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讲课稿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初探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泗塘新村小学徐丽娜一、项目学习的概述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究来解决这一实际的问题。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项目化学习就其本质来讲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等几个阶段。
《21世纪技能》一书对PBA是这样定义的:“项目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扮演特定的专业角色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以作品或绩效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项目的设计1.项目的背景分析。
项目学习可以运用于学科的某一课时教学,或是单元的的整体设计教学、复习。
因此根据所教学校整体的实际学情,结合客观存在的家庭因素,即父母并非是精通英语之人,从而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很少的情况。
我尝试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运用在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五年级课堂教学。
而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英语课程任务是: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得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基于此课程标准,围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本案例选择了M4U2 Western holidays作为此次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单元。
旨在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下:5B Module4 Unit2 Western holidays单元学习内容2.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步骤的设计。
英语pbl项目案例

英语pbl项目案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一个关于英语PBL项目的案例: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解决方案:1. 创设真实情境,在英语课堂上,引入真实的情境,例如模拟旅游、商务谈判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口语表达能力。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提供一个积极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口语表达。
3.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对话和互动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使用真实情境或者虚拟情境,让学生在扮演中锻炼口语表达。
4. 实践机会,提供学生实践口语表达的机会,例如组织英语角、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练习口语表达,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例如录音、视频等,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学生可以录制自己的口语表达,并与优秀的表达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6. 培养自信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克服口语表达的障碍。
7. 反馈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口语表达的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可以通过口语测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同时鼓励学生互相给予反馈。
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小组合作中、角色扮演中、实践机会中等多个方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和反馈评估的支持,学生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口语表达,培养自信心,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有朋自远方来”英语短剧创编项目概述本项目基于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1、2单元教材内容(Unit1What’shelike?\Unit2Myweek),用“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一本质问题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设置“如何帮助外国插班同学更好融入新环境”这一驱动性问题,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情境,整合新旧知识,通过团队沟通与协作,以英语情景剧的形式展现项目成果。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课堂追求“从生活到教材,再从教材到生活”,最终实现“整体育人”。
五六年级学生兼有小学生的“好奇积极爱表现”和准初中生“博闻向上爱思考”的特性,英语情景剧的创编和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
项目时长4周,实施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以英语学科为主,兼美术、信息等学科学习目标总体素养目标: 能够发挥团队作用,积极讨论,开展小组合作,倾听他人,欣赏他人,包容他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在真实问题中驱动创新生成新剧本,并借助各种创新性道具等为剧本演绎增色。
学习目标:英语: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为真实情境的表演输出打好基础。
语文:能学习优秀剧本创作方法,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在真实问题中驱动创新生成新剧本。
信息技术:能学习PTT 制作技巧,制作剧木以及插入音频。
美术:能选择合适的道具,设计并制作,为剧本呈现增色。
音乐:能选合适的音乐素材用于英语剧表演的场景切换。
项目流程设计创设情境:每个新学期的到来,总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
若你们班级来了一名以英语为母语的新同学,他(她)初来乍到,对一切都很陌生。
你该如何帮助他(她)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了解新老师、新同学呢?驱动性问题:如何基于“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创编英语情景剧帮助新转入同学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融入新环境,了解新老师、新同学?项目开展过程一、入项活动英语情景剧视频赏析在两单元的课文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观看全区英语情景剧表演作品若干个,供学生欣赏和讨论,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优秀英语情景剧的特征、要素等(中、英文均可)并横向比较分析其优秀之处,请学生记录在分发的记录卡上并进行四人小组分享。
The plan of saving animals in danger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The plan of saving animals indanger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一、项目简介教科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Module 2 Animals属于“人与自然”的范畴下的“环境保护”主题群。
子主题内容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热爱并善待野生动物。
教材语篇一以对话形式谈论野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语篇二讲述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这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内容,本项目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围绕主题完成驱动问题,师生共同寻找野生动物面临濒危的因素,并制定保护濒危动物的方案,让学生运用语言做任务,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他们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负责任地承担自己的工作的品质,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爱护地球的意识。
二、项目设计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教授提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必备品格——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其二是关键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而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学习模式,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素养的形成,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三、学习目标1.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中,理解和运用本模块单词和词组,通过朗读或阅读对话和短文,理解内容,复述课文主要信息;(学习理解)2.通过语篇的学习,习得与本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核心句型和词汇从外形、栖居地、习性等方面简单描述动物;(应用实践)3.通过阅读课内外与本主题相关的文本材料,了解濒危动物的现状,并能简单地讲述濒危动物的情况并提出挽救濒危动物的倡议;(学习理解、应用实践)4.通过参与项目学习感受野生动物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形成保护濒危动物的计划或方案,并立志从自己做起付诸行动;(迁移创新)5.利用网络、书报等渠道收集野生濒危动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活动,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以及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们。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以PEP英语六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为例01、项目简述PEP英语六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中,学生已学习了一些地点的词汇及如何用英语指路。
结合所学,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设计XX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各片区的手绘地图,并作为小导游介绍如何去研学基地的各区域。
希望通过此项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方位,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提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
