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酷睿处理器发展历程全回顾

合集下载

Intel处理器 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Intel处理器 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Intel处理器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自从人类1947年发明晶体管以来,50多年间半导体技术经历了硅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甚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代,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产业所没有的。

半导体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被称为“产业的种子”。

中央处理器是指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芯片集成密度越来越高,CPU可以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这种具有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被统称为“微处理器”。

随着英特尔公司(Intel)Core 2 Duo的发布,新一代性能井喷就这样爆发了。

英特尔从最初的4004到现在的Core 2 Duo已经发展了35年。

英特尔在1969年第一次开始开发微处理器。

该微处理器是英特尔为日本计算器制造商Busicom 开发的一套可编程计算器项目的一部分,即为一系列可程式化计算机研发多款晶片。

Busicom最初为这个计划提供12种定制的芯片。

但英特尔的工程师Ted Hoff提出了多功能逻辑设备的概念,它被认定可能是一个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他的理念后来引领微处理器的发展。

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4004微处理器得以开发。

当初,Busicom 支付英特尔6万美元取得此微处理器的所有权,但在察觉该晶片的发展潜力后,英特尔退还这这笔费用,购回微处理器设计的相关权利。

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

当时,Intel 4004微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多美元。

英特尔发明的4004微处理器是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

这个突破性的发明为Busicom计算器提供了蓬勃动力,也为在无生命的物体以及个人电脑中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

Intel 4004微处理器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计算机微处理器,就像当时的广告说的一样,它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

它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运行的频率为108KHz,成本不到100美元。

英特尔处理器发家历程(完)

英特尔处理器发家历程(完)

英特尔处理器发家历程(完)Intel CPU发展简史第三部分:21世纪2000年:Intel Pentium 4处理器Pentium 4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这也是英特尔市场策略进入新纪元的开始。

从P4开始,Intel已经不再每一两年就推出全新命名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反而一再使用Pentium 4这个名字,这个作法,导致Pentium 4这个家族有一堆兄弟姊妹,而且这个P4家族延续了五年,这英特尔的市场策略是前所未见的。

Penitum 4有分许多制程,Willamette为P4最早的产品,其中还包括Socket 423这个跟之后都不兼容的封装(因为接脚数不同嘛),不过正是因为不能升级而且只能使用Rambus这个怪物内存规格,所以此款销售并不怎么好。

Socket423针脚的P4处理器Socket423是与slot1接口同样短命的一个产物,它从2000年10月推出到2001年8月仅仅使用了不到一年。

多数用户最后都升级到了更成熟的socket478平台,而很多购买了socket423处理器的用户的投资都打了水漂。

采用socket423接口的CPU只有一款,即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

最终这款处理器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远低于预期,但在同期Intel的市场份额还有所增长,奔腾四和Netburst的发布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直到今天Intel的3.8GHZ主频的处理器采用的还是这种架构。

在新的处理器中还应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例如支持快速视频流编码的SSE2指令集等478针脚的P4处理器随着处理器主频和内部集成晶体管数目的增加,处理器消耗的能量也开始大大增加。

为了满足处理器所需要的巨大电能,因为奔腾四处理器的功率达到了72W,因此它需要在主板上附设额外的电源接口来满足处理器的供电需要,而由于发热量的增加,一个散热风扇也成了一个必需品。

Intel主推的与奔腾四搭配的平台是850平台,双通道的Rambus内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5GB/S的内存数据带宽,但是由于Rambus内存价格昂贵所以使得早期P4平台相当昂贵。

CPU的发展历程

CPU的发展历程

CPU的发展历程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正在走红的64位微处理器。

一、CPU发展的孕育期(1971~1978)代表CPU:intel 4004、8008(4004)世界上第一款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4位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于1971年推出的包含了2300个晶体管的4004。

由于性能很差,市场反应十分冷淡。

于是Intel公司随后又研制出了8080处理器、8085处理器,加上当时Motorola公司的MC6800微处理器和Zilog公司的Z80微处理器,一起组成了8位微处理器的家族。

二、CPU发展的摇篮期(1978~1979)代表CPU:intel 8086、8088(8086)这期间的代表是英特尔公司1978年推出的这款8086处理器,它是第一块16位微处理器,最高主频为8MHz,内存寻址能力为1MB。

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

虽然以后英特尔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

从这点上来说,虽然用今天的眼光看来,8086的性能是那么的不堪,但是它的诞生却奠定了以后CPU发展的基础。

(8088)1979年,英特尔公司再接再厉,又开发出了8088。

8088集成了约29000个晶体管,采用40针的DIP封装,最高频率为8MHz。

也正是从8088开始,PC(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因为1981年IBM公司将8088芯片首先用于其研制的PC机中,标志着PC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

