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2山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山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等4 个生字,会写“寒、径”等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径、斜"等4 个生字,会写“寒、径”等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飘香的果实。
在古代,很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歌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色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古诗吧。
2. 展示秋天山林的图片师:(展示秋天山林的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秋天的山林。
枫叶红了,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银杏叶黄了,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松柏依然翠绿,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
秋天的山林真美啊!你们觉得秋天的山林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去古诗《山行》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在朗读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想象自己就走在秋天的山林里,感受秋天的美丽。
2. 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径、斜、霜、赠。
寒山、石径、斜风、霜叶、赠刘景文。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词。
这个字是“径”,它是什么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径”的意思是小路。
我们可以通过组词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比如“石径"小径”“田径"等。
语文S版五年级上《山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上《山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估、斜、钩”等字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山的诗,谁能背一背?(2)小结: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山的挺拔、雄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山的诗《山行》。
2.初读课文(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难读的地方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并指导。
3.学习课文(1)理解诗句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指导学生理解“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思。
2.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指导学生理解“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
2.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感悟诗境a.指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b.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3)体会诗情a.指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朗读感悟(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评价并指导。
5.背诵课文(1)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背诵课文,评价并指导。
6.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大自然,写一篇描绘山景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古诗山行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行》。
(2)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分析,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山行》。
(2)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通过诗歌分析,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山行》,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并尝试理解诗的大意。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中蕴含了哪些哲理?4. 课堂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解释诗中蕴含的哲理。
6.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仿写《山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 总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背诵《山行》,并思考诗中的哲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山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色、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山行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生字“枫、径、斜、霜”,并能正确书写。
2. 通过朗读、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山行》的内容,感受诗中的景色和诗人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山行》的内容。
2. 感受诗中的景色和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山行》中的生字词。
2.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最喜欢的季节,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
2. 教师总结: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我们才能看到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意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山行》,注意读准字音。
2.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学生再次朗读,尝试背诵古诗。
三、分析古诗,理解内容1. 教师提问: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等。
3. 教师总结:古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 教师出示生字“枫、径、斜、霜”,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讲解字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书写生字,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五、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 教师出示古诗《山行》中的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翻译。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色。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山行》这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布置作业:背诵古诗《山行》,并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山行》的内容,体会了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分析字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山行》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Hale Waihona Puke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作业:
1.查找几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2.会背,会默写本课古诗。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诗作者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把“红于”换成”红如”好不好?为什 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山行》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6 古诗三首 ——山行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月的花是——
赞美花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 翁《游园不值》
【语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山行公开课教案推荐

【关键字】语文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山行》公开课教案推荐《山行》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由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掌握“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身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示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布置: 2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身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
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
(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
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
小学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2山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2山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体现语文本学科内和语文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也积累了一定诗歌的分析方法,参照书下注解和教师的提示,可以自己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知诗人,解诗题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它篇幅短小,节奏鲜明,语言凝练,意境优美。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山行》教师出示ppt:《山行》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师板书:杜牧你对杜牧有哪些了解呢?师板书课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在山间行走)师:到底是哪座山让诗人流连忘返呢?岳麓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等最为有名。
师:古人写诗时候题目非常讲究,你觉得哪个字更触动你呢?师:一个行字,让整首诗动了起来,画面感十足。
想想满山美丽的风景,边走边欣赏,是多么有诗意一件事情啊!让我们齐读课题《山行》。
师:我们就跟着作者一同游览这美丽的景色2【讲授】二、读通句,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音,读顺句子。
PPT 出示古诗全篇,学生练读。
师: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大家一定要做到。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我们读诗的时候应该慢一点,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大多数情况下七言诗是2、2、3的节奏。
我们可以试着读读。
正音并评价鼓励。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师: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部编本《山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

《山行》优质课教案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杜牧去秋游吧? (课件出示图片)是啊,就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辆马车在山道上缓缓前行,山中的美景让它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绝句》。
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径、斜、枫、于"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
全班齐读。
3、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师给予鼓励。
4、同桌互读古诗,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6、指导全班齐读古诗。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指导学生初悟古诗: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2、品读一、二句:(1) 那么诗人停车前看到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2)这样的景色美吗?( 3 )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 4)“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5)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 (指名读一二句)( 6)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 1) (面对这片枫林杜牧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三四句,并回答问题。
( 2)出示图片。
大家瞧,从这些图片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些枫叶比二月里的鲜红?( 3 )那你能说说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吗? (请学生回答)( 4)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并思考。
)( 5)谁能把这两句的诗意用完整的话说一说?生说诗意,师评。
4、全班朗读整首诗( 1 )听着你们的朗读啊,我感觉到诗人已经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
请你再想一想面对着这样美丽的枫林,诗人会站在什么地方欣赏呢?(2)也许诗人仔细的端祥过每一片枫叶,也许他也远远的欣赏过这漫山的枫林,但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6古诗三首《2山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体现语文本学科内和语文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也积累了一定诗歌的分析方法,参照书下注解和教师的提示,可
以自己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解诗题
古诗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它篇幅短小,节奏鲜明,语言凝练,意境优美。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山行》
教师出示ppt:《山行》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师板书:杜牧
你对杜牧有哪些了解呢?
