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山丹霞山开发发案例解析

合集下载

旅游驱动型乡村绅士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丹霞山两村为例

旅游驱动型乡村绅士化过程与机制研究以丹霞山两村为例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之间找到 平衡点,促进旅游驱动型乡村绅士化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旅游驱动型乡村绅士化过程与机制进行比较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谢谢观看
1、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黄屋村和黎屋村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 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与景区的开发策略和政府支持力度有关。然而,过度开发 也会带来环境破坏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游客的进入与影响方面,游客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 游客的进入也给当地环境和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背景
乡村绅士化是指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地区逐渐呈现出城市特征的现象。这种 现象包括土地利用的改变、建筑风貌的统一化、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旅游在 乡村绅士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 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旅游也带来了外来文化,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
2、游客的进入与影响
随着游客的进入,当地村民开始意识到旅游的重要性。游客的涌入也给当地 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游客的进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 文化冲击等。在黄屋村,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在 黎屋村,游客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3、当地居民的变化与反应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居民开始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如开设农家乐、售卖土特产等,从而获得了更 多的经济收益。然而,也有一些居民对外来文化持有排斥态度,依然坚守传统文 化和生活方式。这种变化的不一致性也对旅游驱动型乡村绅士化过程产生了影响。

韶关市实施《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办法

韶关市实施《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办法

韶关市实施《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7•【字号】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施行日期】2009.09.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韶关市实施<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办法》已经2009年8月27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3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市长郑振涛二○○九年九月七日韶关市实施《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办法第一条根据《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丹霞山管理机构根据《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和市政府授权范围内负责丹霞山的具体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仁化县人民政府、浈江区人民政府、市直各职能部门应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认真执行市政府关于丹霞山保护管理的决策,配合丹霞山管理机构做好具体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市政府按照《规定》第六条要求将丹霞山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保护管理经费。

配合省政府制定关于丹霞山保护管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内容,安排好省政府按财政体制下拨的丹霞山保护管理经费。

丹霞山管理机构会同市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经贸部门研究拟定丹霞山发展方针和经费筹措方式,为市政府提供政策参考。

市政府及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管理权限,对向丹霞山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资给予税收、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丹霞山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和管理丹霞山保护专项资金。

市审计机关对丹霞山保护管理经费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视为对丹霞山保护管理工作有贡献:(一)积极宣传和模范遵守《规定》及省、市关于丹霞山保护管理的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成绩显著者;其事迹经由市级以上媒体正面报道的,视为突出贡献;(二)保护丹霞山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动植物资源卓有成效者;其中,使一级以上保护动植物、二级以上文物或一定数量的二级保护动植物、三级以上文物免受损失的,视为突出贡献;(三)勇于揭发及阻止在丹霞山内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或密切配合公安机关侦破案件者;其中,防范阻止了法定刑在三年以上严重刑事犯罪的,视为突出贡献;(四)积极参加扑救山火、救治灾害、救助遇险游客,使丹霞山内人员或公共财产免于或减少损失者;其中,挽救公共财产损失折合人民币3万元以上或挽救一名以上游客生命的,视为突出贡献;(五)对丹霞山保护管理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卓有成效的;其中,无偿捐资10万元以上,视为突出贡献;(六)协助化解群体事件,维护丹霞山内管理和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成绩突出的。

