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域电磁法勘探详解(供时频电磁法勘探参考)
如何进行电磁法测井与数据解释

如何进行电磁法测井与数据解释电磁法测井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探测地下的岩石和土壤的电磁特性,从而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本文将介绍电磁法测井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测井仪器以及数据解释的方法。
1. 电磁法测井的原理电磁法测井是通过在地下传输人工产生的电磁场,然后测量地下岩石或土壤对电磁场的响应,以推断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在电磁法测井中,通常会使用不同频率的电磁场,以便探测不同深度的地下层。
2. 常见的电磁法测井仪器2.1 周期性极化电磁法测井仪器周期性极化电磁法测井仪器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设备,可以快速获取一定深度范围的地下电磁响应信息。
它通过改变电磁场的频率和方向,来探测地下的电性差异。
2.2 宽频电磁法测井仪器宽频电磁法测井仪器是一种可以提供更广泛频率范围的仪器,可以更准确地探测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
这种仪器在反演地下介质电阻率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3. 电磁法测井数据的解释方法3.1 反演方法数据解释是将测井数据转化为地下结构信息的过程。
其中,反演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解释方法,通过数值模型和计算方法,将测量的响应数据与地下模型进行比对,最终得到地下结构参数的估计值。
3.2 统计分析方法除了反演方法外,统计分析方法也常用于电磁法测井数据的解释。
这种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获得地下结构的一些统计特征。
4. 电磁法测井在地下水、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电磁法测井在地下水和矿产勘探中广泛应用。
在地下水领域,电磁法测井可以帮助确定地下水的存在与分布情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在矿产勘探领域,电磁法测井可以帮助寻找金属矿床、煤层、油气藏等矿产资源。
5. 电磁法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磁法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电磁法测井仪器将更加小型化、轻便化,数据解释方法将更加精确和高效,从而进一步提高电磁法测井的应用效果。
总结:电磁法测井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岩石或土壤的电磁特性,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如何进行电磁法测量与勘探

如何进行电磁法测量与勘探电磁法测量与勘探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的电磁响应信号来获取地下结构资料。
本文将从电磁法测量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电磁法测量原理电磁法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的电磁响应特性。
当电磁波传播到地下材料时,会在材料中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磁场和电场,形成地下层位的电磁响应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测量接收电磁波的幅度和相位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2. 电磁法测量仪器设备电磁法测量通常使用一对电磁线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
发射线圈产生变化的电流,激发地下材料产生电磁响应信号。
接收线圈测量地下的电磁响应信号,通过幅度和相位信息来分析地下结构。
另外,为了确保测量质量,还需要使用参考线圈进行校正工作。
3. 电磁法测量数据处理电磁法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才能获得地下结构信息。
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将测量到的电磁响应信号记录下来。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去噪和对齐等操作。
然后,通过计算和模型拟合,可以得到地下结构的物理参数,如电导率、磁导率等。
4. 电磁法测量应用领域电磁法测量在地质勘探、水文地质、矿产资源评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在地质勘探中,电磁法可以帮助探测地下岩性和构造信息,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勘探起重要作用。
在水文地质中,电磁法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电磁法可以用于识别矿体的位置和规模,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指导。
5. 电磁法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仪器设备不断更新,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深度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新的算法和模型可以更准确地解释地下的电磁信号。
