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中的现象
光的散射,反射,衍射,折射的现象

光的散射,反射,衍射,折射的现象
1.光的反射: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时,光线会从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是依据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进行的。
光线与表面垂直入射时,反射角为0度,当光线与表面呈一定角度入射时,反射角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因此会导致传播方向的变化。
折射定律规定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光的散射:光线在与粗糙表面或者介质中的微小颗粒相互作用时,光线会在不同的方向上散射,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散射会使光线失去原有的方向性,产生漫反射光。
漫反射光可以使物体呈现出均匀柔和的光照效果,而非只有强烈的高光和暗影。
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基本现象。
这些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光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4.光的衍射:当光线通过一个光学元件时,光线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光线相遇时产生的明暗条纹,而衍射是指光线通过狭缝或边缘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干涉和衍射是光学实验和光学仪器中常用的现象和原理。
物理光学现象观察

物理光学现象观察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科学。
在物理光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光学现象来深入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物理光学现象,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折射现象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的传播速度也不同,从而导致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的弯曲现象。
折射现象的原理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
斯涅尔定律表明,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个简单的关系。
当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反之,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大。
折射现象在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制造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透镜和棱镜利用折射现象来实现对光线的聚焦和分散,从而实现光学成像和光谱分析。
2. 干涉现象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互叠加产生的干涉图样。
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证据之一。
干涉现象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相互叠加产生的干涉图样。
相干光是指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或相干时间的光。
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就是相干干涉的经典案例。
当一束光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狭缝时,光线会发生干涉,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非相干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非相干光相互叠加产生的干涉图样。
非相干光是指具有不同频率、不同相位或不相干时间的光。
例如,当我们在水面上投射两束波长不同的激光时,由于两束光的相干性较低,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彩色的干涉条纹。
干涉现象在光学测量和光学成像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干涉仪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和折射率,干涉显微镜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显微观察。
3. 衍射现象衍射是指光线通过一个或多个孔或物体时发生偏离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证据之一。
理解物理学中的光学现象

理解物理学中的光学现象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学现象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我们所见到的彩虹、平面镜中的映像、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的物体放大效果等等。
下面我将从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方面来详细了解光学现象。
