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含详细答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含详细答案)

概括主要内容
1、困难之处:
(1)缩不短。

(2)不知道该不该删减。

(3)抓不住重点。

2、对策:
(1)课题填充法: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最后检查。

(2)段意合并法:先清理文章脉络,再写出每段段意,接着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主有次,就取主要的,舍次要的。

注意,合并时要对各段大意作修整——删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最后检查。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

只要抓住重点部分的段意,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就成了。

(最后要检查)
(4)语句摘录法:有些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上有中心句。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成了。

注意: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联或精简,最后检查。

(5)重点罗列法: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分解再综合,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要注意把它们整理成表达通顺的话,最后检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含详细答案)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时训练(含详细答案)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1并列句概念: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例句: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而是……、不是……是……、是……不是……、也、又、还、同时2承接句概念: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例句: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3递进句概念: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例句: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4选择句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例句: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或、或者、还是5转折句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例句: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但是、但、可是、然而6假设句概念: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

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例句: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要是……那么……就、要、便、那么②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例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哪怕……也……纵然、纵使7条件句概念: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例句: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凡是……都……、除非……才……8因果句概念: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例句: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13-16课+答案

语文(人教版九下)导学案:13-16课+答案

《威尼斯商人》参考答案一、预学导学1、深入了解作者1、《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知识准备备(1)台词舞台说明台词对话独白旁白(2)、舞台提示二、自主探究(1)juã dǎo hán dǐ tǎn yòu huò lín(2)解释词语①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忍。

②恐惧、畏惧③罪恶多端,不能被赦免。

形容极端恶毒。

④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⑤免除(捐税、劳役等)(3 )按课文内容填空①《莎士比亚全集》英《哈姆雷特》《奥赛罗》喜②也或是要是或是即使或者就三、合作探究1.安东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

2.在法庭上,矛盾主要在夏洛克和鲍西娅之间展开。

3.矛盾的发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公爵、安东尼奥等与夏洛克的直接交锋;第二阶段是的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直接交锋。

高潮是第二阶段鲍西娅与夏洛克之间的交锋。

4.鲍西娅的话赢得了夏洛克的夸赞 , 却是在把自己引到死胡同。

主动权完全交给了鲍西娅。

情节发展到高潮 , 陡然一转 , 夏洛克走进了他自己建造的坟墓。

主动权彻底把握在鲍西娅的手里。

5.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

①能言善辩:“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

”②老于世故:“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您了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③惟利是图:“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 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 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师生合用附答案2 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教学教学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教学过程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8E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Sc[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uE6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p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P[-U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gB]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yZ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m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k4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n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二品读诗歌1配乐朗读理清思路《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萨克斯乐曲《春风》《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2节雨轻轻地来了ww wxk b1c om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2感受诗情品味雨韵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⑴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⑵细细吟咏重点突破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3联想想像丰富诗句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芒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赶快行动吧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2读写生字词《雨说》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过程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二整体感知1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三重点突破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联想想像丰富诗句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五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2读写生字词《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答案教案答案练习题答案(诗两首)学案答案一、根底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 蒋海澄(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拂晓的通知)。

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 诗评家。

X。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1.诗人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深沉的热爱;游子对故土无穷的眷恋。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不可以删去,因为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大陆的依恋就如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而母亲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就如海峡的隔膜他个人难以改变。

三、合作释疑1. 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给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唱歌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拂晓——隐喻了祖国大地受到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对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拂晓〞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来临于这片土地。

3.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明确: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予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明确:“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一沁园春雪 (1)二《雨说》 (5)三星星变奏曲 (9)四外国诗两首 (12)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17)参考答案: (22)五〈傅雷家书〉两则 (28)六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32)七敬业与乐业 (37)八致女儿的信 (41)第二单元测试题 (46)参考答案: (52)九故乡 (57)十孤独之旅 (62)十一我的叔叔于勒 (67)十二心声 (72)第三单元测试题 (76)参考答案 (84)十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94)十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98)十五短文两篇 (103)十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08)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 (112)参考答案 (118)十七智取生辰纲 (124)十八杨修之死 (129)十九范进中举 (134)二十香菱学诗 (139)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参考答案 (149)二一陈涉世家 (155)二二唐雎不辱使命 (159)二三隆中对 (163)二四出师表 (168)二五词五首 (174)综合性学习:话说风流人物 (179)第六单元测试题 (183)参考答案: (189)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9-12课+答案

【语文9年级下】导学案:9-12课+答案

9.《谈生命》参考答案1 2 3 略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

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

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

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

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7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

"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8、“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

【★★】2023-2024学年秋季人教初中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时练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B.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C.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

”D.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B.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C.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语,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

”3.下列关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

B.《我的叔叔于勒》从题目看,“我”是线索人物,于勒是主人公。

C.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

D.于勒的生活经历了三个阶段:生活荒唐,挥霍家产——国外经商发财——穷困潦倒地回国。

4.下列对《我的叔叔于勒》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文中的“我”是小说里的人物,不能看成是作者本人。

B.小说通常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C.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本文主要塑造了于勒这个人物形象。

二、填空题(共1小题)5.根据提示填空。

(1)《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国19世纪后半期作家,他与、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等。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

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晚刊据传抄件刊出。

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

1951年1月8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的影响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幅图画就是以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照耀着大地的壮丽景象,更显祖国壮丽多姿。

自主学习1、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2、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3、课文解读(1)这首词的题目是,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合作探究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7、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8、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精读精练精读诗歌下阕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0、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11、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12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主题阅读品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课前打印发放)甲我爱你,塞北的雪 (王德)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你把生命溶进土地哟,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3毛泽东一生对雪情有独钟,甚至不允许扫除院子中的雪。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三位诗人对雪的喜爱?试各写出一句。

(答案不唯一)14甲诗歌颂的仅仅是雪花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由“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你联想起哪位诗人的绝唱?又联想到春天的哪一位使者?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绝唱,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由“梨花开”你又联想到哪位文人墨客的名句?16、乙诗的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

描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致描画,鲜明地再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又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大笔挥洒的诗句如:“瀚海阑千百丈冰”等,细致描画的诗句如:“狐裘不暖锦衾薄”等。

写送别,以结尾两句最妙,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如果你是诗人,看着雪地上的马蹄印,会想些什么呢?拓展提升17、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8、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19、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教(学)后记二学习目标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自主学习1、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 )襁()褓()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合作探究5、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6、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7.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8、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9、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10、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精读精练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11、选文中,雨“说”的一席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12、作者赋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13、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14、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

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篇二: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1.学案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艾青“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填空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作品有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

湖南衡阳人。

现居。

主要作品有等,诗集等,诗论集等。

二、理解探究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抒发了;咏叹了。

2.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3.有人说,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三、合作释疑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 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四、课内精读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3. 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4.下面对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五、拓展延伸阅读舒兰(台湾)的,完成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