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舞蹈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学习的重要性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学习的重要性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对民间舞蹈学习具有重要性。
通过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格,这些舞蹈反映了民族的历史、生活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增进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与尊重。
其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民族认同和自豪感的重要来源。
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可以表达民族的情感和身份认同。
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增加个人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培养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同时,它也可以增强个体对整个社会的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此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于培养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舞蹈是一种身体和音乐的艺术结合,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舞蹈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培养个人对音乐和舞蹈的欣赏能力,并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水平。
同时,舞蹈学习也可以锻炼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对于身体的塑造和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此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于传承和保护优秀民间舞蹈作品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民间舞蹈作品逐渐被遗忘和淡出舞台。
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欣赏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并通过学习和演绎,将其保护和传承下去。
同时,通过学习民间舞蹈,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表达,更是培养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此外,它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参与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与传承,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蹈价值和意义。
民族舞蹈展现的艺术魅力

民族舞蹈展现的艺术魅力民族舞蹈是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宝贵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舞姿、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音乐节奏,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打开人们的心扉,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民族舞蹈通过独特的舞姿、动作和音乐,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神韵和情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代表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例如,中国的苗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优美的动作而闻名,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非洲的萨尔萨舞蹈则以其热情洋溢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征服了世界。
不同的民族舞蹈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
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还表现在它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舞者们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将内心的情感和感受传递给观众。
当舞者翩翩起舞,动作流畅而优美,观众往往能够感受到舞者的激情和情感。
舞蹈以其独特的动作和舞姿唤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达到的。
民族舞蹈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动作传递情感,使观众能够在观赏中融入其中,与舞者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民族舞蹈还能够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每个民族舞蹈都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它蕴含着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传统。
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们通过舞姿和动作,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宗教信仰、习俗和风俗等。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
因此,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
此外,民族舞蹈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的交流和交融变得越来越频繁。
民族舞蹈是一种无需言语的交流方式,它能够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不同民族之间能够通过舞蹈交流和互动。
对民族舞蹈的认识与理解

对民族舞蹈的认识与理解民族舞蹈作为传承文化、展示民族风貌的重要形式之一,承载着民族的骄傲与传统。
它融合了声乐、器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动作,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个性和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民族舞蹈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一、民族舞蹈的背景与历史沿革民族舞蹈作为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源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节日仪式等,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和传承。
例如,在中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蒙古族的“哈达舞”、藏族的“格萨尔舞”等,这些舞蹈通过独特的舞姿和服饰,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
