角三角板,使一条直角边恒过点A,另一条直角边恒过点B;第三步:在移动过程中,当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x轴上点C处时,点C 的横坐标m即为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如图1)第四步:调整三角板直角顶点的位置,当它落在x轴上另一点D处时,点D 的横坐标为n即为该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
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后练习: 归纳

课后练习34归纳、猜想与说理型问题A组1.图1为雅婷左手拿着3张深灰色与2张浅灰色的牌叠在一起的情形.以下是她每次洗牌的三个步骤:步骤一:用右手拿出叠在最下面的2张牌,如图2.步骤二:将右手拿的2张牌依序交错插入左手拿的3张牌之间,如图3.步骤三:用左手拿着颜色顺序已改变的5张牌,如图4.第1题图若依上述三个步骤洗牌,从图1的情形开始洗牌若干次后,其颜色顺序会再次与图1相同,则洗牌次数可能为下列何者?()A. 18B.20C.25 D.272.(2017·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菱形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1个图形中一共有3个菱形,第2个图形中一共有7个菱形,第3个图形中一共有13个菱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9个图形中菱形的个数为()第2题图A .73B .81C .91D .1093.(2017·丽水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Rt △OA 1C 1,Rt △OA 2C 2,Rt △OA 3C 3,Rt △OA 4C 4…的斜边都在坐标轴上,∠A 1OC 1=∠A 2OC 2=∠A 3OC 3=∠A 4OC 4=…=30°.若点A 1的坐标为(3,0),OA 1=OC 2,OA 2=OC 3,OA 3=OC 4…,则依此规律,点A 2018的纵坐标为( )第3题图A .0B .-3×⎝ ⎛⎭⎪⎫3322017C .(23)2018D .3×⎝ ⎛⎭⎪⎫23320174.请在图中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在横线上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形.第4题图5.观察下面的单项式:a ,-2a 2,4a 3,-8a 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8个式子是 .6.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DAB =60°.连结对角线AC ,以AC 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EF ,使∠F AC =60°.连结AE ,再以AE 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EGH 使∠HAE =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 个菱形的边长是 .第6题图7.如图,点B 1在反比例函数y =2x (x >0)的图象上,过点B 1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1和A ,点C 1的坐标为(1,0),取x轴上一点C 2⎝ ⎛⎭⎪⎫32,0,过点C 2作x 轴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B 2,过B 2作线段B 1C 1的垂线交B 1C 1于点A 1,依次在x 轴上取点C 3(2,0),C 4⎝ ⎛⎭⎪⎫52,0…按此规律作矩形,则第n (n ≥2,n 为整数)个矩形A n -1C n -1C n B n 的面积为 .第7题图8.(2017·通州模拟)已知y 是x 的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0,下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x …1245689…y … 3.92 1.950.980.78 2.44 2.440.78…小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利用上述表格所反映出的y与x之间的变化规律,对该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第8题图(2)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写出:①x=7对应的函数值y约为________;②该函数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9.(2015·十堰)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第9题图A .222B .280C .286D .29210.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 上,从点A 开始, 以AB =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 以BC =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 以CD =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 以DE =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倍,第n 个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第10题图11.阅读以下材料:对于三个数a ,b ,c ,用M {a ,b ,c }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 ,b ,c }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 {-1,2,3}=-1+2+33=43;min{-1,2,3}=-1;min{-1,2,a }=⎩⎪⎨⎪⎧a (a ≤-1),-1(a >-1).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如果min{2,2x +2,4-2x }=2,则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M {2,x +1,2x }=min{2,x +1,2x },求x .12.