三、CPU发展的婴幼期(1979~1985)代表CPU:Intel 80286(286)1982年,英特尔公司在8086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它是一颗真正为PC而存在的CPU,IBM公司将80286微处理器首先用在AT机中,引起了业界了极大的轰动。

Intel酷睿处理器发展历程全回顾

Intel酷睿处理器发展历程全回顾

Intel酷睿处理器发展历程全回顾2013年04月03日出处:泡泡网原创不知不觉,酷睿(Core)这个处理器品牌已经存在了8年之久,第一代i7处理器带给人们的那种震撼仍记忆犹新,转眼间第四代智能酷睿都已经箭在弦上:再过两个月的COMPUTEX大会上,Intel就将推出Haswell系列处理器。

80X86系列以数字命名的处理器记录了Intel的诞生和开荒时期,随后的奔腾时代让所人都记住了那段“等灯等灯”的广告音调和个人电脑处理器的代名词。

而酷睿到来后的几年时间里,Intel逐步称霸了PC处理器市场,已经没有人再讨论哪个品牌的CP U更强大,答案已经没有任何争议。

Core系列处理器的发展历史记录着Intel在计算机处理器领域从领先到称霸的历程,诠释着Intel追求更快更强的精神。

这个故事也许并不那么精彩,甚至接近于一篇流水账,因为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激烈的竞争和碰撞,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了Core 系列的伟大:凝结着人类科技精华和无与伦比创造力的产物。

这段历史应当被记录下来,就像如今人们缅怀奔腾一样,当若干年之后Core已经不再是顶尖处理器的代名词之时,它曾有过的辉煌可以让人回味。

智能酷睿的前世:Core的诞生:Intel并不是自诞生以来就独孤求败的江湖大侠,它曾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AMD。

尽管只是一个后来者,尽管要从Intel获得授权才可以制造x86架构计算机处理器,尽管要服从各种协议(比如让Intel无偿使用各种处理器专利技术),但是AMD从来没有让Intel安心过。

在奔腾时代,AMD曾经几次上演了精彩的逆袭:Thunderbird和Duro n全面赶超同期的奔腾、赛扬,速龙的诞生更是让Intel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之中,不管是奔腾4还是奔腾双核,似乎都已经无法再次坐稳处理器王座的位置了。

在AMD最为意气风发之时,Intel也开始了反击。

虽然不很意外但是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事情发生了:Intel放弃了使用二十多年的奔腾品牌,启用了全新的Core名称。

Intel的CPU发展史资料

Intel的CPU发展史资料

Intel的CPU发展史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09级付鹏桢20094071006摘要:本文将对intel系列CPU及其架构做简要介绍,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

关键词:Intel的CPU Core微架构一Intel 的cpu发展史1968年7月18日,鲍勃-诺斯和戈登-摩尔的新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圣弗朗西斯科湾畔芒延维尤城的梅多费大街365号开张了。

并在成立不久斥资15000美元从一家叫INTELCO的公司手中买下了INTEL名称的使用权。

由此INTEL这位半导体巨人开始了他在IT行业传奇般的历史。

1971年11月15日,这一天被当作全球IT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写入许多计算机专业教科书。

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而且每秒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

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1993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NTEL Pentium处理器正式发布,宣布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多媒体时代。

2003年3月,INTEL有史以来首次发布一种完整的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此次发布可以看作是INTEL全面进军移动便携式电脑的先兆。

微处理器的发展一直在遵循着摩尔定律,始终没有违背,但正式按照定律和目前的研发速度,专家们推断目前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即将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INTEL似乎看到了处理器发照举步艰难。

因此再次敞开了广博的胸襟,把臂膀伸向自己尽可能触及的芯片制造领域中,迅驰移动技术也成了INTEL叩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

1965年,戈登-摩尔在准备一个演讲时发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现象。

英特尔历代经典CPU产品回顾

英特尔历代经典CPU产品回顾

悉数历史英特尔历代经典CPU产品回顾2006年7月份,英特尔终于在万众期待下发布了其新一代Core微体系架构桌面处理器——Conroe。

Core 微体系架构彻底抛弃了使用多年的NetBurst微架构,执行效率更高,而功耗却大幅降低。

其实,作为半导体业界领袖的英特尔,在38年(英特尔创立于1968 年)的公司历程中曾生产出无数的经典产品,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和回顾一下英特尔最具代表性的处理器。

CPU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从单核心过度到双核心CPU发展的速度在过去的时间里,处理器发展的脚步跑相当快!从1977年英特尔的第一颗处理器——4044首次登台露面,它由2300个晶体管构成;今天英特尔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处理器,晶体管数量已经增加至230,000,000个!足足增加了100,000倍!CPU发展过程中的变革2006年,英特尔的LGA775平台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双核心也加入了CPU这个大家庭。

