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项目资料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都是深奥的学问,在企业发展和运行中是不可缺少的。
如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各行各业改革,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所需,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实效性。
本文就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进入21世纪之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在经济和科技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发展必要趋势。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中,信息化建设也成了发展方向之一。
我国提出了2020年“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中也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并将“互联网+”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促进发展,这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社会基础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
因此,我国需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力度。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概念对于一所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极为关键且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运行中是不可缺少的,所占据的地位也比较高,可以把人力资源当成是一种特殊性的资源,其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人口非常多,这也给我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我国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整体上提升生产力。
社会保障是一种政府机构,其主要处理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风险。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社会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居民实现生计的方法,也成为了劳动者不具备工作能力之后的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把安全理念放在第一位,强调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并且,在社会保障当中涵盖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维护和就业保障等内容,可以将国家政府的主体责任凸显出来,也给劳动者提供了很多的公共服务,让劳动者可以拥有稳定的基础保障,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21世纪以来,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都明显提升,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早己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党和国家提出了20XX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人的统称,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和人才资源充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是政F机制的一种,主要是用于处理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间社会风险。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保障必不可少,将安全理念置于首要位置,强调公平公正。
社会保障包括劳动者权益维护、就业再就业保障、社会建设等具体内容,突出政F主体责任,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与援助,是保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各项机制而临重要的转型与发展。
对于旧有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系统,完善工作途径。
信息化和“互联网+ 〃的出现,无疑为社会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的关键。
(2)当前我国主要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惠及民众多,对经办压力极大。
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信息化和"互联网+ 〃手段解决人少事多群众需求日益提高的矛盾, 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工作需要。
(2)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处理与分析,且数据信息传输速度加快,效率更高,既能保证政F政策更快的传播给大众,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整体效率,又能通过对大数据分析,反向对政策结构和服务质量进行不断优化。
(3)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能够简化业务经办流程,有效的提高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避免群众办事“跑断腿〃,切实为政F机构和群众降压减负。
(4)通过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 〃手段,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还能够进行相关消息发布,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政F 工作决策中,对政F部门下达的相关政策及时了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人力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人力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77314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00.png)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人力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具有政策性强、业务范围广、信息流量大、数据交换频繁等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力推进,信息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电子政务的推广和应用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更是新时代政府管理的关键措施和工具。
在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谁掌握了信息化,谁就掌握了未来”,社会保障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相关信息量急剧增加、数据频繁更新。
信息交换的准确、及时尤为重要,传统的手工操作和单机管理等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保障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亟需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加强社保基金监督、适应人员频繁流动和统筹层次逐步提高的需要、以及实现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广泛重视,被纳入到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当中;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高速发展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尚处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低、互联互通程度低,无法满足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愈发凸显。