师板书课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在山间行走)
师:到底是哪座山让诗人流连忘返呢?
岳麓山。
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等最为有名。
师:古人写诗时候题目非常讲究,你觉得哪个字更触动你呢?
师:一个行字,让整首诗动了起来,画面感十足。
想想满山美丽的风景,边走边欣赏,是多么有诗意一件事情啊!让我们齐读课题《山行》。
师:我们就跟着作者一同游览这美丽的景色
2【讲授】二、读通句,明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音,读顺句子。
PPT 出示古诗全篇,学生练读。
师: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大家一定
要做到。
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我们读诗的时候应该慢一点,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大多数情况下七言诗是2、2、3的节奏。
我们可以试着读读。
正音并评价鼓励。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师: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山行》。
起。
看注释,明诗意
师:我们现在是会读诗了,要想读会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咱们可以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怎么样?
生:借助注释。
师:如果还是不懂可以跟同桌讨论一下,如果再不懂可以记下来大家共同讨论。
3【活动】三、懂诗意,想意境。
1、学习第一句
师:自己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学生根据诗句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岳麓山高三百多米,一个“远”字写出了山的绵延,
师:还懂了什么?(板书:寒山)
生: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山上有一条小路。
(板书:石径)
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生:为什么石径是斜的呢?
(生回答)
师:一个“斜”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飘逸的远山之中。
师:还有哪些不懂的?我也有不懂的地方想请教大家,为什么用寒山而不用“秋山”呢?
生回答:诗人能看见了鲜花凋落了小草枯黄了燕子飞走了,寒还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师:古人写诗讲究始终有画,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短短七个字把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在我们的眼前,你能再次把这幅画展示给大家吗?我们试着读第一句话,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呢
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句话,远上--------?
练读,指名读。
学习第2句
师:这石径通向哪里呢?
生:(白云生处)
师:(板书白云)
(板书“生”一词)这个词我们在哪首诗中读过?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这里的“生”字是什么意思?
生:上升,升起的意思
师:白云生处就是
生:白云升起的地方
师:云在行走,在变幻,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读(PPT出示:白云生处) 师:白云没有动起来,再读
师:白云生处——
学生读:有人家
师板书:人家
师:我们大胆想象一下画面,有人家就有什么?
生:有袅袅炊烟,有淘气的孩子,有成群的牛羊。
你也来练习说一说,白云生处有-----
生回答。
师:你能用一个词夸夸这美丽的景色吗
生:美
师:那就美美地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读。
学习3、4句
师:既然这么美,诗人应该赶快登上山顶去看一看啊,诗人到底去了没有呢?快速看书,找到答案。
生自学3、4句。
生:没有去
师:是因为什么呢?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回答
师表扬学生认真看注释并板书:(坐:因为)
PPT 出示霜叶。
(理解霜叶)师:天气寒冷的时候,枫树体内的糖分变多来抵御寒冷,花青素增多,叶子就变红了。
师:当诗人惊喜地发现第一片红叶时他情不自禁地想(霜叶红于二月花)当诗人发现满树闪闪烁烁的红叶时他情不自禁地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当诗人发现漫山遍野如云似霞的红叶时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在你的印象中二月的鲜花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回答
师:大家说的又让我们想起了“日出江花红胜火” ,想想二月花是多么美啊。
可是诗人却认为谁更美?
生:霜叶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读霜叶红于二月花,从“于”字可以看出
师板书:(于:比)
师:为什么诗人认为霜叶比二月花更美呢?
生:因为二月花只开在春天,而霜叶不畏严寒。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赞美
女生读,男生读
师:这不止是色彩的对比,美的联想,更是生命的礼赞!
回读全文
师:诗人在秋日里顺着石头小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看一路寻,一路寻一路想,一路想一路吟,引导《山行》
生读文
指名配乐读
4【作业】四、悟情感,能背诵。
诗人在秋天看到如春天般的美景,从霜叶感到了生命力如此旺盛,“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成为千古名句,作为经典的传承者,请大家练习背诵这首诗。
指名背
5【作业】课外延伸
自古以来,在诗人眼中,秋天是萧瑟的,杜甫曾经吟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叶绍翁感叹:洪波涌起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曹操也有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元稹也说过: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而杜牧却看到了如此壮丽的生命之美,可以看出他
的才情他的气度。
杜牧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诗人,23岁写了《阿房宫赋》,我们可以在课后搜集他的作品读一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