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第三章产品3.1产品与使用3.1.1产品本产品是智能化数字标牌广告机,是一款只播放用户最喜爱的广告,本设备将对所有媒介公司、商场免费提供设备及服务。
3.1.2使用方法本设备将对所有媒介公司、商场免费提供设备及服务,该设备具有人脸检测、人脸识别、性别识别、年龄段识别、表情识别、注视时长统计等功能。
植入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给商家带来用户分析数据依据,还可结合大数据信息,根据用户习惯和喜好的不同自动提供其更感兴趣的广告或产品展示3.1.3.人脸检测“智能惠达”智能设备的手机软件人脸检测有两个相当强大的功能:1.选择一张照片:选择照片,可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检测,也可以马上拍照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肤色、性别、年龄、是否戴眼镜、笑容度。
2.选择另一张照片:选择照片,可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检测,也可以马上拍照进行检测,除可以检测出:肤色、性别、年龄、是否戴眼镜、笑容度外,还能检测出两张图片的人物相似度,从而可以调查出来,在形色的人群中找到群众的各种相似度,进而投放适合的广告3.1.3明星脸(找自己)使用明星脸功能(由于目前数据库几乎没有用户图片数据,后面才开放”找自己“功能),选择照片,可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检测,也可以马上拍照进行检测,系统会选出和你有相似度的明星,并由高到低的排列出来。
3.1.4图片美化使用图片美化功能,选择照片,从相册中选择已存在的图片进行图片美化,也可以对照片添加一些小标题、小插件等等。
3.1.5魔幻相机使用魔幻相机功能,可选择不同的滤镜、场景、美颜等级来让你的照片更加优美。
3.1.6相册历史使用相册历史功能,可更快的找到修改过、检测过的照片,避免图片找不到,也节省了漫天照图片的时间。
3.1.7用户反馈“智能惠达”智能设备的创新性的把用户反馈放在主页,即方便用户把意见反馈给我们,也方便我们能收集到更多的意见反馈,帮助“智能惠达”智能设备e获得更多人的喜爱,更多人的追捧。
大学中国教育史课程教案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教育史的基本脉络,掌握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2.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对中国教育史有哪些了解?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中国古代教育史概述1. 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如夏商周时期的教育制度。
- 分析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如儒家教育的主导地位、科举制度的形成等。
2. 主要教育思想- 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教育思想。
- 分析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教育观点。
三、案例分析1. 以“私塾教育”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 以“科举制度”为例,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近代中国教育史概述1. 近代教育的变革- 讲解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背景,如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
- 分析近代教育变革的主要特点,如新式学堂的创办、留学运动的兴起等。
2. 主要教育思想- 介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教育思想。
- 分析西方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二、现代中国教育史概述1. 现代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讲解现代中国教育的形成背景,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
- 分析现代教育的发展特点,如教育普及、教育改革等。
2. 主要教育思想- 介绍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
- 分析现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关注。
三、案例分析1. 以“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例,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
2. 以“新课程改革”为例,探讨其对教育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教育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教育史的理解。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表现。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_原始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沛西能●勒图尔诺《动物界的教育》●观点●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虎妈妈教小虎捕食●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观点●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具有进步性●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俄罗斯教育研究者●观点●教育起源劳动第一个科学的教育起源观点●5.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的教育●骨针,人工取火,渔猎,农耕种植,原始手工业●生活习俗的教育●财产●属集体所有●公共事务●由氏族长管理和指挥接受民主精神的教育●婚制●实行氏族外对偶婚制●成年礼:●男女到达成人阶段,举行庄重的仪式,对其体力,智力,毅力等方面进行考验和教育,符合条件者取得氏族正式成员资格,从而享有成年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原始宗教的教育●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相信自然物/动物为祖先●鬼魂崇拜●祖先崇拜重血缘,扬祖先●巫术占卜巫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原始艺术的教育●歌舞,歌唱●绘饰,雕刻●体格和军事训练●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氏族公社末期●手工业分离,私有制发展,阶级分化加深,氏族公社制度转变为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度●学校萌芽的背景●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经济:●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存在,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成为劳心者成为可能●政治:●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逐步转化●教育类型:●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教育设施等级差别●教育内容:●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私有制产生,一夫一妻制,维护以男子为主体的父权制和私有财产继承权●强调礼乐之教●文教职官●司徒:五常之教●秩宗:三礼●典乐:乐教●强制手段●灌输●刑罚●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知识专门化→需要专门施教人员和场所记录传授●学校萌芽的传说(非正式学校)●成均——音乐,乐教●含义●部落联盟时期的日常演奏歌唱之地,实施乐教之地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部落显贵重视音乐修养●特点●非劳动场所,脱离生产劳动教育,教者和学者成为专门从事教或学的人●庠——养老,教育●含义●氏族储存公粮之所→老人看管→老人聚集→敬老养老行礼之地●老人(经验丰富)→教育年轻一代→教育的场所●特点●养老和教育,教育的任务重在徳教●原始时期教育特点●①目的●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无阶级性。
中国教育史电子版教材

中国教育史电子版教材中国教育史电子版教材一、中国古代教育(一)文学教育1、文学教育的起源:古代中国教育的起源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学教育,是从先秦(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演变而来的历史发展结果。
2、儒家思想主导:文学教育是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发展的,由其内涵的“礼”、“乐”、“书”、“史”、“易”等组成,成为枢纽式的知识体系。
