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共45页文档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田雪原自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引起理论界关注。
具有较多共识的是:以人为本是总的思想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和当前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阶段,剩下来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可持续发展侧重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社会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公平问题,不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更重要的是资源占有上的公平;制度是关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健全对资源占有和分配的公平制度;重点是向弱势群体倾钭,保证各阶层群体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发展的条件;前提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保障。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不打好这个基础,和谐社会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也不能巩固。
因此,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坚持并切实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总体框架结构迄今为止,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
这五者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立足于环境,主张“生态核心论”者有之;强调人口因素的作用,主张“人口中心论”者有之;认为经济是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的基础,主张“经济决定论”者有之,等等。
我们以为,这五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关系,可如下图1所示:图1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和关系上图1中,实线“——”表示要素之间直接作用关系,虚线“……”表示要素之间间接作用关系。
宏观上可概括为: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和条件,人口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终点和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则是宏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调节器。
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论)

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论)第一篇: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论)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摘要:人口发展速度之快,简直使人惊叹不已。
世界人口的增长,用“人口爆炸”四个字来形容,并不为过,人类如不加以自我约束,其未来将更加令人担忧。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就会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及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即所谓“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地区,当地居民为了满足住房、事物、烧柴等需要,出现无节制的对森林滥伐,对草原滥垦以扩大耕地。
这种行为的结果,造成了地面大片森林被毁,大面积草原遭破坏,导致地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扩大的严重后果。
据史料分析,我们炎黄子孙的发源地黄土高原由原来树木繁茂的绿州变成现在的树木少见的黄土高原,也是由于我们的祖先滥砍滥伐所造成的。
地球是一个有限体,地球上的各种物质以其有限的数量,参与各种循环和反应。
而矿物的循环需要亿万年时间。
人口的增多,使得各种循环产生了不平衡性。
中国人口的发展似乎已经达到了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人们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有超过环境的供给极限的趋势,世界也开始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
然而,在一定的时期内人口基数是基本不变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来看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发现,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是最根本的。
经济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仍然不断地追求着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对环境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此处我们所讲的“环境”是指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本文也将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生态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角度谈一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数量人口素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正文:过去国土常被理解为一个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国土的开发利用被理解为资源的利用。
而我们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国土同时又是环境,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与环境,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一、人口与资源 二、人口与环境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a
1
第一节 人口与资源
一、人口与资源的一般关系
资源,是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状况是制约人口和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资源,只有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相结 合,才具有经济意义。人口素质越高,科学技术越进步,资源的内容就 越广泛、利用价值也就越大。有关资源的静态观点是错误的,但是资源 并不是无限的。在既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下,资源对人 口和经济活动的容纳量总有一个“可持续性限制”,最终成为制约生产 力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 资源存量以及科学技术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关系式表示:
人口数量与资源比率 高的技术落后地区
埃及型
巴西型
人口数量与资源比率
低的技术落后地区
a
4
二、人口增长与粮食供给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也是人口规模扩大 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从二战前世界粮食生产量与人口增长量
之间的关系看,粮食增长率是高于人口增长率的,例如,据
联合国提供的资料,1850~1950年的100年间,世界粮食产量 至少增长了2.5倍,同期人口数量仅增长了1.1倍。但是,在 1950~2010年的60年间,世界粮食产量由6.89亿吨增加到22.8 亿吨,增长了2.31倍,同期人口数量由25.19亿人增加到 68.18亿人,增长了1.71倍,虽然粮食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 但是人口与粮食的关系非常紧张。再加上世界人口增长和粮
a
7
中国科学院胡鞍钢经过测算认为,2020年中国粮 食供给量将增加到7亿吨~7.3亿吨,粮食净进口1000 万吨~3000万吨。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应中根据中国 人口、能量和动物蛋白的需求、耕地、复种指数、 粮食播种面积的动态变化,预测的2030年粮食总产 量为6.96亿吨,而同期需求为5.20亿吨~6.88亿吨, 人均粮食产量为400公斤~450公斤,粮食供求基本 平衡,略有剩余。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一个核心内容。
理解这一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口增长的特点和趋势。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全球人口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粮食产量的增加以及科技的进步,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而出生率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这导致了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
然而,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压力等因素,使得生育率逐渐下降。
而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然较快,但增长速度也在逐渐减缓。
人口的快速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以土地资源为例,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居住和粮食生产需求,大量的森林和草地被开垦为农田和建设用地。
这不仅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还使得土地的质量下降,如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等。
水资源的问题同样严峻。
人口增长使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在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出现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使得可用的清洁水资源日益减少。
矿产资源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速度不断加快。
许多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影响未来的经济发展。
