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
儿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忧考分享的⼉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 《纪昌学射》 ⽢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
只要他⼀拉⼸,射兽兽倒,射鸟鸟落。
飞卫是⽢蝇的学⽣,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师。
有个⼈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仰⾯躺在他妻⼦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上⼀下快速移动的机件。
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眨不眨了。
纪昌⾼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
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还要练出⼀副好眼⼒。
极⼩的东西你能看得很⼤,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清⼆楚。
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捉了⼀只虱⼦,⽤极细的⽜尾巴⽑拴住,挂在窗⼝。
他天天朝着窗⼝⽬不转睛地盯着它瞧。
⼗多天过去了,那只因⼲瘪⽽显得更加细⼩的虱⼦,在纪昌的眼睛⾥却慢慢地⼤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在他眼睛⾥竟有车轮那么⼤。
他再看看稍⼤⼀点的东西,简直都象⼀座座⼩⼭似的,⼜⼤⼜清楚。
纪昌就拉⼸搭箭,朝着虱⼦射去,竟然射中了,⽽细如发丝的⽜尾巴⽑却没有碰断。
纪昌⾼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
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你学成功啦!” 智慧⼩语: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由浅⼊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
不费⼒⽓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
2.⼉童国学经典故事简短 《闵损芦⾐》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骞的⼈。
在他很⼩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亲娶了后妻,后妻⼜连续⽣了两个弟弟。
⼈都有私⼼,因为不是⾃⼰亲⽣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就有很⼤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骞很不好。
幼儿古典故事大全

幼儿古典故事一、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我国流传千古的美德佳话。
二、曹冲称象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伶俐。
五六岁时,有一次孙权送来一只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
曹冲说:“等我知道重量,就叫大象袭到我的船上,等船在河里下沉到划线的地方,再把大象赶上岸,称一称就知道轻重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就按照曹冲的办法做了。
三、闻鸡起舞晋朝祖逖有个好友刘琨,两人同床而睡,相互劝勉。
祖逖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将领。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激励人们勤奋努力、练好本领,报效祖国。
四、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
一天,他和游酢来到程颐家门前,赶上程颐坐着睡着了。
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二人站在门外雪地里等待。
这时雪花很大,两人站在外面长时间地等待,手几乎被冻僵了。
当程颐醒来时,门外雪深一尺多。
这个成语比喻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五、铁杵成针李白小时候读书不专心,贪玩好耍。
一天,他逃学出去玩,路遇一位老婆婆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
李白好奇地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感到惊奇,老婆婆又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能成功。
六、卧薪尝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被俘虏在吴国做了三年苦役。
回国后,勾践为了雪耻激励自己,在睡觉的地方支起苦胆,每天夜里都要尝尝胆的苦味。
经过几年的奋发图强,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率军灭掉了吴国。
这个成语比喻要发愤图强、自强不息。
七、望梅止渴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
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已经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
士卒们个个气喘吁吁,又热又渴又疲劳不堪。
曹操见此情景心疼不已便传令道:“前面有一片梅子林秋天结的果子酸甜可口可以解渴止饥。
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_中国经典历史

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_中国经典历史中国儿童历史故事大全篇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蕴含着无数经典的故事。
下面为大家带来一篇精选的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希望能够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些乐趣和启发。