(2016·河北)如图,已知∠AOB =7°,一条光线从点A 出发后射向OB 边.若光线与OB 边垂直,则光线沿原路返回到点A ,此时∠A =90°-7°=83°.第12题图当∠A <83°时,光线射到OB 边上的点A 1后,经OB 反射到线段AO 上的点A 2,易知∠1=∠2.若A 1A 2⊥AO ,光线又会沿A 2→A 1→A原路返回到点A,此时∠A=°.…若光线从点A发出后,经若干次反射能沿原路返回到点A,则锐角∠A的最小值=°.13.探索规律:观察由※组成的图案和算式,并解答问题.第13题图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1)试猜想:1+3+5+7+9+…+19=;(2)试猜想:1+3+5+7+9+…+(2n-1)+(2n+1)+(2n+3)=;(3)请用上述规律.....计算:1001+1003+1005+…+2015+2017=.(可以用计算器,请算出最后数值哦!)14.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的一个有趣的关系式,被称为欧拉公式.请你观察图中的几种简单多面体模型,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下面的多面体模型,完成表格中的空格:第14题图多面体顶点数V 面数F 棱数E四面体44长方体812正八面体812正十二面201230体你发现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一个多面体的面数比顶点数大8,且有30条棱,则这个多面体的面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某个玻璃饰品的外形是简单多面体,它的外表面是由三角形和八边形两种多边形拼接而成,且有24个顶点,每个顶点处都有3条棱.设该多面体外表面三角形的个数为x个,八边形的个数为y个,求x+y的值.15.(2016·广东模拟)在由m×n(m×n>1)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网格中,研究它的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f,(1)当m、n互质(m、n除1外无其他公因数)时,观察下列图形并完成下表:m n m+n f123 2134 3235 4257347猜想:当m、n互质时,在m×n的矩形网格中,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的个数f与m、n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证明);(2)当m、n不互质时,请画图验证你猜想的关系式是否依然成立.第15题图C组16.(2016·大同模拟)问题情境: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D边的中点F处,折痕EG分别交AB、CD于点E、G,FN与DC交于点M,连结BF交EG于点P.独立思考:(1)AE=____________________cm,△FDM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cm;(2)猜想EG与BF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延伸:如图2,若点F不是AD的中点,且不与点A、D重合:①△FDM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判断(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新的结论(不需证明).第16题图参考答案课后练习34归纳、猜想与说理型问题A组1.B 2.C 3.D 4. 5.-128a8 6.(3)n-17.2n+18.(1)如图,第8题图(2)①3.0②该函数没有最大值(答案不唯一)B组9.D10.422n-5π11.(1)0≤x≤1(2)x=112.76613.(1)100(2)(n+2)2(3)76808114.(1)666V+F-E=2(2)20(3)∵有24个顶点,每个顶点处都有3条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共有棱24×3÷2=36(条).那么24+F-36=2,解得F=14.∴x+y=14.15.(1)66f=m+n-1(2)m、n不互质时,猜想的关系式不一定成立,如图:第15题图C组16.独立思考:(1)316(2)EG⊥BF,EG=BF.过G点作GH⊥AB 于H,则∠EGH+∠GEB=90°,由折叠知,点B、F关于直线GE所在直线对称,∴BF⊥GE,∴∠FBE+∠GEB=90°,∴∠FBE=∠EG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ABC=90°,四边形GHBC是矩形,∴GH=BC=AB,∴△AFB≌△HEG,∴BF =EG;拓展延伸:①△FDM的周长不发生变化.由折叠知∠EFM=∠ABC =90°,∴∠DFM+∠AFE=90°,∵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 =∠D=90°,∴∠DFM+∠DMF=90°,∴∠AFE=∠DMF,∴△AEF∽△DFM,∴△FMD的周长△AEF的周长=FDAE.设AF为x cm,则FD=(8-x)cm,在Rt△AFE中,由勾股定理得:x2+AE2=(8-AE)2,AE=64-x216cm.∴△FMD的周长x+AE+8-AE=8-xAE,△FMD的周长=(8+x)(8-x)64-x216=16(64-x2)64-x2=16cm,∴△FMD的周长不变.②(2)中结论成立.赠送励志修身名言警句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1).将二次三项式x 2+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y 2+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8x+22,N=-x 2+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22740x x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则221x x+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2ab+b 2–c 2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4b 2-2a+4b+2=0,求4a 2-b1的值。