如果过去我们说信息化是高科技手段,今天我们必须说信息化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全国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标准已基本完成,全国网络框架已具雏形,统一软件开发及应用取得可喜进展,各项制度建设任务稳步推进。
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精选)

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精选)尊敬的XXX领导:您好!我是XXX,现就人社信息化建设工作向您作一份汇报,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概况自XXX年以来,我部门一直将人社信息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进展1.系统升级与改造我们对现有的人社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将其与其他相关部门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互通。
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了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新系统的引入与应用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我们引入了新的在线申请系统,并积极推广和宣传。
新系统能够实现在线申请、在线支付、在线查询等功能,方便了群众办事的同时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
目前,新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3.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社工作的动态,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通过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建议,为人社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4.信息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加强了对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并进行了定期的安全演练和测试,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范和标准,提高了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系统运行稳定性有待提高:由于系统升级和改造的较多,系统在初期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了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2.培训推广效果不佳:新系统的引入需要对广大群众和员工进行培训和推广,但目前培训推广的效果不够理想,很多人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操作方式,需要进一步提升推广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系统运维与升级:针对现有系统出现的稳定性问题,我们将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系统运维和维护,并在升级系统时加强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2.加大推广力度:为了更好地推广新系统,我们将完善培训计划,提供更加方便和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提高群众和员工的使用意愿和能力。
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文件

一、概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文件,对于明确建设目标、指导具体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1. 实现全面信息化: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信息评台,实现全国各级人社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
2. 提升管理效率: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据处理和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3. 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便捷的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满足不同层次裙众的需求。
4. 加强数据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确保人员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被篡改。
5. 推进智慧化发展: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社系统的智慧化发展,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建设路径1. 技术路径: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可靠、高效的信息系统。
2. 管理路径: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规范信息使用和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3. 人才路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稳定运行。
四、工作重点1. 数据整合:实现各级人社部门数据的统一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利用。
2. 评台建设:建设统一的信息化评台,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
3. 系统优化:优化现有系统,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4. 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人员信息的保护,防范安全风险。
5.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效运行。
五、保障措施1. 政策扶持: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 资金支持: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的资金充足和稳定。
3. 人才保障: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保障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方案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与目标(一)背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员工数量的增加,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人力资源数据分散、流程繁琐、信息不及时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目标1、实现人力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辅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
二、需求分析(一)功能需求1、人员信息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合同信息、培训记录、绩效考核等。
2、招聘管理实现招聘流程的自动化,包括职位发布、简历筛选、面试安排等。
3、培训管理能够制定培训计划、记录培训参与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4、绩效管理支持绩效指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等功能。
5、薪酬福利管理完成薪酬计算、福利发放、社保公积金管理等工作。
