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国教育史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教育史要点

中国教育史要点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教育的开端为距今200万年前,称为“巫山人”。

2.原始社会的基本特点:一.生产劳动的教育二.生活习俗的教育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四.原始艺术的教育
五.体格和军事训练
3.学校产生的条件:经济:私有制的产生导致脑体分工
政治:阶级分化的产生
文化:文字产生,文字积累
4.古代学校的萌芽——成均、庠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学在官府”
其客观原因为:一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二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三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2.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3.六艺教育为礼乐射御书数
6.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以六艺为教学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
7.孔子主张的教学方法:(一)学、思、行结合(二)启发诱导
(三)因材施教(四)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8.孔子主张的德性修养:(一)立志(二)克已(三)力行
(四)中庸(五)内省(六)改过
9.孔子主张树立的教师典范:(一)学而不厌(二)温故知新(三)诲人不倦(四)以身作则(五)爱护学生(六)教学相长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1.稷下学宫的性质:(一) 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
(二) 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
用的高等学府。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 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 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二) 家庭教育
《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 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 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 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 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
四 西周教育的特点
学在官府
1 表现: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主要指学 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有文字记录的法制 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 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具 体表现为官师不分和政教合一,官吏既负行 政职责,也有教学的任务 。教育机构与行政 机构尚未分离,教育与政事合一。
二 学校的萌芽
1 学校大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时期:米廪、庠(xiáng)。“养国老于上庠,
养庶老于下庠。”
4 夏朝:序。以射造士。“序者,射也,射以观德,有 先后之次焉。”
5 商朝:瞽宗、学。“殷曰学,学者,觉也,觉民者, 所以反其质,故曰学。”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制度
中国教育史
第一章 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
一 原始社会的生活和教育起源 (一) 思考 :
1 教育是如何起源,动物世界有教育现象吗? 2 教育与学校的关系是什么样?
(二)原始社会生活与教育的基本情况 1 原始社会的生活: 2 教育基本情况:
• 伏羲氏之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2 原因: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 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 尧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三)特点 1 性质上:没有阶级性 2 目的上: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 3 手段上:口耳相传 4 途径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没有专门人员、机构 5内容上:

中国教育史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中国教育史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一、简答1、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目的是为生产生活服务;(2)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共性;(3)教育内容的局限性和发展性;(4)教育方式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2、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成为可能;(2)社会事务日渐繁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行管理;(3)文字的产生,有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第二章夏商西周的教育一、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奴隶主为了管理需要,制定法基规章,由文字记录并汇集成书,由官员掌握,这是“学术官守”的历史现象。

主要体现为官师合一和政教合一,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

学在官府的这种历史现象源于西周的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

即“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普通百姓只有广义上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而此类教育通常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

西周的政治体制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世卿世禄”制。

在这种体制下,统治阶级对教育高度垄断,故而形成了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

2.六艺:是西周学校的基本教育内容。

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类似政治伦理课,包括了当时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

总观六艺教育体现出了文武兼备、德才兼备、内外兼修,忽视自然科学等特点,它反映了当时西周社会“修己治人”的教育目标,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对其后的教育家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所谓无类指无差等:无出身贫富之差、无地域国家之分、无年龄的限制。

该主张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促进了私学教育的发展。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教学方法的精辟阐述。

按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中国教育史(上)

中国教育史(上)

好学乐学、实事求是
好学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耻下问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臆测、必然、固执、 自我中心)
(七)道德修养
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中庸:过犹不及 君子朋而不比,和而不同。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50岁正式从政,先后出任中都政治游说,开展 教育活动,历时长达14年,先后途径卫、曹、宋、郑、 陈、蔡、楚等国。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8岁返回鲁国,被尊为国老,专门从事讲学和文献整 理活动,编订“六经”。 67岁妻子卒,70岁孔鲤亡 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丧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其思想学说和事迹被弟子 辑录汇编为《论语》。
(一)官学衰废
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教育
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 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二)私学兴起
“士”阶层的变化:选士、养士 私学出现(邓析、少正卯、孔丘) 私学特点: 自由办学、自由讲学、自由就学、自由竞争 摆脱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体制 扩大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范围
私学作用: 积累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理论发展 推动学术与文化的下移 扩大了人才来源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物质层面:生产劳动教育 精神层面: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 原始艺术教育 生物层面:体格和军事训练
(一)生产劳动教育
“穴居野处,茹毛饮血。”
伏羲:教民以猎
燧人:钻木取火 神农:教民以耕;尝百草
伏羲
(二)生活习俗教育
群体生活规范、两性交往、成年礼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 礼运》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中国教育史》郑大远程题库和答案