无疑,大家手中的CPU越来越“快”了。

本次,我们比较了从CPU诞生到现今CPU,从Sokect 370到LGA775,时钟频率从1MHz出头到现在最高的3.8GHz!介绍完了一些CPU发展的背景知识,现在就带大家去看看CPU是怎样从无到有,并且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网络的记忆,笔者把它分为了几个发展阶段。

注意,这并非按照教科书去划分,而是根据我们的记忆。

CPU发展的初级阶段1971年1月,英特尔公司的霍夫(Marcian E.Hoff)研制成功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

正因为发明了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英特尔的第一颗处理器——40044004当时只有2300个晶体管,是个四位系统,时钟频率仅为108KHz,每秒执行6万条指令(0.06 MIPs)。

功能比较弱,而且计算速度较慢,只能用在Busicom计算器上。

一文看尽英特尔处理器的历史

一文看尽英特尔处理器的历史

一文看尽英特尔处理器的历史时间串起经历经历打造历史英特尔桌面CPU19711971年,英特尔发布全球首颗微处理器4004,其时钟频率仅为108KHz,共集成了2300只晶体管。

19781978年,英特尔推出了首枚代号8086的16位微处理器,这也是指令集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19821982年,英特尔发布第一款带有MMU内存管理单元模块的处理器80286,同频率性能比8086处理器高3倍,可支持16MB内存。

19851985年,英特尔推出80386处理器,它也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款32位微处理器,可寻址内存高达4GB,并增加了虚拟86技术。

19941994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款能同时执行两条指令的第五代x86微处理器奔腾(Pentium),其L2缓存集成于主板上,运行频率等同FSB频率。

19951995年,首款采用P6架构且支持超过4GB内存的处理器奔腾Pro问世,可利用36位物理地址扩展(PAE)技术最大支持64GB内存,并首次在CPU内部集成L2缓存。

19971997年5月,英特尔发布奔腾Ⅱ233MHz、266MHz、300MHz 共3款处理器,采用350nm工艺技术,核心晶体管数提升到750万个。

19981998年,英特尔为了应对AMD的低价策略发布赛扬(Celeron)处理器,其核心架构和奔腾Ⅱ相同,但缓存有所缩减。

19991 9 9 9 年2 月,英特尔发布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Ⅲ450MHz、500MHz处理器,采用250nm工艺技术,核心晶体管数为950万个。

20002000年,英特尔推出奔腾4处理器,集成了4 200万个晶体管并且开始采用180nm制造工艺,初始频率就达到了1.5GHz。

20052005年4月,英特尔第一款双核平台问世,包括955X高速芯片组、主频3.2GHz的奔腾840EE至尊版处理器,一个多核心的新时代来临。

20062006年7月,英特尔推出酷睿2(Core 2 Duo)处理器,为了提高双核心的内部数据交换效率采用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两个核心共享4MB二级缓存。

CPU发展史(精选可编辑)

CPU发展史(精选可编辑)

CPU发展史(精选可编辑)CPU,全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处理和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自1971年第一块商用CPU芯片问世以来,CPU在尺寸、性能和结构上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以下是CPU的发展史概述。

1.早期阶段(1970-1980)(1)4004处理器1971年,英特尔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块商用CPU——4004,它含有2300个晶体管,主频为108KHz,速度为每秒60,000次运算。

(2)8080处理器1974年,英特尔推出了8080处理器,它有6000个晶体管,主频为2MHz,每秒能进行50万次运算。

此时,微型计算机的时代开始了。

2.发展阶段(1980-1990)(1)80286处理器1982年,英特尔发布了80286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有13万个晶体管,主频为6MHz。

它引入了32位地址线和24位数据线,使得计算机可以使用更多内存。

(2)80386处理器1985年,英特尔发布了80386处理器,也称386处理器。

它有120万个晶体管,主频可达20MHz。

这款处理器引入了实地址模式和保护模式。

3.繁荣阶段(1990-2010)(1)奔腾系列处理器1993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代奔腾处理器,这是一款以586为基础的CPU。

随后又推出了奔腾II、奔腾III和奔腾IV等系列。

(2)酷睿系列处理器2006年,英特尔发布了基于酷睿架构的CPU,这一系列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能耗的特点。

之后又不断推出酷睿i3、i5、i7等系列。

(3)ARM架构处理器在这个阶段,移动设备开始兴起,而ARM架构的处理器因为低功耗、高效能而在移动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苹果的iPhone和iPad就使用了ARM架构的处理器。

4.当前阶段(2010年至今)(1)多核多线程技术为了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现代CPU开始采用多核多线程技术。

这意味着一个处理器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了处理器的并行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