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
一首名作与一个县名的南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化解读

一首名作与一个县名的南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文化解读查屏球与中原文化向周边扩散同步,地名也是由中心区域向边缘地带扩散的,其中由北至南的移动最为突出,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北名南移,并不是替换式的,往往是南北同时共用同一地名。
南方取用北方地名,往往也是依据两地一定的相似性。
这种相似性与相关度有很多偶然性,以下所论就是一首名诗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南北乐安、仙居县名在唐宋的轮替台州乐安是347年时设县的,但百年以后的447年(即南朝刘宋时期),在北方,现在的河南信阳光山(当时属光州)也被称为乐安。
这样,一南一北各有一个乐安县,两县同名共存了一百多年。
相关史料见下:光州:管县五,定城、殷城、固始、光山、仙居。
……仙居县(中,东至州一百里),本汉轪县,春秋时弦国,楚灭之。
汉以为县,属江夏郡,至宋分立乐安县。
天宝元年(742)改为仙居县,县西有仙居山,因以为名。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九)台州:乐安县(上,东至州一百五里),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南乡置乐安县,属临海郡,历代因之。
隋开皇九年(589)废。
……前上元元年(760)复置于盂溪之侧,今县是也。
乐安溪,源在县西冯溪山,流经县南,又东入临海县界。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二六)淮南道:安乐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仙居县。
……乐安县、永宁县,上元二年四月,析临海县置。
(王溥《唐会要》卷七一)南北两个乐安县,在唐宋间又先后被改名为仙居县,相关地理志有如下记载:仙居县(西一百里,旧九乡,今四乡),本汉轪县地。
春秋时弦国,春秋僖公五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杜注云:“在弋阳轪县东南。
”有弦亭,是汉为县。
今县北四十里古轪城是也。
《汉书·功臣侯表》:“惠帝封黎朱苍为轪侯。
”属江夏郡。
《宋书·州郡志》云:“分轪县立乐安县。
”以乐安山为名。
唐天宝元年改为仙居县。
南仙居山,在县西南二百里,中有石室,仙人所居;北仙居山,在县压山东,元名乐安山,唐天宝中敕改为仙居山,县取仙居为名;杏山,在县东北,与仙居山隔,各去县七里。
古诗词中走出来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古诗词中走出来的地名1、徽州(古)——黄山(今)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2、长安(古)——西安(今)北路古来难,年光独忍寒。
朔风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杨巨源《送太和公主和蕃》3、武陵(古)——常德(今)事外痴顽老,人中剩长身。
开颜时赖酒,闭口不言贫。
淡话常终夕,闲游动历旬。
渔翁偶相遇,疑是武陵人。
——陆游《寓叹》4、浔阳(古)——九江(今)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5、姑苏(古)——苏州(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6、燕京(古)——北京(今)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
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
——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7、齐州(古)——济南(今)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杜甫《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8、琅琊(古)——临沂(今)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9、汝南(古)——驻马店(今)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
歌撩李都尉,果掷潘河阳。
隔花遥劝酒,就水更移床。
今年喜夫婿,新拜羽林郎。
定知刘碧玉,偷嫁汝南王。
——庾信《结客少年场行》10、庐州(古)——合肥(今)积雨陂塘五月秋。
送还留。
且停舟。
听我骊驹,歌彻上庐州。
无柰绿窗眉锁恨,情脉脉,思悠悠。
同乡翻作异乡愁。
善谋猷。
尽优游。
不见闾阎,谈笑觅封侯。
勋业此时都莫问。
书有便,寄来不。
——舒頔《江城子·积雨陂塘五月秋》11、大梁(古)——开封(今)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古诗词中的地名

古诗词中的地名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各种地名,这些地名往往成为诗人们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重要元素。
在古诗词中,地名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简单代表,更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意境的符号。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地名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描述景色和情感,还常常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传说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名的角度探讨古诗词中地名的运用,带领读者感受古诗词中地名的魅力。
古代诗词中地名的运用有其独特的魅力。
地名可以帮助诗人构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在古诗词中,很多地名和景色、情感紧密相连,如“湘”、“楚”、“岭”、“秦”等地名,都成为了表达不同情感和景色的重要诗词符号。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二十州”一句,描绘了北国风光,瓜洲渡的地名使得诗意更为深远,读起来更加具有历史的韵味。
古诗词中的地名还可以承载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古代诗人们往往通过运用地名,来唤起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回忆,使诗词更富有内涵。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这一地名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描绘壮美的景色,更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唤起人们对黄河文化的思索。
地名还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传奇故事的背景。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成为了古代诗词中的传奇地名,很多诗人都以桃花源为背景,表达对理想乡村生活和人间风情的追求。
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楼月,天不语,心自闲。
”将凉州的地名和孤城的意象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意境,使人产生对远古文明和神秘传说的向往。
古代诗词中地名的运用也使诗词更具地域特色。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山川河流千姿百态,古代诗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运用当地的地名来描绘各种美景和人情。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提到的凉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提到的金陵,都使得诗词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古诗词中的地名运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丰富了诗词的意象和情感,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传奇故事的意义,同时也使得诗词更具地域特色。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2015-11-07学术中国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得名由来来源:青岛新闻网转载自:重视传媒编辑:学妹1华北和东北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占据主导。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2华东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古诗词里的古代地名

