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修辞手法是中学语文考试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它是运用某种语言艺术手段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文章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接下来,我们将对2018年中考中的修辞手法试题进行解析和演练,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的意境,然后回答问题。

我想,如果你问小女孩:“你喜欢什么?”她一脸幸福地回答:“我喜欢我妈妈!”那么这就是真的一种爱情。

问题:这句话中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分析:这句话中用“喜欢我妈妈”来代表“爱情”,显然是用比喻手法,将“喜欢我妈妈”与“爱情”进行对比,从而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小女孩的真情实感。

2. 阅读下面的题目,选择下列四个选项中最佳的一个。

晴空万里A.比喻B.夸张C.排比D.借代分析:题目中的“晴空万里”形容天空晴朗明亮,意境美好,这是常见的比喻手法,因此选项A是最佳答案。

他的假期打工,很辛苦,连休息时间也没有,结果一回家,亲人们却问:吃得瘦了,是不是病了?分析:这句话中用“吃得瘦了,是不是病了?”来代替“辛苦”,显然是用反语手法,通过是否定的方式表达真实的含义,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打工的艰辛和辛劳。

他只字未提,“错”字却犹如手术刀般刺入了我的心。

分析:这句话中“错”字犹如手术刀般刺入了我的心,明显是比喻手法,因此选项A是最佳答案。

微风一吹,就把檐前的枫叶吹得哗啦哗啦的响。

这是我独处时最喜欢的声音,它是如此的自在,如此的真诚,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看到了所有的自己和一切。

分析:这段语言中的“像一面镜子”,明显是用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微风把枫叶吹得响起来的感受,因此选项A是最佳答案。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多进行思考和实践。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一、试题解析中学语文中考试题中常会涉及到修辞手法的考查,对学生来说,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丰富文采和提升写作水平。

下面我们通过2018年中考试题来解析一些典型的修辞手法。

1. 下面是一道2018年某省中考真题:原文:太行山,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

试题: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是()。

A. 太行山虽然不高大,但气概雄伟。

B. 太行山连绵起伏,似一条巨龙的脊梁。

C. 太行山,如巨龙一般,卧半身于山间。

D. 太行山宛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

解析:该题考查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选项D中,“太行山宛如一条巨龙”就是通过将太行山和巨龙进行相互比拟,来达到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

答案为D。

A. 春夜,银河似镶嵌在天幕上的流苏。

B. 月光犹如一把银色的利剑,刺破了黑夜的幕布。

C. 星汉灿若七彩绣球,璀璨夺目。

D. 如今天色已晚,彼时渐暗。

解析:该题考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选项C中,“星汉灿若七彩绣球,璀璨夺目”通过将星空拟人化,赋予了星空生动的形象和详实的描绘。

答案为C。

A. 此刻的阳光,好似少女轻拂的长发。

B. 春风乍起,桃花盛开,宛如少女欢快的肢体。

C. 田间的麦浪翻滚,起伏如同少女的柔顺长发。

D. 大地如同少女的笑脸,明媚而富有魅力。

解析:该题考查的修辞手法是“比拟”。

选项C中,“田间的麦浪翻滚,起伏如同少女的柔顺长发”通过将田间的麦浪与少女的长发进行比拟,赋予了田野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理解。

答案为C。

二、演练有了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下面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请试着对以下句子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并选择正确的答案。

1. 鲜花压满了整个院子,仿佛是一幅大画。

A. 拟人B. 比喻C. 比拟D. 夸张2. 小河弯弯地流淌,如同一个姑娘在跳动的裙摆。

3. 月亮挂在天空中,就像一盏明灯高高悬挂。

4.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宛如跳动的精灵。

答案:1-B、2-C、3-B、4-A通过以上的演练,相信大家已经对修辞手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修辞手法是一种修饰语言的技巧,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说服力和艺术感。

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常常涉及到修辞手法的考查,下面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及演练。

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感和创造力。

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中的“如阳光般灿烂”就是一个比喻。

2. 拟人: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如:“夜晚的森林静悄悄,"老屋"在呼呼作响着。

”中的“老屋在呼呼作响着”就是对房子进行了拟人描述。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性。

如:“饥肠辘辘”、“冷得像冰箱一样”等。

4. 排比:在语句中列举相同或相似的词、词组或句子,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如:“我不怕困难,我不怕失败,我不怕挫折。

”5. 对比:通过对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突出其差异。

如:“小明是个书呆子,而小红是个运动健将。

”6. 倒装:颠倒语序,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节奏感。

如:“倒序天地间,世界有你更闪亮。

”中的“倒序天地间”就是一个倒装句。

7. 设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加强语气。

如:“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父母的爱更伟大的吗?”8. 反问:用反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加强语气。

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了理想而奋斗吗?”9. 头韵:在连续的词语中,前后词的音节或音韵相同。

如:“秋叶,携别,飘零”中的“秋叶”、“携别”、“飘零”就形成了头韵。

10. 借代: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

如:“华北黄淮冬雨连绵,南方川渝洪水泛滥。

”中的“华北黄淮冬雨连绵”和“南方川渝洪水泛滥”分别代指寒冷潮湿和洪水泛滥。

通过对这些修辞手法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接下来进行一些演练。

1. 风吹过耳畔,有一丝凉意,让人感觉仿佛身处在美丽的海滨。

请问这句话中有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比喻。

通过将“风吹过耳畔”的感受比喻为“仿佛身处在美丽的海滨”,增强了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中考语文试题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一、试题解析
1. 试题1
“枝繁叶茂,余热难消”,这句话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对比手法
B. 夸张手法
C. 比喻手法
D.排比手法
正确答案:B. 夸张手法
解析:这句话通过用“枝繁叶茂”来形容火焰旺盛的程度,夸大了火势的猛烈,使用了夸张手法。