4. 解方程: 211()65()11x x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待定系数法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范例讲析】:【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 、B 及点C (1,7),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闯关夺冠】1.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一个交点为(-3,4),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分别确定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3,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8,0)、(0,4),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三:数学的转化思想转化思想要求我们居高临下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陌生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具体地说,比如把隐含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明显的数量关系;把从这一个角度提供的信息转化为从另一个角度提供的信息。
转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已知与未知、数量与图形、概念与概念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都可以通过转化,来获得解决问题的转机..。
【范例讲析】:例1: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AB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AB ∶BC=6∶5,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110,面积为600。
求:cos ∠EDF 的值。
例2:如图,∆A B C 中,BC =4,A C A C B =∠=︒2360,,P 为BC 上一点,过点P 作PD//AB ,交AC 于D 。
连结AP ,问点P 在BC 上何处时,∆A P D 面积最大?【闯关夺冠】1:如图,AB 是⊙O 的直径,PB 切⊙O 于点B ,PA 交⊙O 于点C ,∠APB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D 、E ,交⊙O 于点F ,∠A=60°,并且线段AE 、BD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kx+23=0的两个根(k 为正的常数)。
⑴求证:PA ·BD=PB ·AE ; ⑵求证:⊙O 的直径为常数k ;2、在∆A B C中,AB =5,︒=∠=607B AC ,,求BC 的长.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四:数学的方程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一种从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手段就是通过设元,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等量ABCD EFPABCDEF关系,构造方程或方程组,然后求解方程完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称为方程思想。
【范例讲析】:例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PQA 是其内接等边三角形。
求:PB 的长。
例2: 如图,在△ABC 中,∠B=30°,∠ACB=120°,D 是BC 上一点,且∠ADC=45°,若CD=8,求BD 的长。
【闯关夺冠】1: 如图,EB 是直径,O 是圆心,CB 、CD 切半圆于B 、D 、CD 交BE 延长线于A 点,若BC=6,AD=2AE ,求半圆的面积。
2.如图,某农场要用总长24 m 的木栏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12m),且中间隔有一道木栏,设鸡场的宽AB 为xm ,面积为S m2; (1)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鸡场的面积为45 m2,试求出鸡场的宽AB 的长;(3)鸡场的面积能否达到50 m2?若能,请给出设计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五: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与图形位置关系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却又较隐含的相互关系。
解题时,往往需要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图形,探究数量关系,再由数量关系研究图形特征,使问题ACD ABC DP QDE O B化难为易,由数想形、由形知数,这就是一种数形结合思想。
【范例讲析】:例1: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化简||)(||2b a c b c a b -+----(提示:注意对称轴及-1)例2:(嘉峪关)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 (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 (元)是推销费,图3-3-1已表示了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的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y 1与y 2的函数解析式;(2)解释图中表示的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的? (3)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 【闯关夺冠】1.实数a 、b 上在数轴上对应位置如图3-3-6所示,则2||a b b -+等于( )A .aB .a -2bC .-aD .b -a2.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c=1 ; ② a+b+c=0 ;③ a-b+c<0 ;④ b 2-4ac>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3.如图,点A ,D ,G ,M 在半圆O 上,四边型ABOC ,DEOF ,HMNO 均为矩形,设BC=a ,EF=b ,NH=c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a>b>c B. a=b=c C. c>a>b D. b>c>a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六:数学的分类讨论思想我们在解数学题时,如果遇到的对象不确定,就要根据已知条件和题意的要求,分不同的情况作出符合题意的解答,这就是分类讨论。
