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馈系统基本概念和天线安装规范

合集下载

天馈线安装规范标准[详]

天馈线安装规范标准[详]

0.5°)
6.天线外罩抱杆垂直度
7.天线是否有变形、破损等情况
1.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主瓣辐射面方向
上,前方围 10m 距离无任何金属障碍物
2.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
定 20cm。天支底端应比天线长出 20cm,以保证天线的牢
向 天

线 3.微波天线与 CDMA 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
30cm
2.跳线与天线、馈线的接头应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3.跳线应用扎带绑扎牢固,松紧适宜,严禁打硬折、死弯,
以免损伤跳线
WORD 版本.
.
4.应避免跳线与尖锐物体直接接触 5.跳线与天线的连接处应留有适当的余量,以便日后维护 6.跳线与馈线的接头处应固定牢靠,防止晃动
天馈系统的防雷接地安装要求 1.铁塔的两道防雷地线(40mm×4mm 以上的镀锌扁铁),应直 接由避雷针从铁塔两对角接至防雷地网。 2. 主馈线必须至少在距室外天线侧馈线头 25-30cm 处(A 点) 与馈线防水弯前(C 点)有两处接地。 3. 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要求在馈线在下塔拐弯前 0.5 -1 米处(B 点)接地。 4.当机房上没有铁塔,天线是固定在支撑杆时,要求馈线在 由楼面拐弯下机房前实施 B 点接地。 5.室外馈线要求当在 A 点到 B 点,或 B 点到 C 点的路由长度 大于 20 米时,中间宜增加一次接地。 6.制作主馈线防雷接地线必须顺着雷电泻流的方向单独直接 接地,防雷接地线禁止回弯、打死折。 7.主馈线地线制作好以后必须用胶泥、胶带的缠绕密封。 8.密封包长度应超过密封处两端约 5CM 左右。在密封包的两 端应用扎带扎紧,防止开胶渗水。 9.防雷接地点应该接触可靠、接地良好,并涂覆防锈油(漆)。 10.各小区馈线的接地点要求接触良好,不得有松动现象,并 作防氧化处理。

天馈线安装规范

天馈线安装规范

11. 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 5Ω,对于年雷暴日小于 20 天 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 10Ω。 12.避雷针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接地良好。避雷针要有足够的 高度,能保护铁塔上或杆上的所有天线(包括 GPS 天线), 即所有室外设施都应在避雷针的 45 度保护角之内。 13.为了减少馈线的接地线的电感,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 于 90 度,曲率半径大于 130 毫米。 14.应与基站组成联合地网,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 地、保护地、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基站内各类接地 线应从联合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15.避雷器的 VSWR 应小于 1.1 的行业标准。 16.室内避雷器安装时,避雷器要与跳线、馈线接口、阻抗匹 配。 17.避雷器安装的方向不能弄反,如果机房有避雷器安装架 时,必须要把避雷器固定在安装架上。 18.安装避雷器地线时必须布放整齐,无浪涌,用白扎带沿室 内走线架向馈线窗外方向走,尾端必须接在室外主地排上, 室外防雷主地排安装位置必须底于室内避雷器的位置或高 度。 19.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连接,在机房馈线口处的 接地应单独引接地线至地网,不能与馈线接地排相连,也不 能与馈线接地排合用接地线
0.5°)
6.天线外罩抱杆垂直度
7.天线是否有变形、破损等情况
1.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主瓣辐射面方向
上,前方范围 10m 距离内无任何金属障碍物
2.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
定 20cm。天支底端应比天线长出 20cm,以保证天线的牢
向 天

线 3.微波天线与 CDMA 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
30cm
2.跳线与天线、馈线的接头应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3.跳线应用扎带绑扎牢固,松紧适宜,严禁打硬折、死弯,

天馈系统方案

天馈系统方案

天馈系统方案1. 引言天馈系统是电信运营商用于将信号从室外天线传送到室内设备的关键系统之一。

它在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天馈系统的概述,其组成部分以及不同组件的功能和特点。