一、伏羲和女娲远古时期,天地混沌一团,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在一片荒野之中。
他们决定为人类创造生活的一切。
于是,伏羲开始研究万物,画出了八卦的八个卦象,用来表示天地的变化和道德准则。
而女娲教人们种植谷物、养蚕、用火等等,让人类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
二、大禹治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大禹的伟大君主。
当时洪水泛滥,人们生活在水患中无法安居乐业。
大禹毅然决定治理洪水,他带领人民修建堤坝、开挖河道,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地,最终成功地化解了洪水威胁。
大禹治水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崇敬的典范,也开创了中国古代治水工程的先河。
三、愚公移山传说中有一个愚公,他住在太行山下。
他和儿子决心把挡在家门口的两座大山移走,以便改善生活条件。
尽管别人嘲笑他愚蠢,但愚公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最终,上天被愚公的坚持所感动,派来了神仙帮助他们移走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坚持,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四、伯牙绝弦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伯牙是一个擅长琴艺的音乐家,他的琴艺非常高超而又独特。
唐朝的宰相钟子期也是一个懂音乐的人,他非常想听伯牙的琴音。
一天,钟子期去拜访伯牙,却得知伯牙已经去世。
伯牙临终前曾留下遗训,要求琴师只要会弹出《高山流水》,他愿意弹奏。
钟子期深感遗憾,他便摧毁了自己收藏的名琴,再也不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朋友之间要有真挚的感情,不容易被名利所迷惑。
五、屈原投江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他辅助楚怀王,努力为国家谋福利。
然而,楚怀王受奸臣的挑唆,不相信屈原,屈原遭到了贬斥。
屈原深感失望和绝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屈原去世后,人们纷纷赶来救援,无奈只能在江河中划船找寻屈原,并丢下粽子以免屈原的身体被鱼儿咬食。
这一天正是端午节,人们至今还保持着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中国古代幼儿故事

中国古代幼儿故事1、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3、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4、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
全部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5、孙叔敖埋蛇:孙叔敖幼年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
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
母亲问他为什么哭,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了一条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哭的。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
”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爱的人了。
儿童经典历史故事

儿童经典历史故事故事一:盘古开天辟地很久很久以前, 天地还没有形成的时候, 一切都是一片混沌. 在这片混沌之中, 有一个名叫盘古的伟大巨人。
他睡了很久很久,直到有一天醒了过来。
盘古醒来的时候看到四周一片黑暗,没有天空,也没有大地,只有厚密无边的一片混沌。
盘古想要有个家,他就开始用他的灵力创造天地。
他举起一把巨斧,在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的驱动下,盘古大斧劈开了夜空,把天地分离开来。
天和地分离开来之后,天空上浮现出无数闪烁的星光,地面上涌现出碧绿的山水。
这是盘古开天辟地所创造的,把天地分开了。
当天地分开以后,盘古看到天上出现了太阳,他用一条大壶子把太阳装了起来。
太阳揭开黑暗,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白天,人们可以看到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太阳照耀着大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
黑夜之中,他就把壶子里的太阳放出来,让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盘古一边创造着四季轮回,一边注视着地上,看到了大量的生物。
他看到了鸟飞上天空,鱼在水中游动,树木在地上生长。
他看到了动物、花草,还有人类,盘古见到了他聪明的孩子们。
故事二:愚公移山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子叫岱庙,岱庙村旁边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华山。
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村民们的去路,使他们很不方便。
岱庙村里有一个老人,他叫愚公。
愚公虽然年老,但是他一直都坚持着一个信念:只要有毅力,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于是他决定要将这座大山搬走。
一天,愚公带着他准备用来搬山的工具来到太行山前,他拿起铁锹开始挖土。
村里的人看到了都笑话他,说:“这山那么高,你凭什么能把它搬走呢?”劝愚公不要再幻想了。
但是愚公并不动心,他一边挥舞着铁锹,一边说:“再高的山,只要我用心去努力,一定能把它搬走!”他深信只要持之以恒,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日复一日,愚公一直在默默坚持着,挖土搬石。
在他的坚持下,愚公的儿子、孙子也加入了搬山的队伍。
一天,神仙看到了愚公的坚持,觉得他争气,就派了两位神仙来帮助他。
他们把太行山和华山借给了愚公一把铡刀,拿掉了山的一部分。
古代小朋友的典故

古代小朋友的典故中国古代的小朋友们拥有着卓越的智慧和才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颂的典故。
以下选取了其中十个著名的典故,展示古代小朋友们的智慧和品德。