二、民族舞蹈的特点与表现手法1. 多样性:不同民族的舞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舞蹈动作,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例如,藏族舞蹈以高亢、豪放的舞姿和宏伟的舞台布景为特点,表现了西藏高原的雄伟壮丽;而朝鲜族的舞蹈则以柔美的身姿和抒情的舞步为主,表达了他们独特的感情和生活态度。
2. 融合性:民族舞蹈往往汲取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元素,如音乐、服饰、化妆等,使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舞蹈也能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形成多样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享受。
3. 丰富性:民族舞蹈的丰富性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
内容上,民族舞蹈可以表达各种感情、故事和意象,如纪念历史事件、赞美英雄、祈求丰收等。
形式上,民族舞蹈可以呈现出各种舞态、舞种和舞剧,如群舞、独舞、叙事舞剧等,满足了观众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需求。
三、民族舞蹈的意义与影响1. 传承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形式传播、传承和展示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和社会价值观。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各个民族的文化标志和身份象征。
2. 增进民族团结:民族舞蹈作为一种集体表演形式,具有凝聚民族情感和增进民族认同感的作用。
当各族人民在舞台上共同表演时,他们的节奏、动作和表情都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象征着各民族的和谐与团结。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论文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舞蹈类型、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性。
首先,中国民族民间舞包括了丰富多样的舞蹈类型。
其中,民族舞是指表达特定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的舞蹈《手拉手》,藏族的舞蹈《格萨尔王》等。
而民间舞则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农村地区的舞蹈形式,其风格简单自然,如广场舞、秧歌等。
这些舞蹈类型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舞蹈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风土人情。
其次,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
舞蹈演员通过身体动作、舞蹈步伐、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多种形式来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使观众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理解舞蹈的内涵。
此外,舞台布景、道具、服装等也是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增强观众对舞蹈的感官体验。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蹈演员通过独特的身体技巧和舞蹈动作,展示出优美灵活的身姿和独特的舞蹈韵律。
舞蹈中的舞姿要求优雅、大气,力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通过舞蹈的训练,舞蹈演员能够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肌肉的柔软性和力量,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民族民间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绎祭祀活动、节日庆典等场合,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民族民间舞也逐渐融入现代社会的表演艺术中。
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广受欢迎,更成为中国国际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艺术性上,更彰显在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积极影响上。
舞蹈是人们情感和意志的表达,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观看舞蹈还是参与舞蹈,都能够使人们心境愉悦,体验到独特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纯朴自然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方式。
民族舞蹈创作的风格与特色保持

民族舞蹈创作的风格与特色保持民族舞蹈是一种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舞蹈形式,它在表现和表达民族特色、风情和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民族舞蹈的创作始终致力于保持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通过舞蹈形式展示和传达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
本文将从民族舞蹈的风格和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舞蹈创作的价值和魅力。
民族舞蹈的风格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和文化特色,它既具有普世性的艺术语言,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
1.情感表达民族舞蹈在情感表达方面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它能够传达出民族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等各种情感。
在西藏的藏族舞蹈中,舞者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传递出深沉、纯真、虔诚的情感;而在蒙古族舞蹈中,则宣泄出豪气、热情和奔放的情感。
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于其他地域或民族的舞蹈表达方式。
2.动作形式民族舞蹈的动作形式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通常更加注重舞者的身体动作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注重舞者的肢体力量和柔韧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欧美的现代舞蹈更强调技巧和舞台效果,而民族舞蹈则更注重舞蹈的整体性和感染力。
3.音乐伴奏民族舞蹈的音乐伴奏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与舞蹈动作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舞蹈的音乐空间。
不同民族的舞蹈音乐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舞蹈中,常常运用特殊的乐器和节奏,强调韵律感和音乐的节奏变化,与舞蹈动作相互呼应,形成一种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1.文化传承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和表达形式。
通过舞蹈的形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
民族舞蹈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性和历史性。
2.地域特色不同民族的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与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背景密不可分。
在中国的壮族舞蹈中,舞蹈动作多与农田耕作和劳动生活相关,反映了壮族人勤劳朴素的民风民俗。