此外,电磁法与其他勘探方法的组合应用也成为发展的热点,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取更全面、精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时频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时频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1.引言1.1 概述时频电磁法是一种非侵入性地下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储层或构造体的电磁响应以研究地下介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时频电磁法基于电磁学原理,利用地下介质对不同频率电磁场的响应差异,来获取地下结构和储层的相关信息。
时频电磁法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当电磁场通过地下介质时,会激发出感应电流。
这些感应电流会产生特征性的电磁响应信号,随着时间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可以推断地下储层和构造体的性质以及位置。
时频电磁法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发射线圈、接收线圈和数据采集系统。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通过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地下电磁场的测量。
数据采集系统将测量到的电磁响应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一步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方法方面,时频电磁法通常采用信号处理算法,例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时频分析等,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些方法可以提取出地下储层和构造体的信息,通过反演和成像技术来重建地下模型。
时频电磁法在勘探中具有许多应用优势。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对地下细微的构造和储层进行详细研究。
其次,时频电磁法无需对地下进行破坏性采样,避免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此外,时频电磁法还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和油气田等。
时频电磁法在勘探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化,时频电磁法在勘探中的应用将更加普遍且有效。
未来,随着勘探深度和解析度的提高,时频电磁法将在油气勘探、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即本节内容)1.3 目的2. 正文2.1 时频电磁法的原理和基本概念2.2 时频电磁法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3. 结论3.1 时频电磁法在勘探中的应用优势3.2 时频电磁法的发展前景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时频电磁法进行概述,包括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背景。
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石油勘探是确保能源供应的关键环节。
随着传统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原理、方法和前景。
一、电磁法简介电磁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结构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地下岩石或矿体的电导率和磁导率差异,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从而获得地下结构的信息。
二、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1. 电磁法在油藏识别中的应用电磁法可以通过测量油藏周围地层的电导率和磁导率变化,识别出潜在的油气藏。
由于油气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磁导率,与周围地层相比,电磁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油气藏的位置和规模。
2. 电磁法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电磁法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推断油藏的储集性质和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地下电磁场的频率响应和幅度响应,可以获得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重要参数,为油藏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3. 电磁法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电磁法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地下电磁场的变化,实时了解油藏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地下电磁场的长期观测和分析,可以判断油藏的产能变化、水驱效果和油气运移规律,为油田管理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三、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挑战与前景1. 挑战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面临一些挑战,如复杂地质环境下的信号干扰、数据解释的复杂性和成本高昂等。
此外,电磁法对仪器设备和人员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团队和设备支持。