2. 天馈系统概述天馈系统是指由天线、馈线、分配器等组成的一个集中的传输系统,用于把无线电频率的电磁波从室外传送到室内设备。

它是无线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信号传输、增强和补偿的作用。

3. 天馈系统组成部分天馈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3.1 天线天线是天馈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负责接收和发送电磁波信号。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天线,包括定向天线、全向天线等。

天线的选择要考虑到信号的频率范围、增益、方向性等因素。

3.2 馈线馈线是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传输到室内设备的媒介。

常用的馈线类型有同轴电缆、平行线等。

馈线的选择要考虑到信号损耗、阻抗匹配和可靠性等因素。

3.3 分配器分配器是将馈线的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室内设备的组件。

它可以根据需要分配信号的数量和功率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分配器,如功率分配器、信号分配器等。

3.4 放大器放大器是用来增强天馈系统中的信号强度的设备。

它可以根据馈线的损耗和传输距离的要求选择不同功率和增益的放大器。

3.5 过滤器过滤器是用来滤掉不需要的频率信号的设备。

在天馈系统中,过滤器可以用来滤掉干扰信号,以保证通信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3.6 连接器连接器是用来连接天线、馈线和设备之间的接口。

它要具备良好的防水、耐腐蚀和可靠的连接特性。

4. 天馈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天馈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信号传输、增强和补偿。

它具有以下特点:•低损耗:天馈系统中的馈线采用低损耗的材料,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高增益:通过选择合适的天线和放大器,天馈系统可以增强信号的强度,提高通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阻抗匹配: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天馈系统中的各个组件要保持良好的阻抗匹配。

天馈线安装规范(20200925202609)

天馈线安装规范(20200925202609)

天线在所属区域不是最高点。

GPS天线不能安装在铁塔顶端。

GPS应安装在具有接地装置的锥体雷电保护区内。

如果GPS安装在钢架上,钢架的接地应使用焊接方式天线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应距基站发射天线3米远馈线安装方式和要求1. 检查天线与室外跳线的接头、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符合相关工艺要求,确保相关电气和防水性能。

接头必须紧固无松动、无划伤、无露铜、无变型2. 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应保持平直,平直段不少于40 cm,以保证馈线、跳线连接处没有应力3. 馈线布放,应横平竖直,严禁相互交叉,必须做到顺序一致。

两端表识明确,并两端对应。

表识应粘贴与两端接头向内约20CM处4. 馈线在布放、拐弯时,弯曲度应圆滑、无硬弯。

并避免接触到尖锐物体,防止划伤进水,造成故障5. 馈线进线窗外必须有防水弯,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机房。

防水弯最低处与馈线入口的高度差应大于15cm,防水弯的切角应大于等于60度。

防水弯的制作应弧度一致,整齐美观6. 所有馈线孔应密封好,不留空隙7. 馈线、信号线必须与(220V以上)的电源线有20cm以上的间距8. 天线、馈线等器件、线缆必须标识明确,一一对应9. 室外必须用黑扎带,室内必须用白扎带,绑扎时应整齐美观、工艺良好10. 馈线夹是用于固定馈线于走线梯上,使馈线走线整齐美观。

如无法用馈线卡子固定时,用扎带将馈线之间相互绑扎。

对于不同线径的馈线,馈线夹的固定间距如下表:1/2"馈线7/8"馈线15/8"馈线馈线水平走线时:米米米馈线垂直走线时:米米米11. 馈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要求线径二次弯曲的半径一次性弯曲的半径7/8 ”360mm 120mm1/2 ”普通210mm 70mm1/2 ”超柔120mm 40mm跳线的安装方式和要求1.1/2〃跳线的单次弯曲半径应》20cm;多次弯曲半径应》30cm2. 跳线与天线、馈线的接头应连接可靠,密封良好3. 跳线应用扎带绑扎牢固,松紧适宜,严禁打硬折、死弯,以免损伤跳线4. 应避免跳线与尖锐物体直接接触11. 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应小于5 Q,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天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10Q。