二、演练
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
A. 春天的阳光能洒遍大地。

B. 这个地方比桃花源还美丽。

C. 大街上的行人如同蚂蚁。

D. 月亮挂在树梢上,像个弯弓。

正确答案:B. 这个地方比桃花源还美丽。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他的笑容如同阳光一般温暖。

B. 小鸟飞得像刮风一样快。

C. 他的头发像黑丝一样亮。

D. 他的笑声如同山间的回声一样悦耳。

正确答案:D. 他的笑声如同山间的回声一样悦耳。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手法的是:
A. 这个城市白天繁忙,夜晚安静。

B. 她在课堂上像一节火车,每天都运转不停。

C. 他的声音像一道闪电,瞬间震撼人心。

D. 天空中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柔软。

正确答案:A. 这个城市白天繁忙,夜晚安静。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一)及答案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及答案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瞥见深恶痛疾(2)解释词语。

①扬抑顿挫:________②深恶痛疾:________(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反语C.对比D.夸张【答案】(1)piē;wù(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恶wù。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B项正确,从“正人君子”看出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piē;wù。

(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

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试题解析及演练中考语文试题常常会涉及到修辞手法,考查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应用和鉴赏能力。

本文将解析2018年中考试题中的修辞手法,并提供演练题目供考生练习。

1. 返璞归真(比喻)某篇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的孩子们离动物越来越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返璞归真。

”其中“返璞归真”就是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孩子们应该回归自然,去接近动物的真实本质。

演练题目:请你运用比喻手法,描述“读书如钻石,闪耀着智慧之光”,并写出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文段。

2. 珠联璧合(联想)一则广告中这样宣传:“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全新品味,珠联璧合!”这里用联想的方式,将“鱼与熊掌”和“全新品味”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有趣且易于记忆的广告语。

3. 如鱼得水(比喻)一则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来自中国的游泳选手在美国赛场上表现如鱼得水。

”这里用比喻的方式将游泳选手在美国赛场上游泳自如的状态形象地描述出来。

4. 星光闪闪(形象)一则广告中这样宣传:“闪耀着星光,照亮你的路!”这里用形象的方式表现了广告主推出的产品有着闪闪发光的特性,使得它在黑暗中可以发出亮光,起到照明的作用。

演练题目:请你用形象的方式,描述“秋天的风儿吹过来,吹走了夏天的热气,凉意扑面而来”,并写出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文段。

5. 梦幻般的夜晚(排比)一则游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夜晚的灯光如同闪闪发亮的钻石,让人沉醉;夜市的美食如同香气四溢的玫瑰,让人回味;梦幻般的夜景如同流光溢彩的彩虹,让人陶醉。

”这里用排比的方式,将夜景、灯光和美食描述得生动有趣,使读者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梦幻般的夜晚。

演练题目:请你用排比的方式,描述“春天的意境如同千佛山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春天的气息如同满园的鲜花,让人沉醉;春天的生机如同万物复苏的奇迹,让人感怀”,并写出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文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而各题。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此选段中有一个错字是________,正确的书写是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改定稿,原稿是“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请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谈谈修改后的好在哪里?(3)语段中的“实在标致极了”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熳;漫(2)修改后的改定稿,为“清国留学生”加上了定语“成群结队”,“成群结队”具有讽刺的作用,表达了对留学生的不明事故,愚昧无知的讽刺。

(3)反语。

题目中本意是表达自己对清国留学生丑态的厌恶,这里故意用“标致”一词,有嘲弄、讽刺的意思,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失力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2)本题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先分析原句子与改动句子的区别,很明显是改动的句子加上了“成群结队”一词,然后分析“成群结队”一词是对清国留学生的愚昧无知的讽刺。

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表达出作者内心对东京的失望。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确定本句修辞手法,“标致”是形容人容貌出色,这里形容“清国留学生”很显然是反语。

有嘲弄、讽刺的意味。

然后运用反语的作用(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修辞手法测试题及答案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帆风雨宜织锦B.千年筠竹老不死C.半树佛花香易散D.万里鱼龙争照影7.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8.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9.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10.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

譬如花,则。

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D.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11.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12.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

在有积水的洼地上,,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

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

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

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

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13.从句子的前后照应、句式的整齐美观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一句是()A.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纯洁、坚忍和品质的高贵,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永远怀念和敬仰。

B.那一排排矫健挺拔的大官杨,一片片随风摇曳的柳树林,一亩亩银花盛开的棉田,一垛垛刚收割的玉米和高粱堆得像小山。

C.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D.第一个月,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1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青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

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块白布。

C.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响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好像是水中闪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15.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欢笑盛开在眼睛上、眉毛上,心啊,要从喉咙里跳出。

B.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C.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D.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动笔!16.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7.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

”——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18.对下列古诗词中加点部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感情。

C.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萤。

——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

1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2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