2. 前景尽管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存在一些挑战,但其在油藏识别、描述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仪器设备、提高数据解释能力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推动电磁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结论:电磁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石油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地下电磁场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油藏的地质信息和动态变化,为油田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高频大地电磁法在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方法与实验
02 二、文献综述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
一、引言
长大深埋隧道勘察是工程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为地下工程的施工提 供了基础的地质信息,有助于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传统的勘察方法包括钻 探、地球物理测井等,但这些方法在长大深埋隧道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 来,高频大地电磁法(High-Frequency Geoelectrical Survey,HFGS)在 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探讨高频大地电磁法 在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四、优点与不足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隧道勘察中具有以下优点:高精度、高分辨率、非 侵入性、低成本、高效等。但与此同时,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受地 形、地势影响较大,对于复杂地形、地势的地区可能无法得到理想的成果;其 次,对于不同地层,电磁响应特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仔细甄别;此外,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的解释成果还涉及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地下水的 影响等。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大地电磁场的变化来探究地下地质结 构的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结合测点的地理位置和电磁 参数,反演地下电性结构的三维形态。此方法具有非侵入性、高分辨率、高精 度等优点。
在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法中,首先需要设置接收器和发射器,并通过信号处 理单元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数据的采集需要通过对多个测点的电磁场进 行测量,并采用合适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三、方法与实验
高频大地电磁法的实验原理是建立在地下岩石电性差异基础上的。通过在地表 布置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利用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电性分布情况。实验过程 中,发射电极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接收电极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通过 测量电磁波的相位差和振幅比,计算出地下岩石的电性参数。实验实施过程中, 需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极位置和电极间距,确保电磁波的稳定发射和接收。
时间域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

时间域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说到“时间域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你可能会觉得这俩听起来像是高深莫测的科技名词,实际上,它们也没那么神秘。
就是两种用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用电磁波“跟地下东西打个招呼”,看看有啥反应,再根据反应来推断地下的情况。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你伸出手去碰,摸到一块硬硬的石头,摸到一个软软的沙包,摸到一个冰凉的金属杆,你就知道这些东西的大概模样了。
时间域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就是给我们一种“摸黑”的方式,帮我们从地下的“黑暗”中摸出一些线索。
先说说时间域电磁法吧,听名字就有点“瞬间”的感觉。
它的原理就像是你朝空中打了一颗烟花,烟花炸开的那一刻,你的眼睛立刻看到它的光,能知道它的亮度和颜色,然后推测出它是怎样爆炸的。
同理,时间域电磁法通过瞬间发射一个电磁脉冲,然后看它在地下如何传播,传播得多快,能穿过什么样的物质,最终反射回来的信号就能告诉你地下有什么。
换句话说,它就像是向地下发射了一个“信号弹”,看弹跳回来之后的“回音”来判断地下是空的还是满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材料。
这种方法就像是一个侦探在解谜,时间非常重要,什么反应都得算得清清楚楚。
那种地面下瞬时的反应,通过时间来观察,我们可以快速得出一个结论。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地下的材料变化比较复杂,像地下有很多小石头、空洞什么的,反射回来的信号会有很明显的差异。
