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 《家乡的桥》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桥》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桥》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家乡的桥》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岭南特色文化,感受南国风情;2.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家乡的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锻炼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3.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一些基本技巧,如涂色、淋色、挂色等;4.学生能够在观察、表现、分析、评价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绘画表现家乡的桥,发挥创意和想象,锻炼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2.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涂色、淋色、挂色等。

三、教学内容1.了解岭南文化,感受岭南风情;2.观察和分析家乡桥梁的特点,确定绘画主题和构图;3.学习和练习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如涂色、淋色、挂色等;4.以线条、色彩、形态等手段表现家乡的桥梁;5.分享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岭南文化1.老师简单介绍岭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如广州的黄埔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2.让学生自行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分享感悟和思考;3.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感受岭南风情,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岭南文化。

第二节观察与分析1.带学生到家乡附近或者社区的桥梁周围实地考察;2.观察桥梁的特点,如桥型、桥梁材质、桥下的水流等;3.让学生自由拍照并记录想法,交流和分享;4.提取桥梁的关键点,确定绘画主题和构图。

第三节学习水彩画的技巧1.老师介绍水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讲解和示范水彩画的基本技巧操作,如涂色、淋色等;3.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练习水彩画的基本操作。

第四节绘画实践1.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开始绘画实践;2.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指导和评价;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第五节作品展示与欣赏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区;2.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欣赏、评价和交流;3.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教师从学生的作品中进行评价,看是否能表现出家乡的桥这个主题;2.将学生的作品和评语用校刊形式进行汇总,供家长、同学观赏和参考;3.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16 家乡的桥丨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16 家乡的桥丨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6.16 家乡的桥丨岭南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主题为“家乡的桥”,是五年级美术课的一个单元,属于岭南版教材。

在完成本单元学习后,学生将深入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同桥梁的结构形式,掌握绘制桥的水彩画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2.通过观察学习,了解不同桥梁的结构形式;3.掌握绘制水彩桥画的基本技巧;4.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2.掌握绘制水彩桥画的基本技巧。

四、教学准备1.展示桥梁的图片资料;2.学生水彩画工具和纸张;3.茶具、水杯和手巾;4.教案和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老师介绍岭南地区著名的桥梁文化;2.显示桥梁图片,让学生猜测桥梁的名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桥梁之间的结构形式和样式;3.老师介绍亲身经历过的桥梁故事,如桥梁的历史沿革、桥梁的文化内涵等。

2. 观察学习(10分钟)1.学生观看PPT上的桥梁图片,并了解桥梁的结构形式和类型;2.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桥梁图片,体会桥梁的美的特点和气质。

3. 实践操作(20分钟)1.对于水彩画的材料和工具,老师先做简短的介绍;2.通过复习水彩画的基本颜色和基本画法,让学生掌握绘制过程和技巧;3.老师具体讲解如何绘制桥梁画的步骤和技巧;4.学生试着用水彩画绘制桥梁,不断对桥面、桥墩颜色、细节进行调整。

4. 作品展示(10分钟)1.请学生自由发挥,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画;2.选出几幅优秀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老师总结(5分钟)1.老师对今天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所学技巧。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充分了解到家乡的“桥”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和特殊性。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践,孩子们也掌握了绘画桥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也提高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未来也希望学生们在家乡、在旅行中能够更加贴近桥梁,深入了解桥梁文化,也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16 家乡的桥丨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16 家乡的桥丨岭南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16 家乡的桥丨岭南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岭南文化的特点和风貌;2.能够在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感知、表达和创造美术形象;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4.学习绘画技法,掌握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

教学重点岭南特色文化的表现方法和技巧、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技法。

教学难点如何在作品中成功地表达特定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如何调配色彩,创造艺术效果。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从桥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画桥的形象以及构图和色彩的运用,来展示岭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和风景资源。

第一步:岭南文化的介绍1.通过图书资料、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独有的历史、风貌等,了解岭南地区的桥梁文化;2.鼓励学生在了解过程中尝试提出一些疑问,引导学生认识到桥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且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步:画桥画面的构图和准备过程1.讲解桥梁画面的构图要点,如何形象地表现出桥梁的特征,如何处理好画面中桥洞、桥面、桥墩的关系等;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尝试在书写簿上进行构图、设计和简单的勾线练习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画面的构图。

第三步:表现桥梁的技巧和色彩运用1.介绍如何运用线条的粗细、加勾、变化等技巧来表现桥梁的形态和质感;2.重点讲解如何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渐变等技巧来表现桥梁的质地和光影效果;3.提供不同色块的颜色选择,让学生尝试调用色彩创造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文化和图片等信息资料;–学生准备书写工具和纸张等。

2.上课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介绍岭南文化的特色和桥梁文化;–讲解桥梁画面的构图要点,并进行构图设计的实践操作;–介绍表现桥梁的技巧和色彩运用,并进行练习和实践操作;–学生自由创作,实践画家技巧和所学技术;3.老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导不足,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2.以示范操作为主,引导学生紧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操作;3.以创作为主,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创新和创意表现。