首先,光是一种电磁波,它通过无线电、电视、光纤等方式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的,称为光速,约等于每秒30万千米。
光的传播受到介质的影响,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光的反射是指光从一个介质到达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界面反射。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现象可以解释为光从一个介质的分子撞击到另一个介质的分子,并按照相同的角度反射出来。
典型的反射现象包括平面镜中的映像和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法线也三者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较为固定的关系,称为折射定律。
折射现象可以解释为光传播时会与介质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进而改变方向。
著名的斯涅尔定律可以用来计算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角度。
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叠加产生干涉图样的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构造干涉是当两束或多束光波处于相位差为整数倍时,互相加强形成明纹,而当相位差为奇数倍时,互相减弱形成暗纹。
这是因为光的波动性使得光波可以相互叠加形成干涉效应。
干涉现象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显微镜和干涉仪中就会用到。
光的衍射是光通过一个小孔或绕过一个障碍物后发生弯曲、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解释为光波的波动性使得光可以绕过障碍物或从一个小孔中传播出去。
著名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光的衍射现象。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的光学现象外,光学还包括了许多其他具体的现象和方法,比如偏振、散射、色散和光学仪器等。
奇妙的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奇妙的光学现象及其应用光学是关于光的学科,研究光的性质与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有着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现象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并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1. 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光线不再是直线运动,而是向不同方向偏折。
这种现象称为折射。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鱼缸效应”。
当我们斜着看一缸水,水里的鱼似乎会向上弯曲。
应用:折射现象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光纤等。
此外,在医学领域,使用激光可以将光束聚焦到几乎达到原子尺度,以进行疗法和手术。
2. 干涉现象当两束来自同一光源的光线相遇时,它们可能会相加或相消。
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干涉可以是构建性的,即两束光线相加强,产生较亮的区域;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即两束光线相消弱,产生较暗的区域。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应用:干涉现象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如干涉仪、全息照相、激光干涉测量等。
3. 衍射现象当光通过一道狭缝或一个物体时,它可能会偏离原方向,产生一系列彩虹状的光带。
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菲涅尔双棱镜衍射实验。
应用:衍射现象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如衍射光栅、光学薄膜、光学波导等。
在科学研究中,衍射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成分,并探索材料的性质。
此外,衍射也被用于数字图像处理、光学数据存储等领域中。
4. 折射率和色散折射率是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减小量,它定义为光速在真空中与它在介质中的比值。
每种介质都有不同的折射率。
此外,光的颜色(波长)也受到介质的影响,所以折射率在光线经过介质时会出现变化,即产生了色散现象。
应用:利用折射率和色散现象,可以研发出一系列的光学元件,如LED、LCD等芯片,用于显示屏、LED灯等。
此外,折射率和色散也被应用于研究物质密度、温度等物理参数。
总结光学领域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其中包含了许多奇妙的现象。
这些现象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干涉仪等,也用于医学、通讯、数据存储等领域中。
自然界 光学现象

自然界中的光学现象是指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所呈现出的各种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光学现象,比如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自然界光学现象实例:
1. 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不同所引起的。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光线的行进方向会发生改变。