(二)技术需求1、系统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出现故障和数据丢失。
2、数据安全性采取严格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3、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4、兼容性与企业现有的其他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三、系统选型(一)市场调研对市场上主流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进行调研,了解其功能、价格、用户口碑等。
(二)选型原则1、功能匹配度系统功能应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性价比综合考虑系统价格和性能,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3、供应商实力选择有良好信誉和技术实力的供应商,确保系统的后续维护和升级。
四、项目实施计划(一)项目启动阶段1、成立项目小组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
2、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的各个阶段、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二)需求调研与分析阶段1、与各部门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其需求。
2、对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详细的需求文档。
(三)系统设计与开发阶段1、根据需求文档进行系统设计。
2、由开发团队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
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变得重要。
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应用信息技术方案、提高管理效率,建设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已成为人社部门的刚性需求。
因此,本方案旨在针对这一需求,提出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以提高人社部门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项目目标1.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2.增强人员档案管理和统计报表分析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3.构建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升级;4.提升服务水平和精准化管理能力,实现互联互通。
三、项目内容1.信息化管理平台(1)建设智慧人社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2)建设多级权限控制系统,保证信息安全和权限管理;(3)平台采用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培训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管理等信息化模块。
2.人员档案管理(1)建设人员档案管理子系统,包括人员信息、职业资格、薪酬档案、绩效考核、培训档案、劳动合同、社保备案等;(2)部署人脸识别和卡号识别技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统计报表分析(1)建设统计分析子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统计数据分析功能;(2)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提供相关报表和图表。
4.社会保障管理(1)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2)可查询和维护参保人员信息、费用缴纳情况、社保待遇和补贴信息等。
四、实施计划本项目分为前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四个阶段,预计时间为18个月。
1.前期需求分析阶段:2个月,包括人社部门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功能需求分析和数据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阶段:4个月,包括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安全策略设计。
3.系统开发阶段:8个月,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和调试。
4.系统测试阶段:4个月,进行系统测试和调整,确保系统稳定且满足用户需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下)(四)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信息资源共享1.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发展需要和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包括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服务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
加强标准体系的宣传贯彻,推动其在信息化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建立标准体系执行状况检查机制,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确保信息系统的标准统一。
2.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继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数据整理、整合工作,进一步完善联网数据采集规则,在业务经办、数据转换、数据上报等各个环节把好数据质量关,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衔接性。
建立并完善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有效运用联网数据质量检查机制,加大生产系统数据标准规范执行力度,逐步核实、记实业务数据。
逐步建立与国家人口库、法人库的信息交换机制,支持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基础信息核准。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换。
统筹考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对外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共享逻辑区域和对外信息共享集中库。
适应业务发展需求稳步拓宽对外信息共享的业务范围,在部一级实现与人口、法人、信用、统计等基础国家信息资源的信息共享,并以部级为中间平台,进一步实现与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交换。
继续推进与人民银行的征信信息交换,逐步实现与金融机构、邮局、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以及财政、民政、公安、组织、教育、工商、编制、军转、计生、残联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为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专栏7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01基础设施标准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络建设和管理规范,包括IP地址规划、域名规范、运行维护管理规范等;制定社会保障卡系列规范。
02信息资源标准制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人和单位基础信息标准、各业务领域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各业务领域联网监测指标体系;制定决策支持模型和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项目第二批次采购内容一、三合一读卡器(一)采购数量及招标预算额度:采购350台,配置市县两级人社综合服务大厅和乡镇级人社所,满足业务经办需求。
总体预算额度182万元。
(二)采购背景描述:为实现全省范围内业务异地经办的目标,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省人社厅在全省开展“三化”建设,并建设了全省通用的指静脉信息采集认证平台,以保证参保人在省内任何的人社业务经办网点,都能够实现指静脉认证,实现“让百姓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便民服务目标。