古诗词里的古代地名
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古代地名,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名: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曾是唐朝的首都,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曾是唐朝的陪都和武则天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曾是南朝时期的都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故事。
4.燕京:古代指北京,曾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宫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5.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曾是北宋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6.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7.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曾是明朝的首都和南朝时期的商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8.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曾是南宋的首都,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景观。
9.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曾是古代蜀国的都城,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10.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曾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些古代地名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背景或典故,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古诗词中古今地名对照

古诗词中古今地名对照
古诗词中常常提到古今地名,这些地名可能因为历史变迁、地
理位置等原因发生了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中的地名对照:
1. 长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即现在的西安,曾是唐朝的
都城。
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长安,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中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
不见使人愁。
”长安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繁华和壮丽。
2. 洛阳,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
在古诗
词中,洛阳常常被赞美为繁华富丽之地,如杜牧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洛阳亲友如
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离别和怀念。
3. 江南,江南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通称,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等省份。
在古诗词中,江南常常被赞美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
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江南在古诗词中常常
象征着恬静和柔美。
以上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的地名对照,这些地名在古诗词中常常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通过对这些地名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中学语文中古地理名词解说

贾 谊的《 过秦论》 山东出 山西出 的 中“ 相, 将” “ 山东”“ 、山西”就是相时崎山而言。后来,
“ 也指华山。 ( 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 山” 杜甫( “ 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祀” 里的“ 山东” 就是 指华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又如王维《 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中的“ 山东” 亦指华山以东包
“ 隐讳” 因有难言之隐或忌讳而隐瞒不说” 例如: 指“ 。
动的踪迹” 例如:①树下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 。 戴 着鸭舌帽, 帽檐拉得很低, 形迹十分可疑。②美国联
邦调查局已开始追踪同“ . 11” 9 恐怖袭击事件有关的
恐怖分子的活动行迹。
①鲁迅的文章有些隐晦的地方, 读者需要结合当时 的社会环境, 认真揣摩, 才能理解。 ②他从不隐讳自
括作者故乡满地(今山西永济县)一带。“ 山” 也有指太行山的, 货殖列传序》 夫山西 如《 “
饶材 、 、 竹 …… 山东多鱼 、 ……” 盐、 这里 的
区。而近代“ 江南” 多指苏南和浙江一带。 “ 江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 在古代中原 人看来, 该地区在长江外, 故称“ 江表”“ ,江 表” 即江南。赤壁之战》 《 鲁肃所称“ 江表英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学语文 中古地理名词 解说
O 江苏 李汉雄
“ 江西皆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反, 川 这里的“ 江西” 则是现今的江北。顾炎武《 知录》 今之所谓 日 :“ 江北, 昔之所谓江西也。” 古代的江南与今不同,一般指今天湖A L 的江南部分和湖南、 江西一带。如《 江南逢李 龟年》 中的“ 江南” 就是指现今的湖北省的江 南部分和湖南、 江西一带。《 货殖列传》 江 中“ 南豫章、 长沙” 中的“ 像章” 是今之江西南昌一 带, 长沙在今之湖南境内。 可见古之江南是指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中国各个城市的古称和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名称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地理特征、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政治背景。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城市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1. 北京(Beijing)古称为蓟(Ji),源于古代的蓟国。
蓟国是秦朝时期华北地区的一个国家,其首都就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后来,在元朝时期,北京成为元朝的中都,也是蒙古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北京这个名称,则是明朝时期的称谓,意为“北方的京城”,用以区别南方的南京。
2. 上海(Shanghai)古称为海上,因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东部地区,所以得名。
清朝时期,上海由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在19世纪末的租界时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商务活动。
在当时,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
3. 广州(Guangzhou)古称为番禺(Panyu),意为“落日”,传说中古人在番禺渔港目送夕阳西下,因此得名。
番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因位于珠江口,一直扮演着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角色。
而广州这个名称则源于宋朝时的称谓“广府州”,意为“广宽而丰盛的地方”。
4. 南京(Nanjing)古称为金陵(Jinling),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金陵得名于宋朝时期南京南城外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另一种传说则认为,金陵得名于冯去疾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诗句“汉升陈五世,萧、曹是知名”。
无论哪种传说,都折射出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辉煌。
5. 西安(Xi'an)古称为长安(Chang'an),意为“永远安宁的地方”。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包括西汉、东汉、西晋、隋朝以及唐朝。
