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的康复评定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关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9认知及知觉功能 第四章
针对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为此患者拟定一个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计划
1维持性作业训练 每天
2辅助器具和矫形器
3环境改造
4职业训练或指导
5长期卧床者的护理
6步行前训练 患腿站立负重训练 2/3体重以上一定时间 患腿负重原地迈步练习 平衡杠
7步行训练扶持下步行 平衡杠内步行 向前 向后 转身 侧方 健手-患足-健足 持杖步行 上下楼梯 扶持
8功能性运动 恢复早中期的上肢功能训练(斜面砂磨板 向前滚动圆柱体 bobasth桌面推球 地面单手推动巴氏球 木钉盘活动桌面堆积木 尺子画线 ) 恢复后期恢复早中期adl训练 (进食穿脱衣服 个人卫生 )恢复后期adl训练 (家务活动 入浴动作 高级技能活动 上下楼梯)
案例分析与讨论
题目:关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组数
组员
专 业
上课时间
班 级
康复患者的疾病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居住地
临床诊断
王某某

51
会计
重庆市
脑出血后遗症
病人入院康复评定结果
主诉:
2012年8月3日晚在家做家务,突感头晕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家人急送往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出血。经15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于8月17日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感觉功能评定:患侧(右)浅感觉较健侧减退,对较强的刺激才能感知。
疼痛评定: VAS疼痛评分5分,右侧肩关节周围疼痛。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右侧):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右侧):肩关节:前屈0-135度,后伸0-60度,内旋0-50度,外旋0-45度,水平外展0-65度,水平内收0-100度;肘关节:屈曲0-120度;髋关节:屈曲0-85度,外展0-30度,内收0-20度;膝关节屈曲0-90度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及评价
摘要:
一、偏瘫患者概述
二、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三、偏瘫患者站立与行走的康复功能训练
四、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正文:
一、偏瘫患者概述
偏瘫是一种以一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状或体征,大脑损伤是引起偏瘫的主要原因。

偏瘫患者通常伴有半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认、失用以及视野缺损等症状。

二、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
1.针对性:针对患者具体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制定训练计划。

2.早期介入: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个性化: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兴趣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4.协同训练:兼顾患侧和健侧肢体训练,提高患者整体运动功能。

三、偏瘫患者站立与行走的康复功能训练
1.站起训练:通过逐步增加患侧下肢负重,提高患者站立能力。

2.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患者站立状态下,帮助患腿向前迈步。

4.步态训练:借助上肢帮助进行步态练习,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稳定性。

四、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影响
针刺治疗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

针刺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五、结论与建议
康复训练是偏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重要手段,早期、针对性、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

偏瘫的康复PPTppt

偏瘫的康复PPTppt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2岁,因脑梗死 导致右侧偏瘫
治疗过程
发病后1个月开始接受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 等
结果
经过4个月的康复治疗,患者右侧 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质量明显提高
案例三:一位儿童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
患者基本信息
患儿男性,9岁,因外伤导致右 侧偏瘫
治疗过程
康复治疗在偏瘫患者中应用广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水平。
康复治疗包括多种手段,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职业疗法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选择。
康复治疗师应与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 得到全面的康复。
偏瘫康复治疗的不足与挑战
康复治疗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这使得治疗效果存在一 定的差异。
案例五:一位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31岁,因车祸 导致脊髓损伤
治疗过程
发病后3个月开始接受康 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矫形器适配等
结果
经过1年的康复治疗,患 者站立、行走功能基本恢 复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05
偏瘫康复治疗的结论与展望
偏瘫康复治疗的现状与成效
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关注康复治疗技 术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以发现更有 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03
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发展和培训将得到 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治 疗水平。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 会的发展,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等 技术将在康复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为偏瘫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 效果。
偏瘫的康复治疗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偏瘫康复治疗概述 • 偏瘫康复治疗的评估 • 偏瘫康复治疗的方法 • 偏瘫康复治疗的案例分析 • 偏瘫康复治疗的结论与展望

偏瘫康复病例范例

偏瘫康复病例范例

XXXX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病历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6岁诊断:脑出血;左侧偏瘫发病时间:2017-04-28 ;检查时间:2018-9-17 (病后:约17个月)家庭住址: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一般情况:患者神智清楚,言语流利,左侧偏瘫,可独立翻身、转移、步行,生活完全自理。