比如:①对字母的取值情况进行筛选,根据题意作出取舍;②在不同的数的范围内,对代数式表达为不同的形式;③对符合题意的图形,作出不同的形状、不同的位置关系等。
【范例讲析】:例1.△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的周长为()A.42 B.32 C.42 或 32 D.37 或 33例2.在半径为1的圆O中,弦AB、AC的长分别是3、2,则∠BAC的度数是。
x-=,则第三边长为.. 例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y的长满足240∆中,AB=9,AC=6,,点M在AB上且AM=3,点N在AC上,联结MN,若△AMN与原例4.在ABC三角形相似,求AN的长。
【闯关夺冠】1.已知AB是圆的直径,AC是弦,AB=2,AC=2,弦AD=1,则∠CAD=.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为9和12两部分,则腰长为,底边长为_______.3.⊙O的半径为5㎝,弦AB∥CD,AB=6㎝,CD=8㎝,则AB和CD的距离是()(A)7㎝(B)8㎝(C)7㎝或1㎝(D)1㎝4.已知⊙O的半径为2,点P是⊙O外一点,OP的长为3,那么以P这圆心,且与⊙O相切的圆的半径一定是()A.1或5 B.1 C.5 D.1或45.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是⊙O的切线,切点为A,且PA=2,在⊙O内作了长为的弦AB,连接PB,求PB的长。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七:方案决策型题方案决策型题的特点是题中给出几种方案让考生通过计算选取最佳方案,或给出设计要求,让考生自己设计方案,这种方案有时不止一种,因而又具有开放型题的特点。
【范例讲析】:例1: 现由甲、乙两个氮肥厂向A 、B 两地运化肥。
已知甲厂可调出50吨化肥,乙厂可调出40吨化肥,A 地需30吨化肥,B 地需60吨化肥,两厂到A 、B 两地路程和运费如下表(表中运费栏“元/吨·千米”表示每吨化肥运送1千米所需人民币):(1) 设甲厂运往A 地化肥x 吨,求总运费y (元)关于x (吨)的函数关系;(2) 当甲、乙两厂各运往A 、B 两地多少化肥时,总运费最省?最省的总运费是多少?【闯关夺冠】1. (福建德化)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注:获利=售价-进价) (1)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100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2)若商店计划投入资金少于4300元,且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获利多于1260元,请问有哪几种购货方案? 并直接写出其中获利最大的购货方案.2.某市在道路改造过程中,需要铺设一条长为1000米的管道,决定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来完成这一工程.已知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每天能多铺设20米,且甲工程队铺设350米所用的天数与乙工程队铺设250米所用的天数相同.(1)甲、乙工程队每天各能铺设多少米?(2)如果要求完成该项工程的工期不超过10天,那么为两工程队分配工程量(以百米为单位)的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八:信息型题所谓信息型题就是根据文字、图象、图表等给出数据信息,进而依据这些给出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加工、处理等手段解决的一类实际问题 【范例讲析】:例1:某开发区为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每年都新建一批住房,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加。
(人均住房面积=该区住房总面积/该区人口总数,单路程 运费(元/吨·千米) 甲厂 乙厂 甲厂 乙厂 A 地 10 8 6 6 B 地121054甲 乙 进价(元/件) 15 35 售价(元/件)20452003 2004 2005 年某开发区每年年底人口总 数统计图位:m 2/人),该开发区2003~2005年,每年年底人口总数和人均住房面积的统计结果分别如下图:请根据两图所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⑴该区2004年和2005年两年中,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的住房面积多?增加多少万m 2? ⑵由于经济发展需要,预计到2007年底,该区人口总数比2005年底增加2万,为使到2007年底该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1m 2/人,试求2006年和2007年这两年该区住房总面积的年平均增加率应达到百分之几?【闯关夺冠】如图表示一骑自行车者和一骑摩托车者沿相同路线由甲地到乙地行驶过程的函数图像(分别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两地间的距离是80千米.请你根据图像回答或解决下面的问题:(1)谁出发的较早?早多长时间?谁到到达乙地较早?早到多少时间? (2)两人在途中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请你分别求出表示自行车和摩托车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指出在什么时间段内两车均行驶在途中(不包括端点);在这一时间段内,请你分别按下列条件列出关于时间x 的方程或不等式(不要化简,也不要求解):①自行车行驶在摩托车前面; ②自行车与摩托车相遇; ③自行车行驶在摩托车后面.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九:图形折叠型题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