项目时长两周,主要涉及六年级英语相关知识。
02、驱动性问题如何用英语向他人介绍去研学基地各区域?03、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本案例为学科项目化作业,以英语为主,兼跨美术与信息。
围绕各学科的关键因素,具体表述如下:英语:听: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者指认图片或实物。
说:能交流如何去研学基地的各区域。
玩: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在活动中进行简单交际。
演:能当好小导游介绍如何去研学基地的各区域。
美术:观赏各地城市手绘地图,能口头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结合其他课程内容,绘制研学基地的地图,进行展示。
信息:学会运用常用的软件,展开写作、绘画等活动,制作电子作品。
学会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灵活表达创意。
04、学习目标1.学生能根据项目需要,搜索各地手绘地图,激活有关地点、交通方式等英语词汇,了解手绘地图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2.学生能小组合作,制作台州中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各区域的手绘地图,能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对设计的地图进行介绍,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在小组协作中积极交流,既善于表达自己,又能尊重他人想法,最终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05、项目实施过程01.欣赏手绘地图,讨论场所位置一、欣赏手绘地图,了解手绘地图学生呈现搜集的国内外各地的手绘地图,供全班观看欣赏。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讨论出的手绘地图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激活有关地点、交通方式等英语词汇。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

初探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泗塘新村小学徐丽娜一、项目学习的概述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究来解决这一实际的问题。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项目化学习就其本质来讲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等几个阶段。
《21世纪技能》一书对PBA是这样定义的:“项目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扮演特定的专业角色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以作品或绩效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项目的设计1.项目的背景分析。
项目学习可以运用于学科的某一课时教学,或是单元的的整体设计教学、复习。
因此根据所教学校整体的实际学情,结合客观存在的家庭因素,即父母并非是精通英语之人,从而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很少的情况。
我尝试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运用在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五年级课堂教学。
而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英语课程任务是: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得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基于此课程标准,围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本案例选择了M4U2 Western holidays作为此次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单元。
旨在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下:5B Module4 Unit2 Western holidays单元学习内容2.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步骤的设计。
根据单元教学的设计,本单元分为4课时进行,而在每一个课时,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见下表)(表1)为达到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本项目设置了几个步骤:制订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最新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案例

初探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泗塘新村小学徐丽娜一、项目学习的概述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究来解决这一实际的问题。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项目化学习就其本质来讲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等几个阶段。
《21世纪技能》一书对PBA是这样定义的:“项目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扮演特定的专业角色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以作品或绩效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项目的设计1.项目的背景分析。
项目学习可以运用于学科的某一课时教学,或是单元的的整体设计教学、复习。
因此根据所教学校整体的实际学情,结合客观存在的家庭因素,即父母并非是精通英语之人,从而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很少的情况。
我尝试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运用在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五年级课堂教学。
而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英语课程任务是: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得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基于此课程标准,围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本案例选择了M4U2 Western holidays作为此次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单元。
旨在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下:5B Modul e4 Unit2 Western holidays单元学习内容2.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步骤的设计。
根据单元教学的设计,本单元分为4课时进行,而在每一个课时,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见下表)(表1)为达到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本项目设置了几个步骤:制订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英语项目式教学案例

英语项目式教学案例一、项目背景与目标1. 项目背景介绍英语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项目以“探索中西文化差异”为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2. 教学目标明确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与中西文化差异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了解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3)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4)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5)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组织1. 教学内容选择本项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西文化差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2)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和特点;(3)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训练;(4)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训练。
2. 教学活动设计本项目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西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和表达方式;(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3)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锻炼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4)成果展示:学生将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PPT、视频、演讲等方式与全班同学分享。
三、教学实施过程1. 任务分配与小组合作在项目开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例如,有的小组负责收集中西文化差异的相关资料,有的小组负责制作PPT或视频等展示成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信息收集与整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中西文化差异相关的信息,如书籍、网络、电影、音乐等。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泗塘新村小学徐丽娜一、项目学习的概述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一方面,项目活动的设计通常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究来解决这一实际的问题。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项目化学习就其本质来讲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评价等几个阶段。
《21世纪技能》一书对PBA是这样定义的:“项目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小组扮演特定的专业角色并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以作品或绩效的形式展示出来。
”二、项目的设计1.项目的背景分析。
项目学习可以运用于学科的某一课时教学,或是单元的的整体设计教学、复习。
因此根据所教学校整体的实际学情,结合客观存在的家庭因素,即父母并非是精通英语之人,从而导致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很少的情况。
我尝试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运用在有一定语言基础的五年级课堂教学。
而小学阶段高年级的英语课程任务是: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且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得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基于此课程标准,围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本案例选择了M4U2 Western holidays作为此次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单元。