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的故事广为流传。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是《孔融让梨》,讲述了他四岁时将大梨让给哥哥姐姐,自己选择最小梨的情节。
这个故事传达了尊重长辈、谦让有礼的道理,成为了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故事。
2.孟母三迁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她为了让儿子得到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
这个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为了子女成长付出的艰辛和智慧。
3.曹冲称象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他因其聪明才智而著称。
传说他小时候曾经用秤称出大象的重量,解决了当时很多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故事展示了曹冲的智慧和独创性。
4.甘罗拜相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他十二岁时因为聪明才智被秦王赏识而拜相。
他曾利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争取了多处领土和利益,展现了少年宰相的风范。
5.李寄斩蛇李寄是东晋时期的一名少女,她因为家境贫困而独自生活。
传说她用智慧和勇气斩杀了一条大蛇,为民除害。
这个故事展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
6.夏完淳殉国夏完淳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爱国将领,他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爱国情怀。
在抗清斗争中,他宁死不屈,最终殉国。
他的事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骨气和爱国精神。
7.岳飞抗金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熏陶,具备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情怀。
他率领军队抗击金兵,最终以身殉国。
他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典故之一。
8.昭君出塞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一名宫女,因为美貌而被选入宫中。
后来被派往匈奴作为和亲公主,为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作出了贡献。
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典范之一。
9.囊萤映雪车胤是东晋时期的一名学者,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钱买油点灯读书。
但他没有放弃学习,用布袋装着萤火虫来照明读书。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囊萤映雪”的成语,鼓励人们勤奋读书,追求知识。
儿童经典历史故事

儿童经典历史故事儿童经典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五千年,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总会有一些经典故事是儿童喜欢看的。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儿童经典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一】腰斩李斯自从陈胜、吴广起事后,各地义军此伏彼起。
这时,秦二世听从郎中令赵高的建议,深居宫中,一切政事都由赵高决断。
赵高与李斯有夙怨,赵高就趁机诬陷李斯想割地称王,又诬陷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与义军私通。
李斯想上书申辩,却被赵高扣下。
赵高派人四处搜捕李斯的宗族,又对李斯严刑拷打。
李斯不堪酷刑,被迫认罪,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八月被腰斩于咸阳,并夷灭三族。
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断。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
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李斯协助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他反对“以古非今”,提议焚书坑儒。
他还按照秦始皇的命令,为统一文字、法律、货币及度量衡作出了卓越贡献。
后因赵高的诬陷而被腰斩于咸阳。
【二】狄仁杰不好奇一次,君臣议政后退朝。
武则天离开御座,叫住欲转身离去的狄仁杰,君臣站在朝堂上聊天。
武则天着实夸赞了一番狄仁杰在地方任职时的政绩,忽然话锋一转,问狄仁杰:“你在州县干得那么好,你知道朝堂上有多少心怀叵测之人在打你的小报告,恶言贬低你吗?他们都想通过我的手整治你。
”狄仁杰心中一凛,一时不明白皇帝是何用意。
武则天目光灼灼地望着狄仁杰,又说道:“你要想知道朝中都是谁在打你的小报告,我就告诉你。
”狄仁杰此时才明了女皇的用意,遂一揖到地:“我不感到好奇,也不想知道。
”武则天很惊讶:“你不相信我?”狄仁杰急忙解释道:“不是我不相信陛下您,而是我不相信我自己。
”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婉拒武则天“我不好奇”,其实是容人的大智慧,也客观上避免了臣僚间无休止的暗斗。
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鞭挞那些心术不端之人,言简意深。
【三】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坐落在贺兰山下一片奇绝的'荒漠草原上,进入陵区,九座西夏帝王陵园和二百多座王公贵戚的陪葬墓一览无余。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_儿童故事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利用好儿童故事这一文学样式,不仅能够带给孩子无尽的愉悦,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对儿童的智慧、性格、个存能力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篇一:司空见惯的危机隋文帝开皇年间,隋军打算大举伐陈。