天馈系统的安装

天馈系统的安装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安装工程施工与维护2012 届电信工程系专业移动通信技术班级电0904-14学号 30907002027姓名方玉娥指导教师李影完成日期目录摘要1天馈系统的介绍1.1 天线的概念1.2 天线的类型1.2.1 全向天线1.2.2 定向天线1.2.3 室内吸顶天线1.2.4 室内壁挂天线1.2.5 缝隙天线1.2.6 微带天线2 天线的特性2.1 天线的增益2.2 天线方向图2.3 天线的极化方式2.4 天线的下倾3 天馈系统安装前的设计与选择3.1 天线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选择3.1.1 市区基站天线选择3.1.2 农村基站天线选择3.1.3 郊区基站天线选择3.1.4 公路覆盖基站天线选择3.1.5 山区覆盖基站天线选择3.1.6 近海覆盖基站天线选择3.1.7 隧道覆盖基站天线选择3.2 基站天线基本参数选择和调整3.2.1 天线波束宽度与增益之间的关系3.2.2 极化方式的对比3.2.3 天线增益的选择3.2.4 机械下倾与电子下倾的比较3.2.5 前后比的选择3.3 馈线选择4 天馈系统的安装4.1 天馈系统的安装工艺4.2 天线的安装4.3 馈线的安装5 天馈系统的维护5.1 天馈线的故障处理5.2 天馈线系统的监控5.3 天馈系统的维护5.3.1 通过对基站天馈系统优化来维护 5.3.2 基站天馈系统的防雷维护5.3.3 基站天馈系统的日常维护摘要本文讨论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和维护技术要求。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施工维护技术天馈线是辐射和接收空间电磁波的主要设备,它是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调制的高频电流经过馈线传输到发射天线变换成电磁波,接收天线再把电磁波经馈线传输到接收机变换成高频电流。

天馈线系统实际是移动通信基站的换能系统,它能起到匹配、移相、能量耦合等作用。

天馈线系统的安装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它的维护质量好坏,又直接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因此提高天馈线系统工程施工质量和维护质量,是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天馈、设备安装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天馈、设备安装规范
E、天线安装要求垂直,其高度、倾角、方位角及小区位置必须于频率规划(设计)一致。
F、同一扇区两天线间隔>4米 ,邻扇区天线间隔>1米。
G、同一水平面天线与其他设备天线间隔>8米,同一垂直天线与其它设备天线的间隔>2米。
6 January 2020
安徽博达监理公司设备铁塔项目部
6
2﴿、馈线:
A、馈线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
D、馈线的弯曲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E、馈线进室前的入口应安装防水板,套好防水圈做好防水处理,并且穿过进户板时要有回 水弯,防止雨水沿着馈线渗入机房,回水弯的切角大于60度。
移动通信基站安装
规范简介
目录
移动通信基站简介 天馈安装 主设备及配套设施安装要求 相关图片
6 January 2020
安徽博达监理公司设备铁塔项目部
2
移动通信基站简介
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种类大致分为GSM、CDMA、 SCDMA等几种。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 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 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公司现阶段进行的设备监理项目主要是基站设备安 装监理以及传输设备安装监理等。现在简单介绍移动通信GSM基站的一些基础知识。
三、天馈系统安装规范:
1﴿、天线:
1、抱杆 (图5) :安装天线的载体,其安装位置应距塔身距离(全向)>3米,定向>1米, 接地、固定都应符合要求。抱杆的高度应比天线长10cm以上。抱杆垂直度、方位角符合设计要求。
2、天线的安装要求:
基站使用的天线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天线安装的俯仰角、方位角正确(使用罗盘等工 具测量。一般情况下方位角偏差不能大于5度;俯仰角必须符合设计或局方要求),天线的软跳线 应与塔抱杆使用专用扎带连接牢固。