旨在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拓展他们的视野,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下:5B Module4 Unit2 Western holidays单元学习内容2.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步骤的设计。
根据单元教学的设计,本单元分为4课时进行,而在每一个课时,都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见下表)(表1)为达到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为本项目设置了几个步骤:制订计划、活动研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
把班级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要学习收集信息、分析和组织信息、形成作品,并在各小组之间分享,然后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小组之间互评,相互学习。
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展示并总结。
3.驱动式问题的设计。
在项目化学习中,设计驱动式问题时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不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
本单元主要设计的内容是“西方的节日”,结合学生在四年级下班学期学过的“中国的节日”一单元内容。
由于学生本身对本话题就比较有兴趣,对中西方的节日差异充满了好奇,再加上此次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在问题设计方面,会更加的丰富、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为目标。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1)单元中提到的Christmas, Halloween, Thanksgiving, Easter这几个节日,分别有哪些风俗习惯?在这些风俗习惯中有哪些是相同的?2)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源自于哪里?3)这几个节日中,哪一个节日和我们传统的春节很像?为什么?4)这几个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请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享。
这几个问题,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布置给学生,并且要求他必须要在小组内合作来完成问题的回答。
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充分地、积极主动的完成分配给自己的部分,并在课上、课后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些问题的回答中。
这也表明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学习任务的设计。
根据表1所示,为完成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会在其后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设计。
(表2)其实,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采取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和信息,根据所得资源信息设计成不同风格的电子报;通过小组合作,很好的完成jack-o’-lantern的制作;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将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完成一篇较好的段文。
我们会发现单元中的核心内容不再只是通过教师“教”的方式习得,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分配小组任务,自主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利用网络对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提取、分析、概括,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三、项目的实施与评价。
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每课时都会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
具体过程如下:在每个实施的阶段,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按照每课时的学习任务,进行小组活动,并实时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使用各种资源和多媒体来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并在课后参与学生们每个学习小组的分享交流。
除此之外,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交流展示之后,还需要一份评价单来评估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少成果:项目学习评价表评价形式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内评价情感态度能积极、认真参与项目学习,并对小组有贡献。
☆☆☆☆☆☆☆☆☆☆能与组员相互合作,并在组员有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
☆☆☆☆☆☆☆☆☆☆学习策略能用学习软件听录音,预习新知识,并在需要的时候查英文词典。
☆☆☆☆☆☆☆☆☆☆课前课中课后表(3)本项目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采用1~5 “☆”的计分方式,先进行个人自评,然后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最后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
在评价过程中,又不乏出现学生自己富有个性的思维和评论。
每个人的自评,组内的互评以及小组之间的评价,学生们都在自己认真思考之后做出,并且和小组内的成员进行了讨论、分析为何这样评价的原因。
期间,还会有学生询问老师的意见—关于作品的要素、制作过程如何评价等。
而在写作的段文部分,由于学生们缺乏更高要求的语法知识和评价方法,因此主要由教师完成。
但在教师完成评价后,还会将一些完成较好的短文,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由短文的写作者朗读,学生听后对短文的精彩之处进行评论、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在语用方面的发展以及语言表达的完善。
四、项目成果展示在所有学习任务中,学生最感兴趣、完成的比较好的内容有:介绍西方节日的电子报、jack-o’-lantern的制作、对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进行描述和写作,以及延伸活动中,对歌曲Jingle bells的学习和演唱。
部分学生作品1.电子报2.短文作品:1. Halloween is an autumn holiday that Americans celebrate every year. It means ‘holy evening’ and it comes every October 31. However, it is not reallya church holiday, it is a holiday for children mainly.Every autumn, when the vegetables are ready to eat, children pick large orange p umpkins. then they cut faces in the pumpkins and put a burning candle inside. It looksa face when youlooking out of the pumpkin! These lights are called jack-o‘-lanterns, which means‘jack of the lantern’.Every time they come to a new house, they say,"trick or treat! money or eat!" the g rown-ups put treat-money or candy in their bags.How about your favourite Western ho liday?2.Halloween is on the 31st of October. People often make pumpkin bread on Halloween. I like eating them very much. They are very sweet. I like Halloween very much. I go ‘trick or treating’ in the evening. I knock on people’s doors and ask, ‘Trick or treat!’. Then, people must give me sweets or chocolate, or I play a trick on them! So I always get many sweets from kind people. How happy!学生在制作电子报、制作jack-o’-lantern以及写短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与合作精神。
由于学生对这两个环节特别重视,因为主体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又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和感受到西方节日与本国传统节日的差异,以及节日期间充满欢乐的氛围,学生们可谓是乐此不疲。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也都很乐于介绍小组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经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并非只是做练习、学习语法,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和日常的交流。
五、项目的总结反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教学做合一”,这和“项目化学习”在教学中运用的理念不谋而合。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重在“做”。
陶行知先生认为:都应以做为中心。
并且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反映出学生能以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真实而有意义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借助各种学习资源,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语言实践,这其实就是一种“做”。
而教师充当的主要是“导师”的角色,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信展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综合表达能力。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利用质疑、设计和协作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新教学模式。
教师们通过对项目的教学设计、学习任务设计以及适当的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精神。
并且在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框架、提高语用能力的同时,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希望会有更多对于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领域方面的探究,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