森林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提供木材等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大量森林被砍伐,这不仅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减少,还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除了对资源的压力,人口增长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 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 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D )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 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D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7.长江经济带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 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B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复生态系统 C.促进工业发展 D.发展水产养殖
住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 行
拼车或合乘
可持续发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个维度
三个维度
具体要求
生态持续 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和种资源,
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经济持续 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
发展
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社会持续 社会发展过程需要兼顾地区之间、代际之
4.我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 “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D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3、措施
(1)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人口与环境之间,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由此,人们开始对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人口与生态系统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如过度采伐森林、滥伐荒地,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必然会出现。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激增需求,比如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开垦耕地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使得生态系统失衡。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预计到210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10亿。
这使得我们需要认识到,无限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否则,我们将付出更严重的代价。
二、人口与环境污染随着人均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
此时,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似乎变得不那么微不足道了。
全球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球关注。
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大量的工业、交通、建筑和人类活动不断对环境造成影响,导致城市化进程成为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控制人口数量在人口增长问题上,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
既需要行动保护和保护自然资源,又需要控制人口数量。
在全球过度劳动力的情况下,人口控制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案。
从DINK家庭到政府建立计划生育政策,让我们能够动员民众控制未来的人口数量。
但在控制人口数量问题上,方案的实现更为复杂。
政府应采取避免制定暴力和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的方式,而是逐步引导公众改变生育观念,使得人口数量可以自然减少。
四、地球的未来我们的家园地球如何未来,关键在于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我们如何对待自然资源、如何考虑到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如果我们能够全力以赴,控制人口数量,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就可以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1)

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口过剩、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代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也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三大障碍。
“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使中国人口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指: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环境污染迅速蔓延,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中国人口的未来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就业负担沉重,年龄结构迅速老化。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时起,就处于有史以来基数最大、增长最快的人口倍增的局面。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新的人口生育高峰已经来临,降低人口出生率的难度较大。
•人口众多,且人力投资微薄,致使中国人口素质低下。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1/5,但文盲半文盲却占世界人口1/4,平均文化程度不足5年。
随着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文盲半文盲等低素质人口群还在大量增长,仍处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人口低质量循环模式,这种状况不仅难以发挥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且已成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沉重包袱。
•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中国的就业压力也十分沉重,且长期存在。
单位:万人总人口(年末)按性别分按城乡分年份男女城镇乡村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20031292276655651.5031688426267148.4968311585237640.5302297517685159.46977024920041299886697651.5247561316301248.4752438695428341.7600086167570558.23999138420051307566737551.5272721716338148.4727278295621242.9899966357454457.01000336520061314486772851.526372048.485828844.3428666677316055.65713333320071321296804851.56408148.56063345.8897149654.11120081328026835751.476444548.536240346.9891333337039953.010866667200913345068646.6851.4464803.3248.566451248.3426893851.658201013409168748.455751.2765342.544348.736697849.956711350.0520111347356906851.266566748.746907951.276565648.73•第二,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浅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国民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社会文明的象征。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人口规模的扩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呈现日趋增大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人均消费的增长,将驱动资源总量消耗扩大,污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生态环境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危机。
我国经济和人口扩张目前已经接近自然承载能力的边界,正处在人与自然资源环境严重冲突的状态,而多种促进环境退化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因素还继续存在。
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人口问题,人口的持续增长是诱发生态环境系统灾难性问题的重大隐患。
人口问题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加强环境保护,控制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达到任楼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和谐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正文:过去国土常被理解为一个国家管辖的地域空间,国土的开发利用被理解为资源的利用。
而我们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国土同时又是环境,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与环境,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利用好环境、保护好环境,必须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环保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构建节约型社会,形成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那么以下就分别从几个方面论述。
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1.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3.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一,当前城市环境现状目前,中国各地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在:1,机动化引发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的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的污染源。
由于我国所有的城市都属于紧凑、密集型城市,光污染、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将会比西方国家的城市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