3、学校教育: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机构,为古代教育秩序提供了重要支持。
它们分别是私塾、名门私校、官办学校等。
(二)技术教育1、技术教育起源:早在古代,中国就有了技术教育,先秦时期太公所建的军队作战技术学堂就是我国最早的技术培养机构。
2、技艺与书信:技艺一方面是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书信是我国古代主要的技术教学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应用教育:中国古代家里有“礼仪”、“工艺”、“木工”、“杂技”等生活技术,以及建筑学、医药学、机械学、冶金学等应用教育。
二、中国近代教育(一)学校的发展1、西学的兴起: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始于清末,自洋务运动时期起,中国教育繁荣了起来,开始接纳西方文化开始出现众多的西式学校和大学。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学校更加开放,实施了“新课程”,大力发展非传统科目,诸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等。
3、高等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体制得到极大发展,目前中国有多所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并形成以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三大寰宇泰斗。
(二)教师的发展1、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学习者的导师和领袖,又是孩子们的心灵导师。
2、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素质应当具备健全的师范知识;具备一定的指导能力;具备文学文化修养;具备良好的胸襟宽广、关爱学生。
3、教师的建议:要崇尚科学文化,依靠科学发展教育;要积极发展学科,依法管理教育活动;要德育优先,培养优秀学生;要主动担当,全心全意教育人民。
中国教育史教案

中国教育史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教育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掌握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教育史的批判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教育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2. 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3. 近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
2. 分析中国教育史上的制度变革。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教育史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中国古代教育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教育史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中国教育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包括古代教育、儒家教育、科举制度、近现代教育等。
2. 分析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教育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3. 解释近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包括清朝的康熙、乾隆时期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的新教育运动等。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教育制度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个具体案例,如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优缺点。
2. 学生分析该案例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中国教育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思想。
2. 评价中国教育史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史的更多内容。
2.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中国教育史的历史文化氛围。
教学资源:1. 中国教育史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
2.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写一篇关于中国教育史的小论文或制作一份关于中国教育史的PPT。
《中国教育史》课件

唐代教育
1
教育制度
探讨唐朝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官学、科举等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2
科举制度的影响
分析唐朝科举制度对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并解读其意义。
宋元明清教育
宋代的教育制度
研究宋代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探索元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教育史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PPT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了解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从中国教育的起 源开始,了解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当代教育 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史概述
起源与特点
探索中国教育史的起源和其独特的特点,揭示 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经学与儒家思想
探讨中国教育史中经学与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
先秦教育
1
教育制度
研究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组
经学与儒家思想
2
织、师生关系以及教材和考试等方面。
探索先秦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渊源和 发展,对后续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教育
教育制度
揭示汉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包括官学、私学等 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
经学与儒家思想
研究汉朝时期经学与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 Nhomakorabea 在教育制度中的应用和影响。
分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挑战、变革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
总结
中国教育史的演变和发展
总结中国教育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的启示和意义
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中国教育发展史

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
2.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 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这 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中国的现 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也注重发 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中国 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人才保障
-
感谢您的聆听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培 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 新能力,为中国的现代 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 人才保障