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教育史》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王献玲06年10 月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远古教育的起源;2.了解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了解学校的产生;(二)本章重点、要点1.理解: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文字的产生对教育的新的要求,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那些?3.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说明:各章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包含单项选择、多项选择、是非判断、问答题四部分。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可参考教学课件中的每章的自测题。

本指导书每章只列出问答题部分。

问答题答案学员自己整理。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奴隶制社会的教育的发展兴衰过程;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称之为“学在官府”;三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西周教育的特点和“六艺”教育内容;了解西周的教育制度;孔丘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1.了解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2.了解官学的衰败原因;3.了解私学在中国兴起的过程、原因和特点;4.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1.六艺的教育内容是什么?2.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3.孔子在教育史上有那些贡献?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一)本章学习目标1.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与意义2.了解“百家争鸣”时期的稷下学宫的教育状况;3.了解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4.了解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5.掌握《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二)本章重点、要点重在对教育、学校、私学起源和先秦诸子各派教育思想基本特点的了解上,打好学习教育史的基础。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_原始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_原始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沛西能●勒图尔诺《动物界的教育》●观点●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虎妈妈教小虎捕食●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原始部落及其最简单形式的教育》●观点●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是教育产生的基础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具有进步性●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俄罗斯教育研究者●观点●教育起源劳动第一个科学的教育起源观点●5.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生产劳动的教育●骨针,人工取火,渔猎,农耕种植,原始手工业●生活习俗的教育●财产●属集体所有●公共事务●由氏族长管理和指挥接受民主精神的教育●婚制●实行氏族外对偶婚制●成年礼:●男女到达成人阶段,举行庄重的仪式,对其体力,智力,毅力等方面进行考验和教育,符合条件者取得氏族正式成员资格,从而享有成年人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原始宗教的教育●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相信自然物/动物为祖先●鬼魂崇拜●祖先崇拜重血缘,扬祖先●巫术占卜巫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原始艺术的教育●歌舞,歌唱●绘饰,雕刻●体格和军事训练●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氏族公社末期●手工业分离,私有制发展,阶级分化加深,氏族公社制度转变为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度●学校萌芽的背景●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经济:●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存在,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成为劳心者成为可能●政治:●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逐步转化●教育类型:●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教化劳力者的社会教育●教育设施等级差别●教育内容:●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私有制产生,一夫一妻制,维护以男子为主体的父权制和私有财产继承权●强调礼乐之教●文教职官●司徒:五常之教●秩宗:三礼●典乐:乐教●强制手段●灌输●刑罚●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感性知识→理性知识→知识专门化→需要专门施教人员和场所记录传授●学校萌芽的传说(非正式学校)●成均——音乐,乐教●含义●部落联盟时期的日常演奏歌唱之地,实施乐教之地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部落显贵重视音乐修养●特点●非劳动场所,脱离生产劳动教育,教者和学者成为专门从事教或学的人●庠——养老,教育●含义●氏族储存公粮之所→老人看管→老人聚集→敬老养老行礼之地●老人(经验丰富)→教育年轻一代→教育的场所●特点●养老和教育,教育的任务重在徳教●原始时期教育特点●①目的●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无阶级性。

中国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一编:原始氏族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二编:封建时代的教育第三编:近代社会的教育第四编: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一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发展初民生活所在时期叫做采食经济时期:男子外出采食食物,女子在家照料小孩,以年长的女子为首领,谓之母系社会。

这个社会没有文字、法则、制度、他们过着纯自然的生活。

又成为原始公有社会。

这个时期他们与自然作斗争。

后来经过长期斗争,征服异族,逐渐有了文字,有了粗笨的用具,开始从渔猎变为牧畜。

也是男子之与女子的一大革命,因此母系社会转为复习。

了解了初民生活的情形,就知道他们教育的起源。

教育发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育情形也跟着当时经济情形而变迁。

在渔猎经济时期,他们的教育就是教会怎样捕鱼,怎样猎取鸟兽,怎样拾掇果实;在牧畜时期就是教怎样架设栅栏,怎样追逐水草、喂牛养羊……足可以说明:劳动即学习,教育和生活是一致的。

在当时没有老师这个职业,而父母就相当于教师。

逐渐的社会阶级出现,有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后来统治阶级为了利益,私产观念日益鲜明,而土地成了最主要的生产手段,这两种手段混合为一,奴隶制、分工制及种种剥削情形由此产生。

原始教育的意义无形发生变化,带有阶级性,与实际生活不能完全一致,除了生物欲的目的外,还带了支配所属阶级的工具目的。

第二章、夏、商、西周的教育夏朝的建立标准着原始社会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奴隶制社会。

