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的特色与地貌

合集下载

浅谈龙洲丹霞地貌地域文化特色

浅谈龙洲丹霞地貌地域文化特色

浅谈龙洲丹霞地貌地域文化特色龙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公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城东南22公里处的龙洲乡,这里四面环山,龙洲盆地苍山环抱,绿水萦绕,这里方圆百公里(主景区20余平方公里)被奇异的红砂岩地貌(地质学称丹霞地貌)所覆盖,是近年发现的一处集摄影、探险、旅游的绝佳胜地。

一、地域文化综述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1]。

地域文化是若干地区文化的集中表现,是我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圈。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地域性,地域文化主要是在地域内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

某个民族、某个人类群体生存地的物产资源、经济状况、历史遭遇、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不同体育活动,这些不同的情况决定着当地的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受古今行政区划的影响,更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创造一方文化”。

水土因素、自然环境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更具决定性[2]。

二、龙洲丹霞地貌概述(一)丹霞地貌的形成何谓丹霞?据黄进、彭华的研究,丹霞谓“色渥如丹,灿若明霞”[3],即是“色胆若霞”[4]。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

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

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

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

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已被列入的“中国丹霞”是由我国命名的地貌名称,自申遗开始便打上了中国烙印。

这是目前世界自然遗产中唯一以丹霞地貌申报的项目,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丹霞不是1个地点而是6个!图——中国丹霞所在地位置图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首要特征就是红色的岩石,偏红色的河湖相沉积岩统称“红层”,红层上所发育的地貌为“红层地貌”,有陡崖的丹霞地貌就是红层的一种。

“丹霞”一词源自三国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的天上绚烂的彩霞。

“丹霞”被采用为术语起源于广东丹霞山,于20世纪20年代首次被地质学家使用。

在申遗时,“中国丹霞”将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手牵手”,全面展示了丹霞地貌从青年早期到老年期的完整演化过程。

【浙江江郎山】——老年期特点:高位孤峰型地貌的代表地址:浙江省江山县城南25公里江郎乡江郎山,相传是古代姓江的三个兄弟登上山顶变成的三大巨石郎峰、亚峰、灵峰,自北向南呈“川”字形排列,高360多米,雄伟奇特如刀砍斧劈,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

江郎山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三次游江山时都写到了江郎山,赞叹江郎山“奇、险、神”,每当云雾弥漫,云峰于一体,景色蔚为壮观。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醉烟霞”说的就是浙江江郎山。

【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特点:疏散型多样性丹霞峰林与孤峰群地址: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龙虎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龙虎山属于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同时拥有古火山地貌、丹霞地貌两种地貌景观,其中以其山水相依的丹霞地貌最为出名。

龙虎山丹霞颜色暗淡,年代久远,风化的比较成熟,可以说是孤峰成景。

龙虎山丹霞属于宽谷疏散型峰林丹霞,两山之间非常开阔,距离大都在50米以上。

碧水丹山,移步异景,行在舟上犹如置身在山水画之中,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在此地泛舟游览时,就感慨道“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干越上溪滩”。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英文名称:Danxia landform定义: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名称起源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丹霞山(广东省仁化县)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

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1]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2]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

丹霞地貌的定义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1]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1]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世界遗产韶关丹霞山导游词

世界遗产韶关丹霞山导游词

世界遗产韶关丹霞山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朋友来到韶关丹霞山,这里是一个拥有世界遗产地称号的美丽地方。

丹霞山自然景观独特壮观,山峰叠嶂,奇石峥嵘,被誉为地质奇迹。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丹霞山的地理特征、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让您对这座世界遗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特征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地处华南喀斯特地貌核心地带,毗邻威远江,地势险峻,绵延74公里。

这里的丹霞地貌是地球上罕见的奇观,是自然地理过程与人文历史文化的结晶。

二、自然景观1.山峦叠嶂丹霞山地势崎岖,山峦叠嶂,峰峰相连。

翠绿的山峰宛若腾飞的巨龙,给人一种壮丽的视觉冲击力。

2.奇石峥嵘丹霞山奇石众多,形态各异。

有的像动物,有的像花草,有的宛如仙境。

著名的奇石有“仙人拜月”、“麒麟望月”等,您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它们更多的意义。

3.瀑布溪流丹霞山水资源丰富,瀑布溪流众多。

其中,龙环瀑布是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水流形成一道如虹的景观。

您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与美妙。

三、人文历史1.文化渊源丹霞山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

如清代文学家郑燮的故居、金石学家黄宗羲撰写的《明铭》石刻等,这些文化遗产为丹霞山平添了几分人文韵味。

2.文化活动每年的丹霞山文化旅游节都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民俗活动和艺术展览。

您在丹霞山旅游期间,还可以参与到这些文化活动中,亲身感受民族风情。

四、旅游提示1.最佳游览时间韶关丹霞山四季景色迥异,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特点。

春季的丹霞山盛开着各种鲜花;夏季的山中气温宜人,凉风习习;秋季的丹霞山红叶如火;冬季的山上洁白如玉。

因此,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旅游时间。

2.交通指南到达丹霞山的交通非常便利。

您可以选择乘坐高铁、飞机或汽车抵达韶关市,再在市区转乘前往丹霞山的交通工具。

不同季节,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徒步、乘坐旅游专线车等方式进行游览。

丹霞山的介绍

丹霞山的介绍

丹霞山的介绍丹霞山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境内,是中国少有的以丹霞地貌命名的山。

丹霞山被誉为“中国丹霞之最”,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丹霞山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受挤压和风化作用形成了层理清晰、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