2. 反射现象:反射是指光线遇到不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时,从物体上反弹回来的现象。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像,这是由光线在镜子上的反射引起的。
3. 干涉现象: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会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很多实验和检测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4. 衍射现象:衍射是指光线经过一个小孔或通过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或散射的现象。
衍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决定的。
5. 散射现象:光束通过不均匀的媒介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晴朗的天空所以呈浅蓝色,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旭日和夕阳呈红色,这是因为早晚阳光以很大的倾角穿过大气层,经历的大气层要远比中午时大得多。
6.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激光准直、排队、手电筒的光、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日食和月食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特定的位置和角度时,月球会挡住太阳的光线,形成日食或月食。
这些光学现象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为我们生活带来许多奇妙的景象和实际应用。
光学现象大总结

闯哥物理——光学现象总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日食,月食
2.小孔成像(包括树下圆形的光斑)
3.射击瞄准(三点一线)
4.挖掘隧道(激光准直)
5.站队列(只能看见前一个人的后脑勺)
6.凿壁偷光
7.林中光柱
8.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9.影子(皮影,手影)
二.光的反射(现象):
1.平面镜成像(包括水中倒影)
2.黑板反光(镜面反射)
3.湖水波光粼粼(镜面反射)
4.玻璃幕墙(光污染,镜面反射)
5.看见生活中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6.汽车后视镜(凸面镜,扩大视野)
7.手电筒里面的镜子(凹面镜,产生平行光)
8.太阳灶(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9.拐角转弯镜(凸面镜,扩大视野)
10.潜望镜(里面2块平面镜,改变光路)
11.自行车尾灯(角反射器,两块垂直的平面镜)
三.光的折射(现象):
1.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
2.在岸上,看见水中的物体变浅了
3.在水里,看见岸上的物体变高了
4.海市蜃楼(沙市蜃楼)
5.提前看见日出
6.叉鱼要朝着看见鱼的正下方叉,才能叉到鱼
7.透过透明介质看见物体
8.凸透镜成像
9.光在饱和糖水中弯曲(糖水不均匀)
四.光的色散(现象):
1.彩虹
2. 电视机显像管…
五.凸透镜成像(现象):
1.照相机(摄像机)
2. 投影仪(幻灯机)
3. 放大镜
4.望远镜
5. 显微镜
近视眼镜——凹透镜远视眼镜——凸透镜。
【常识积累】物理常识中的光学现象

【常识积累】物理常识中的光学现象一、光的传播与速度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光不仅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空气、水等透明的介质中传播。
案例:立竿见影,坐井观天。
2、光的传播速度是c=3 x 108m/s。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一)镜面反射1、平面镜反射:照镜子,水中倒影,潜望镜2、球面镜反射(1)凸面镜。
作用: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案例: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
(2)凹面镜:作用: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案例:比如,太阳灶(二)漫反射:漫反射是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四处反射光线。
(1)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如电影银幕、教室黑板。
(2)由于漫反射的光在眼内成像,所以我们能看清物体全貌。
三、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2、光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 了、从岸上看水池的水“变浅”、在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变高”。
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3、透镜,是用透明物质(一般是玻璃)制成的表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对光起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投影仪镜头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小于一倍焦距的时候)。
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对光起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应用:制作矫治近视眼的眼镜。