经过商代、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西周奴隶制社会达到极盛时期。

这一历史阶段的教育开始同生产劳动相分离,并完全为奴隶主阶级用来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成为实施社会教化的一种工具。

它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即奴隶制官学。

一、学校的产生氏族公社末期学校萌芽出现后(有成均之学、虞庠之学等)二、夏代学校的雏形我国古籍中有关夏代学校的记载,列举如下:“夏后氏之学在上庠。

”①“序,夏后氏之序也。

②“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③“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

《中国教育思想史》一

《中国教育思想史》一
2、“德治”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认识到教育具有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即教育能够“感化人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 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 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有子说:"人如果很孝顺的又很忠悌,这样的人喜 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喜好犯上,而喜好作乱的, 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 本,只有本立了人间的道德才产生,讲究孝顺忠 悌的人,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其道德教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是加强道德认识。孔子强调要知德、知礼、 知仁,并通过人物评品等方式来确立学生的 道德信念。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
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贵族垄断了所 有的教育。
我国的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其中周代又 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 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西周,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官学体系: 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大学又分为辟雍和 泮宫两种形式。
乡学:设在地方的学校;《学记》中记载有塾、 庠、序。
2、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以上,总结了孔子在教学论上的贡献。他的教 学过程可归纳为学、思、习、行四步骤。其具 体教学方法主要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 并重、温故知新、循序渐进等。孔子“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以身 作则,“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正 因如此,后人才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春秋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一个属 于思想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教育家的时 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学科下设有学科研究方向,这些学科研究方向 就是我们日常所讲的“专业方向”,报考时所选择 的研究方向,决定了以后的专业研究具体方向和内容。

一、教育学原理
主要研究教育基本理论与现代教育基本问题、比如教育
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问题、教育体制创新问题、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制建设问题等等。其中既有教育学原 理传统的理论领域,也有近年来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新 开拓的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基本理论方向 教育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教育理论问题。主要研究教育 的发展规律、元教育学、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与 社会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当代教育热点 和问题、教育改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理 论的比较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二、生活习俗的教育
婚丧嫁娶
成年礼 同姓不婚
三、原始宗教的教育
自然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土地, 禽兽草木 图腾崇拜:龙凤熊罴貔貅豹虎蛇狗 鬼魂崇拜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 巫术占卜

图腾崇拜——貔貅

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 龙头、马身、麟脚,形 状似狮子,毛色灰白, 会飞.
哲学(01) 经济学(02) 法学(03) 教育学(04) 文学(05) 历史学(06) 理学(07) 工学(08) 农学(09)
目前的研究生学科分类有12门 :
学科门
一级学科
医学(10) 军事学(11)
二级学科
管理学(12)
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 教育学(04)这一学科门下设的一级学科有三个 :
中 国 教 育 史
绪论
一、《中国教育史》的性质 ·史学→专题史(专门史) ·教育科学→教育通史
二、《中国教育史》的内容
·教材:“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三、《中国教育史》的价值
·工具价值:古为今用 ·学科价值:去伪存真

学习、研究中国教育史的目的是要古为今用,为了今天的现 实需要。司马迁说:“述往事,思来者。”《周易· 系辞下


燧人取火
“上古之世,民人少而禽兽众。民食果苽蚌 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 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篇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eisi),教民农作。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是我国 彩陶艺术的突出代表:
母系社会 A伏羲B女娲 (BC5万 C神农(炎帝) 年前——5 姜-陕西杨 千年前) 陵 D轩辕(黄帝) 姬-河南新 郑 父系社会 A少昊 (BC5千 B颛顼 年前—— C帝喾-姜嫄-弃 D唐尧—虞舜—— AD21世纪)
夏禹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一、生产劳动的教育 原始人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穿住等生活 资料。为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参加生产劳 动。在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的教育 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要让比较广泛。 制造骨器,人工取火,农耕,渔猎,手工业
一、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
名称 巫山人
元谋人 北京人 蓝田人 山顶洞人
发现地点 四川重庆市
云南元谋 北京周口店 陕西蓝田县 北京周口店
生活年代 距今200万年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50-60万年前 距今约3万年
二、教育的起源

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二、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早有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需要,创 造了各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如结绳、刻木等。

氏族社会末期,产生了文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专门化知识的增加,要使青年人切实掌握这些,原 始形态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因此,需要既掌握 知识又施教的专门人员,要求施教者进行更多的记 忆和思考,要求有记录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新工具。 就是文字。
巫术
• 当原始先民还没有 足够的知识来解释世 间的各种现象时,他 们相信自然界存在主 宰一切的神灵,并且 相信通过歌唱、舞蹈、 模拟或借助其他仪式, 便可以达到和神灵沟 通的目的,从而使自 身的某种愿望得到满 足。
巫术,宗教崇拜
四、原始艺术的教育