1. 新中国成立初 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教育事 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个时期 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为中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支持。同时,新中国成立初期也 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人才 保障
近代教育
2.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出现了 大学和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同时,民国时期的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和创新精神,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
3
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始于新中国成 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 设的不断推进,中国教 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百家争鸣的思想盛行。这个时期的教育形式开始 多样化,出现了私学和官学两种形式。私学是由私人设立的学校,主要面向平民子弟;官 学则是官府设立的学校,主要面向贵族子弟
3. 秦汉时 期
秦汉时期,中国的统 一得到了巩固。这个 时期的教育制度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秦始皇统一文字 ,使得教育更加普及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 太学,为中国古代高 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史(近现代教育)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和洋务运动教育 第一节 封建教育的衰朽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一、封建教育的衰朽 1、官学名存实亡,学风颓废 2、教育内容不切实际 3、科举考试流弊百出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文化教育主张 1、龚自珍的教育改革主张 龚自珍是中国中世纪最后一位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思想家。第 一,批判封建教育脱离实际,主张经世致用;第二,“不拘一格降人 才”。 2、魏源的学习西方思想 第一,主张“经世致用”;第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学习西 方思想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活动和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内容:“国民教育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
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2、评价 首先,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一种积极、进步 的教育思想;其次,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再次,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第五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职业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目的(作用):“使无业者有
业,使有业者乐业”。 2、大职业教育主义 职业教育社会化和科学化,职业学校的教学 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 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 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是“敬业乐群”。
三、大学教育思想 1、大学性质——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
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 成学问家之人格。” 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 是对教师的要求。 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学科设置——从偏重文理到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4、教学制度——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5、行政管理——教授治校 评价: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论和办学实践上的一笔十分宝贵 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项金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在学习中,我不懂的问题就敢大胆问,不怕丢脸,不怕困难,直到问题解决。
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中,我会隔一段时间,回来看看自己所学的内容。
重新复习一遍,巩固巩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会不懂装懂,这样有点欺骗人的感觉,不喜欢这样。
涤除玄览:
我觉得我能做到像《老子》中“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学习时平心静气,顺其自然,不执着于自我,自然就会获得智慧、进步和成功。
虚壹而静:
荀况认为,“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
学习中,我能接受与储存来自外界的知识,也能辨别差异,同时兼知多种事物。
盈科而进:
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很庆幸,我的学习是一步一个脚印来的,没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始终是兢兢业业地学习。
强勉努力:
《汉书·董仲舒传》: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学习需要坚定的意志,应该努力,肯于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成功。
专心致志:
无论是学习时的心境,还是平时的志向,都不能心猿意马,应该专一。
学习中,我能做到,专心看书,做题。
我知道只有心志专一,才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效率。
循序渐进: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能做到:一、读书按一定的次序,没有颠倒;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三、读书时,扎扎实实大号基础,没有囫囵吞枣,不急于求成。
事上磨炼:
王守仁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
在平时学习中,我能根据情况,结合具体的事物,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使自己能有更好的学习效率。
贵于改过:
王守仁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烧这样或那样一些的过错,即使是大圣人,也难以避免。
学习中,我有错就改,不坚持那个错误的观点,认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错了,改正了,才能做出最好的自己。
五条“御”律
闻之疑始:
道家是一个十分善于怀疑的学派,在他们眼里可以说无事不可以怀疑,即使是自己编写的书,还是要对已有的知识本身提出疑问,甚至对事情的根本提出疑问。
在学习中,我缺少怀疑,没有把问题往深处想,有种蜻蜓点水样子。
深造自得:
《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学习中,我没有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达到精深的境地。
只求懂,不求甚解。
熟读精思:
朱熹认为,读书既要熟读成诵,也要精于思考。
但是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做不到,就像朱熹说的“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学贵适用:
黄宗羲提出:“道无定体,学贵适用”。
明确认为求学贵在适于实用,只要学问与事功相结合,学用一致,方是真儒。
但是,现实中,这点真的很难做到,因为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心里就不想着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教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