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关于《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
课题组长: 张云龙
课题成员:张云龙、黄云飞、洪明杨、许铭涔、陈江垚、曾熠鹏
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
指导老师:林燕抄
研究目的:研究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研究价值:通过对《三国》人物的研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

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

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进行讨论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各成员根据方案了解相关信息研究总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总结阶段完善,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成员分工:总负责:张云龙计算机上网:张云龙、洪明杨、许铭涔
资料保管分析:黄云飞、陈江垚、曾熠鹏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学生签名:
指导老师意见:
审批意见:。

三国人物研究报告

三国人物研究报告

三国人物研究报告篇一:三国演义结题报告《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究——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杨轶涵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带我们领略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烽烟四起的战乱年月,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性格各异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义薄云天的关云长,赤血丹心的赵子龙……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三国演义》中各处颂扬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余年历史,因为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这段时代却呈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各展奇谋,争夺全国。

但在最后只有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三分全国形成了三分鼎足,他们三人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走上历史的舞台,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值得让人思考的,他们三人有何过人之处,才在英雄辈出的乱世中脱颖而出呢?他们的性格有何异同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切磋。

首先就是他们三人都拥有久远的目光和能够审时度势的能力。

要知道,能够具备这两点的人可不多,具备了这两点的人必然会成为一个及格的政治家,因为有了久远的目光才能看清时局,从而为自己的成功寻找机缘。

懂得审时度势才能发现所有对自己晦气的成分,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尤其是在那时那么杂乱的年月,这两点就显的极为重要了。

那么他们三人是怎么表现这两点的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先说曹操,曹操在董卓入京后占领了兖州牧,那时还打败了三十万黄巾军并篡夺了青州,在此时他知道了汉献帝亡命在外的动静,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若是他在这时将皇帝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来可以获得匡扶汉室的美名,当时的人们还是以汉朝的为正统,希望继续以汉朝的天子传承下来,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来投奔他,二来用皇帝的圣旨来伐罪此外诸侯,若是他们招架的话就定以谋反之罪,这样的话他也就师出有名了。

于是他马上把皇帝迎奉到许昌,从此挟皇帝以令诸侯横扫全国。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研究性学习论文范例关于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班级:高二五班组员:吴婧文黄敏叶晓菲陈惠清陈声聪张少华黄仕炜李时萌组长:吴婧文指导老师:陈衍庄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

而网络又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

可目前,对自控力、善恶辩别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网络的社会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内容还欠完善的情况下,“上网”造成了一部分人心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价值观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许多人对此忧心忡忡。

为了弄清学生“上网”处与弊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校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开的态度审视当前上网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并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上网。

研究目的:了解中学生上网状况及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

研究方法:1、发放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在校中学生。

2、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3、咨询老师、专家等专业人士。

一、调查的情况(一)上网地点:35.5%的人回答是在外上网,不让家长知道。

(二)上网时间: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占21.3%。

(三)假期安排:53.4%的学生利用上网来消磨假期时间。

(四)上网计划:被调查人中53%的人上网无计划。

(五)上网目的:66%的人上网是交友、聊天和寻刺激。

(六)上不良网站:29.4%的人接触过黄色或暴力不良网站,其中6.3%的人承认经常点击,10.8%的人曾参与赌博。

(七)网上心术:87.5%的学生说对网友不讲真话,网友的话他也不全信。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优选教案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优选教案

2011—— 2012 学年研究性学习指导教课设计《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指导教师:王智峰教课目标:1、理清《三国演义》全书脉络,2、熟习此中重点情节,3、认识主要人物性格教课重点:1、归纳此中的主要情节,2、从重点情节中剖析主要人物性格教课难点:1、理清《三国演义》全书脉络,2、归纳情节和剖析人物性格教课方法:讲读法,问答法教课时数:一课时预习:熟习、归纳和主要人物关羽、诸葛亮、曹操相关的16 个情节教课内容和步骤一、导课“说曹操曹操到”的俗语、“羽扇纶巾”的扮相,“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前锋” (山中五老虎,猴子当大王)的谚语二、背景介绍(课本中的内容重点)三、全书脉络梳理第 1-33 回,群雄逐鹿1、桃园结义2、怒鞭督邮3、孟德献刀——陈宫捉放曹(杀吕伯奢家)4、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5、连环计6、辕门射戟7、挟天子以令诸侯8、煮酒论英豪9、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10、古城聚义11、官渡之战第 34-59 回,赤壁酣战12、三顾茅庐——隆中对13、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14、携民渡江——大战长坂坡——大闹长板桥15、激辩群儒——智激周瑜——蒋干上当——黄盖受刑——借东风——火烧赤壁—义释曹操16、三气周瑜17、割须弃袍第 60-86 回,三足鼎峙18、截江夺阿斗19、单人独马20、智取汉中——杀杨修21、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22、杀华佗——曹操之死23、张飞遇害24、火烧连营——巧布八阵图——白帝城托孤——安居平五路第87-105 回,出生入死25、七擒孟获26、出师北伐27、失街亭——空城计——酒泪斩马谡28、六出祁山——秋风五丈原第106-120,三分归晋四、人物情节简介(一)情节:关羽: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水淹七军单人独马刮骨疗伤败走麦城温酒斩华雄袁绍总领三军征伐董卓。