现病史:患者于2017年4月28号突发头痛后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后急送XXXX医院就诊,诊断为“脑出血”,对症保守治疗后转至XX二院行6 个月康复治疗。

于2018年8月28日在XXX医院行左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趾短屈肌肉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后左侧肌张力由2级将至1+级,部分肌张力降至正常,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转入我院,门诊拟“脑出血后遗症”收治入院。

现患者可独立步行,生活完全自理。

既往史:患者既往应酬较多,每天饮酒约4两,烟一包,身高170cm体重83千克,余无。

一般临床资料:生命体征稳定。

康复功能评定:1)综合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右侧正常,左侧上肢-手-下肢:2)肌张力(Ashworth ):右侧:正常左侧:肱二头肌1+级,肱三肌1+级,旋前肌1级,掌屈肌1 级股四头肌1 级、小腿三头肌1+、胫骨后肌1级、趾长屈肌0 级、趾短屈肌0 级、踇长屈肌0 级3)Lovvett :肌力评定右侧: 正常左侧:前屈肌群3+、外展肌群3+,腕背伸肌3 级、指伸肌3 级、指屈肌3级髂腰肌2级、臀中肌2级,臀大肌4级、腘绳肌3-级,胫前肌3-级,腓骨长短肌1 级4)PROM右侧正常左侧踝关节背伸0°5)反射:左侧腱反射: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均(+++);原始反射:阳性支撑反射(+)病理反射:Babinskin (+)霍夫曼征(+)6)平衡评估:坐位/站位:皿/ II Berg 评分:45分7)感觉评估:右侧正常左侧:轻触觉减退(左足底轻触觉基本正常),下肢重于上肢;手指位置觉、足趾位置觉均减退。

康复护理康复评定方法

康复护理康复评定方法
平衡功能是指人体在静态或动态 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是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运动能力的
重要指标。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受试者在静态和动态情况 下的平衡表现,以及进行特定的测 试和评分。
临床意义
平衡功能评定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 病、判断康复效果、指导康复训练 等具有重要价值。
步态分析
步态定义
步态是指人在行走过程中脚部姿态、运动轨迹和速度等特 征的总和,是评估运动系统和姿势控制的重要指标。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受试者行走过程中的步态特征,以及进行特定的 测试和评分。
临床意义
步态分析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判断康复效果、指导康 复训练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步态分析也是矫形外科、 生物力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定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基本活动和自理生活的能力,是评估日常生活 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长期目标
在短期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康 复目标,如恢复工作能力、回归社会 等,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康复指导和治 疗。
05
康复评定工具与技术
量表的应用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
01
用于评估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语言和视觉空间能力。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02
用于筛查轻度认知障碍,评估注意力、执行力、语言能力等。
阶段性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进行评估,及时了解患者的功能变化和进步, 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末期评估
在康复计划结束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康复效果,为进一 步的治疗或康复提供参考。
康复效果评估
1 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观察

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观察

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神经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应用成效。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神经康复治疗法,然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恢复能力进行记录。

结果:实验组所采用神经康复治疗法在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神经康复治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康复治疗;脑卒中偏袒患者;改善效果一般情况下,针对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及时救治后,往往会因为脑组织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运动功能出现障碍或者是神经功能出现障碍,而在这一病症中较为常见的后遗症就是偏瘫,倘若出现这一情况,会对患者自身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以及家庭的负担。

要想巩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就要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为此,就要充分发挥神经康复治疗的作用,以尽快实现患者的早日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组我院在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重要器官无病变情况,且所有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签订同意书。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30例人员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5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4±7.14)岁;实验组中30例人员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范围在(4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4.14)岁。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评定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评定PPT课件