音乐、舞 蹈:独龙 族和拉祜 族的喜鹊 舞、孔雀 舞、薅秧 舞
第一阶段:原始人群时期,大约从200万年前
至5万年前; 第二阶段:氏族公社时期,大约从5万年前至 公元前21世纪
第一节 中国教育的起源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杨贤江
依据科学测定的巫山人的年代算起,中国的 教育已有200万年的历史。但这不是绝对的结论。 中国教育史的开端还要随着新的发现往前推移。


4、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方向
主要侧重于学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 究,同时,注重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与定位研 究,区域教育规划研究等。如关于义务教育管理与资源配置 的研究,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研究,对学校管理与规划的研究。 5、教育政治学方向 教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 发展规律的学科,着重探讨教育与政治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 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在国内的研究一般包括:教育与政 治的基本关系、教育与政治主体及其行为的各种关系、教育 民主化、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等。 6、教育法学方向 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 究对象的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如何用法律规定一 切教育中权利与义务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教育法的制定、 实施与完善。
传》:“彰往而察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四、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为形成教育思维提供素材
五、学习、研究中国教育史的方法

(一)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
我们在分析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时,注意到把它放在当时
“成均”、“成均之法”出自《周礼》、《礼
记》两书:
《礼记· 文王世子》“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
近是也。”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成均”为五帝时 代的大学; 东汉郑玄认为成均是以乐教为主的大ú xiánɡ)之学
庠:“虞庠之学”。 《孟子》:“庠者,养也”。古 籍中记虞庠之学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学校名称。 “庠”在原始公社的最初含义,就是饲养牛羊等牲畜的 场所。这项工作是由老年人担任的。他们一面负责饲养 牛羊等牲畜,一面兼顾看管少年儿童。
⑴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
⑵“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⑶强调礼乐之教;

5.教育性质的变化,导致强制手段的采用
“扑作教具”——《尚书﹒舜典》
夏楚二物受其威也。 扑 ,小击,敲打。 “不打不成材”。 古文字的“教”字,右 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 棒),左边一个“子” 表示儿童,“子”上的 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 (小木棍或草杆),所以 “教”字的本义为督导 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 培育、训诲等义。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教育
起源于劳动。

教育源自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于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
时间
原始人群 (BC200 万年-5万 年前)
代表人物
A有巢氏 B燧人氏
史实
A有巢氏已出,食果始为粮,构木为巢室, 袭叶为衣裳 B燧人氏已出,世事相迷茫,钻木始取火, 衣食无所妨,结绳纪其事,年代难考 详 A伏羲氏以立,人质自异常蛇身而牛首,继 世无文章,制字为书锲,画卦为阴阳, 男女教嫁娶,俪皮为礼将,养牲供庖 食、蓄马猪牛羊 B水神共工,火神祝融,补天 C神农尝百草 D华夏(炎黄)——山西,河南,关中;东 夷(蚩尤)——山东;苗蛮;西戎
久而久之,“庠”就由单纯饲养牛羊的场所演变为 敬养老人和教育儿童的地方了。敬老和孝的教育,也就 成为虞庠的重要内容。从虞庠的教育内容及施教人员的 设置来看,庠学已有专门化的趋向,同成均一样,是我 国古代学校的萌芽。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礼记· 王制》)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礼记· 明堂 位》) “庠者,养也。”(《孟子》) 以养老敬老、孝、乐教为内容。
教育 (0401)
心理 (0402)
体育 (0403)
教育学(0401)下设有10个二级学科:
教育技术学 (040110)
成人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040107)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8)
特殊教育学 (040109)
(040106)
学前教育学 (040105) 比较教育学 (040104)
教育史 (040103)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2) 教育学原理 (040101)
貔貅:辟邪、镇宅、招财

主食竟然是金银珠宝,自然浑 身宝气, 跟其它也是吉祥兽的 三脚蟾蜍(chu)等比起来称头多 了,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 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 肚子, 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 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 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 结果 打到屁股, 屁眼就被封了起来, 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 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 貔貅就 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
五、体格和军事训练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一、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1.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别,
脑体劳动的分工初步出现,学校产生的物质条件
大致具备;
2.适应社会劳心和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类型:
劳心者专门教育和劳力者的社会教育; 3.教育的早期分化,使教育设施呈现出等级差 别。——上庠和下庠 4.教育内容出现了变化:
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用历史的态度去考察它,注意到它 和当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民族、中外交 流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 用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