案例1 翔龙湖

案例1  翔龙湖

(3) 阴柔与阳刚统一。碧水绿树之秀与 赤壁丹崖之雄在景区形成鲜明对比。湖 水的恬静,修竹的飘逸,大山的豪放, 丹崖的刚烈,在对比中形成和谐,使景 区富有高下、远近、开闭、驰张的变化。
1.4 开发条件
(1)位置优越 从位于丹霞山接待中心到 龙头坝址,仅200m,有3-4m宽砂石公路 至坝坪,可进入性良好。位于风景最优 美的几个小区中心,在区内,既可观赏 邻区风光,又是向纵深开发的过渡。
龙园寻根 龙是一种由中国古代图腾文化演变而来 的虚拟神兽。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 已有龙的图案,以后随着中华文化的发 展而演化,其形态更加完美、能力也越 来越大,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已成为帝王 的象征。进一步外延,龙成为中华民族 共同的图腾,因而中国人又称为“龙的 传人”。
规划在龙口平台上,兴建一座龙文化园, 集中国五千年龙文化精髓于一地,包括 文物、图片,龙的书法、碑刻、故事、 传说、典故等等。
(4)其他 金龟山夹一半开石峡,湖水进入恰成龙须,故 名龙须涧,峡高百米,怪石磷峋;案台山与蕉 冲岩之间的雾隐峡和其后的雾隐岩,因常有云 雾缭绕,而得名;仙居岩位于芭蕉冲出口的崖 底,尚保留着清代寺庙的残墙和遗址;在风月 台东端,并列两座规制较大的古墓,周围古松 参天,亦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蕉冲岩、破军 寨、案台山、师姑寨等山上还有几处保存完好 的古山寨。
(3)龙文化博览区 规划在龙口前坪上建 设龙园,汇集龙文化内容,系统展示有 关龙的传说,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 关龙的绘画、书法、工艺品等相关内容。
(4)宗教活动区 道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本小区环境尤其适应道教对 风水的选择和清修静养的要求,规划在 乘龙坳开辟一处正规道场。另在仙居岩 庙址重建仙居观,由于地形限制,建议 只建设三清殿和天师殿,以加强道教特 别是张天师与翔龙湖传说的传奇色彩。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等活动的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环境、乡村文化的向往,乡村旅游在过去几年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是一些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1.丹霞山: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之一、丹霞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索。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通过打造独特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将丹霞山打造成为一座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乡村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2.大观园:江苏苏州的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维多利亚式庄园”。

大观园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园林建筑、植物等资源,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手工艺品的展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大观园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展农事体验、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九寨沟:四川九寨沟是中国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九寨沟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通过开展藏民风情展示、特色美食体验等活动,将九寨沟打造成为一座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乡村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4.十八洞村:位于浙江丽水的十八洞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之一、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挖掘乡村文化和民俗艺术,十八洞村成功打造了一个融历史文化、农耕生活和艺术创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这里的茶艺表演、民族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5.西递、宏村:安徽黄山市的西递和宏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代表之一、这两个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

通过保护古建筑、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展示等活动,西递和宏村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广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广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广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咱今儿个就唠唠广东那些超酷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事儿。

一、丹霞山的生态旅游魔法。

你知道丹霞山不?那可是广东的一块宝啊。

以前呢,丹霞山就像个藏在深闺的姑娘,美是美,但没多少人知道咋欣赏。

后来啊,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就开窍了,开始搞生态旅游。

在宣传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通过网络、旅游杂志这些,把丹霞山的美传播出去。

这下可好,国内外的游客都被吸引来了。

游客多了,就带动了周边的经济。

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卖一些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和农产品。

比如说,那些用山里的竹子做的小工艺品,可精致了,游客们都爱买。

还有那些山上种的新鲜水果,游客尝了觉得好,还能直接买走。

这一来,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丹霞山的生态也因为大家的重视保护得更好了,这就是生态旅游带来的双赢啊。

二、红树林里的“生态银行”广东的红树林也是很厉害的存在。

红树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像跳跳鱼、小螃蟹之类的,就像一个小小的生态王国。

有个地方就把红树林当成了一个“生态银行”。

怎么说呢?就是对红树林进行保护和修复,就像往银行里存钱一样。

他们请了专业的团队来研究怎么让红树林长得更好,比如说改善水质,控制海水的涨落幅度等。

然后呢,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就开始发挥大作用了。

它能净化空气,抵挡台风,还能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周边的渔业就受益了,渔民们发现鱼的产量增加了,而且品质还更好了。

这就相当于从“生态银行”里取钱出来了。

而且啊,有些地方还开发了红树林生态游,游客可以坐着小船穿梭在红树林里,看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又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这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就这么一步步被实现了。

三、清远的生态农业宝藏。

清远这个地方啊,山清水秀的,特别适合搞生态农业。

当地的农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用化肥农药种庄稼了。

他们开始搞有机农业,种那些不打农药、施有机肥的蔬菜水果。

比如说清远的鸡,那可是出了名的。

以前就是普通的养殖,现在呢,是在生态环境下散养。

这些鸡在山里跑来跑去,吃的是虫子和野草,肉质特别鲜美。

刍议韶关丹霞山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刍议韶关丹霞山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刍议韶关丹霞山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引言作为广东省的著名旅游景点,韶关丹霞山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韶关丹霞山旅游也面临着一系列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旨在促进韶关丹霞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一:景区管理不善问题描述韶关丹霞山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景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景区内部秩序混乱。

其次,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参差不齐,很多游客反映受到了不尊重和不友好的待遇。

此外,缺乏有效的旅游信息发布机制,游客难以获取准确的景区信息,导致游览体验不佳。

解决方案•建立景区统一管理委员会,明确管理职责和权责分工,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加强景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服务意识的重视和对游客的尊重程度。