因此,一般我们普通人近视都是戴的凹透镜。
练习题1、为降低乘客的眩晕感,"高速列车"的车里安装了减速玻璃。
下列关于减速玻璃和普通玻璃的表述正确的( )。
A、减速玻璃的平面度比普通玻璃更好B、减速玻璃增强了光的折射作用C、透过普通玻璃,窗外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看起来和实际速度一致D、透过减速玻璃,窗外的物体运动更模糊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常识。
物理中的光学现象解析

物理中的光学现象解析光学现象在物理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现象涉及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具体分析一些光学现象,对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做出解析。
1. 反射反射现象是光学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当光线投射到一个平滑的表面时,它会被反弹回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反射。
反射可以描述为光线与物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表面会吸收、散射或反射光线。
在实际应用中,反射现象可以用于制作镜子和反光镜等。
2. 折射折射是光线穿过一种透明介质时的改变方向的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光线的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线改变方向。
这个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有用的,比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的设计和制造都涉及到折射的原理。
3. 散射散射是指光线经过某种介质时发生随机方向变化的过程。
散射通常会发生在光束经过液体、气体或固体颗粒的时候。
在实际应用中,散射现象也会被用于制造光学仪器,比如散斑干涉仪、散射分光仪等。
4. 干涉干涉是指两条或多条光线相互干涉后产生的互相增强或互相抵消的现象。
干涉现象常被用于制造干涉仪器,比如光栅、连续谱光源、双缝干涉等。
5. 衍射衍射是光波通过一个孔或其他障碍物时产生的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可以产生具有特殊形态的光场分布,在材料研究、数字图像识别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光学现象在物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这些现象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和开发新的科技。
不过,现在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劈尖薄膜-等厚干涉(Equal thickness fringes)
n
n
n
L
n
n
n
D
等厚干涉
厚度相同的地方光程差相同,形成同一 条纹。 劈尖的干涉条纹是一系列平行于劈尖棱 边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
相邻两明纹(或暗纹)间距离为 b,则有:
D 2n tan L b D
迈克尔逊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反射镜 M2 薄膜 M 1 光源 S 2 G1 G2 1 补偿板 1 E M1
半透半反膜
2
反 射 镜
迈克尔逊干涉光路原理
M 1
若 M 1 与M2,有小夹角——等厚条纹 (1)M2移动 的距离,干涉条纹平移过一条。 故M2移动的距离为 2
S1 b1
c1
S
a1 · aP
2
b1 c1 S c2
S
1
a1 · P a2
b2
c2
S2
b2
S
2
能干涉
不能干涉
若两条路径光程差太大,大于波列长度,则 两个波列不能相遇,就无法发生干涉。如图, a2 不能遇到 a1 、而与另一波列 b1 相遇,它们 没有恒定相位差,无法发生干涉。
0
L
L
故波列长度应至少等于最大光程差,即波 列长度为: 2 L max 波列通过一点所需时间为: L 0
例:在迈克尔孙干涉仪的两臂中,分别插入 长 l 10 cm 的玻璃管,其中一个抽成真空, 5 1 . 013 10 Pa 的空气, 另一个则储有压强为 用以测量空气的折射率n。设所用光波波长 为546nm,实验时,向真空玻璃管中逐渐充 5 入空气,直至压强达到 1.01310 Pa 为止。 在此过程中,观察到107.2条干涉条纹的移 动,试求空气的折射率n。 解:设玻璃管充入空气前,两相干光的光程 差为1
d a b1 , b2 2 ad 2 d d b ad b
S
S1
a
S
d
O O
b (略去二阶小量) ad 时,可见度为零 当
b1
b2
S2
D
b 故光源的临界宽度为 a0 2a d
b 2 b a 2d
2.空间相干性 b 由临界宽度 a0 ,可得:
暗纹
m=0,1,2,…分别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暗纹等等。
应用-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
P S1 d
r1
x
①在S1后加透明介质薄膜,零级明纹上 移至点P,屏上所有干涉条纹同时向上 平移。 移过条纹数目Δk=(n-1)t/λ 条纹移动距离 OP=Δk· e 若S2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下移。
r2
三、空间相干性 1.光源的线度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光源总是有一定宽度,可以看作由许多 线光源组成。各个线光源形成各自的干涉 条纹,其叠加会使总的干涉条纹模糊不清, 甚至可见度降为零。
I S1 L a +1L d /2 0N
M N S2
0M
0L 1N D I 合成光强 a增大 x
非 相 干 叠 加
I
合成光强
- (/2) + (/2)