天馈线安装规范

天馈线安装规范

6.天线外罩抱杆垂直度
7.天线是否有变形、破损等情况
1.天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天线在主瓣辐射面方向
上,前方范围 10m 距离内无任何金属障碍物
2.天线安装时,天支顶端应高出天线上安装支架顶部
定 20cm;天支底端应比天线长出 20cm,以保证天线的牢
向 天

线 3.微波天线与 CDMA 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
GPS
天线在所属区域不是最高点;GPS 天线不能安装在铁 塔顶端;GPS 应安装在具有接地装置的锥体雷电保护 区内;如果 GPS 安装在钢架上,钢架的接地应使用焊 接方式 天线在水平或垂直方向应距基站发射天线 3 米远
馈线安装方式和要求 1.检查天线与室外跳线的接头、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符 合相关工艺要求,确保相关电气和防水性能;接头必须紧固无 松动、无划伤、无露铜、无变型 2.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应保持平直,平直段不少于 40 cm,以保证馈线、跳线连接处没有应力 3.馈线布放,应横平竖直,严禁相互交叉,必须做到顺序一致; 两端表识明确,并两端对应;表识应粘贴与两端接头向内约 20CM 处 4.馈线在布放、拐弯时,弯曲度应圆滑、无硬弯;并避免接触 到尖锐物体,防止划伤进水,造成故障 5.馈线进线窗外必须有防水弯,防止雨水沿馈线进入机房;防 水弯最低处与馈线入口的高度差应大于 15cm,防水弯的切角 应大于等于 60 度;防水弯的制作应弧度一致,整齐美观 6.所有馈线孔应密封好,不留空隙 7.馈线、信号线必须与 220V 以上的电源线有 20cm 以上的间 距
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小于 10Ω; 12.避雷针要求电气性能良好,接地良好;避雷针要有足够的 高度,能保护铁塔上或杆上的所有天线包括 GPS 天线,即所有 室外设施都应在避雷针的 45 度保护角之内; 13.为了减少馈线的接地线的电感,要求接地线的弯曲角度大 于 90 度,曲率半径大于 130 毫米; 14.应与基站组成联合地网,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 地、保护地、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基站内各类接地线 应从联合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15.避雷器的 VSWR 应小于的行业标准; 16.室内避雷器安装时,避雷器要与跳线、馈线接口、阻抗匹 配; 17.避雷器安装的方向不能弄反,如果机房有避雷器安装架 时,必须要把避雷器固定在安装架上; 18.安装避雷器地线时必须布放整齐,无浪涌,用白扎带沿室 内走线架向馈线窗外方向走,尾端必须接在室外主地排上,室 外防雷主地排安装位置必须底于室内避雷器的位置或高度; 19.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作接地连接,在机房馈线口处的 接地应单独引接地线至地网,不能与馈线接地排相连,也不能 与馈线接地排合用接地线

天馈系统及设备安装规范

天馈系统及设备安装规范

天馈系统及设备安装规范1.室外天线及馈线或GPS天线跳线,安装位置与设计图纸相符,误差应≤±2°。

2.天线连接牢固,所有螺丝都应用平堑加弹堑,并检查天线支架及走线架安装牢固。

3.天线及配件、主馈线以及GPS天线跳线相互连接正确牢固。

天线前方水平距离400m 内,要没有障碍物。

4.所有天线应该在避雷针45度保护范围内。

5.同一扇区天线应安装在同一水平面上,误差不大于1米。

6.全向天线垂直放置,且护套顶端应与支架齐平或略高出支架,定向天线方位角误差不大于3度,下倾角误差不大于0.5度。

所有天线应离开塔体1—2米。

7.若为单极化天线,同一扇区两天线方位角误差应小于1度,水平距离大于4米,垂直距离小于2米。

不同扇区的天线水平距离应该大于1米。

8.GPS天线与其它TX天线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应至少保持3米间距,基站天线与GSM天线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9.GPS天线按规范垂直安装,并且在水平45°以上无遮档,处于北半球基站的GPS天线应与铁塔朝南一面保持3度以上的夹角,保证GPS至少与4颗卫星无遮档直线连接。