3.群体表现民族舞蹈通常是以群体形式表现的,舞者们通常以集体的方式编排和演绎舞蹈,共同展现出民族的风采和精神风貌。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概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民族民间舞蹈是在中国各个地区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既反映了各地区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又展示了全国范围内的共同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起源与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古代,民族民间舞蹈主要起到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的作用。
比如,古代的舞龙舞狮就是一种祈求丰收和驱邪的舞蹈形式,而古代的宫廷舞蹈则是用于皇室宴会和娱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逐渐从宫廷走向了民间,逐渐演变成了各地区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舞蹈形式都各具特色,通过舞蹈展示了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例如,云南的彝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服饰而闻名,而新疆的维吾尔族舞蹈则以其激情四溢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而著称。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20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在这个时期,舞蹈艺术家积极学习和吸收外国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形式,使得中国的舞蹈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特点与形式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它们常常以具象化的方式表现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象,通过舞蹈动作和形象化的服饰、道具来展示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舞蹈的动作往往流畅而有力,充满激情和感染力,能够通过动作的节奏和力度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类型。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舞龙舞狮、蓬松舞、腰鼓舞、蓝天舞等等。
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方式。
舞蹈的形式和内容常常与地区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和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不同的舞蹈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性。
三、意义与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浅谈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

浅谈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还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本文将从选材、编排、舞台呈现等方面探讨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
一、选材在民族舞蹈教学中,选材是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关键环节。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舞蹈作为教学内容。
例如,在广东地区的舞蹈教学中,可以选取粤剧舞蹈《红楼梦》作为教学素材。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邀请当地的舞蹈艺术家或专家来进行授课,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学习地方特色舞蹈的动作和表达方式。
二、编排编排是民族舞蹈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也是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
在编排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地方文化的特点,灵活运用编舞的技巧和手段。
例如,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可以加入马头琴、呼麦等传统乐器和唱腔,使舞蹈更加贴近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在藏族舞蹈教学中,可以加入藏传佛教的宗教元素,表现出藏族人民虔诚和奉献的精神。
三、舞台呈现舞台呈现是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中的最终目标。
在舞台呈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服装、道具等手段展现地方特色。
例如,在江南水乡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穿上水袖和小脚裤,搭配河船和村落的道具,使表演更加地道和具有地域特色。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舞台礼仪和表演技巧,使他们能够完美展示舞蹈作品的魅力。
总结起来,民族舞蹈教学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理的选材、巧妙的编排和精心的舞台呈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提升学习的兴趣和享受感。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让地域文化特色在舞蹈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为学生带来一次别具特色的舞蹈之旅。
民族舞蹈的简介

民族舞蹈的简介民族舞蹈是某个特定地区或民族群体所创造的舞蹈形式,它承载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历史传统。
民族舞蹈以其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而备受赞誉,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民族舞蹈的起源民族舞蹈的起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它源于对自然和神圣力量的崇拜,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激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地区的民族舞蹈逐渐形成,继承和发展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二、民族舞蹈的特点1. 多样性: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会因地理和文化差异而具有各自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形式。
2. 表达情感:民族舞蹈通过身体语言、动作和音乐的组合,传递情感和故事,使人们能够深刻体验到舞蹈所表达的内涵。
3. 强调集体:民族舞蹈往往是集体创作和表演的产物,强调团结和凝聚力,是民族文化和社会认同的表达方式。
4.创新性:虽然民族舞蹈是从传统和历史中衍生出来的,但它也允许艺术家创造自己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三、全球知名的民族舞蹈1. 阿拉伯肚皮舞:阿拉伯肚皮舞被认为是东方舞蹈的代表,舞者通过腹部的肌肉控制和优美的姿态,展现其身体的力量和柔美。
2. 波兰克卡舞:波兰克卡舞源自波兰乡村的舞蹈,舞者通过快速的步伐和旋转,展示出活力和欢乐的一面。