第16课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第16课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第16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桥的结构、造型和色彩知识,学会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家乡桥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家乡著名桥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 桥的结构、造型和色彩知识:讲解桥的结构特点、造型美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3. 家乡的桥的艺术表现:欣赏和分析家乡的桥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学习艺术家们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桥的结构、造型和色彩知识,学会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艺术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桥梁模型、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背景,讲解桥的结构、造型和色彩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桥的艺术表现。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绘画、手工等形式的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家乡的桥2.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桥的结构、造型和色彩知识,学会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

3. 教学重点:掌握桥的结构、造型和色彩知识,学会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6.家乡的桥》说课稿2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6.家乡的桥》说课稿2

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6. 家乡的桥》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家乡的桥》是岭南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各种桥梁的图片和作品,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和美感,以及桥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桥的历史、种类、建筑特点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表达和创作能力,对家乡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爱。

但他们可能对桥梁的结构、功能和美感等方面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掌握桥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和美感,掌握欣赏和分析桥梁的方法,能够创作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的感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桥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美感,学会欣赏和分析桥梁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培养他们创作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讲解桥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美感等知识。

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欣赏和分析桥梁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4.创作展示法:学生创作桥梁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家乡的桥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新课:教师讲解桥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美感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特点。

3.示范欣赏:教师演示如何欣赏和分析桥梁作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感,指导学生创作具有家乡特色的桥梁作品。

6.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

《家乡的桥》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桥的基本结构、功能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桥梁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桥的概述:介绍桥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特点。

2. 家乡的桥梁:介绍学生所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展示桥梁图片,让学生了解家乡桥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3. 桥梁设计:分析桥梁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

4. 桥梁艺术:探讨桥梁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如桥梁雕塑、桥梁装饰等。

5. 创新桥梁:介绍未来桥梁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文化。

2. 课堂讲解:讲解桥的概述、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3.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艺术表现形式。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桥梁设计,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桥的概述、家乡桥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桥梁的设计原理和艺术表现形式。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桥梁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家乡桥梁的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引导学生关注。

2. 视频资料:拍摄桥梁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桥梁施工技术。

3. 设计软件:为学生提供桥梁设计软件,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 模型材料:为学生提供桥梁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板、塑料等。

5. 评价量表:制定桥梁设计评价量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作,包括桥梁设计理念、结构和美观程度。

第16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第16课家乡的桥(教学设计)-美术五年级上册-岭南版

《家乡的桥》教学设计【教学重点】用自己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体验桥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准备】1、教师:有关桥的课件、纸、勾线笔。

2、学生:收集有关桥的图片和资料、纸、喜欢的画材。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谜语:远看像张弓,立在河当中,上方车马过,腹下也可通。

谜底:桥。

2、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桥?出示课题《家乡的桥》,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抢答。

1)中国最古老的桥是什么桥?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

2)中国最长的桥是什么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它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3)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的什么桥?赵州桥。

2、欣赏各种桥的图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桥的用途。

1)桥是连接两地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2)桥是自然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桥是历史的见证。

4、桥的结构。

1)起支撑作用:桩、墩、拱、梁、架、柱、索2)交通部分:桥面3)安全装饰部分:护栏5、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小结:桥的造型、材质、色彩、近大远小。

6、教师示范。

三、学生创作1、创作主题:家乡的桥自主选择1或2来进行本节课的创作:1、临摹画家的作品。

2、想象创作一幅家乡的桥。

注意事项:1、近大远小。

2、有创意。

3、画面丰富。

四、作品评价。

1、2、。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

小学美术《家乡的桥》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桥的类别与特点:重点讲解梁桥、拱桥、悬索桥等不同类型桥的构造及特点,通过实物图片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各类桥梁的基本知识。
-家乡的桥:以学生身边的桥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桥梁艺术。
-创作技巧:教授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转化为美术作品。
-情感表达:如何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融入作品中,表现出桥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难点。
举例解释:
-针对桥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观察桥梁模型,并结合实际桥梁工程案例,解释拱桥的弧形结构如何分散压力,从而实现跨越。
-在细节描绘方面,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桥墩的石质纹理,或通过剪贴、拼接等手法制作桥面的质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桥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制作桥梁模型,演示不同类型桥梁的构造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手工制作模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பைடு நூலக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桥的基本概念。桥是一种跨越障碍物(如河流、山谷等)的建筑物,它是连接两个地点的重要设施,具有很高的实用和审美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家乡的一座著名桥梁为例,分析其构造、功能及文化意义,了解桥梁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桥梁类别、特点以及家乡桥梁的文化价值。对于难点部分,如桥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

(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
托住桥身。

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3、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

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

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4、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5、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
(1)、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2)、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3)、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
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7、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8、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

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