在古代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而西安则是明清时期的称谓,意为“西方永久安定之地”。
除了这些城市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城市也有着丰富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这些城市的古称和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
夔州歌十绝句
唐•杜甫白帝夔州古诗词中地名的“前
世今生” 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夔州:
即今重庆奉节。
战国时期,这里属楚国管辖,秦汉年间改为鱼复县。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兵伐东吴,遭到惨败,退守鱼复,古诗词中地名的“前世今生”元649年)改称奉节县,隶属夔州府。
因奉节是夔州府治地,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奉节的县名,而称它“夔州”或“夔府”。
宋咸平四年(公园1001年)分置利州、夔州二路,夔州路治夔州,以夔州、黔州、施州、忠州、万州、开州、达州、涪州、渝州、云安军、梁山军、大宁监来属。
后来又演变为奉节。
劳劳亭歌
唐•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
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
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金陵:
即今江苏南京。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
周灵王元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
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而后,金陵相继成为南唐首府、南宋的留都、明朝首都、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以及中华民国的首都。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
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咼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钱塘: 即今杭州。
前222年,秦始皇设置钱唐县,隶属于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
西汉时,钱唐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
平帝元始四年(4年), 改钱
唐县为泉亭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钱唐。
三国时,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
吴越国建都杭州,于922年(梁龙德二年)析钱塘县、盐官县各半,以及富春县的长寿、安吉2乡,设置钱江县(北宋改称仁和县),与钱塘县同城而治,同为杭州首县。
北宋时,钱塘县设南阳、北关、安溪、西溪4镇11乡。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
并再次建都杭州,钱塘
县与仁和县同为临安府首县。
元、明、清,钱塘县仍与仁和县同为杭州路、杭州府治所。
1912年,仁和县与钱塘县合并为杭县。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汴州:
即今开封市,古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
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12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启
封”城。
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山西安邑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
两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
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
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
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
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建立北宋。
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改开封为汴京。
公元1214年金朝迁都开封。
清代设开封府。
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
凉州词
唐•林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
度玉门关
玉门关:
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
此而得名。
后成为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娥眉山月歌
唐•李白
娥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
见下渝州
渝州:
即今重庆。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以江州(今重庆)为府。
南宋时,赵敦封恭州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重庆。
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
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
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
逢须醉倒。
凉州:
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市辖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
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
熔炉。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
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
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
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轮台:
即今新疆地区。
汉代为轮台国地。
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设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城址在现轮台县策大雅乡东南30公里处)。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安西都护府后,轮台属龟兹。
宋朝为龟兹地。
元朝为别失八里地。
明朝中叶,地名改为布古尔,地属焉耆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轮台县,隶焉耆府。
1913年焉耆府降为县,轮台县隶属阿克苏道。
1920年成立焉耆道,复属焉耆道。
1930年隶属焉耆行政区。
1954年隶属库尔勒专区。
1960年库尔勒专区撤销,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至今。
广陵寒食夜
唐•李中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紫陌人归
后,红楼月上时绮罗春未歇,丝竹韵犹迟明日踏青兴,
输他轻薄儿
广陵:
即今江苏扬州。
春秋时称“邗”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
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
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圭寸吴王。
天祜十六年(919), 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
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
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后扬州这个名字大致上没有变化。
永遇乐
南宋•刘辰翁璧月初
晴,黛云远澹,春事谁
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
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
暗陌,华灯明昼,长
是懒携手去。
谁知
道,断烟禁夜,满城
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临安:
即今杭州。
秦、汉时为会稽郡余杭县地。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名临安县,隶属吴兴郡。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丹阳郡,领县有於潜,东汉更名为於潜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置紫溪县,与临安、於潜同属杭州余杭郡。
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级别为“行在”,即陪都。
因其曾隶属于杭州,因此后来又改名为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