(三)设备特殊要求:1、为实现全省认证的统一,要求提供的设备必须实现与省人社厅部署的指静脉信息采集认证平台的无缝对接。
具体要求是:在登录省厅平台对参保人进行指静脉信息采集或认证时,必须能够正确读取参保人身份证信息或社保卡信息,加配的指静脉模块在平台可进行参保人指静脉信息采集或认证;登录省厅平台客户端,利用投标设备可正确读取参保人身份证信息或社保卡信息,利用加配指静脉模块可进行参保人指静脉信息采集或认证。
2、为保障今后多厂家指静脉模块的通用性,加配指静脉模块采用技术必须符合《指静脉识别系统指静脉图像数据格式》(国标G/T-32903-2016)中的有关规定,提供检测报告。
(四)产品基本参数:序号硬件模块具体参数备注1 IC卡读卡模块符合ISO/IEC 7816标准2 非接触卡读写模块符合ISO/IEC 14443标准,支持TypeA/B,Mifare卡3 身份证阅读模块支持读取二代身份证信息(只读),符合公安部《GA450-2013台式居民身份证阅读器通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兼容ISO14443(TypeB)标准读卡距离不小于3cm身份证识别速度≦1秒4 加密芯片支持一个ESAM5 蜂鸣器支持6 物理接口USB接口;7 支持操作系统支持winxp、win7及以上8 开发接口提供二次开发包9 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5000 小时10 防护指标IP54级防水、防尘、防摔。
13 须配指静脉模块自带应用客户端,提供二次开发包,支持winxp、win7及以上操作系统5 认证精度:FRR(拒真率):0.01%,FAR(识假率):0.0001%,FER(注册失败率):<0.03%采集认证速度:单个指静脉生物特征信息采集速度≤1/秒1:1指静脉特征对比时间≤1秒USB2.0以上接口;USB供电,电压DC5V±5% 电流<500mA二、自助服务一体机(一)采购数量及招标预算额度:采购100台,总体预算额度320万元。
(二)采购背景描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聊城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服务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为解决各级业务经办窗口的服务压力,提升基层经办窗口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智慧服务”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险公众服务社会需求,为群众和参保单位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自助办理部分人社业务,按照“先基本后扩展”的原则,通过自助服务一体机,突出公共服务发展,推动人社公共服务重心向基层社区、公共场所、偏远区域延伸,通过与“金保工程”系统的集成,依托社会保障卡,努力实现服务对象、服务渠道和服务应用的全覆盖,开展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协调等领域的自助服务。
(三)设备功能要求:本次招标为“交钥匙工程”,要求在预算资金范围内,以聊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助服务一体机系统建设的技术需求为基础,构建性价比最优的系统。
一体机设备外型和应用功能全市统一,满足功能配置灵活、操作流程简便实用、应用和部署范围逐步扩展的实际需要,实现有效控制整体建设和运行成本。
自助一体机系统应按照“标准化、开放性、可扩展、易操作、灵活性”的原则设计,即依据总体设计要求,遵循统一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在已实现业务系统上,通过开放相关业务应用功能提供自助服务。
标准化原则:确保界面交互的标准化和数据接口的规范化,提高交互效率。
开放性原则:通过各业务部门数据的开放提供业务应用服务,并支持第三方服务的接入。
可扩展性原则:满足可扩展性原则,支持人社服务和银行金融服务的无缝集成。
易用性原则:结合触摸屏和系统提供的输入软件,支持手写输入、键盘输入,可方便采集人社服务所需信息。
可靠性原则:自助服务一体机集指静脉仪、社保卡读卡器、摄像头、经人民银行认证通过的密码输入键盘于一体,可在有效保证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正确识别用户身份。
灵活性原则:通过应用服务实现对自助服务事项的灵活配置管理。
(四)产品基本参数:参数指标中带“★”为必须满足指标。
1、技术参数序号模块名称参数、指标、规格1 主控模块CPU≥4核,主频≥1.2GHz内存≥4G存储器容量:≥8G,稳定性高,适合于环境恶劣的环境。
主板:工业级主板,集成声卡、网卡、显卡等接口:支持 VGA,RJ45≥ 1个,USB≥4个,COM≥4个2 触摸显示模块显示器:尺寸≥19寸,分辨率≥ 1280*1024, 平均亮度≥ 600cd/㎡,黑白响应<10ms,色彩(真彩)≥ 16位颜色。
触摸屏:尺寸同显示器,红外式,分辨率≥ 4096*4096,每点触摸寿命≥500万次,无飘移、防清洁剂腐蚀、防爆。
3 液晶广告屏16:9LED显示器尺寸≥21.5寸,分辨率≥1920*1080;使用便捷,用于人社成果展示、便民宣传及招聘专栏等展示使用4 读卡模块(加电动读卡器)电动读卡器:支持符合人社部社会保障卡规范的社保卡读写;支持金融卡读卡;三合一读卡、2个SM卡槽,支持ISO-7811标准磁卡、ISO-7816标准接触式IC卡、ISO-14443标准RF卡;支持自动重新入卡读卡功能;支持电源正负极反向错误输入时电路自动保护,电压过大时自动保护。
使用寿命:磁头≥80 万次、IC 触点≥50 万次,符合 GB9254-2008(A 级)测试要求。
身份证读卡器:符合国家标准的二代身份证读卡器,符合公安《GA450-2013台式居民身份证阅读器通用技术要求》和《1GA450-2013台式居民身份证阅读器通用技术要求第1号修改单》行业标准,兼容ISO14443(TpyeB)标准。
5 摄像头正面监控摄像头:分辨率≥300 万像素。
序号模块名称参数、指标、规格6 热敏打印机打印宽度:79-80mm 热敏打印机,热敏打印、自动切纸、纸将尽报警、卡纸报警、带黑标检测;7 密码键盘金属密码键盘:符合金融标准,≥16键,支持DES和TDES加解密算法、PIN加密、MAC运算,带灯控指示灯,支持32位密钥,优质面板,防尘、防水、防暴、防震、防钻、防撬,通过银联的相关认证,提供认证证书。
8 指静脉仪USB供电(DC5V±5% <500mA);环境温度5-35℃适度20-80% ;准确率 FRR(拒真率):0.01%;FAR(认假率):0.0001%;FER(注册失败率):<0.03%;为保障今后多厂家指静脉设备的通用性,采用技术必须符合国标G/T-32903-2016 《指静脉识别系统指静脉图像数据格式》中的有关规定,提供检测报告;符合GB 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通过安防产品检测》中的有关规定,提供检测报告;★要求必须能与省人社厅部署的指静脉采集认证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指静脉信息的采集上传和认证下载。
9 数字音响系统高保真喇叭+数字功放10 机柜大堂式机柜,外形美观,整机采用优质材料制造,坚硬厚实,防水、防锈、防腐、耐磨,底部有移动轮11 主机电源标准ATX电源,功率≥300W。
12 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操作系统13 维护服务3年维保。
2、业务应用软件要求(1)一体机桌面软件支持触控操作(2)支持Windows/Linux/Android操作系统,实现系统在自助服务一体机上的快速部署。
(3)身份认证方式:身份证、社保卡、个人密码、指静脉。
(4)满足与核心平台的标准接口实施对接。
主要应用功能:个人中心模块经身份识别认证后,面向个人提供全面的基础信息管理和查询服务,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展示、参保信息查询、缴费信息查询、养老账户查询、养老参保信息查询(居民)、养老待遇查询、养老中断补缴金额查询(职工)、医疗参保信息查询(居民)、社保卡消费查询、医保待遇信息查询、工伤待遇情况查询、生育待遇情况查询、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等其他信息查询。
求职业务模块提供招聘岗位信息查询、岗位匹配查询、用人地图、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查询。
社保卡应用模块用户登录成功后,提供社保卡激活、社保卡挂失、社保卡解挂、修改密码、账户金额查询、附近经办银行查询、附近医院药店查询创业业务提供创业政策指南、创业项目查询、创业服务地图信息、创业培训报名。
资格认证提供养老金申领资格认证(指静脉认证)。
政策查询查询相关政策文件。
办事指南提供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等各类办事指南、服务流程。
3、系统支撑软件具有远程监控管理功能,能对设备的情况进行监控管理。
序号项目参数、指标、规格1 设备管理对自助服务一体机主机、外设、部署地点进行管理。
实时监控打印机打印状态、实时监控社保卡读卡器等外设的工作状态,对部署地信息进行管理。
2 运行统计提供交易量统计等功能。
3 参数设置设置允许打印次数、用户远程权限管理等。
4 远程修复可远程对自助服务一体机进行诊断,解决一些简单故障问题。
5 远程操作提供远程关机、重启、远程设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