再说了,这个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它可以把时间当作一个很精确的测量标准。
它能够把每个微小的时间差距都算在内,然后根据这些时间差去推断地下的结构,挺精准的。
不过呢,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烦恼。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侦探,手里拿着一支很强的手电筒,每次都打个光亮出去,结果地下有各种各样的障碍物。
你只能靠“光”照到的一点点区域来判断结果。
如果地下有些东西特别复杂,信号反射回来不够清晰,那就有点难度了。
也就是说,时间域电磁法对于地下结构特别复杂或者信号特别微弱的地方,可能就不是那么灵光了。
电法勘探-3_2(频率域电磁测深)讲解

AB r MN r
AB (1/ 3~1/ 5)r AB (1/10)r
L r
L (1/10)r
3) 野外观测方法
供电偶极子:f由高→低变化,f是离散的,某个频率→频点
f : n1000Hz 0.0nHz 在测点产生的电位差 VEx 或 VHz后,就可根据相关公式计算相应频率 之视电阻率和相位,并绘出该点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
§3.3 频率电磁测深法
3.3.1 频率测深法的基本原理
频率测深法的场源既可采用接地的水平电 偶极子,也可采用不接地的磁极子(水平线圈 构成的垂立磁偶源)向地下输入不同频率的电 磁场。测量时,
既可用水平电偶极子测量电场分量 Ex , E y
也可用垂直和水平线圈测量磁场
Hx,Hy Hz
频率电磁测深装置示意图
直流电测深曲线的幅度只差5~7%,相反
频率测深曲线的振幅和相位曲线的幅度相
差较大,前者最大达40%,后者最大达15
%。由此可见,频率测深曲线比直流电测
深法的分辨力高。
直流电测深曲线与频率测深曲线的分辨力比较 (a)直流电测深 (b)(c)频率测深
②穿透能力强
• 穿透能力强(能穿透高阻屏蔽层) • 由于直流电场和似稳电场均不能穿过电阻
双对数坐标:纵轴 lg 横轴 lg T
3.3.3 频率测深的资料解释及应用
1)定性解释
分析对比→→划分曲线类型→→绘制各种图件 曲线类型图 等视电阻率平面图、断面图 其它参数的平面图、断面图
2)定量解释
①量板对比 ②其它方法 ③反演解释
3)应用效果
优点(相对于直流电测深): 效率高 分辨能力高(主要对低阻层) 能穿透高阻屏蔽层 岩层各向异性影响小 勘探深度大
测绘技术中的电磁法勘探方法与应用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电磁法勘探方法与应用技巧测绘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电磁法勘探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电磁法勘探能够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结构,为地质、水文、环境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着重讨论电磁法勘探技术的方法与应用技巧。
电磁法勘探技术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电磁场来了解地下的电阻率分布,从而推断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地下电离的水和矿物质对电场和磁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来达到对地下结构的识别和分析。
电磁法勘探可以分为瞬变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法两种方法。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利用瞬变电磁场对地下的探测方法。
它是通过在地面上产生一个强烈的电流脉冲,然后测量脉冲电场和磁场在地下的响应,从而推断地下结构的电阻率分布。
瞬变电磁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结构图像,对较浅层的地下结构具有很好的探测效果。
频率域电磁法是一种根据测量地下电阻率和导电率频率依赖性的方法。
它是通过在地面上产生一个频率可变的电磁场,然后测量地下磁场随频率的变化,从而推断地下结构的电阻率和导电率。
频率域电磁法的优点是能够探测深层的地下结构,并且对不同类型的地下介质有很好的适应性。
在电磁法勘探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勘探区域的选择非常重要。
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勘探目标来确定勘探区域的范围和布点方式。
其次,测量仪器的选择和操作也非常关键。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和使用。
此外,数据处理和解释也是电磁法勘探的核心环节。
需要结合勘探目标、地质条件和勘探数据来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电磁法勘探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地质勘探中,它可以用于寻找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
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矿产矿体或含水层,并更好地指导勘探和开发工作。
在水文勘探中,电磁法勘探可以用于揭示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为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阻抗相位(FDEM)
MT/AMT/CSAMT频率域电磁法勘探反演所用的波阻抗反演方法,测量点必须位于波区(又叫做平面波区或远区)同时测量相互正交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电场与磁场的比值具有阻抗的量纲,称为波阻抗,用符号Z来标示,x方向的电场与y方向的磁场比值记为Z xy。
注意:
Zxy:是复数
K:波数,是复数
ω:角频率
μ:磁化率
σ:电导率
ρ:电阻率
均匀介质中电场相位角落后于磁场,这个角度就是MT/AMT/CSAMT勘探数据处理过程中所给出的振幅和相位曲线中的相位曲线。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如下:
当平面电磁场垂直入射均匀大地时,即使不知道场源强度,只要测量出大地表面相互正交的一对电场和磁场,便可以确定大地的电阻率,而选用不同的频率可达到不同的勘探深度,这就是天然场源MT/AMT 或人工场源CSAMT的波阻抗反演的理论基础。
大地电磁测深一般要测量相互正交的两个水平电场Ex,Ey和相互正交的两个水平磁场Hx,Hy(MT测量过程中还要测量垂直磁场Hz)。
测量两个水平电场是用两对不极化电极,电极距一般为100~200米。
因为AMT和MT的天然电磁场信号较弱,应该采取措施避免测量电线晃动切割地球磁场产生的噪声。
测量磁场则是用两个相互正交的匝数很多的高导磁芯线圈。
MT/AMT/CSAMT波阻抗反演数据处理流程电磁场的测量是在时间域进行的,再用傅里叶变换将测量信号转换为频率域信号。
测量电磁场信号的采样时间间隔应使截止频率高于所需的最高频率,采样时窗宽度应大于所需的最低频率对应的周期。
为了避免数据量太大,当需要测量的频带范围较宽时,一般分为几个频段采样,并分段作傅里叶变换。
测量电磁场的频率范围应使最高频率对应的穿透深度为所需探测的第一层厚度的几分之一,最低频率对应的穿透深度为最大勘探深度的数倍。
为了去除局部电磁场的影响,现在实际测量中采用所谓的“远参考系统”,除测点外,还在距离测点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设立一个参考点,同时进行测量。
测量数据中属于平面电磁场的信号应该是互相关的,而局部干扰电磁场的信号是互不
相关的,根据这一原理,将测点的测量数据与参考点的测量数据做相关分析,剔除互不相关的局部干扰电磁场的影响。
地表偶极源电磁场的传播(TFEM或广域电磁法重点参考内容)
图1:地表偶极源电磁场的传播示意图
发射源:地表电偶源
频率测深法是指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其测深工作原理与大地电磁法基本相同,探测深度都受到趋肤深度影响,即高频电磁场穿透深度浅,低频电磁场穿透深度深,改变频率就可以改变探测深度。
频率测深法主要采用电偶极场源或磁偶极场源。
利用波阻抗反演的MT/AMT勘探方法中,由于场源处在离工作区域“无穷远”处,故在所有频段内工作区域完全处在波区范围(平面波场区域)。
然而在像CSAMT人工源频率域电磁勘探方法中,由于技术上的苦难,发射和接收间的距离总是有限的,如图1对偶极场源电磁场的分析可知,当工作频率为高频时可满足波区条件(平面波区域),但工作频率较低时(一般最低频为0.2Hz左右),测点便可能出现在感应区(平面波到
非平面波过渡的区域),因为频率足够低时,电偶源产生的场具有类似直流电场的性质,即在地层中电场分布与该层的纵向电导S有关,因此称为S区。
如图1所示为地表偶极源电磁场的传播特性,地表的电偶极(或者磁偶极)场源所产生的电磁波向四面八方传播,按照其传播路径可分为:
✧天波
✧地面波
✧地层波
因为频率测深用的是长波和超长波,故向上传播的天波不会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可不予考虑,只需要考虑地面波和地层波。
由于地面波和地层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在波区(平面波区),在地面附近的波阵面近于水平,地层波衰减殆尽,形成一个几乎是垂直向下传播的水平极化的不均匀平面波(均匀平面波指的是波阵面振幅相等且波阵面为平面,不均匀平面波指的是波阵面上的振幅并不相等的平面波)。
对于固定发-收距的测点,随着频率的降低,逐渐由波区过渡到感应区。
由此可见,在频率测深方法中,随着频率的不同,由高频到低频,同一观测点可处在波区、中间区和感应区,所以与只研究波区条件下的MT/AMT/CSAMT的频率域电磁法不同,频率测深的正演理论及资料解释都很复杂。
频率域测深法与直流电测深法相比具有的优势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MT/AMT/CSAMT都属于频率域测深方法,不同的是频率域电磁法包含的勘探方法众多,广域和时频电磁法都属于频率域测深方法。
✧频率测深方法用改变频率的方法代替直流电测深改变供电电极距
AB的方法来改变探测深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进行大深度勘探时,直流电测深的供电电极AB之间的距离必须
很大,而频率测深只需将供电电极AB与测量电极MN之间的距离加大,并采用较低的频率即可,AB之间的距离并不需要很大,野外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频率测深的等值原理作用范围更窄,对地层的分辨能力更强。
频率域测深的波区和非波区的划分
地表电偶源产生的电磁场一部分从空气中直接传输到记录位置,另一部分再通过地下介质传播到地表记录位置,在地下介质中电磁场的振幅随着传播距离呈指数衰减,电场分量沿着Z方向向下传播过程中,当振幅衰减到初始振幅的1/e时电磁场所达到的深度我们称之为趋肤深度。
忽略Maxwell方程中的位移电流时,趋肤深度的理论经验近似
公式可表示为:,一般的最大勘探深度公式=
由此可以看出:电磁波的趋肤深度随介质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电磁场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对CSAMT的一点启示:
(1)如果勘探区背景电阻率比较大,在相同发射频率下,意味着趋肤深度较大,相对于在远区测量的CSAMT而言,就得增加收发
距才能尽可能的保证测量处于真正的远区;
(2)当勘探区背景电阻率一定时,如果要增加勘探深度,可以通过降低发射频率,但是降低放射频率会带来趋肤深度加大的问题,趋肤深度加大又增加了对收发距的要求,所以降低了发射频率
可以增加勘探深度,但是必须保证收发距处于最低频率所要求
的远区;
波场的波区
频率域电磁场的分区要根据一个地球物理勘探学家所定义的无量纲
量
其中r:收发距,λ:电磁场波长。
(1)所谓近区:也就是离场源距离要远远小于趋肤深度的区域,这一个区域电磁波并非平面电磁波,所以不能作为CSAMT勘探测
量的区域;
(2)所谓远区:也就是离场源的距离远远大于趋肤深度的区域,在该区域,地下介质对电磁场的衰减作用已经充分显示出来,地
下的电磁场中直接从场源传播过来的电磁场已经衰减殆尽,只
剩下从空中传播到地表,再垂直入射传播到改点的电磁场,这个区域是CSAMT测量点的区域,因为在这个区域,电磁场已经完全是平面波电磁场,满足MT勘探对平面电磁波场的硬性要求;
小结:电磁场是属于近区还是属于远区不仅仅取决于观测点到场源的距离,而且还取决于电磁场的频率和介质的导电性。
导电性良好的介质中的高频电磁场,可以在离场源较小的空间距离进入远区;导电性较差的介质中的低频电磁场,可能在离场源很大的空间距离仍处于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