•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发布系统,通过官方网站、APP等方式向游客提供准确、实时的景区信息。

问题二:交通不便问题描述目前,韶关丹霞山的交通状况相对不便,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主要问题包括:交通线路单一,主要依赖道路交通;交通拥堵现象明显,尤其是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周边交通设施不完善,缺乏便捷的交通接驳点。

解决方案•发展多元化的交通方式,如增开巴士、旅游专线等,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

•积极引导游客错峰出行,通过价格优惠等方式鼓励游客选择非旅游旺季进行游览。

•政府加大对周边交通设施的投资,修建更多的停车场、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问题三:环境保护不力问题描述韶关丹霞山作为一处自然保护区,其环境保护工作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然而,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较为严重。

游客随意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时有发生,给丹霞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解决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标语、宣传片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

•增加垃圾回收设施和环保提示牌,便于游客随手投放垃圾。

广东丹霞山课程设计

广东丹霞山课程设计

广东丹霞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广东丹霞山的地貌特点、地质成因及生物多样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丹霞山在地理、历史、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并与之相关的课本内容相联系。

3. 学生能够描述丹霞山的自然景观与文化价值,及其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途径,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片等工具,分析丹霞山地貌的特点,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 学生通过撰写考察报告、制作展示PPT等,提升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2. 学生通过学习丹霞山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 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结合自然、历史、生态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丹霞山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

相关课本章节:地理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地貌第三节《奇特的地质景观》2. 地貌特点及成因:详细讲解丹霞山地貌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地质演化。

相关课本内容:地质作用、岩石类型与构造、地貌形成3. 生物多样性:介绍丹霞山的生物多样性,分析其生态环境特点。

相关课本内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4. 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讲解丹霞山的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

相关课本内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保护5. 实践活动:安排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小组讨论、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广东丹霞山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广东丹霞山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丹 霞 山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存 在 问 题
第 一 , 游形 象 不 鲜 明。丹 霞 山是世 界 “ 霞地 旅 丹 貌” 的命 名 地 , 霞 地 貌 风 景 名 山 的典 型 代表 , 至 丹 但
今为 止 , 国内大部 分 人对 丹 霞 山 的认 知度 不高 。 形象
定 位不 准 ,就连 丹霞 山景 区员工 对丹 霞 山 的旅 游形
激 励 机 制 , 丹 霞 山 不 论 在 自然 风 光 。 是 在 服 务 管理 方 面 , 无 愧 为 “ 霞” 游名 胜 地 。 使 还 都 丹 旅
关键词 : 霞 山; 游发展 ; 丹 旅 问题 ; 议 建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F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5 4 (0 0 1- 1 1 O 10 — 3 8 2 1 ) 1 0 1 一 4
第二 , 游文 化挖 掘不深 。丹 霞 山确 是 以 自然 旅 风光 为主 , 游客 主要来欣 赏奇特 的地 质地 貌 , 品味优 美 的 自然 风光 。但 给 自然 风 光加 入 一 点人 文 气 息 ,
山水 才更 有灵气 , 况且丹 霞山有着 深厚 文化 底蕴 . 如
队外 包 给深圳 市华 光 达实 业 股份 有 限公 司 运 作 。 在 管理 上给景 区带 来很 大不便 ;二 是车 队司机 工 资较
霞 山的发展砌石铺路 。但丹 霞 山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其
发展 的问题 , 如何尽 快解决这些 问题 , 将是 丹霞 山景区 面临 的重大历史任务 。

风景名 胜 区(9 8年 ) 国家 级 自然 保 护 区(9 5年 ) 18 、 19 、
国家地 质公 园(0 1 )世 界地质 公 园 (0 4年 )世 20 年 、 20 、 界 自然遗产 (0 0年 )现 已成为广 东省唯一 的世界名 21 , 山。2 0 年 1月广东丹霞 山与湖南莨 山、 09 江西龙虎 山 等 6处 以“ 中国丹霞 ” 系列被 国务 院批 准 为 2 0 0 9年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韶山·丹霞山几年过去开发案例分析
1、基本情况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
境内,面积 292 平方公里,因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
被列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又有
“中国红石公园”之称,自 1980
年对外开放30 年以来,由省级
风景名胜区逐步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 年)、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世界名山。

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武广高铁的开通,深广快铁、韶赣高速的在建等,都为丹霞山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自丹霞山申遗成功以来,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翻倍增长,2010年景区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同比增长49%,旅游总收入达6.1亿,同比增长65%。