董卓部将华雄勇猛异样,开战中先后有四位部将被他所杀,关羽请战。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班级:高二年级412班指导老师:李新华组长:万凯组员:黄伟刘杨尹晴晴赵晓雪王阔王鑫淼庞博杜林峰陈万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研究目的: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研究意义: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研究内容:1.了解《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2.总结《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思考《三国演义》对于现代人的价值与意义。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班级:高二年级xx班指导老师:xx组长:xx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研究目的: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研究意义: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研究内容:1.了解《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2.总结《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思考《三国演义》对于现代人的价值与意义。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精品文档】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实验报告)篇一:三国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学习报告表一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朱颖睿张杰张雨诗朱亦储张奕张钰凡指导老师:储小坤研究目的:研究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研究价值:通过对《三国》人物的研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自身的性格特征。

研究背景:《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

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

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进行讨论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各成员根据方案了解相关信息研究总结,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总结阶段完善,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成员分工:总负责:朱颖睿张杰计算机上网:朱颖睿张杰资料保管分析:张雨诗张钰凡张奕朱亦储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审批意见:表二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时间及次序:201X年1月26日第1次活动地点:如东高级中学活动记录:活动主题:《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活动方式:一)文献研究法(二)采访法活动过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进行分析总结。

自我评价: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

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

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表三:课题名称:三国人物性格探析完成时间:4天课题组长:指导老师:储小坤课题报告内容摘要:诸葛亮:他不慕荣华,淡泊以明志,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课题名称三国某人物性格分析

课题名称三国某人物性格分析

0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性格的主要特点
忠诚
勇敢
该人物对国家、对君主、对朋友都表现出 高度的忠诚,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也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在战争和危险面前,该人物总是毫不畏惧 ,勇往直前,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
智慧
仁慈
该人物具备卓越的智谋和策略,能够在复 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02
03
谦虚
重情义
与其他自负的人物不同,该人物 非常谦虚低调,不张扬自己的功 绩和才能。
与其他只注重利益的人物不同, 该人物更加注重人情世故和人际 关系。
对三国格局的影响
促进国家统一
该人物的出现和贡献对于三国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自 己的努力和智谋,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改变战争走向
在战争中,该人物经常能够运用巧妙的计谋和策略,改变战争的走 向和结果,对于三国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研究表明,该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其家庭背景、成 长经历和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必 然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人物性格特点的内在机制和形成过程,以及其在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 中的表现。
结合现代心理学和历史学理论,对该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历史 意义。
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分析三国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更全面地了解三国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响其他人物命运
该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的出现和行动往往会影 响其他人物的命运和前途。
05
人物性格对现代的启示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勇于面对挑战
三国人物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这种精神 启示我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提升 自己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班级:高二年级412班指导老师:李新华组长:万凯组员:黄伟刘杨尹晴晴赵晓雪王阔王鑫淼庞博杜林峰陈万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研究目的: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研究意义: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研究内容:1.了解《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2.总结《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思考《三国演义》对于现代人的价值与意义。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

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

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

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地扭曲了。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张飞: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赵云: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马谡: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姜维: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董卓: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

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

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

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

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杨修: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

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法2. 文献法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活动步骤:1、确定课题。

2、开展小组讨论。

3、收集资料。

4、综合整理。

5、总结。

6、研究结果和分析。

可行性分析: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

物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预期成果: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内在性格,并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总结: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通过全组同学的努力,我们的活动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1.《三国演义》2.《三国会要》3.《资治通鉴》4.《诸葛亮传》5.《易中天品三国》6.“百度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7. “百度问答—三国演义精彩情节”8. “新浪博客—梦回三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