10.主馈线应按分层分扇区原则整齐排列,无交叉无扭曲,表皮无损伤,弯曲半径小于馈线半径的20倍。

11.GPS跳线长度若超过103米时,应安装放大器,放大器应离天线10米左右,跳线表面无破损扭曲。

12:主馈线用馈线夹固定,且固定夹间距均匀(每隔1米左右一个),方向一致,GPS 跳线用扎带或馈线夹固定,间隔均匀。

13.所有室外跳线均应做防水处理。

14.主馈线进窗后应保持0.5M以上的垂直,室内避雷架应距馈窗1M—1.5M。

15.主馈线进窗前应做防水弯,并且在结束后馈线窗应做防水处理。

16.机柜顶处测试驻波比应小于1.5。

17.主馈线自塔顶到机房应有三处接地点(离开塔上平台1米内;离开塔底走线架前1米内;进馈窗前1米内),连接牢固,做防水处理。

对于无塔情况,同样采取三级接地点。

三点接地时,每两根馈线必须在同一孔正反两面,加上弹簧垫圈接地,也即每个接地点要打3个孔孔距要大于2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馈系统基本概念和天线安装规范天馈系统是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中关键的一环,包含天线和与之相连传输信号的馈线。

天馈系统的各种工程参数在进行网络优化和规划时的设计是影响网络质量的根本因素。

因此,理解、学习天馈系统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逐一介绍天馈系统的各种概念。

1)天线的基本概念a)天线辐射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基本电振子的场强叠加);当导线载有交变电流时,就可以形成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短和形状有关。

在理论上,如果导线无限小时,就形成线电流元,线电流元又被称为基本电振子。

在天线理论中,分析往往都是从基本电振子开始的,因为任何长度的线天线都可以分解为许多无限小的线电流元;而这些天线的辐射场强就是线电流元的场强叠加,因此,天线的辐射能力是随着天线的长度变化而变化的。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考虑线电流元远区场(辐射区)的情况,当两根导线的距离很接近时(左下图),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几乎可以抵消,因此此时产生的总的辐射变得微弱。

但如果将两根导线张开(右下图),这时由于两导线的电流方向相同,由两导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相同,因而此时产生的辐射较强。

当导线的长度L远小于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长时,导线的电流很小,因而所产生的辐射也很微弱.;而当导线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就显著增加,此时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我们把能产生较强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

当两根导线的粗细和长度相等时,这样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

当振子的每臂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全长为二分之一波长时,称为半波对称振子(见下图)。

当振子的全长与波长相等的振子,称为全波对称振子。

将振子折合起来的,称之为折合振子。

对称振子是工程中用到的最简单的天线,它可以作为独立的天线使用,也可以作为复杂天线阵的组成部分或面天线的馈源。

对称振子的方向性比基本电振子强一些,但仍然很弱。

因此,为了加强某一方向的辐射强度,往往要把好几副天线摆在一起构成天线阵。

在GSM 系统中,我们采用的就是各种类型的天线阵。

b) 天线的方向图和能量辐射方向的控制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天线只接受或只向某一个方向发射。

因此,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具有方向性的天线。

天线的方向性就是指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

对于接收天线而言,方向性表示天线对不同方向传来的电波所具有的接收能力。

天线的方向性的特性曲线通常用方向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这就是工程意义上的典型的方向图。

方向图又分为水平方向图和垂直方向图两种。

波长1/2波长 一个1/2波长的对称振子 在800MHz 约 200mm 长400MHz 约 400mm 长方向图可用来说明天线在空间各个方向上所具有的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

那么,天线的辐射方向是如何被控制的呢?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到最简单的天线系统是“对称振子”,因此,我们先看一下,一个单一的对称振子的方向图是什么样的。