2011年丹霞山景区再接再厉,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年旅游总收入7亿元。

2006-2011 年丹霞山景区旅游总收入
年份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游客总量
128 151 178 203 302 350 (万)
2 2.4 3.16 3.5 6.1 7
总收入(亿
元)
2、发展解析
1)打造世界级知名旅游品牌
2009年1月广东丹霞山与湖南莨山、江西龙虎山等6 处以“中国丹霞”系列被国务院批准为2009 年中国唯一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并于2010年8 月2日申报成功。

在积极申遗成功之后,丹霞山还密切与国外世界遗产地的交流合作。

除与马来西亚沙巴州基纳巴鲁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结姊妹公园,还积极与韩国济州岛、澳大利亚邦格尔国家公园、香港地质公园等景区联系,加强世界遗产地的交流和合作,力求把丹霞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此外,丹霞山还集中发掘丹霞文化,推出节庆赛事活动。

融合丹霞山文化、粤北民族文化及客家文化等多种元素,成功推出一台高品位且富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天地丹霞”主题演出,自2011年5月1日起每天固定在景区表演。

积极争取将丹霞岩画等文物推荐上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力提升了丹霞山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丹霞品牌形象。

2)完善自身基础建设
近年来景区全面实施“落实一个规划——生态公益林规划,推进三大工程——精品化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数字化景区工程,建设五大基地——科普旅游、文化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自驾车旅游、户外运动”的“一三五”项目建设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完成拆迁区域的绿化工程,在景区生态停车场等区域种植300余株高大乔木;基本完成长老峰区域翔龙湖至福音峡、翔龙湖尾环线、阳元山通泰桥区域约4公里旅游步道改造,目前正在加紧锦石岩、阴元石区域约7公里的旅游步道改造;增设外山门至阳元山进山步道、
瑶塘沿江步道、长老峰等区域铁质仿木导游标识牌30多块,设置博物馆、瑶塘生态停车场等区域交通标识20多块,装配钢筋混凝土仿生垃圾桶150个。

按照国家5A景区、全国文明景区创建工作要求,制定《丹霞山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丹霞山景区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工作职责分工表》《丹霞山景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方案》等,与当地规划、旅游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联合对景区及外山门旅游商铺环境进行整治,全力打造优美和谐的景区环境。

同时,科学制定丹霞山科普教育、森林生态、户外运动、自驾车旅游和文化旅游的“五大基地”建设方案,将基地建设任务纳入2011年度各科室目标考核中,加以认真落实。

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开展景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签订安全责任承包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3)开展强势媒体宣传
景区坚持以“丹霞的世界、世界的丹霞”为主题,以打响丹霞山世界级知名旅游品牌为目标,开展强势媒体宣传。

形成三大媒体宣传策略:①重点主抓与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湖南卫视、武汉电视台等电视媒体的宣传;②加强与新浪、腾讯、网易、红网、携程等重点门户网站的宣传;③以“软性广告、热点新闻、专题活动”三合一的方式与《中国旅游报》、《香港文汇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京华时报》、《上海青年报》、《旅客报》等平面媒体合作,还邀请到全国11家电视、网络媒体到丹霞山拍摄,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推广。

此外,丹霞山还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及时发布丹霞山假日旅游出行信息,营造舆论、提早预热,并
采取奖励营销,整合新线路、出台新政策,鼓励重点城市旅行社组织客源,主抓假日旅游市场。

据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5个小长假,共计接待游客4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679万元。

4)做好客源地营销
丹霞山每年都先后分赴珠三角、郑州、开封、洛阳、武汉等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20余场(次),派员参加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旅游博览会,与省内外的21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与广东开平碉楼联手打造“神碉霞旅”广东世界遗产精华游新线路。

仅2011年上半年,省内珠三角客源为28.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44%,省外重点客源市场中,江西客源市场同比上升65%,河南、天津、浙江等市场同比增长200%以上;境外市场增幅更加明显,马来西亚游客同比上升229%,新加坡游客同比上升991%。

3、经验小结
丹霞山可以说是依托申遗造势开始走入人们视野的,但在申遗成功后,丹霞山成功从捆绑申遗的6座名山中脱颖而出,凭借自身的成功运作,在神州的名山大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通过随后的5A升级,在品牌建设上更上层楼。

强势的媒体宣传策略、充分的客源地营销以及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都是丹霞山景区短期内旅游经济上扬的良好助力。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