注意力评定
视觉注意 视跟踪、形态辨认、删字母等
听觉注意 听认字母、重复数字、词辨认、声辨 认等。
记忆力评定
韦氏记忆测试(WMS):适用于7岁 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临床记忆测试:适用于成人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
是最具影响的认知缺损筛选工具之一,整 个检查共19项,分值范围为0-30(表10-2 )国内经修订,将17分作为分界值, 按教育程度分:文盲组17分及以下为痴 呆;小学组20分及以下为痴呆;中学或以 上组,24分及以下为痴呆。
谵妄:认知功能受损,语言障碍,错觉,幻觉睡眠 觉醒周期紊乱
2、情绪-情感障碍评定
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焦虑自评量表(SAS)
3、认知功能
失认症评定
视觉失认(颜色、相貌、图形) 听觉失认 触觉失认 空间失认(空间忽略)
肌无力步态:臀中肌无力
原因 髋外展肌群无力 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
表现 上身向患侧弯曲,重力线 通过髋关节的外侧 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 定,并防止对侧髋下沉, 带动对侧下肢摆动
如果双侧臀中肌均无力,步行 时上身左右摇摆,形如鸭子走 步,又称鸭步
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无力
原因 伸膝肌无力
慌张步态
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 ,步态短而快,并出现阵 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 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 停止,称慌张步态或前冲 步态
测量法
常用足印法, 即用滑石粉或墨水使患者行走时能在
规定走道上或地面铺的白纸上留下足印。 测试距离至少6米,每侧足不少于3个
连续足印,以便分析左右两侧各步态参数
指鼻试验
常用于上肢的协调性检查。 患者用自己的食指,先接触自己的鼻 尖,再去接触检查者的示指。检查者通过 改变自己示指的位置,来评定患者再不同 平面内完成该试验的能力。