这里有红砂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多种岩石组成,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层层叠叠、群峰耸立的奇特景观。

丹霞山的山体造型独特,有的像仙境般的宫殿,有的像悬挂的巨幕,有的像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奇妙的世界中。

登丹霞山,可以领略到不同的景致。

山上有丹霞峰、丹霞洞、丹霞峡、丹霞瀑等景点,每一个景点都展示出丹霞山的独特魅力。

丹霞山上的植被丰富多样,有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生机盎然。

丹霞山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山上有许多古迹遗址,如丹霞寺、碧霞宫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古代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底蕴。

同时,丹霞山还是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除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丹霞山还是一处理想的登山胜地。

登丹霞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景,体验登山的乐趣。

登山途中,可以欣赏到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总的来说,丹霞山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登山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游客还是登山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和惊喜。

丹霞山以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丹霞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文的魅力,体验登山的乐趣和留下美好的回忆。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

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方圆29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

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世界上类似于丹霞山的红色碎岩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赤壁丹崖。

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这种岩层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由中国地质专家在广东的丹霞山命名的。

丹霞山在距今1.4亿至7000万年间,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

后来盆地发生了多次的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红色的山群,形成了如今美丽的丹霞山。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是2004年2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面积大约280平方千米。

范围包括: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矮寨几个景区。

这里的丹霞地貌具有典性,多样性和不可替代性。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

丹霞地貌的描述

丹霞地貌的描述

丹霞地貌的描述丹霞地貌景观以其壮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岩石形态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高处俯瞰,你会被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错落有致的红色砂岩所震撼。

在阳光的映衬下,这些砂岩犹如燃烧的火焰,展现出大自然的无尽魅力。

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以其艳丽的色彩和奇特的地貌形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地貌形态各异,有的呈殷红色,有的呈赭石色,还有的呈淡黄色,这些颜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画卷。

丹霞地貌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外表,其内部构造也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在这些地貌中,游客可以发现许多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同样呈现出艳丽的色彩,同时还有着千奇百怪的石质形态,让人赞叹不已。

贵德丹霞地貌拥有丰富的色彩和层次,不同区域呈现出红、黄、白、橙等不同色调。

同时,形状各异的丹霞石柱在阳光下挺拔屹立,美不胜收。

百度教育商务合作,合作方向:产品代理销售或内容合作等。

立即合作丹霞地貌瑰丽多姿,犹如大自然的调色板,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与纹理。

在阳光的照耀下,丹霞地貌的岩石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丹霞地貌的景观层次分明,峰峦叠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丹霞地貌的自然奇观,以其雄伟壮观、千姿百态的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在贵德丹霞地貌中漫步,仿佛置身于巨幅画卷中。

晨曦中,阳光洒在丹霞地貌上,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令人赞叹不已。

丹霞地貌中岩石表面氧化形成了独特的红色,点缀着绿色植被,让这里成为了一个视觉上的绝美之处。

在晨光或夕阳的映照下,丹霞地貌的线条变得柔和,仿佛是上天赋予的红色飘带。

在晨光的映照下,靖边丹霞地貌的色彩更加浓郁,如同一座座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

丹霞地貌呈现出许多神奇的景观,诸如峰丛峻峙,在阳光照耀下映照出无尽的变化万千光色。

丹霞地貌色彩斑斓,犹如大自然的调色板,呈现出壮美的景色。

靖边丹霞地貌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石柱、石墙和石峰在阳光下呈现出鲜艳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魔幻的世界中。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风光之“玉女拦江 ”
玉女拦江
• 玉女拦江是丹霞山外围景观之一,坐落在 本山西北面。假若你驱车来到仁化县城, 沿着锦江流水方向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 条由数个山峰组成的美丽曲线,宛若一位 横卧着的少女——她枕着江流,鼻梁俊俏, 酥臂轻柔,玉腿舒展,下颔、胸和腹等部 位所勾勒出的曲线美令人叫绝,这就是 “玉女拦江”。
丹霞山景区信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门票:套票100元,节假日120元。1.1米以 上儿童半价,七十岁以上长者免费。学生凭 学生证可购半票,还有3元的景区保险可自 由选择是否购买。游客凭票可48小时内多次 入景区。计划多次入园的需提前说明,需在 第一次检票时录入指纹信息。凭景区门票可 免费乘坐从大门往阳元石、长老峰等处的面 包车。
丹霞山的美
▲形态美:丹霞山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其山峰四壁 由赤壁丹崖构成,造型各异、拟人拟物、拟兽拟禽的造 型地貌,构成其最基本的景观层次。 ▲结构美:丹霞山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 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 尤其是在晨昏霞光背景下,山群更富有结构美感。 ▲色彩美: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加上 藻类生长,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色,干燥的红崖上 藻类更是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的衬映 之下,和谐中产生对比,构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 ▲意境美:丹霞山的意境美突出表现为雄、险、奇、秀、 幽五字。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在咏叹丹霞山水时,留下众 多诗文题刻,就是从其山水中抽象、升华出来的意境之 美。
丹霞山形成原因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 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 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 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 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 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 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 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霞山的特色与地貌
我的家乡在韶关,丹霞山是这里的名胜古迹。

丹霞山位于湖南、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距仁化县城9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

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蓝天,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

因而,有人曾说过这样过誉的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

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

方圆29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明末虔州巡抚李永茂词),故称丹霞山。

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区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早已成为著名风景区,而且,沿垂直节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暴露无遗,对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是举世闻名的名山。

山东东明的无名山也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