当时隋国的将领贺若弼,擅长谋略,便布下了几个阵势,计划先从广陵引兵渡长江。
贺若弼首先安排人把军中的老马卖掉,再用这笔钱买入大量船只,密藏起来。
接着,又购买五六十艘破船,停泊在河边,让陈朝的人误以为隋国并没有充裕的船备。
贺若弼又下了一道命令,要看守江边的营队换防时,先聚集于广陵,并且还要遍地插满旗帜、大设营幕。
陈朝的人看到了,误以为隋军即将大举入侵,于是立刻准备了大队人马前往御敌。
后来陈朝密探自隋营归来,说明了这阵势只是隋军驻江边的军队换防,并非出兵。
陈朝将领听了,便卸下了心防。
几次之后,陈朝对隋国营队轮换戍防时,大军阵势的变动已经习以为常,也就不再特别设军防备。
除此之外,贺若弼又安排士兵们,经常沿着江边打猎,故意制造人马喧腾的假象,让陈军以为隋军不是在练兵,让他们疏于警戒。
等到时机成熟了,贺若弼真正统领隋国大军渡江时,陈军营队的士兵们依然毫无警觉,饮酒取乐。
就这样,隋军无须耗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地一举过江,直逼陈营。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篇二:是祸是福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
隋文帝开皇年间,隋军打算大举伐陈。
当时隋国的将领贺若弼,擅长谋略,便布下了几个阵势,计划先从广陵引兵渡长江。
贺若弼首先安排人把军中的老马卖掉,再用这笔钱买入大量船只,密藏起来。
接着,又购买五六十艘破船,停泊在河边,让陈朝的人
误以为隋国并没有充裕的船备。
贺若弼又下了一道命令,要看守江边的营队换防时,先聚集于广陵,并且还要遍地插满旗帜、大设营幕。
陈朝的人看到了,误以为
隋军即将大举入侵,于是立刻准备了大队人马前往御敌。
后来陈朝
密探自隋营归来,说明了这阵势只是隋军驻江边的军队换防,并非
出兵。
陈朝将领听了,便卸下了心防。
几次之后,陈朝对隋国营队
轮换戍防时,大军阵势的变动已经习以为常,也就不再特别设军防备。
除此之外,贺若弼又安排士兵们,经常沿着江边打猎,故意制造人马喧腾的假象,让陈军以为隋军不是在练兵,让他们疏于警戒。
等到时机成熟了,贺若弼真正统领隋国大军渡江时,陈军营队的士兵们依然毫无警觉,饮酒取乐。
就这样,隋军无须耗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地一举过江,直逼陈营。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
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
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
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
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
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
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
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
离死别的灾难。
春秋时候,吴国的公子季礼一人出外漫游。
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正走着,忽然发现不知谁遗失的一串钱躺在路中央。
季礼想把
钱拾起来,但又觉得弯腰去捡钱有失身份,这种事不应该由我这样
的贵公子去做。
他一边想着一边朝四面张望,看有没有人走过来。
刚巧,当时正有一个打柴的人担着柴禾从前边过来了。
季礼心想,叫这人把钱捡去,他一定会十分感激,他挑的那两捆柴还未见得值
得这么多钱哩。
等那打柴人走到跟前,季礼看清了他身上竟然还穿着冬天的皮袄,而眼下正是初夏5月,虽还不十分炎热,但穿着皮祆也是够呛的,
季礼认为这人一定很贫穷,让他把钱捡去正好。
于是季礼大声朝打柴人喊道:“喂,你快来把地上的钱拾起来。
”
打柴人一看季礼那个样子,感到很生气,他把镰刀往地上一扔,摆着手,朝季礼瞪大眼睛说:“你是谁?凭什么居高临下看不起人?
我既然能在炎热的夏天穿着皮袄去打柴,难道我会是个贪图钱财的
人吗?”
季礼一听打柴人的话,心里不免有几分敬意,连忙向他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是我错看了人,请不要见怪!请问先生高姓大名?”
打柴人鄙夷地朝季礼淡淡一笑道:“你这人见识短浅,只会从表面上看问题,还那么盛气凌人,我有什么必要对你说出我的姓名呢?”说着,打柴人头都没回,也不再理睬季礼,拿起镰刀,对地上的钱
连看都没看一眼就走了。
季礼看着打柴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惭愧不已。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兄弟俩,哥哥是前娘养的,弟弟是后娘生的。
前娘早已去世多年,家里的一切都归后娘掌管。
不用说,后娘很偏心。
她安排哥哥每天到石场挑一担石头回来,弟弟呢,每天到草场挑一担灯草回来。
草场与石场比邻而居,哥哥
的辛苦可想而知。
刚开始挑担的时候,弟弟挑上灯草健步如飞,很
快就回到家里;哥哥呢,一担石头压到肩上,几乎将他压倒,他只能
踉踉跄跄地往前走,走上几步,就要放下担子歇一歇。
没过多久,
肩膀就变得又红又肿,只能换肩再挑……待他筋疲力尽地挑着担子
走进家门时,往往已是深夜了。
弟弟呢,早已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连着几天下来,哥哥的肩膀溃烂化脓,担子一上肩,疼得钻心,可
只能咬牙忍着,否则,不把担子挑回家,他连饭都吃不到。
就这样熬了一段时间后,哥哥的双肩结了厚厚的一层茧子,担子压上来,不再沉重如山了;他的脚步,也变得从容不迫了。
挑上担子,他甚至可以和弟弟一起往前走了……
有一年夏天,兄弟俩挑着担子走到大河边时,忽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无数的树木被狂风连根拔起。
可怜的弟弟,肩上的灯草早
已被狂风席卷而去,就连他自己,也立不住脚,踉踉跄跄地随着狂
风乱转,最终跌进河水淹死了。
而哥哥呢,肩上的一担石头使他稳
如泰山,狂风丝毫也奈何不了他。
他像平时一样,挑着担子一步步
地走着,平安地回到了家里……
有一家人赚了一点小钱,然后商量买个骡子来驮运东西,太太就问是买公的还是买母的,先生说买母的比较好,因为母的会生小的。
太太就说不要了,生小的我们也养不起。
这时他们的大儿子就开口了,生了小骡子,我要先骑着到处跑。
二儿子听了很不高兴,对哥哥说,你骑着到处跑那我怎么办呢。
两人为了到底谁骑小骡子的事争执不下,最后商定两个人一起骑。
父母又不乐意了,小骡子两个人一起骑,把它腰给压折了,那长大
了怎么用。
全家人就吵成一团,这时候来了一个亲戚,问你们争什么。
他们就说在争到底该买一头母骡子还是公骡子,生了小的怎么办。
那个
亲戚就说不用争,骡子本就不会生小骡子的。
看过经典的古代儿童故事大全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