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完美版)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讲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讲它是(静止)的。

2、用相关于另一具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间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别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别同的)。

3、同一物体的别同部位的运动形式(别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依照物体运动路线的别同,物体的运动能够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具物体别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别变,关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歪面上运动》1、物体在歪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事情。

2、(物体的形状)、(歪面的高度)、(物体在歪面上的放置办法)会妨碍物体在歪面上的运动事情。

3、物体与歪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别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幸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并且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刻):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举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能够直截了当用(软尺)来测量,也能够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思考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知识清单(全)

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知识清单(全)

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知识清单(全)小学科学,我们采用初中师资进行模块化教学,3-5课时为一个模块,以实验为主要抓手,激发兴趣,锻炼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基础上,并参考采用美国的,德国的科学教材,以及渗透初中知识和方法。

知识清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

植物的养料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3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 发芽→ 生长→ 出现花蕾→开花→ 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绿色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2、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等多项工作。

5、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再长出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6、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这些养料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8、植物中的叶绿素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放出氧气。

这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9、植物的叶在茎上交叉生长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0、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1、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

12、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结果期。

13、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陆续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4、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5、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这是茎最基本质的特征。

在看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子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是生长在节上的。

16、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直径。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种茎叫缠绕茎。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它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小生命。

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2、蚂蚁、蜻蜓、蚕、蛾的身体一样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觉。

胸部有三对足和翅膀,所以它们都是昆虫。

3、蚕的一生经历乐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重点1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 .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 .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 .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 .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 .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 .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1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小学科学教材教案

11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小学科学教材教案

11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小学科学教材教案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众多基础科学知识。

本文将对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出核心考点,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二、知识点清单1、生物与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动物的栖息地等。

核心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分类方法、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栖息地选择等。

2、物理与化学本单元涉及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热、光、电等物理现象及化学变化。

核心知识点包括力的作用、热传导、光的折射与反射、化学反应等。

3、地球与宇宙本单元介绍了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宇宙中的天体等。

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圈层结构、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

4、科技与生活本单元关注科技与生活的联系,涉及现代科技的应用及影响。

核心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的应用、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等。

三、考点总结1、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适应机制。

2、理解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热、光、电等物理现象及化学反应的原理。

3、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宇宙中的天体,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和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4、理解科技与生活的联系,掌握现代科技的应用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实践探究,加深理解: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3、拓展延伸,培养创新: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多元化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5、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需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关注科学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清单(背诵版)1教科版三下科学第1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第1课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三下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111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跟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2.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一个物体从一个点挪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央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 1 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 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

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

3. 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也是做曲线运动。

4.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小球下落属于直线运动。

6. 苹果从树上垂直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运动。

1.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2.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3.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4. 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滑动,小球是滚动。

5.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1.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2. 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

3. 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4. 测量小球运动所花时间的实验时至少测量3次。

5. 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6. 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再次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数据相差不大时取3次数据的平均数。

1. 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2. 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3. 两位同学沿直线行走,但是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比较快慢就要采集相同时间内他们走过的距离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谁快谁慢。

4. 龟免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5. 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1. 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2. 设计“过山车”时,要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可以设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 我们可以用积木、铁架台、卡纸、纸箱等材料设计制作“过山车”。

4.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5.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三下 (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6. 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第8 课 测试“过山车”1. 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2. 在图纸中一般使用方向盘判断方向。

3. 描述小球的位置,以起点为中心。

4. 让小球从高处滚下,小球的运动形式有移动、转动、滚动。

5. 比较不同的“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用到的器材有秒表、软尺、细绳。

6.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

三下科学第 2 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第1课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 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 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三下 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 课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 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 课 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三下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1.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3.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由一根蚕丝组成,长度一般为900~1500米。

4.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的典型动作是呈8字形。

5.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6.蝴蝶、蜻蜓等动物的一生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第5 课 茧中钻出了蚕蛾 1.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蛾从茧中钻了出来。

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我们把它称为昆虫。

三下 3.蚂蚁蜻蜓、蝴蝶等动物的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们也是昆虫。

4.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

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行快。

5.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会产卵繁殖后代,一只雌蛾大约产400~500粒卵。

第6 课 蚕的一生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2.蚕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其中蚕卵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3.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4.我们可以用拍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5.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6.菜粉蝶的一生也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7.蜻蜓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种形态。

第7 课 动物的繁殖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3.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

4.我们知道的卵生的动物有蚕、鸡、青蛙鸭、鹅、乌龟等。

5.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

6.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三下 7.我们知道的胎生的动物有羊、兔、熊猫等。

8.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9.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在生宝宝之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家”。

比如:鸟巢。

第 8 课 动物的一生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

2.像鸡、鸽子等动物,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属于鸟类。

3.母鸡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会下蛋繁殖后代。

4.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5.狗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牙齿、咀嚼食物。

6.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

7.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人的生大致可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五个时期。

在人一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得最快。

9.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10.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11.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三下科学第 3 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第 1 课 仰望天空三下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