如下图所示,对称振子具有“面包圈” 形的方向图。

实际工程中,为了把信号集中到所需要的地方,我们往往要求把“面包圈” 压成扁平的形状(下图),以此达到更集中的能量输出。

而对称振子组阵能达到这一效果,增强能量的方向性。

0 dB -3 dB-10 dB 0 dB -3 dB-10 dBvertical horizontal sidelobenull direction main beam HPBW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ntenna diagram with some antenna顶视 侧视⏹ 当对称振子组阵将辐射能控制成“扁平的面包圈”形状后,在水平方向的能量就大大增加,增加的能量称为”天线的增益”。

由此引出“增益”的概念。

“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场强的平方之比,即功率之比。

增益一般与天线方向图有关,方向图主瓣越窄,后瓣、副瓣越小,增益越高。

⏹ 我们为了将能量更加集中,可把辐射能控制聚焦到一个方向,达到扇形覆盖的效果,我们可以将反射面放在阵列的一边构成扇形覆盖天线。

(如下图)在这儿增益= 10log(4mW/1mW) = 6dBd更加集中的信号在阵中有4个对称振子 在接收机中就有4 mW 功率一个对称振子,假设在接收机中有1mW 功率 侧视在我们的“扇形覆盖天线”中,反射面把功率聚焦到一个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增益。

这里, “扇形覆盖天线” 与单个对称振子相比的增益为10log(8mW/1mW) = 9dBd在这里,我们注意到“dbd ”这一单位,而dBd 和 dBi 是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c) 天线的极化方向天线所产生的电磁波,在远处接受点处的局部范围内可视为平面波,该平面波按极化可分为线极化波、椭圆极化波或圆极化波。

相应产生这些极化波的天线称为线极化天线、椭圆极化天线或圆极化天线。

天线的极化一个天线与对称振子相比较的增益用“dBd”表示一个天线与各向同性辐射器相比较的增益用“dBi”表示 例如: 3dBd =5.17dBi一个单一对称振子具有面包圈形的方向图辐射一个各向同性的辐射器,在所有方向具有相同的辐射2.17dB对称振子的增益为2.17dB“全向阵”例如,在接收机中为4mW “扇形覆盖天线 ”将在接收机中有8mW 功率顶视)1dbd =2.17dbi3dbd =2.17dbi +3db =5.17dbi方向就是天线辐射的电磁场的电场方向。

⏹ 在现在实际的工程中,还出现了一种双极化天线,它有如下特点:● 两个天线为一个整体,封装在一个面包板内● 天线上两个波各自独立发出。

在接受天线端,当来波的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不一致时,在接收过程中通常都要产生极化损失,例如:当用圆极化天线接收任一线极化波,或用线极化天线接收任一圆极化波时,都要产生3分贝的极化损失,即只能接收到来波的一半能量。

因此,当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例如水平或右旋圆极化)与来波的极化方向(相应为垂直或左旋圆极化)完全正交时,接收天线也就完全接收不到来波的能量,这时称来波与接收天线垂直极化 水平极化+ 45度倾斜的极化- 45度倾斜的极化 V/H (垂直/水平) 倾斜 (+/- 45°)极化是隔离的。

在极化天线中,还有一个隔离度的概念:也即代表馈送到一种极化的信号在另外一种极化中出现的比例。

如下图所示:d) 天线的波束宽度在方向图中通常都有两个瓣或多个瓣,其中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为副瓣。

主瓣两半功率点间的夹角定义为天线方向图的波瓣宽度。

称为半功率瓣宽,也称为半功率角。

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

1000mW (即1W) 1mW在这种情况下的隔离为10log(1000mW/1mW) = 30dB3dB 波束宽度• 方向图旁瓣显示e) 天线的前后比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电平之比称为前后比。

它大,天线定向接收性能就好。

基本半波振子天线的前后比为1,所以对来自振子前后的相同信号电波具有相同的接收能力。

15峰值- 3dB 点- 3dB 点下旁瓣抑制上旁瓣抑制f)天线的分集技术天线的分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付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衰落。