3. 爱尔兰民族舞蹈:爱尔兰民族舞蹈以其快速的脚步、挥舞的手臂和高度协调的身体动作而闻名,体现出爱尔兰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是世界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讲述古老的故事和宗教传说。
5. 非洲部落舞蹈:非洲部落舞蹈是非洲大陆上众多民族舞蹈形式的总称,具有原始、热烈、激动的特点,通过鼓点和身体动作表达出生命力和节奏感。
四、民族舞蹈的意义1. 传承文化:民族舞蹈是地区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
2. 沟通交流:民族舞蹈是一种无需语言的交流方式,通过身体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这七种民族舞。
1 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
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 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
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
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
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
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而西藏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着称。
3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
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
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 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着称。
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
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
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
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5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
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6 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彝族人民居住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他们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烟盒情”、“打歌”、“罗作舞”、“阿细跳月”、“四弦舞”、“花鼓舞”、“铜鼓舞”等等。
解放以后,在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下,彝族舞蹈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7 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的朝鲜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
他们自古从事农耕劳动,酷爱大自然。
他们特别喜爱白鹤,把白鹤作为长寿、幸福的象征。
这种民族性格与审美观直接体现在他们的歌舞中,便形成了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独特风韵。
朝鲜族传统舞蹈种类繁多、风采各异,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就有“扇子舞”、“纱绢舞”、“农乐舞”、“假面舞”、“长鼓舞”、“钗舞”、“剑舞”、“拍打舞”等十多种。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舞蹈艺术家们的努力下,许多民间传统舞蹈被整理创作成为优秀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播。
我们可以在舞蹈《顶水舞》、《淘米舞》、《喜悦》、《长白瀑布》等节目中,看到身穿小巧短衣、下着拖地长裙、襟垂飘带的朝鲜族姑娘们翩然起舞的优美形象,在宛若鹤群展翅的舞姿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朝鲜民族精神。
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舞蹈不仅娱乐了大家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精神需求,还起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下面来谈谈民族舞的作品赏析。
汉族民间舞蹈就拿《红绸舞》来说,此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作品以民间传统舞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翻身作主的喜庆心情,体现了工农大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时代精神。
编导在民间秧歌的基础上,注入弹跳的律动,加强动作的热烈欢快的情绪;道具红绸大小8字、横波、立波、肩圈、大车轮的展开,形成了丰富生动、多彩多姿的流动造型;蹦子、射雁、翻身、倒踢紫金冠等传统戏曲语汇的纳入,更增强了整个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构思的特点:(1)主次分明,领舞无论在长绸动作难度或空间上都占有突出的地位;(2)热闹而有序,台前、中、后方各成一体,看似杂沓纷乱,却又秩序井然;(3)画面设计别致。
《红绸舞》的服装道具,亦见匠心。
作为主要道具的红绸,时而扎成火炬状,时而打开,将编导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服装方面,绿衣与红绸在色彩上形成互补,白衣、黑鞋又与红绸相互映衬,使得整个舞蹈在色调上鲜明开朗,富有层次感。
又例如藏族舞蹈《洗衣歌》,这舞蹈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藏族特有的艺术风格表达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和汉藏之间和谐的民族关系。
《洗衣歌》艺术上最大特点是,歌、舞、道白融为一体。
自藏女出场到追赶班长下场,始终洋溢着热情、幸福和颂扬之情。
洗衣时
的唱的《洗衣歌》,“出打出打觉过出打咳”——来萨(快点洗啊)、“阿拉黑司”等劳动呼号,以及道白的恰如其分的应用,使全舞显得格外新鲜活泼、充满生机。
不过,该作品仍然以舞为主,其动作是在藏族特有的踢踏步基础上演化而来——泼水步、秧歌踩衣步、捶衣等,风格柔而轻,体现了藏族姑娘活泼热情的性格和对解放军的热爱,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浓烈感情。
舞蹈鉴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
艺术鉴赏是令人愉快的精神消费。
生产以消费为目的,舞蹈作品离开了艺术鉴赏,艺术创造就失去意义,艺术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英国文学史上的着名人物塞缪尔·皮鲁斯曾写下了极富文学价值的日记,但是这些日记却全部用密码来写,生前未曾发表,而且存心死后也不让人读懂。
直到他死去百年之后,以为教士经过五年刻苦努力,才将这些密码破译出来,使作品得以与世人见面。
试想,若不是这位教士,塞缪尔·皮鲁斯的作品哪怕是惊世之作,也恐怕要沉沙千载,能有什么意义呢?艺术史上不乏将自己的作品“藏之名山”,不与世人见面的例子,但这些艺术家是不是真的不想让自己的苦心之作与世隔绝呢?虽然并非如此。
他们更多的只是想让自己一时无法得到社会接受的作品,留待子孙后代来承认。
因此我们说,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接受与鉴赏。
舞蹈艺术也一样,舞蹈艺术鉴赏作为一种精神的审美活动,是舞蹈艺术家与观众、舞蹈活动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是检验作品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更是舞蹈作品实现其价值的主要依托。
只有经过千百万人的鉴赏,才能最终使其成为现实的艺术,
实现自己的价值:改造社会、教化人心、从而获得艺术生命。
可以这么说,艺术创造者之需要鉴赏者,正犹如千里马之于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