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中期目标
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行走、 上下楼梯等
长期目标
完全恢复工作能力,重返工作岗位
02
康复评估与诊断
康复治疗病例分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病例背景与基本信息 • 康复评估与诊断 • 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 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 康复效果评估与总结反思
01
病例背景与基本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45岁
职业:工人
身高: 175cm
性别:男
体重: 80kg
病史及诊断
01
主诉
因工作意外导致右下肢骨折,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02 03
病史摘要
患者于2022年5月因工作意外导致右胫骨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 后因疼痛和肿胀,患者未能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一个月后,患者发现右 下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诊断
右下肢骨折术后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康复治疗目标
短期目标
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增 强肌肉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方面检查 反射检查 协调性检查 关节活动度检查 MMT测试 形态学检查
对患者第一印象
运动功能分级 肌张力检查 平衡功能 ADL功能 功能动作分析
步行能力 步态分析
评价内容(1)
对患者第一印象
患者用何种方式来训练室 情绪如何 是否意识清醒 是否合作 语言表达是否清楚
评价内容(2)
反射检查:
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 疼痛
肩活动度降低 摆动过度或不足 旋转或扭转 关节是否稳定 关节是否稳定 是否稳定 是否稳定
立位侧面观:
头部前屈,左肩后撤,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手指 屈曲,髋伸展,骨盆前倾,膝过伸。
立位后面观:
头前倾略右偏,颈部左突,左肩略下沉后撤,脊柱稍 向患侧弯曲,左侧骨盆向前旋转,左膝关节伸直。
12.步态分析:(动态)
步态内容 步行周期 步行节律 是否干扰步行
肩、臂 躯干 骨盆 膝关节 踝关节
足 足接触面
患者由家属搀扶来治疗室,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语 言表达清晰,语速慢,配合评价,可以独立完成移乘。
3.反射检查:
5.关节活动度检查:
6.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
上肢肌张力
下肢肌张力
✓肩胛带内收肌群:Ⅰ
✓ 腰方肌: Ⅰ
✓胸大肌: Ⅰ
✓ 髋屈肌: Ⅰ
✓肱二头肌: Ⅰ+
✓ 髋内收肌:Ⅰ
注意左右对称检查 腱反射 病理反射:Hoffman征,Babinski征 姿势反射:坐立位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
评价内容(3)
感觉检查:
注意左右对称检查
深、浅感觉,本体感觉 描述:减低程度
肌张力检查:
改良Ashworth法 安静状态下: 运动时:翻身、起坐、
站起等时有无张力升 高现象
时相是否合理 节奏是否匀称 部位、性质与程度 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塌陷或抬高 前屈或侧屈 前、后倾斜 摆动相是否可屈曲 是否可背屈和蹠屈
是否为足着地跟 足是否全部着地
观察要点 左右是否对称 速率是否合理 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 的关系 前后退缩 扭转 左、右抬高 支撑相是否可伸直 是否下垂/内翻/外翻
是否为足趾离地 两足间距是否合理
“活动限制”(Activity limitations):个体整体水平 的功能障碍(如完成一般任务个体的活动能力、生活自 理能力等);
“参与局限性”(Participation restrictions):患 者的社会功能障碍(如家族生活人际交往和联系、接受 教育和工作就业等主要生活领域、参与社会、社区和公 民生活的能力等)
临床案例分析
一、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 徐某
性别: 男
年龄: 50 民族: 汉
职业:个体,厨师
文化:中学
利手: 右
发病时间: 2016-12-24
入院时间: 2017-05-02
临床诊断:脑梗塞 左侧肢体功能障碍
二、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2016年12月24日晨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 左侧肢体麻木无力,不能站立,开步困难,并口角歪斜 口齿不清,神志清醒,认知功能良好,查体配合,入曙 光神经内科对症支持治疗。
上田敏
标出:分数;不能完成 的项目;残疾程度等
评价内容(7)
步行能力和步态分析
✓ 能否步行 ✓ 稳定性如何?需任何介助?独立? ✓ 步行姿势的分析 ✓ 步行速度和耐力的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和点的抽出
“损伤”(Impairments ):是身体功能或结构出现问题: 感觉功能、心肺功能、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功能;
治疗目标、训练计划及方法的制定
治疗目标的制定 短期目标:近期一个月内治疗目标 长期目标:预期达到的所能恢复的最大功能水平
治疗计划及训练方法 讨论:针对你对患者的评定,分析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
点,何因素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低下;针对患者存 在的主要问题,你所选择的训练方法其作用、理由等;
患者情报
偏瘫患者康复评定 (案例分析)
概念
评定是把握患者所持症状和障碍,对情报进行 分析,设定治疗方针,对治疗结果进行确认, 对患者的将来进行预测的过程。
目的
把握患者的整体性 治疗计划的参考 帮助设定目标
评定过程
收集情报(搜集) 分析和整理 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有关评定的要点
物理疗法评定
坐位平衡维持、立位 平衡维持:重心转移
平衡功能Fugl-Meyer 评价法评分
Berg量表 标出扣分项目及得分
评价内容(6)
运动功能分级
功能动作分析
布氏分级(Brunnstrom) 翻身、起坐、轮椅《=》 床转移、步行
上、下肢功能级别
ADL评定
FMA(Fugl-Meyer)
Barthel指数评分
✓旋前圆肌: Ⅰ
✓ 腘绳肌: Ⅰ
✓掌屈肌: Ⅰ
✓ 腓肠肌:Ⅰ+
✓手指屈肌: Ⅰ
✓ 足底肌: Ⅰ+
7.平衡评定:
Berg量表评分 : 48分 提示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可以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有轻 度功能障碍。
8.ADL评定:
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5分
提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中度的功能缺陷
11.姿势评定:(静态)
评价内容(4)
关节活动度、肌力检查
列表:主动、被动 ➢ 用“符号”标出受限
关节及度数、具体原 因
➢ 有无伴疼痛 残存肌力级别
协调能力检查
指鼻、指指实验、跟 膝胫实验
与健侧相比较
评价内容(5)
姿势观察
仰卧位、坐位(长坐 位、端坐位)、立位: 头部、双肩、髋水平
从前、后、侧方观察
平衡能力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3年,血压最高160/90mmHg, 现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否认结核肝 炎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2016-12-24曙光医院)头颅MRI示右侧额 叶、颞叶、顶叶、基底节区大面积急性脑梗塞,提示右 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
三、评定
1.整体印象:
坐位前面观:
头部直立,左肩略后撤下沉 ,躯干轻度左旋,左肘关节 屈曲,左手指屈曲。下肢屈髋屈膝,髋关节有轻微的内收内 旋,踝轻度内翻足下垂。
端坐位侧面观: 头颈部略前屈,躯干微弯曲,髋屈曲大于90º,骨盆后倾
端坐位后面观: 头中立位,脊柱无弯曲,左肩略下沉后撤。
立位前面观:
头颈中立,左肩略下沉,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手 指屈曲,躯干向患侧倾斜,左侧骨盆向后旋转,左髋关节 略外旋,左膝关节伸直,重心倾向健侧腿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