如前一章所述,多径效应引起的快衰落往往会降低话音质量,为了保障通话质量就要有衰落储备,也就是接受电平的冗余量,接受质量要求越高,衰落储备也就越高。

如果不采用分集技术的话,发射机就必须提高功率电平以满足衰落储备的要求。

在移动通讯中,由于上行链路受到移动台终端电池容量的限制,因此就采用基站分集技术来降低对移动台功率的要求。

在GSM系统中常采用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

空间分集是GSM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通常基站天线都是一发两收所组成,也有互为收发(两根天线)的。

分集接受由两根相距一定距离的接受天线共同接受信号来实现。

两根接受天线距离的大小由两路接受信号的相关性来决定。

一般来讲,两天线间隔距离越大,两接受信号的相关系数越小。

而最佳的接受方向是与两分集天线所在平面的垂直方向。

对于目前我国市区的情况,其小区半径若在3公里左右,基站天线在30米左右,则采用相距3米的分集天线来克服多径衰落。

空间分集又分为水平分集和垂直分集两种,通常要获得相同的相关系数,垂直距离应当为水平距离的5倍。

因此,目前一般采用水平分集来增加3分贝的增益。

由于受到天线铁塔平台的空间限制,因此空间分集实施的工程难度较大。

极化分集是另一种GSM系统中采用的分集方法。

在移动通信中,很少有用户会完全直着手机进行通话,而产生完全垂直的极化波;此外,多径环境也会使传播的电磁波方向发生随机变化,称为去极化相应。

因此,倘若采用接受极化分集就会对这些不良影响产生较好的改善效果。

极化分集是通过极化分集天线(双极化天线)来实现的。

双极化天线一般是在极化平面上由两个互相垂直(正交)的半波振子所构成的交叉振子天线。

这两个互相垂直的天线可以合成在同一个天线单元体内,这意味着如采用收发共用,则每个扇区只需要一根天线。

双极化天线有正交和45度两种极化方式,正交极化方向天线的两个接受信号的相关系数为0,45度极化方向天线的接受信号的相关系数为0.3。

极化分集工程实施简单,但在下行链路上由于信号功率要分路,因此有3db的损耗。

这两种分集方式按性质来讲都属于微分集技术,微分集技术只利用接收机进行分集,接受同一发射点发射的同一信号,对于改善多径效应带来的瑞利衰落作用突出,但对于阴影效应引起的慢衰落作用不大。

要克服这些阴影效应,可以采用宏分集的方法(也称为基站分集),它允许移动台同时链接到不同的基站上,同时接受几个基站来的信号和同时发给几个基站信号。

IS-95 CDMA采用宏分集来消除阴影和实现软切换。

g)天线的下倾角为使波束指向朝向地面, 需要天线下倾。

一般天线有两种下倾:机械下倾和电下倾。

机械下倾是利用天线系统的硬件结构调整安装螺母使天线不再垂直安装,而是下倾指向地面。

这种天线在调试下倾角时必须注意,因为这会干扰小区覆盖形状并且可能发生无法预计的反射;另一种电下倾是利用相控阵天线原理,采用赋形波束技术,调整天线各单元的相位,使综合后的天线波形近似于余割平方函数而产生下倾的效果。

这种天线的安装是垂直的、但天线的波束是指向地面的。

在现场使用中,这两种天线都有,有些还是机械加电子下倾,所以一定要辨明天线型号,区别对待。

•天线波束下倾的演示h)天线的输入阻抗天线和馈线的连接端,即馈电点两端感应的信号电压与信号电流之比,称为天线的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有电阻分量和电抗分量。

输入阻抗的电抗分量会减少从天线进入馈线的有效信号功率。

因此,必须使电抗分量尽可能为零,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

输入阻抗与天线的结构和工作波长有关,基本半波振子,即由中间对称馈电的半波长导线,其输入阻抗为(73.1+j42.5)欧姆。

当把振子长度缩短3%~5%时,就可以消除其中的电抗分量,使天线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即使半波振子的输入阻抗为73.1欧(标称75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