0 0 1 1 2 2 3 3 4 45 56
x
光源的非单色性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D 明条纹宽度 x k d
如:白光照射双缝
当 的第k级与 的第k+1级重合时,干涉 条纹的可见度降为零。
k ( ) (k 1) k
b
n n
n
L
可求细丝直径
2nb
n / 2
D
n
L
b
劈尖干涉
白光入射
单色光入射
肥皂膜的等厚干涉条纹
劈尖
不规则表面
等厚干涉条纹
d
L
应用:
测量细丝的直径
d
L d 2nl
测长度微小变化
玻璃板右端 相邻两明纹(或 暗纹)所对应的 向上移动 膜的厚度差 受热膨胀
e
膨胀前 膨胀后 干涉条纹移动
x=0处各种波长的光程差均为零,
各种波长的零级条纹发生重叠, 形成白色明纹。)来自 应用-测量波长 D x d
mD x d
在x=0处。
(m 0,1,2, )
亮纹
m=0,1,2,…依次称为零级、第一级、第二级亮纹等等。零级亮纹(中央亮纹)
1 D x (m ) 2 d
(m 0,1,2,)
杨氏双缝干涉
1801年,杨氏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把单个波阵面分解为两个波阵面以锁 定两个光源之间的相位差的方法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杨氏用叠加原理解 释了干涉现象,在历史上第一次测定了光的波长,为光的波动学说的确立 奠定了基础。
如用白光作实验, 则除了中央亮 条纹特点:明暗相间的直条纹,条纹分布均匀。 纹仍是白色的外,其余各级条纹 形成从中央向外由紫到红排列的 彩色条纹—光谱。(在屏幕上
M1
充入空气后两相干 光的光程差为 2, 由题意有:
A
S
B
M2
1 2 2(n 1)l 107.2 107 .2 n 1 1.00029 2l 练习:把折射率n 1.4 的薄膜放入迈克尔孙干
涉仪的一臂,如果由此产生了7.0条条纹的移 动,求膜厚。设入射光的波长为589nm。 解:由题意, 2(n 1)d 7 d 5.154106 m
波动光学-干涉
光的干涉
1、光的频率相同 2、相位差恒定 3、存在相互平行的光振动分量
结果:相干叠加,在空间产生光强明暗相间的周期性变化图样
光学系统 1 光学系统 0
P
S
光学系统 2
波动光学-干涉
分解光波的方法三种:1)分波前法, 当从同一个点光源
或线光源发出的光波到达某平面时,由该平面或波前上分 离出两部分,例如:杨氏双缝干涉;2)分振幅法,利用 透明薄膜的上下两个表面对入射光进行反射,产生的两束 反射光或一束反射光和一束折射光,例如薄膜干涉和迈克 尔孙干涉仪;3)分振动面法:利用某些晶体的双折射性 质,可将一束光分解为振动面垂直的两束光。
迈克耳逊干涉仪
美籍德国人
因创造精密光学 仪器,用以进行 光谱学和度量学 的研究,并精确 测出光速,获 1907 年诺贝尔物 理奖。
迈克耳孙在工作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气流
*光的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
一、干涉条纹的可见度
I max I min V I max I min
(1)当 I min 0 (暗条纹全黑)时,V=1,条纹的 反差最大,清晰可见;当 I min I max 时,V≈0, 条纹模糊不清,甚至不可辨认。 (2)影响干涉条纹可见度大小的因素很多,包 括振幅比、光源的非单色性、光源的线度等
c
称为相干时间,即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 的时间。
对于确定点,若前后两个时刻传来的光波 属于同一波列,则是相干光波,具有时间 相干性;否则不相干。 时间相干性与光源的单色性紧密相关。光 的单色性好,相干长度和相干时间就长, 时间相干性也就好。
例:普通单色光 L为103 ~ 101 m 激光 L为 10 ~ 102 km (理想情况) 101 ~ 10m (实际)
式中 为移过的条纹数目 d n
2
n
M 1与M2严格平行,它 (2)若M1、M2严格垂直, 们之间空气薄层厚度一样,则观察到的干 涉条纹为等倾条纹 (3)两相干光束在空间完全分开,并可用移 动反射镜或在光路中加入介质的方法改变 两光束的光程差 3.应用 测波长、折射率、微小位移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k 1
k
此时的光程差为实现相干的最大光程差,称 为相干长度。 2 max k ( ) ( ) 越小,相干长度越大。 光源的单色性越好,
3.时间相干性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S发出一个波列a, r2 传 a2,分别沿 r1 、 被双缝分为两个波列 a1、 播后,在P点相遇。由于这两个波列由一个波 列分开得来,满足相干条件、发生干涉。
条纹特点:条纹是以O为中心的 同心圆环(在透镜焦平面上), 条纹内稀外密。
h 增大时,条纹外冒,中心处明暗交替 h 减小时,条纹内缩,中心处明暗交替
肥皂泡
试解释:吹肥皂泡,肥皂泡很小,不显示颜色,随肥皂泡的胀大,开始出现彩 色。颜色越来越鲜艳,颜色不断变化,最后光泽变暗,彩色消失,此时肥皂怕即 将破裂。
经典光学 光学
波动光学 量子光学
激光原理及其应用 傅里叶光学、全息光学 激光光谱学
现代光学
非线性光学 激光物理学
几何光学-小孔成像
几何光学-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原理
其基本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各种颜色的光都能通过小孔后成像。如果物体是彩色的,
像也是彩色的,像与物体的颜色完全一样。
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束形成的,所以是实像,可以使 照相底片感光,可以拍摄到照片
光源宽度 为 2a I
b
合成光强
x
考虑两个线光源 S1 S S和 S ,它们之 a d O S 间距离为a,则 O S2 S 的干涉条纹相 b1 b2 b D 当于S的干涉条 纹向下平移。若 S 的最大值与S的最小值重 合,则干涉条纹可见度降为零。 S2 的光程差为: S 到 S1 、 d sin d
§15-4 劈尖 牛顿环 一、劈尖 L 1.两个玻璃片一端接触, 一端被直径为D的细丝 S 隔开,形成一个空气 劈尖。 劈尖角 (玻璃的厚度比波列长 度大得多,在玻璃上 下表面反射的波列不 相干)
T
M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